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白婧文[1](2021)在《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作学习是在教学形式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拆分、在教学活动中以合作互动的交互作用作为教学动力资源、在教学评价中以合作小组学习的总成果作为依据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认知以及技能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发展重要的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发展思考能力与规划能力,这与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等理念有着强烈的关联。本文基于合作学习,探究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首先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合作学习关注学生主体、强调整体观念、发展合作意识与能力以及综合生成学习内容这几大教学特点,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倡导的不仅要促使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提升发展,且更加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探寻美术核心素养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联性。其次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深层次探究解析合作学习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适用价值,一是促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理念多样化,二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均衡发展。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加入得以解决。最后,通过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深入剖析美术课堂在合作空间中的场域划分演变过程,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外部环境、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综合以上对其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基于合作学习的美术教学参与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完善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莫阳洋[2](2021)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文中认为学会合作是21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个体责任作为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一,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至关重要,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对学生“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确定了理论基础,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研究数据。总结出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针对问题作原因分析,并提出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策略。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落实个体责任的情况比较差。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学生个体责任在紧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被掩埋;第二,个别强势学生主导合作过程,部分学生个体责任被剥夺;第三,学生间私人关系主导课堂合作关系,学生“个体责任”被扩散;第四,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不明确;第五,教师忽视学生“个体责任”的完成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发现问题主要有五点:一是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二是教师分组随意;三是学生之间不会合作;四是合作探究任务分解不细致;五是学生间没有合作规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三方。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专业素养不过硬是根本原因;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管理部门管理规则的不公平则是间接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能够短时间内就能够起效果的对策:第一,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第三,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第四,教师管理公平化。
邓双[3](2021)在《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民办(私立)教育都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足,民办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呈现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影响着其学业发展水平,因此追根溯源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水平。因此,研究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特点和现状,探讨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对于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收获和改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引入学习性投入概念,主要选取四川省G学院、C学院、Y学院以及J学院这四所民办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学习性投入的五个指标对四川省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四所民办高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掌握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以此为实证研究打好基础。利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以及学习收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以及学习收获的现状、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结合访谈内容,依托学习性投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民办高校本科生的学业挑战度与学习收获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挑战度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偏低;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居于中等水平,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较差;生师互动居于中等水平,师生之间的互动内容局限且稍显被动;教育经验丰富度居于中等水平,学术讲座参与度不高,海外学习参与度低;校园环境支持度居于中等水平,本科生人际关系支持较为一般,学校硬件设施能满足学生需求;学习收获居于中等水平,本科生各方面需有进一步的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的学习性投入及其各维度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从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五个维度,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适当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挑战度,实现合理“增负”;加强主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和谐、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便利课外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教育经验更加丰富;优化校园硬件与软件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方便性与满意度。
李千一[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均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师生、生生有效沟通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新型课堂组织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课堂学习共同体契合了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指向,有利于摆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益智性,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新型的“师生交互学习场”。正文一共包含四章:第一章,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研究主题,在准确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原则及价值展开分析与研究。第二章,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本次现状调查以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为主,两种方法相结合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掌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具体情况。第三章,根据学生问卷数据和教师访谈情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章,在对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集中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运用策略。从转变教育理念、科学组建、有效运行、完善教学评价和多方力量支持几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
张鸽[5](2021)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SP市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作为百科之基础的语文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现代文阅读不仅是高考语文考测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提升现代阅读的教学质量却成为一线教师热点研究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段的不同学科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提升阅读思考能力起到了重要推动的作用。SP市Y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是吉林省重点中学之一,在本地区同等级学校中位列前茅。该校在现代文阅读中选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论文以SP市Y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文阅读教学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该校师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从整体上对该校进行全面而清晰地了解。通过调查发现,该校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在当前的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此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该校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为本地区其他学校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奉献一份绵薄之力。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内容与方法进行论述,并对与本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主要介绍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即2020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与建议。第三章主要是对SP市Y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首先是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等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次从准备、实施及评价等三个阶段对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介绍;最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在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及提高语文成绩等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四章则是明确指出目前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主要表现为小组结构稍显僵化、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合作意识较为缺乏及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四个方面,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
卢英博[6](2021)在《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文言文语法语境陌生、教学课堂比较压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焦虑严重、成绩提高缓慢、机械记忆现象严重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上述困难,为文言文课堂带来活力,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与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在90年代传入我国,其具有创意性的形式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和讨论。其减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与负担、灵活转换师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地位、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与成绩的优点越发显现出来。HBYX实验中学在充分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文言文的结合情况后,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中,经过六年的不断实践,教学成绩越来越好,为打破文言文教学困境,如何在文言文课堂上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经验。其取得的成绩主要有:解决了初中生文言文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文言文兴趣低下甚至抵触,学习文言文心理负担大,难以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厚中华传统文化等问题;解决了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效率较低,文言文成绩提高难,文言文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面对HBYX实验中学在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上的优秀成果,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HBYX实验中学在文言文课堂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现状,展示成绩,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实施建议。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有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范围与方法、主要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从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和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第三部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是从教师的态度、运用环节、评价和效率上进行教师方面的现状调查,其次是从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和翻译能力方面进行学生方面的现状调查,再次是从教师驾驭文言文课堂的能力、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与质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的文言文成绩几方面进行的成果展示,最后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建议,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些实施建议。
黄倩春[7](2021)在《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教育部政策的导向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逐渐向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方面聚焦。综合文献分析发现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中职课程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的实施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此,笔者将目光聚焦于中职文秘专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经前期调查发现在中职文秘专业所有课程中,《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偏低,且缺少一套用于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教学策略。而《公文写作与处理》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堂目标是培养中职文秘学生的公文写作及办理公文的能力,其课堂参与度影响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在该课程中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的,开展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以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环境基础,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目标,以加分奖励为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重点,倡导学生在课堂中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因此,笔者决定将其应用到《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并制定了一套教学流程,通过开展教学实践验证其对提升课堂参与度是否有所成效。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包括:第一,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课堂参与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思路、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等方式调查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现状,最后采用SPSS.26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课堂参与度的现状,发现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第三,通过分析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中职文秘学生的学情,阐述合作学习对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第四,制定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提出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策略。第五,在课堂上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后,采用SPSS.26统计同班级学生前后两次参与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合作学习后《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如下:在行为参与维度上,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课外及课堂上投入的学习时间增加;在认知维度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维度上,学生学习的乐趣感、成就感、自信心明显增强。整体上来说,课堂参与的每个维度都得到了提升,但不同的维度的课堂参与度提升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较为显着,而在认知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还需要更长的实践时间去验证。
黎政良[8](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文中指出合作学习是在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国外兴起,国外众多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国内学者受到国外学者研究的影响之下也对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培育一批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出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它强调教师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要合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之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因为合作学习作为一项活动体验,能够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按照新课标的最新要求,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课程改革之一,已经协同语文和历史课程统一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新教材,并于2019年末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具体结合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调查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展情况,因而对合作学习中异质分组要素、面对面促进性互动要素、积极互赖要素、个人责任要素、小组自评要素、社交技能要素等六个要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调查合作学习中六个要素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落实情况,文中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者在实习期间进行两个月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分组的方式不够科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的沟通能力较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主体性认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还有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力也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进行课例分析,不断完善解决措施。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施,力求解决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六个要素的落实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叙述选题的前因后果、国内外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选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及关于选题的创新之处。在引言中主要对前人关于合作学习的着作、论文进行研究,梳理出国内外学者在合作学习上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尤其是使用新教材的研究相对更少。因此,文章研究选用合作学习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围绕高中思想政治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并以此作为本论题的创新之处。经过对引言部分的详细梳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概念分析部分,包括“合作学习”的概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概念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从中提取科学的概念定义为论文的概念做详细分析。围绕前人的研究理论,以发掘出其研究对比其它学科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概念和特征分析,为本文关于论题的涵义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等三个要求进行论述,分析合作学习研究的必要性。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要着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研究。为了能够让论题的研究达成必要性规定的要求,文中主要围绕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为其提供政策依据、思想政治学科的新教材为其提供基础条件、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提供现实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部分。在这部分主要进行问卷的回收和统计情况,还有分析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对策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实施策略。在策略这个部分主要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做出要求,以更好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第六部分,是课例分析部分。本文采用的具体课例选自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经济与社会》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这节课中,围绕合作学习中六个要素进行研究,调查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情况。第七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后来者关于合作学习继续深入研究做出一个展望。
陆钰婷[9](2021)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组织形式,以共同目标为导向,通过小组间交流、学习和互动完成学习任务,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小组间的热烈交流与合作,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从多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二学段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合作思考问题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试图全面寻找出Y市教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全面有效的建议。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任务设计、方式选择和运用、教师指导、成果展示与效果评价这七个方面对“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全方面调查,从而发现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认知偏重于知识层面;“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具有随意性、分工不明确;“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未充分考虑第二学段学生学情;“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操作性和探究性不强;“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小组的干预过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内容局限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结果的汇报;“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偏重于教师评价。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改进策略有:教师要通过专业学习来精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意涵;教师要对各层次学生实现优化组合和动态化分工;教师要综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注重直观操作与自主探究的多种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方法要随教学情境灵活调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要注重过程性、趣味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注重客观化、层级化这七点对策。
苏塔娜[10](2021)在《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文中认为新时代是一个合作呼声高涨之时代,大到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小到人人之间的互助合作,而在时代对于合作能力普遍需要和永恒追求的背景之下,我国也顺应时代需求,将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填写到时代新人的培养计划中,着重强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共同进步中学会尊重与包容。而今,合作已遍布日常生活及学习领域的各个角落,且合作学习在被教师广泛肯定的基础之上于中小学主要学科的教学领域已然做了诸多尝试,但尽管如此,当合作学习理论在真正落实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时,还是出现了小组合作从建立到实施乃至评价都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问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体验枯燥乏味。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将其课程内容视为研究媒介与载体,通过文献对比研究、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访谈总结现状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A中学和B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调研、记录,从而有效探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有效帮助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步入新环境、面对新同学、学习新课程时,学会正确与自己相处、与环境相处、与同学相处。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于自我和他人乃至集体的认同感,懂得在不同中寻找共性,在一致中探寻创新。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及书籍查阅等方式,从古至今,由中及西概述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及应用演变,同时,在应用现状的分析及整理下、透析其缺乏应用或应用低效的原因,从而为有效性策略等方面的积极探究提供现实依据。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辈研究的理论精华的基础之上,紧密联系学生升学实际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程标准和编订特点,构建一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二、努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 合作学习概述 |
2.1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
2.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2.2.1 团体动力理论 |
2.2.2 动机理论 |
2.2.3 认知精制理论 |
2.3 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
2.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2.3.2 评价内容全面化 |
2.3.3 评价方法综合化 |
2.4 合作学习的教学特点 |
2.4.1 转变师生关系,着重关注学生主体 |
2.4.2 强调整体观念,发展合作意识与能力 |
2.4.3 开放课堂场域,综合生成学习内容 |
3 核心素养理念呼唤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
3.1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呼唤多元的教学理念 |
3.2 合作学习与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倡导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3.3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适用于当下学生发展需求 |
4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价值呈现 |
4.1 合作学习促进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理念多样化 |
4.2 合作学习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促进学生个体均衡发展 |
5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解决 |
5.1 高中美术鉴赏传统教学中“貌合神离”的形式解决 |
5.2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学生个体社会学习的需求解决 |
6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构建 |
6.1 构建外部环境——合作学习下的高中美术课堂场域划分 |
6.1.1 高中美术课堂场域构建的社会学理论基点 |
6.1.2 高中美术课堂场域构建的心理学理论基点 |
6.1.3 合作学习下的高中美术课堂场域划分流程 |
6.2 构建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与策略 |
6.2.1 教学指导以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为基础 |
6.2.2 教学过程以共学式为联结 |
6.2.3 教学结构强调复合型学习模式 |
6.2.4 鉴赏探究以小组调查法为核心 |
6.3 对合作学习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评价 |
6.3.1 促进共同进步,达成统一目标的总体性评价 |
6.3.2 尊重个体差异,关注过程体验的发展性评价 |
7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 |
7.1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理念 |
7.2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模式 |
8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索 |
8.1 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
8.2 课堂教学实践评价 |
8.3 实践教学分析反思 |
9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在校期间部分科研成果 |
(2)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学会合作:21 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 |
1.1.2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
1.1.3 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
1.1.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情况堪忧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合作学习 |
1.2.2 个体责任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
1.3.2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
1.3.3 关于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的研究 |
1.3.4 评论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的现状和问题 |
1.5.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落实难的原因 |
1.5.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 |
1.6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思路 |
1.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社会互赖理论 |
2.3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个体责任”理论阐释 |
2.3.1 学生“个体责任”的概念 |
2.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组成 |
2.3.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履行“个体责任”的外在表现 |
2.3.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一般环节 |
2.3.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影响个体责任落实的因素 |
2.3.6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评价流程 |
3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
3.1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 |
3.1.1 小学科学课堂“个体责任”落实现状的调查设计 |
3.1.2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调查结果 |
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
3.2.1 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
3.2.2 课堂合作学习分组随意 |
3.2.3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能力 |
3.2.4 教师分解合作探究任务的能力差 |
3.2.5 课堂合作缺乏规则指引 |
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难以落实“个体责任”的原因分析 |
4.1 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匮乏 |
4.1.1 教师合作学习分组缺乏标准 |
4.1.2 教师缺乏对合作技能的教授 |
4.1.3 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 |
4.1.4 教师的课堂评价缺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
4.2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过硬 |
4.2.1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
4.2.2 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 |
4.2.3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思想坚定性不足 |
4.2.4 科学教师学科教学任务重,课外任务繁多 |
4.2.5 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
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探讨 |
5.1 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首要措施 |
5.1.1 确定小组成员性别比例 |
5.1.2 确定小组成员性格比例 |
5.1.3 确定小组成员学科成绩比例 |
5.2 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关键措施 |
5.2.1 课前深研教材,细化探究活动 |
5.2.2 课中明确合作任务,课堂评价兼顾个人 |
5.2.3 课后单独帮助 |
5.3 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必要措施 |
5.3.1 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
5.3.2 提升学生合作技能 |
5.3.3 帮助小组建立个人行为准则及小组运行规则 |
5.4 教师管理公平化——落实个体责任的保障措施 |
5.4.1 工作量平等 |
5.4.2 福利平等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硕博论文类 |
(四)网络资源类 |
二、西文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研究缘起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问卷法 |
1.3.2 访谈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5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内容 |
1.5.1 相关概念辨析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学习性投入的相关研究 |
2.1.2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相关研究 |
2.1.3 学习收获的相关研究 |
2.1.4 研究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习性投入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工具 |
3.2.1 问卷的借鉴与编制 |
3.2.2 问卷预调研及修订 |
3.2.3 问卷计分方式 |
3.2.4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 研究对象 |
3.3.1 四川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基本概况 |
3.3.2 取样方法与取样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4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实证分析 |
4.1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现状 |
4.1.1 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描述性分析 |
4.1.2 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比较 |
4.2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 |
4.2.1 学习性投入各维度与学习收获的相关性关系 |
4.2.2 学习性投入各维度与学习收获的回归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调查结论与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策略 |
5.1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的研究结论 |
5.1.1 学业挑战度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偏低 |
5.1.2 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居于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较差 |
5.1.3 生师互动居于中等水平,师生之间的互动内容局限且稍显被动 |
5.1.4 教育经验丰富度居于中等水平,学术讲座参与度不高,海外学习参与度低 |
5.1.5 校园环境支持度居于中等水平,本科生人际关系支持较为一般,学校硬件设施能满足学生需求 |
5.1.6 学习收获居于中等水平,本科生各方面均有一定的进步与发展 |
5.1.7 民办高校本科生的学习性投入正向影响其学习收获 |
5.2 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的策略 |
5.2.1 适当提升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业挑战度,实现合理“增负” |
5.2.2 加强主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合作性和主动性 |
5.2.3 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和谐、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 |
5.2.4 便利课外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教育经验更加丰富 |
5.2.5 优化校园硬件与软件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方便性与满意度 |
5.3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与学习收获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
(一)学习共同体 |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
(一)包容性 |
(二)差异性 |
(三)对话性 |
(四)民主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 |
(一)学生主体原则 |
(二)责任到人原则 |
(三)合作共赢原则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的价值 |
(一)有利于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二)有利于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 |
(三)有利于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结果 |
(二)教师访谈结果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重视度不高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组建不科学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果不佳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不完善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个体差异大 |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三)学校传统教学思想制约 |
(四)社会合力不足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运用策略 |
一、转变教育理念 |
(一)由重“供给”向重“需求”转变 |
(二)由重“教”向重“导”转变 |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
二、科学组建 |
(一)划分课堂学习共同体 |
(二)明确角色分工 |
(三)制定合作学习规则 |
(四)合理编排座位 |
三、有效运行 |
(一)完善课堂的纪律管理 |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
(三)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
(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
(五)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
四、完善教学评价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
五、多方力量支持 |
(一)其他学科教师支持 |
(二)学生家长支持 |
(三)学科专家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SP市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小组合作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 “新课标”对小组合作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
2.2 “新课标”对小组合作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 |
3.1 基本情况 |
3.1.1 学校基本情况 |
3.1.2 教师基本情况 |
3.1.3 学生基本情况 |
3.2 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
3.2.1 小组学习的准备阶段 |
3.2.2 小组学习的实施阶段 |
3.2.3 小组学习的评价阶段 |
3.3 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效 |
3.3.1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
3.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3.3 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
第四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
4.1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4.1.1 小组结构稍显僵化 |
4.1.2 评价体系相对单一 |
4.1.3 合作意识较为缺乏 |
4.1.4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
4.2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
4.2.1 公平组队合理分配 |
4.2.2 丰富完善评价体系 |
4.2.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
4.2.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6)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
2.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
2.1.1 缓解学习初中文言文的焦虑 |
2.1.2消除认知水平的差异 |
2.1.3 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
2.2 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
2.2.1 体现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2.2.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加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
2.2.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精神 |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方面的现状调查 |
3.1.1 教师态度调查 |
3.1.2 教师运用环节调查 |
3.1.3 教师评价调查 |
3.1.4 教师效率调查 |
3.2 学生方面的现状调查 |
3.2.1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 |
3.2.2 学生知识掌握调查 |
3.2.3 学生翻译能力调查 |
3.3 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
3.3.1 增强了教师驾驭文言文课堂的能力 |
3.3.2 活跃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 |
3.3.3 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 |
3.3.4 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3.3.5 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
3.3.6 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成绩 |
3.4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4.1 学校培训不够到位 |
3.4.2 学校标准不够完善 |
3.4.3 教师分组不过科学 |
3.4.4 评价方式不够多元 |
3.4.5 学生合作不够深入 |
3.4.6 学生探究不够彻底 |
第四章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运用的实施建议 |
4.1 学校方面 |
4.1.1 深入开展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 |
4.1.2 定期举行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交流分享会 |
4.1.3 完善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标准 |
4.2 教师方面 |
4.2.1 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
4.2.2 健全小组评价机制 |
4.2.3 健全小组合作环节 |
4.3 学生方面 |
4.3.1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
4.3.2 掌握小组合作环节 |
4.3.3 提高探索讨论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 C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 D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 E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访谈提纲(学生版) |
(7)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1.国家政策的导向 |
2.提高中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
3.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
4.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关于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2.关于课堂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3.综合述评 |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1.合作学习 |
2.课堂参与度 |
(六)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投入学习理论 |
3.社会互赖理论 |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 |
1.调查对象 |
2.调查问卷的编制 |
3.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
4.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调查结果分析 |
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2.访谈结果分析 |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学生对知识点钻研程度较低,学习投入时间较少 |
2.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深层次学习效果较差 |
3.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感有待提升,课堂学习焦虑感偏高 |
(四)影响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
1.学生因素 |
2.教师因素 |
三、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分析 |
(一)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性分析 |
1.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分析 |
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
(二)合作学习提升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优势分析 |
1.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策略对比的优势 |
2.合作学习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 |
四、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和应用策略 |
(一)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 |
1.异质分组,明确角色 |
2.目标呈现,集体授课 |
3.合作探究,自主写作 |
4.互相批改,合作优化 |
5.课堂展示,反馈总结 |
(二)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应用策略 |
1.积极的互赖策略 |
2.科学的编组策略 |
3.社交技能策略 |
4.调整焦虑策略 |
5.有效的评价策略 |
五、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
(一)实践对象 |
(二)实践方法 |
(三)实践过程 |
1.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 |
2.第一轮行动研究 |
3.第二轮行动研究 |
(四)实践效果 |
1.访谈结果分析 |
2.调查问卷分析 |
3.实践效果小结 |
(五)实践反思 |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群体动力理论 |
(四)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法 |
3.观察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合作学习的相关内涵 |
(一)合作学习内涵 |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
1.人数的把控性 |
2.目标的确定性 |
3.主体的激励性 |
4.成果的共享性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内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1.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要求 |
2.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3.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 |
4.增进课堂上师生及生生感情的需要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
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为其提供政策依据 |
2.高中思想政治的新教材为其提供理论条件 |
3.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提供现实条件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现状调查 |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二)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果 |
1.教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
2.教师课中指导地位突出 |
3.学生在组内促进性互动较高 |
4.学生获得明确学习任务 |
(三)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
1.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
2.学生在组间交流较少 |
3.分组方式不够科学 |
4.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
(四)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性认识 |
2.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 |
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4.教师的课后反思有待加强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
(一)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
1.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
2.落实学生的个体责任 |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
1.提升学生之间互赖意识 |
2.增强学生的促进性互动 |
3.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 |
(三)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
1.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
2.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
3.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
4.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四)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
1.教师要引导小组分享成果 |
2.教师要引导学生组内评价 |
3.教师要组织各组相互交流 |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课例探析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前准备 |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2.教学目标的分析 |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解读 |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施教学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附录3:教学设计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9)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合作学习是世界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 |
(二) 合作精神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 |
(三)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有效学习方式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二)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 |
(四) 小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 |
(五)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 |
(六) 评价与启示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小学数学第二学段 |
(二) 图形与几何 |
(三) 小组合作学习 |
二、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 |
(一)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及推理能力 |
(二)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
(三) 建立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
(四) 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
三、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
(一) 可融合实践操作、观察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求知欲 |
(二) 促进“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互助 |
(三) 有助于提升学生多视角思考图形与几何问题的能力 |
(四)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感 |
四、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社会互赖理论 |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章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以Y市两所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 |
(二)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 |
(三)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
(四)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
(五)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 |
(六)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 |
(七) “图形与几何”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
第三章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认知偏重于知识层面 |
(二)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具有随意性、分工不明确 |
(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未充分考虑第二学段学生学情 |
(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操作性和探究性不强 |
(五)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小组的干预过度 |
(六)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内容局限于“图形与几何”知识结果的汇报 |
(七)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偏重于教师评价 |
二、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浓重的应试氛围限制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
(二) 班额过大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 |
(三) 第二学段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差且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 |
第四章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对策 |
一、教师要通过专业学习来精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意涵 |
(一) 研读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资料 |
(二) 深化自身在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学支架作用的意识 |
二、教师要对各层次学生实现优化组合和动态化分工 |
(一) 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来确定异质分组或同质分组 |
(二) 合作学习小组规模的确定要基于班级人数、任务难易 |
(三) 合作小组的分工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或个人意愿灵活调整 |
三、教师要综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
(一) 任务的设计要立足于第二学段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 |
(二) 任务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
(三) 任务的设计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
(四) 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生活情境 |
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注重直观操作与自主探究的多种组合 |
(一) 运用动手操作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二) 设计社区调查等创新性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深度合作 |
五、合作学习指导方法要随教学情境灵活调节 |
(一) 表达清晰,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要求与规则 |
(二) 积极旁观,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 |
六、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要注重过程性、趣味性 |
(一) 设计研讨式交流、游戏呈现形式的成果展示方式 |
(二) 调控交流先后顺序,实现梯度式互动 |
(三) 为各类学生创设表达机会,实现学习机会均等 |
七、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注重客观化、层级化 |
(一) 评价内容需细致且客观,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
(二) 评价要有层级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
(一)小组合作学习定义及实质 |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
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社会互赖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4.人本主义理论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构成要素 |
1.建立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的相互依赖 |
2.增加学生的面对面互动 |
3.明确个人与小组的责任 |
4.有意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技巧 |
5.引导学生反思概括小组合作经验 |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 |
1.价值观 |
2.规范 |
3.角色 |
二、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现状分析 |
(一)运用中呈现的优势 |
1.提升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
2.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 |
3.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信心 |
4.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 |
(二)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
1.内部构成忽视差异性 |
2.成员合作缺乏技巧性 |
3.内容设计缺少生活性 |
4.评价标准缺乏整体性 |
5.成员互动缺少紧凑性 |
(三)运用中的问题归因分析 |
1.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认知不足 |
2.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理解浅显 |
3.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内容选择存在误区 |
4.教师对于评价标准及其方式认知失衡 |
5.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后生活中应用不足 |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
(一)培养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专业理念 |
1.坚持学生主体,了解学生实际 |
2.更新教师观念,科学建设小组 |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技能水平 |
1.教师传授技能,学生掌握规则 |
2.制定小组规范,灵活安排角色 |
(三)填充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生活元素 |
1.探讨生活实际,拉近师生距离 |
2.小组活动检验,提高生活能力 |
(四)充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内容 |
1.评价主体多元,自我认同全面 |
2.评价内容广泛,自我潜力显现 |
(五)拓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范围 |
1.课上编排任务,增添合作契机 |
2.课下巧妙分工,增加生活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努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 白婧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D]. 莫阳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研究[D]. 邓双.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D]. 李千一.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SP市Y中学为例[D]. 张鸽. 延边大学, 2021(02)
- [6]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D]. 卢英博. 延边大学, 2021(02)
- [7]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 黄倩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8]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D]. 黎政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D]. 陆钰婷. 扬州大学, 2021(09)
- [10]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D]. 苏塔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