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敬,忻元峰,李铁岩,郭建华,周莹,丁婷,戚晟雯[1](2016)在《川芎嗪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肺和脑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万方医学数据库,提取有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例资料中,试验组干预措施为川芎嗪注射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7篇文献,共计547例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自动复跳率川芎嗪组为68/87(78.16%),对照组为44/87(50.57%)。OR值及其95%CI为4.22(2.038.76),P=0.000 1;呼吸指数(RI)加权均数差(MD)值-0.18(-0.23-0.14),P<0.000 01;氧合指数(OI)加权均数差(MD)值53.05(42.8663.23),P<0.000 01;简易智力状态测试(MMSE)测试结果加权均数差(MD)值1.42(0.152.68),P=0.03;血肌酸磷酸激酶(CK)检测结果加权均数差(MD)值-332.07(-446.28-317.86),P<0.000 01;丙二醛(MDA)检测结果加权均数差(MD)值-1.49(-2.31-0.67),P=0.000 4。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其心肌、肺和脑组织功能保护作用功效优于单纯常规方法。
周专[2](2016)在《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心脏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措施的进步和完善,与心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低,其死亡率显着降低,但肺损伤仍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CPB肺损伤的重点有两类机制,第一类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CPB期间许多因素可诱发SIRS,例如血液与CPB管道的接触、血液稀释破坏、手术创伤等因素诱发,第二类是体外循环过程中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国内外更多学者转向研究如何减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的肺保护方面,现在主要肺保护的措施有药物治疗、白细胞滤除技术、改进体外循环装置及技术、改变体外循环期间肺通气方式等。其中研究治疗肺损伤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NO或其前体等,但在这些相关研究未能排除心脏疾病本身的干扰。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其具有的抗炎作用已经成为脓毒症治疗研究的热点,其抗炎的作用得到肯定,但低分子肝素是否具有对CPB诱发的SIRS抗炎鲜有报道。本课题拟以心脏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等量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统计研究两个小组患者的有关炎性因素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是探究与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CPB肺损伤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因单纯主动脉瓣狭窄需行心脏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分别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统计两组病人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分别以下时间点:T0(给麻醉药前);T1(CPB开始前);T2(CPB30min);T3(CPB停机即刻);T4(CPB后2h);T5(CPB后6h)六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B2、前列腺环素(6-ketoPGF1a)的值以及记录T0、T1、T2、T3、T4、T5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静态肺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 of lung,Cst)等呼吸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TXB2、6-keto-PGF1a水平在转机后持续升高(P<0.05),T2与CPB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转机前比较TXB2、6-keto-PGF1a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至T4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st)在CPB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B后各时间点治疗组RI、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PB后各时间点治疗组Cs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心脏手术中具有较肯定的防治CPB相关肺损伤功效。
陈益君,黄长顺,王峰,巩继勇,潘志浩[3](2015)在《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L组、H组和C组,每组15例。L组术前一天及入手术室后滴注川芎嗪3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mg/kg;H组同时间给予一倍量的川芎嗪(6mg/kg);C组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在CBP前(T0)、主动脉开放后1h(T1)、主动脉开放后24h(T2)检测CK-MB、c Tn I、SOD、MDA。记录上述时间点的Pa O2、HR、MAP。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h多巴胺用量、24h出血引流量、24h输血浆量、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CK-MB、c Tn I、MDA在T1、T2均明显增加(P<0.01),SOD则明显下降(P<0.01);L组、H组的CK-MB、c Tn I、MDA在T1、T2增加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H组的SOD在T1、T2下降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c Tn I、MDA在T1高于H组(P<0.05),L组的c Tn I在T2也高于H组(P<0.05),而L组的SOD在T1低于H组(P<0.05)。L组、H组的Pa O2在T1高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Pa O2在T1低于H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L组、H组的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川芎嗪3mg/kg对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有心肌保护效果,高剂量6mg/kg效果更佳,也是相对安全的。
陈益君,黄长顺,王峰,巩继勇,潘志浩[4](2014)在《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L组、H组和C组,每组15例。L组术前1天及入手术室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H组同时间给予一倍量的川芎嗪(6 mg/kg);C组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在CBP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4 h(T2)检测CK-MB、c Tn I、SOD、MDA。记录上述时间点的Pa O2、HR、MAP。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多巴胺用量、24 h出血引流量、24 h输血浆量、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CK-MB、c Tn I、MDA在T1、T2均明显增加(P<0.01),SOD则明显下降(P<0.01);L组、H组的CK-MB、c Tn I、MDA在T1、T2增加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H组的SOD在T1、T2下降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c Tn I、MDA在T1高于H组(P<0.05),L组的c Tn I在T2也高于H组(P<0.05),而L组的SOD在T1低于H组(P<0.05)。L组、H组的Pa O2在T1高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Pa O2在T1低于H组(P<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L组、H组的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川芎嗪3 mg/kg对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有心肌保护效果,高剂量6 mg/kg效果更佳,也是相对安全的。
王东进[5](2011)在《生脉注射液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往认为,心脏为终末分化器官,其细胞本身不具有增殖分化功能,因此无法修复损伤心肌。但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研究的深入,心脏中存在心肌干细胞(CSC)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医学工作者们所接受。本研究将含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心肌组织来源细胞,观察该药能否在体外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并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生脉注射液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同时探讨其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存在关联。第一部分生脉注射液促进人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目的:成功培养人心肌组织来源细胞,尝试提取人CSC,观察生脉注射液是否具有诱导干细胞分化的作用,为后期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将术中切除的心肌组织保留,用组织块消化法提取细胞,通过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心肌组织来源干细胞,并尝试用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干预细胞,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性蛋白,进一步验证生脉注射液的诱导干细胞分化作用;结果:从人心肌组织中成功提取细胞,并在体外扩增,但未能成功分选人CSC,免疫荧光法证实5μl/ml和10μl/ml生脉注射液可以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浓度增大后诱导效率稍有下降;结论:适当浓度的生脉注射液可以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但由于CSC本身含量极低,因此未能成功将其分选出来。第二部分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生脉注射液可以减轻体外循环诱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体内试验中生脉注射液是否可以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组织;方法:选择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分别选择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六个时间点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中SOD、MDA、cTnl和CK-MB水平,术中切除小块心肌组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其中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4、Nkx2.5)和特异性蛋白(Cx 43、cTnI);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SOD活力、MDA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开始时试验组血清SOD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一天时试验组血清MD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有显着差异;试验组GATA-4和NKx2.5荧光强度显着强于对照组,试验组的cTnT和Cx43仍然趋向较强的荧光信号,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增强血清中SOD活力及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可能也参与了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第三部分我国大陆地区主动脉夹层发病特征——文献综合分析及与主动脉夹层国际注册研究资料进行对比目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临床急症。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国际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IRAD)于1996年成立。中国大陆(MC)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每年新发AAD病人越来越多,由于IRAD病例均来源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医疗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种都与MC有所不同,因此该病在IRAD和MC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可能被忽略。方法:我们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标准,分别选取了来自IRAD和MC的临床报告,以求助或者购买来获得全文。根据数据性质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等方法进行统计,所有统计过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结果:来自MC的AAD病人较IRAD组病人显着年轻,且前者中男性病人比例也高于后者(80.7% vs 68.6%,P<0.001)。中国病人更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和体征。与IRAD相比,中国医师更愿意选择磁共振来进行AAD的诊断(45.5% vs 11.6%,P<0.001)。总体上来说,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类似,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来自MC的病例未能参与统计,并且中国病人接受治疗的比例也较低。结论:通过初步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IRAD和MC之间在AAD临床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结果需要更深入细致地研究加以证实。
冷玉芳[6](2008)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心脏直视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状态下暂时阻断心脏冠状动脉血液循环。CPB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心律不齐、可逆性收缩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等,这些关系到心脏手术成败及患者预后。目前,MI/RI是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疗法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预防或减轻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抗MI/RI的重要课题。针对I/R损伤的发生,很多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对MI/RI具有防治作用,可减少心律失常、出血性坏死以及梗塞面积扩大等,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的一些毒副作用及机体状态的影响,使其很难发挥真正的效能,因此仍然多限于基础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了解麻醉药、改善细胞能量代谢、NO合成的特异前体以及传统中药干预以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药物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32例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分为四大组,分别用异丙酚、氯胺酮、1.6-二磷酸果糖、左旋精氨酸及活血化瘀药物川芎嗪等不同药物干预,观察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表达以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不同药物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32例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根据试验时间分四大组。组一(G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川芎嗪干预组(M组),每组14例。M组麻醉诱导后经静内静脉滴入川芎嗪3 mg·kg-1,30 min内滴完,转流后追加1 mg·kg-1于氧合器中,C组于上述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主动脉阻断(ACC)前后切取右心房心肌标本,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2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30min和术后24 h测定外周血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分别于转流前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取右心耳心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对心肌线粒体进行计分。组二(G2)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1组、K2组),每组8例。在劈胸骨时、主动脉插管时和主动脉开放前5min,干预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1或1.0 mg·kg-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上腔静脉插管时(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取适量右心耳心肌组织,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采用SYBR Green 1嵌合荧光法)检测心肌中iNOSmRNA和HSP72mRNA的表达量。并分别于T1、T2、T3和主动脉开放后2h(T4)取上腔静脉血4ml,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组三(G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左旋精氨酸组(L组)、1,6-二磷酸果糖组(F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每组各10例。根据L-Arg和FDP作用机制的不同,L组于主动脉开放后即刻给予L-Arg200 mg·kg-1,F组于主动脉阻断前给予FDP200 mg·kg-1,D组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分别于主动脉插管时、主动脉开放30min、2h、6h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组四(G4)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P组用TCI输注泵以2.5μg·ml-1为初始血浆靶浓度持续输注异丙酚,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最大可达3.4μg·ml-1。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主动脉开放时(T3)、CPB停机后30min(T4)、停机后90min(T5)采集上腔静脉血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丙二醛(MDA)的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于T1、T4时间点采集上腔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NF-κB和Bcl-2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G1组:与ACC术前比较,ACC术后两组心肌组织HSP72 mRNA表达量、心肌酶含量及线粒体记分均显着增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ACC后M组心肌组织HSP72 mRNA表达量和线粒体记分显着增高,心肌酶AST、LDH、CK、CK-MB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心肌超微结构变化,CPB后对照组线粒体基质颗粒丢失,嵴断裂,肌浆网扩张,肌原纤维明显松弛,部分溶解、断裂。川芎组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可见少数线粒体嵴肿胀模糊,嵴断裂,间隙增宽。局部内质网扩张。G2组:与T1比较,三组T2和T3心肌iNOSmRNA和HSP72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P<0.01),CK、CK-MB含量在T2、T3、T4均显着增高(P<0.01);与T2比较,三组T3心肌iNOSmRNA和HSP72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P<0.01),CK、CK-MB含量在T3、T4均显着增高(P<0.01);与T3比较,CK、CK-MB含量在T4均显着增高(P<0.01);与C组比较,K1组在T2而K2组在T2、T3心肌iNOSmRNA表达量及CK、CK-MB升高幅度在T2、T3、T4均显着降低(P<0.05、P<0.01),K1、K2组HSP72mRNA表达量在T2、T3均显着增高(P<0.01);与K1组比较,K2组心肌iNOSmRNA表达量在T2、T3及CK、CK-MB升高幅度在T2、T3、T4均显着降低(P<0.05、P<0.01),HSP72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G3组:与T1比较,四组血浆cTnT、LDH、CK-MB、MDA和SOD在T2、T3、T4均显着增高(P<0.05、P<0.01);与C组比较,血浆cTnT值L组和F组在T4而D组在T3、T4显着降低(P<0.01或P<0.05),LDH升高幅度L组在T3而D组在T2、T3、T4显着降低(P<0.01或P<0.05),CK-MB和MDA的升高幅度L、F、D组在T2、T3、T4均有显着降低(P<0.01或P<0.05),三组SOD在T3显着升高(P<0.05);与L组比较,D组血浆cTnT值在T3时显着降低(P<0.01);与F组比较,D组血浆cTnT值在T3、T4时、LDH在T2时显着降低(P<0.01或P<0.05)G4组:与T1比较,CPB后(T4)两组中性粒细胞NF-κB、Bcl-2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显着升高(P<0.01),T2~T5血清TNF-α、MDA和SOD、T3~T5血清IL-8和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5);与C组比较,体外循环后P组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P组T2~T5血清TNF-α和MDA、T3~T5血清IL-8含量显着降低(P<0.05),T3~T5血清IL-10含量、T2~T5血清SOD含量显着升高(P<0.05)。结论:HSP72、iNOS、NF-κB和Bcl-2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体外循环期间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组织中HSP72mRNA的表达增加;川芎嗪干预上调心肌细胞HSP72mRNA的表达,启动内源性心脏保护机制,使患者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减轻,使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得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1.0mg·kg-1)和亚麻醉(0.5mg·kg-1)剂量的氯胺酮通过下调心肌iNOSmRNA的表达和上调心肌HSP72mRNA的表达,减少血清心肌酶的漏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且麻醉优于亚麻醉。左旋精氨酸或1,6-二磷酸果糖由于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可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使用异丙酚不仅可以起到满意的麻醉镇静作用,还可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效应作用、促/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氧自由基等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起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的作用。
阮新民,陈晓伟[7](2008)在《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10年来,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冠心病外科治疗、心肌保护、体外循环、肺动脉高压治疗等方面。
阮新民,陈晓伟[8](2008)在《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10年来,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有了比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中医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心肌保护、体外循环、肺动脉高压治疗等方面中的作用作一回顾。
陈淑芳[9](2008)在《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细胞因子IL-6,IL-8及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中,血液与人工管道的接触、外科创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释放等将触发机体炎性细胞与体液成分的活化,触发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将导致体外循环后的各种并发症,如急性肺损伤、心功能不全、脑损伤、肾功能受损和术后感染等。因此,探寻预防和治疗CPB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的措施,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手术预后,降低医疗成本开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川芎嗪(Ligustrazine)是从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对多种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有显着影响;改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钙拮抗作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对许多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有明显影响等。因此,川芎嗪被广泛应用心、脑、肾、肺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心患儿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水平,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6、IL-8的水平,并在应用川芎嗪的情况下进行动态检测及对照研究。探讨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炎症反应的效果,为其在体外循环中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先心患儿4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5mg/kg;对照组预充液中未加盐酸川芎嗪。两组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开始后20分钟、术后、术后6小时和术后1天五个时间点,通过挠动脉置管留取血标本3ml,其中0.5ml用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2.5ml用于经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6、IL-8的水平。采用SPSS11.5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分子表达和血浆中IL-6、IL-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设此时间点为基础水平。2.CD11b/CD18的变化比较:治疗组CPB开始后20分钟、术后、术后6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天则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IL-6水平变化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小时明显升高并达高峰,但治疗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P<0.01)IL-6升高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IL-8水平变化的比较:治疗组IL-8水平于CPB开始后20分钟(P<0.05)、术后(P<0.01)、术后6小时(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术后1天两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川芎嗪可下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直视术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并降低血浆IL-6、IL-8水平,提示对减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直视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刘伟[10](2008)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所致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先天性房间隔或(和)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ASA1~2级、心功能Ⅰ~Ⅱ级、年龄3~14岁、体重12~47kg),经正中或右腋下切口、在CPB下行房间隔修补术或(和)室间隔修补术。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盐酸川芎嗪3mg/kg组(B组)、盐酸川芎嗪9mg/kg组(C组)、盐酸川芎嗪12mg/kg组(D组)。术前药给予哌替啶1mg/kg,东莨菪碱0.006~0.01mg/kg,氟哌利多0.1mg/kg肌肉注射;A组将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2ml/kg,B、C、D三组将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mg/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总量为2ml/kg,均在诱导前经由外周静脉、30分钟内滴注完毕;以咪唑安定0.08~0.12mg/kg、维库溴胺0.1~0.12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3mg/kg静注诱导,经口腔行气管内插管、施行机械通气;术中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于切皮前、劈胸骨前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芬太尼5μg/kg和维库溴胺0.1mg/kg,转机时经氧合器加入芬太尼10μg/kg和维库溴胺0.1mg/kg,开放升主动脉后根据循环功能以丙泊酚(2~5mg·kg-1·h-1)持续静脉维持,必要时泵入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控制收缩压(SBP)于80~100mmHg、平均动脉压(MAP)>60mmHg。分别于诱导前(T0)、转机后15min(T1)、停机后2h(T2)、停机后6h(T3)、手术后24h(T4)抽取静脉血,测量T0、T2、T3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测量T1、T2、T3、T4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观察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开放主动脉后复跳、除颤和心律失常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结果:A、B、C、D四组在麻醉前的各项指标均衡可比,差异无显着性。TNF的浓度:A组T2较T0升高(P<0.05),B、C、D组T2与T0差异无显着性;A、B、C、D各组T3与T0差异无显着性;B、C、D组T0与A组T0差异无显着性;B、C、D组T2与A组T2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是C、D两组的差异更加显着(P<0.001);C、D组T3较A组T3降低(P<0.05);整体上,C、D两组较A、B两组显着降低(P<0.01)。cTnI的浓度:A组T2、T3较T1升高(P<0.05),T4较T1显着升高(P<0.001),C组T2、T3、T4与T1差异无显着性;C组T4较A组T4显着降低(P<0.001);C组T1、T2、T3与A组T1、T2、T3差异无显着性;整体上,C组较A组降低(P<0.05)。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放主动脉后复跳、除颤和心律失常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无差异。结论:盐酸川芎嗪3mg/kg、9mg/kg和12mg/kg均可对抗CPB所致炎症反应、降低TNF,盐酸川芎嗪9mg/kg和12mg/kg作用更为显着。盐酸川芎嗪9mg/kg可对抗CPB所致MIRI、降低cTnI,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体外循环中的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时机、给药方法、剂量等等。
二、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川芎嗪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检索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资料结果 |
2.2 资料分析 |
2.2.1 两组自动复跳率的比较 |
2.2.2 两组呼吸指数(RI)比较 |
2.2.3 两组氧合指数(OI)比较 |
2.2.4 两组MMSE测试结果比较 |
2.2.5 两组CK检测结果的比较 |
2.2.6 两组MDA检测结果的比较 |
2.3 文献质量 |
3 讨论 |
(2)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试验器材和药品 |
研究对象及诊断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
1.3 给药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 组患者术前、术中临床资料比较 |
2.2 3组患者各时间点心肌酶、氧化指标比较 |
2.3 3组患者PaO 2、HR、MAP比较 |
2.4 3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5)生脉注射液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
生脉注射液促进人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 1.1 |
前言 1.2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1.3 |
实验方法 1.4 |
结果 1.5 |
讨论 1.6 |
结论 1.7 |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
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2.1 |
前言 2.2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
研究方法 2.4 |
研究结果 2.5 |
讨论 2.6 |
结论 2.7 |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
我国大陆地区主动脉夹层发病特征——文献综合分析及与主动脉夹层国际注册研究资料进行对比 3.1 |
前言 3.2 |
资料与方法 3.3 |
结果 3.4 |
讨论 3.5 |
结论 3.6 |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一中药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二中药在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
(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
1.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1.4 热休克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5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6 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7 核因子-κB(NF-κ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与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麻醉与监测 |
2.4 标本采集和指标测定 |
2.5 实验药品 |
2.6 主要试剂 |
2.7 实验仪器 |
2.8 引物设计 |
2.9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0 结果判断 |
2.11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川芎嗪干预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2 两种剂量氯胺酮干预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3 1,6-二磷酸果糖和左旋精氨酸干预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3.4 异丙酚干预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4.2 氯胺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4.3 1.6-二磷酸果糖和左旋精氨酸及其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4.4 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9)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细胞因子IL-6,IL-8及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正文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四、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五、致谢 |
(10)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正文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芎嗪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J]. 马敬,忻元峰,李铁岩,郭建华,周莹,丁婷,戚晟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02)
- [2]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D]. 周专.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3]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研究[A]. 陈益君,黄长顺,王峰,巩继勇,潘志浩. 2015年第十一届亚洲心胸麻醉大会;第十四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年会;第二十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年会;201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麻醉学医师年会论文集, 2015
- [4]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的研究[J]. 陈益君,黄长顺,王峰,巩继勇,潘志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12)
- [5]生脉注射液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D]. 王东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D]. 冷玉芳. 兰州大学, 2008(12)
- [7]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研究进展[A]. 阮新民,陈晓伟.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 2008
- [8]中医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阮新民,陈晓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6)
- [9]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细胞因子IL-6,IL-8及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影响[D]. 陈淑芳. 浙江大学, 2008(09)
- [10]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刘伟.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