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生翻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学英语学生翻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英语学生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崔艳英[1](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提出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杨晓瑜[2](2020)在《基于“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反馈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翻译技能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反馈,但是由于批阅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及时且详细的反馈,同时也无法了解学生对反馈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因此,如何提高英语翻译反馈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句酷批改网”为例的自动评价系统的问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福建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三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以交互假设理论、过程教学法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为理论基础,使用对比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就教师反馈和在线自动反馈及“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对大学英语翻译成绩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教师反馈、在线自动反馈、“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对学生翻译成绩的影响有无差异?若有,具体情况怎样?(2)三种翻译反馈方式中哪种方式最能有效提高翻译成绩?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学生对现行教学反馈方式的认可度如何?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教师反馈与“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翻译成绩(控制组A与实验组C之间P值=0.432;控制组A与实验组B之间P值=0.029;实验组B与实验组C之间P值=0.001);“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在帮助学生减少“词汇使用错误”发挥显着作用,学生用词准确性更高(控制组A与实验组C之间P值=0.029;控制组A与实验组B之间P值=0.045;实验组B与实验组C之间P值=0.000);“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与教师反馈在帮助学生改善“严重语言错误”的教学效果显着,能有效提高学生输出的准确性(控制组A与实验组C之间P值=0.208;控制组A与实验组B之间P值=0.022;实验组B与实验组C之间P值=0.000);三种反馈方式在帮助学生减少“其他小错误”都发挥了作用,教学影响无显着差异(控制组A与实验组C之间P值=0.980;控制组A与实验组B之间P值=0.453;实验组B与实验组C之间P值=0.572)。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在线自动反馈+教师反馈”的认可度最高(实验组B与实验组C之间P值=0.046)。基于上述结论与相关理论基础,文章最后就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反馈来提高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史文韬[3](2020)在《《通讯汉语》在泰国职业学院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 ——以尖竹汶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真正适合非目的语教学环境的汉语教材的需求日益显现,汉语教材的适用性研究成为了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着眼于泰国职业学院初级阶段汉语教学情况,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和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在泰国尖竹汶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经历,对任教中所使用的《通讯汉语》教材展开适用性调查和研究。《通讯汉语》是供泰国职业学院学生使用的初级阶段汉语教材,主要用于培养职业学院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本文从教材文本和教材使用群体两方面入手评估该教材在泰国职业学院的适用性,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为针对泰国的汉语教材编写及使用等提供一些参考。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七个部分论述: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第一章是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及适用性的概述;第二章是对教材文本的分析,该部分对《通讯汉语》的教材结构、语音、词汇、语法、课文、练习和文化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对教材使用群体的分析,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泰国职业教育汉语教学的概况以及尖竹汶技术学院中使用该教材师生的特点;第四章是对教材的适用性评估,该部分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得出该教材在泰国职业学院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较为理想;第五章是对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建议,该部分根据教材分析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李晓洁[4](2020)在《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新材料作文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一种类型。新材料作文比传统材料作文提供更广阔的材料,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能够较充分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写好这类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对材料进行审题立意,但这一环节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实施。本文试图依据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最佳关联”三个原则,针对当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教师增强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准确深入地进行审题立意,提高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和关联理论进行了概述。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只给出材料不限定范围,偏于学生多角度立意,更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的作文。近几年,它呈现出“内容的情境化、主题的思辨性、写作的交际性”的特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注重在新材料作文的考试中让学生分析材料,挖掘材料蕴含的深刻含义,确立有思想、有启发性的文章主题。通过对新材料作文评价标准的分析,发现在新材料作文的四项考核要素中,审题立意占的比重最大,由此可见审题立意对新材料作文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联理论隶属于认知理论,是关于言语交际与话语理解的一种学说。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意义的、有目的的活动,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能否被听话人理解,主要由他们能否对所处的认知环境具有共识所决定。关联理论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有以下契合之处:一、符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要求,二、符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三、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第二章对目前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认识层面上,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多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实践层面,当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通常以考试分数为外驱力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教学内容主要呈现和阐释为立意角度的选择;教学方式偏向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在教学效果方面,表现为学生参与材料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独立进行审题立意的结果不理想。其次,通过分析发现,目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目标不够精确;二、教学方式陈旧,整体感知培养弱化;三、依赖教辅讲解,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第三章是对基于关联理论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具体阐释。首先对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进行介绍,其指导思想包括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明示-推理”、“认知语境”三个基本原则;材料类型主要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材料作文和漫画作文三种。其次对教学策略的准备阶段进行阐述,包括制定基于关联理论的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材料解读、采取探究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最后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别为:单一材料作文——构建认知语境策略;多材料作文——建立关联策略;漫画作文——明示推理策略。第四章为了论证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将教学策略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之中,笔者以教案形式呈现各种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借鉴。

梁鹏程[5](2020)在《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翻译能力等级量表已被纳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评估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存在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和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这其中,面向翻译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双语学习词典是二语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而翻译学习词典对翻译学习者的帮助更具针对性。为更好地满足翻译学习者的需求,双语翻译学习词典应具备辅助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理解与产出的双重功能。然而,就国内外双语词典编纂情况而言,专门面向翻译学习者设计的专项类汉英翻译学习词典并不多见。因此,我国翻译学习者大多使用的是通用型汉英语文词典,而它们在适用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我国汉英词典编纂实践大多是依据汉语单语词典为蓝本,以汉英词汇单位之间的语义译释为主,未能充分考虑用户翻译学习的特殊需求。其次,我国汉英词典编纂与出版多限于传统纸质媒介,未能充分对接当下信息时代学习者词典使用电子化的新需求。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双语电子词典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滞后。事实上,国内有关汉英电子词典或汉英词典电子化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更不用说是面向翻译学习者的汉英翻译电子词典方面的研究。因此,研究如何设计一款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对于翻译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和双语词典编纂设计模式创新,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就面向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创新编纂设计做初步探索,旨在探索目标词典的设计原则,具体包括三个研究问题,设计什么样的词典?这样的词典如何设计?词典设计效用如何?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路径。理论研究法主要用来厘清目标词典的设计特征,构建目标词典的设计框架及设计原则,实证研究主要用来测试词典设计效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为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设计特征、设计框架及设计原则,和设计效用的测试方法。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设计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编纂设计的关键要素,主要涉及词典类型定位、媒介功能和用户需求三个方面。其中,类型定位明确了词典类型特征,媒介分析有助于确定词典媒介在存储和呈现信息方面的特殊性,用户需求探讨可帮助确定词典内容选择和结构设计特征。我们的探讨结论是目标词典在类型上属于专项类学习词典,服务于非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应具备翻译学习过程中的解码与编码双重功能。作为电子词典,该类词典具有储存空间大、呈现界面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及便于其他学习工具进行集成的特性,能够形成一部集成多类词典的翻译学习系统或学习工具箱。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及原则是本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发现,这方面的探讨主要基于设计学的场景化设计理论,词典功能论和词典交际论。本研究的结论是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必须采用场景融合设计路径,即词典使用场景和设计场景进行融合的设计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目标词典设计要以词典应有设计特征和现有类型相近的词典为起点,设计一个初始词典并对该词典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场景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分析词典使用场景的基础上,归纳翻译学习场景中的词典使用过程模型。由此,结合词典设计视角和词典使用视角提炼出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使用特征,即该类词典功能的过程复杂性和词典交际的人机交互性。目标词典的场景使用特征则进一步催生了词典内容设计和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即词典内容设计方面的可学性、适用性和系统性原则,以及词典结构设计方面的灵活性、层次性和交互性原则。在这个设计框架中,词典设计始于翻译学习场景中目标用户词典使用过程之初,词典使用场景观察阶段就有了设计的介入,是一种过程性融合设计。在词典设计效用测试过程中,设计场景和使用场景的融合保证了词典设计评价的完整性。词典效用测试方法是本研究的第三个研究发现。根据场景融合设计框架,本研究提出词典原型的形成及词典设计可用性细则的确定要采用迭代设计方法,即设计-测试-再设计-再测试的过程。因此,效用测试包括了词典使用过程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来自用户的外部评价与来自编者的词典设计主体知识,这就保证了效用评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多重启示体现在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引进了设计学中的场景化设计理论,对词典用户研究、词典功能理论和交际理论进行了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基于词典设计场景和词典使用场景融合的创新设计框架,对于丰富(双语)词典设计研究理论有积极贡献。在实践方面,本研究确立了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原则,具有鲜明的应用指向。本研究针对设计原则的效用测试为词典编纂实践应用提供了一种可操作路径,而代表性样条设计则对电子词典编纂实践中的词典结构和内容设计也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基于设计者视角的“自上而下”的设计路径和基于词典使用场景的“自下而上”的设计路径相结合,两种设计路径扬长避短、有效互补,具有设计方法创新优势。本研究还借鉴了设计学、词典学和翻译教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这种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将对其他类型词典设计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池夏冰[6](2020)在《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和国际文化冲突的时代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提出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要求,但在实践层面缺失具体路径,教育戏剧的体验特性为语文学科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有关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是稀缺的。研究者以案例研究为主,收集和分析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实物资料等质性资料,并辅之以调查问卷等量化数据,以文化体验为核心探究教育戏剧在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中的功能及其教学模式。本研究构建了学生文化体验分析框架、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模型和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模型,设计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并检验其教学效果。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研究准备,基于时代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围绕关键概念回顾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方案。第二部分(第四、五章)是理论研究,构建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并设计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第三部分是实践研究(第六章),将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想应用于语文课堂并检验其有效性。第四部分(第七章)是研究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回答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有正面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影响因素主要有性格特征、感觉偏好和阅读策略。第三,教育戏剧具有多种文化体验功能。在行为方面,它能唤醒学生的运动感觉,改善学生的朗读表现,让学生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情感方面,它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文化,提高学习参与度,并在移情中深化文化体验;在认知方面,它能优化学生理解、分析、创造这三类认知表现。第四,教育戏剧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在文本理解方面,教育戏剧能促进学生还原文字的本意,领会作品的深意;在角色代入方面,角色转换能提升文化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双重角色能促使学生连接文化和自我;在教学设计方面,“参与—描述—阐释—反省”教学循环圈以及肢体剧场、朗读剧场、故事剧场、提问角色、教师入戏等教育戏剧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文化体验发展;在教学环境方面,教育戏剧能模拟再现文化事件和人物关系,为学生的想象创设自由而宽容的开放情境,合作的人际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氛围中深化文化体验,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和学生相互尊重包容有助于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依据研究发现,研究者提出四条建议:完善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内容标准;更新语文学科文化教学的体验精神;倡导运用教育戏剧优化文化体验教学;发展教师教育戏剧教学的专业素养。本研究顺应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潮流,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了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和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探索出以教育戏剧为主要教学活动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将西方教育戏剧的前沿理论和教学实践本土化并革新。研究受限于实践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未来有待通过量化研究、跟踪研究、比较研究等路径,继续提升教育戏剧在发展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品质。

葛俐汶[7](2020)在《“产出导向法”在泰国清莱学院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产出导向法”是由“输出驱动假设”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文章采用准实验设计法,通过对泰国清莱学院汉语选修班“产出导向法”和传统词汇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验对比,探讨“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收集、分析教学实验数据,发现“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且与传统词汇教学法相比,采用“产出导向法”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缘起、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概述、教学设计、预测性评估、实施情况四个方面介绍“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设计。第三章收集、分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验数据。第四章分析了“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与改进措施。第五章归纳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研究不足以及对“产出导向法”发展的期待。

吕冰[8](2018)在《翻译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翻译教师(翻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师)的主体都将是外语教师转任或者外语专业毕业的翻译教师。受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影响,他们往往难以具备满足翻译专业教学要求的教学能力。如何推进这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翻译专业师资建设的核心议题。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的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研究领域内也尚未出现结合翻译学科的系统研究。因此,探究翻译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教师深度访谈、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数据收集方式,深入探究三位翻译教师笔译教学中的实践性知识,旨在回答如下问题:(1)三位教师的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在这些实践性知识中,哪些是影响笔译教学决策的关键性知识?(3)三位教师的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有哪些生成来源?(4)三位教师从事笔译教学工作后,新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生成的?(5)三位教师在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了具有共性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如果有所体现,有哪些共同的特征?研究主要发现如下:第一,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知识以及教师自我知识。学科知识包括教师对翻译学科的认识、对课程所涉及翻译活动的认识、对课程所涉及译者能力的界定、对课程所涉及译者子能力的取舍等内容;课程知识包括教师对课程的定位、对课程目标的确定、对课程教学重点的确定、课程组织的实践原则、课程资源开发、选择和利用的实践规则等内容;学科教学知识涉及教师“指导翻译学习”、“教学组织方式”、“设置辅助性教学活动”、“作业完成方式”、“译文评估”、“翻译讲评”等内容;学生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生特征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认识等内容;教师自我知识包括教师对自我与笔译教学互动关系的认识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等内容。第二,在这些实践性知识中,影响笔译教学决策过程的关键性知识是教师对课程所涉及翻译活动的认识以及教师的学生知识。第三,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来源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学习体验、“学徒式观察”、师范教育、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师生互动体验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第四,从事笔译教学后,三位教师新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以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为主,是三位教师在面临问题情境时,以提升学科专长为基础和支撑,通过行动中反思,将其从在职经历、课堂经验、教育教学理论等来源生成的实践性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被运用效果检验为“真”信念的过程。第五,三位教师在其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存在具有共性的思想与行为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清晰的职业目标、对翻译及翻译教学的热爱、终身学习的意识、创新教学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发挥自我优势实施教学的主动性等特征。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呈现出的三点学科性,即对学生的培养涉及“职业素质”;翻译实践类课程以教师评估、讲评翻译练习为主,以其他有助于翻译学习的活动为辅;翻译实践经验是教师自我介入笔译教学的重要因素。“介入”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学材料取自教师的翻译实践经历;译文评估依赖教师基于翻译实践经验形成的评估能力;翻译讲评依据的是教师从其个人翻译实践中经过归纳、提炼、汇总、再升华后内化而成的知识。另一点次要发现即学科专长的掌握决定教师能否把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用行动“做出来”。本研究有助于加深翻译教师对笔译教学的理解,为翻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理据,为翻译教师的自我发展做出有益的引导。同时,本研究也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尝试性地探讨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且以翻译教师为例阐明了学科专长的掌握是决定教师能否把信奉的实践性知识用行动“做出来”的重要因素,因而该研究也是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理论拓展。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9](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赵祥云[10](2018)在《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文中认为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是国家赞助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活动,是中国构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行为既存在共同特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体现出历时性的演进特征。因此,分析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及其嬗变特征,并探讨其规范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是当前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具有何种特征?二、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三、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的动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新时代语境下如何实现领导人着作原文意义的异域建构?本研究选取《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原文文本及其英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其中五种文本,即标题文本、口语化文本、修辞话语文本、政治话语文本和文化负载项文本,进行抽样分析。本研究从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入手,基于领导人着作英译文本的抽样分析,对三位领导人着作的英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共性特征和个体特征,并分析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社会文化动因。本研究总体上采用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文献分析法,主要见于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第二,抽样分析方法,主要见于第三、四、五章。本研究首先对三位领导人着作的英译文本进行随机抽样,然后分析抽样文本的翻译策略,并据此提炼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规范。第三,比较分析法,主要见于第六章。基于抽样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借助表格、折线图和柱形图,直观呈现不同时期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基本特征。第四,译例分析法,主要见于第三、四、五和第七章。通过译例分析方法,对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总结提炼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第五,理论阐释法,主要见于第六章。借助文化学派和社会学派的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社会文化语境变迁、意识形态、权力、诗学、赞助人、译者惯习等因素对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形成和嬗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起始规范分别是“以我为主”、“走向对话”和“融通中外”,其操作规范分别为“异化主导”、“趋向多元”和“多元互补”。虽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体现出历史的演进特征,但“走向对话”和“融通中外”都坚持以“以我为主”为基本原则。总体而言,领导人着作英译活动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特征:翻译行为的政治性、翻译原则的明确性、翻译模式的集体性、翻译方向的逆向性和翻译策略的针对性等。基于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抽样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新时代语境下领导人着作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三种模式:文化移植、文化融合和文化重构,并指出不同模式所对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央政论文献英译的认识,对中央文献英译理论构建及其实践发展都具有启迪意义。

二、大学英语学生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学生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1.4 小结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4.6 小结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5.6 小结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6.5 小结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基于“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反馈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意义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反馈
        二、教师反馈
        三、自动评价系统反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交互假设理论
        二、过程教学法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教师反馈研究述评
        一、国外教师反馈研究
        二、国内教师反馈研究
    第四节 国内外自动评价系统反馈研究述评
        一、国外自动评价系统反馈研究
        二、国内自动评价系统反馈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实验对象
        二、问卷调查对象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英语翻译试题与测试卷
        三、Microsoft Word文档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验研究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五节 研究过程
        一、实验时间安排
        二、翻译作业的提交、反馈及修改过程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前、后测翻译成绩情况
        一、前测翻译成绩
        二、后测翻译成绩
    第二节 后测译文中的错误情况
        一、实验组和控制组译文“词汇使用错误”的对比
        二、实验组和控制组译文“其他小错误”的对比
        三、实验组和控制组译文“严重语言错误”的对比
    第三节 实验过程的数据
        一、五次翻译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五次翻译作业成绩的对比分析
        三、句酷批改网未反馈的错误样例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基于“句酷批改网”的现行反馈方式的看法
        二、学生对基于“句酷批改网”的现行反馈方式的修改意见的态度
        三、学生对反馈方式的期望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
        一、三种反馈方式对学生翻译成绩的差异性影响及其表现
        二、提高翻译成绩最有效的反馈方式及其有效性
        三、学生对现行翻译反馈方式的态度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
附录2 汉译英翻译作业
附录3 前测与后测试题
附录4 大学英语四级段落评分标准
附录5 控制组A前测与后测数据
附录6 实验组B前测与后测数据
附录7 实验组C前测与后测数据
附录8 控制组A实验过程数据
附录9 实验组B实验过程数据
附录10 实验组C实验过程数据
致谢

(3)《通讯汉语》在泰国职业学院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 ——以尖竹汶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综述
        (一)教材的适用性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材的适用性研究
        (三)《通讯汉语》相关研究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及适用性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趣味性原则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适用性评估
第二章 《通讯汉语》教材文本分析
    第一节 教材结构
    第二节 语音部分
        一、语音教学的编排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第三节 词汇部分
        一、词汇的量化
        二、词汇的等级分布
        三、词汇的泰语注释
        四、词汇的扩展补充
    第四节 语法部分
        一、语法项目的量化
        二、语法项目的选择
        三、语法项目的等级
        四、语法项目的注释
    第五节 课文部分
        一、课文的编排
        二、课文的篇幅
        三、课文的话题选择
        四、课文的功能项目
    第六节 练习部分
        一、练习的编排形式
        二、练习题型的分类
    第七节 文化部分
第三章 《通讯汉语》教材使用群体分析
    第一节 泰国职业教育的汉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尖竹汶技术学院的汉语教学概况
        一、学院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二、使用《通讯汉语》的教师
        三、使用《通讯汉语》的学生
第四章 《通讯汉语》教材的适用性评估
    第一节 内部评估
        一、针对性
        二、实用性
        三、科学性
        四、趣味性
        五、小结
    第二节 外部评估
        一、汉语课程适用情况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三、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四、小结
第五章 针对《通讯汉语》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建议
    第一节 语音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二节 词汇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三节 语法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四节 课文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五节 练习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六节 文化部分
        一、编写建议
        二、使用建议
    第七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4)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和关联理论概述
    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概述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二、新材料作文评价标准中的审题立意
    第二节 关联理论概述
        一、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认知语境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关联理论应用于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求
        二、与新材料作文的特点相契合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章 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现状
        一、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二、当前教师对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认识
        三、当前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过程
        四、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效果
    第二节 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目标不够精确
        二、教学方式陈旧,整体感知培养弱化
        三、依赖教辅讲解,缺乏系统教学策略
第三章 基于关联理论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二、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 教学策略的准备阶段
        一、制定基于关联理论的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参与材料解读
        三、采取探究的教学方式
    第三节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内容呈现和阐释策略
        一、单一材料作文: 构建认知语境策略
        二、多材料作文: 建立关联策略
        三、漫画作文: 明示推理策略
第四章 基于关联理论的新材料作文教学案例
    第一节 单一材料作文的教学案例
    第二节 多材料作文的教学案例
    第三节 漫画材料作文的教学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问卷
    附录二 课堂观察表
致谢

(5)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术语界定
        2.1.1 词典设计
        2.1.2 场景融合
        2.1.3 电子词典
        2.1.4 翻译学习者
    2.2 电子词典研究述评
    2.3 翻译学习词典研究述评
    2.4 汉英词典研究述评
    2.5 学习者翻译能力研究述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关键要素
    3.1 词典类型的场景化定位
        3.1.1 词典类型定位的复杂性
        3.1.2 词典目标定位与场景融合设计
        3.1.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类型定位
    3.2 词典媒介功能的场景化实现
        3.2.1 存储功能与场景化的信息集成
        3.2.2 动态特征与场景化的交互界面设计
        3.2.3 媒介功能与场景化设计的挑战
    3.3 词典用户需求的场景化锚定
        3.3.1 使用场景中的用户需求
        3.3.2 设计场景中的用户需求
        3.3.3 场景融合设计中的用户需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4.1 场景化设计理论概述
        4.1.1 场景化设计的概念及优点
        4.1.2 场景化设计的理论框架
    4.2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的特殊性
        4.2.1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考察
        4.2.2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相关分析
    4.3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中的词典使用特征
        4.3.1 翻译学习场景中词典功能的过程复杂性
        4.3.2 翻译学习场景中词典交际的人机交互性
    4.4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构建
        4.4.1 场景化设计理论对词典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4.4.2 词典场景化设计的实践可行性
        4.4.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
    5.1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适用性原则
        5.1.1 语言知识的适用性
        5.1.2 翻译知识的适用性
        5.1.3 帮助信息的适用性
    5.2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可学性原则
        5.2.1 语言知识的可学性
        5.2.2 翻译知识的可学性
        5.2.3 语言和翻译知识的整合
    5.3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系统性原则
        5.3.1 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5.3.2 翻译知识的系统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
    6.1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灵活性原则
        6.1.1 检索结构的灵活性
        6.1.2 存储结构的灵活性
        6.1.3 呈现结构的灵活性
    6.2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层次性原则
        6.2.1 检索结构的层次性
        6.2.2 存储结构的层次性
        6.2.3 呈现结构的层次性
    6.3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交互性原则
        6.3.1 检索结构的交互性
        6.3.2 存储结构的交互性
        6.3.3 呈现结构的交互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的效用测试
    7.1 场景融合设计的电子词典样条示例
        7.1.1 样条的内容设计
        7.1.2 样条的结构设计
    7.2 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的有效性测试
        7.2.1 测试目的
        7.2.2 测试材料
        7.2.3 测试用户
        7.2.4 数据收集
        7.2.5 测试过程
        7.2.6 结果和讨论
        7.2.7 词典设计效用测试总结
    7.3 修正后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及样条示例
        7.3.1 修正后的电子词典设计框架
        7.3.2 修正后的词典样条示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关键设计特征
        8.1.2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8.1.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样条的效用测试方法
    8.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8.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8.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8.2.3 本研究的方法意义
    8.3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
    8.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序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育戏剧
        一、教育戏剧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路径
        三、教育戏剧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戏剧与阅读教学
        五、教育戏剧与情感教育
        六、教育戏剧与文化传播
        七、教育戏剧与体验发生
        八、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教育
        二、文化体验教学
    第三节 总结
        一、探究教育戏剧在文化体验中的价值
        二、设计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案
        三、基于本土语境讨论教育戏剧和文化体验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收集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一、长期参与
        二、三角检验
        三、自我反思
        四、外部审查
        五、深度描述
第四章 教育戏剧文化体验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第一节 学生文化体验分析框架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分析框架
        二、体验水平分析框架
        三、文化体验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模型
        一、设计理据
        二、模型建构
    第三节 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模型
        一、设计理据
        二、模型建构
第五章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系统构成
        三、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第二节 思想基础
        一、释义学的“体验”精神
        二、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三、阅读交互理论
    第三节 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
第六章 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实践
    第一节 教学设计示例
        一、《卖炭翁》
        二、《背影》
        三、《愚公移山》
    第二节 教学实践分析
        一、学生文化体验的个案分析
        二、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功能分析
        三、教育戏剧教学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内在机制分析
第七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有正面影响
        二、教育戏剧对学生文化体验发展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三、教育戏剧具有多种文化体验功能
        四、教育戏剧发挥文化体验功能的教学模式得到实践印证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完善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内容标准
        二、更新语文学科文化教学的体验精神
        三、倡导运用教育戏剧优化文化体验教学
        四、发展教师教育戏剧教学的专业素养
    第三节 研究贡献
        一、理论层面的贡献
        二、实践层面的贡献
    第四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产出导向法”在泰国清莱学院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与“产出导向法”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设计
    第一节 “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出导向法”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节 “产出导向法”词汇教学预测性评估
    第四节 “产出导向法”教学实验实施
第三章 “产出导向法”教学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一节 语言项目测试分析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产出导向法”教学实验回溯性评估
第四章 “产出导向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思考
    第一节 “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第二节 “产出导向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翻译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个人旨趣
1.3 研究目的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翻译教师研究述评
    2.1.1 翻译教师现状研究
    2.1.2 翻译教师资质研究
    2.1.3 翻译教师能力/知识研究
    2.1.4 翻译教师翻译方向性研究
    2.1.5 翻译教师教育研究
    2.1.6 研究空白
2.2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2.3 综合分析
2.3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解
    2.3.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征
    2.3.2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2.3.3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类型
    2.3.4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来源和过程
2.4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5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及关键概念的界定
3.2 研究方法的确定
3.3 研究过程的展开
    3.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3.2 研究关系的建立
    3.3.3 研究数据的收集
    3.3.4 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3.5 研究数据的呈现方式
3.4 研究质量的控制
3.5 研究伦理的思考 第四章 独立个案观察与描述:王老师
4.1 王老师的个人经历
4.2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4.2.1 教学的组织
    4.2.2 教学的实施
    4.2.3 师生的互动
4.3 王老师的笔译教学探索 第五章 独立个案观察与描述:李老师
5.1 李老师的个人经历
5.2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5.2.1 教学的组织
    5.2.2 教学的实施
    5.2.3 师生的互动
5.3 李老师的笔译教学探索 第六章 独立个案观察与描述:张老师
6.1 张老师的个人经历
6.2 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6.2.1 教学的组织
    6.2.2 教学的实施
    6.2.3 师生的互动
6.3 张老师的笔译教学探索 第七章 交叉个案分析与讨论
7.1 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内容
    7.1.1 笔译教学中的学科知识
    7.1.2 笔译教学中的课程知识
    7.1.3 笔译教学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7.1.4 笔译教学中的学生知识
    7.1.5 笔译教学中的教师自我知识
    7.1.6 综合分析
7.2 影响笔译教学决策的关键性实践性知识
    7.2.1 同一类属内知识间的关联
    7.2.2 不同类属内知识间的关联
    7.2.3 综合分析
7.3 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来源
    7.3.1 职前经历
    7.3.2 在职经历
    7.3.3 课堂经验
    7.3.4 教育教学理论
    7.3.5 综合分析
7.4 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过程
    7.4.1 王老师笔译教学探索过程分析
    7.4.2 李老师笔译教学探索过程分析
    7.4.3 张老师笔译教学探索过程分析
    7.4.4 综合分析
7.5 三位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思想与行为特征
    7.5.1 清晰的职业目标
    7.5.2 对翻译及翻译教学的热爱
    7.5.3 “终身学习”的意识
    7.5.4 创新教学的意识
    7.5.5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7.5.6 发挥自我优势实施教学的主动性
    7.5.7 综合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发现
8.2 创新与贡献
    8.2.1 在“翻译教师研究领域”中的创新点与贡献
    8.2.2 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领域”中的创新点与贡献
8.3 研究启示
    8.3.1 对笔译教师个人的启示
    8.3.2 对翻译专业点管理者的启示
    8.3.3 对笔译教师培训者的启示
8.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EMT(2013)翻译教师能力框架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实例 附录四 学生访谈录音转写文字稿实例 附录五 学生问卷调查报告实例 附录六 所收集学生作业实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四) 混合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一、测试与考试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三、交际语言测试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语言与文化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二) TOCFL词汇大纲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测试对象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第二节 测试目的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一) 新HSK测试目的
    
(二) TOCFL测试目的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第四节 测试题型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第五节 试卷构成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第一节 报告分数
    一、原始分数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导出分数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一) 分数解释体系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四) 分数解释方式
第三节 合格分数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一) 传统合格分数
    
(二) 改良Angoff法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借鉴与拓展
        一、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
        二、翻译规范研究的社会文化视阈
        三、本研究对翻译规范概念的借鉴与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简述
        一、《毛选》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奠基期
        二、《邓选》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转型期
        三、《治国理政》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探索期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国外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选》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毛选》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毛选》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占主导
        二、异化策略对归化策略的遮蔽
        三、异化策略中的微妙变通
    第三节 《毛选》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忠实传递原作内容
        二、尽量贴近原作形式
        三、保持译文通顺流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邓选》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邓选》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邓选》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为主
        二、归化翻译策略提升
        三、翻译策略趋向多元
    第三节 《邓选》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忠实传递原作内容
        二、灵活调整语言形式
        三、注重翻译交际功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治国理政》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治国理政》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为主
        二、归化翻译策略增强
        三、翻译策略多元互补
    第三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准确传译原作精神——内容层面
        二、保持译文畅达明确——形式层面
        三、保持翻译折中平衡——翻译过程
        四、力求译文简单易解——翻译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动因
    第一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翻译行为的政治性
        二、翻译原则的明确性
        三、翻译模式的集体性
        四、翻译方向的“逆向性”
        五、翻译策略的针对性
    第二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
        一、基于抽样分析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比较
        二、操作规范的嬗变:异化主导到多元互补
        三、起始规范的嬗变:以我为主到融通中外
    第三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一、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
        二、意识形态演进推动翻译规范的演进
        三、翻译诗学演变对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塑造
        四、权力因素对翻译规范的影响
        五、译者惯习与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代语境下的领导人着作英译与跨文化构建——以《治国理政》英译为例
    第一节 《治国理政》原文意义的异域构建模式
        一、《治国理政》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特点
        二、《治国理政》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治国理政》中的中国表达英译
        一、《治国理政》的社会文化表征
        二、《治国理政》中的中国表达英译
    第三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跨文化建构意义
        一、《治国理政》英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二、《治国理政》英译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三、《治国理政》英译与国家形象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观点
    第二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
        一、本研究的贡献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毛选》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1.1 《毛选》(1-5卷)标题英译策略
        1.2 《毛选》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1.3 《毛选》修辞话语英译60例
        1.4 《毛选》政治话语英译60例
        1.5 《毛选》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附录二:《邓选》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2.1 《邓选》(1-3卷)标题英译策略统计
        2.2 《邓选》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2.3 《邓选》修辞话语英译60例
        2.4 《邓选》政治话语英译60例
        2.5 《邓选》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附录三:《治国理政》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3.1 《治国理政》(第1卷)标题英译策略
        3.2 《治国理政》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3.3 《治国理政》修辞话语英译60例
        3.4 《治国理政》政治话语英译60例
        3.5 《治国理政》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大学英语学生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2]基于“句酷批改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反馈效果研究[D]. 杨晓瑜.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通讯汉语》在泰国职业学院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 ——以尖竹汶技术学院为例[D]. 史文韬.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D]. 李晓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D]. 梁鹏程. 南京大学, 2020(04)
  • [6]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文化体验研究[D]. 池夏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产出导向法”在泰国清莱学院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葛俐汶. 兰州大学, 2020(12)
  • [8]翻译教师笔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D]. 吕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0)
  • [9]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10]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D]. 赵祥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大学英语学生翻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