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倩[1](2021)在《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夏梓莹[2](2021)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京津冀空气质量成为备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治理大气污染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未走出困境。据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市中河北省仍有5个地级市位居末尾,因大气所特有的散发性和流动性更是加剧了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如何打破原有的属地管理模式,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在案例方面选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区域,将庞杂的政策文本分为五个分析维度设计变量并进行全面分析,从政策发文时间、政策发文主体、政策文本类型、政策工具、政策文本词频等方面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梳理,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京津冀各部门的合作情况,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部门合作网络图谱的密度、中间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凝聚子群进行分析,以此对大气污染治理协同程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文件主要经历了初步发展期、平稳过渡期、治理稳定期三个阶段。在政策发文主体上北京市发布政策的部门较为均衡,河北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发文较多。―通知‖类型占总文本类型的比重较大,其余文本类型虽有所涉及但是频率相对较低。通过对政策文本高频词进行统计,发现主要涉及到―污染物、机动车、排放量、污染源‖等高频词,三地在发布政策时主要采用管制型政策工具进行治理。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内部协同上来看,河北省、天津市协同程度较好,网络图谱较为密集,河北省凝聚力指数和密度较高,天津市发改委在协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点度中心度和相对接近中心度指标接近于1。北京市环保局相对中间中心度高于天津、河北两地。在凝聚子群分析结果中发现天津市存在部门合作居多的情况。从外部协同上看,跨区域间协同发文量相对较少,总的来说三地在协同程度上有所不足。为打破大气污染治理―属地管理‖的桎梏,必须加强联防联控,实现―多元共治‖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因此,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为:(1)府际网络关系重新构建;(2)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共治;(3)多种政策激励机制并存;(4)建立共享信息技术平台等。

张振华[3](2021)在《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带来严峻的雾霾污染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关注雾霾污染现状并相继投入到治理过程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作为区域性、复合型雾霾污染典型地区,在全国雾霾污染的治理版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协同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污染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反复出现区域性重度雾霾污染。政府间如何有效协同起来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已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决策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更精准地推动雾霾治理工作,本研究着力于探究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及效果评价。在演进逻辑方面,本研究依据协同主体的不同类型将政府间协同治霾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解析,分别是: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因此,需要重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是怎样的?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归纳总结政府间协同治霾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探究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效果,将重点回答以下问题:政府间协同治霾具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和异质性影响?本研究系统阐述了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第一,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等政策文献量化方法,有效梳理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部际协同不断强化、政策制定机制持续完善、颁布政策的短期应急效应以及累积政策的长期叠加效应是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主要演进逻辑。第二,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利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成本收益分析、政绩考核体系、区域空间影响和产业转移趋势四个方面,并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案例分析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第三,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利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环保廉政建设、环保督察成本、环保问责力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并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中央环保督察机制的案例分析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在归纳总结政府间协同治霾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进一步评价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效果。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政府间协同治霾政策强度指标,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政府间协同治霾政策强度的直接影响,系统评价政策强度受到不同类型公众参与方式调节作用下的异质性影响。依据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及效果评价,本研究通过总结研究发现,给出了针对雾霾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府际协同分析框架出发,运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系统探究了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中的部际协同关系,有效梳理了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本研究既没有采用政策文献解读的定性方式评价政策变迁问题,也没有沿用常用的基于代理变量或虚拟变量测度政策强度的研究思路,而是从政策内容本身出发,对政策文献语义内容和政策外部结构要素等非结构化政策文本进行结构化量化。基于政策文献量化所获得的结构化数据,进一步建构了政策全样本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稳健性,有利于深度刻画并科学评估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其次,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基于博弈方有限理性和博弈策略可重复性,提出横向地方政府竞争博弈与纵向央地政府间博弈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地方政府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执行的合作与博弈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并不是经过单次博弈便找到了最优的稳定策略,而是通过逐渐调整优化的多次博弈过程,才能探求到最具稳定性的策略。因此,本研究以博弈方有限理性以及博弈策略可重复性为前提,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得出其演进逻辑。最后,在构建政府间协同治霾政策强度指标时,综合考虑了中央政府政策制定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两个方面的因素。已有关于政策强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执行因素,较少关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政策制定因素。结合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本研究在府际协同分析框架下构建了政府间协同治霾政策强度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了中央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力度与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执行力度两个层面。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政府间为协同治理雾霾污染的努力程度,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政策强度研究视角。

陈士芝[4](2020)在《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以来,污染的防治成为全国人民都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空气污染问题更是备受瞩目,人们对碧水蓝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中国的空气环境在各种措施的推动下已经初步改善。但与此同时,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号召成为一道难题。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点污染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天津市的能源消费严重依赖于煤、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给空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本研究通过量化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效率,研究现阶段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的问题,为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以探究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效率。首先,本研究分析了天津市空气污染的现状与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现状,发现天津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额不稳定且投资规模不稳定的问题。其次,通过选取天津市2008-2017三个投入指标与三个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投入指标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产出指标为: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采用数据包络法,通过DEAP软件的运算对天津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效率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运算结果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三个维度。最后分析得出,从纵向上看,天津市在2008-2017年十年间共有四个年份为投资效率有效,分别为2008、2012、2016、2017年,其余年份天津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未达到有效且规模报酬递减,说明天津市在空气污染治理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及应用的技术水平上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从横向上将天津市在2013、2014、2015三年的空气污染治理投入产出数据与全国其他30个省份进行数据包络分析,进而得出全国31个省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效率,结果发现天津市在这三年的投资综合效率均小于0.5,且排名在全国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说明天津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本研究关于天津市在空气污染投入、产出及投资效率三个维度本研究提出四个对策:完善环保投资,提升污染治理效率;控制污染排放量;建设绿色发展引擎;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李施博[5](2020)在《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研究 ——基于农户参与燃烧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农民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凸显,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大气污染是农村地区最普遍的污染类型之一,具有易传播、难治理、影响大的特点。天津市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中心地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超大城市,其所在的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天津市农村地区的大气环境同样深受影响,表现为大气污染总体形势严峻,特别是冬季大气污染状况更加严重,污染物以PM2.5和PM10为主。各类燃烧污染是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生活燃料燃烧以及露天焚烧是燃烧污染物的主要源头。针对大气污染现状,天津市农村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其中以燃烧污染治理为主,主要包括燃煤取缔和露天焚烧治理。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连续数年的治理工作,当地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天津市农村地区农户普遍对于当地大气污染的整体情况有一定认知,并对近年来的污染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但认知程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得知,农户参与燃烧污染治理的主观意愿不强,限制了相关措施的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污染治理造成了影响。本文依据对农户的调研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农户参与燃煤取缔和露天焚烧治理措施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参与意愿会受到措施宣传情况、农户支出收入情况、措施本身是否科学有效以及执行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即在农户生活成本不变或有所降低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充分的宣传和有效的执行,能够显着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根据这一现象,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户的参与意愿,需要加强措施宣传力度、政府引导、资金支持、提高政策执行力,进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大气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汪惠青[6](2020)在《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及投融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步入科学化和精细化阶段,各项政策措施正在积极推进,但由于我国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现实情况,导致出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高、治理资金不足等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此背景下,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能够协调大气污染治理各参与方的利益,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而且有利于发挥金融手段对市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长足发展。由于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且具有明显的跨区域流动性,相对于生态补偿的传统领域(流域、土壤、森林等)而言,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对区域间的协同合作要求更高,是生态补偿的难点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较少。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强调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因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重点要解决“谁补偿谁”“补偿标准”和“资金来源”这三个关键问题。“谁补偿谁”回答的是生态补偿主体的问题,即在大气污染难以界定责任方和受益方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充分考虑了不同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工业化发展路径中存在的差异性,通过聚类分析法将我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按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为5类,为确定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提供依据。以期在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涉及到生态补偿金额的计算和分配。对大气污染进行生态补偿的关键是要明确受偿主体为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的共同目标,替补偿主体承担的额外治理任务,及其付出的社会经济成本。本文从大气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构建PSTR模型,分析处于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从大气污染的扩散范围和程度出发,以京津冀及周边“26+2”城市为例,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协同治理圈”的合理性;构建污染物衰退模型,对大气污染的扩散程度进行核算,为计算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资金来源”是生态补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资金供需的调节作用,通过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为社会资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渠道,在解决大气污染治理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社会资金对相关绿色项目的投资需求。本文从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投融资特征、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的金融工具和资金来源等角度出发,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融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基于相关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从促进生态补偿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拓展市场化、多元化补偿途径,健全大气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王玉萍[7](2020)在《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津市坐落于广袤的华北地区,属于北方城市。历史上,天津市曾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沿海城市。近年来,天津市频繁出现的重度雾霾现象突然走进人们的视野,敲响了天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钟,催促着人们开始重视并深思天津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天津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因而,对天津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能有效推动天津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生态理论,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其理论依托。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调研分析法,对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实践以加强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污染防治、加强环保责任落实和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四个主要举措为大方向进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个方面为主的显着成效。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法和调研分析法分析出了天津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氮氧化物污染、臭氧污染、颗粒物污染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天津市水资源短缺和天津市主要河流水质污染为主的水污染问题,天津市的垃圾污染问题。因此,认清当代天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根据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坚持以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发展绿色科技和强化法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给出的建议如下:首先,以防治汽车尾气的绿色出行方式、节约和循环利用为主的绿色用水方式、规范垃圾分类行为的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其次,以对扬尘等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天津市固体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为主要治理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协同推进城市污染治理。最后,以完善大气环境监督机制、健全水环境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强化宣传,落实奖惩制度为主要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提出的建议可以为天津市当代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填补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对天津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这一领域的相对空白的状态。

吕玉濮[8](2019)在《大气环境质量约束下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三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诸多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群。作为首都所在地,党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京津冀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协同发展。本文以钢铁、火电产业为例,对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与大气污染的影响机理文献进行了梳理,剖析了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区位论、库兹涅茨曲线以及集聚与扩散等理论,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揭示了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钢铁、火电)产业和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化格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和大气污染相关性指数的时段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

吕青普[9](2019)在《天津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94万亿元,成为北方第一工业城市。伴随着天津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天津空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尤其颗粒污染物如PM2.5、PM10的增多,导致天津市雾霾程度不断加重。天津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使得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分析天津市大气污染物的时序浓度变化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天津市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精准的治污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基于2016年天津市国市控监测点数据,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2.5、PM10等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针对2016全年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与分析,并将污染物浓度分布作了三维可视化展示。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第一,建立了噪声数据检测和修复模型,对获得的原始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在噪声的检测与修复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单一污染物自身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而且以其它气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参比,对脏数据的检测与修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在对原始数据完成数据清洗的基础上,针对天津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日变化特征、月变化特征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大气污染物在一天内各时点的变化规律、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并应用回归计算,分析2016年不同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三,针对天津市27个监测点监测到的各污染物浓度值分别进行层次聚类算法与K均值聚类,两者的聚类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这不仅验证了分类结果的正确性,而且说明同一结果类内监测点覆盖的区域其污染物浓度值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为制定针对性的区域治污策略提供指导意义。第四,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浓度插值模型,将天津市根据行政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对网格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双次插值处理,建立天津市大气污染物三维可视化模型,展示了天津市各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隆竹寒[10](2019)在《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京津冀地区是当前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已成为中国治雾的主要阵地。国家及地方政府近年陆续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加快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了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大气污染限期治理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着京津冀地区高耗能产业的去产能以及技术更新改进,推动着电能替代进程的逐步加快,从而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的电力需求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的影响,考虑地区替代电量的潜力,更加科学有效地判断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未来的变化趋势,实现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的准确预测,为制定能源规划提供依据,为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奠定基础,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论文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从电力消费总量、电力消费结构与电力消费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京津冀地区的电力需求现状,概述了电力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析筛选出了影响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的关键指标,为后文电力需求预测奠定基础;其次,梳理总结了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分析了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的具体影响;随后,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电能替代进程与成效,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简述了电能替代的可行性,从环保要求方面分析了电能替代的必要性,基于灰色预测模犁GM(1,1),对京津冀地区的替代电量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一定分析;最后,基于回归分析方法、ARIMA模型与BP神经网络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基础电力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引入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分配方法作为组合模型中各单一模型的权重赋予方法,实现了对京津冀地区未来基础电力需求的组合预测,结合电能替代的预测结果,即得到京津冀地区未来的总体电力需求。

二、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污染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政策文本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政策量化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社会网络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大气污染
        2.1.2 公共政策文本
        2.1.3 政策量化分析
        2.1.4 社会网络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府际关系理论
        2.2.3 政策网络理论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文本梳理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文本梳理
        3.2.1 发文时间
        3.2.2 发文主体
        3.2.3 文本类型
        3.2.4 政策工具
        3.2.5 文本词频
4 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1 测量指标
    4.2 京津冀外部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2.1 北京市外部合作治理关系
        4.2.2 河北、天津外部合作治理关系
    4.3 京津冀内部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3.1 北京市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2 天津市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3 河北省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4 京津冀内部治理关系比较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府际网络关系重新构建
        5.2.2 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共治
        5.2.3 多种政策激励机制并存
        5.2.4 建立共享信息技术平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部际协同的已有研究
        1.3.2 地方政府间关系与雾霾治理
        1.3.3 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与雾霾治理
        1.3.4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雾霾治理效果
        1.3.5 已有研究述评
    1.4 研究范围廓清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府际关系理论
        2.1.2 协同治理理论
        2.1.3 本研究的理论适用性
    2.2 分析框架
        2.2.1 已有跨域治理分析框架
        2.2.2 “治理过程—治理效果”府际协同分析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
    3.1 理论背景与研究问题
        3.1.1 理论背景分析
        3.1.2 研究问题描述
    3.2 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3.2.1 研究数据基础
        3.2.2 政策文献量化方法
    3.3 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的研究结果
    3.4 中央政府部际协同治霾演进逻辑的讨论
        3.4.1 部际协同不断强化
        3.4.2 政策制定机制持续完善
        3.4.3 颁布政策的短期应急效应
        3.4.4 累积政策的长期叠加效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
    4.1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的研究背景
        4.1.1 现实背景介绍
        4.1.2 研究问题描述
    4.2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
        4.2.1 模型基本假设
        4.2.2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2.3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4.3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治霾演进逻辑的讨论
    4.4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案例选择依据
        4.4.2 案例数据来源
        4.4.3 案例讨论与发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
    5.1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的研究背景
        5.1.1 现实背景介绍
        5.1.2 研究问题描述
    5.2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
        5.2.1 模型基本假设
        5.2.2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2.3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5.3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霾演进逻辑的讨论
    5.4 大气污染中央环保督察机制的案例分析
        5.4.1 案例选择依据
        5.4.2 案例数据来源
        5.4.3 案例讨论与发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效果评价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理论背景分析
        6.1.2 研究假设提出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定义
        6.2.2 数据来源
        6.2.3 实证模型
    6.3 实证研究结果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空间回归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政府间协同治霾效果评价的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发现
    7.2 政策建议
        7.2.1 优化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实现中央政府部际高效协同治霾
        7.2.2 改进成本分担与考核体系,推动地方政府之间联动协同治霾
        7.2.3 强化廉政建设与问责力度,促进央地政府之间无缝协同治霾
        7.2.4 拓宽公众的外部监督渠道,推动第三方参与政府间协同治霾
第八章 结束语
    8.1 主要内容与结论
        8.1.1 主要内容
        8.1.2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1.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研究
        2.投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3.简要述评发展趋势
    (四)研究思路、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3.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空气污染治理
        2.空气污染治理投资
        3.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2.外部性理论
        3.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三、天津市空气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
    (一)天津市空气污染的概述
        1.天津市2015-2017 年空气污染分析
        2.天津市2018 年空气污染分析
    (二)天津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分析
        1.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3.烟(粉)尘排放情况
    (三)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现状分析
        1.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规模
        2.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结构
四、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评价指标选取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2.数据来源
    (三)投资效率的测度
        1.DEA分析模型
        2.效率测度
    (四)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省际比较分析
五、提升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环保投资,提升污染治理效率
    (二)控制污染排放量
    (三)建设绿色发展引擎
    (四)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攻读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目录

(5)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研究 ——基于农户参与燃烧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相关概念说明
    1.4 国内外文献与研究经验
    1.5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第二章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
    2.1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及特点
        2.1.1 天津市大气污染总体情况
        2.1.2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总体情况
        2.1.3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的时间特点
        2.1.4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物特点
    2.2 天津市农村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
        2.2.1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2.2.2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其他原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3.1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背景
    3.2 2015-2019 年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3.2.1 燃烧污染治理措施
        3.2.2 其他治理措施
    3.3 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
        3.3.1 治理措施以燃烧污染治理为主
        3.3.2 治理方式以源头治理为主
        3.3.3 治理强度逐年加大
        3.3.4 措施宣传与执行责任明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4.1 调研问卷的内容与数据来源
        4.1.1 调研问卷的主要内容
        4.1.2 调研问卷的数据来源
    4.2 样本基本情况
        4.2.1 被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4.2.2 农户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知
        4.2.3 农户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满意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对燃煤取缔措施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
    5.1 燃煤取缔措施实施情况及农户参与意愿
        5.1.1 燃煤取缔措施实施的过程
        5.1.2 农户取暖燃料的使用情况
        5.1.3 农户对燃煤取缔措施的参与意愿
    5.2 农户对燃煤取缔措施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5.2.1 研究假设
        5.2.2 变量选择与描述
        5.2.3 计量模型的建立
        5.2.4 模型检验
        5.2.5 结果分析
    5.3 天然气价格变动对农户参与燃煤取缔意愿的影响
        5.3.1 天然气与其他取暖燃料的价格对比
        5.3.2 天然气补贴结束后农户的参与意愿及研究假设
        5.3.3 变量选择与描述
        5.3.4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对露天焚烧治理措施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6.1 露天焚烧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6.2 农户对露天焚烧治理措施的参与意愿
        6.2.1 对于露天禁燃的参与意愿——农户露天焚烧行为尚未根除
        6.2.2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参与意愿——农户参与意愿不足
    6.3 农户对露天焚烧治理措施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6.3.1 农户焚烧秸秆的习惯尚未根除
        6.3.2 秸秆综合利用不彻底不及时
        6.3.3 缺少必要的资金激励
        6.3.4 农户博弈行为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农户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7.1.2 农户对措施的参与意愿不足
        7.1.3 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影响农户参与意愿
        7.1.4 农户对环保工作的参与需要资金支持
        7.1.5 措施的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农户参与意愿
        7.1.6 措施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农户参与意愿
    7.2 针对燃烧污染治理措施的整改对策
        7.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
        7.2.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7.2.3 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提高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
        7.2.4 重视农户评价,确保措施科学有效
        7.2.5 加快对农村厨房燃料的清洁化改造
    7.3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7.3.1 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污染源,不断提高措施的全面性
        7.3.2 加强各地政府在大气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
        7.3.3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附录:农村大气污染防治调研问卷
致谢

(6)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及投融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评述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概述
    2.1 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经验
        2.1.1 国外实践
        2.1.2 国内实践
    2.2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
        2.2.1 生态补偿理论的阶段发展特征
        2.2.2 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探索
        2.2.3 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2.3 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
        2.3.1 关键问题之一:谁补偿谁
        2.3.2 关键问题之二:补偿标准
        2.3.3 关键问题之三:资金来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谁补偿谁:协调大气污染治理与工业化进程
    3.1 工业化进程下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
    3.2 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聚类分析——以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3.2.1 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与分类
        3.2.2 K-means聚类算法
        3.2.3 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3.2.4 聚类结果与Z检验
    3.3 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补偿标准之一:厘清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
    4.1 大气污染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4.2 不同工业化阶段下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基于PSTR模型
        4.2.1 模型介绍
        4.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检验
        4.3.2 模型设定检验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补偿标准之二:核算大气污染的扩散范围与程度
    5.1 大气污染的空间相关性
        5.1.1 大气污染的空间聚集与跨区域传输
        5.1.2 大气污染与城市类型的空间分布分析
    5.2 生态补偿“协同治理圈”的构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
        5.2.1 空间自相关模型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3 结果分析
    5.3 大气污染的空间溢出性
    5.4 大气污染空间溢出的核算——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
        5.4.1 污染衰退模型
        5.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资金来源:拓宽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渠道
    6.1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投融资特征
    6.2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6.2.1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6.2.2 大气污染治理的金融工具
        6.2.3 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来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7.1 促进生态补偿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7.2 拓展市场化、多元化的补偿途径
    7.3 健全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
    7.4 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制度体系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城市工业化进程分类
附录 B 国民经济行业合并分类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当代
        2.1.2 生态环境
        2.1.3 生态环境问题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2.2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
        2.2.3 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生态思想
        2.2.4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3章 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实践
    3.1 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举措
        3.1.1 加强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
        3.1.2 用技术手段加强污染防治
        3.1.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
        3.1.4 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
    3.2 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效
        3.2.1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3.2.2 生态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2.3 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3.3 持续推进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
        3.3.1 空气质量污染问题严重
        3.3.2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相对严峻
        3.3.3 城市垃圾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第4章 积极推进破解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4.1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天津市生态环境治理
        4.1.1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4.1.2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
        4.1.3 着重强化法治建设
    4.2 破解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
        4.2.1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4.2.2 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协同推进污染治理
        4.2.3 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大气环境质量约束下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国资源环境压力最突出的区域
        1.1.2 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指标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2.2 区位论
    2.3 库兹涅茨曲线
    2.4 集聚与扩散理论
    2.5 “田园城市”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京津冀城市群自然概况
        3.1.1 地形条件
        3.1.2 气象条件
    3.2 京津冀城市群社会经济状况
        3.2.1 经济发展现状
        3.2.2 创新、教育及医疗发展情况
    3.3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状况
    3.4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现状
        3.4.1 水资源
        3.4.2 土地资源
        3.4.3 空气污染现状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及大气污染时空演化特征
    4.1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时空分布特征
        4.1.1 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分布特征
        4.1.2 钢铁产业生产要素时空特征
        4.1.3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时空特征
    4.2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演化格局
        4.2.1 大气污染时序差异分析
        4.2.2 大气污染空间差异分析
    4.3 本章小结
        4.3.1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时序特征
        4.3.2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空间特征
        4.3.3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与高耗能产业相关性特征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物耦合分析
    5.1 钢铁产业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物耦合分析
        5.1.1 钢铁产业生产要素与SO_2耦合分析
        5.1.2 钢铁产业与CO耦合分析
        5.1.3 钢铁产业生产要素与NO_2耦合分析
    5.2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耦合分析
        5.2.1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与SO_2耦合分析
        5.2.2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与CO耦合分析
        5.2.3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与NO_2耦合分析
    5.3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物耦合分析结果
        5.3.1 钢铁产业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物耦合分析结果
        5.3.2 火电产业生产要素与大气污染物耦合分析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
    6.1 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原则
        6.1.1 空间布局优化原则
        6.1.2 污染排放调控原则
        6.1.3 生态红线保护原则
        6.1.4 科技创新原则
    6.2 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措施
        6.2.1 设立空间调控分区
        6.2.2 优化高耗能产业布局
        6.2.3 高耗能产业生产时空调控
    6.3 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
        6.3.1 调整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结构
        6.3.2 明确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定位
        6.3.3 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设计
        6.3.4 强化京津冀城市群协调管理
    6.4 高耗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6.4.1 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高水平保护环境
        6.4.2 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6.4.3 去除过剩产能
        6.4.4 建立健全严格监管体系
        6.4.5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讨论
    7.4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9)天津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大气污染物水平研究述评
    2.2 数据清洗方法的研究述评
    2.3 数据聚类分析的研究述评
    2.4 数据可视化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清洗方法的研究
    3.1 结构化数据检测方法
    3.2 结构化数据清洗的评价指标
    3.3 数据噪声的检测
    3.4 数据噪声的修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回归分析研究
    4.1 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点位分布及数据处理
        4.1.1 天津市监测点位地理分布概况
        4.1.2 数据处理
    4.2 天津市污染物浓度日变化规律
        4.2.1 浓度统计
        4.2.2 浓度分析
    4.3 天津市污染物浓度月变化规律
        4.3.1 浓度统计
        4.3.2 浓度分析
    4.4 污染物浓度回归分析
        4.4.1 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关系
        4.4.2 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聚类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
    5.1 层次聚类分析算法
        5.1.1 层次聚类算法原理
        5.1.2 天津市气态污染物层次聚类分析
        5.1.3 天津市固态污染物层次聚类分析
    5.2 K均值聚类算法
        5.2.1 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
        5.2.2 天津市气态污染物K均值聚类分析
        5.2.3 天津市固态污染物K均值聚类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网格插值的污染物浓度研究
    6.1 AQI的计算方法与污染级别划分
    6.2 天津市行政区域划分及网格处理
    6.3 网格数据的插值处理
        6.3.1 径向基插值算法理论
        6.3.2 时间序列趋势对径向基结果的修正处理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气污染物可视化方法研究
    7.1 三维空间实体的定义和分类
    7.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7.3 三维空间数据的构造
    7.4 污染物浓度高程数据的构造
        7.4.1 SIFT算法简介
        7.4.2 SURF算法原理
    7.5 污染物浓度三维可视化实现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10)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力需求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电能替代围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现状分析
        2.1.1 电力消费总量现状
        2.1.2 电力消费结构现状
        2.1.3 电力消费弹性现状
    2.2 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影响指标分析
        2.2.1 影响因素概述
        2.2.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关键影响指标筛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及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
        3.1.1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
        3.1.2 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
        3.1.3 河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
    3.2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总体思路
        3.2.1 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
        3.2.2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分析
    3.3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京津冀电力需求的影响
        3.3.1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电力需求变化特点
        3.3.2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京津冀地区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影响
        3.3.3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电力需求关键影响指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电能替代潜力预测
    4.1 电能替代进程与现状分析
    4.2 电能替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4.2.1 电能替代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4.2.2 电能替代的环保必要性
    4.3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电能替代潜力测算
        4.3.1 模型概述
        4.3.2 潜力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
    5.1 基础电力需求的单一预测模型
        5.1.1 回归分析方法
        5.1.2 ARIMA模型
        5.1.3 BP神经网络模型
    5.2 基础电力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
    5.3 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算例分析
        5.3.1 基于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电力需求预测
        5.3.2 基于ARIMA模型的基础电力需求预测
        5.3.3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电力需求预测
        5.3.4 京津冀地区的总体电力需求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D]. 刘晓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研究[D]. 夏梓莹.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政府间协同治霾的演进逻辑及效果评价研究[D]. 张振华. 兰州大学, 2021(09)
  • [4]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D]. 陈士芝.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天津市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研究 ——基于农户参与燃烧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施博.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及投融资机制研究[D]. 汪惠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天津市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 王玉萍.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8]大气环境质量约束下京津冀城市群高耗能产业空间调控对策研究[D]. 吕玉濮. 广西大学, 2019(01)
  • [9]天津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 吕青普.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区电力需求预测分析[D]. 隆竹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标签:;  ;  ;  ;  ;  

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