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海攻击中国反舰导弹研发进程

掠海攻击中国反舰导弹研发进程

一、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奇[1](2019)在《弹目结合的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靶标侵彻毁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精确制导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反舰导弹作为一种兼顾侵彻穿甲能力和爆炸毁伤威力的反舰武器被广泛应用。水面舰船一旦遭受反舰导弹的打击,舰船局部结构必将遭受重创,而舰船纵向连续构件的局部毁伤势必造成船体总纵强度毁伤,进而使舰船生命力大幅降低。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船的打击主要分为侵彻穿甲和舱内爆炸两个阶段。一般认为战斗部爆炸阶段是导弹的终极毁伤作用,这也使得反舰导弹侵彻穿甲过程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半穿甲型反舰导弹,在打击目标过程中往往需要侵彻穿透舰船多层板架,直至舰船核心区域引爆才能实现对目标的高效毁伤。反舰导弹侵彻舰船板架留有的破口在战斗部爆炸阶段会起到泄爆作用,从而使反舰导弹的爆炸毁伤威力受到一定影响。在反舰导弹侵彻穿透舰船多层加筋板架过程中,弹体的姿态角度等弹道特性在多层板架和板架加强筋的联合作用下势必会发生改变,进而严重影响弹体的侵彻穿甲能力。因此,本文从反舰导弹与目标舰船相结合(弹目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的侵彻特性研究,为反舰导弹侵彻毁伤的实战化评估方法提供参考。各国海军基于不同的舰船设计规范设计制造的水面舰船,其舰船结构具体特征参数虽有不同,但必然存在一定的特征规律。本文基于公开资料对各国海军现代驱护舰主尺度等表征参数进行特征规律分析,并基于船舶原理对舰船表征参数进行深入“挖掘”,得到舰船模态参数、局部细化结构、剖面特性等参数特征规律。为获得目标舰船相关结构参数,开展基于舰船特征参数规律对比分析的目标舰船数值重构,最终得到的舰船数值重构模型可从舰船主尺度、局部结构、剖面特性以及模态响应等方面反映目标舰船的总体和局部细化结构特征,以此作为目标舰船侵彻毁伤评估靶标的设计依据。本文重点对反舰导弹打击水面舰船目标过程中的毁伤特性进行研究,将导弹打击目标过程分为导弹命中阶段、导弹侵彻舰船板架结构阶段和导弹穿舱后舱内爆炸阶段。在导弹命中阶段,基于蒙特卡洛法模拟打靶得到目标舰船在反舰导弹靶平面内的各站结构部分的命中概率;在导弹侵彻阶段,对舰船加筋薄板板架的侵彻毁伤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计及弹体初始攻角对侵彻毁伤模式的影响,对业内广泛应用的德·马尔-贝尔金半经验公式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了公式计算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在导弹舱内爆炸阶段,考虑反舰导弹侵彻舱室壁面后留有的破口以及冲击波斜反射和马赫反射的影响,提出改进的镜像法,得到适用于预置侵彻破口的战斗部舱内爆炸冲击波载荷的快速预报方法;同时对高速破片和局部振动冲击环境对目标舰船结构的毁伤影响范围进行分析。通过已开展的弹靶试验结果对本文中的数值仿真计算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以目标舰船板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反舰导弹侵彻舰船加筋板架的毁伤机理研究。通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规律特性分析,得到弹体着靶速度、初始姿态角度、舰船板架材料属性和结构形式等因素对弹体的弹道特性和板架毁伤模式两方面的耦合影响关系,并拟合得到不同影响因素间的数值关系函数,得到德·马尔-贝尔金公式中弹体在靶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实际破口面积的动态修正关系,进一步提升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确定导弹侵彻目标舰船板架的极限侵彻毁伤工况,为目标舰船侵彻毁伤评估过程中的输入工况设计提供参考。在目标舰船靶标系统设计过程中,本文提出基于三个层面的目标舰船靶标系统设计方法。这三个层面分别为: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多层板架毁伤效能、靶板与目标舰船板架频谱相似关系、计及试验条件的靶标框架系统。以目标舰船的多层板架结构形式作为靶标系统中各层靶板的设计依据,通过对反舰导弹侵彻舰船多层加筋板、多层等效均厚板以及额定厚度的单层均厚板三种板架侵彻毁伤之间的差异,确定舰船靶标结构基本形式,并基于反舰导弹侵彻舰船多层加筋板架的弹着点位置关系,确定舰船靶标系统中各层靶板靶心位置;基于各层靶板与对应的目标舰船板架的应力波传播频谱特性相似关系,以及侵彻破口影响范围来确定各层靶板的边界尺寸、靶板与框架安装的边界条件;并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计及试验场地客观限制条件影响下的靶标框架系统与反舰导弹侵彻目标舰船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基于目标舰船结构特征的舰船靶标系统设计方法。舰船靶标系统在试验场地的装配精度将影响反舰导弹毁伤评估结果的有效程度。因此,本文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装配条件下的弹体的弹道特性进行预报,给出合理的靶标系统装配精度范围,确保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侵彻毁伤评估顺利进行。通过火箭橇系统开展弹靶侵彻毁伤试验研究,基于对高速动态捕捉系统采集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弹体速度、姿态等弹道特性信息,并通过对试验后期的靶标系统进行勘验,得到靶板毁伤模式等试验数据。将试验数据与数值仿真方法和改进的德·马尔-贝尔金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此验证弹体在大攻角输入工况条件下的德·马尔-贝尔金公式适用性以及本文数值预报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弹目结合的研究思想,从弹体的着靶速度、姿态角度等弹道特性以及目标舰船靶标系统毁伤模式两方面着手,对反舰导弹侵彻毁伤效能进行综合评估,由此形成弹目结合的反舰导弹侵彻毁伤评估方法。

侯学隆,罗木生[2](2017)在《捕鲸叉反舰导弹新发展与技术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系统地梳理捕鲸叉系列导弹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捕鲸叉Block 1主要反舰型号的发展改进与基本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捕鲸叉Block 2的主要性能、技术特点与任务剖面,研究了捕鲸叉Block2+的最新改进、能力提升点及相关技术途径,并总结了日本、中国台湾捕鲸叉导弹的装备情况。

孔寒雪[3](2016)在《反舰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进攻方,反舰导弹在当今海域攻防对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而攻防对抗体系中的防御体系也随之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对攻防对抗模型“进攻”和“防御”两方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作为进攻方的反舰导弹模型以及作为防御方的当前主要防御手段的近程舰炮以及舰空导弹模型,并将二者结合建立了攻防对抗模型,研究了攻防对抗系统的性能。首先,选取典型的“密集阵”防御系统,考虑系统误差模型、舰炮散布模型、命中判断模型等各种模型,建立了“密集阵”防御系统模型;建立了采用不同突防策略的反舰导弹运动模型;结合攻防两端建立了反舰导弹与近程舰炮的攻防对抗模型,并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反舰导弹的运动信息进行估计,针对不同反舰导弹突防策略,仿真研究“密集阵”防御系统拦截概率。其次,引用反舰导弹较精确的六自由度模型,并基于自动控制理论设计过载自动驾驶仪。设计反舰导弹典型的蛇形、跃升和掠海飞行策略。对反舰导弹作不同典型机动时的六自由度弹道进行仿真研究。建立防御方舰空导弹模型并与反舰导弹六自由度模型构成攻防对抗模型。基于蒙特卡洛法研究了反舰导弹不同的自动驾驶仪、不同的机动模式对攻防对抗效果的影响。考虑随机性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法研究了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最后,针对反舰导弹在进攻过程中的搜索段,考虑实际工程实现情况,对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进行了改进。基于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的设计原理,在考虑导引头的二阶特性及双通道耦合的情况下,对一维视觉效果搜索规律的过渡段进行改进,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导引头的跟随性。

袁华,严必虎[4](2014)在《外军反舰导弹装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反舰导弹作为海上舰船"杀手",其发展一直倍受各国海军关注。文章对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目前外军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发的典型反舰导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提出未来新型反舰导弹将趋于超远程化、超高速化、超隐身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天一[5](2011)在《技术的跨越 浅析中国出口型舰艇的技术发展》文中认为2009年8月,中国为巴基斯坦海军建造的4艘F22P型护卫舰首舰"祖尔菲卡尔"号经过海上测试后开始交付巴基斯坦海军;4个月后,同级2号舰也完成了交付工作;2010年8月,3号舰也以全状态交付巴基斯坦海军。至此,中国完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宗军用舰艇的出口建造合同。根据合同规定,该级舰的4号舰将在巴基斯坦国内建造,以便提高其国内军用舰艇的设计、建造能力,目前已完成了60%建造工作的4号舰正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加速建造中,预计将在2011年6月交付,将会比原计划提前近半年。近期巴基斯坦海军透露出的信息,在接收了F22P护卫舰后,其还将会考虑再采购一级4000 1吨级护卫舰的计划,中国仍然是其最主要而且是优先考虑的合作伙伴。随着中国军用舰艇技术水平及设计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10年像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两栖登陆舰、导弹艇、常规潜艇的建成服役,中国的军用舰艇的设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已经逐步被世界所认可,这对于中国提高对外出口舰艇的技术水平和范围都将起到很好的"窗口及示范"作用。而从近几年中国在世界各种装备展览会上展出的多种出口型军用舰艇模型看,凭借着日益增强的实力,中国也在有意提高和扩大在世界军用舰艇出口市场上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正在以技术和实力向世界表明,"中国制造"是可以与西方同类型舰艇相媲美的,并且很可能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天鹰[6](2010)在《海外“江湖”——出口国外的中国“江湖”级护卫舰》文中认为被北约称为"江湖"级的国产护卫舰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建造数量最多的护卫舰型号。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艘建成服役到90年代最后一批交付中国海军,"江湖"级生产数量多达30多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与"旅大"级驱逐舰一起担负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重要支柱。不过,"江湖"级护卫舰的历史贡献还不仅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生力军,而且还有多艘先后落户国外,一度成为中国舰船行业大排水量舰艇出口的标志性产品。从80年代中期首批"江湖"Ⅰ改进型交付埃及海军,到几年后具有国际同类产品水准的"江湖"Ⅲ入役泰国海军,中国在国际军用舰船市场上用较短时间就基本走出了所谓廉价、低档阶段,拥有了与该行业传统发达国家展开竞争的能力。"江湖"级的出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舰船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历程。

赤手[7](2003)在《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文中认为反舰导弹具有机动灵活、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杀伤威力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海战的重要武器。中国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反舰导弹,经历了仿制舰舰导弹、改型设计和自行设计岸舰及空舰导弹、研制第二代反舰导弹几个阶段,技术上从亚音速发展到超音速,从液体发动机发展到固体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从单项制导发展到综合制导。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通过珠海国际航展,我们欣喜地发现,我国反舰导弹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鹰击”-83(C-803)、“飞豹”模型下挂载的带冲压发动机的某型空射反舰导弹,以及DF-4挂架下挂载的外形颇似俄罗斯Kh-31的“鹰击”-91(C-901)空射超音速反舰导弹先后亮相。尽管目前这些还都是模型,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新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参考消息》11月22日的报道更是令人振奋不已:中国新型“飞豹”歼击轰炸机在北部渤海湾首次试射C-803。该导弹的性能令美军大为吃惊,其射程远达二百五十公里,是美军原来估计的两倍,射程和技术都超越美军大部分驱逐舰配置的“标准Ⅱ”型防空导弹。抚今追昔,我们忘不了老一辈科研人员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得到的回报,更没有我们明天的辉煌。珠海国际航展上的“鹰击”-91(C-901)空射超音速反舰导弹飞?

二、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弹目结合的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靶标侵彻毁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导弹侵彻金属板研究现状
        1.2.2 导弹侵彻多层金属板研究现状
        1.2.3 导弹侵彻加筋金属板研究现状
        1.2.4 导弹舱内爆炸毁伤研究现状
        1.2.5 反舰导弹火箭橇试验现状概述
    1.3 研究现状小结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工作
第2章 基于舰船结构参数特征规律的目标舰船数值重构
    2.1 引言
    2.2 现代水面舰船结构参数特征规律分析
        2.2.1 舰船主尺度参数特征规律分析
        2.2.2 舰船湿模态参数特征规律分析
        2.2.3 典型舰船板架结构参数特征规律分析
        2.2.4 舰船典型横剖面参数特征规律分析
    2.3 信息不完整条件下的目标舰船数值重构方法研究
        2.3.1 目标舰船数值重构的基本方法与应用研究
        2.3.2 基于舰船特征规律的目标舰船板架结构特征分析
        2.3.3 基于舰船特征规律的目标舰船横剖面特性分析
        2.3.4 基于舰船特征规律的目标舰船湿模态参数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舰导弹对舰船结构的毁伤特性及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打靶的目标舰船命中概率分析
    3.3 反舰导弹舱内爆炸对舰船结构的毁伤特性研究
        3.3.1 反舰导弹侵彻破口对舱内爆炸毁伤模式的影响分析
        3.3.2 计及侵彻破口的舱内爆炸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3.3.3 反舰导弹舱内爆炸产物的毁伤效果分析
    3.4 反舰导弹战斗部侵彻舰船板架结构载荷特性分析
        3.4.1 反舰导弹战斗部侵彻舰船板架结构毁伤模式分析
        3.4.2 反舰导弹战斗部侵彻舰船板架结构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舰导弹侵彻目标舰船板架结构毁伤效能分析
    4.1 引言
    4.2 弹靶侵彻数值仿真计算方法
        4.2.1 数值仿真中的单元接触碰撞计算原理概述
        4.2.2 目标舰船材料特性本构模型参数分析
        4.2.3 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有效性试验验证
    4.3 反舰导弹侵彻目标舰船板架结构毁伤模式分析
        4.3.1 反舰导弹着靶姿态角度对板架结构侵彻毁伤模式的影响
        4.3.2 反舰导弹着靶速度对板架结构侵彻毁伤模式的影响
        4.3.3 舰船板架结构形式对侵彻毁伤模式的影响
        4.3.4 舰船板架材料属性对侵彻毁伤模式的影响
        4.3.5 反舰导弹对舰船板架结构侵彻毁伤模式参数化分析
    4.4 反舰导弹侵彻目标舰船板架结构的弹道特性分析
        4.4.1 不同着靶条件下的反舰导弹剩余速度特性分析
        4.4.2 反舰导弹着角对侵彻过程中的弹体姿态的影响
        4.4.3 反舰导弹着靶攻角对侵彻过程中的弹体姿态的影响
        4.4.4 反舰导弹着靶速度对侵彻过程中的弹体姿态的影响
        4.4.5 舰船板架结构形式及材料属性对侵彻过程中的弹体姿态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用于反舰导弹评估的目标舰船多层靶标设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反舰导弹导弹侵彻目标舰船多层板架毁伤效能分析
        5.2.1 现行的反舰导弹侵彻毁伤效能评估方法分析
        5.2.2 多层板架结构形式对反舰导弹侵彻毁伤效能的影响分析
        5.2.3 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易损剖面的侵彻毁伤效能分析
    5.3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中各层靶板边界尺寸设计方法研究
        5.3.1 反舰导弹弹道特性及毁伤范围对靶板边界尺寸的影响
        5.3.2 基于弯曲波频谱特性相似的靶板边界尺寸计算方法研究
        5.3.3 考虑弯曲波反射的靶板边界尺寸限制条件分析
    5.4 计及试验条件的目标舰船多层靶标框架设计方法研究
        5.4.1 火箭橇试验场地及保障条件概述
        5.4.2 目标舰船靶标框架初步设计方案
        5.4.3 计及试验条件和施工条件限制的目标舰船靶标框架设计方案
        5.4.4 基于能量传递的目标舰船靶标系统设计方案验证
    5.5 小结
第6章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火箭橇侵彻毁伤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装配精度对火箭橇试验的影响分析
        6.2.1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水平装配精度指标要求
        6.2.2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装配高度对火箭橇试验的影响分析
    6.3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火箭橇试验的数据采集与毁伤勘验
        6.3.1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火箭橇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6.3.2 目标舰船靶标系统火箭橇试验毁伤勘验及分析
    6.4 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靶标系统的侵彻毁伤预报方法的试验验证
        6.4.1 基于火箭橇试验数据对改进的德·马尔-贝尔金公式的验证
        6.4.2 基于火箭橇试验工况的目标舰船靶标系统毁伤数值仿真分析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捕鲸叉反舰导弹新发展与技术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捕鲸叉系列导弹的发展脉络
2 捕鲸叉Block 1系列发展改进及主要性能
    2.1 Block 1A(A/R/UGM-84A、UGM-84B)
    2.2 Block 1B(A/R/UGM-84C)
    2.3 Block 1C(A/R/UGM-84D)
    2.4 Block 1D(A/RGM-84F)
    2.5 Block 1G(A/R/UGM-84G)
3 捕鲸叉Block 2和Block 2+主要性能及技术特点
    3.1 Block 2(A/R/UGM-84L)
        1)基本性能
        2)技术特点
        3)任务剖面
    3.2 Block 2+(AGM-84N)
4 日、台捕鲸叉反舰导弹装备现状
    4.2 台湾地区军队装备情况
5 结束语

(3)反舰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反舰导弹与近程舰炮的攻防对抗
    1.3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
    1.4 反舰导弹搜索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反舰导弹与近程舰炮的攻防对抗仿真研究
    2.1“密集阵”防御系统模型建立
        2.1.1 舰船运动学模块
        2.1.2“密集阵”精度模块
        2.1.3“密集阵”系统误差模块
        2.1.4“密集阵”舰炮散布模块
        2.1.5 开火时机模块
        2.1.6 命中判断模块
        2.1.7 平均必须命中数模块
        2.1.8 Kalman滤波模块
    2.2 反舰导弹运动建模
        2.2.1 导弹采用比例导引法时的飞行弹道
        2.2.2 反舰导弹降高俯冲弹道
        2.2.3 反舰导弹跃升机动弹道
    2.3 仿真
        2.3.1 二维比例导引
        2.3.2 二维降高俯冲
        2.3.3 二维跃升机动
        2.3.4 三维机动弹道
第3章 反舰导弹模型
    3.1 六自由度导弹运动模型
    3.2 自动驾驶仪设计
    3.3 机动突防措施
        3.3.1 掠海平飞弹道
        3.3.2 跃升俯冲弹道
        3.3.3 蛇形机动弹道
    3.4 目标运动学模型
    3.5 仿真
        3.5.1 仿真条件
        3.5.2 自动驾驶仪性能验证
        3.5.3 反舰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
第4章 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的攻防对抗仿真研究
    4.1 舰空导弹数学模型
    4.2 攻防对抗模型仿真
        4.2.1 舰空导弹发射时机对攻防效果的影响
        4.2.2 考虑随机因素下的不同机动形式对攻防对抗效果的影响
        4.2.3 自动驾驶仪性能对攻防效果的影响
        4.2.4 不同蛇形机动对攻防效果的影响
第5章 反舰导弹搜索规律研究
    5.1 一维视觉搜索工程实现方法
        5.1.1 设计理念
        5.1.2 突变区改进设计
        5.1.3 过渡段时间设计
        5.1.4 过渡段时间分配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外军反舰导弹装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舰导弹发展现状分析
    (一) 亚音速反舰导弹发展现状
        1. 美国“鱼叉”、“LRASM-A”亚音速反舰导弹[1-2]
        2. 法国“飞鱼”亚音速反舰导弹
        3. 挪威“NSM”、“JSM”亚音速反舰导弹[3]
    (二) 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现状[4-5]
        1. 俄罗斯超音速反舰导弹
        2. 美国超音速反舰导弹
        3. 日本超音速反舰导弹
二、反舰导弹发展趋势分析
    (一) 提高基于超远程的防区外攻击能力
    (二) 提高基于超高速的突防能力
    (三) 提高基于超隐身的突防能力
    (四) 提高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的精确打击能力
三、结束语

四、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弹目结合的反舰导弹对目标舰船靶标侵彻毁伤研究[D]. 吴子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
  • [2]捕鲸叉反舰导弹新发展与技术性能[J]. 侯学隆,罗木生. 飞航导弹, 2017(01)
  • [3]反舰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研究[D]. 孔寒雪. 北京理工大学, 2016(11)
  • [4]外军反舰导弹装备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袁华,严必虎. 国防科技, 2014(06)
  • [5]技术的跨越 浅析中国出口型舰艇的技术发展[J]. 天一.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04)
  • [6]海外“江湖”——出口国外的中国“江湖”级护卫舰[J]. 天鹰. 舰载武器, 2010(09)
  • [7]掠海攻击 中国反舰导弹研发历程[J]. 赤手. 舰载武器, 2003(01)

标签:;  ;  ;  ;  ;  

掠海攻击中国反舰导弹研发进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