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联网实用管理教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原[1](2020)在《清代北京万泉河流域视野下的畅春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万泉河位于北京西北郊,发源于巴沟低地南部,沿海淀台地东缘北流入清河,所流经之处河湖纵横、水网密布,恰似江南风光。正因如此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明代起便有园林建设开展,清代第一座大型离宫御苑畅春园便选址于此,使这一区域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畅春园初创于康熙年间,是清代北京西郊第一座御园,由此开辟了清帝在西郊的生活和政务空间,并与周边的园林及寺庙(西花园、圣化寺和泉宗庙等)一起,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园林群。富有特色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殊的园林功能造就了畅春园独特的历史地位,因此论文以畅春园及其周边园林、寺庙为研究对象,在三山五园整体变迁的宏观历史背景下,从微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微观层面,以万泉河流域的几个园林个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档案史料等为基础,厘清了畅春园及西花园、圣化寺和泉宗庙及其他寺观的格局风貌、营建史略和衰败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从时间的维度对比其园林特点及其造园艺术,发现畅春园与明末西郊私家园林(清华园及勺园)的造园手法存在明显的借鉴和传承关系。中观层面,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视野扩大到万泉河流域。以地理环境、水系治理和营建活动为线索,将万泉河流域的几座重要园林和寺庙串联,揭示文化景观在皇家园林建设和流域内水系治理影响下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前后,是万泉河流域园林景观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乾隆帝在万泉河流域集中开展了多处园林建设,强化了该流域的园林景观联系,从而形成了具有连续路径和功能的园林群落。
高晔[2](2020)在《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紧密围绕课程知识传播这一研究对象,本文所指的课程知识是指纳入课程中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课程论探讨的对象。以教育学、传播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状况,并根据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趋势,系统化地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互联网时代加强课程知识传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其次,系统回顾和梳理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课程知识传播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关于国内外研究的述评。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从而为开展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铺垫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一是关于互联网时代的课程知识传播类型的分析。论文的课程知识是课程论的探讨对象,课程知识的传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通过分析互联网与社会、互联网对课程知识的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影响主要有:互联网促进课程知识的共享,同时课程知识传播的方式更加的多元。二是探究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过程。论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个案考察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过程及影响。互联网时代的课程知识人际传播,诸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即时通讯与老师或学生交流课程知识的相关问题可以极高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单位的有纪律规范和组织保障实施的传播,其影响是组织内成员可以更好地共享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如慕课等平台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课程知识更好的走向共享。三是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现状。梳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现实环境,得出在互联网时代引领下,内蒙古师范大学不断深化转型发展理念,不断鼓励各类新媒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微信、电子邮件)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学校官方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与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网络课程、微博等)日渐成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新型手段。四是分析课程知识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即从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三种类型的课程知识传播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得出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中获取动力不足;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的利用率低,不益于课程知识的共享;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存在互动性不足以及学习效果甚微等诸多问题。五是提出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应对策略。主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趋势,指出要想完善课程知识传播机制与解决课程知识传播过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学校层面,应该积极推行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还应该对学生展开培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在教师层面,教师应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培养自己与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新型手段交流课程知识的路径方法。在学生层面,应该引导与监督学生学会利用各类移动终端来获取课程知识。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让课程知识得以实现更好的传播以及为其他学校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为我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朱德安[3](2015)在《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经济运行以及航天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对中信渤海铝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渤铝”)的实地调查研究以及本人在该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中信渤铝的各子公司和生产厂内部以及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极度缺乏信息关联性,该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一直处于松散式构建,很多系统独立搭建,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急需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整合方案。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整合构建中信渤铝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整合理论在实践发展方面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提出目前理论和实践操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其次,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信渤铝的管理信息系统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现状提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最后,本文以中信渤铝为研究样本,构建整合企业松散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以及实施路径,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系统的预算投入和正常运行保障措施。以期整合后对公司的管理运营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尚春燕[4](2012)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联网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构建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高职院校内联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内联网建设,应该以教学需求为主要依据,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教学子系统为例,可给出一种基于网络的cai教学模型的分类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子系统的虚拟网络。
张宇[5](2009)在《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与音乐同被看作艺术审美的对象,建筑与音乐的类比讨论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国外建筑界对“建筑与音乐”日趋关注的大环境下,专以“建筑与音乐”为研究课题的中文论文显着增多。然而,其中专门研究中国文化下建筑怎样结合音乐的论文很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庞杂精深,不易掌握,二是因为对中国建筑与音乐背后的古代文化、思维背景认识不够。针对研究现状,本文由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师普遍熟知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语切入,通过分析其产生的语境和思维背景,探究在近代艺术体系下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经梳理可见,“凝固的音乐”反映出西方传统审美观、时空观及数理特征,因而这一比喻不宜套用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下建筑与音乐关系。在中国传统话语中,艺术可与传统“乐”概念衔接,中国早期的礼乐制度对后世文明有深远影响;以时间为本的时空观使中国建筑更接近时间艺术;中国古代数理哲学与乐律学密切相关,衍生出相应的算学、计量学、天文、历法知识。基于这些文化、思维背景,本文展开三方面分析:中国建筑审美观及音乐因素、中国建筑的时空观及音乐因素、中国建筑的数理哲学及音乐因素。此外,还详细探讨了宋《营造法式》、清乾隆朝营建的天坛圜丘和北海韵琴斋等历史个案。通过研究,力求揭示中国古代建筑与音乐艺术之间有别于西方“凝固”提法的关联,由此窥知并把握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建筑哲理之重要一面,推动中国建筑史学的发展。
黄琳[6](2009)在《知识管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迅速提高,知识已经成为第一要素,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组织创造价值,进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其重点是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的再创造。知识管理起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并取得成效,而将知识管理的思想与IT系统运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当前发展较快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是一项刚刚兴起并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与技术于英语教学当中,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并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发展,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对知识管理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论文研究的框架为: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旨在探讨知识管理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架构等。为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做好必要的铺垫。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高职英语教学知识体系,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就如何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探讨;对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编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第三部分:分析讨论了知识管理与现代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分享与转移,并指出了知识管理与教学之间的内在机制。第四部分: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教学知识管理的实现工具,具体包括:基于内联网高职英语教学知识门户的建立,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职英语教学以及虚拟学生社区的建立。第五部分:结语。
陈佳[7](2008)在《企业内联网的教育功能:概念化模型、应用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企业内联网Intranet作为新一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其诸多的优点改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快了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高了企业市场力。本文拟就有关企业内联网的教育功能或针对企业培训的方案或应用模型,对教育网络系统的一般性功能模型做一些探讨,用以指导企业培训的教学网络的设计工作。
沈良峰[8](2007)在《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敏锐判断力;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表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来源将从土地的价值开发转为对智力资本的利用,即知识管理的程度、能力和水平。论文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战略规划、运行和支撑技术体系等问题,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管理科学与实践方面进入知识管理时代。论文采用文献阅读和相关调研、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性分析和微观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对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和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在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研究状况、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着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第2章在分析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概括知识型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特点,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设想。第3章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组织的竞争力与知识管理关系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开发的业务流程,挖掘其知识内容,形成知识流程,进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流程的重组。第4章分析知识地图和知识库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业务,重点分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构建其知识库。第5章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模型等。第6章从知识管理的支撑环境、硬技术体系、软技术体系的新视角分析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并阐述应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架构和对其进行维护的相关问题。论文第7章则通过对大陆和香港的几个典型房地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案例研究,分别得出了房地产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些成功因素和启示。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从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运行的角度,通过对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和流程、房地产核心业务知识地图与知识库、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等4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体系;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模型;建立起由建构性知识、组件知识、环境知识构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体系,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知识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了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核心业务,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向流程的知识地图实现和知识管理框架,以及知识库的构建;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纳入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的支撑体系中,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的文化结构层次内涵及建设思路;以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和知识管理技术软件应用为区分标准,划分硬技术体系和软技术体系这一全新视角,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支撑的技术体系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努力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和案例参考,对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和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穆肃[9](2007)在《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增强机构的竞争力受到各种行业、各类机构的重视,也成为各学科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的知识管理理论、策略和具体方法的研究,从知识工程角度开展的知识加工处理过程和技术的研究,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开展的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理解及表达的研究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根据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要求,针对当前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的现实情况和需要,综合利用能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系统设计的技术——语义网技术、本体工程技术和知识加工处理技术对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的建构及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远程教育机构类型及其管理活动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对远程教育机构管理活动的类型和主要活动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远程教育机构管理活动分为机构管理、业务管理和知识管理三大类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其知识管理的目的、作用、任务和主客体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知识管理与其它两类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的对远程教育机构运作过程和主要业务活动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远程教育机构运作活动中可能产生和使用的各种知识,提出了远程教育机构领域知识的四种主要类型:机构的知识、服务的知识、远程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科知识。本研究首次将服务的知识独立列为领域知识的一类,突出其在远程教育机构运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本研究进行了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现状和机构中各类人员对知识认同和需求情况的分析,掌握了远程教育机构当前知识管理的现状、各种人员对知识的具体需要和掌握情况,从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确定了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根据语义网原理、方法和应用系统已有的技术和研究,本研究首先建构了基于语义网技术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并对此概念模型的结构、组成部份、功能和应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了其中的“本体及其管理层”和“综合服务层”为概念模型的核心部份。根据本体建立和管理的方法,本研究建构了由领域知识本体、应用情境本体和记录本体三个层次本体组成的本体群。其中,领域知识本体是对远程教育机构的领域知识建构的首个较全面的本体,填补了当前该领域的领域本体建立方面的空白;应用情境本体是面向应用情境知晓建立一系列本体,是普适计算和本体方法结合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前瞻性研究,这一本体可为其它知识管理系统借鉴和采用;记录本体是将当前搜索引擎技术中搜索行为记录分析的技术与知识管理系统和本体技术相结合的尝试,也可为其它知识管理系统广泛采用。基于当前已有的本体管理技术和应用系统,本研究提出了在用户分散分布情况下对本体进行管理的可行技术方案和适用应用系统,提出的综合使用本体工程技术支持分布式本体建构和管理的方案,是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中本体层能有效运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还详细分析了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运作的逻辑过程及其中基础和必要的推理,采用描述逻辑和一阶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对系统运作逻辑的描述。
贺霁雯[10](2006)在《税务系统网站的建设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及其网站以信息发布速度快、信息量大、页面设计灵活、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税务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必须遵循保密、高效、实用的原则,以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税务系统的整体工作。
二、内联网实用管理教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联网实用管理教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北京万泉河流域视野下的畅春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1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
2“三山五园”研究的重要组成 |
二 研究回顾 |
1 关于北京万泉河、海淀周边聚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
2 关于万泉河流域皇家园林的研究 |
3 以往研究不足 |
三 研究材料及方法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意义 |
五 论文框架 |
六、研究成果与未尽事宜 |
1 研究成果 |
2 未尽事宜 |
第1章 历史沿革 |
1.1 金元时期的早期开辟 |
1.1.1 自然地理环境 |
1.1.2 金元两朝的人力改造 |
1.2 明代私家园林的发展 |
1.2.1 清华园 |
1.2.2 勺园 |
1.2.3 小结 |
1.3 清代的鼎盛和衰落 |
1.3.1 康熙朝肇始 |
1.3.2 乾隆朝复兴 |
1.3.4 衰落 |
1.4 小结 |
第2章 畅春园及西花园 |
2.1 营建缘起 |
2.1.1 明末清初的清华园 |
2.1.2 早期皇家园林营建活动 |
2.1.4 营建起因及相地选址 |
2.2 水系布局 |
2.3 景观布置 |
2.3.1 建筑组群分布 |
2.3.2 园中园 |
2.3.3 动、植物配置 |
2.4 景观特点 |
2.5 西花园 |
2.6 清帝在畅春园的活动 |
2.6.1 康熙时期 |
2.6.2 乾隆时期 |
2.6.3 嘉庆朝以后 |
2.7 影响和地位 |
小结 |
第3章 周围园林、寺庙 |
3.1 圣化寺 |
3.1.1 整体布局推测 |
3.1.2 营建考略 |
3.2 泉宗庙 |
3.2.1 建设缘起 |
3.2.2 建筑布局 |
3.2.3 东西两园的景观差异 |
3.3 其他寺庙 |
3.3.1 恩佑寺和恩慕寺 |
3.3.2 永宁寺(慈佑寺) |
3.3.3 关帝庙 |
3.3.4 清梵寺 |
3.4 小结 |
第4章 畅春园样式雷图档鉴定与解读 |
4.1 区域总图 |
4.2 畅春园 |
4.2.1 全图 |
4.2.2 各组群图档 |
4.3 西花园 |
4.4 圣化寺 |
4.5 泉宗庙 |
小结 |
第5章 清代万泉河流域的水系整治和文化景观的形成 |
5.1 万泉河与清代“三山五园”整体的关系 |
5.2 清代万泉河水系的治理 |
5.2.1 康熙朝 |
5.2.2 乾隆朝 |
5.2.4 小结 |
5.3 独特的文化景观 |
5.3.1 基于路径联系和水利开发所形成的水陆交通体系 |
5.3.2 乾隆朝的园林营建和游览活动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畅春园大事年表 |
附录B:已整理畅春园相关样式雷图档目录 |
附录C:图录 |
附录D:圣化寺、泉宗庙匾额楹联统计表 |
附录E:相关御制诗文 |
附录F:相关档案资料汇编 |
附录G 御制畅春园记 |
附录H 御制讨源书屋记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2)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外课程知识的研究 |
2.国内外传播学的发展研究 |
3.课程与传播的关系研究 |
4.课程知识与传播机制的关系研究 |
5.国内外研究述评 |
6.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进程 |
(六)可行性和创新性 |
1.可行性 |
2.创新性 |
一、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类型的分析 |
(一)课程知识及课程知识传播的含义 |
1.课程知识的含义 |
2.课程知识传播的含义 |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及影响 |
1.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
2.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传播的影响 |
(三)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主要类型 |
1.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 |
2.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 |
3.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 |
(四)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传播的影响:从专享走向共享 |
1.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影响 |
2.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影响 |
3.互联网时代对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影响 |
二、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过程 |
(一)互联网技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阶段 |
(二)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
(三)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
(四)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过程及影响 |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反思 |
三、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现状 |
(一)互联网时代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
(二)课程知识人际传播的运用状况 |
(三)课程知识组织传播的运用状况 |
(四)课程知识大众传播的运用状况 |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反思 |
四、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过程存在的问题 |
(一)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获取动力不足 |
(二)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的利用率低 |
(三)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互动性不足 |
(四)课程知识传播过程问题的反思 |
五、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应对策略 |
(一)课程知识的人际传播问题的解决 |
(二)课程知识的组织传播问题的应对 |
(三)课程知识的大众传播问题的消解 |
(四)协调处理好三种传播类型的关系 |
结语:让课程知识走向共享 |
(一)研究结果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技术 |
2.1.2 信息系统 |
2.1.3 系统整合 |
2.2 信息系统整合的目的 |
2.2.1 及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
2.2.2 连接和整合企业内部各系统 |
2.2.3 科学规范信息系统 |
2.2.4 完善企业管理模式 |
2.2.5 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比 |
2.3 信息系统整合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
2.3.1 信息系统整合的模式 |
2.3.2 信息系统整合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问题 |
3.1 中信渤铝公司概况 |
3.2 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1 基础网络建设方面 |
3.2.2 信息化投入方面 |
3.2.3 制度体系和人员保障方面 |
3.2.4 业务类应用系统建设方面 |
3.3 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不足和问题 |
3.3.1 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
3.3.2 不同平台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 |
3.3.3 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
3.3.4 业务子系统与财务系统未对接 |
3.3.5 核算汇总工作效率过低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设计及实施路径 |
4.1 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
4.1.1 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
4.1.2 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 |
4.1.3 信息系统的设计架构 |
4.1.4 网络基础设施设计 |
4.1.5 应用系统设计 |
4.2 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主要内容 |
4.2.1 实施采购管理模块 |
4.2.2 实施库存管理模块 |
4.2.3 实施销售管理模块 |
4.2.4 实施生产数据和计划管理模块 |
4.2.5 实施生产管理模块 |
4.2.6 实施财务成本管理模块 |
4.2.7 实施客户和供应商与决策管理模块 |
4.2.8 改造公司内联网平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预算投入及保障措施 |
5.1 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投入预算 |
5.1.1 基础网络及硬件平台投入 |
5.1.2 应用系统建设投入 |
5.1.3 内联网平台投入 |
5.1.4 软件正版化投入 |
5.2 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保障措施 |
5.2.1 提高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
5.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5.2.3 加强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 |
5.2.4 加强ERP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
5.2.5 保证信息化持续稳定的投入 |
5.2.6 切实做好信息化培训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联网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构建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职院校内联网的现状与不足 |
二、高职院校内联网构建依据:教育功能的系统需求分析 |
(一) 教学子系统: |
(二) 信息资源子系统: |
(三) 网络管理子系统: |
(四) 社会教育子系统 |
(五) 网络控制子系统: |
三、网络模型的分类及相应子功能模块的构成分析 |
四、网络模型分类下虚拟子网的建立 |
(5)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意义 |
二. 现有研究综述 |
(一) 西方的研究 |
(二) 国内的研究 |
三. 既有研究中的问题与本文思路 |
四. 论文创新点 |
五. 未尽事宜 |
第一章 从“凝固的音乐”比喻看建筑艺术的特征 |
一. 小引 |
二. “凝固的音乐”考 |
(一) 比喻的提出者 |
(二) 比喻在各语言中的衍化 |
三. 两种艺术门类的比较:建筑与音乐 |
(一) 建筑与音乐纳入“美的艺术”体系 |
(二) 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分 |
(三) 黑格尔的贡献:形式美与艺术起源 |
四. 西方文化中的建筑与音乐共通源流 |
(一) “音”的神话概念到“数”的理性思维 |
(二) 建筑学:从求诸音乐到自律 |
五. 小结:建筑艺术的特征 |
第二章 中国建筑审美观及音乐因素 |
一. 术语“乐”的敷陈 |
(一) “美的艺术”与中国之“乐”的现代衔接 |
(二) “乐”与音乐的关联 |
二. 建筑与音乐的形式美:共通用辞之涌现 |
(一) 描述建筑与音乐的早期相似用辞 |
(二) 《礼记·乐记》中的形式美共通描述 |
(三) 形式美共通的文学典范:嵇康《琴赋》选析 |
三. 共通发生的历史背景:礼乐场所与乐仪训练 |
(一) 礼乐文化作为历史背景 |
(二) 礼乐机构与乐教内容 |
(三) 礼乐场所:建筑与音乐相伴 |
(四) 进退有节:建筑场所中的乐仪训练 |
四. 从审美意识的自觉到艺术人生追求 |
(一) 享乐与导节:审美意识的自觉 |
(二) 孔子的乐识与审美观 |
(三) 孔门的乐教:美学秩序与艺术人生 |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时空观及音乐因素 |
一. 以往论述:中国建筑与时间艺术的亲近 |
二. 中国人时空意识阐微:宇宙观及五行说 |
(一) 从“宇宙”字源看时空意识 |
(二) 时间性的中国宇宙观 |
(三) 五行说中的时空观及音乐要素 |
三. 中国建筑中的方位、时间及音乐统合 |
(一) 正朝夕:方位与时间测度的统合 |
(二) 省风气:方位与时间测度的音乐因素 |
(三) 相关建筑议题初探 |
四. 音乐引导的建筑组群空间 |
(一) 小引 |
(二) 由乐器陈设塑成的“宫室” |
(三) 由乐队位次界分的堂上、下 |
(四) 音乐节奏引导下的建筑空间程序组织 |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数理哲学及音乐因素 |
一. 乐律发展史撷要 |
二. “同律度量衡” |
(一) 乐律与度量衡 |
(二) 尺度系统中的调律用尺与常用尺 |
三. 关涉乐律的数理哲学 |
(一) 律度与数 |
(二) 数理机制中的“三” |
(三) 五行数理及乐律 |
(四) 宋《营造法式》材分制度中的五行数理 |
第五章 宋《营造法式》材分制度中的律度谐合辨析 |
一. 以往相关研究简述 |
二. 《法式》编撰的历史背景 |
(一) 《法式》与新政 |
(二) 《法式》与新学 |
三. 材分制度中的律度谐合辨析 |
(一) 九寸与六寸 |
(二) 九寸与四寸五分 |
(三) 各等材广与乐律机制之谐合比较 |
(四) 辨析结论 |
四. 与《法式》共时的律度背景 |
(一) 李诫的个人修为 |
(二) 琴乐的繁荣 |
(三) 官方的订律改乐 |
(四) 度量衡制度改革 |
第六章 清代的建筑与音乐共通实例:圜丘坛与韵琴斋 |
一. 天坛圜丘扩建方案中的音乐因素 |
(一) 圜丘扩建及“律尺”应用 |
(二) 圜丘扩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形成经过 |
(三) 圜丘方案设计的律度背景 |
二. 中国园林中的聆赏意识初探——以韵琴斋为例 |
(一) 小引 |
(二) 创造声环境:为山水景观添加乐音 |
(三) 净化声环境:谢绝异质乐音 |
(四) 追捧“寂静”琴乐 |
(五) 韵琴斋:集前代聆赏经验之作 |
(六) 韵琴斋声环境设计的现代分析:声、寂、场所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知识管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标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标 |
第二节 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 |
一 知识及其分类 |
二 知识管理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研究综述 |
二 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综述 |
第四节 对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思 |
一 对隐形知识认识的不足 |
二 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高职英语教学知识系统化与编码 |
第一节 高职英语教学知识体系 |
第二节 高职英语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
一 教材 |
二 教学模式 |
三 教学方法 |
第三节 教学资源的呈现 |
第四节 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系统化 |
第五节 教学知识的编码与知识地图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分享与转化 |
第一节 知识管理与现代教学理论 |
一 现代教学理论 |
二 知识管理与现代教学 |
第二节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
第三节 知识管理与教学的内在机制 |
一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分享与转移 |
二 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
第四节 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一 知识管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二 知识管理在英语角中的应用 |
三 知识管理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
四 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英语教学知识管理工具设计 |
第一节 高职英语教学知识管理实现原则 |
第二节 基于内联网(Intranet)的知识门户 |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
第四节 虚拟学生社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企业内联网的教育功能:概念化模型、应用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内联网的教育功能模型网 |
(一) 教学系统的功能: |
(二) 管理系统的功能: |
(三) 信息资源系统的功能: |
(四) 实作操练系统的功能: |
(五) 企业文化的教育系统的功能: |
(六) 通讯的功能: |
二、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应进行的应用设计 |
(一) 企业网站的建设: |
(二) 虚拟图书馆: |
(三) 企业办公网: |
(四) 虚拟实作系统: |
(五) 视频课件点播系统: |
(六) 计算机网络教室: |
三、企业内联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培训机制的有效策略或思路 |
五、总结 |
(8)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诊断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1.2.3 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知识管理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评述 |
1.3 研究视角 |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架构及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与立足点 |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 |
2.1 现代企业组织的内涵与要求 |
2.1.1 组织的定义 |
2.1.2 企业组织理论对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 |
2.1.3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和选择 |
2.1.4 现代企业组织的演变方向 |
2.2 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特点 |
2.2.1 知识及其分类 |
2.2.2 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 |
2.2.3 知识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特征 |
2.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设计 |
2.3.1 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组成 |
2.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流程 |
3.1 企业资源与知识资源 |
3.1.1 企业资源 |
3.1.2 知识资源 |
3.1.3 知识资源的种类与共享 |
3.2 知识资源与企业的竞争力 |
3.2.1 企业的竞争力 |
3.2.2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
3.2.3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和知识流程 |
3.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资源框架 |
3.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流程 |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与知识库的描绘 |
4.1 知识地图 |
4.1.1 知识地图的内容与类型 |
4.1.2 知识地图的功能 |
4.1.3 企业内部知识地图的表示及其过程 |
4.2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的构建 |
4.2.1 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业务知识地图的描绘 |
4.2.2 房地产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一个应用示例 |
4.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构建 |
4.3.1 企业知识库概述 |
4.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的内容 |
4.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库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机制 |
5.1 知识管理文化 |
5.1.1 现代企业文化 |
5.1.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文化建设 |
5.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与制度设计 |
5.2.1 企业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
5.2.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激励制度设计 |
5.3 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 |
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 |
5.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贡献率的测度 |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技术体系及其实现 |
6.1 支撑环境 |
6.1.1 战略领导层的支持 |
6.1.2 实现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构建了必要的资源系统 |
6.1.3 完善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 |
6.2 支撑硬技术体系 |
6.2.1 知识管理基础技术 |
6.2.2 知识分析技术(Knowledge Analysis Technology) |
6.2.3 知识转移技术(Knowledge Transfer Technology) |
6.3 支撑软技术体系 |
6.4 房地产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
6.4.1 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 |
6.4.2 知识管理系统的维护 |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
7.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 |
7.1.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知识管理 |
7.1.2 上海金丰易居的知识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的信息平台建设 |
7.2 香港沿海地产公司集中式的知识管理 |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8.3 本章小结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知识管理研究资源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9)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的提出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1.4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与研究相关的概念、原理及技术 |
2.1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机构及远程教育管理 |
2.2 知识、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系统 |
2.3 有关技术及其原理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远程教育机构的管理及知识管理 |
3.1 远程教育机构管理活动的主要类型及相互关系 |
3.2 远程教育机构领域知识的主要类型 |
3.3 远程教育机构领域知识的特点 |
3.4 远程教育机构的知识管理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模型的建构 |
4.1 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系统(DEKMS)用户及需求 |
4.2 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DEKMS)的概念模型 |
4.3 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DEKMS)运行的过程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DEKMS中本体的建立 |
5.1 分布的、动态的本体建立方法 |
5.2 DEKMS本体的建构 |
5.3 DEKMS本体关系的界定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DEKMS本体工程的主要工作和实现技术 |
6.1 DEKMS本体的学习 |
6.2 DEKMS本体的映射 |
6.3 DEKMS本体的进化 |
6.4 DEKMS本体的评价 |
6.5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DEKMS知识库管理及综合管理的实现方法 |
7.1 DEKMS的知识加工 |
7.2 DEKMS的语义标注 |
7.3 DEKMS综合管理及服务的实现 |
7.4 DEKMS知识有用性和变化性获取和表达 |
7.5 本章总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成果 |
8.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文章及科研项目 |
附件一 |
附录二 |
附件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件七 |
附件八 |
四、内联网实用管理教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北京万泉河流域视野下的畅春园研究[D]. 高原. 天津大学, 2020(02)
- [2]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个案[D]. 高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中信渤铝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研究[D]. 朱德安. 燕山大学, 2015(07)
- [4]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联网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构建思路[J]. 尚春燕.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6)
- [5]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 张宇. 天津大学, 2009(01)
- [6]知识管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0)
- [7]企业内联网的教育功能:概念化模型、应用设计与实施[J]. 陈佳.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10)
- [8]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与支撑技术研究[D]. 沈良峰. 东南大学, 2007(06)
- [9]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D]. 穆肃.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2)
- [10]税务系统网站的建设管理[J]. 贺霁雯. 光盘技术,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