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地基上的应用

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地基上的应用

一、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基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1](2021)在《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尾矿库是矿山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选矿工艺的不断提升和迅速发展,我国矿山选矿后排入尾矿库的尾矿颗粒越来越细,细粒尾矿筑坝成为国内外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塑料排水板在处理软基中应用比较广泛,近些年来这一技术在处理细粒尾矿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以降低坝体浸润线促进坝体固结。对于该方法在尾矿库中应用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尾矿坝的安全运行问题并且推动细粒尾矿筑坝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个方法出发,重点分析了不同塑料排水板等下方法下的固结度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在打设塑料排水板下的尾矿坝渗流场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所示。(1)对于单一塑料排水板的理论计算,总结了影响塑料排水板的固结因素与塑料排水板的等效方法,对于不同圆形等效法和椭圆形等效法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不同等效方法下的固结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于塑料排水板的固结影响。椭圆法可以考了到塑料排水板的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更能真实的反应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固结情况。椭圆等效和考虑了周长影响因子的圆形等效法比较接近,说明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受形状周长影响的因素比较大。涂抹区范围及其渗透性大小和上部真空预压大小都会对固结速度产生影响。(2)基于栗西尾矿的工程资料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于在干滩长度和上游坡比不同情况下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干滩长度和上游坡比都会影响堆积坝的浸润线和总水头位置,在矿山工程中应当进行注意和控制。(3)对于塑料排水板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打设塑料排水板的尾矿坝模型,并对不同工况结合不同真空预压范围下的尾矿坝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可以降低尾矿坝的浸润线,并且在靠近塑料排水板的上游部位浸润线降低的幅度比较大。同时对于真空预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打设范围,打设深度,真空负压大小,塑料排水板淤堵情况都会对真空预压的效果产生影响。

谢佳旻[2](2021)在《真空排水联合MICP的软土加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淤泥软土工程性质较差,易导致地基失稳、基坑变形、桩基失效等问题,引发多种地质灾害。因此在这类土层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增强软土的力学性质,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本文提出了真空砂井排水联合MICP的软土地基加固改良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经过几个联合加固阶段加固了软土,并从土样的基本物理参数、抗剪强度、压缩固结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其微观形貌特征等方面来分析真空排水联合MICP加固软土的固化效果与机理,并探究了养护天数、胶结液浓度、砂井通道数量三种不同因素对固化土样相关性质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以巴氏芽孢杆菌作为本试验的固化菌种,通过对菌种进行活化和扩大培养绘制了微生物菌液的浓度和脲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此选取合适的生长条件培育菌液,供后续MICP灌浆试验取用。(2)对传统室内真空排水试验加以改进,用横向-竖向塑料排水管取代覆膜,并在软土试样内设置砂井排水通道。试验结果表明,经真空砂井排水处理后土样的基本物理参数、抗剪强度、压缩特性以及固结速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土样内砂井数量越多,排水效果越好。(3)对真空砂井排水处理后的试样进行MICP压力灌浆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砂井排水联合MICP灌浆处理可以有效提升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压缩性能,降低其含水率、孔隙比与固结系数。研究分析发现,养护龄期越长,砂井条数越多,土样的固化效果越好,且MICP压力灌浆时存在最优值的胶结液浓度配比。(4)采用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碳酸钙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从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定量测算三个方面对真空排水联合MICP灌浆法的加固效果与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真空排水联合MICP固化土样内的砂井及外围约10mm软土区域内均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填充土体孔隙,增强土颗粒间的联结,提升了土体的整体性。本文提出并验证了改良的软土加固方法——真空砂井排水联合MICP加固软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实验及理论支撑。

黄峰[3](2014)在《真空管井降水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真空管井降水法引起的地下水真空渗流场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如下: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依托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开展了真空管井降水的现场实验,对出水量、真空度在水平和深度方向的传递、孔隙水压力以及真空沉降等方面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真空度分布规律研究。在气体运动符合达西定律的前提下,对气体的平面渗流模型和Paul C.Johnson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井径、井室压力和影响半径等对真空度传递规律的影响。建立了饱和土孔隙水真空渗流场模型。将土体中气体的渗流规律与Dupuit等经典的地下水渗流理论相结合,得到了真空潜水完整井、真空承压水完整井以及真空潜水-承压水井作用下的出水量、水位和水头的分布、水力梯度的变化规律和解析解。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开展了室内抽水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理论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对非饱和土孔隙水真空渗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孔隙水受力情况,得出了重力排水的极限条件;通过分析非饱和土孔隙水的渗流条件,分析了气体补充量对孔隙水排出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提出了将进气值作为真空渗流场影响半径的观点:运用有限差分法,对非饱和土孔隙水一维水平真空渗流模型进行了求解。建立了真空条件下的沉降模型。基于真空度传递规律和水位分布模型,讨论了真空作用下仅考虑水位下降情况的沉降计算;建立了真空条件下的Imai模型、Chai J C模型、弹性力学模型和饱和土稳定渗流有效应力模型。进行了真空管井降水的沉降预测。运用回归分析法、灰色理论模型GM(1,1)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真空降水现场实验的沉降数据进行了预测分析。对层间滞水真空渗流规律和降水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层间滞水分布的3种形式:水平分布、凹陷分布和倾斜分布。提出了隔水层倾斜分布时真空井“爬坡”运行的降水施工方法。

佘志通[4](2013)在《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软基处理方法,已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取得成功。该方法有效的将水平向增强体和竖直向增强体进行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小路堤的沉降、桥台的前移以及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由于其工作机理复杂,路堤—地基—桥台桩基的整体共同相互作用机理还缺少研究。针对软基上桥头区域存在的病害以及目前桩基桥台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对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进行研究,为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分析桥头区域常出现的病害,并系统研究了病害产生的原因;2、针对目前桥台区域存在的病害,总结和研究了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差异及桥台前移的控制标准;3、运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桩承加筋路基和桩基桥台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桩基桥台-路基-地基的相互作用性状,包括桥台桩基水平位移、桥头路面沉降、桥台桩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等,并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超孔压和固结分析;4、同时对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若干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并提出厂若干针对桥台后深厚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建议;5、针对深厚软基上桥台—路堤-地基整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潜在滑动面、剪切带等;

张朋[5](2013)在《盘锦地区既有铁路下穿桥涵软土路基处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铁路既有线由于受到建设时期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的限制,加上所承受的负荷不断增加导致既有线路路基存在严重的病害。随着铁路全面提速战略实施更加剧路基病害发展。随着铁路提速范围扩大列车的最高速度不断提高,既有路基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路基病害加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由于列车行车速度的提高,列车对路基产生动荷载增加致使路基病害加重,路基病害加重又致使轨道状态恶化,造成既有线路的恶性循环,随时影响行车安全。提速试验将列车平稳性指标及车体振动加速度做为铁路提速重要指标来评判且要求达到优的标准。这就要求铁路路基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更好均匀性并保持良好状态。在大多的线路提速中路基是提速扩能关键因素。从铁路路基设计发展来看,在低标准条件下修建的既有线路路基早已不堪重负,提速后外荷变化过大不能满足路基要求,因此既有铁路路基必须进行处理。辽宁盘锦位于我国东北,是东北沿海软土的主要分布地区,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既有铁路改造建设面临着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过长等一系列困难。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盘营铁路客专平改立工程既有铁路线下路基稳定及周围地区软土路基处理困难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软土路基土加固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本文介绍了盘锦地区软土处理方法,包括挤密砂桩法、碎石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法,保证在该地区特殊的土质条件下的铁路路基工程质量达标、成本经济、施工方便、工期合理。经过前期的施工发现,采用常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并不能解决该地区的特殊路基土的问题,寻找一种新的路基处理方法的要求迫在眉睫。本文在进行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勘察之后,初步提出两种新的结构方案对路基进行处理。通过对前期两处桥涵两种加固方式进行对比,确定两个方案的具体施工工艺,并对处理后两处桥涵进行沉降观测和经济分析,最终确定出适合该铁路线特殊土质的路基解决方案,既有线试验地点软土路基施工及评价,包括技术控制指标、试验段施工的前期准备、既有铁路路基处理、质量检测与处理方案效果评定并与传统处理方法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处理效果比较。

熊平华[6](2012)在《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土地基在我国分布广泛,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方面的研究在东部沿海诸省已经很多,而对于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软土沉降变形研究较少,本文结合遂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实体工程,主要对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变形进行了研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室内试验、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用塑料板排水预压的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软土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软土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变化规律:压缩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压缩模量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体现了软土具有的压硬性;两层软土固结系数Cv均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与固结压力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对两层软土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用幂函数拟合。在三轴流变试验中,孔隙水的排出量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增长,这说明土体的固结变形自始至终在发生,从不同的固结压力下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的关系看出两层软土均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特性,第一层软土所能够承受的主应力差明显地低于第二层软土。(2)遂资高速TJ1-11工区软土地基地表沉降过程表现出三个阶段:路堤在填筑前期地基沉降较小,土体主要发生弹性变形,是沉降的发生阶段;填筑中期沉降发展较大,此时随着路堤的不断加载,软土地基发生塑性变形,土骨架破坏后重新排列,是沉降的发展阶段;在路堤填筑末期以后,沉降继续发展,但是沉降速率逐渐减小,直到沉降速率趋于零。本试验段的软土压缩性较低,监测的累计沉降量只有软土厚度的1.9%。本试验段面路面的差异沉降并不明显。从软土分层沉降监测数据得到,软土深度在5.5m之前沉降比较大,占了整个沉降的70%左右,软土沉降主要以上部软土为主。在沉降理论计算时考虑每级加载后软土压缩模量的变化,更能与实测数据吻合。(3)软土地基深度大于3.0m时,侧向水平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发生在地表以下1-4m内,主要发生在软土区域。侧向位移在路堤加载初期发展较慢,最大侧向位移与路中沉降之比平均只有0.027~0.094;在填筑中期,侧向位移开始迅速发展,最大侧向位移与路中沉降之比平均增大为0.10~0.33;填筑末期,产生的侧向位移在慢慢变小,最大侧向位移与路中沉降之比平均仅有0.008~0.11。从总的变形来看,两个断面的最大侧向位移与竖向位移之比均为0.11。(4)软土孔隙水压力随着荷载、时间的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增长、消散。当路堤加载速率较快时,孔隙增加是非常大的,由于塑料排水板的存在,加快了土层排水速度,软土地基有效应力增加较快,所以地基没有出现失稳现象。分级加载孔压系数随累积荷载的增长也呈现出三个明显的不同发展阶段:即在填土加载初期,主要是土骨架承担外荷载,形成的超孔隙水压较低,沉降速率较缓慢;在填筑中期,外荷载的增量大部分由孔隙水承担,超孔隙水压明显增大,此阶段的沉降发展也较快;而到填筑末期,由于孔隙水排出,软土有效应力增加明显,承担了主要外部荷载,超孔隙水压也在增加,但相对较小,随着超孔隙水压逐渐消散为零,沉降也渐渐收敛于一个稳定值。(5)路基在进入预压期后三个月,本试验段软土地基各层平均固结度基本是一致的,达到85%以上。沉降量与软土厚度和填土高度乘积有很强的线性关系,用本论文统计关系式可以较准确地估计软土固结沉降基本完成时的沉降量。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有助于工后沉降量的减少,从容许工后沉降量及平均固结度两个指标判定了本试验段处理软土的地基方式效果是明显的。(6)通过FLAC3D对软土地基流固耦合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路基变形量总体上能够反映路基的实际变形发展趋势,能很好的反应软土地基沉降变化规律。计算时考虑设置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的排水作用,与未设置排水板分别进行计算,得到设置排水板作用的沉降量偏大,而侧向位移偏小。设置塑料排水板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度更好,而对两种情况下的沉降量计算值较实测值都偏大。浅层软土地基随深度的增加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在大约3米左右深度水平位移最大,之后随深度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最大水平位移随着路堤荷载的增加,位置由坡脚下深处向路堤中间方向发展。塑料排水板对加固软土作用是显着的,可以加快软土的固结,由于有塑料板的存在,固结过程中,塑料板附近的孔隙水一致往渗透系数高的塑料板移动,通过塑料板排水到砂垫层,可以看出塑料板附近孔隙明显集中现象,加快土体的固结,使得软土的沉降在加载期就基本完成。建议今后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变形计算时要考虑排水板的影响,而使路基变形的计算及预测预报更加准确,指导高速公路在路堤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变形控制。

刘宇[7](2011)在《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动态施工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轨道交通既“地铁”是目前科学技术能实现的解决城市发展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从而导致地铁施工是近30年全国城市基础建设的主流。地铁车站建设是地铁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而车站施工最为关键的工序即为“深基坑施工”,是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工期、安全、质量及成本控制的咽喉。随着各种复杂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大量涌现,在理论方面经典的土力学已不能满足基坑工程的要求,系统工程等软科学逐渐应用到基坑中来,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有针对性的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等诸多方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本文针对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更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通过现场长期监测及施工全过程理论计算对具有复杂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动态施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部分结论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基坑动态施工的理论计算与设计优化,及深基坑动态施工方法与工艺。研究方法包括现场长期监测分析及室内全过程理论计算研究两部分,最终对比分析,得出在深基坑动态开挖过程中的基坑位移、基坑岩上体与围护结构内部应力,及基坑稳定性特征动态变化规律,并基于此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本文分析得出,在施工过程中该基坑稳定系数达到3.2以上,稳定性较好;施工中基坑位移主要受前阶段施工影响较大,基坑内部各处应力变化受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较大;较与其他围护结构,内支撑优势较多,设计施工中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杨眉[8](2010)在《砂井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各种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袋装砂井地基处理技术也成为多种有效方法中的一种。一般认为,袋装砂井主要作用在于可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加速软基的固结。而实际上,袋装砂井也直接承受了部分荷载,即形成了砂井复合地基。鉴于砂井作为复合地基的这种特殊性,本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面积不均匀公路软弱地基按沉降控制双向增强处治技术(2006AA11Z104)”,通过理论分析及室内模型试验,对砂井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和固结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三组室内模型试验:单纯软土地基、袋装砂井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对实测的应力、变形及孔隙水压力等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外,砂井复合地基可显着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沉降特性,但应考虑群桩效应,慎选井距,且当以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评价砂井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需考虑适当折减。同时,结合试验数据,通过对砂井复合地基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袋装砂井具有不符合传统砂井理论的复合地基桩体作用的结论,且由于砂井复合地基和碎石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的相似性,两者的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前者的的桩体作用不如后者明显。最后,基于叠加原理和三维固结解析解,考虑变荷载条件,导出了在单级线性加载条件下未打穿砂井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公式,并基于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受加载历时影响,砂井打设区和下卧层土体的固结度都较瞬时加载条件下的固结度有所减小,减小幅度随着加载历时的延长而增大,且固结度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推算值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王立平[9](2009)在《基坑水平井降水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时代的到来,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低地下水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工程实践表明,水平井降水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对水平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把水平井井管刻画为等水头或等强度的线汇,事实上此种提法并不严格。本课题主要采用自制的试验模型进行基坑水平井降水的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试验模拟地下水向水平井的流动,对不同规格的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的降水效果和规律进行定量的比较,得出水头、流量、流速、时间等物理量的基本关系。同时配以数值模拟来证实前人观点及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降水技术的发展做了较全面的回顾,并引出了水平井技术。其次提出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主要内容涉及了试验方案的设计,包括试验模型的设计、试验透水介质的选择、水平井管规格、位置的选择、测点位置的选择及布置;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试验土体基本物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的准备工作;试验的过程及数据分析;结合FLAC软件进行的水平井降水特征的模拟。通过试验模拟、分析试验数据和图表以及数值模拟,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采用水平井技术降水可以极大的改善降水的效率,且采用管径较大、长度较长的水平井,降水效果明显;沿径向断面同一标高的测点处,靠近出口的位置水头较低,而远离出口的位置,水头较高,而在切向断面上,水头曲线呈抛物线的形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平井降水时,管径大、长度长和管径小、长度短的水平井相比,径向断面上同测点的水头基本上是前者较低,在切向断面同测点水头,表现出陡缓不同的抛物线形式;水平井在降水规律和特性方面,表现出和竖井完全不同的特征。

方登[10](2009)在《汉洪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填筑方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土是指近代水下沉积的饱和粘性土,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它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同时可呈灵敏性结构。在此类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时,对路堤的填筑大多需要处理,否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降塌陷。同时,汉洪高速公路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大部分为农田,河道发育,湖塘众多,高速公路路基平均高度为3.5m,路基工程存在取土困难。为此,针对汉洪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条件,对公路路线走向情况、地质情况、土的性质,特别是取土场分布、土质特点、运输距离、运费和价格等了调查。通过选取四个不同取土场,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对各种可能的路基取土方案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从路线前段垄岗及丘陵旱地、铁板洲运砂场、沿线两侧旱地取土及场长江大堤外取土场等四处远运土填筑路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四处取土场运土成本依次如下:铁板洲运砂填筑>垄岗及丘陵取土>长江大堤外取土>沿路线两侧旱地取土;(2)取土场的取土厚度、运距对工程费用有重要影响。取土厚度小,征地面积大,在征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增加的征地费用。在填土可用的前提下,应选择取土厚度大于10m的取土场;(3)高液限土,天然含水量较高的土体,应适当晾晒或掺灰处理,在达到压实度要求后,用于填筑路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对含水量较大的砂土,应作适当晾晒再填筑;当砂较细时,除适当晾晒外,路堤上部0.8m高度和坡面0.8m厚度范围内的砂土应掺灰;(5)提出了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及施工管理对策。

二、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基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细粒尾矿研究现状
    1.3 真空预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尾矿库及塑料排水板工作原理
    2.1 尾矿库与细粒尾矿
        2.1.1 尾矿库的分类
        2.1.2 尾矿库的筑坝形式
        2.1.3 细粒尾矿的定义
        2.1.4 细粒尾矿筑坝的特征
    2.2 塑料排水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2.2.1 塑料排水板工作原理
        2.2.2 塑料排水板技术性能
        2.2.3 塑料排水板的分类与应用范围
3 单井固结理论及排水板不同简化方法对比
    3.1 单井固结理论的发展
        3.1.1 单井物理模型
        3.1.2 单井数学模型
        3.1.3 单井固结经典解答
    3.2 单井固结的相关参数
        3.2.1 单井固结的几何参数
        3.2.2 单井固结的扰动区
    3.3 塑料排水板基于椭圆排水体的等效假定及求解
        3.3.1 塑料排水板的椭圆柱等效假定
        3.3.2 固结方程的求解
        3.3.3 不同圆柱形等效法统一公式
    3.4 不同形状简化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3.4.1 算例概述
        3.4.2 不同形状等效方法下的截面尺寸
        3.4.3 不同形状等效方法下的计算结果
        3.4.4 涂抹区渗透系数对地基固结的影响
        3.4.5 真空度对地下孔压的影响
4 未采用真空预压下尾矿坝渗流场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4.1.1 达西定律
        4.1.2 渗流场基本理论
    4.2 栗西尾矿坝工程概况
        4.2.1 工程背景
        4.2.2 地形地貌
        4.2.3 堆积尾矿的沉积规律
    4.3 栗西尾矿坝渗流数值模拟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边界条件及计算工况
        4.3.3 渗流场计算结果
5 真空预压工艺及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渗流场模拟
    5.1 塑料排水板处理细粒尾矿施工工艺
        5.1.1 施工机械
        5.1.2 施工流程
    5.2 塑料排水板的简化方法及计算验证
        5.2.1 塑料排水板数值模拟简化方法
        5.2.2 简化方法验证
    5.3 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数值模拟
        5.3.1 打设塑料排水板的有限元模型
        5.3.2 有无排水板下渗流场计算结果
        5.3.3 不同影响因素下渗流场计算结果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真空排水联合MICP的软土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软土的特点
        1.1.2 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真空排水法的研究现状
        1.2.2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的研究现状
        1.2.3 当前存在的问题
    1.3 真空排水联合MICP的软土地基处理改良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文研究路线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
    2.1 引言
    2.2 微生物的活化与培养
        2.2.1 菌种的选择
        2.2.2 微生物的活化
        2.2.3 微生物的扩大培养
    2.3 微生物菌液浓度及活性的检测
        2.3.1 微生物数量(菌液浓度)的检测
        2.3.2 脲酶活性的检测
    2.4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真空砂井排水加固软土的试验研究分析
    3.1 引言
    3.2 室内真空砂井排水试验概况
        3.2.1 试验装置与优点
        3.2.2 试验材料与制样
        3.2.3 试验目的及原理
        3.2.4 试验方案
    3.3 相关物理参数测定
    3.4 直剪试验
        3.4.1 对照组土样的抗剪强度
        3.4.2 真空排水固结软土的抗剪强度研究
    3.5 一维压缩固结试验
        3.5.1 对照组的压缩试验
        3.5.2 真空排水固结软土的压缩试验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排水联合MICP灌浆法加固软土的研究分析
    4.1 引言
    4.2 真空砂井排水联合MICP压力灌浆试验概况
        4.2.1 试验所用的菌液和胶结液
        4.2.2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2.3 试验目的与装置特点
    4.3 真空排水联合MICP固化土样的物理参数变化
        4.3.1 养护天数
        4.3.2 砂井数量
    4.4 真空排水联合MICP固化软土的抗剪强度分析
        4.4.1 养护天数
        4.4.2 砂井数量
    4.5 真空排水联合MICP固化软土的压缩固结性能分析
        4.5.1 养护天数
        4.5.2 砂井数量
    4.6 大尺寸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4.6.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6.2 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排水联合MICP加固软土的微观结构分析
    5.1 引言
    5.2 真空排水联合MICP加固软土的微观结构分析
        5.2.1 电镜扫描试验
        5.2.2 X射线衍射试验
    5.3 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5.3.1 测定方法
        5.3.2 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真空管井降水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真空管井降水现场实验研究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3 真空管井设计参数
    2.4 地下水控制方案
    2.5 降水设计参数
    2.6 真空深井井身结构设计
    2.7 井口密封、井室设计及真空泵的选择
    2.8 真空管井施工方法
    2.9 现场实验仪器安装
    2.10 实验监测过程
    2.11 降水效果
    2.12 实验结果分析
    2.13 小结
3 真空度的传递规律及影响因素
    3.1 气体运动的达西定律
    3.2 气体运动平面渗流模型
    3.3 气体渗流Paul C.Johnson法
    3.4 小结
4 真空井作用下的地下水运动规律
    4.1 真空潜水完整井作用下的渗流
    4.2 承压水完整井真空降水水头和出水量
    4.3 真空抽水室内实验研究
    4.4 小结
5 非饱和土孔隙水渗流机理研究
    5.1 重力的排水能力
    5.2 非饱和土孔隙水的渗流条件
    5.3 气体补充条件影响孔隙水排出的实验验证
    5.4 注气实验
    5.5 非饱和土孔隙水真空渗流
    5.6 小结
6 真空降水条件下的土体变形模型研究
    6.1 有效应力原理
    6.2 真空场作用下的饱和土有效应力计算
    6.3 Imai法
    6.4 Chai J C法
    6.5 弹性力学法
    6.6 真空作用下饱和土稳定渗流有效应力计算
    6.7 真空降水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6.8 小结
7 层间滞水真空渗流规律和降水方法探讨
    7.1 真空抽排层间滞水实验研究
    7.2 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桥台区域病害分析
        1.2.1 桥头跳车病害分析
        1.2.2 桥台桩基负摩擦力病害分析
        1.2.3 软土水平侧移引起的桩基病害分析
    1.3 软基上桥台桩基研究现状
        1.3.1 现场测试
        1.3.2 室内试验
        1.3.3 数值模拟
    1.4 桥台后软土复合地基固结研究现状
    1.5 桥台、路堤与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桥头区域的性状研究和病害主要防治措施与控制标准
    2.1 引言
    2.2 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体系及性状研究
        2.2.1 桩承加筋路基体系
        2.2.2 加筋垫层—土相互作用性状研究
        2.2.3 褥垫层性状研究
        2.2.4 桩—土相互作用性状研究
    2.3 桥台区域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2.3.1 桥头搭板
        2.3.2 地基处理
        2.3.3 压密注浆
        2.3.4 轻质回填材料的应用
        2.3.5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2.4 路桥过渡段沉降差异与桥台前移控制标准
        2.4.1 路桥过渡段沉降差异控制标准
        2.4.2 桥台前移控制标准及判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3.0 前言
    3.1 ABAQUS有限元简介及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
        3.1.1 ABAQUS有限元简介
        3.1.2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
    3.2 ABAQUS/STANDARD中与固结计算相关的基本概念
        3.2.1 孔隙介质中的流体流动
        3.2.2 固结计算中的孔压
    3.3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建立
        3.3.2 参数选取
        3.3.3 接触面设置
        3.3.4 模型计算分析步
    3.4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4.1 地应力平衡
        3.4.2 地基和路基沉降分析
        3.4.3 桥台沉降和水平前移分析
        3.4.4 路桥沉降差异分析
        3.4.5 桥台后深厚软土侧移分析
        3.4.6 桥台桩水平位移和弯矩分析
        3.4.7 软基不同处理方式结果比较
        3.4.8 超孔压分析
        3.4.9 地基沉降固结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堤影响因素分析及若干施工建议
    4.1 引言
    4.2 搅拌桩弹性模量的影响
        4.2.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2.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2.3 对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4.2.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3 搅拌桩间距的影响
        4.3.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3.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3.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4.3.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4 土工格栅弹性模量的影响
        4.4.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4.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4.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4.4.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5 路堤填料重度的影响
        4.5.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5.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5.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4.5.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6 路堤填料堆载速率的影响,
        4.6.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6.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6.3 对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4.6.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7 软土层厚度的影响
        4.7.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4.7.2 桥头地基沉降的影响
        4.7.3 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4.7.4 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4.8 施工建议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分析模型的建立
        5.2.1 参数选取
        5.2.2 模型网格
        5.2.3 计算分析步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软基未处理时稳定性分析
        5.3.2 搅拌桩处理后稳定性分析
        5.3.3 桩承加筋处理后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盘锦地区既有铁路下穿桥涵软土路基处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软土路基处理现状
        1.2.1 软土路基处理现状
        1.2.2 高速铁路软基处理技术现状
    1.3 我国既有铁路线路路基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
        1.3.1 目前我国既有铁路线路路基的现状
        1.3.2 目前我国既有铁路线路软土路基存在的问题
        1.3.3 目前既有沟海线铁路路基的改造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具体研究内容
        1.4.2 关键技术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盘营客专平改立地质情况
    2.1 一般软土地基的特点
    2.2 既有铁路线软土路基的特点
    2.3 选择路基加固方法考虑条件
        2.3.1 地基土质条件
        2.3.2 地基构成条件
        2.3.3 施工条件
    2.4 盘营平改立软土地质勘察
        2.4.1 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
        2.4.2 地形地貌
        2.4.3 地下水
        2.4.4 地层结构
        2.4.5 地层承载力
        2.4.6 场地土地震效应
第三章 盘锦地区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及应用分析
    3.1 概述
    3.2 挤密砂桩
        3.2.1 方法原理
        3.2.2 挤密砂石桩桩间距计算
        3.2.3 应用分析
    3.3 碎石桩
        3.3.1 方法原理
        3.3.2 计算方法
        3.3.3 施工工艺
        3.3.4 应用分析
    3.4 粉喷桩
        3.4.1 方法原理
        3.4.2 施工工艺
        3.4.3 质量检测
        3.4.4 应用分析
    3.5 塑料排水板法
        3.5.1 方法原理
        3.5.2 施工方法
        3.5.3 应用分析
第四章 既有铁路线下软土路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4.1 软土路基处理一般原则
    4.2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确定原则
    4.3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4.4 确定盘营平改立既有铁路路基下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案
        4.4.1 注浆加固方案
        4.4.2 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案
第五章 既有线试验地点软土路基施工及评价
    5.1 技术控制指标
        5.1.1 注浆加固方案技术控制指标
        5.1.2 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案技术控制指标
    5.2 材料要求
    5.3 试验段施工的前期准备
        5.3.1 注浆加固施工前期准备
        5.3.2 高压旋喷桩加固施工前期准备
        5.3.3 施工准备
    5.4 既有铁路路基处理
        5.4.1 注浆加固方案试验施工要点
        5.4.2 高压旋喷桩方案试验施工要点
    5. 质量检测与处理方案效果评定
        5.5.1 实验地点试验分析
        5.5.2 框构桥竣工后沉降观测与评价
    5.6 经济技术比较
        5.6.1 经济比较
        5.6.2 技术比较
        5.6.3 处理效果比较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固结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塑料板排水软基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软土的工程性质室内试验
    2.1 工程概况
    2.2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2.2.1 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及软弱地基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3 试验段软土工程性质室内试验
        2.3.1 固结试验
        2.3.2 三轴流变试验
        2.3.3 直剪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土固结沉降变化规律及软土处理效果评价
    3.1 概述
    3.2 试验段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3.3 试验段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3.3.1 瞬时沉降计算
        3.3.2 主固结沉降计算
        3.3.3 次固结沉降计算
        3.3.4 试验段沉降量计算
    3.4 试验段监测方案及监测仪器的埋设
        3.4.1 监测方案
        3.4.2 监测仪器的埋设
    3.5 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3.6 地基分层沉降规律分析
    3.7 水平位移规律分析
    3.8 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3.8.1 孔隙水压力的产生与消散
        3.8.2 实测孔隙水压力分析
    3.9 软土地基固结度变化规律分析
        3.9.1 固结度计算理论
        3.9.2 软土地基固结度变化规律
    3.10 软土地基沉降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11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效果评价
        3.11.1 容许工后沉降的评价
        3.11.2 地基平均固结度的评价
    3.12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考虑渗流的有限差分理论
        4.2.1 FLAC~(3D)渗流计算的方法及特点
        4.2.2 渗流模型
    4.3 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参数的确定
    4.4 地基变形FLAC~(3D)计算
        4.4.1 初始地应力与初始孔隙压力计算
        4.4.2 路堤分级加载过程模拟
    4.5 计算成果分析
        4.5.1 沉降分析
        4.5.2 侧向位移分析
        4.5.3 孔隙水压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动态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1.2.2 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1.2.3 深基坑开挖施工监测研究
    1.3 工程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周边环境与建筑物
        2.1.3 地下管线
    2.2 地层岩性
    2.3 区域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表水
        2.4.2 地下水
        2.4.3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2.4.4 地下水侵蚀性
        2.4.5 水压力及浮力
    2.5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2.6 气象条件
    2.7 场地地震效应
        2.7.1 地震效应
        2.7.2 地基土液化评价
第3章 深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
    3.1 围护结构设计
        3.1.1 放坡设计
        3.1.2 桩墙设计
        3.1.3 支锚结构设计
    3.2 施工方案
        3.2.1 宏观施工工艺流程
        3.2.2 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3.2.3 边坡施工方法
        3.2.4 围护桩及冠梁施工方法
        3.2.5 锚索施工方法
        3.2.6 钢支撑施工方法
        3.2.7 动态施工步骤总结
第4章 动态施工过程现场监测
    4.1 监控量测方案
        4.1.1 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4.1.2 分项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4.1.3 监测组织管理措施
    4.2 监测仪器设备
    4.3 监测结果分析
        4.3.1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4.3.2 地表沉降
        4.3.3 地下水位
第5章 动态施工过程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5.1 理论计算的基础
    5.2 模型的建立及基本参数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模型基本参数
    5.3 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分析
        5.3.1 桩顶位移分析
        5.3.2 地面沉降位移分析
    5.4 基坑岩上体及围护结构应力分析
    5.5 基坑稳定性分析
    5.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8)砂井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软土地基处理概述
        1.1.1 软土的定义、分布和工程特性
        1.1.2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1.2 复合地基概述
        1.2.1 复合地基的定义与分类
        1.2.2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原理
    1.3 袋装砂井地基概述
        1.3.1 袋装砂井处理地基原理
        1.3.2 袋装砂井的应用与发展
        1.3.3 袋装砂井的研究现状
    1.4 砂井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1.4.1 打穿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1.4.2 未打穿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2章 砂井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2.1 概述
    2.2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目的和内容
    2.3 相似理论
        2.3.1 相似理论概述
        2.3.2 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相似模拟
    2.4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2.4.1 模型试验装置
        2.4.2 试验材料选取
        2.4.3 布桩及仪器埋设
    2.5 试验方法
        2.5.1 单纯软土路基模型试验
        2.5.2 砂井复合地基处理软基模型试验
        2.5.3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基模型试验
第3章 砂井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研究
    3.1 荷载-沉降曲线对比分析
    3.2 桩土应力比曲线对比分析
        3.2.1 砂井复合地基与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曲线对比
        3.2.2 砂井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曲线
    3.3 孔隙水压力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3.3.1 孔压随荷载变化关系分析
        3.3.2 固结度计算
    3.4 砂井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探讨
        3.4.1 荷载传递机理
        3.4.2 砂井复合地基效用
第4章 变荷载下的未打穿砂井固结解析解
    4.1 考虑三维渗流的未打穿砂井固结解析解
        4.1.1 数学模型
        4.1.2 方程求解
    4.2 变荷载作用下考虑三维渗流的未打穿砂井固结解析解
    4.3 基于Matlab的计算程序编制
    4.4 算例分析
    4.5 理论与试验对比分析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目录

(9)基坑水平井降水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水平井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1.2 国内外降水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 国内降水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国外降水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基坑降水方法简介
    1.4 基坑水平井降水技术的提出
        1.4.1 水平井降水技术的优势
        1.4.2 水平井降水技术的局限性
        1.4.3 水平井降水技术的施工工艺
        1.4.4 水平井降水技术的降水特征
        1.4.5 地下水向水平井流动的一般特征
    1.5 水平井研究
        1.5.1 水平井国内外研究概况
        1.5.2 水平井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5.3 水平井研究理论近况
        1.5.4 本课题研究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1.5.5 课题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关键及解决方法
2 试验研究
    2.1 物理模拟(砂槽模拟)简介
    2.2 试验方案的设计
    2.3 试验模型的制作
        2.3.1 砂槽模型的制作
        2.3.2 水平滤水管的制作
        2.3.3 水平管支架的制作
    2.4 试验土体基本物理指标的测定
        2.4.1 砂土试验密度的测定
        2.4.2 砂土粗细程度及主要粒径分布情况的测定
        2.4.3 砂土含泥量的测定
        2.4.4 砂土天然含水率的测定
        2.4.5 砂土渗透系数的测定
    2.5 试验准备工作
        2.5.1 砂槽模型的就位
        2.5.2 竖放标尺、砂土装填、测点装置的布设
        2.5.3 水平基准线的放设
        2.5.4 流量计的调试安装
    2.6 试验过程
    2.7 模型制作及试验过程中所遇问题及处理措施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不同规格的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降水效果的比较
    3.2 变水头条件下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测定
        3.2.1 水平滤水管降水水头变化规律
        3.2.2 不同规格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随时间变化流速对比
        3.2.3 不同规格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随时间变化流量对比
        3.2.4 水平滤水管降水在不同时刻的水头曲线对比
        3.2.5 不同规格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水头变化曲线对比
        3.2.6 不同规格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同时刻水头曲线对比
4 数值模拟
    4.1 FLAC3D 软件简介
    4.2 水平井降水特征的模拟
        4.2.1 水平井周围流场等压线
        4.2.2 水平井和竖井降水特征的对比
        4.2.3 扇形砂槽模型水平井降水模拟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10)汉洪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填筑方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软土分类
    1.3 软土的工程特性
        1.3.1 软土成因
        1.3.2 软土性质
        1.3.3 软土地基危害
    1.4 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1.4.1 软基处理一般原则
        1.4.2 适宜填料及填筑方式
        1.4.3 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1.4.4 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1.5 软土地基研究内容
        1.5.1 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
        1.5.2 软土地基主要内容
        1.5.3 达到的目标
    1.6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具体实施方案
        1.6.1 技术路线
        1.6.2 实施方案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洪高速公路取土场分布与调查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地形
        2.1.2 气候
        2.1.3 地质情况
        2.1.4 地貌特征
    2.2 项目概况
        2.2.1 项目意义
        2.2.2 施工条件及特点
        2.2.3 项目概况
    2.3 取土场分布与调查
        2.3.1 取土场分布
        2.3.2 土石方数量调查
        2.3.3 土性质调查
        2.3.4 土石方价格调查
        2.3.5 运费和运距调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取土场取土填筑的技术分析
    3.1 风险与成本分析
        3.1.1 风险的种类与分担
        3.1.2 建立风险标准
        3.1.3 风险确认
        3.1.4 风险评价
        3.1.5 风险处理
    3.2 路基填筑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2.1 风险识别
        3.2.2 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 路基填筑施工的风险衡量与分析
        3.3.1 风险衡量
        3.3.2 风险分析
    3.4 远运土填筑路基技术经济分析
        3.4.1 垄岗、丘陵取土场
        3.4.2 铁板洲运砂场
        3.4.3 沿线两侧旱地取土场
        3.4.4 长江大堤外取土场
        3.4.5 不同取土方案对比分析
        3.4.6 路基填筑用料建议
    3.5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塑料排水板施工及管理对策
    4.1 塑料排水板法加固原理
    4.2 塑料排水板法工艺流程
    4.3 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4.4 施工管理对策
        4.4.1 组织保证措施
        4.4.2 制度保证措施
        4.4.3 对相关人员的具体要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基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D]. 张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真空排水联合MICP的软土加固方法研究[D]. 谢佳旻. 汕头大学, 2021(02)
  • [3]真空管井降水机理研究[D]. 黄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2)
  • [4]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D]. 佘志通. 福州大学, 2013(09)
  • [5]盘锦地区既有铁路下穿桥涵软土路基处理效果研究[D]. 张朋. 沈阳建筑大学, 2013(05)
  • [6]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变化规律研究[D]. 熊平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2)
  • [7]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动态施工研究[D]. 刘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 [8]砂井复合地基固结度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 杨眉. 湖南大学, 2010(03)
  • [9]基坑水平井降水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王立平. 河南理工大学, 2009(03)
  • [10]汉洪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填筑方案技术研究[D]. 方登. 重庆交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浅谈管井排水法在砂地基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