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芳[1](2021)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1例患有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设为糖尿病组,并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无糖尿病的71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牙源性感染是导致两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两组感染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受累2个以上间隙比例大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受累间隙数量更多,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因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罗芳,熊茂婧[2](2020)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在青壮年中的表现特点与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本科2013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中青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控制血糖,认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控制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郭巧玲,李秋蝉[3](2019)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对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 70例患者经过该院提供的护理服务后其餐后2 h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其中66例患者肿胀症状消失,其他并发症均得到控制,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唇感染坏疽的情况,该院为其提供清除坏死组织的治疗,后续患者切口愈合较慢,久治不愈,自动出院,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4.3%。结论针对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以早期切开引流为主,配合血糖与感染的控制,有预见性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处理,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护理,才能控制病情。
李冬,汤晓雨[4](2019)在《优质护理在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及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急救准备、手术切口护理、口腔护理、糖尿病护理、院感控制、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治愈率达100%,平均住院时间为18.3d,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专科优质护理是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戚永花,傅妮[5](2019)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城阳区人民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感染,且安全性较高。
李康,谢春,周姮,武斌[6](2019)在《伴与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伴糖尿病及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伴糖尿病,划分为伴糖尿病组(n=38)、无糖尿病组(n=66)。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与无糖尿病组对比,伴糖尿病组年龄更高,受累间隙数量更多,入院时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更高,切开引流切口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因均以牙源性感染为主,累及间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情更严重,表现为感染间隙更多,并发症更多,切开引流的切口更多,住院时间更长。
宋冬惠,吴森斌,朱江[7](2019)在《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11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因、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类,同时对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因分类:牙源性41/115(35.65%)、淋巴结炎27/115(23.47%)、唾液腺炎16/115(13.91%)、囊肿16/115(13.91%)、外伤和原因不明15/115(13.04%),其中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住院时间≥15d的患者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异于住院时间<15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并发症患者年龄、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比例、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异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与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关;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并发症与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年龄有关。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受累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年龄,上述危险因素均与疾病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此类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早期治疗、严密观察,以避免病情发展和恶化。
谢先利,熊茂婧[8](2019)在《1例面部多间隙感染产妇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产妇在生产时全身各系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消耗,抵抗力降低,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原有的牙髓疾病易急性发作,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本文报道了1例产后1d的患者因右下颌后牙区疼痛10d,右面部肿胀4d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急诊入院后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采取有效的口腔专科治疗和护理,积极给予产褥期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
强旭钊,陈凯炎,黄辉[9](2017)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给予对照组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各检测指标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2.63%和5.2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测达标时间均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快速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减少治疗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于珊珊[10](2017)在《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附11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药敏分析,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行脓肿切开引流的住院患者,并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来源、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空腹血糖水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天数。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糖尿病组26例,男17例,女9例;非糖尿病组35例,男21例,女14例。糖尿病组占该研究资料的42.6%,两组性别无明显差异(χ2检验,P=0.184)。2.糖尿病组平均年龄(57.25±18.76)岁,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33.41±26.45)岁(t检验,P﹤0.001)。3.糖尿病组平均空腹血糖浓度(10.32±2.81)mmol/L,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4.94±0.54)mmol/L(t检验,P﹤0.01)。糖尿病组次晨空腹血平均白细胞计数(15.78±5.59)×109/L,与非糖尿病组(15.43±5.59)×109/L无明显差异(t检验,P=0.852)。糖尿病组次晨空腹血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99±9.86)%,显着高于非糖尿病组(72.87±16.26)%(t检验,P=0.003)。4.两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均为其最常见的感染来源,其最易累及的间隙均为下颌下间隙,其次为颏下间隙及咬肌间隙,最常检出的病原菌均为链球菌,分别占比57.69%、60.00%,其次为葡萄球菌属,此外,糖尿病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两组常见的致病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的敏感性也较高。6.糖尿病组住院天数(11.12±5.62)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7.77±2.83)天(t检验,P=0.009)。结论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未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可以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噻肟,并根据口腔颌面部的感染特点,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替硝唑等,最终依据药敏结果用药。
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因分析 |
2.3 两组受累间隙数量对比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5 两组细菌感染情况 |
3 讨论 |
(2)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在青壮年中的表现特点与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病例来源 |
1.2.2 诊断方法 |
1.2.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2.1 感染来源分布 |
2.2 受累间隙位置分布 |
2.3 治疗结果 |
3 护理 |
3.1 监测生命体征 |
3.2 心理护理 |
3.3 口腔护理 |
3.4 饮食护理 |
3.5 控制血糖 |
4 讨论 |
(3)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心理护理 |
1.3.2 气道管理 |
1.3.3 并发症护理 |
1.3.4 糖尿病护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优质护理在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术前护理: |
1.3.2 术中护理: |
1.3.3 术后护理 |
1.3.3. 1 观察生命体征: |
1.3.3. 2 气管切开护理: |
1.3.3. 3 手术切口护理: |
1.3.3. 4 口腔护理: |
1.3.3. 5 营养支持: |
1.3.3. 6 糖尿病护理: |
1.3.3. 7 院感控制: |
1.3.3. 8 心理护理: |
1.3.3. 9 健康教育: |
2 结果 |
3 讨论 |
(5)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效果 |
2.2 白细胞计数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6)伴与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人口社会学资料对比 |
2.2 两组病因构成 |
2.3 两组病程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 |
2.4 两组受累间隙位置分布对比 |
2.5 两组致病菌检测结果对比 |
2.6 两组切开引流切口数量、住院时间对比 |
2.7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7)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因分类 |
2.2 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
2.3 影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2 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8)1例面部多间隙感染产妇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产褥期感染的防控和护理 |
2.1.1 颌面部间隙感染导致产褥期的感染风险提高 |
2.1.2 产褥期的护理措施 |
2.2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
2.2.1 产褥期生理变化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情况加重 |
2.2.2 呼吸道管理 |
2.2.3 伤口护理 |
2.2.4 口腔护理 |
2.3 营养支持 |
2.4 心理护理 |
2.5 张口训练 |
2.6 出院指导 |
3 小结 |
(9)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切口愈合时间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达标时间比较 |
3 讨论 |
(10)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附11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感染来源 |
2.3 感染部位 |
2.4 实验室检查 |
2.5 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 |
2.6 住院天数 |
第三章:讨论 |
第四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11 例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 王爱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30)
- [2]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在青壮年中的表现特点与护理体会[J]. 罗芳,熊茂婧.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3)
- [3]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J]. 郭巧玲,李秋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2)
- [4]优质护理在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 李冬,汤晓雨. 中国美容医学, 2019(07)
- [5]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J]. 戚永花,傅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5)
- [6]伴与不伴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J]. 李康,谢春,周姮,武斌. 口腔医学, 2019(03)
- [7]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临床研究[J]. 宋冬惠,吴森斌,朱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01)
- [8]1例面部多间隙感染产妇的护理体会[J]. 谢先利,熊茂婧.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01)
- [9]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采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 强旭钊,陈凯炎,黄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17(18)
- [10]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附11例临床病例汇报)[D]. 于珊珊. 青岛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