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一、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蔡琼娇[1](2021)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相关性,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证型的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左心室肥厚情况,同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辨证及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尽早地有针对性地干预动脉硬化及靶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心血管科住院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4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的结果,并计算得出AASI及LVMI。参照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3月优化方案》辨证分型,将老年高血压病分为: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的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涉及的中医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痰浊中阻证(28.5%)>气虚血瘀证(26.8%)>肝阳上亢证(25.5%)>肾精不足证(19.2%)。2.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有男性224例,女性254例,男女比例约为1:1.13,四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证型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间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年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分层比较,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以60-79岁为主,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以70-89岁为主。4.各组证型病程由长到短依次为: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p<0.01)。5.各组证型血脂的比较:痰浊中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TG、TC数值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LDL-C数值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p<0.01);肝阳上亢证和肾精不足证的HDL-C数值均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气虚血瘀证(p<0.01)。6.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体重指数(BMI)、左心房内径(LAD)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血肌酐数值(SCr)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各组证型间血尿酸(UA)、空腹血糖、射血分数(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各证型间血压分级结果示,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秩和检验示各证型间血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分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8.血压分级上,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p<0.05)。各证型间LVM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肾精不足证(p<0.05)。各证型间AAS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9.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79.70%)。各组证型间心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OR=8.492);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病程进展,中医证型大致由实证向虚证演化。2.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指标异常率较高,可认为痰浊、瘀血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3.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气虚血瘀证的血压分级最高。4.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AASI、LVMI异常率最高,即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最高,AASI、LVMI可作为证型间辨证区别的依据。5.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合并心脏疾病、糖尿病的风险最高。6.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唐梅玲[2](2020)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各证型的全天血压波动特点及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挖掘有助于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及治疗的相关指标,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69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将其分为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及瘀血阻络证6型,按不同证型分类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详细数据,以时辰为界将各证型的动态血压数据分成12段,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在纳入的233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风痰上扰证72例(30.9%),阴阳两虚证48例(20.6%),肝阳上亢证42例(18.0%),阴虚阳亢证37例(15.9%),肝肾阴虚证31例(13.3%),瘀血阻络证3例(1.3%)。2.各证型的性别、民族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汉族多于壮族。3.各证型的年龄、病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年龄大小表现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病程长于肝阳上亢证。4.各证型的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3级高血压、很高危组为主。5.各证型的“冠心病”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各证型在糖尿病、脑梗死、血脂异常、慢性胃炎、脂肪肝、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一般生化指标中,肝阳上亢证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糖化血红蛋白A1C、肌酐、尿素水平高于肝阳上亢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证型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差异显着(P<0.05)。风痰上扰证的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子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阳上亢证的巳时、午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巳时、午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巳时、午时、未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丑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寅时、卯时、辰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寅时、巳时、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寅时、辰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时辰平均舒张压在十二个时辰上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时辰平均舒张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各证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各证型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大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各证型均存在清晨高血压现象,其中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的清晨收缩压均值高于阴阳两虚证、风痰上扰证,各证型的清晨舒张压均值高低表现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11.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日间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大于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的日间心率快于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风痰上扰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瘀血阻络证则较少单独出现。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2.血压级别高、心血管风险大,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疾病特征,以虚证患者表现更为突出。3.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在某些特定的时辰段保持稳定。肝阳上亢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在巳时、午时、未时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肾阴虚证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寅时、卯时、辰时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十二时辰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4.峰值血压时辰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

朱飞飞[3](2020)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血清尿酸(uric acid,UA)的关系,为高血压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12月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高血压睡眠障碍科、神经内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7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24h动态血压等,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参照《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的证候诊断标准,将57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肾气亏虚、肝火亢盛、痰瘀互结、阴虚阳亢4个证型。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关系。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573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阴虚阳亢证217例,占比38.87%,痰瘀互结证186例,占比32.46%,肾气亏虚证108例,占比18.85%,肝火亢盛证62例,占比10.82%。2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24hMPP(H=30.834,P=0.000)、NLR(H=11.276,P=0.010)、TBIL(H=9.730,P=0.021)、IBIL(H=11.545,P=0.009)、UA(H=16.7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肝火亢盛证组的24hMPP低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阴虚阳亢(P<0.05);痰瘀互结证组的NLR高于肝火亢盛证(P<0.05);肝火亢盛证的TBIL高于肾气亏虚证(P<0.05);肝火亢盛证组的IBIL高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证(P<0.05);痰瘀互结证组的UA高于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和阴虚阳亢证(P<0.05)。3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脉压级别NLR(H=21.633,P=0.000)、TBIL(H=8.888,P=0.012)、IBIL(H=10.556,P=0.005)、UA(H=10.42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UA在<45mmHg水平最低,>53mmHg水平最高;TBIL、IBIL在<45mmHg水平最高,>53mmHg水平最低。4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197,P=0.000)呈显着正相关;与TBIL(rs=-0.128,P=0.002)及IBIL(rs=-0.138,P=0.001)呈显着负相关;与UA(rs=0.119,P=0.004)呈显着正相关。5 573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病者,肾气亏虚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205,P=0.037)呈正相关;痰瘀互结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247,P=0.001)呈显着正相关,与UA(rs=0.219,P=0.003)呈显着正相关;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177,P=0.009)呈显着正相关,与TBIL(rs=-0.203,P=0.003)、IBIL(rs=-0.191,P=0.005)呈显着负相关,与直接胆红素(rs=-0.141,P=0.038)呈负相关。结论:1 24hMPP、NLR、TBIL、IBIL、UA等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规律,可为高血压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2本次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具有NLR、UA随24hMPP升高而升高的趋势;TBIL、IBIL随着24hMPP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3 24hMPP与NLR、TBIL、IBIL、DBIL、UA的关系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在肾气亏虚证组、痰瘀互结证组、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患者NLR随24hMPP的升高而升高;痰瘀互结证组UA随着24hMPP的升高而升高;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患者TBIL、IBIL、DBIL随着24hMPP的升高而降低。

陈琦玲[4](2020)在《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发病人数高达2.45亿,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远不尽如人意。就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和分布而言,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应当在基层,而特殊情况下的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是我国一线医生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推进高血压诊断治疗落实到基层,使基层医生更好地掌握特殊情况下高血压的精准治疗,编写了《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Framingham心脏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明显相关性。由于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导致全身血管及脏器的损伤,同时脏器疾病又可加重或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需要多学科联合作战。该专家建议共18个章节,从高血压的特殊类型、特殊人群、特殊背景等方面,对各种特殊类型高血压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详实的阐述。具有以下特点:(1)详实阐述了围术期高血压、药物与高血压、肿瘤与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及女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与立位低血压,以及合并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理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部疾病等不同合并症的高血压;(2)简明扼要探讨了不同临床背景下的病因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诊治思路、特殊用药原则等;(3)阐述了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新思路和具体策略;(4)探讨了相关疾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如中心动脉压、左右心功能在特殊类型高血压精准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该专家建议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规范化,敬请关注。

陈文静,董小康,王永成,杨传华[5](2019)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出BPV各项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径线大小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32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30例),比较两组BPV及左室舒张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LVMI、BPV、左室舒张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动态血压参数方面,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PV方面,LVH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与NLVH组比较,LVH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E/A)、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减小,E/Em、Tei指数显着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dSSD、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dSSD与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BPV对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降低BPV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早期预防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孙依[6](2019)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baPWV及AI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之间的关联性,为中西医结合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并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ba PWV和(或)AI异常的患者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对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将其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采集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及指标,并将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是痰湿壅盛证(34.4%)>阴虚阳亢证(26.3%)>阴阳两虚证(23.8%)>肝火亢盛证(15.6%)。(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按ba PWV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2467.51±715.88mm/s)>阴阳两虚证(2075.21±550.68mm/s)>肝火亢盛证(2024.64±324.04mm/s)>阴虚阳亢证(1923.02±375.67mm/s)。痰湿壅盛证ba PWV水平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P<0.05)。(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按AI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3.40±1.11)>痰湿壅盛证(3.03±1.01)>阴虚阳亢证(2.94±0.98)>阴阳两虚证(2.90±1.15)。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4)白蛋白(ALB)、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项指标与ba PWV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ALB、GGT与ba PWV呈负相关,AST与ba PWV呈正相关。(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三项指标与AI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TC、UA与AI呈正相关,HDL-C与AI呈负相关。结论:(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a PWV水平与痰湿壅盛证关系密切。(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证型间AI水平无明显差异性。(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a PWV水平与ALB、GGT呈负相关,与AST呈正相关。其中ALB对ba PWV水平的影响较大。(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I水平与TC、UA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其中HDL-C对AI水平的影响较大。

葛卫林[7](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损害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动态血压、Hcy、心脏彩超等指标的相关性。本课题主要研究本病中医证型与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Hcy、左心大小及左心舒缩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1份病例,收集病例资料,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每组患者均记录一般资料、平均血压、平均动脉压差、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Hcy、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峰、A峰流速,分别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统计及分析。研究结果1.161份病例中肝阳上亢证人数最多,为51例,占总病例数的32%。2.各中医证型年龄均值比较,阴虚阳亢证的最大,肝阳上亢证和痰浊上扰证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相关性:(1)各中医证型间24小时平均舒张压比较:肝阳上亢证最大,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明显小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中医证型间日间舒张压负荷值比较:瘀血阻络证和肝阳上亢证较大,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中医证型间血压下降率和血压变异系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中医证型间勺型、非勺型血压的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五种中医证型间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相关性:(1)各中医证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缩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中医证型间E/A≤1人数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各中医证型人数分布比较,肝阳上亢证最多,肝阳上亢是导致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病机。2.中医证型和年龄具有相关性,年龄较大者体质多虚多瘀,以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多见,年龄较小者气血相对旺盛,以肝阳上亢证和痰浊上扰证实证多见。3.中医证型和24小时动态血压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4.中医证型和Hcy没有相关性,Hcy不能作为各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5.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没有相关性,心脏彩超相关指标不能作为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

姚金亚[8](2017)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血清胱抑素C(Cys C)是近年来发现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它不但能够反映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并且也能早期预测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左室肥厚是老年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心脏损害之一,左室质量指数(LVMI)是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心踝血管指数(CAVI)是反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动脉僵硬程度和血管顺应性的指标。本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122例,年龄在60-86岁,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010)年版,对入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动态血压各数据。依据APPI值中位数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取APPI≥0.41为A组,APPI<0.41为B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动态脉压指数:APPI=24小时动态脉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病史并记录,行生化检查,化验Cys C,与此同时,对入选患者行动脉硬化检测仪测算出心踝血管指数,行心脏超声,左室质量指数可根据Devereux公式算出。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用率或者构成比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分布情况,不同组间差异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老年人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变量间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将具有相关性的指标(P<0.05)全部作为自变量进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率(HR)以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诊室收缩压(OSBP)、诊室舒张压(ODBP)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Cys C、LVMI及CAVI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Cys C水平的高低与动态脉压指数(APPI)存在关系。说明Cys C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Cys C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相当密切。LVMI水平的高低与APPI存在关系。说明LVMI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LVMI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十分密切。CAVI水平的高低与APPI存在关系。说明CAVI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CAVI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相当密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Cys C、LVMI、CAVI是动态脉压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OR>1)。4 24h SBP、24h DBP、d SBP、n SBP均与Cys C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Cys C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Cys C无相关性。年龄、24h SBP、24h DBP、d SBP、n SBP均与LVMI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LVMI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LVMI无相关性。24h SBP、24h DBP、d SBP、n SBP、n DBP均与CAVI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CAVI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CAVI无相关性。结论1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随着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水平的增大,动态脉压指数水平的也逐步增大。2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是动态脉压指数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对Cys C、LVMI、CAVI影响最大。

刘平,王砚青,赵艳芳,李小卫,徐建新,陈群[9](2011)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动图检查。将24hPP≥60mmHg的患者88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57例列为B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LVMI及影响LVMI的3大因素(IVST,LVPWT,LVEDD)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出现明显的左心室肥厚;三型肥厚组患者的24hPP均高于无肥厚组;以扩张性肥厚组最显着。A组患者EF及E/A均低于B组,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以舒张功能受损更显着(P<0.01)。结论 24hPP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钊[10](2010)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阐述其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辩证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70.8±7.0岁。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作为对照组。设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对其进行辩证。入院当天测定血压,取坐位用标准台式水银柱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按Korotkoff听诊法,取第一音为收缩压(SBP),第五音为舒张压(DBP)。次日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 7-Pro超声频率为7.5~10 MHz变频探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利用半定量法进行斑块积分计算。结果: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男女间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男女IMT、斑块积分以及UMA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高血压病各证型组与对照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证型组之间IMT比较,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斑块积分之间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4.老年高血压病各证型组MA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证型组间MAU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MAU与IMT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68(p<0.05)。结论: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为主。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老年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提供新的参考依据。3.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和老年高血压病肾脏病变有关,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早期防治有积极意义。

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入选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的采集
        2.2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比较
        2.1 不同证型性别的比较
        2.2 不同证型年龄及年龄分层的比较
        2.3 不同证型病程的比较
        2.4 不同证型血脂的比较
        2.5 不同证型BMI的比较
        2.6 不同证型空腹血糖的比较
        2.7 不同证型LAD和EF的比较
        2.8 不同证型SCr和UA的比较
        2.9 不同证型血压分级的比较
        2.10 不同级别高血压LVMI和 AASI的比较
        2.11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的比较
        2.12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3.老年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并存临床疾病的比较
        3.1 不同证型间并存心脏疾病的比较
        3.2 不同证型间并存脑血管病的比较
        3.3 不同证型间并存肾脏疾病的比较
        3.4 不同证型间并存糖尿病的比较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4.1 LVH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2 AS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情况
    2.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一般情况及指标的关系
        2.1 与性别、年龄及年龄分层、病程的关系
        2.2 与血脂的关系
        2.3 与BMI、LAD、SCr的关系
        2.4 与血压分级的关系
        2.5 与LVMI和 AASI的关系
    3.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并存临床疾病的关系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与AASI、LVMI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表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调查表
附表2 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致谢

(2)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2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认识
    3 动态血压与十二时辰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量估算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观察指标
        2.3 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高血压病患者总体特征
        1.2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3 高血压病各证型性别、民族分布
        1.4 高血压病各证型年龄、病程比较
        1.5 高血压病各证型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比较
        1.6 高血压病各证型常见合并病发生率比较
        1.7 高血压病各证型一般生化指标比较
    2 观察指标
        2.1 高血压病各证型时辰平均血压比较
        2.2 高血压病各证型十二时辰血压变化曲线
        2.3 高血压病各证型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4 高血压病各证型清晨血压比较
        2.5 高血压病各证型峰值血压时辰分布
        2.6 高血压病各证型脉压比较
        2.7 高血压病各证型心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一般资料分布特征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时辰平均血压的相关性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清晨血压、峰值血压时辰的相关性
    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脉压、心率的相关性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研究指标分析
        2.3 24 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诊断标准回顾
        3.2 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3.3 本次研究中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判定依据说明
        3.4 本次研究相关指标的选定说明及脉压分级依据
        3.5 本次研究纳入的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6 本次研究纳入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研究指标分析
        3.8 24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3.9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24hMPP与 NLR、TBIL、DBIL、IBIL、UA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其它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1 脉压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2 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4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5 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6 脉压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关系
        7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特殊类型高血压概述
    1.1 高血压的历史
    1.2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概念
2 老年高血压
    2.1 流行病学特点
    2.2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
    2.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2.3.1 临床诊断
        2.3.2 临床特点
        2.3.3 鉴别点
    2.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2.4.1 治疗原则
        2.4.2 常规治疗
        2.4.2. 1 非药物治疗
        2.4.2. 2 药物治疗
        2.4.3 特殊情况下的治疗
        2.4.4 老年高血压合并异常血压波动
        2.4.4. 1 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血压波动
        2.4.4. 2 餐后低血压
        2.5新进展
3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3.1 流行病学特点
    3.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定义
    3.3儿童青少年血压测量
    3.4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原发和继发病因
    3.5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3.6 儿童青少年血压管理
    3.7总结
4 女性高血压
    4.1 女性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4.1.1 月经周期
        4.1.2 避孕药
        4.1.3 妊娠高血压
        4.1.4 更年期及绝经期
    4.2 各个时期降压药物应用有何异同及注意事项
        4.2.1 青春期
        4.2.2 育龄期
        4.2.3 妊娠期
        4.2.4 哺乳期
        4.2.5更年期
    4.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血压
        4.3.1 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高血压机制
        4.3.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5 围术期高血压
    5.1 围术期高血压定义
    5.2 围术期血压波动的病理生理机制
    5.3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及准备
    5.4围术期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静脉药与口服药的转换应用原则
        5.4.1 血压控制目标
        5.4.2 治疗原则
    5.5 特殊临床疾病围术期血压管理
        5.5.1 心脏手术围术期高血压管理
        5.5.2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管理
        5.5.3 妊娠期高血压围术期血压管理
        5.5.4 颅内病变围术期血压管理
        5.5.5 嗜铬细胞瘤围术期血压管理
6 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
    6.1 流行病学特点
    6.2 病理生理特点
    6.3 临床诊断要点
    6.4 常规治疗及特殊治疗
        6.4.1 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
        6.4.1. 1 室上性期前收缩
        6.4.1.2心房颤动
        6.4.1. 3 其他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6.4.2 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
    7.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7.1.1 流行病学特点
        7.1.2 病理生理特点
        7.1.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7.1.3. 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
        7.1.3. 2 鉴别诊断
        7.1.4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7.1.4. 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推荐
        7.1.4.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推荐
    7.2 高血压合并心肌病
        7.2.1 流行病学特点
        7.2.2病理生理特点
        7.2.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7.2.4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治疗要点
    7.3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7.3.1 流行病学特点
        7.3.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7.3.3. 1 临床诊断要点
        7.3.3. 2 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
        7.3.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8 泌尿系统疾病与高血压
    8.1 肾实质性疾病
        8.1.1 流行病学特点
        8.1.2 病理生理特点
        8.1.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8.1.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8.2 肾血管性疾病
        8.2.1 流行病学特点
        8.2.2 病理生理特点
        8.2.3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8.2.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8.3 肾上腺疾病
    8.4 透析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8.4.1 流行病学特点
        8.4.2 病理生理特点
        8.4.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8.4.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8.5 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后高血压的处理
        8.5.1 流行病学特点
        8.5.2 病理生理特点
        8.5.3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8.5.4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9 脑部疾病与高血压
    9.1 与高血压相关导致的脑部动脉硬化性疾患的处理原则9.1.1
        9.1.2 急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9.1.3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9.2脑实质疾病引起的血压变化
1 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
    1 0.1 流行病学特点
    1 0.2 病理生理特点
    1 0.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1 0.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1 1 心理障碍与高血压
    1 1.1 高血压合并心理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1 1.2 高血压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
    1 1.3 高血压患者心理障碍的特性
    1 1.4 高血压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
    1 1.5 高血压患者的双心治疗
        1 1.5.1 抗高血压治疗
        1 1.5.2 心理治疗及抗焦虑抑郁药物的应用
1 2 内分泌疾病与高血压
    1 2.1 糖尿病与高血压
        12.1.1流行病学特点
        12.1.2病理生理特点
        1 2.1.3 临床诊断要点
        1 2.1.4 治疗要点
        1 2.1.5 高血压的管理
    1 2.2 甲亢与高血压
        1 2.2.1 流行病学特点
        1 2.2.2 病理生理特点
        1 2.2.3 临床诊断要点
        1 2.2.4 鉴别诊断
        1 2.2.5 治疗方法
    1 2.3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高血压
        1 2.3.1 流行病学特点
        1 2.3.2 病理生理特点
        1 2.3.3 临床诊断要点
        1 2.3.4 治疗方法
    1 2.4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与高血压
        1 2.4.1 流行病学特点
        1 2.4.2 病理生理特点
        1 2.4.3 临床诊断要点
        1 2.4.4 治疗方法
1 3 大血管疾病与高血压
    1 3.1 动脉夹层
        1 3.1.1 流行病学特点
        1 3.1.2 病理生理特点
        13.1.3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1 3.1.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1 3.1.5 最新进展
    1 3.2 间歇性跛行/外周动脉疾病
        1 3.2.1 流行病学特点
        13.2.2病理生理特点
        1 3.2.3 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1 3.2.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1 4 免疫系统疾病与高血压
    1 4.1 流行病学特点
    1 4.2 病理生理特点
    14.3临床诊断要点及鉴别点
    1 4.4 常规治疗及治疗的特殊点
1 5 肿瘤与高血压
    1 5.1 流行病学特点
    1 5.2 合并肿瘤患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1 5.3 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肿瘤的诊治
    1 5.4 抗肿瘤药物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
    1 5.5 降压药物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1 5.5.1 利尿剂
        1 5.5.2 β-受体阻滞剂
        1 5.5.3 CCB
        1 5.5.4 ACEI
        1 5.5.5 ARB
16卧位性高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
    16.1卧位高血压[119]定义:
    16.2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119]
        16.2.1定义
        16.2.2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和体征
        16.2.3筛查
        16.2.4治疗。
17药物性高血压
    17.1呼吸系统药物
    17.2抗菌药物
    17.3肝胆疾病药物
    17.4内分泌系统药物
    17.5肾内科药物
    17.6化疗药物
    17.7神经精神药物
    17.8麻醉药物
    17.9耳鼻喉科药物
    17.10非甾体消炎药
    17.11生殖相关药物
    17.12减肥药
18无创中心动脉压(CAP)及左右心功能测定在高血压精准治疗中的地位
    18.1无创中心动脉压
        18.1.1无创中心动脉压测定原理
        18.1.2中心动脉压与血压的相关性
        18.1.3中心动脉压测定在高血压精准治疗中的地位
        18.1.3.1反映靶器官损害和预测心血管事件
        18.1.3.2指导降压药物应用
    18.2无创左右心功能测定
        18.2.1左右心功能测定原理
        18.2.2左右心功能在高血压分型及精准治疗中的作用

(5)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1.5.1 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
        1.5.2 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LVH组与NLVH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2.2 LVH组与NLVH组BPV比较
    2.3 LVH组与NLVH组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2.4 LVMI与dSSD、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5 dSS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6)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baPWV及AI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
        2.2.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3.纳入标准
        2.4.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收集一般资料
        3.2.收集baPWV数据
        3.3.收集实验室数据
        3.4.收集中医证候资料
        3.5.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
        1.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性别构成
        1.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构成
        1.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构成
        1.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构成
    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与baPWV的关系
        2.1.性别与baPWV的关系
        2.2.年龄与baPWV的关系
        2.3.病程与baPWV的关系
        2.4.血压分级与baPWV的关系
        2.5.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与baPWV的关系
        2.6.各项生化指标与baPWV的关系
    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与AI的关系
        3.1.性别与AI的关系
        3.2.年龄与AI的关系
        3.3.病程与AI的关系
        3.4.血压分级与AI的关系
        3.5.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与AI的关系
        3.6.各项生化指标与AI的关系
    4.ba PWV及 AI的关系
    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的关系
        5.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5.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
        5.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分级的关系
        5.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baPWV的关系
        5.6.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I的关系
        5.7.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
        5.8.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证型与肾脏损伤的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1.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1.2.中医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
    2.现代医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2.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定义
        2.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特点
        2.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
    3.ba PWV及 AI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3.1.baPWV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3.2.AI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4.研究结果分析
        4.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与ba PWV及 AI的相关性
        4.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5.小结
    6.不足与展望
        6.1.不足
        6.2.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观察方法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认识
        1.1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的认识
        2.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的现代药物治疗
    3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关系
        3.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动态血压的认识
        3.2 中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的认识
        3.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24h动态血压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4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4.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认识
        4.2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和Hcy的认识
        4.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Hcy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5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心脏彩超的关系
        5.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与心脏彩超关系的认识
        5.2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的认识
        5.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分组
    1.2 方法
        1.2.1 一般患者资料
        1.2.2 诊室血压的测量
        1.2.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1.2.4 生化指标测定
        1.2.5 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
        1.2.6 心踝血管指数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A、B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1.4.2 A、B两组间Cys C、LVMI、CAVI比较
        1.4.3 Cys C、LVMI、CAV与动态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
        1.4.4 影响Cys C、LVMI、CAVI的因素分析
    1.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研究
    2.1 动态血压监测(ABPM)
        2.1.1 ABPM的定义
        2.1.2 ABPM诊断标准
        2.1.3 ABPM准确性及安全性
        2.1.4 ABPM的注意事项
        2.1.5 ABPM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2.2 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
        2.2.1 高血压肾脏损害
        2.2.2 高血压心脏损害
        2.2.3 高血压脑血管损害
        2.2.4 高血压眼底损害
        2.2.5 高血压病与心踝血管指数
    2.3 动态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
    2.4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认识沿革
        1.2 现代医家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
        2.1 老年高血压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资料
        2.2 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2.3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2.4 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2.5 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
    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高血压领域中的应用
        3.1 颈动脉内中膜概述
        3.2 病理改变
        3.3 IMT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4.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
        4.1 概念及检测意义
        4.2 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测量
        2.2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2.3 超声检查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
        3.3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斑块积分、UMA与性别的关系
        3.4 老年高血压各证型组与对照组血压水平的比较
        3.5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IMT、斑块积分的关系
        3.6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MAU的关系
        3.7 老年高血压患者MAU与IMT的相关性
讨论
    1.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与意义
    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3.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脉压的关系
    4.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5.尿微量白蛋白与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7.结语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蔡琼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唐梅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D]. 朱飞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特殊类型高血压临床诊治要点专家建议[J]. 陈琦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0)
  • [5]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J]. 陈文静,董小康,王永成,杨传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22)
  • [6]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baPWV及AI的相关性研究[D]. 孙依.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D]. 葛卫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姚金亚.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9]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刘平,王砚青,赵艳芳,李小卫,徐建新,陈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01)
  • [10]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 王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