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缆索防护用防腐涂料与涂装(论文文献综述)
巴旭民[1](2021)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文中指出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管道腐蚀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FBE)因其附着力高、防腐性能强、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已成为最重要的管道防腐涂料。原料、配方设计以及涂装工艺,是决定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基体树脂、固化剂、改性剂、填料、助剂等组分进行性能分析和筛选,设计了一种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涂料配方,并制定了合适的粉末制备及涂装工艺。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纯环氧体系、环氧/聚酯体系、纯聚酯体系粉末涂料的防腐性能,发现环氧粉末涂料对管道的防腐蚀作用优良。与传统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比,酚醛改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多的环氧基团,涂层交联密度更高,防腐性能更加优异。实验结果显示酚醛改性树脂会降低涂层柔韧性,因此,在双层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涂装时面层应采用不含酚醛改性树脂的纯环氧粉末涂料。(2)分析了固化剂对纯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发现与酚类固化剂相比,双氰胺作为固化剂时,涂层交联密度高、致密性好、防腐性能更强。双氰胺固化剂N-H键难以打开,反应速率较慢,需加入催化剂提高固化速率。(3)研究了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硅灰石、云母粉等硅酸盐类填料比硫酸钡、碳酸钙填料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最佳添加量为30~35%。添加高密度聚乙烯蜡粉可以有效改善环氧粉末涂层的抗划伤性能,且对其它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最佳添加量为2%。(4)探讨了涂料制备与涂装工艺。应控制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与温度。底材涂装前应进行喷砂处理,并预热至230~240℃;单层FBE涂装时,适宜的涂层厚度为300-400μm,双层FBE涂装时,底层、面层适宜厚度分别为300-400μm、400-500μm。(5)制备的粉末涂料应用于澳大利亚石油管道项目,性能良好。
巴旭民[2](2021)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文中指出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管道腐蚀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FBE)因其附着力高、防腐性能强、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已成为最重要的管道防腐涂料。原料、配方设计以及涂装工艺,是决定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基体树脂、固化剂、改性剂、填料、助剂等组分进行性能分析和筛选,设计了一种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涂料配方,并制定了合适的粉末制备及涂装工艺。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纯环氧体系、环氧/聚酯体系、纯聚酯体系粉末涂料的防腐性能,发现环氧粉末涂料对管道的防腐蚀作用优良。与传统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比,酚醛改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多的环氧基团,涂层交联密度更高,防腐性能更加优异。实验结果显示酚醛改性树脂会降低涂层柔韧性,因此,在双层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涂装时面层应采用不含酚醛改性树脂的纯环氧粉末涂料。(2)分析了固化剂对纯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发现与酚类固化剂相比,双氰胺作为固化剂时,涂层交联密度高、致密性好、防腐性能更强。双氰胺固化剂N-H键难以打开,反应速率较慢,需加入催化剂提高固化速率。(3)研究了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硅灰石、云母粉等硅酸盐类填料比硫酸钡、碳酸钙填料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最佳添加量为30~35%。添加高密度聚乙烯蜡粉可以有效改善环氧粉末涂层的抗划伤性能,且对其它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最佳添加量为2%。(4)探讨了涂料制备与涂装工艺。应控制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与温度。底材涂装前应进行喷砂处理,并预热至230~240℃;单层FBE涂装时,适宜的涂层厚度为300-400μm,双层FBE涂装时,底层、面层适宜厚度分别为300-400μm、400-500μm。(5)制备的粉末涂料应用于澳大利亚石油管道项目,性能良好。
夏天一[3](2020)在《清江钢箱拱特大桥装配化建造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日益提高,钢结构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大跨度钢结构拱桥以其独特的结构、优美的造型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大跨度钢结构拱桥的建设中,预制件加工前的深化设计、焊接工艺、防腐工艺主要影响着钢结构拱桥的建造质量,如何选择合理的建造技术保证大跨度钢结构拱桥的质量值得探讨。本文针对装配化建造技术应用这一问题,对大跨度钢结构拱桥预制件深化设计、焊接、防腐三个装配化重点技术进行研究。以清江钢箱拱特大桥预制件工厂化生产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国内外近几年大跨度钢结构拱桥的建造技术的梳理,采用生产全程调研采集数据、模拟分析、专家评审等方法,以预制件加工前深化设计、焊接工艺、防腐工艺三大核心建造技术为重点,系统的研究了大跨度钢结构拱桥的建造技术应用。通过BIM技术对关键、复杂预制件的加工前模拟,确定了零件的精确尺寸,避免了组装空间受限,指导了后续的加工生产;通过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将焊接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保证了全桥拼接板的通孔率;通过重防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预制件内壁防腐的可操作性和桥梁整体防腐体系的可靠性;通过节段预拼装,检验了工艺的合理性、预制件的加工精度。该论文有图54幅,表15个,参考文献54篇。
孔德顺,马俊琦[4](2019)在《桥梁缆索防腐材料喷涂台车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桥梁缆索防腐新材料的兴起,需要研发与缆索防腐新型材料配套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装备。结合现有缆索防腐方法和新型防腐材料的特点,设计了缆索防腐材料的自动喷涂台车,该台车具有维修简单、拆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喷涂均匀等特点。采用Workbench分析软件对台车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分析计算,对走行机构动力进行计算,并优化台车的结构和外观设计方案,确保台车结构布置形式合理,安全稳定。台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其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戴明秋[5](2019)在《模拟雷电流下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和损伤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雷电电弧直击金属造成烧蚀损伤是众多雷击事故的主要成因之一。对钢材在直接雷电电弧作用下的烧蚀损伤特性和机理的认识是直击雷防护设计的重要基础。钢板表面的有机防护涂层对钢板的烧蚀损伤特性影响显着,对有机涂层钢板在直击雷下烧蚀损伤特性和机理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对有机涂层钢板在模拟雷电流下的烧蚀损伤特性和损伤机理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如下:(1)以涂层厚度为100μm、200μm、300μm和400μm的有机防腐涂层钢板、有机防静电涂层钢板和无涂层钢板为对象,分别开展模拟雷电流长持续时间连续电流分量(C分量)、首次回击电流分量(A分量)和回击间连续电流分量(B分量)下的烧蚀损伤试验。分别从烧蚀损伤区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几何形貌,烧蚀损伤区内的钢熔体流动特征、显微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特征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对被试钢板的烧蚀损伤特性进行系统的表征。综合分析烧蚀损伤特性表征结果、钢板背面温度测量结果、模拟雷电流电弧特性和有机涂层的热分解特性,研究有机涂层钢板在模拟雷电流各分量作用下的烧蚀损伤机理。(2)基于雷电流C分量下钢板烧蚀损伤试验结果,分析了有机涂层钢板的烧蚀损伤机理以及涂层材料类型、涂层厚度、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对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有机防腐涂层和防静电涂层钢板的熔凝区内均为马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相对钢材基体,熔凝区内的显微硬度增加了143%至150%。两种有机涂层钢板热影响区内的马氏体含量均随距熔凝区下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热影响区内的显微硬度分别增加了42.0%(防腐涂层钢板)和20.4%(防静电涂层钢板)。有机防腐涂层对电弧热量的阻隔作用更强,防腐涂层内较难分解的无机填料及其反应产物在基料分解燃烧后残留在钢熔体表面,导致钢熔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和流动驱动力减小,熔池表面更为平整。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两种有机涂层钢板内熔池的熔深比(熔池表面直径/熔池深度)均减小,电弧向钢板表面注入的能量更加集中。试验中还发现,钢板在背面温度到达熔点时并不一定发生穿孔,若钢熔体未流出熔池,会在降温后重新凝固。需钢熔体流出或溅射出熔池才造成钢板穿孔。(3)基于对雷电流A分量作用下被试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表征和综合分析,进一步认识了雷电流A分量作用下被试钢板烧蚀损伤区的形成机理以及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分别拟合出有机涂层钢板和无涂层钢板烧蚀损伤区直径与冲击电流幅值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无涂层钢板表面钢熔体喷溅现象是由弧道内温度梯度所产生的冲击力导致,其表面烧蚀损伤区直径与冲击电流幅值呈二次函数关系。有机涂层钢板表面的烧蚀坑是由于涂层分别在电弧热和冲击力作用下发生燃烧剥离和机械剥离而形成,烧蚀坑直径与冲击电流幅值线性相关。根据显微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判断,A分量作用下有机涂层减轻了钢材的烧蚀损伤。涂层固化膜的表面电阻和涂层厚度对涂层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击穿强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被试钢板表面烧蚀坑的面积和形态。相比涂层厚度为100μm、300μm和400μm的情况,涂层厚度为200μm时两种有机涂层钢板表面烧蚀坑面积均最小。(4)对雷电流B分量作用下被试钢板的烧蚀损伤特性进行表征及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涂层在B分量作用下同时具有吸收电弧能量、稳定弧根以及增加电弧能量注入密度的作用。无涂层钢板的冲击损伤效果较明显,烧蚀损伤区呈喷溅形貌;而有机涂层钢板热损伤效果较明显,有机涂层分解、燃烧、转化为气相从而形成烧蚀坑,钢熔体在烧蚀坑内聚集形成熔池。根据显微组织结构、晶体结构和显微硬度判断,有机涂层加剧了钢板烧蚀损伤区内钢材的损伤程度。有机涂层钢板表面烧蚀损伤区的面积随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B分量电流幅值增加而增大。(5)结合雷电流A、B、C分量电流参数的差异,对三种雷电流分量下被试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差异以及有机涂层对烧蚀损伤特性影响效果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雷电流A分量和B分量作用下的电弧冲击力明显大于C分量下的电弧冲击力。电弧冲击力会造成熔体喷溅现象,导致电弧向被试钢板注入的能量降低,因此三种雷电流分量的电弧向钢板注入的能量与电流的电荷量间非线性相关。三种雷电流分量持续时间的差异是造成有机涂层在各雷电流分量下对钢板烧蚀损伤特性影响各异的主要原因。
陈若男[6](2017)在《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分析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文中提出摘要: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大跨度桥梁的优先选择。然而,由于悬索桥的施工技术、方法、质量问题,材料缺陷,环境腐蚀,车辆超载以及运营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已建成的悬索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病害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桥梁的正常运营,而且还会降低桥梁主体结构的安全储备。为了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需及时进行科学的检查、维修和技术状态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发展历史和运营状况,并总结了国内外对钢箱梁悬索桥各类病害的的研究成果。其次,针对钢箱梁悬索桥桥型,将其分为主缆系统、吊索系统、钢箱梁、锚碇、索塔、附属设施、下部结构七大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多个构件。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多座悬索桥病害实例,归纳总结了各个构件典型病害的生成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钢丝锈蚀、钢构件腐蚀和钢箱梁疲劳裂纹是最为常见的病害。钢丝锈蚀和钢构件腐蚀主要是防护措施或防腐涂层失效导致的,有计划地检测和及时维修是解决腐蚀问题的关键。而钢箱梁疲劳开裂的原因较为复杂,往往是设计不足、施工缺陷、车辆超载和交通量过大共同导致的。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工程实例中的典型钢箱梁疲劳裂纹病害进行了精细化建模。采用基于常幅疲劳设计准则的疲劳分析方法和基于S-N曲线的线性累积损伤分析方法分析裂纹产生原因。并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在设计阶段避免该种疲劳开裂的方法。计算表明,实际交通量过大,超载严重和钢箱梁顶板过薄是造成工程实例中钢箱梁U肋过焊孔顶板焊缝位置发生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顶板厚度能有效降低该构造细节的疲劳应力幅值。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及多行业养护评定规范的对比,利用专家经验法,提出了适用于大跨径悬索桥的病害指标取值和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目前我国的养护评定规范主要是针对中小桥梁或是简单桥型,大跨径悬索桥由于结构、荷载复杂,在应用上多有不适用之处。利用专家经验法可以利用多个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对现行规范的病害指标进行修改,并集成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最后,在病害成因分析和病害指标取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病害的养护及维修策略。研究表明,主缆系统和吊索系统的养护维修重点应在于防护层的维修、密封防水装置的维护;钢箱梁的维护重点应注重钢构件防腐的维护和疲劳裂纹的处理;锚碇和索塔的维护重点则应侧重于混凝土表观缺陷的维修及位移、转角的观测。
李敏风[7](2017)在《我国桥梁涂料及涂装技术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造桥的国家,珠港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建桥大国迈进了建桥强国的行列。桥梁建设促进了涂料技术和产量的迅速发展,产量递增速率已达到了8%。桥梁涂料和其配套性的先进性得到提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桥梁涂料在钢结构和混凝土基材上的应用配套方案(其中包括电弧喷锌(铝)做底涂的方案)。在桥梁涂层的节能性、环保性方面,介绍了"高固体"、"水性化"、"低表面处理"等设计和配套施工方案。在推动桥梁涂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指出:遵守国内外环保法规、规范涂装工艺、提高涂层寿命仍是桥梁涂料和涂装的努力方向。
李敏风[8](2017)在《我国桥梁涂料及涂装技术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造桥的国家,珠港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建桥大国迈进了建桥强国的行列。桥梁建设促进了涂料技术和产量的迅速发展,产量递增速率已达到了8%。桥梁涂料和其配套性的先进性得到了提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桥梁涂料在钢结构和混凝土基材上的应用配套方案[其中包括电弧喷锌(铝)做底涂的方案]。在桥梁涂层的节能性、环保性方面,介绍了"高固体"、"水性化"、"低表面处理"等设计和配套施工方案。在推动桥梁涂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指出:遵守国内外环保法规、规范涂装工艺、提高涂层寿命仍是桥梁涂料和涂装的努力方向。
祝志荣,余朝阳,郑东江,涂伟萍[9](2013)在《斜拉桥拉索PE套管防护用氟碳涂料的涂装试验和涂装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斜拉桥拉索PE套管防腐配套涂料的试验情况和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试验表明,该配套涂层具有长效的防腐性、耐候性及景观美化作用,可在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
祝志荣,余朝阳,郑东江,涂伟萍[10](2013)在《桥梁斜拉索防护用涂料及涂装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聚乙烯护套常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开裂和破损现象,使护套内的钢丝束发生锈蚀、断丝等。基于桥梁斜拉索腐蚀原因和目前我国斜拉索防腐技术、聚乙烯护套的涂装性能和涂装环境分析,探讨斜拉索聚乙烯护套防护用氟碳涂料及其配套的涂装工艺,为桥梁斜拉索的防护提供参考。
二、缆索防护用防腐涂料与涂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缆索防护用防腐涂料与涂装(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简介 |
1.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组成及其优点 |
1.1.2 热固性粉末涂料相关术语 |
1.2 石油天然气管道用粉末涂料 |
1.2.1 管道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 |
1.2.2 环氧粉末涂料 |
1.2.3 环氧粉末涂料管道涂装工艺 |
1.2.4 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粉末涂层性能要求 |
1.3 环氧树脂 |
1.4 环氧粉末涂料用固化剂 |
1.5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粉末涂料的制备与涂装 |
2.4 性能测试 |
2.4.1 胶化时间 |
2.4.2 涂层固化率 |
2.4.3 耐阴极剥离 |
2.4.4 弯曲测试 |
2.4.5 冲击测试 |
2.4.6 涂层附着力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配方设计 |
3.1.1 树脂体系选择 |
3.1.2 固化剂选择 |
3.1.3 酚醛改性环氧树脂 |
3.1.4 填料选择 |
3.1.5 助剂选择 |
3.1.6 单层 FBE、双层 FBE涂层配方设计 |
3.1.7 小结 |
3.2 环氧粉末涂料制备及涂装 |
3.2.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的制备 |
3.2.2 涂装工艺 |
3.3 应用案例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2)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简介 |
1.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组成及其优点 |
1.1.2 热固性粉末涂料相关术语 |
1.2 石油天然气管道用粉末涂料 |
1.2.1 管道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 |
1.2.2 环氧粉末涂料 |
1.2.3 环氧粉末涂料管道涂装工艺 |
1.2.4 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粉末涂层性能要求 |
1.3 环氧树脂 |
1.4 环氧粉末涂料用固化剂 |
1.5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粉末涂料的制备与涂装 |
2.4 性能测试 |
2.4.1 胶化时间 |
2.4.2 涂层固化率 |
2.4.3 耐阴极剥离 |
2.4.4 弯曲测试 |
2.4.5 冲击测试 |
2.4.6 涂层附着力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配方设计 |
3.1.1 树脂体系选择 |
3.1.2 固化剂选择 |
3.1.3 酚醛改性环氧树脂 |
3.1.4 填料选择 |
3.1.5 助剂选择 |
3.1.6 单层 FBE、双层 FBE涂层配方设计 |
3.1.7 小结 |
3.2 环氧粉末涂料制备及涂装 |
3.2.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的制备 |
3.2.2 涂装工艺 |
3.3 应用案例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3)清江钢箱拱特大桥装配化建造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装配式钢拱桥的发展概述 |
1.2 装配式钢拱桥的施工方法 |
1.3 研究意义及论文背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BIM技术在预制构件中的应用 |
2.1 工程概况 |
2.2 BIM技术在预制件加工前的应用 |
2.3 预制件的前期加工 |
2.4 本章小结 |
3 预制件的焊接与涂装 |
3.1 焊接工艺 |
3.2 预制件焊接时的质量控制 |
3.3 重防腐技术在清江特大桥中的应用 |
3.4 清江特大桥的防腐质量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4 在试拼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
4.1 试拼装技术方案 |
4.2 拱肋与腹杆的试拼装 |
4.3 纵梁的试拼装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桥梁缆索防腐材料喷涂台车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防腐设计方案的分析 |
2 防腐喷涂台车的设计原理 |
3 防腐喷涂台车的设计计算 |
3.1 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3.2 走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
3.3 喷涂机构的分析 |
3.4 防腐喷涂台车控制系统的分析 |
4 防腐涂装设备安装调试 |
5 结语 |
(5)模拟雷电流下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和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模拟雷电流对金属烧蚀损伤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
1.3 模拟雷电流对金属及有机涂层金属烧蚀损伤特性研究现状 |
1.4 钢板表面有机涂层应用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模拟雷电流下的烧蚀损伤试验及损伤特性分析方法 |
2.1 有机涂层钢板试品 |
2.1.1 钢板及有机涂层材料 |
2.1.2 有机涂层钢板试品制备工艺 |
2.2 模拟雷电流波形选取 |
2.3 模拟雷电流烧蚀损伤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
2.4 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表征和损伤机理分析方法 |
2.4.1 烧蚀损伤特性表征方法 |
2.4.2 烧蚀损伤机理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机涂层钢板在雷电流C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和机理 |
3.1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在雷电流C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 |
3.1.1 烧蚀损伤区宏观特征 |
3.1.2 烧蚀损伤区显微组织特征 |
3.1.3 烧蚀损伤区显微硬度特征 |
3.1.4 钢板背面温度 |
3.2 有机涂层对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 |
3.2.1 对烧蚀损伤区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
3.2.2 对烧蚀损伤区截面几何特征的影响 |
3.2.3 对烧蚀损伤区内熔体流动特征的影响 |
3.2.4 对烧蚀损伤区内显微组织特征的影响 |
3.2.5 对烧蚀损伤区内显微硬度特征的影响 |
3.3 有机涂层的热分解特性及其烧蚀损伤特性 |
3.3.1 有机涂层热分解特性 |
3.3.2 有机涂层烧蚀损伤过程 |
3.3.3 有机涂层烧蚀损伤特征 |
3.4 连续电流参数对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规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机涂层钢板在雷电流A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和机理 |
4.1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在雷电流A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 |
4.1.1 烧蚀损伤区宏观特征 |
4.1.2 烧蚀损伤区显微组织特征 |
4.1.3 烧蚀损伤区显微硬度特征 |
4.1.4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背面温度 |
4.2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在雷电流A分量下的烧蚀损伤机理 |
4.3 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4.3.1 有机防腐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4.3.2 有机防静电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有机涂层钢板在雷电流B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和机理 |
5.1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在雷电流B分量下的烧蚀损伤特性 |
5.1.1 烧蚀损伤区宏观特征 |
5.1.2 烧蚀损伤区显微组织特征 |
5.1.3 烧蚀损伤区显微硬度特征 |
5.1.4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背面温度 |
5.2 有机涂层钢板与无涂层钢板在雷电流B分量下的烧蚀损伤机理 |
5.3 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5.3.1 有机防腐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5.3.2 有机防静电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影响因素 |
5.4 三种雷电流分量下有机涂层钢板和无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的差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主研的科研项目 |
(6)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分析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悬索桥病害研究 |
1.2.2 钢箱梁疲劳裂纹研究 |
1.2.3 评定方法研究 |
1.2.4 养护维修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大跨径悬索桥病害成因分析 |
1.3.2 大跨径悬索桥关键部位病害分析 |
1.3.3 大跨径悬索桥评定标准制定 |
1.3.4 病害防治策略研究 |
1.3.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架构 |
第2章 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及成因分析 |
2.1 主缆系统病害及成因分析 |
2.1.1 缆系统的构造及防护 |
2.1.2 主缆防护涂层劣化 |
2.1.3 主缆钢丝锈蚀与断裂 |
2.1.4 缠丝松弛、锈蚀、断裂 |
2.2 吊索系统病害及成因分析 |
2.2.1 吊索系统的构造及防护 |
2.2.2 护套破损 |
2.2.3 钢丝机械磨损 |
2.2.4 吊索异常振动 |
2.2.5 销轴轴套磨损 |
2.2.6 吊索索力偏差过大 |
2.2.7 锚头积水、渗水 |
2.2.8 锚头锈蚀 |
2.2.9 索夹螺栓紧固力不足与索夹移位 |
2.3 锚碇病害及成因分析 |
2.3.1 锚碇的构造 |
2.3.2 混凝土表观缺损 |
2.3.3 混凝土裂缝 |
2.3.4 钢筋锈蚀 |
2.3.5 锚室渗水 |
2.3.6 锚固系统钢构件锈蚀 |
2.3.7 锚碇体变位 |
2.4 钢箱梁病害及成因分析 |
2.4.1 钢箱梁连接方式 |
2.4.2 钢箱梁涂装劣化 |
2.4.3 钢箱梁锈蚀 |
2.4.4 钢箱梁焊接缺陷 |
2.4.5 钢箱梁疲劳裂纹 |
2.4.6 钢箱梁局部异常变形 |
2.4.7 螺栓连接松动失效 |
2.5 索塔病害及成因分析 |
2.5.1 塔顶偏位过大 |
2.5.2 钢索塔常见病害 |
2.5.3 混凝土索塔常见病害 |
2.6 支座、桥面铺装、附属设施病害及成因分析 |
2.6.1 支座病害 |
2.6.2 钢桥面铺装病害 |
2.6.3 机电设施病害 |
2.6.4 检修设施病害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箱梁桥面板的疲劳及有限元分析 |
3.1 常幅疲劳设计准则的疲劳分析方法 |
3.2 基于S-N曲线的线性累积损伤分析 |
3.2.1 S-N曲线 |
3.2.2 损伤度及疲劳寿命计算 |
3.2.3 应力幅及相应循环次数的统计 |
3.2.4 疲劳车辆荷载 |
3.2.5 计算步骤 |
3.3 工程概况 |
3.4 某大跨径悬索桥疲劳开裂状况 |
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选取 |
3.5.1 计算模型简介 |
3.5.2 计算模型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局部疲劳分析 |
4.1 基于常幅疲劳设计准则的分析 |
4.1.1 关注点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 |
4.1.2 关注点应力影响面 |
4.1.3 常幅疲劳分析 |
4.2 基于S-N曲线的线性累积损伤分析 |
4.2.1 模型车辆荷载谱 |
4.2.2 模型车辆荷载谱作用下关注点的应力时程 |
4.2.3 疲劳损伤度计算 |
4.2.4 15#U和8#U肋过焊孔疲劳损伤度计算 |
4.3 参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病害指标取值研究 |
5.1 现行评定标准 |
5.2 现行标准评定结果与维修措施的调研 |
5.3 基于专家经验法的桥梁状况评定 |
5.3.1 专家调查表的编制与发放 |
5.3.2 专家调查表结果分析方法 |
5.3.3 专家调查表结果分析实例 |
5.3.4 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 |
5.4 钢箱梁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对比 |
5.4.1 钢箱梁改进的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5.4.2 评定结果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养护与维修策略 |
6.1 主缆系统的养护及维修 |
6.1.1 主缆系统检查 |
6.1.2 主缆系统日常养护 |
6.1.3 主缆缠丝修复 |
6.1.4 主缆索股维修 |
6.1.5 主缆线形调整 |
6.1.6 鞍座病害维修 |
6.2 吊索系统的养护及维修 |
6.2.1 吊索系统检查 |
6.2.2 吊索系统日常养护 |
6.2.3 PE护套破损维修 |
6.2.4 索夹滑移恢复 |
6.2.5 吊索更换 |
6.3 锚碇的养护及维修 |
6.3.1 锚碇检查 |
6.3.2 锚碇病害维修 |
6.4 钢箱梁的养护及维修 |
6.4.1 钢箱梁检查 |
6.4.2 防腐涂层的养护和维修 |
6.4.3 疲劳开裂的修补 |
6.4.4 异常变形处理 |
6.4.5 高强螺栓更换 |
6.5 索塔的养护及维修 |
6.5.1 索塔的检查 |
6.5.2 索塔裂缝的维修 |
6.6 支座、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的养护及维修 |
6.6.1 支座的养护及维修 |
6.6.2 桥面铺装的养护及维修 |
6.6.3 附属设施的养护及维修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我国桥梁涂料及涂装技术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 |
2 桥梁涂料的产量逐步提高 |
3 桥梁涂料的配套性、先进性得到提高 |
(1) 钢结构桥梁 |
(2) 混凝土桥梁 |
(3) 钢管桩 |
4 桥梁涂层的节能性、环保性得到提高 |
(1) 规范设计 |
(2) 环保标准把关 |
(3) 推广应用高固体份的桥梁涂料 |
(4) 积极推广应用水性涂料 |
(5) 低表面处理涂料普遍应用于桥梁的维护大修工程 |
5 桥梁涂装应逐步规范化 |
(1) 发挥政策与标准的导向作用 |
(2) 逐步提高桥梁涂料的涂装性能 |
(3) 创新桥梁涂装新工艺 |
(4) 无气喷涂技术的应用 |
(5) 人才队伍建设 |
6 结语 |
(9)斜拉桥拉索PE套管防护用氟碳涂料的涂装试验和涂装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涂料涂装体系配套与涂料技术参数 |
1.1 涂料涂装体系配套 |
1) 底漆—氯化聚丙烯 (CPP) 附着力促进剂。 |
2) 面漆—常温固化氟碳面漆。 |
1.2 涂料技术参数 |
2 试验场地、设施及注意事项 |
2.1 试验场地和设施 |
2.2 安全注意事项 |
3 涂装工艺试验 |
3.1 涂装前PE基材表面处理目的 |
3.2 涂装前PE基材表面处理工艺 |
3.3 刷涂与喷涂施工的涂层性能 |
3.4 不同涂装道数的涂层性能 |
3.5 复合涂层性能测试 |
4 施工质量控制 |
4.1 涂装前PE套管表面处理 |
4.2 聚丙烯底漆涂装 |
4.3 氟碳面漆涂装 |
5 结论 |
(10)桥梁斜拉索防护用涂料及涂装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斜拉索防腐现状与腐蚀原因 |
2 涂料设计依据 |
2.1 斜拉索PE护套的涂装性能 |
2.2 斜拉索PE护套表面状况与涂装环境条件 |
3 含氟涂料及其配套涂装工艺 |
3.1 含氟涂料配套涂装工艺分析 |
1) 斜拉索PE护套表面打磨清洗处理。 |
2) 涂料施工的温度条件。 |
3) 底漆最优配方及施工工艺。 |
4) 面漆最优配方及施工工艺。 |
3.2 含氟涂料性能 |
3.3 涂装工序 |
3.4 涂装环境条件要求 |
3.5 施工作业平台 |
4 涂层防护性能 |
5 结语 |
四、缆索防护用防腐涂料与涂装(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D]. 巴旭民.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D]. 巴旭民.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清江钢箱拱特大桥装配化建造技术应用研究[D]. 夏天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4]桥梁缆索防腐材料喷涂台车的优化设计[J]. 孔德顺,马俊琦. 铁道建筑, 2019(10)
- [5]模拟雷电流下有机涂层钢板烧蚀损伤特性和损伤机理研究[D]. 戴明秋.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病害分析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D]. 陈若男. 东南大学, 2017(04)
- [7]我国桥梁涂料及涂装技术发展趋势[A]. 李敏风. 2017防腐蚀涂料年会论文集, 2017
- [8]我国桥梁涂料及涂装技术发展趋势[J]. 李敏风.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7(04)
- [9]斜拉桥拉索PE套管防护用氟碳涂料的涂装试验和涂装工艺[J]. 祝志荣,余朝阳,郑东江,涂伟萍. 公路交通技术, 2013(03)
- [10]桥梁斜拉索防护用涂料及涂装工艺研究[J]. 祝志荣,余朝阳,郑东江,涂伟萍. 公路交通技术, 2013(01)
标签:粉末涂料论文; 钢箱梁论文; 防腐涂料论文; 疲劳寿命论文;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