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杀线剂田间药效试验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宇飞[1](2021)在《郭霍氏芽孢杆菌DDWB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杀线活性成分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害,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主要作物每年因线虫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000亿美元。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环境压力增大,抗性问题突出,而生物农药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可以作为化学药剂的补充或替代。实验室前期在菜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杀线虫活性的郭霍氏芽孢杆菌(Bacillus kochill)DDWB,这是该种属的菌株第一次被发现具有杀线虫活性,而此前该菌株只发现于果蝇肠道与食物中,也并未见其对人畜有害。本课题对该菌进行深入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J2校正死亡率以及细菌OD600nm的值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以及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优良的发酵条件,并测定其发酵液的稳定性;用酸沉淀法提取脂肽、硫酸铵沉降蛋白等方法对其杀线虫活性成分进行提取验证,确定其杀线虫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芽孢杆菌DDWB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得到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物、最佳无机盐为KCl;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添加量分别为2%、1%和4%;根据两组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确定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蔗糖2%,酵母提取物1%,氯化钾2%。2.采用单因素法对芽孢杆菌DDWB的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佳初始pH为8,最佳装液量为250 m L锥形瓶装入150 m L培养基,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最佳转速为160 rpm,最佳发酵温度为31℃。3.测定了芽孢杆菌DDWB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酸碱条件和紫外照射均会降低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紫外照射时间超过4 h后,其活性开始降低。此外,次生代谢产物对温度反应不敏感且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具体表现为4℃可储存60天,25℃可储存9天,超过该天数后活性明显下降。4.将发酵液用浓盐酸处理后用甲醇抽提得到的沉淀物,得到粗提物。将其稀释100倍,测得对南方根结线虫J2致死率为94.73%。但是该粗提物活性并不稳定,4℃条件存放6天,降低至1.59%。然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失活的粗提物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可以达到94.44%,对苦苣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到82.24%,均显着优于发酵液的效果。5.测定通过硫酸铵沉降得到的粗蛋白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0-3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降得到的粗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J2的活性较弱,处理24 h后杀线率只有15.38%;3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降得到的粗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J2的活性较强,处理24 h后杀线率为84.67%。

韩尚明[2](2020)在《甘陕冀豫冬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抗性评价及化防研究》文中认为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世界上小麦等麦类作物生产中的重大毁灭性的线虫病害。该病害在国际上引起的损失巨大,每年造成约7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安全。目前,我国16个省市(区)发现有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病原以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为主,部分地区为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vei)。目前,我国关于禾谷孢囊线虫(H.avenae)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侵染能力更强的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基础上,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侵染动态、小麦种质资源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抗性评价以及菲利普孢囊线虫的田间化防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甘肃省陇东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河北省和河南省均有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不同地区的田间孢囊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陇东地区中,崆峒区和灵台县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最为严重,每100 mL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13.4个和11.8个;合水县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最轻,每100 mL土样平均孢囊数为3.9个。陕西省关中地区中,发生程度最严重的是扶风县杏林镇,每100 mL土样平均孢囊数为19.1个;发生程度是最轻的是凤翔县尹家务乡、柳林镇和陈村镇,每100 mL土壤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2个、0.4个和0.5个。河北省中,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最为严重的是邯郸市大名县,每100 mL土样平均孢囊数达到36.9个,个别土样孢囊数超过50个/100 mL;石家庄市长安区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最轻,每100 mL平均孢囊数为6.3个。河南省中,发生程度最严重的是濮阳市南乐县,每100 mL土样平均孢囊数为51.7个,最严重土样孢囊数达到129个每100 mL土样;发生程度最轻的驻马店市驿城区,每100mL土壤平均孢囊数仅为1.7个。2.通过对河南许昌小麦田定点取样和连续观察,发现小麦播种后30 d(11月9日),菲利普孢囊线虫二龄幼虫侵入寄主植物根部,在小麦播种后40 d(11月22日)达到第一次侵染高峰;在小麦播种后80d(1月3日),土壤中未检测到二龄幼虫,在小麦播种后140 d(3月8日),根内检测到二龄幼虫侵染;160d(3月28日)左右,二龄幼虫达到第二次侵染高峰,同期观察到大量的三龄幼虫(3月28日)和四龄幼虫(4月8日),4月中下旬形成白雌虫并开始脱落;5月27日,小麦进入收获期,土壤中检测到大量的褐色孢囊。3.本文通过田间病圃法评价134份小麦种质资源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抗性,试验分两年进行,采用Andersen等抗性评价标准、Nicol等抗性评价标准以及Soriano等抗性评价标准作为三重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田间表现为抗病(R)的小麦种植资源共有4份,分别是:CA12022、2018J1京411、2018C5 Iris、2018B4 EraZ。其中,2018J1京411和2018C5 Iris的单株白雌虫数分别为1.6个和3.6个,在Andersen等的评价标准下表现为高抗(HR),CA12022和2018B4EraZ在Andersen等的评价标准下仅表现为中抗(MR)。4.20182019年,开展菲利普孢囊线虫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湘农(1∶35)、甘农1号(1∶35)和甘农3号(1∶35)等种衣剂对菲利普孢囊线虫都有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44.75%、34.92%和32.49%,其中湘农(1∶35)防治效果具有显着差异,但小麦增产效果不明显。阿维菌素(1∶40)种衣剂处理防效较低,但小麦增产水平显着,增产率达到24.34%。调整播期实验结果显示:晚播1周对小麦防治效果为15.29%,增产率为14.07%,差异不显着,但晚播1周同时种衣剂处理防治效果为-14.18%,增产率也仅有6.06%。

李晶晶[3](2020)在《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常年单一的种植模式,连作障碍成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南方根结线虫病为代表的土传病虫害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目前使用化学杀线剂仍是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主要手段。非熏蒸性杀线剂因其对环境安全和高效的杀线活力而备受青睐,但目前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仍迫切需要寻求环保、高效的新型非熏蒸性杀线剂用于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氟醚菌酰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含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仍未可知。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盆栽试验评价了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提供新思路,对于保障设施蔬菜可持续生产和促进我国新农药创制事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采用直接触杀法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处理后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J2s和卵的LC50分别为23.4和9.5 mg/L,与对照药剂氟吡菌酰胺效果相当,具有高效的杀线活性。2.温室条件下,氟醚菌酰胺1000、2000和4000 g/ha高剂量土壤处理番茄7、14和21 DAT后并无药害产生,这表明氟醚菌酰胺对番茄生长是安全的。3.温室研究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250、500和1000 g/ha灌根处理番茄30 DAT后,根结指数分别为6.80、6.60和4.00,而对照的根结指数为7.80,防效分别为12.82%、15.38%和48.72%;每100 g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的数量分别为187.98、177.18和139.99条,抑制率分别为20.78%、25.33%和41.01%;60 DAT后,各氟醚菌酰胺处理的根结指数分别为6.40、5.80和3.60,而对照的根结指数为7.80,防效分别为17.95%、25.64%和53.85%;每100 g土壤中的南方根结线虫数量分别为152.42、133.78和88.41条,防效分别为32.21%、40.50%和60.68%。这表明氟醚菌酰胺能够显着降低根结指数,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的数量。4.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浓度的氟醚菌酰胺处理番茄幼苗30 DAT和60DAT均可显着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鲜重等主要生长指标,这表明氟醚菌酰胺处理可以显着促进番茄生长。

刘广[4](2020)在《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文中提出根结线虫病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面积不断增加,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也逐年加重。目前,根结线虫病以化学防治为主,阿维菌素是最常用的登记药剂。前期研究发现,在利用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随水施药时,受土壤吸附和过滤的影响,其在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难以分布均匀,而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并且造成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研究以木质素修饰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为纳米载体,采用反相乳化界面聚合技术成功制备阿维菌素纳米囊悬浮剂。通过理化性质表征、生物活性、荧光示踪、土壤分布检测等试验研究了纳米囊与线虫、土壤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验证了阿维菌素纳米囊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应用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反相乳化界面聚合法,利用木质素修饰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为纳米载体,成功制备了阿维菌素纳米囊(NC)。SEM和TEM图像显示纳米囊为光滑的球体,平均粒径大小为141.5nm,包封率为93.4%。FTIR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环氧树脂的环氧环在DMP的催化作用下断裂交联形成聚合物,阿维菌素与囊壳不发生反应,而木质素磺酸钠可能物理性嵌入到囊壳上,导致纳米囊带有较高的负电荷。相比常规尺寸的微胶囊(MC,平均粒径4.4μm),纳米囊有更快的释放速率,18h后的累计释放率达到73.3%,而微囊悬浮剂仅为48.4%。2.通过生测试验测定了阿维菌素纳米囊(NC)与其它三种剂型(悬浮剂SC、微乳ME、微囊悬浮剂MC)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毒力及对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囊对线虫的毒力高于其他剂型制剂;其中NC的LC50为0.96mg/L,SC、ME和MC的LC50分别为1.43mg/L、1.27mg/L和4.46mg/L。在0.05-0.2 mg/L处理浓度下,NC处理的卵孵化率低于其他剂型制剂处理。3.利用荧光示踪试验研究了药剂在线虫和植物根系中的渗透性。结果表明了纳米颗粒可渗透进入南方根结线虫和铃薯腐烂茎线虫体内,并且也可以进入到黄瓜根系。同样情况下,MC与ME则被阻挡在根系外。而对黄瓜根系的保护作用试验表明,NC能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对黄瓜根系的侵染,根结指数显着低于阿维菌素其它剂型制剂。4.通过土壤吸附、土柱淋溶、土壤薄板层析及扇形土柱分布试验,研究了4种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NC明显降低了阿维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在垂直5-20 cm处和水平3-18 cm处,阿维菌素的浓度要显着高于SC、ME和MC。阿维菌素纳米化后,显着降低了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作用,再加上纳米颗粒尺寸优势,使得NC在土壤中更易随水移动,提高了阿维菌素在土壤的分布范围,扩大对根系的有效保护范围。5.利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了阿维菌素纳米囊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和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在15 mg a.i./株的施药剂量下,NC的防效最高为83.0%,显着高于SC、ME和MC处理,且NC处理对黄瓜植株安全。田间试验中,NC处理在滴灌和灌根两种施药方式下60d的防效均超过80%,90d的防效超过70%,比其它剂型阿维菌素制剂处理高出20-40%。以上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环氧树脂纳米囊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在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陈秀菊[5](2019)在《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作用方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属于土传的内寄生植物线虫,是当前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产中重要的病原之一。大豆孢囊线虫在全世界普遍发生,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亿美元。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和平凉市不同季节的大豆孢囊线虫为材料,从孢囊、卵和二龄幼虫上分离、纯化寄生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统计其分离频率、分析季节变化动态。选取其中的17株菌和本实验室保存的4株菌,测定其对线虫的离体防效,进一步测定盆栽防效,取得如下结论:1、通过对春、夏、秋三个季节采集到的大豆孢囊线虫寄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66株真菌,经鉴定隶属于11个属。其中镰孢菌属Fusarium、普可尼亚属Pochonia、曲霉属Aspergillus和紫孢霉属Purpureocillium的分离频率较高,分别为30.60%、24.04%、17.21%和13.66%,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土赤科属Ilyonectria和腐质霉属Humicola的分离频率较低,分别为4.64%、3.00%、2.46%和1.91%。毛科属Chaetomium、异茎点霉属Paraphom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的分离频率均为0.82%。在春、夏、秋3季,孢囊线虫优势寄生菌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这5种真菌为常见种。而在夏、秋2季,大双孢土赤壳Ilyonectria macrodidyma为常见种,枝孢属Cladosporium sp.是春季偶发种,菊异茎点霉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是夏季偶发种,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是秋季偶发种。2、为了解生防真菌的作用方式,测定了21株生防菌对卵和J2的作用。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处理后,10株生防菌对卵寄生率70.00%以上,7株生防菌对卵孵化抑制率65.00%以上,2株生防菌对J2致死率30.00%以上。发酵液处理后,5株生防菌对卵孵化抑制率65.00%以上,10株生防菌对J2致死率75.00%以上。经比较,筛选出3株对卵的寄生率、孵化的抑制率和J2致死率均效果较好的生防菌,分别为曲霉属A1、寄生曲霉AP2和烟曲霉AF7。进一步研究发现,3株生防菌作用方式为发酵液抑制卵孵化和J2致死,孢子悬浮液寄生卵并抑制其孵化。其中,A1发酵液对J2致死率和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90.01%和68.75%,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率和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70.50%和61.90%,但对J2的致死率为29.63%。AP2发酵液对J2致死率和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80.03%和67.19%,孢子悬浮液对卵寄生率和孵化抑制率分别为79.50%和76.09%,对J2致死率为25.57%。AF7发酵液对J2致死率和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86.74%和75.00%,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率和孵化抑制率分别为81.33%和56.08%,对J2致死率为30.69%。3、大豆孢囊线虫盆栽防效试验表明,A1、AP2和AF7这3株生防菌中,AP2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发酵液原液比麦麸培养物的效果好。生防菌A1、AP2和AF7的1×液处理后孢囊减退率最大,分别为48.62%、59.63%和50.46%,大豆根长分别增加49.76%、29.76%和63.28%,株高分别增加56.35%、50.27%和17.22%。生防菌A1、AP2和AF7的3%麦麸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退率最大,分别为46.08%、53.92%和49.10%,大豆根长分别增加24.20%、29.32%和21.00%,株高分别增加30.99%、42.71%和65.20%。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麦麸培养物剂量和发酵液浓度的增大,孢囊减退率呈增加趋势。

毛维兴[6](2019)在《长枝木霉T6菌株培养条件优化及关键杀线活性蛋白分析》文中认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全世界小麦主产区均有分布,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对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存在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畜健康等弊端。因此,开发高效安全和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型杀线剂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T6菌株和禾谷孢囊线虫作为试验材料,筛选了长枝木霉T6菌株高效杀线活性培养基和优化了其杀线活性培养条件;测定了发酵液杀线稳定性;分析了木霉蛋白种类;分离了关键杀线蛋白。研究结果旨在揭示长枝木霉T6菌株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毒杀作用机制,以及为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获得长枝木霉T6菌株最佳杀线活性培养基为酪蛋白培养基,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pH=7,温度28℃,培养时间7 d,接种量为1-2 mL,摇瓶装液量为50-70 mL,其中发现温度、pH和培养时间作为影响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杀线活性最为显着的3因素。同时,利用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长枝木霉T6菌株最佳杀线活性发酵条件为pH=6.64,温度26.52℃,时间6.8 d,且在该预测条件下其发酵液杀线活性高达86.10%,与预测值相吻合。2.不同酸碱度、温度、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和储藏时间对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杀线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pH 4-10时,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对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致死作用,处理72 h后其死亡率均大于80%,与对照相比差异性不显着;在温度为30-60℃条件下,其发酵液杀线活性和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而当温度大于70℃时,其杀线活性开始降低;Zn2?和K?对发酵液杀线活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Cu2?对发酵液杀线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以及Mg2?、Fe3?、Mn2?和Na?对发酵液杀线活性无显着影响;当氧化剂和还原剂浓度分别低于0.08和0.06mol·L-1时,其对杀线活性无显着影响;发酵液在室温下保存0-60 d后,其杀线活性无显着变化。3.质谱检测长枝木霉T6菌株分泌的蛋白种类,共获得谱图39537张,且经与木霉蛋白库进行匹配后获得4种蛋白,利用氨基酸序列对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预测。对匹配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发现其参与3种分子功能,分别为转化活性、催化活性以及酶结合活性;参与细胞组分形成过程中发现其分别在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等9种细胞位置上均具有匹配蛋白的存在;生物学过程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细胞组成、蛋白质定位、代谢和应激等过程。COG功能注释表明,其主要功能为蛋白的翻译和修饰、蛋白质转运以及蛋白质分子伴侣、能量产生和转化以及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4.采用透明圈法和分光光度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长枝木霉T6菌株产生胞外蛋白能力,表明长枝木霉T6菌株能够产生大量的胞外蛋白。采用中性盐析法和柱层析法分离了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杀线活性蛋白,结果表明层析共获得3组洗脱峰,其中洗脱峰A和B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当其浓度分别为12.48μg·mL-1和9.20μg·mL-1时,处理线虫72h后其死亡率分别为52.05%和43.89%,而洗脱峰C的杀线活性较低,线虫死亡率仅为22.42%。

刘顺晓[7](2018)在《六种药剂对瓜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及其使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瓜类根结线虫为研究对象,以黄瓜、甜瓜和苦瓜为供试作物,针对南方根结线虫对瓜类作物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生产中通过化学手段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几种化学药剂对瓜类根结线虫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确定了供试化学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的药效,包括速效性及持效性,并评估了几种施药技术的安全性,进而筛选出了实用高效的药剂施用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常见杀线虫剂的盆栽药效试验发现,噻唑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依次降低。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所有剂型中,乳油剂型效果最好,其药后25天防效分别为68.9%和87%,但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持效性较差,药后60天防效仅为12.7%和36.8%。噻唑膦颗粒剂和水乳剂两种剂型对根结线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优异,其药后25天、60天防效分别为69.2%和65.9%,74.3%和78.9%。2、初步确定了阿维菌素乳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噻唑膦颗粒剂、药肥、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盆、4mg/盆、60mg/盆、22.144mg/盆、66.432mg/盆和66.432mg/盆。3、通过小区防病试验进一步确定了供试的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几种药剂中,药效表现最好的是药肥和噻唑膦,其药后45天药效分别为80.37%和70.87%。其次为多拉霉素和伊维菌素,分别为60.33%和54.73%。总之,本研究筛选出了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高活性的药剂,为有效防控瓜类南方根结线虫提供了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华岳[8](2018)在《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及药剂分布》文中研究表明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制约世界各地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化学防治柑橘木虱是治理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喷雾施药存在药剂喷洒不均匀,施药时间和施药次数难以控制的问题。滴灌施药将农药定向施用于根部区域,通过根系吸收向新叶及嫩梢转移,能够定向防治柑橘木虱。本文对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和双酰胺类等杀虫剂中的17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筛选,研究了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进一步研究了有效药剂在土壤及柑橘植株中的分布,以及田间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控效果。1.以年橘幼苗为供试植株,在室内模拟滴灌施药,通过离体叶片生测试验筛选出适合滴灌法防治柑橘木虱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有机磷类和新烟碱类对柑橘木虱具有较高的内吸活性。有机磷类的乐果和乙酰甲胺磷在药后4 d防效达到90%以上,新烟碱类的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噻虫胺和噻虫嗪在药后7 d防效可达90%左右。2.将活性较高的乐果、乙酰甲胺磷、噻虫胺和噻虫嗪进行盆栽药效试验,进一步研究同等用药量条件下四种药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结果显示: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的起效期分别为第6 d和第4 d,持效期均为12 d;噻虫胺和噻虫嗪的起效期分别为第8 d和第6 d,持效期分别为120 d和150 d,表明乐果和乙酰甲胺磷见效较快但持效期较短,而噻虫胺和噻虫嗪持效期较长。3.以噻虫嗪为阳性对照,对首次进行滴灌施药防治柑橘木虱的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进行了用药量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当氟啶虫胺腈的用药量为噻虫嗪推荐用药量的2倍,即100 mg a.i./株时,两者的防治效果相当,在药后7-65 d柑橘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均大于80%。当氟吡呋喃酮的用药量为噻虫嗪推荐用药量的6倍,即300 mg a.i./株时,在药后10-60 d柑橘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大于75%。因此,可分别按照噻虫嗪推荐用药量的2倍和6倍滴灌施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4.对滴灌施药后的柑橘叶片进行检测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叶片中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噻虫胺和噻虫嗪的含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显示:柑橘木虱的校正死亡率大于80%时,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噻虫胺和噻虫嗪在叶片中最低含量分别为36.41±2.82、56.28±3.67、0.64±0.11和1.46±0.47 mg/kg,证明四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的起效剂量依次是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噻虫胺。5.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在柑橘植株上的分布。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在上、中、下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可分别达到453.03±40.75、385.56±49.04、343.55±46.90 mg/kg,并且在药后4-60 d叶片中的含量均大于90 mg/kg;氟吡呋喃酮在上、中、下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可分别达到446.19±51.64、434.08±60.75、408.20±37.56 mg/kg,在药后10-90 d叶片中的含量大于56 mg/kg。证明这两种杀虫剂在柑橘植株内输导能力强,且氟啶虫胺腈有向嫩叶及新梢积累的趋势,表明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均能有效保护柑橘嫩梢免受木虱的取食为害。6.在温室条件下,对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取药后2 h和45 d距离滴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为0-15 cm范围内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垂直方向的迁移速率大于水平方向,且降解较快;氟吡呋喃酮在药后2 h水平方向的迁移速率大于垂直方向的迁移速率,在药后45 d氟吡呋喃酮明显发生了向远离滴头的方向迁移,且垂直方向的迁移速度较快于水平方向。噻虫胺在药后2 h主要分布在距离滴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为0-10 cm的土壤范围内,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噻虫胺的迁移速率相差不大,药后45 d其在土壤中的呈现半圆形迁移分布。证明不同杀虫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其在土壤中迁移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快,可应用于大田根系较深的成年柑橘植株,噻虫胺的用药量最少,持效期最长,可用于柑橘苗期。7.将氟啶虫胺腈和噻虫胺在田间进行滴灌施药,进一步研究了两种药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在药后1-9周,上部叶片中噻虫胺的含量为0.61-2.04 mg/kg,在药后10-30 d,叶片中氟啶虫胺腈的含量大于16.40 mg/kg,在试验期间均未发现柑橘木虱。证明在田间条件下进行滴灌施药能够有效防治或预防柑橘木虱的发生。本文通过室内筛选试验明确了能够滴灌防治柑橘木虱的有效药剂及有效用药量,并进一步研究了叶片中药剂含量与防效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噻虫胺和噻虫嗪对柑橘木虱的起效剂量具有明显差异;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在柑橘植株中的分布,证明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输导能力强,均能用于柑橘大植株上有效防治柑橘木虱;研究了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证明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迁移速度较快,噻虫胺呈现半圆形分布。此外,本文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和噻虫胺在田间的应用效果,证明通过滴灌施药防治或预防柑橘木虱的发生是可行的,为柑橘木虱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路洪宝[9](2018)在《滴灌施用氟吡菌酰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南方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植物病害之一,寄主范围广,可危害4100多种作物,对各类果蔬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模式的调整,南北方温室大棚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再加上温室内种植的作物普遍单一,造成复种指数偏高,为南方根结线虫连续多代侵染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与场所,导致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目前,化学防治是南方根结线虫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化学药剂的开发难度大,可利用的化学药剂数量有限,在采用常规的颗粒撒施、药剂冲施等施用方法时,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和施用方法,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测定南方根结线虫对氟吡菌酰胺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筛选出对根结线虫高效,对环境安全的药剂,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估施药剂量、施用方式、助剂等因素对氟吡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氟吡菌酰胺提供合理的参数,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不同滴灌条件下施用氟吡菌酰胺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药剂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山东省内蔬菜种植区的根结线虫对阿维菌素和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监测,发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根结线虫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LC50值为0.38 mg/L1.67 mg/L,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的LC50值为1.65 mg/L4.76 mg/L,南方根结线虫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高于对阿维菌素。2.氟吡菌酰胺灌棵处理时显着影响黄瓜植株株高,施药7 d和15 d后,黄瓜株高增加量比对照分别高0.19 cm-0.39 cm和0.49 cm-1.32 cm,其株高增加量在氟吡菌酰胺使用剂量在10 ai.mg30 ai.mg范围内存在随药剂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氟吡菌酰胺灌棵处理后对黄瓜植株茎粗有增加作用,但不显着。3.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药方式下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在相同氟吡菌酰胺使用剂量下进行混土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最高,在施药后30 d、60 d和90 d防治效果分别为98.88%、84.90%和65.95%,滴灌处理在施药后30 d、60 d和90 d防治效果相对较低,其最优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70%、80.50%和62.65%。在相同施用条件下,防治效果随药剂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氟吡菌酰胺与三种渗透助剂混用后对南方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在移栽30 d后,黄瓜植株根结指数在26.31%30.56%之间,发病较均匀;后使用氟吡菌酰胺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其中添加药之助助剂的灌棵处理治疗效果最好,施药30 d后防效达到41.63%,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在田间,氟吡菌酰胺滴灌施用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低于灌棵处理,但高于相同剂量下的冲施处理,与1.5倍氟吡菌酰胺剂量冲施时防治效果相当。在滴灌条件设置为滴头流速3 L/h、用水量1600 mL时,氟吡菌酰胺滴灌处理的防治效果接近灌棵处理,与药剂在土壤中分布状况基本相符,这表明在优化滴灌条件后,能够扩大药剂在土壤中的分布,进而提高药效。氟吡菌酰胺与不同助剂混用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未出现显着提高。

路鹏鹏,孙晓宇,陈锐,瞿佳,赵玲侠,韩丽萍,沈卫荣[10](2017)在《枝顶孢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指明以室内生物测定检测枝顶孢霉悬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致死率,在黄瓜砧木上,以盆栽试验和温室小区试验检测枝顶孢霉粉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枝顶孢霉悬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最高致死率为89.7%,毒力曲线为y =-7.5989+1.717826x,R2=0.9960,LC50=2.15×107 CFU/ mL;盆栽试验最佳防效为药后14 d,防效为15.38%31.57%,各处理有剂量-效应关系,对黄瓜砧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温室小区最佳防效为药后120 d,防效为80.47%84.38%。枝顶孢霉粉剂对南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效,同时可以促进黄瓜砧木的生长,需要在早期病害较轻时施用,药后4个月左右需要补施一次。

二、杀线剂田间药效试验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杀线剂田间药效试验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郭霍氏芽孢杆菌DDWB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杀线活性成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根结线虫对植物的影响
        1.1.1 根结线虫的生活史
        1.1.2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为害
    1.2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化学农药防治
        1.2.4 生物农药防治
        1.2.4.1 细菌
        1.2.4.2 真菌
        1.2.4.3 病毒
        1.2.4.4 放线菌
    1.3 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
        1.3.1 次生代谢产物
        1.3.1.1 蛋白类
        1.3.1.2 脂肽类
        1.3.1.3 其他物质
        1.3.2 诱导抗性
        1.3.3 定殖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线虫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优化
        2.2.1.1 单因素法筛选最佳碳源
        2.2.1.2 单因素法筛选最佳氮源
        2.2.1.3 单因素法筛选最佳无机盐
        2.2.1.4 单因素法筛选碳源的最佳添加量
        2.2.1.5 单因素法筛选氮源的最佳添加量
        2.2.1.6 单因素法筛选碳源的最佳添加量
        2.2.1.7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
        2.2.2 发酵条件优化
        2.2.2.1 初始pH
        2.2.2.2 装液量
        2.2.2.3 发酵时间
        2.2.2.4 接种率
        2.2.2.5 转速
        2.2.2.6 温度
        2.2.3 发酵液活性物质稳定性
        2.2.3.1 温度稳定性
        2.2.3.2 酸碱稳定性
        2.2.3.3 紫外稳定性
        2.2.3.4 遗传稳定性
        2.2.3.5 储藏稳定性
        2.2.4 发酵液活性物质提取
        2.2.4.1 脂肽类物质提取及活性测定
        2.2.4.2 蛋白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2.5 温室盆栽试验
        2.2.5.1 粗提物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2.2.5.2 粗提物对苦苣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2.2.5.3 土壤虫口密度统计
        2.2.6 粗提物防治机制
        2.2.6.1 裂根试验验证黄瓜的诱导抗性
        2.2.6.2 粗提物对线虫的侵染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1.1 碳源的优化
        3.1.2 氮源的优化
        3.1.3 无机盐的优化
        3.1.4 各元素最佳添加量
        3.1.5 正交试验结果
    3.2 发酵条件优化
        3.2.1 初始pH
        3.2.2 装液量
        3.2.3 发酵时间
        3.2.4 接种率
        3.2.5 转速
        3.2.6 温度
    3.3 发酵液活性物质稳定性
        3.3.1 温度对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影响
        3.3.2 pH对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影响
        3.3.3 紫外对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影响
        3.3.4 DDWB菌株杀线虫活性的遗传稳定性
        3.3.5 4℃储存时间对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影响
        3.3.6 25℃储存时间对发酵液杀线虫活性的影响
    3.4 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
        3.4.1 提取物的杀线虫物质活性追踪
        3.4.2 甲醇提取物的室内毒力测定
        3.4.3 甲醇提取物的盆栽防治效果
        3.4.3.1 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4.3.2 黄瓜盆栽试验中土壤虫口密度的测定
        3.4.3.3 甲醇提取物对苦苣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4.4 粗提物的防治机制
        3.4.4.1 粗提物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诱导抗性
        3.4.4.2 粗提物对线虫侵染的影响
        3.4.5 粗蛋白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
4 讨论
    4.1 发酵条件优化的必要性
    4.2 发酵液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3 粗提物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甘陕冀豫冬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抗性评价及化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孢囊线虫病概述
        1.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1.1.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症状
        1.1.3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和损失
        1.1.4 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范围
    1.2 禾谷孢囊线虫生活史
    1.3 禾谷作物孢囊线虫孵化特性
    1.4 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分子鉴定
        1.4.1 RFLP技术
        1.4.2 RAPD和SCAR标记技术
        1.4.3 SSR技术
    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1.5.1 农业防治
        1.5.2 生物防治
        1.5.3 化学防治
第二章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地基本信息
        2.1.2 试验仪器和培养基
        2.1.3 调查方法
        2.1.4 孢囊线虫的分离与计数
        2.1.5 单孢囊分子技术鉴定
        2.1.6 特异性引物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甘肃省陇东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
        2.2.2 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
        2.2.3 河北省部分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
        2.2.4 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
    2.3 讨论
第3章 许昌冬麦区菲利普孢囊线虫的侵染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3.1.2 取样方法
        3.1.3 土壤和根系中幼虫的分离与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麦根际土壤中二龄幼虫的变化动态
        3.2.2 小麦根系中各龄期幼虫的变化动态
    3.3 讨论
第4章 小麦抗菲利普孢囊线虫种质资源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田
        4.1.3 试验设计
        4.1.4 土样的采集和孢囊线虫的分离
        4.1.5 试验地孢囊种群鉴定
        4.1.6 抗性评价标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地孢囊种类鉴定
        4.2.2 134份小麦品种抗病性评价
    4.3 讨论
第5章 小麦菲利普孢囊线虫的化学防治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地及试验设计
        5.1.3 采样方法
        5.1.4 数据统计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几种药剂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5.2.2 药剂处理晚播和晚播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5.2.3 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影响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3)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南方根结线虫的研究概况
    1.2 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1.2.1 农业措施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2.4 抗线虫育种
        1.2.5 化学防治
    1.3 新型杀菌剂氟醚菌酰胺
        1.3.1 氟醚菌酰胺的理化性质
        1.3.2 氟醚菌酰胺的登记情况
        1.3.3 氟醚菌酰胺的室内活性研究
        1.3.4 氟醚菌酰胺的田间防效
        1.3.5 氟醚菌酰胺的抑菌机制
        1.3.6 氟醚菌酰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7 氟醚菌酰胺的残留动态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药剂和试剂
        2.1.2 设备仪器
        2.1.3 供试线虫
        2.1.4 供试作物
        2.1.5 供试土壤
    2.2 试验方法
        2.2.1 氟醚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室内毒力试验
        2.2.2 氟醚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温室试验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3.2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试验
    3.3 氟醚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温室试验
        3.3.1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3.2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根结指数的影响
        3.3.3 氟醚菌酰胺对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影响
        3.3.4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氟醚菌酰胺用于南方根结线虫防治的潜力
    4.2 氟醚菌酰胺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4.3 氟醚菌酰胺用于南方根结线虫防治的优势
    4.4 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机制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1.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危害
        1.1.2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现状
        1.1.2.1 农业防治
        1.1.2.2 物理防治
        1.1.2.3 生物防治
        1.1.2.4 化学防治
    1.2 阿维菌素防治对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1.3 纳米技术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1.4 纳米技术在杀线剂领域的应用
    1.5 环氧树脂作为农药载体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药剂与试剂
        2.1.2 仪器
        2.1.3 供试线虫
        2.1.4 供试土壤
    2.2 试验方法
        2.2.1 阿维菌素纳米囊及其它制剂的制备
        2.2.2 胶囊囊壳的制备
    2.3 纳米囊的性能表征
        2.3.1 纳米囊形貌的观察
        2.3.2 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的测定
        2.3.3 纳米囊化学结构的分析
        2.3.4 纳米囊包封率的测定
        2.3.5 各制剂释放性能的测定
    2.4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杀线活性的测定
        2.4.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J2 的毒力测定
        2.4.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2.5 不同剂型中颗粒对根系、线虫的渗透作用
    2.6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系的保护作用
    2.7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土壤移动性能测定
        2.7.1 土壤吸附试验
        2.7.2 土壤迁移试验
        2.7.3 土壤淋溶试验
        2.7.4 室内模拟药剂土壤分布
    2.8 不同制剂中阿维菌素的土壤降解特性
        2.8.1 土壤中阿维菌素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2.8.1.1 阿维菌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2.8.1.2 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提取及净化
        2.8.1.3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2.8.1.4 UPLC-MS/MS分析条件
    2.9 温室盆栽试验
        2.9.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安全性试验
        2.9.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病的盆栽试验
    2.10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纳米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1 纳米囊的制备过程
        3.1.2 纳米囊的化学结构表征
        3.1.3 阿维菌素制剂Zeta电位的测定
        3.1.4 纳米囊的形貌观察
        3.1.5 粒径大小及分布
        3.1.6 纳米囊包封率
        3.1.7 不同阿维菌素制剂的释放特性
    3.2 阿维菌素制剂的杀线活性
        3.2.1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J2 的毒力
        3.2.2 四种阿维菌素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3.2.3 纳米囊对作物根系和线虫的渗透作用
        3.2.4 阿维菌素制剂防止根结线虫侵入根系的能力
    3.3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UPLC-MS/MS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
        3.3.2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
    3.4 纳米囊的土壤特性
        3.4.1 纳米囊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3.4.2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的土壤薄层移动性
        3.4.3 四种剂型中阿维菌素的土壤淋溶特性
        3.4.4 四种剂型中阿维菌素的土壤分布特性
        3.4.5 阿维菌素各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3.5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盆栽防效
        3.5.1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
        3.5.2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制剂对根结线虫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3.6 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6.1 滴灌施用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6.2 灌根施用阿维菌素制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纳米载体负载对阿维菌素杀线活性的影响
    4.2 阿维菌素纳米囊对作物根系的渗透作用
    4.3 阿维菌素纳米囊在土壤中的分布扩散性能
    4.4 纳米化对阿维菌素防治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5.1 环氧树脂可作为纳米载体负载油溶性原药
    5.2 阿维菌素纳米囊能够提高对靶标线虫的生物活性
    5.3 阿维菌素纳米囊能够增强在生物靶标上的渗透能力
    5.4 木钠修饰的环氧树脂纳米载体提高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5.5 阿维菌素纳米化提高了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6 论文创新之处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6.1 创新之处
    6.2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作用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豆孢囊线虫病概述
        1.1.1 大豆孢囊线虫的分类学地位
        1.1.2 大豆孢囊线虫病原形态特征
        1.1.3 大豆孢囊线虫孵化特性
        1.1.4 大豆孢囊线虫寄主范围及侵染过程
        1.1.5 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病特点及危害
        1.1.6 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其分布
    1.2 大豆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1.2.1 抗大豆孢囊线虫品种选育
        1.2.2 农业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大豆孢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季节变化动态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孢囊寄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2.2.2 部分真菌的形态学特征
        2.2.3 寄生真菌的鉴定
        2.2.4 不同季节大豆孢囊线虫寄生真菌差异性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作用方式初步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防菌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作用
        3.2.2 生防菌孢子悬浮液对卵孵化抑制作用
        3.2.3 生防菌孢子悬浮液对J2 的致死作用
        3.2.4 生防菌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3.2.5 生防菌发酵液对J2 的致死作用
        3.2.6 生防真菌的筛选
    3.3 讨论
第四章 3株生防菌对大豆孢囊线虫盆栽防效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防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室内防治效果
        4.2.2 生防菌麦麸培养物对大豆孢囊线虫室内防治效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6)长枝木霉T6菌株培养条件优化及关键杀线活性蛋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禾谷孢囊线虫研究现状
        1.1 禾谷孢囊线虫危害
        1.2 我国禾谷孢囊线虫主要种群及其分布
        1.3 禾谷孢囊线虫防治
    2 生防木霉研究现状
        2.1 木霉抑菌作用
        2.2 木霉杀线作用
        2.3 木霉促生作用
    3 木霉菌胞外蛋白研究现状
        3.1 几丁质酶
        3.2 蛋白酶
        3.3 纤维素酶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长枝木霉T6菌株杀线培养条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最佳杀线培养基的筛选
        2.2 pH值对木霉发酵液杀线活性的影响
        2.3 温度对木霉发酵液杀线活性的影响
        2.4 培养时间对木霉发酵液杀线活性的影响
        2.5 木霉接种量对木霉发酵液杀线活性的影响
        2.6 摇瓶装液量对木霉发酵液杀线活性的影响
        2.7 木霉酪蛋白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3 结论和讨论
第三章 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杀线稳定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和分析
        2.1 酸碱稳定性
        2.2 温度稳定性
        2.3 金属离子稳定性
        2.4 氧化还原稳定性
        2.5 储藏期稳定性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长枝木霉T6菌株的蛋白质谱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蛋白定量检测
        2.2 质谱分析
    3 结论和讨论
第五章 长枝木霉T6菌株杀线活性蛋白的分离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透明圈法定性检测蛋白酶
        2.2 考马斯亮蓝G-250 标准曲线
        2.3 硫酸铵分级沉淀效果
        2.4 杀线活性蛋白分离
    3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7)六种药剂对瓜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及其使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南方根结线虫的危害
    1.2 南方根结线虫的形态和习性
    1.3 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病情况
    1.4 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现状
        1.4.1 农业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化学防治
        1.4.4 生物防治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瓜种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仪器设备
        2.1.4 供试制剂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药剂不同剂型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药效试验
        2.2.2 不同药剂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安全性评价试验
        2.2.3 不同时期用药情况的药效比较
        2.2.4 小区防病试验
    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药剂不同剂型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2 不同防治药剂对瓜类的安全性试验
    3.3 不同时期施药比较药效
    3.4 几种杀线剂小区试验结果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1.1 不同剂型的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4.1.2 5 种药剂对瓜类(黄瓜、甜瓜、苦瓜)的安全性评价
        4.1.3 不同时期施药的药效
        4.1.4 4 种药剂田间小区的药效
    4.2 讨论
    4.3 本论文的创新点
    4.4 后期研究计划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8)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及药剂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柑橘木虱研究概况
        1.1.1 柑橘木虱的发生与分布
        1.1.2 柑橘木虱的为害
        1.1.3 柑橘木虱的防治
    1.2 滴灌施药研究进展
        1.2.1 滴灌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滴灌技术在柑橘园的应用现状
        1.2.3 滴灌施药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1.1 供试植物材料
        2.1.2 供试昆虫
        2.1.3 供试农药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5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2.2.2 盆栽试验
        2.2.3 田间试验
3 结果分析
    3.1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3.2 盆栽试验结果
        3.2.1 盆栽药效试验结果
        3.2.2 用药量筛选试验结果
        3.2.3 供试药剂分析方法的确证
        3.2.4 叶片中药剂的含量变化
    3.3 室内模拟田间滴灌施药
        3.3.1 氟啶虫胺腈在柑橘叶片和土壤中的分布
        3.3.2 氟吡呋喃酮在柑橘叶片和土壤中的分布
        3.3.3 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
    3.4 田间试验
        3.4.1 噻虫胺在柑橘叶片中的分布
        3.4.2 氟啶虫胺腈在柑橘叶片中的分布
4.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不同种类的杀虫剂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
        4.1.2 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噻虫胺和噻虫嗪的内吸活性
        4.1.3 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在柑橘叶片中的分布特征
        4.1.4 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迁移性
        4.1.5 滴灌施药防治柑橘木虱的可行性
        4.1.6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1.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的相关成果

(9)滴灌施用氟吡菌酰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1.2 根结线虫的防治
        1.2.1 农业防治措施
        1.2.2 物理防治措施
        1.2.3 生物防治
        1.2.4 化学防治
    1.3 氟吡菌酰胺在防治根结线虫上的应用
    1.4 化学防治根结线虫的施药技术
    1.5 滴灌施药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线虫
        2.1.2 供试土壤
        2.1.3 主要仪器
        2.1.4 供试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根结线虫对常用杀线剂的毒力测定
        2.2.2 氟吡菌酰胺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2.2.3 不同施药条件对氟吡菌酰胺防治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2.2.4 不同滴灌参数下氟吡菌酰胺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效
        2.2.5 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杀线剂对山东蔬菜种植区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
    3.2 氟吡菌酰胺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施药条件对氟吡菌酰胺防治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3.3.1 不同施药方式对氟吡菌酰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3.3.2 三种助剂对氟吡菌酰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3.4 不同滴灌参数下氟吡菌酰胺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效
        3.4.1 不同滴灌参数下氟吡菌酰胺对土壤线虫数量变化的影响
        3.4.2 不同滴灌条件下氟吡菌酰胺对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4.3 不同滴灌条件下氟吡菌酰胺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3.4.4 不同滴灌条件下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的分布
    3.5 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建立
        3.5.1 标准曲线的建立
        3.5.2 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
4 讨论
    4.1 山东省内主要蔬菜种植区南方根结线虫对两种杀线剂的敏感性
    4.2 不同施药技术对氟吡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4.3 不同滴灌参数对氟吡菌酰胺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之处及有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枝顶孢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生物测定
        1.2.2 盆栽药效试验
        1.2.3 温室小区药效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生物测定
    2.2 盆栽药效试验
    2.3 温室小区药效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四、杀线剂田间药效试验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郭霍氏芽孢杆菌DDWB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杀线活性成分初步研究[D]. 徐宇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甘陕冀豫冬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抗性评价及化防研究[D]. 韩尚明.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3]氟醚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D]. 李晶晶.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4]阿维菌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作用[D]. 刘广.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5]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作用方式[D]. 陈秀菊.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6]长枝木霉T6菌株培养条件优化及关键杀线活性蛋白分析[D]. 毛维兴.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 [7]六种药剂对瓜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及其使用技术研究[D]. 刘顺晓. 河南科技学院, 2018(08)
  • [8]滴灌施药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及药剂分布[D]. 孟华岳.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滴灌施用氟吡菌酰胺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应用技术研究[D]. 路洪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10]枝顶孢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J]. 路鹏鹏,孙晓宇,陈锐,瞿佳,赵玲侠,韩丽萍,沈卫荣. 广东农业科学, 2017(04)

标签:;  ;  ;  ;  ;  

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