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邮政提升邮发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尹少成[1](2021)在《快递业信用监管及其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新型监管工具,信用监管在快递业监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理论研究的滞后、立法上的偏于保守,制约了信用监管在快递业监管实践中功能的发挥,亟须完善。具体包括:一是扩大监管主体和对象的范围。监管主体上,适当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但需严格限制快递企业私设"黑名单"。监管对象上,通过修法尽快将快递从业人员纳入信用监管对象,但需谨慎将用户纳入监管对象。二是规范信用监管措施并明确其法律性质。现有信用监管措施中存在大量行政处罚行为,有违反《行政处罚法》之嫌,应当通过修法完善。三是优化信用监管程序和完善法律救济。专门立法中应当明确信用监管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救济权,将行业协会惩戒纳入行政诉讼,明确用户被快递企业列入"黑名单"的法律救济。
程河清[2](2021)在《清末新式官报研究》文中认为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政治改革重要一环,官方媒介是改革时期涌现的新兴事物。新政前后创办的新式官报,构筑了清廷官方信息传播系统,起到舆论宣传、开通风气的作用。新式官报创办始末、内容取舍、权力博弈以及传播网络搭建等实际运作情况,既反映出媒介与政治相互影响、彼此纠缠的过程,又体现了新政改革面临的新旧兼容、半新半旧的制度性困境。晚清官报思想形成深受内外、新旧多重理念影响。古代中国传播制度为新式官报思想形成提供内在基础。西方新闻纸传入后打破了官方信息垄断,形塑着新的舆论环境。受此影响,统治者同意开设官报,将信息公之于众。官方的办报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成型,并借鉴了日本官报经验。以《官书局报》为代表的第一批官报办于戊戌前后,受政治斗争影响,这些官报效果甚微。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改革上谕后,以《北洋官报》《南洋官报》为代表的地方官报成为样板,在全国各地推广。1906年“预备立宪”前后,各地新式官报从数量到种类增多,迎来地方官报“高峰期”。1907年中央官报《政治官报》创办后,成为中央政府第一份面向大众发行的官方报纸。1910年内阁成立后,改《政治官报》为《内阁官报》。新式官报成为公布法律命令机关,开始具备行政属性。新式官报内容、人事与传播各方面交织着新旧势力、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的种种博弈。官报舆论传播的最大特征是在新旧观念中摇摆。报纸对当时热议的教育改革、改良风气以及“预备立宪”等议题多有涉及,宣传了先进思想、理念,试图深入推动改革。但,标榜灌输新思想、新智识的官报在本质上贯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理念,多用“比附”的方式将西学约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意在以新思想服务旧体制。官报局人事结构受到报局内部机构、督抚——中央权力以及民间团体三股力量约束。报局内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笔总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主导内容取向。地方官报凭借督抚行政资源创办,督抚本人可以决定报局人事变动、内容题材等事项,报纸即为督抚喉舌。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试图掌控官方媒介,并将官报性质由媒介改为行政机关,减少督抚对报纸的干预与控制。然而,当官报局开始涉足印刷业后,逐渐抢占了民营印刷业的生产空间,引发民间工商业主反对。各派新旧势力对媒介的利用与争夺贯穿新式官报发展始末,体现出政治改革复杂性与多面性。直到1911年,中国各省皆建立起完备的官报宣传体系,实现了从空间到内容上全方位覆盖。这一成果与派销制度大有关系,订购官报成为各地、各级官员政治任务。辅之以邮政系统助力,新式官报在短短十年间实现了“在地化”。地方政府通过宣讲、阅报以及创办白话官报等新型宣传方式不断拓宽官报的传播范围,将其引入民间。但是,这些推广措施忽视了基层财政、人力物力奇缺等现实情况,导致官报局面临报费拉锯、经费不足的困难。官报派销发行过程中,官报局既与基层政府、官员摩擦不断,又与新式邮局屡有冲突,时有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导致报纸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积弊。新式官报发展始末彰显了新政改革中“新”“旧”冲突的困境。在改革政策支持下,新式官报能够以崭新的媒介形态迅速、大量发行与传播,但是官僚体制本身的惰性拖累了报纸后续发展,引发一系列财政、发行危机。夹在新旧之间的矛盾不仅出现于新式官报的生命历程,更体现在新政改革各个面相,反映出新旧交接时代下官方政府渴望改革又难以破釜沉舟的复杂处境。
宋燚锦[3](2020)在《太行区邮政研究(1940-1949)》文中指出太行区的邮政工作是太行区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太行区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担负了支援战争、密切前后方联络、传递公文信件的任务,又在社会通信、宣传,群众动员、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太行区的邮政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太行区的邮政是如何从战时邮政逐步发展为人民邮政的,而且可为我们当今邮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文章首先考察了太行区邮政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基础,简要叙述了太行区成立前党政军民通讯组织和中共宣传工作的建设情况,并对太行区邮政建设的必要性加以分析。第二章以邮政的发展为主线,探讨了太行区邮政机构的变迁阶段和发展特点,通过不断健全邮政机构来为邮政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第三章梳理了太行区邮路和业务的建设情况。太行区内外四通八达的邮运网络、邮政业务和报纸发行业务在相应邮路制度和业务制度的规范下,相互配合完成战时通讯宣传工作,并逐步扩大以群众为主体的服务范围,向人民邮政的方向迈进。第四章从太行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邮政人员的待遇管理来探究太行区邮政队伍的建设,指出邮政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与保护。最后在前四章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总结太行区邮政系统的特点和贡献。中共就是通过邮政组织在太行区形成了与农村、与群众互动交流的便利渠道,促进了太行区人民与中共之间的联系。在此部分,也揭示了太行区邮政的不足。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论文试图将太行区邮政建设的真实历史进程完整的展现出来,并藉此阐释太行区邮政为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周勍[4](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王俊明[5](2020)在《《我们爱科学》营销策略研究(2010-2019年)》文中认为科普刊物是宣传科技成就和科研动态的重要渠道,少儿科普刊物不仅能够普及科学知识,还能启迪少儿科学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为出版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挑战,如传统纸质期刊面临订阅量骤减、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我们爱科学》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办刊,是广大中小学生首选课外读物。2010年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元年,移动网络为出版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在纸质期刊遭遇订阅量下降甚至停刊的情况下,《我们爱科学》月发行量不降反增,独树一帜。杂志发行量与杂志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尤其离不开其良好的营销策略。只有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各个营销环节都合理,杂志才会取得成功。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影响杂志的发展。本文以《我们爱科学》为研究对象,以4P营销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个案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对其移动互联网时代独特的营销策略进行探析。研究后发现,《我们爱科学》杂志之所以能打破业界流行的“传统纸质媒体即将走向灭亡”看法,主要是采取了精细化读者定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稳步提升价格、根据时节不断调整促销活动、建立合理的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推广注重用户体验等营销策略。论文最后进一步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角度总结提炼其经验,以期对同类期刊有所启发和借鉴,促进我国少儿科普期刊健康发展。
白朝铁[6](2018)在《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样的发展来之不易,电子商务在此期间迅速掘起,从而带动了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国家、社会和广大消费者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对快递行业监管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几年我国政府对快递行业的监管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安全问题,快递行业的监管是快递行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也是体现快递服务和促进快递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楚雄州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对快递行业进行有效监管,解决快递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服务质量和效率等制约快递发展的瓶颈问题。本论文运用政府监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公共服务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方法,对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快递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完善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完善楚雄州快递监管主体的机构设置;修订和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创新行业监管的模式。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中将快递行业发展情况和行业存在的问题列为背景,阐明了快递行业监管研究的意义;第一章是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对快递行业监管的界定特征和范围以及运用的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监管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快递行业监管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楚雄州快递行业的现状,监管的主体、内容和方法以及监管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三章是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列出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其他地区快递行业监管的经验及借鉴。第五章就进一步完善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主要从建全监管机构、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创新监管模式等方面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齐洪洲[7](2017)在《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878年,清政府效仿英国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国邮票设计艺术从此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将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阶段中,中国邮票设计从最初的模仿、借鉴西方邮票的艺术形式到逐渐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成熟艺术形态,尽管历经曲折,但发展却从未间断。本文以中国邮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收集梳理其发展历史,运用设计艺术学、历史学等方法呈现其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语境、技艺场景、设计风貌,剖析其中的视觉语言、设计思想及艺术风格,并据此勾勒清晰的设计发展脉络和流变轨迹。全文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的研究从四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历史层面,即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层面不仅是文章的基础,也是全文的发展线索。文章在大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学西观”和“中体西用”思想的相互作用,使清代邮票的设计在照搬、模仿西方邮票设计格局的同时又体现出清代特有的艺术特色,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必然呈现;在国统区邮票与解放区邮票并行发展的民国历史时期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新中国的邮票设计在建国初期获得良性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致使邮票事业呈现混乱状态,邮票设计工作也在反反复复中艰难前行;经过文革后两年徘徊时期的调整,改革开放初期的邮票事业繁荣发展,邮票设计也日渐成熟,特别是设计中民族风格的体现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近20多年的邮票设计继续向前发展并呈现出新的面貌。文章认为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历史可划分为移植期、借鉴期、自立期、探索期、曲折期、繁荣期和多元发展期。其次是物象层面,即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在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这一层面通过图表演示与文字阐述,对中国邮票各时期实物图像的构图、边饰、表现手法及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其艺术特征,发掘艺术规律。本研究发现:中国邮票在近一百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邮票呈现出不同的图像特征,均是当时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与写照;中国邮票的设计历经了从最初模仿、借鉴西方邮票的艺术形式到逐渐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成熟艺术形态的曲折过程;在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受到过许多艺术形式的影响,且这些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被运用于邮票设计当中,而反过来有的邮票设计形式也对某些艺术形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再次是技术层面,即中国邮票在各时期的印制技术特征。设计和印刷是邮票诞生的前提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本研究表明:中国邮票的印制从最初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人员,到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间一直不断向前发展,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票印制水平仍得到一定的提高;中国邮票的印制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印制特点,不同的设计形式产生不同的图像特征,而印刷又往往决定着设计的最终面貌,有时乃至决定着艺术风格,如解放区邮票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木刻版画风格便是由这一时期特殊的印制条件所决定的。最后是现实层面,即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面貌呈现。第七章紧扣现实,总结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邮票设计艺术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新面貌,探讨数字化设计平台给邮票设计所带来的利弊关系,最后建立在各章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图表演示。在以上四个层面逐层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的全面研究,本论文得出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移植期、借鉴期、自立期、探索期、曲折期、繁荣期和多元发展期;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历经了从最初模仿、借鉴西方邮票的艺术形式到逐渐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成熟艺术形态的发展过程;数字化设计平台在给邮票设计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等主要结论。
李清宙[8](2017)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报刊发行业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报刊产业面临着读者大量流失,营收、利润、广告和发行量"断崖式下跌"的巨大风险。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关注了报刊发行业的转型问题,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使用公开数据和对邮政发行管理人士的访谈材料,梳理了报刊发行业转型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分析了当下的行业发展特点,总结了代表性企业的转型措施,归纳了发行业转型须考量的关键因素,并形成策略建议,提出了报刊发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历史上报刊发行业的转型多以弥补渠道服务不足为目的,并以经济利益驱动,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需要顶层设计和行业监管做好配合。而目前报刊发行工作从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上受到新媒体的挑战,盈利危机已威胁到行业的生存价值与发展格局。从近十年来的数据看,受市场结构性因素与上游出版单位战略调整的影响,报刊发行市场从需求总量、周期、期印量、平均用纸量到省市级市场都呈现加速收缩趋势。国家对该行业除保持严格监管外,还支持充分竞争,并引导其向数字、复合发行业态升级。从需求端看,报刊发行仍有受众基础,传统发行机构在存量、增量和关联市场上也有发展潜力。以中国邮政的经验看,大型发行机构仍坚持报刊发行的社会效益优先,但已在传统业务中转向增量市场,并加大对数字发行产品、渠道与发行模式融合的投入。本研究认为传统发行必将升级为复合发行,但行业集中度将加深,在数字渠道上也将面临外部垄断者的挑战。传统业态转型应重视渠道服务优化与商务开发,精耕增量市场;数字发行则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快盈利模式创新。行业整体转型还需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并在版权保护上加以配合。如何吸取国外经验,建立成熟的报刊发行量和新媒体流量稽核机制,为行业转型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谢双悦[9](2016)在《《时代邮刊》的办刊特色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作为社会文化类综合期刊的《时代邮刊》创刊于1999年,以“独家策划”“时代观察”等旗帜性栏目来铸造核心竞争力,彰显自我风骨,被业界和读者誉为“中国的《时代》周刊”,是湖南期刊的名片。《时代邮刊》经历了筹办创刊、全面改版和改制运作三个阶段,已从最初的迷茫震荡期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当前定位明确,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时代邮刊》的精致内容为“一体”,以纸媒出版和数媒服务为“两翼”的双向发展战略,在现有60万份期发量的基础上,积极扩展纸质发行网络布局,力争达到“百万大刊”的发展目标。文章通过对其内容方面超前的选题、真实犀利的文本风格、真实独到反映社会问题的封面专题等内容进行期刊内容特色分析,探析该期刊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竞争力的成果,解答该期刊吸引读者的内因。结合《时代邮刊》大方清楚的版面叙述、艺术化夸张的封面特点、自成一体的整体形式风格三个因素,体现《时代邮刊》内容与美学设计相结合打造出期刊的整体风格。《时代邮刊》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转型,在经营上采取实打实的发行方式,敢于想舍得跑,并开辟第三方订阅方式创新营销增大订阅量。通过准确的分析受众消费能力来进行广告营销,让《时代邮刊》品牌增值,通过先进的管理机制作为其后盾,发挥骨干编辑作用,形成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员加速向“百万大刊”冲刺。同时,时代邮刊面临着投资回报不高、受众定位过于广泛制约市场开发等现实问题,在新媒体发展势头良好的大环境下,《时代邮刊》通过拓展品牌发展,树立品牌营销力,全面把握自身品牌和内容价值优势,找准全媒体平台发展的方向,从单一的纸质出版到努力建成覆盖全国的融纸媒、网媒、移动资讯媒体端、微博微信类新媒体矩阵、电商服务等自营以及整合资源为一体的品牌传播与运营的综合数字媒体服务平台。对《时代邮刊》的分析研究是具有一定普遍性与个性的。它独特的风格定位、邮政为主的发行渠道,让它是特别的,而当前纸媒销量严重下滑,新媒体时代为趋势的现实问题,又是所有期刊面临的困境。笔者期望通过研究《时代邮刊》的个性,通过探讨《时代邮刊》在打造“时代+”全媒体平台建设上的现有成果,以及在适应新媒体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潜力,以规避风险,为社会综合类期刊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是笔者以期达到的研究目的。
曹卫平[10](2015)在《河南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国有大型零售银行,秉承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普惠金融市场定位,依托全国3.8万个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点优势和邮政的品牌优势,是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身处农业大省,河南邮政储蓄银行更是凭借自身遍布城乡的2000多个物理网点、超万人的金融从业人员为5300万客户提供优质的便民金融服务,是全省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升华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推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渠道等外部及基础设施、资费、产品等内部不利因素影响下,农村金融市场新格局正在酝酿,河南邮政储蓄传统的网点、产品等优势不复存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倒逼着河南邮政储蓄银行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农村发展道路。本文以近年来河南农村金融市场发生的变化为背景,立足于农村市场对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在对农村金融变革对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搭建适合河南邮政储蓄发展的可持续的体系的必要性。进一步,以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农村发展中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并以以上有益探索为基础,提出了以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客户为中心、以普惠金融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系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发展的体系设想。最后,基于体系设想,以“六位一体”为中心,提出农村河南邮政储蓄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及具体举措。
二、河南邮政提升邮发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邮政提升邮发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2)清末新式官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回顾 |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
四、内容、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内生与外力:新式官报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一节 古代中国传播制度提供内在基础 |
第二节 新式报刊的传入及其影响 |
第三节 19 世纪末“官设报馆”观念之出现 |
第四节 “以报为牍”:办报理念的确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从督抚办报到中央办报:新式官报实践脉络 |
第一节 甲午之后创办官报的最初尝试 |
第二节 地方先行:督抚与省级官报的普及 |
第三节 创办中央官报与官报实践的制度化 |
第四节 空间与内容:新式官报的信息覆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明与保守:新式官报的内容取向 |
第一节 倡导新式教育 |
第二节 改良社会风气 |
第三节 鼓吹“预备立宪” |
第四节 “新瓶旧酒”:官报的守旧本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共存与冲突:新式官报运作中的权力博弈 |
第一节 新旧并立:官报局内部组织与人事 |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持续角力 |
第三节 民间群体对政府官营事业的批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新与束缚:官报传播网络的搭建及其困境 |
第一节 派销、邮政与信息传递渠道的快速形成 |
第二节 白话官报、阅报社与演说:传播路径的拓展 |
第三节 财政危机与官报发行障碍 |
第四节 官方驿递、邮政怠惰延误官报传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承上启下:新式官报的历史坐标 |
二、嵌入政治:新式官报开创制度化传播模式 |
三、在趋新和保守之间:新式官报的运作状态 |
附录 清末新式官报重要事件编年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3)太行区邮政研究(19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邮政研究状况 |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区的邮政研究状况 |
(三)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的邮政研究状况 |
三、概念界定 |
(一)时间界定 |
(二)空间界定 |
(三)研究对象界定 |
第一章 太行区邮政建立的背景 |
一、太行根据地的开辟 |
二、太行区邮政建立的必然性 |
(一)太行区通讯工作的需要 |
(二)太行区宣传工作的需要 |
三、太行根据地的邮政基础 |
第二章 太行区邮政机构建设 |
一、冀太联办交通总局管理时期(1940.9-1941.9) |
(一)初步建立时期 |
(二)初步调整时期 |
二、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管理时期(1941.9-1945.9) |
(一)太行区各交通分局 |
(二)太行区各交通分局督察处 |
三、太行区交通管理局和邮政局管理时期(1945.9-1949.9) |
(一)太行区交通管理局 |
(二)太行中华邮政管理局 |
(三)太行区邮政管理局 |
第三章 太行区邮路建设与业务建设 |
一、邮路建设 |
(一)区内交通干线 |
(二)区外的主干线建设 |
(三)邮路制度 |
二、业务建设 |
(一)邮发业务 |
(二)邮票 |
(三)业务管理制度 |
第四章 太行区邮政职工队伍建设 |
一、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
(一)干部在职教育 |
(二)干部脱产教育 |
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
(一)邮务员(交通员)在职教育 |
(二)邮政职工的自我教育 |
(三)交通员学校教育 |
三、人员待遇与人事管理 |
(一)邮政人员供给 |
(二)邮政人员待遇 |
(三)邮政人员管理 |
第五章 太行区邮政的特点和影响 |
一、太行区邮政的特点 |
(一)邮与政的结合,官邮与民邮的统一 |
(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
(三)邮发合一的特色邮政 |
二、太行区邮政的影响 |
(一)太行区邮政的作用 |
(二)太行区邮政的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
1.4.2 主要研究形式 |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跨境电商定义 |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
2.4.1 税收政策 |
2.4.2 海关监管政策 |
2.4.3 国家试点政策 |
2.4.4 其他政策 |
2.4.5 电子商务法 |
2.5 相关理论 |
2.5.1 普惠贸易理论 |
2.5.2 平台理论 |
2.5.3 法经济学理论 |
2.5.4 长尾效应理论 |
2.5.5 竞争优势理论 |
2.5.6 营销理论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
3.1 《电子商务法》 |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
3.2.2 国家级政策 |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
3.3.1 进口税收政策 |
3.3.2 出口税收政策 |
3.3.3 监管政策 |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
3.3.5 各级试点政策 |
3.3.6 资金支持政策 |
3.3.7 其他政策 |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
3.6 本章结论 |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
4.3.1 政策样本分析 |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5.2 问卷研究过程 |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
5.2.2 问卷的处理 |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5.4 结论与建议 |
5.4.1 结论 |
5.4.2 建议 |
5.5 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
6.4.1 基本理论 |
6.4.2 研究框架设计 |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
6.6 结论与建议 |
6.6.1 结论 |
6.6.2 建议 |
6.7 研究的不足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创新点 |
7.3.2 不足 |
7.3.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我们爱科学》营销策略研究(2010-201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理论框架和创新点 |
第二章 《我们爱科学》发展概况 |
2.1 《我们爱科学》发展历程 |
2.2 《我们爱科学》营销环境分析 |
2.2.1 同类少儿科普期刊竞争力分析 |
2.2.2 其他儿童读物、游戏等替代力分析 |
2.2.3 父母、代理商等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2.2.4 纸张、技术供应商制约力分析 |
2.2.5 潜在竞争者分析 |
第三章 《我们爱科学》产品策略 |
3.1 《我们爱科学》的定位 |
3.1.1 品类定位:注重表现形式 |
3.1.2 读者定位:注重需求差异化 |
3.1.3 购买者定位:注重产品和售后服务 |
3.2 《我们爱科学》栏目功能分析 |
3.2.1 百科知识栏目:丰富读者知识储备 |
3.2.2 热点栏目:提高读者思辨能力 |
3.2.3 实验栏目:锻炼读者的动手能力 |
3.2.4 互动栏目:增强读者与杂志之间的黏性 |
3.2.5 读者反馈栏目:收集读者反馈信息 |
3.3 《我们爱科学》文章策划 |
3.3.1 选题策划全面,角度新颖 |
3.3.2 标题新颖独到,设置悬念 |
3.3.3 文章语言严谨,读者可接受性强 |
3.4 《我们爱科学》装帧设计 |
3.4.1 封面设计:彰显期刊品味与个性 |
3.4.2 内文版式:注重读者阅读感受 |
第四章 《我们爱科学》价格策略 |
4.1 《我们爱科学》定价策略 |
4.1.1 以成本为导向的“稳步提升”策略 |
4.1.2 以“薄利多销”为核心的低定价策略 |
4.2 《我们爱科学》折扣促销策略 |
4.2.1 超值优惠的“订刊送刊”策略 |
4.2.2 机不可失的限时折扣策略 |
4.2.3 “送券+打折”的双重优惠策略 |
4.2.4 “赠送礼物+打折”的赠送策略 |
第五章 《我们爱科学》渠道策略 |
5.1 线下营销渠道 |
5.1.1 充分利用邮发优势,瞄准潜在市场 |
5.1.2 创办线下实体体验店,增强用户体验感 |
5.2 线上营销渠道 |
5.2.1 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自营网店 |
5.2.2 建立校网订阅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团购服务 |
5.2.3 开发数字资源平台,与图书馆密切合作 |
5.2.4 创建社群营销渠道,与微店互通链接 |
第六章 《我们爱科学》推广策略 |
6.1 活动营销由零星到密集 |
6.2 广告营销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 |
6.3 人员推销更加注重收集反馈信息 |
6.4 公关营销从产品本身到社会公益 |
第七章 对我国同类少儿科普期刊的启示 |
7.1 追踪读者和购买者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
7.2 稳步调整价格,避免浮滥促销 |
7.3 构建多种营销渠道,发掘潜在读者 |
7.4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统计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四、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一章 快递行业监管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 |
第一节 快递行业监管界定、特征及范围 |
一、快递行业监管界定 |
二、快递行业监管的特征 |
三、快递行业监管的范围 |
第二节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理论依据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二、政府监管理论 |
三、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节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法律规章依据 |
一、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据 |
二、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依据 |
三、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行业标准依据 |
第二章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及监管现状 |
第一节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
一、国家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
二、行业发展的需要 |
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四、申诉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五、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 |
第二节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现状 |
一、已形成多元合作的监管主体 |
二、全面实施快递行业监管 |
三、形成一系列配套的监管方法 |
第三章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楚雄州快递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快递市场监管主体机构不建全,执法力量薄弱 |
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的出台滞后,与快递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
三、楚雄州快递市场监管不到位 |
四、政府各监管部门协调性差,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
五、政府对快递行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第二节 楚雄州快递业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快递监管体制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 |
二、管理部门内设科室不合理 |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经验及借鉴 |
第一节 国内其他地区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经验 |
一、河北强化快递市场“四个方面”监管 |
二、银川标准化管理的经验 |
三、红河州邮政寄递业电动车“三统一”工作 |
第二节 国内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经验的借鉴 |
一、邮政管理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通力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
二、快递市场发展纳入统一规划 |
三、完善邮政监管机构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 |
一、依法依规开展行业监管活动 |
二、依据职能做好行业监管服务 |
三、注重全程监管 |
第二节 完善楚雄州快递监管主体的机构设置 |
一、建立县区一级邮政业监管机构 |
二、州邮政管理局增设内设机构 |
三、增加公务员编制,充实行政执法人员 |
第三节 修订和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 |
一、修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
二、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管理办法 |
三、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快递行业良性发展 |
第四节 楚雄州未来行业监管的模式创新 |
一、对快递行业市场主体进行信用管理 |
二、成立楚雄州快递行业协会,发挥快递行业自律作用 |
三、对快递企业开展分级监管 |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监管水平 |
五、利用大数据开展创新监管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三、相关范畴与命题 |
(一) 邮票之“设计艺术” |
(二) 邮票之“技艺场景” |
(三) 邮票之“研究范围” |
四、篇章结构与主要观点 |
五、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移植期(1878-1911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舶来与肇始 |
二、通信机构多样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人员单一 |
二、印制借法西方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九宫图式 |
二、象征设计手法 |
三、直、曲装饰风格 |
四、清邮“图像无人” |
五、影响设计风貌的深层因素 |
小结 |
第二章 借鉴期(1912-1949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扬弃与推进 |
二、民国时期的中华邮政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人员多样 |
二、印制工艺精良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文字加盖 |
二、构图形式 |
三、设计主题“通俗化” |
四、西藏特色 |
五、影响设计风貌的主要因素 |
小结 |
第三章 自立期(1930-1949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分隔与交融 |
二、人民邮政的开创与建立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队伍广大 |
二、印制工艺朴质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构图形式 |
二、独特的汉字设计形式 |
三、图案象征意义鲜明 |
四、人物图像丰富多彩 |
五、影响设计风貌的主要因素 |
小结 |
第四章 探索期(1949-1966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承继与开创 |
二、中国邮政的新纪元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群体稳定 |
二、印制工艺精致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铭记与志号 |
二、幅面种类增多 |
三、构图形式多样 |
四、常见图案的表现方式 |
五、初探民族风格 |
六、设计开始走出国门 |
七、影响设计风貌的主要因素 |
小结 |
第五章 曲折期(1966-1978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低迂与激昂 |
二、邮政机构的波动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群体萎缩 |
二、印制精益求精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志号变化频繁 |
二、设计形式产生变化的纪念邮票 |
三、面貌单一的“文”字邮票 |
四、略有起色的编号邮票 |
五、好转并反复的“纪”(J)、“特”(T)邮票 |
六、徘徊中发展的“纪”(J)、“特”(T)邮票 |
七、客观看待“文革”邮票设计风格 |
小结 |
第六章 繁荣期(1979-1991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溯源与逐流 |
二、邮政机构健康发展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群体扩展 |
二、印制工艺精美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题材丰富 |
二、品种增多 |
三、新的构图形式 |
四、民族风格愈加鲜明 |
五、其它风格亦出精品 |
六、现代设计手法初露端倪 |
七、首轮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获得成功 |
小结 |
第七章 多元发展期(1992-2015年) |
第一节 历史语境 |
一、承载与传播 |
二、通信网络的全球化 |
第二节 技艺场景 |
一、设计群体多元 |
二、印制工艺精湛 |
第三节 设计风貌 |
一、选题侧重点有所调整 |
二、铭记、志号再次改变 |
三、票型种类多样 |
四、民族风格依然保持 |
五、其它风格崭露头角 |
六、现代设计手法日益丰富 |
七、先抑后扬的二、三轮十二生肖系列邮票设计 |
八、数字设计平台对邮票设计的影响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新媒体环境下的报刊发行业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二)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1、"报刊发行"与"新媒体环境"的概念 |
2、文献综述 |
(三) 研究内容、方法与具体思路 |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 |
(一) 报刊发行业态转型的既往经验 |
1、转型目的:弥补渠道服务的不足 |
2、转型动力:经济压力是根本驱动力 |
3、存在问题:唯经济效益指挥转型凸显巨大弊端 |
(二) 新媒体环境对报刊发行的挑战 |
1、盈利危机挑战报刊发行业的生存价值 |
2、影响力:"日活""月活"挑战报刊发行量 |
3、影响范围:"全球推送"挑战"区域发行" |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市场与行业现状 |
(一) 发行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1、市场总量:期发数企稳,但前景不容乐观 |
2、发展趋势:市场加速收缩 |
3、地理区域市场:省市级市场缩小,全国性发行需求有所上升 |
(二) 法规与政策 |
1、保持严格监管 |
2、支持充分竞争 |
3、引导升级融合 |
(三) 需求与潜在市场 |
1、报刊发行仍具有需求基础 |
2、报刊发行业的存量、增量和关联市场 |
(四) 报刊发行企业当下的探索与实践 |
1、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
2、立足增量,提升服务精细化程度 |
3、从产品、渠道到发行模式的融合升级 |
四、报刊发行业的转型路径 |
(一) 转型须考量的关键因素 |
1、传统发行必然升级为复合发行 |
2、行业内集中程度加深 |
3、数字发行渠道面临外部垄断 |
(二) 发行业态转型建议 |
1、传统发行:加强服务,重视培养增量市场 |
2、数字发行:产品与盈利模式创新 |
(三) 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时代邮刊》的办刊特色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一、《时代邮刊》的崛起 |
二、对期刊产业化发展路径的现实启示 |
三、对新媒介环境下期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时代邮刊》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
二、相关期刊个案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基本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
一、基本结构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时代邮刊》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时代邮刊》的创刊与发展历程 |
一、曲折艰难的创刊时期(1999年——2005年) |
二、大刀阔斧的改版时期(2005年——2012年) |
三、蓬勃发展的运作时期(2012年——至今) |
第二节《时代邮刊》的办刊定位与理念 |
一、期刊定位 |
二、办刊理念 |
第三节《时代邮刊》的读者拓展与品牌构建 |
一、读者拓展 |
二、品牌构建 |
第三章《时代邮刊》的内容特色 |
第一节 内容的整体取向与文本风格 |
一、选题特点 |
二、整体取向 |
三、文本风格 |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封面专题报道 |
一、封面专题的产生及其背景 |
二、封面专题的类型特征 |
三、封面专题的报道手法 |
第三节 特色鲜明的栏目内容策划 |
一、栏目设计的匠心与内容布局 |
二、不断创新的采编结合 |
三、从“独家策划”凸显的栏目个性 |
第四章《时代邮刊》的形式特色 |
第一节 审美视野下的版面叙事 |
一、目录的设置 |
二、字体的选择 |
三、色彩的运用 |
四、图片的构成 |
五、版面的编排 |
第二节 具有个性风采的封面特点 |
一、封面文字 |
二、封面图片 |
三、封面色彩 |
第三节 自成一体的整体形式风格 |
第五章《时代邮刊》的营销特色 |
第一节 分众传播视角下的广告营销 |
一、瞄准“精英”阶层消费能力 |
二、广告选择注重品质质量 |
三、广告营销的主要艺术 |
第二节 敢想实干的发行 |
一、脚踏实地深入市场推广 |
二、另辟蹊径创新订阅方式 |
三、用心经营维护客户资源 |
第三节 在管理机制创新中推进营销 |
一、优秀团队起带头作用 |
二、奖励机制燃工作热情 |
三、考核模式促人才进步 |
第六章《时代邮刊》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 |
第一节 面临的挑战 |
一、市场竞争下发行体制与机制的瓶颈 |
二、受众需求多样化下内容开发的困难 |
第二节 发展对策 |
一、多维多向拓展品牌 |
二、打造全媒体平台 |
三、进一步开发广告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河南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农村市场中的河南邮政储蓄银行状况 |
第一节 农村金融环境 |
第二节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现状及服务农村优势 |
一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现状 |
二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优势 |
第三节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内、外部挑战 |
一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面对的外部挑战 |
二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面对的内部挑战 |
第四节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地区发展实践 |
一 打造河南省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
二 深耕农区特色开发务工经济 |
三 运作夏粮款营销项目 |
第三章 完善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发展的体系构想 |
第一节 体系构想遵循原则 |
第二节 体系构想框架 |
一 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定义 |
二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体系构想框架 |
三 河南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体系构想内涵 |
第四章河南邮储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及举措 |
第一节 客户策略 |
一 对存量客户进行分级管理维护 |
二 多种渠道拓展增量客户 |
三 持续推进网点转型 |
四 提升VIP客户维系能力 |
五 深耕重点特色客户群 |
第二节 产品策略 |
一 差异化投放策略 |
二 一体化联动策略 |
三 低成本拓展策略 |
第三节 营销策略 |
一 加快项目开发 |
二 加快绿卡客户特惠消费商圈建设 |
三 全面推进营销体系建设落地 |
第四节 渠道策略 |
一 大力发展新型渠道 |
二 抓住农业产业链 |
第五节 经营策略 |
一 实体网点布局 |
二 虚拟网点布局 |
三 实体网点与虚拟网点的并轨经营 |
第六节 支撑策略 |
一 优化产品收入分配模式 |
二 持续推动服务能力提升 |
三 进一步加强业务及管理培训工作 |
四 加强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河南邮政提升邮发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递业信用监管及其法律规制研究[J]. 尹少成. 行政法论丛, 2021(01)
- [2]清末新式官报研究[D]. 程河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太行区邮政研究(1940-1949)[D]. 宋燚锦.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5]《我们爱科学》营销策略研究(2010-2019年)[D]. 王俊明. 河北大学, 2020(08)
- [6]楚雄州快递行业政府监管研究[D]. 白朝铁. 云南财经大学, 2018(05)
- [7]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研究[D]. 齐洪洲.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8]新媒体环境下的报刊发行业转型研究[D]. 李清宙.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时代邮刊》的办刊特色及发展对策研究[D]. 谢双悦.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10]河南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 曹卫平. 郑州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