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音乐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一、音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以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秋[1](2021)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性梗死痴呆(MI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氨基酸类递质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相关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作用,为针灸治疗MID提供一定的实验机制依据及推广应用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使用数字随机法随抽取10只为正常组,余60只为预用栓子造模组;栓子造模组采用微血栓栓塞法造MID模型,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符合MID标准的大鼠40只后,按随机数字法将栓子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线灸组、西药组和药线非穴组各10只。药线灸组予“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点灸治疗,西药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灌胃治疗,药线非穴组给予两肋下非穴点药线点灸治疗,正常组、药线非穴组予同药线灸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抓摸刺激。干预4w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Glu、Asp、Gly、GABA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R1、BDNF蛋白表达。结果:(1)Glu、Asp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含量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灸组、西药组含量显着降低(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Gly、GABA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灸组、西药组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NR1蛋白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药线灸组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DNF蛋白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药线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1);药线灸组与西药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线非穴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可降低MID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Glu、Asp的含量,提高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Gly、GABA的含量,拮抗NR1受体,从而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损伤。“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可增加MID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保护海马记忆神经元,从而有效改善MID的认知功能障碍。

李翠翠[2](2020)在《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空间记忆中前摄干扰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长期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学习记忆已得到广泛证实,然而有研究指出运动可以通过神经发生诱发对已存储的记忆的遗忘,并通过遗忘来降低原有记忆痕迹的前摄干扰,进而提高相似且冲突的新记忆的获得。被遗忘的记忆痕迹真的完全消失了吗?运动诱发遗忘后,先前的学习经验是否依然对相似记忆获得具有一定作用?运动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相似记忆的获得是否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与前摄干扰有关?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哪些?本研究拟通过行为学研究,探讨被遗忘的记忆是否仍对相似记忆的获得有所影响,其次,通过空间记忆任务进一步证实运动对前摄干扰的抑制作用,并探究运动降低前摄干扰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研究一中,为验证运动诱发的遗忘效应(实验1),并探讨运动诱发遗忘后,先前的学习经验是否依然对相似记忆获得具有一定作用(实验2),我们以2月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小鼠分为4组:包括无学习经验+安静组(NMT+Sed),无学习经验+运动组(NMT+Ex),有学习经验+安静组(WMT+Sed)和有学习经验+运动组(WMT+Ex)。有学习经验组接受运动干预前的Morris水迷宫空间导航训练和平台探索测试,以确保小鼠获得关于平台位置的空间记忆,无学习经验组不接受训练,在测试结束后,按照不同分组,运动组进行4周的自主转轮运动,安静组正常饲养。4周后对有学习经验组进行记忆保留测试,以检测运动对空间记忆保留的影响(实验1);测试结束后24h所有实验小鼠进行运动后的新的空间记忆训练(对于有经验组为相似空间记忆的获得——对侧象限任务),对于无经验组该测试为新的水迷宫空间记忆任务)检测不同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比较各组小鼠在学习新的空间记忆任务中的表现,以此获得运动诱发遗忘后,先前的学习经验对相似记忆获得是否仍具有促进作用(实验2)。在研究二中,为探讨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相似记忆获得中前摄干扰的作用,我们设置了记忆任务的低干扰组(新标记任务)和高干扰组(反转学习任务),实验分为四组:低干扰安静组(LI+Sed),低干扰运动组(LI+Ex),高干扰安静组(HI+Sed)和高干扰运动组(HI+Ex),四组小鼠均接受运动前的空间导航测试及平台探索测试以确保小鼠获得空间记忆,测试结束后,根据分组对小鼠进行为期4周的运动干预(安静组正常饲养),干预结束后,进行回忆测试检测小鼠的记忆保留情况,测试结束24h后低干扰组进行新标记物的空间导航训练(即水迷宫中用以识别平台位置的标记物与运动干预前的完全不同),高干扰组进行对侧平台的反转学习任务的空间导航训练,检测小鼠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学习情况,以获得运动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相似记忆获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比较了高干扰安静组和高干扰运动组在反转学习任务中对原平台所在位置及象限的探索情况,以检测运动对高干扰条件下相似记忆获得的促进作用是否与抑制前摄干扰有关(实验3)。在研究三中,为探究运动调节相似记忆获得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以实验2中获得的小鼠脑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海马,前额叶以及纹状体三个脑区与GluR2内吞相关的蛋白表达(实验4);为探究运动在相似记忆获得中对前摄干扰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以实验3中获得的小鼠脑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海马,前额叶以及纹状体三个脑区与GluR2内吞相关的蛋白表达(实验5);为探究运动对前摄干扰的调节是否与NR2B调控的GluR2的内吞有关,我们采用NR2B受体拮抗剂注射,抑制NR2B的作用,将小鼠分为4组:NR2B拮抗剂+安静组(Sed+NR2B),NR2B拮抗剂+运动组(Ex+NR2B),安慰剂+安静组(Sed+Nacl)和安慰剂+运动组(Ex+Nacl),检测运动对前摄干扰的调节是否也同时受到抑制(实验6)。研究结果(1)运动诱发的遗忘特征:实验1探究运动诱发遗忘的研究中,在有学习经验组,4周的自主转轮运动干预显着降低了小鼠记忆的保留情况;实验2探究运动诱发的遗忘是否影响先前学习经验对相似记忆获得的研究中,有学习经验组在相似记忆获得中的表现显着优于无经验学习组在新记忆任务中的表现,且安静组与运动组无显着差异;对小鼠在学习新任务中采用的认知策略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在学习新的任务时更多的采用与特定标记物相关的直接探索策略,有无学习经验对于直接探索策略的使用无显着差异。(2)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空间记忆前摄干扰的作用:在实验3中,对比不同干扰条件下,相似任务习得的成绩显示,HI+Sed获得平台位置多需时间及探索路径长度都显着高于HI+Ex组及LI+Sed和LI+Ex,HI+Ex与LI+Sed和LI+Sed无显着差异;比较HI+Sed和HI+Ex在学习过程中对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探索次数,结果发现,HI+Sed组小鼠在学习新任务过程中对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探索次数显着高于HI+Ex组。(3)运动促进相似记忆获得的相关分子机制:在实验4中,检测研究一中获得的小鼠脑组织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无学习经验组相比,有学习经验组Arc、mAChRM1和p-CaMK Ⅱ/CaMKⅡ在海马、前额叶和纹状体中的表达均显着提高;运动提高了有学习经验组海马组织细胞膜NR2B的分布,降低了细胞膜GluR2的分布,提高了细胞质GluR2的分布,运动还提高了有经验学习组海马p-GluR2的水平;运动提高了有学习经验组海马中TARP和Arc的表达。(4)运动降低前摄干扰的相关分子机制:在实验5中,与低干扰组相比,高干扰组的Arc、mAChRM1、以及p-CaMK/CaMK Ⅱ在海马、前额叶及纹状体中的表达均显着提高;高干扰条件下,运动显着提高了海马NR2B和p-GluR2/GluR2的水平以及TARP和Arc的表达。实验6:NR2B拮抗剂对运动诱导的记忆消退无显着影响;NR2B拮抗剂注射消除了运动对高干扰反转学习任务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与NR2B拮抗剂降低了运动对前摄干扰的抑制有关;NR2B拮抗剂降低了运动组海马GluR2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长期自主运动可以促进小鼠对空间记忆中与特定标记物相关的信息的遗忘,进而抑制其在习得相似记忆时,原有记忆痕迹对新记忆产生的前摄干扰作用。(2)运动的促遗忘效应并不影响与特定标记物无关的间接探索策略的保留,被保留的间接探索策略可进一步促进相似记忆的习得。(3)运动通过提高NR2B在海马组织中细胞膜的分布,促进GluR2的内吞作用,进而促进对前摄干扰的抑制作用。(4)GluR2的上游调控因子mAChR M1和CaMKⅡ可能参与高干扰记忆任务中前摄干扰的调节,但并不受运动调控。

张丹丹[3](2020)在《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属中医“中风病”范畴。通络化痰胶囊(Tongluo Huatan Capsule,THC)有活血通络、化痰熄风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团队课题组前期已完成该药Ⅳ期临床试验资料采集,但未对数据进行总结,现基于前期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性总结及分析,进一步评价通THC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基于中医“异病同治”思想,痰瘀阻络证也是缺血性卒中后引发血管性痴呆(Vescular Dementia,VD)常见证型,由此提出假设:THC对VD是否也会有效?据最新研究显示,上调网格蛋白(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能够促进神经元表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的内吞,减少神经元膜表面的NMDAR分布,从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是clathrin和NMDA受体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时点的变化还未明确。故本研究拟针对VD大鼠模型,早期给药干预后造模,取海马组织,按照造模后3h/1d/3d/7d/14d不同时点,采用动物行为学及Western blotting(WB)、RT-PCR检测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NMDAR1(NMDAR功能亚单位)的表达,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同时探讨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从而从微观表征层面证明中药异病同治的疗效。临床研究目的:进一步评价THC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臂队列临床研究,纳入34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中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THC治疗4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课题组前期采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1)2012年01月-2016年12月于34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纳入的受试者共2169例,THC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mRS总分减少50%及以上者817例(37.67%),总分下降至0-1者1187例(54.73%);(2)影响NIHSS综合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 1.009-1.039,P=0.002)、基线合并高血压(OR=4.720,95%CI 3.513-6.341,PP=0.000)、冠心病(OR=2.601,95%CI 1.530-4.421,P=0.000)、高脂血症(OR=2.234,95%CI1.234-4.407,P=0.008)、基线 NIHSS 评分(OR=0.902,95%CI 0.849-0.957,P=0.001)影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3)影响中医证候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中医证候评分对中医证候疗效有影响(OR=62.023,95%CI 37.407-113.026,P=0.000);(4)影响mRS改善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9,95%CI 1.007-1.031,P=0.001)、基线合并高血压(OR=2.898,95%CI 2.144-3.917,P=0.000)冠心病(OR=3.625,95%CI 1.516-8.673,P=0.004)对 mRS 的改善有影响;(5)THC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00%。结论:(1)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中医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2)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年龄小、基线病情轻、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疗效越好。实验研究目的:(1)探索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2)探索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HC组、美金刚组(MH组)、参知健脑方组(SZJN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日,连续7日。采用2VO+腹腔注射硝普纳的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血管,不注射硝普钠。造模后进行跳台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3h、1d、3d、7d、14d分别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RT-PCR、WB检测海马clathrin、NMDAR1、Rab5B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①跳台试验(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潜伏期以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②新物识别实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新物辨别指数下降(P<0.01);THC组、SZJN组、MH组辨别指数均比模型组高(P<0.01);③水迷宫: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1)。不同分组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有差异(P<0.05),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去平台后,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在目标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和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SZJN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2)病理学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结构形态未见异常,神经元形态完整,排列整齐,胞核与胞质界限清晰可见无坏死。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胞质稀少,神经元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排列紊乱程度加重,间隙增加明显。与模型组比较,THC组、SZJN组大鼠海马CA1区整体组织损伤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胞质较均匀,胞核与胞质界限较清晰,少数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MH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层次减少,神经元排列稀松,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部分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紧凑,染色后呈现为颗粒或状块状,染色浓密且规则。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带出现了断裂,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大量神经细胞出现尼氏体碎裂。THC组、SZJN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少数细胞间隙增宽,细胞带稍有变薄,少量的神经细胞可见到有尼氏体碎裂、胞质中央尼氏小体消失。M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和排列较模型组有所改善,部分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带变薄。RT-PCR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3h、1d、3d、7d、14dVD大鼠clathr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MHG组(P<0.01)、THC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clathrin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7d、14d模型组大鼠NMDAR1 mRNA表达增加(P<0.01),术后1d NMDAR1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h SZJN组NMDAR1 mRNA 表达降低(P<0.01),术后 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NMDAR1 mRNA 表达降低;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 VD大鼠Rab5B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 3h、1d、3d、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Rab5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3)WB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模型组大鼠clathrin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在术后3h(P<0.01)、1d(P<0.05)clathrin 蛋白表达升高,SZJN 组在术后 3h(P<0.01)、1d(P<0.05)、7d(P<0.05)、14d(P<0.05)clathrin蛋白表达升高,MH组在术后3h(P<0.01)clathrin蛋白表达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P<0.01)、7d(P<0.01)、14d(P<0.01)模型组大鼠的膜蛋白NMDAR1表达增加,术后1d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术后3h(P<0.05)、7d(P<0.01)NMDAR1表达减少,1d时表达增多(P<0.01),SZJN组、MH组大鼠术后3h、7d NMDAR1表达减少(P<0.01)。结论:(1)THC早期干预可减轻VD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损伤,提高学习及记忆能力,具有脑保护作用;(2)VD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NMDAR1表达的动态演变在造模后先升后降再上升。clathrin及Rab5B表达降低导致神经元表面NMDAR内吞减少加重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3)THC早期干预VD大鼠,可通过上调clathrin表达使神经元表面的NMDAR内吞增加,或下调NMDAR表达来减少兴奋性毒性作用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田丹枫[4](2020)在《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以记忆力进行性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及性格、情感等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VD的病理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改变、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显着提高V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课题组基于VD的“毒损脑络”中医创新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参知健脑方。前期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海马神经元,通过调控谷氨酸突触囊泡转运关键蛋白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减轻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性毒性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研究大多仅从单个靶点或通路评估参知健脑方对VD的干预作用,并未完全解释其药效机制;且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深入分析验证,其分子机制值得更深入地探索研究。目的:基于VD“毒损脑络”理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2)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干预药物的适宜浓度,并探讨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3)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VD细胞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参知健脑方的治疗有效性及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4)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RAB5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第一部分:依托多种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参知健脑方的入血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VD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IncuCyte动态细胞成像技术筛选出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干预剂量。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毒性的作用。第三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活性氧和超氧化物(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四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clathrin和NMDAR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3个单味药,18个活性化合物,154个治病靶点。其中,芍药苷、白芍苷和新芒果苷等活性成分关联基因较多,FGF1和FGF2位列治病靶点首位。(2)PPI网络包含154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NS、ALB、AKT1、CASP3、JUN、PTGS2等。(3)GO富集分析共有条目4960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417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306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478个。(4)KEGG富集分析共有相关通路30条,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干预剂量筛选: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为22.5 mM,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05、0.1、0.2 mg/mL,盐酸美金刚干预剂量为10 μM。(2)细胞形态学:正常PC12细胞呈不规则长梭形,形态完整,突起明显,贴壁牢固;谷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呈圆球形,结构不完整,胞体皱缩,易聚集成团;突起变短或减少、消失,细胞贴壁不牢;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死亡率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参知健脑方各剂量组细胞胞体均相对完整,部分细胞突起少量存在,存在突触间联系;细胞贴壁较模型组牢固;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增多不明显,细胞死亡率没有显着上升。盐酸美金刚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略有改善。(3)CCK-8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显着降低PC1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P<0.05);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P<0.01)。(4)IncuCyt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持续增加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融合率持续下降;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降低,融合率呈上升趋势;盐酸美金刚的各项结果趋势与谷氨酸类似。(5)CFS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明显增高CFSE平均荧光强度(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CFSE平均荧光强度均呈减弱趋势,但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细胞周期:谷氨酸可以显着增加S期细胞比例,使细胞阻滞在S期(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2)细胞凋亡: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凋亡率(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减少细胞凋亡(P<0.01)。(3)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谷氨酸可明显升高细胞内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P<0.05,P<0.01)。(4)qRT-PCR: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显着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第四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免疫荧光:clath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AB5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早期内体;NMDAR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突触。谷氨酸显着降低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P<0.01,P<0.01),增加NMDAR1的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上调clathrin、RAB5B水平(P<0.05,P<0.05),下调NMDAR1水平(P<0.05)。(2)qRT-PCR:谷氨酸可明显降低clathrin mRNA的表达(P<0.01),并增加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可明显增加clathrin的表达并显着降低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3)Western Blot:谷氨酸可抑制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明显增加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显着上调clathrin、RAB5B表达水平,下调NMDAR1 的水平(P<0.01)。结论:(1)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机制呈现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其治病靶点大多与血管、神经保护及突触可塑性调节相关,且靶点与通路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其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适宜浓度的谷氨酸可以显着促进PC12细胞增殖,但谷氨酸浓度过高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参知健脑方各剂量能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力及细胞融合率,减少死细胞数目及死亡率,减少细胞毒性损伤;均对细胞形态有一定修复作用,改善细胞贴壁不牢的状态。(3)参知健脑方能有效修复细胞周期循环,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阻止Ca2+内流并增强细胞清除ROS和Superoxide的能力,减少谷氨酸毒性积累及氧化应激损伤。参知健脑方可影响上述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计算机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障碍导致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积累,“解毒通络”的参知健脑方可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而降低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arhrin和RAB5B的表达,促进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有关。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解毒通络”法则治疗VD提供了微观证据。

蒋佳[5](2020)在《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BWT评分的影响,明确电针心包经穴对NR1、Ca2+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假手术对照组18只、造模组54只。造模组采用Zea Longa和Knaga报道的改良线栓法制备左侧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心包经穴组、电针肺经穴组各18只。心包经穴组、肺经穴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二天开始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3天。大鼠捆绑后用15mm、36号毫针刺入大鼠瘫痪侧穴位,针刺深度3-4mm。心包经取天泉、曲泽穴一组,内关、大陵一组;肺经取天府、尺泽一组,列缺、太渊一组。连接韩式电针治疗仪,电针刺激参数:连续波(疏波),输出电流0.5-1m A,频率2-15Hz,强度以局部组织轻颤为度,连续刺激时间30min。其他组予以同法固定3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处理前后BWT评分变化,运用TTC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法、流式方法分别检测梗死脑组织体积、脑组织中NR1及胞内Ca2+的含量。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精神状态佳,皮毛亮泽,饮食如常;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欠佳,毛发脱落,暗淡无光,不欲进食,易激惹,患侧肢体力量明显减弱;肺经组、心包经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毛发稍有光泽,进食情况、精神状态、患侧肢体力量均较模型组大鼠强。2.大鼠BWT评分比较:(1)组间比较:处理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造模组之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比,心包经组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与处理前比,肺经组、心包经组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体积比较:(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体积均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CAO造模成功;(2)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之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R1的表达:(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NR1阳性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阳性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比,心包经组NR1表达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a2+含量:(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肺经组、心包经组含量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比,肺经组、心包经组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心包经穴可以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对脑梗死体积无明显改变。2.脑缺血可引起MCAO大鼠脑组织内NR1表达增强、胞内Ca2+含量显着增高;电针心包经穴可下调NR1表达以及降低Ca2+含量。

李亚芹[6](2020)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急性侧脑室注射麦芽酚铝,探讨麦芽酚铝对大鼠突触可塑性的损伤,以及m Glu R1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在山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动物实验室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侧脑室插管手术,术后一周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手术对照组(只进行侧脑室插管手术)、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麦芽酚铝染毒组(4、16、64m M Al(mal)3,5μL)、m Glu R1激动剂组(0.1μM DHPG,5μL)、m Glu R1拮抗剂组(0.2μM MCPG,5μL)、麦芽酚铝+m Glu R1激动剂组(16m M/3μL Al(mal)3+0.1μM/2μL DHPG)、麦芽酚铝+m Glu R1拮抗剂组(16m M/3μLAl(mal)3+0.2μM/2μL m Glu R1 MCPG)。每2天定时染毒,连续10天。染毒结束后,采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学习能力;采用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 EPS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技术检测各组海马m Glu R1,PKC,PKCγ和NMDAR各亚基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 Glu R1,PKC,PKCγ,NMDAR各亚基蛋白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NMDAR1和NMDAR2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麦芽酚铝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抑制作用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Y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自发交替反应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6m M Al(mal)3染毒组自发交替反应率20.5%(P<0.05)。在体电生理检测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一时间点,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随着Al(mal)3剂量的增加,大鼠标化f EPSP平均幅值降低(P<0.05);在同一处理组,与第0min比较,随着刺激记录时间的延长,大鼠标化f EPSP平均幅值降低(P<0.05)。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各m 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16m M Al(mal)3染毒组m Glu R1m RNA表达升高56.9%,PKC m RNA表达降低29.7%,NMDAR1 m RNA表达降低45.5%,NMDAR2A m RNA表达降低43.4%,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16m M Al(mal)3染毒组中m Glu R1表达升高51.9%,PKC表达降低24.5%,NMDAR1表达降低45.6%,NMDAR2A表达降低18.3%,NMDAR2B表达降低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 Glu R1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调控作用(1)Y迷宫检测显示,与Al(mal)3组比较,Al(mal)3+DHPG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率降低,Al(mal)3+MCPG组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升高(P<0.05)。在体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与Al(mal)3染毒组比较,DHPG+Al(mal)3组标化后f EPSP平均幅值降低,MCPG+Al(mal)3组标化f EPSP平均幅值升高。PCR检测显示,与Al(mal)3组比较,DHPG+Al(mal)3组m Glu R1 m RNA表达升高,NMDAR1和NMDAR2A m RNA表达降低(P<0.05);MCPG+Al(mal)3组m Glu R1 m RNA表达降低,NMDAR1和NMDAR2A m RNA表达升高(P<0.05);NMDAR2B m RNA和PKC m 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ing检测显示,与Al(mal)3组比较,DHPG+Al(mal)3组m Glu R1蛋白表达升高,NMDAR1,NMDAR2A和NMDAR2B蛋白表达降低(P<0.05);MCPG+Al(mal)3组m Glu R1蛋白表达降低,NMDAR1和NMDAR2B蛋白表达升高(P<0.05);PKC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2)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Al(mal)3组PKCγ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Al(mal)3组比较,DHPG+Al(mal)3组PKCγ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MCPG+Al(mal)3组PKCγ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3)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Al(mal)3组p NMDAR1和p NMDAR2B表达降低(P<0.05)。与Al(mal)3组比较,DHPG+Al(mal)3组p NMDAR1和p NMDAR2B表达降低,MCPG+Al(mal)3组p NMDAR1和p NMDAR2B表达升高(P<0.05)。结论:1.麦芽酚铝可抑制大鼠突触可塑性,并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损伤加重。2.麦芽酚铝可引起m Glu R1表达增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抑制PKC、NMDAR1和NMDAR2A的表达,对NMDAR2B的抑制体现在翻译水平。3.麦芽酚铝对突触可塑性的抑制,可能与m Glu R1对PKCγ、NMDAR1表达的抑制和NMDAR1、NMDAR2B的磷酸化的抑制的有关。

张静娴[7](2020)在《帕罗西汀对强迫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OCD大鼠模型,探讨造模后、不同剂量的帕罗西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把32只SD成年雄性大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均分为4组(n=8):分别是正常对照组(C)、避暗模型组、避暗模型给帕罗西汀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给帕罗西汀高剂量组和M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灌胃的方式,避暗模型采用避暗造模法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共计7天,造模结束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也就是旷场实验,观察并记录大鼠在旷场的行为。旷场实验结束以后对正常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处理,采用灌胃的方式对避暗模型组大鼠给生理盐水(1mg/kg,ig,qd)7天,其余两组分别给帕罗西汀低剂量(10mg/kg,ig,qd)和帕罗西汀高剂量(20mg/kg,ig,qd)7天。并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检测。结果:1.旷场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干预前避暗模型组、避暗模型加帕罗西汀高剂量组和避暗模型加帕罗西汀低剂量组的返家频率、运动总距离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P<0.01),平均返家时间和参观地点均少于正常对照组(C组)(P<0.01或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及分析可得结果表明:各组内大鼠学习效果显着。差异(P<0.01),组与组之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测试日间的主效应显着,F=45.12 P<0.05,说明因素天数(day)有统计学意义。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随着测试天数的增加在缩短;处理组间的主效应显着,F=13.243,P<0.05,即分组因素(group)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空间学习的逃避潜伏期因组别的不同有显着差异。在日间和组间双因素作用下的主效应显着,F=1.949,P<0.05,采用SNK-q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逃避潜伏期与避暗模型组、避暗模型加帕罗西汀低剂量组、避暗模型加帕罗西汀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逃避潜伏期第三天,与正常组相比避暗模型+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组慢于正常组(P<0.01),而避暗模型+高剂量组也慢于正常组(P<0.05),但是要快于避暗模型+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组,其中与低剂量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逃避潜伏期第五、六天正常组均为快于避暗模型+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组、避暗模型+高剂量组(P<0.05或P<0.01),在逃避潜伏期第七天与正常组相比避暗模型+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组、避暗模型+高剂量组慢于正常组(P<0.01),同时避暗模型+高剂量组又快于避暗模型+低剂量组、避暗模型组(P<0.01)。3.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穿台次数(F=0.921,P>0.05)均无明显差异,第一次到达平台(F=6.966,P<0.05),在此之后检验SNK-q两两比较可知正常组与其他3组相比第一次到达时间较快(P<0.05)。结论:1.通过避暗实验诱导的强迫症模型大鼠,对其进行旷场实验检测,采用水平运动评分方法分析,验证本次造模实验建立成功。2.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减少刻板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帕罗西汀对强迫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毕翻[8](2020)在《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时仔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递质特异性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NR2B)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变化,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体外饮水型氟中毒仔鼠模型,共分为6组:(1)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含氟量<0.5mg/L);(2)低氟组(含氟量:10 mg/L);(3)高氟组(含氟量:100 mg/L);(4)拮抗组(MK-801:1.0 mg/kg);(5)低氟拮抗组(含氟量:10 mg/L、MK-801:1.0 mg/kg);(6)高氟拮抗组(含氟量:100 mg/L、MK-801:1.0 mg/kg)。仔鼠出生后,观察其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PND28天,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仔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及NOS合成酶试剂盒检测仔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仔鼠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各亚单位(NR1、NR2A、NR2B)及其磷酸化蛋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PND1、PND7、PND14体重无显着变化(P>0.05);PND21,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仔鼠体质量有所下降(P<0.05);PND28,与低氟组和对照组比较,高氟组仔鼠体质量增长速度缓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的脑质量显着减轻(P<0.05);而各组脑脏器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睁眼时间有所延长(P<0.05);各组仔鼠张耳、牙齿萌出、长毛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完成悬崖回避时间有所延长(P<0.05);此外,高氟组完成平面翻正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P<0.05);各组完成听觉惊愕、触须定位的达标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仔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增加,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HE染色显示,高氟组CA1区胞质嗜碱性略增加,CA3区神经细胞排列略为紊乱,嗜碱性增加,部分细胞核固缩。加入MK-801处理后,拮抗组仔鼠神经元CA1区及CA3区神经元受损;低氟拮抗组和高氟拮抗组神经元形态学有所改善。尼氏染色显示,在CA1区,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其中,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尼氏体数量增加(P<0.05)。在CA3区,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和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尼氏体数量有所增加(P<0.05)。氧化应激水平检测高氟组仔鼠血清NO含量增加(P<0.05);MK-801拮抗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NO含量有所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和低氟组血清NOS、i NOS活力增强;与低氟组比较,高氟组血清NOS、i NOS活力增加;加入MK-801拮抗处理后,高氟拮抗组仔鼠血清NOS、i NO活力下降(P<0.05);此外,与拮抗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血清i NOS活力显着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低氟组仔鼠海马区NR2B的蛋白表达增强(P<0.05);拮抗处理后,高氟拮抗组仔鼠海马NR2B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低氟组仔鼠海马区p-NR2A蛋白表达增强(P<0.05);加入MK-801处理,各拮抗剂组与无拮抗剂组比较,p-NR2A蛋白表达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低氟组比较,高氟组仔鼠海马区p-NR2B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5);加入MK-801处理后,与高氟组比较,高氟拮抗组仔鼠海马区p-NR2B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过量氟可激活大脑自由基及NMDA受体活性,引起脑组织形态及功能出现损伤。

廖诗瑶[9](2020)在《BDNF与NMDAR相互调控在微波辐射致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异常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一定剂量微波辐射可引起学习记忆损伤,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突触传递异常是微波辐射致学习记忆损伤的重要表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突触传递的信号分子,彼此相互调控,在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产生和学习记忆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BDNF和NMDAR的相互调控为切入点,探讨微波辐射致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异常的机制,为微波辐射致学习记忆损伤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30mW/cm2和50mW/cm2的微波辐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辐射时间为6min×3次,每次间隔6min。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辐射后1h、6h、12h和24h NMDAR亚基(NR1、NR2A和NR2B)、BDNF和TrkB mRNA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辐射后6h、24h和48h 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PSD-95和Cortactin),BDNF和TrkB以及突触囊泡相关分子(Synaptobrevin、Synaptophysin、Synapsin I)等蛋白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辐射后即刻信号激酶ERK、PKC和PI3K活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BDNF或TrkB抑制剂(K252a)、NMDA或NMDAR抑制剂D-AP5以及PKC抑制剂Go6976进行干预,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微波辐射后BDNF对海马神经元NMDAR的影响及其在突触后信息传递异常中的作用:(1)NMDAR mRNA改变:辐射后1h,30mW/cm2和50mW/cm2组NR1、NR2A和NR2B mRNA表达均减少;辐射后6-12h,30mW/cm2组NR1、NR2A和NR2B mRNA表达增加,50mW/cm2组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2)BDNF或K252a对NMDAR mRNA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1-6h后,BDNF干预组NR1、NR2A和NR2B mRNA表达增加;K252a干预组其表达减少(P<0.05或P<0.01)。(3)BDNF或K252a对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6-24h后,BDNF干预组NR1、NR2A和NR2B表达增加,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24-48h后,Cortactin和PSD-95表达增加;K252a干预组,其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4)BDNF或K252a对激酶活性的影响:辐射后即刻,30mW/cm2组PKC激酶活性增加,50mW/cm2组PKC激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后即刻,BDNF干预组PKC激酶活性增加,K252a干预组PKC激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5)Go6976对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6h后,Go6976干预组NR1、NR2A和NR2B蛋白表达减少;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24h后,Go6976干预组PSD-95和Cortactin蛋白表达减少;在50mW/cm2微波辐射48h后,Go6976干预组PSD-95蛋白表达仍减少(P<0.05)。(2)微波辐射后NMDAR对海马神经元BDNF的影响及其在突触前氨基酸递质释放异常中的作用:(1)BDNF和TrkB mRNA的改变:30mW/cm2微波辐射1h后,BDNF mRNA减少,辐射6-12h后,BDNF和TrkB mRNA增加;50mW/cm2辐射1-12h后,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2)NMDA或D-AP5对BDNF mRNA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1-6h后,NMDA干预组BDNF mRNA增加,D-AP5干预组BDNF mRNA减少(P<0.05或P<0.01)。(3)NMDA或D-AP5对BDNF和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6h后,NMDA干预组BDNF蛋白表达增加,D-AP5干预组BDNF蛋白表达减少(P<0.05或P<0.01)。(4)NMDA或D-AP5对酶活性的影响:在30mW/cm2和50mW/cm2微波辐射后即刻,NMDA干预组PKC激酶活性增加,D-AP5干预组PKC激酶活性降低(P<0.05)。(5)NMDA或D-AP5对突触前囊泡相关蛋白的影响:辐射6h后,30mW/cm2组Synaptophysin表达减少,50mW/cm2组Synaptobrevin、Synaptophysin和Synapsin I表达均减少;在50mW/cm2微波辐射6h后,NMDA干预组Synaptobrevin表达增加(P<0.05或P<0.01)。(6)NMDA或D-AP5对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在30mW/cm2微波辐射后6h-24h,以GABA释放减少为主,NMDA干预可促进Glu和GABA的释放;在50mW/cm2微波辐射后6h-24h,以Glu释放减少和Gly释放增加为主,NMDA干预促进Glu释放,抑制Gly释放,D-AP5干预,抑制GABA和Gly的释放(P<0.05或P<0.01)。结论:(1)不同条件微波辐射可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突触前NMDAR和BDNF及其相关信号分子表达异常,且存在剂量差异性。(2)NMDAR和BDNF通过相互调控在不同条件微波辐射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异常中发挥不同作用:30mW/cm2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NMDAR表达上调,促进BDNF的转录和表达,不仅引起GABA释放障碍且激活PKC信号途径,进一步上调NMDAR亚基以及相关分子的表达,促进突触传递损伤的恢复,从而在学习记忆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50mW/cm2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NMDAR表达下调,抑制BDNF的转录和表达;进而下调囊泡相关蛋白Synaptobrevin表达致Glu释放减少,同时通过抑制PKC信号途径,进一步下调NMDAR亚基以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导致突触传递异常,加重学习记忆损伤。

陈佳慧[10](2020)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SD大鼠阿尔茨海默症样认知功能障碍并导致神经再生能力损伤》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约占全部痴呆病例的70%,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因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故又称为老年痴呆。迄今为止,全球约有4400万人被诊断为AD,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数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AD患病人数将达到1.15亿,将引起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这使AD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在AD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目前仍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来干预疾病的进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引起A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是不可逆的,例如代谢、年龄、性别和遗传倾向等。因此,发现影响AD发生发展的可控危险因素,寻找AD早期阶段标志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延缓AD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细胞内甲基化反应的副产物,由体内必需氨基酸之一的蛋氨酸代谢为半胱氨酸过程中产生,属于半胱氨酸的同系物,是体内一种非必须含硫氨基酸。人体内血浆Hcy参考值为5-l0μM,正常状态下不超过15μM。血浆Hcy水平升高表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inemia,HHcy)。随着对Hcy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Hcy与很多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中风、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等。流行病学研究和大量临床数据分析显示,血浆Hcy浓度升高与AD发生呈正相关,认为HHcy是AD强而独立的危险因素,但目前两者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成年哺乳动物大脑内神经再生的发现,推翻了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的成年大脑没有能力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一观点。研究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再生仅存在侧脑室内壁的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区(SGZ)这两个区域。中枢系统内的神经再生尤其是海马的神经再生,对神经系统结构可塑性和网络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信息储存对学习和记忆起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神经再生受损与认知功能损伤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Hcy对海马内神经再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S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D之间存在的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37℃生理盐水溶解同型半胱氨酸粉剂,配置成终浓度为400μg/ml的溶液。Hcy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注射量为400μg/kg/d,连续注射14天。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判断是否成功构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先进行Barnes迷宫实验随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在行为学实验结束24h后处死大鼠,用于进行各类指标检测。3.应用Morris水迷宫和Barnes迷宫两种动物行为学实验,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Hcy注射前,将所有大鼠连续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定位巡航实验,为使大鼠具有相近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选择能在30s内寻找到隐藏平台的大鼠共50只,随机分为Hcy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注射Hcy14天后,次日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大鼠记忆保留情况。Barnes迷宫用来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建模后将两组大鼠连续5天在Barnes迷宫上对躲避盒的空间位置进行学习记忆,记录大鼠潜伏期。第6日为测试日,记录大鼠潜伏期及错误探洞次数。4.为进一步明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皮层和海马内Aβ的含量。5.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每组大鼠随机挑选5只,腹腔注射6%水合氯醛(0.6ml/100g)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进行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检测。颅骨钻孔直径约1.5mm,缓慢将同心圆刺激电极插入海马schaffer侧支/联合纤维通路上(前囱(bregma)后4.2mm,中线右侧3.8mm,颅骨下3.5mm),记录电极位于海马CA1区放射层(前囱(bregma)后3.4mm,中线右侧2.5mm,颅骨下3mm),记录CA1区放射层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条件刺激前,给予测试刺激至少60分钟,得到稳定的基础性传递后,使用高频刺激诱发fEPSPs的LTP,持续记录120分钟。6.为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海马突触的影响,在Hcy注射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突触相关蛋白PSD93、PSD95、GluR1、GluR2、GluN2A、GluN2B 的表达。7.为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在Hcy注射后采用高尔基染色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8.为探究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对海马内神经再生的影响,在Hcy注射后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同时,体外补充BDNF,设置对照组、Hcy组、BDNF组和K252a组共四组。使用10%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大鼠,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在大鼠前囟后4.0mm,中线旁左/右2.0mm处打开颅骨,在海马CA3两侧钻孔,BDNF组注射2μl BDNF(50 ng/mL),K252a 组注射 2ul BDNF(50 ng/mL)和 2ul TrkB特异性抑制剂K252a(0.2μM),Hcy组和对照组大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骨蜡封孔并缝合伤口,术后注射10万单位青霉素防止伤口感染。9.为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元再生影响,在Hcy注射后使用胸腺嘧啶类似物即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海马GD区新生神经元。BrdU粉剂用37℃生理盐水,溶解配置成终浓度为10mg/ml的溶液,配置时避光且现用现配。大鼠连续4天腹腔注射BrdU溶液,注射量为100mg/kg,每日两次,时间间隔为8小时,末次注射后24小时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大鼠海马SGZ和GCL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10.为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海马成熟神经元的影响,在Hcy注射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计数大鼠海马内CA1和CA3区NeuN阳性细胞。11.为检测神经元损伤情况,在Hcy注射后应用尼氏染色技术,计数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尼式小体数目。12.所有实验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显着性检验标准。结果1.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显示,Hcy组大鼠血浆Hcy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2.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注射Hcy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撤去平台后进行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Hcy组大鼠第二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少(P<0.01)。3.Barnes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在训练3天后,潜伏期与Hcy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检测时,Hcy组大鼠错误探洞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逃离潜伏期延长(P<0.05)。4.ELISA法检测大鼠皮层和海马内Aβ含量,结果显示,Hcy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皮层和海马内Aβ含量显着升高(P<0.05)。5.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Hcy组大鼠CA3-CA1环路LT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6.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Hcy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7.透射电镜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引起大鼠海马内,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后膜电子密度不均一,破坏突触结构完整性。海马内突触相关蛋白PSD93、PSD95、GluR1、GluR2、GluN2A、GluN2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8.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组大鼠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9.Brdu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引起大鼠海马SGZ和GCL区内BrdU 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补充BDNF后,海马内SGZ和GCL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与Hcy组相比明显增加。加入K252a阻断BDNF与受体TrkB结合后,BDNF对新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显着抑制。10.NeuN组化染色显示,Hcy组大鼠海马内CA1和CA3区NeuN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加入BDNF后,BDNF组海马CA1和CA3区NeuN阳性细胞数较Hcy组明显增加。加入K252a阻断BDNF与受体TrkB结合后,BDNF对成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显着抑制。1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以引起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尼式小体数目减少,排列紊乱,尼式体边界模糊甚至消失。补充BDNF后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尼式小体数目较Hcy组明显增多,尼式体排列相对整齐。加入K252a阻断BDNF与受体TrkB结合后,B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显着抑制。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引起海马内BDNF蛋白水平下降,使海马内神经再生能力受到损伤及突触可塑性降低,这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导致SD大鼠,出现阿尔茨海默症样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原因之一。

二、音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以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以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临床症状
        1.2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量表应用
        1.3 血管性痴呆的分型
        1.4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1.5 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
        1.6 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
        1.7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1.8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2.1 概述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概况
第二部分 实验与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设备
        1.2 实验动物及筛选
        1.3 动物分组
        1.4 动物模型的制备
        1.5 模型筛选
        1.6 干预方法及疗程
        1.7 取材方法
        1.8 指标检测
        1.9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2.2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N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2.3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3 讨论
        3.1 MID的模型选择
        3.2 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损害和受体损害是MID的重要发病机理
        3.3 抑制性氨基酸对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
        3.4 BDNF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3.5 西药对照组的选择依据
        3.6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是传统中医理论和壮医理论结合的创新方法
        3.7 优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治疗MID的依据
        3.8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通过改善EAA毒性损伤及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治疗MID作用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益气调血,扶本培源”治则运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空间记忆中前摄干扰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立题依据(文献综述)
    1 记忆中的前摄干扰
    2 前摄干扰的神经机制
    3 前摄干扰相关脑区
    4 运动对前摄干扰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第三部分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框架
第四部分 研究内容
    研究一: 运动诱发的遗忘特征
        实验1: 运动对已存储的空间记忆的影响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材料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1.4 研究结果
        实验2 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相似记忆获得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二: 运动诱发的遗忘对降低小鼠空间记忆的前摄干扰的作用
        实验3. 运动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相似记忆获得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三: 运动降低前摄干扰的相关分子机制
        实验4 谷氨酸受体GluR2的内吞相关蛋白与相似记忆获得的关系及运动的调节作用
        4.1 研究目的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实验5 谷氨酸受体GluR2的内吞相关蛋白与前摄干扰的关系及运动的调节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
        实验6 谷氨酸受体NR2B在运动降低前摄干扰中的作用
        6.1 研究目的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统计分析
        6.4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部分 总讨论与结论
    总讨论
    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3)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1 中药治疗
        2 针灸治疗
        3 推拿按摩治疗
        4 运动疗法
    综述二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血管性痴呆西医发病机制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设计
        6 治疗方案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8 疗效评价标准
        9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观察对象入选及完成情况
        2 受试者基本信息
        3 受试者基线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4 受试者基线合并疾病情况
        5 药品使用情况
        6 基线体格检查情况
        7 基线辅助检查
        8 疗效评价
        9 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 讨论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临床研究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3 临床结果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行为学实验结果
        2 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lathrin、NMDAR1及Rab5b mRNA RT-PCR结果
        4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clathrin、膜蛋白NMDAR1 Western Blot结果
    第三节 讨论
        1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特点
        2 组织形态学特点
        3 通络化痰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创新与优势
    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1.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脑梗塞)恢复期(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CRF表
    2. 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观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4)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参知健脑方各组分药物改善认知机制研究
        1 人参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
        1.3 改善认知机制
        2 知母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
        2.3 改善认知机制
        3 赤芍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
        3.3 改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与神经系统疾病
        1.1 网格蛋白包被组装
        1.2 质膜内陷和凹窝形成
        1.3 凹陷收缩和剪切
        1.4 囊泡去包被
        2 Kiss and run途径
        3 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clathrin-independent bulk endocytosis,CIE)
        4 超速内吞作用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知健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数据库
    2 研究方法
        2.1 参知健脑方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的预测
        2.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2.4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参知健脑方潜在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结果
        3.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预测结果
        3.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3.4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
        4.2 参知健脑方的理法方药分析
        4.3 参知健脑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5 小结
第二部分 参知健脑方和谷氨酸干预浓度筛选及其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最适宜造模浓度筛选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适宜浓度筛选(CCK-8法)
        2.3 谷氨酸造模适宜浓度及干预药物适宜浓度的筛选验证(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
        2.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2.5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
        2.6 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8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生理状态下PC12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3.2 不同浓度谷氨酸和参知健脑方溶液对PC12细胞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3.3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的增殖及毒性影响
        3.4 CFSE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毒损脑络”与VD
        4.2 “毒损脑络”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4.3 “解毒通络”是治疗VD的重要法则
        4.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
        4.5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
    5 小结
第三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钙离子浓度及活性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组给药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周期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
        2.5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
        2.6 q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检测结果
        3.4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
        4.2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
        4.3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
        4.4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第四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2.2 qRT-PCR检测PC12细胞clathrin mRNA和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
        2.3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及NMDAR1的表达水平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的qRT-PCR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clathrin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4.2 参知健脑方与NMDA受体的内吞过程
        4.3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2 实验动物
        2.1 动物来源
        2.2 动物分组
        2.3 动物造模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穴位选取
        3.3 处理方法
    4 动物取材
    5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5.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5.2 大鼠行为学评分
        5.3 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
        5.4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R1的表达
        5.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含量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完成实验大鼠情况分析
    2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3 处理前后各组大鼠BWT评分比较
    4 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检测
    5 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R1的表达
    6 各组大鼠细胞内Ca~(2+)含量
第三部分 讨论
    1 电针心包经是治疗IS的有效方法
        1.1 心包经与心、脑联系密切
        1.2 电针心包经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3 电针对脑梗死体积无明显改变的原因分析
    2 电针心包经穴可下调MCAO大鼠脑组织NR1/Ca~(2+)表达
        2.1 电针心包经穴能下调NR1的表达
        2.2 电针心包经穴能降低细胞内Ca~(2+)的含量
    3 电针心包经穴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调控NR1/Ca~(2+)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观察表
附录B 实验相关图片
附录C 综述 电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中NMDA受体调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所需溶液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基本情况
    2.2 麦芽酚铝对大鼠突触可塑性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2.3 MGLUR1 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帕罗西汀对强迫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药品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模型建立
        2.3 药物干预
        2.4 行为学检测
        2.4.1 一般观察
        2.4.2 旷场实验检测
        2.4.3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
        2.5 电生理实验
        2.5.1 海马脑片的制备
        2.5.2 细胞电生理记录
    3.分析方法
        3.1 电生理分析方法
        3.2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的比较
        1.1 造模后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的比较
    2.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的比较
        2.1 逃避潜伏期比较
        2.2 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电生理实验结果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MDA受体功能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BDNF与NMDAR相互调控在微波辐射致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异常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atract
主要英文缩写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微波辐射后BDNF对海马神经元NMDAR的影响及其在突触后信息传递异常中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
        2.2. 微波辐射条件与分组
        2.3. Realtime-PCR检测NR1、NR2A和NR2B mRNA
        2.4. 微波辐射后ERK、PKC和PI3K激酶活性检测
        2.5. 微波辐射后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微波辐射对NR1、NR2A和NR2B mRNA的影响
        3.2. BDNF或K252a干预对微波辐射后BDNF和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BDNF或K252a干预对微波辐射后NR1、NR2A和NR2BmRNA的影响
        3.4. BDNF或K252a干预对微波辐射后ERK、PKC和PI3K激酶活性的影响
        3.5. BDNF或K252a干预对微波辐射后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Go6976对微波辐射后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微波辐射对NR1、NR2A和NR2B的影响
        4.2. BDNF对微波辐射后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的影响
        4.3. BDNF相关信号通路对NMDAR及突触后相关分子的影响
    5. 结论
第3章 微波辐射后NMDAR对海马神经元BDNF的影响及其在突触前氨基酸递质释放异常中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
        2.2. 微波辐射条件与分组
        2.3. Realtime-PCR检测BDNF和TrkB mRNA
        2.4. 微波辐射后PKC激酶活性检测
        2.5. 微波辐射后BDNF和TrkB及突触前相关蛋白检测
        2.6. 微波辐射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微波辐射对BDNF和TrkB mRNA的影响
        3.2.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NMDAR亚基蛋白的影响
        3.3.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BDNF mRNA的影响
        3.4.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BDNF和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PKC激酶活性的影响
        3.6.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突触前囊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7.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氨基酸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4. 讨论
        4.1. NMDAR对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的影响
        4.2. NMDA或D-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PKC激酶活性的影响
        4.3. NMDA或AP5干预对微波辐射后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相关蛋白和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
    5. 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SD大鼠阿尔茨海默症样认知功能障碍并导致神经再生能力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试剂耗材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相关试剂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的建立
    3.2 动物行为学实验
    3.3 ELISA法检测大鼠皮层和海马内Aβ含量
    3.4 脑立体定位
    3.5 Brdu标记
    3.6 免疫印迹法
    3.7 一般标本的灌流
    3.8 振荡切片机切片
    3.9 透射电镜
    3.10 高尔基染色
    3.11 电生理技术
    3.12 尼氏染色
    3.13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uN的变化
    3.14 Brdu染色
    3.15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LISA测定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4.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4.3 ELISA测定大鼠皮层内Aβ含量
    4.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引起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
    4.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抑制大鼠海马CA3-CA1环路LTP
    4.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4.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大鼠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表达下降
    4.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降低大鼠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
    4.9 BDNF可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新生神经元早期存活的影响
    4.10 BDNF可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成熟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4.11 BDNF可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海马内尼式小体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茨海默症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音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以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D]. 李玉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运动诱发的遗忘对空间记忆中前摄干扰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D]. 李翠翠.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2)
  • [3]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D]. 张丹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丹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电针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NR1/Ca2+信号通路的影响[D]. 蒋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6]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在麦芽酚铝致大鼠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调节作用[D]. 李亚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7]帕罗西汀对强迫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D]. 张静娴.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8]慢性氟中毒对仔代大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D]. 毕翻.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9]BDNF与NMDAR相互调控在微波辐射致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异常中的作用研究[D]. 廖诗瑶. 南华大学, 2020(01)
  • [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SD大鼠阿尔茨海默症样认知功能障碍并导致神经再生能力损伤[D]. 陈佳慧.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音乐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