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模式

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模式

一、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李涛,王得力,刘昆[1](2021)在《商誉“暴雷”是否夸大其实?——基于“优质公司”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是否只有劣质公司才会滥用商誉确认和后续计量的会计准则,引发商誉"暴雷"大幅计提减值,在会计界一直颇存争议。本文从优质上市公司的视角,分析了商誉在形成、确认和后续计量中的关键冲突问题,发现优质公司并不愿意及时计提商誉减值,且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在"倒挤式"商誉及商誉减值确认准则下,资本市场可能在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前已经吸收了部分商誉减值信息,主要表现为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前公司的市净率(MTB)已持续走低。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上市公司可能会滥用商誉及商誉减值准则,延迟商誉减值的确认和披露,这会导致公司未来业绩急剧下滑。案例分析表明,当并购中使用大量的股份支付时,有可能会导致被收购方所有者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达到并购中业绩承诺规定的承诺期业绩目标,控股股东(被收购公司所有者)会与管理层合谋,延迟确认公司的业绩下滑和商誉减值,这会引发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总体而言,本文旨在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为如何完善商誉确认和后续计量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并在减值测试、并购交易、表外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付凌馨[2](2021)在《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水平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关系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和运作的一项核心资源。企业将客户关系资产进行确认,不仅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能给企业自身带来竞争上的优势。在会计实务中,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客户关系资产通常是符合确认条件的,但就目前情形而言,大多企业并未将其确认,会计准则也未见客户关系资产确认的相关规定。然而,公司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容易造成商誉的高估,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本文以在并购中确认了客户关系资产的苏宁易购为例,分析苏宁易购确认客户关系资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引入主题,同时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学界对客户关系资产定义、确认、计量与披露的已有研究,再提出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阐述客户关系资产的相关概念、特征与分类,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法,寻找案例,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发现苏宁易购在多次并购中确认了客户关系资产。以苏宁易购为例,首先分析了其行业地位,介绍了标的公司的基本情况,再从年报中提取客户关系资产的有关信息,详细介绍苏宁易购在并购中对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相关情况,比如使用多期超额收益法来计算其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采用直线法摊销以及减值并行的方法、仅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客户关系资产等。第四部分,指出了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在确认、计量与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如确认中,缺乏专门规定的指导,客户关系资产名称存在前后不统一的问题。在计量中,存在使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使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反映在财报中;使用多期超额收益法,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结果的高估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后续计量采用摊销不合理及客户关系资产的减值情况不清晰等问题。在披露中,存在客户关系资产披露不明确、不充分与不一致等问题。第五部分,针对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的不足,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完善客户关系资产的相关规定;采用曲线拟合法来计算客户关系资产的公允价值;对客户关系资产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增加非货币计量信息,披露客户关系资产更多的信息等。第六部分,得出结论,并且描述本文的不足以及对未来有关客户关系资产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研究角度,目前更多的文献都是在营销的视角下,对企业自创的客户关系资产进行分析,本文以会计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研究,提出客户关系资产的定义:在过去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能被企业拥有以及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长期且稳定的客户资源。

杜怡乐[3](2021)在《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以开元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市场竞争以及政策鼓励促使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增长迅速,随着并购活动的增多,大量商誉不断涌现,商誉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不断增高。资本市场频发的商誉“爆雷”事件引发了对商誉会计处理合理性的讨论,如何更准确的反映商誉的本质以及商誉的价值波动成了企业会计核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商誉理论的梳理和对商誉计量案例的研究,探讨目前商誉会计处理的合理性,探究更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方式,为完善我国商誉会计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梳理了商誉相关理论以及关于商誉确认、商誉计量、商誉列报与披露的研究文献;之后阐述了商誉会计准则的演变,对比分析国内外会计准则异同;而后引入案例,介绍案例基本情况,探究巨额商誉的成因,对后续减值测试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元股份的财务数据,对开元股份业绩承诺期的利润质量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探索可能的商誉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数据对比,指出使用摊销与减值测试结合法更符合现实要求。最后从商誉会计处理、企业、监管三个层面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在商誉减值测试中不应只看利润的“量”,还应测试利润的“质”,以便更加准确、合理地计量商誉及其减值,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罗婷婷[4](2020)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上市公司以增发股份作为并购支付对价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相较于以现金支付的并购,定增并购中确认的商誉数额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对价的定增股份中含有股权溢价(即壳资源价值),这种股权溢价会导致并购标的作价虚高,进而导致商誉虚高,即定增股份的壳资源价值计入了商誉中。在我国企业上市审核严格且上市资格数量限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壳”就具有稀缺性和高价值性,当较高价值的壳资源计入商誉,将会形成虚高的大额商誉,使得商誉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出商誉本质和经济实质,有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并且大额的商誉在后期还存在较大的减值风险和盈余管理空间,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评价。研究问题: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探讨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能否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剥离出来单独确认、能否将壳资源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方式,以期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两种情况下壳资源计入商誉的情况,指出反向并购中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并选择上海华明反向并购法因数控的案例进行研究;其次,演示计算案例中大额商誉初始确认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大额商誉的来源,并进一步探究其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以及壳资源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问题;最后通过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其矛盾与问题,结合之前的分析,提出针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建议,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的反向并购中壳资源会计处理方法结论,并将此结论拓展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应该通过壳资源的价值计量将并购交易中的壳资源价值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壳资源后续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研究价值及创新:现有关于壳资源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是否能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不仅能丰富会计理论研究,还能解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确认含有壳资源价值的巨额商誉实务问题与矛盾,促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反映要素本质和经济业务实质,具有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刘宗燕[5](2018)在《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的《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中首次就无形资本对全球宏观经济的贡献做出具体估计,指出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具价值。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首次将肖像权纳入无形资产,而实务中大多数企业将取得的肖像使用权直接费用化处理。随着商事人格权理论的逐渐成熟,笔者认为人格权中与肖像权结合最为紧密的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人相分离的姓名权应当一并计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故在本文中将两者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型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研究。本文第一章结合无形资产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并界定了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概念;第三章结合调查问卷法和上市公司年报查询法得到的数据,分析企业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现状;第四章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确认研究,根据来源不同分别阐明了确认标准,阐述了自创特殊权利商业化利用后计入无形资产的合理性;第五章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进行会计计量研究,探讨了适合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的四种计量方法,介绍了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的实物期权属性,详细阐述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几种特殊情形;第六章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披露研究,针对披露现状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本文提出建立三维指标模型进行全面反映并建议尽快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处理。最后针对自然人因自身道德原因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况,本文提出应当对使用该自然人肖像、姓名的企业增加赋税,并终止确认为无形资产。

王一琼[6](2011)在《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商誉问题日益成为会计学术界探讨的核心,随着近年来的企业并购案例的逐渐增多,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是否可比以及如何提高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有关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的研究,发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内在统一性,一方面通过提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可比性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客观、如实反映企业间的资产及盈利能力比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商誉会计体系,使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更好的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文首先分别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及几种被认可的计量方式进行分析,以便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计量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量上的统一,并且剖析现行会计准则中确认的外购商誉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属于并购商誉的部分。然后研究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关系,主要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构成要素、特性以及后续会计处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而外购商誉只是自创商誉的市场表现形式,以便进一步理清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关系,探求外购商誉的最终来源。通过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同质性进行剖析,得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比较基础是否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质上和量上的统一以及能够具有可比性,来分析现阶段会计处理中,对于提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相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面临的困难。最后,本文针对现阶段对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会计规范以及会计处理方面提出关于提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存在可比性的基础,来证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是存在内在统一性的,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来源,并且外购商誉只是自创商誉的市场化表现形式。由于现阶段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进行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自创商誉应当进行有步骤的确认;同时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体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也应当提高。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可比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王晓天[7](2010)在《基于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会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并购、重组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商誉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宝贵的财富,由此引发了对商誉会计研究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囿于传统会计理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购商誉方面,对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理论的限制,对企业自创商誉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已成为会计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以规范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辅之以逻辑演绎、归纳及比较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企业自创商誉确认、计量与披露的相关问题,试图构建一个较为严谨的自创商誉会计研究体系。本文在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在自创商誉的计量、披露等内容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以期通过对自创商誉会计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为自创商誉会计乃至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主要阐述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会计相关理论综述。主要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商誉的基本理论。在商誉理论方面先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提出商誉,然后阐述了商誉的本质、特征及会计处理,进一步对基于人力资源价值视角下的商誉作了全面的论述。第三章商誉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商誉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及披露等方面分析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四章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自创商誉会计创新研究。首先论述了商誉确认问题,然后在比较现有商誉计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商誉计量模式设想——借鉴实物期权理论及方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引入例证验证了创新分析的可行性。第五章基于现行会计制度框架下的自创商誉会计发展思考。首先对目前美国、国际准则委员会及我国的相关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具体描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一商誉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现阶段商誉会计处理的理性选择。第六章结论。对全文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并对存在的不足作了基于自身认识深度的剖析。自创商誉会计研究受到传统会计理论框架的束缚,对其突破还存在这一定的难度。同时当前的计量手段和计量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要解决自创商誉研究中的问题,就要从构建新的会计理论、转变习惯性思维模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

苗谊卓[8](2009)在《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作者通过对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美国和加拿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的论文及着作的研究,提出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但是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是以有形资产为主体而建立的,因此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不能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报告要求。本文建议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状况的“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以改进现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无形资产计量和核算的关键问题,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价值。本文建议建立新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包括进行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以提高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并通过建议更新现行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概念、将土地使用权与无形资产分离、改进研究开发支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及编制出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报表体系。

鞠亚辉[9](2007)在《自创品牌会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并购、重组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品牌是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由此引发了对品牌会计研究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受传统会计理论的限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购品牌、探讨品牌价值的定义、品牌价值的决定因素或构成要素、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或模型方面、对企业自创品牌会计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理论的限制对企业自创品牌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已成为会计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以规范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辅之以逻辑演绎、归纳及比较等方法,从自创品牌会计的研究现状出发,利用与自创品牌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学说,在借鉴各界对品牌定义的基础上从会计学角度界定了自创品牌、自创品牌会计的概念,为自创品牌会计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英、法、德等国自创品牌会计的应用现状以及有关品牌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严谨的自创品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体系,为我国自创品牌会计乃至自创无形资产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何本芳[10](2004)在《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文中指出

二、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商誉“暴雷”是否夸大其实?——基于“优质公司”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中国A股上市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
    (一)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
    (二)A+H股上市公司在商誉减值测试模式下的信息披露
    (三)商誉减值测试模式下深圳交易所公司的信息披露
四、案例分析:商誉、商誉减值及其经济后果
    (一) 案例选取
        1.收购方:聚力文化
        2.被收购方:美生元
    (二) 并购方案
        1.并购过程
        2.交易价格确定依据与业绩承诺情况
    (三) 并购结果
        1.巨额商誉的确认
        2.巨额商誉减值的确认
        3.不及时计提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五、政策建议
    (一)提高减值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1.重点加强对高商誉公司的商誉减值测试
        2.加强商誉减值测试中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联动作用
        3.简化商誉减值测试的流程
    (二) 加强并购交易管理
        1.防止高溢价并购
        2.加强并购中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和合理化估值
        3.实施分步式并购
    (三)强化商誉表外信息披露和加强公司治理
        1.强化商誉表外信息的披露
        2.加强公司治理并减少第二类代理问题

(2)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客户关系资产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客户关系资产确认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客户关系资产计量的文献综述
        1.2.4 关于客户关系资产披露的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客户关系资产的理论概述
    2.1 客户关系资产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1.1 客户关系资产的定义
        2.1.2 客户关系资产的特征
        2.1.3 客户关系资产的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会计确认理论
        2.2.2 会计计量理论
        2.2.3 会计披露理论
第3章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案例介绍
    3.1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基本情况
        3.1.1 苏宁易购基本情况简介
        3.1.2 苏宁易购行业地位
        3.1.3 主要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3.2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情况
        3.2.1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
        3.2.2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的计量
        3.2.3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的披露
第4章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案例分析
    4.1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确认存在的问题
        4.1.1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确认缺乏相关的规定指导
        4.1.2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名称不统一
    4.2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计量存在的问题
        4.2.1 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不够全面
        4.2.2 客户关系资产价值评估主观因素大
        4.2.3 客户关系资产后续计量方法不合理
        4.2.4 客户关系资产计提减值情况不清晰
    4.3 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披露存在的问题
        4.3.1 客户关系资产内容有关信息不明确
        4.3.2 客户关系资产披露不充分
        4.3.3 客户关系资产披露不一致
第5章 针对苏宁易购客户关系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的建议
    5.1 对客户关系资产的初始确认建议
        5.1.1 完善客户关系资产确认的相关规定
        5.1.2 统一客户关系资产确认科目
    5.2 对于客户关系资产的计量的建议
        5.2.1 增加非货币计量手段
        5.2.2 采用曲线拟合法对客户关系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5.2.3 每年对客户关系资产不摊销但进行减值测试
    5.3 对于客户关系资产的披露的建议
        5.3.1 补充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相关内容
        5.3.2 充分披露客户关系资产的相关信息
        5.3.3 统一客户关系资产的披露标准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以开元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对商誉本质的研究
        2.1.2 对商誉确认的研究
        2.1.3 对商誉计量的研究
        2.1.4 对商誉披露和列报的研究
        2.1.5 文献综述评述
    2.2 合并理论
        2.2.1 实体理论
        2.2.2 所有权理论
        2.2.3 母公司理论
3 商誉核算的相关会计准则
    3.1 商誉的会计处理
        3.1.1 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与计量
        3.1.2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3.2 商誉相关的中外会计准则的发展与比较
        3.2.1 国际商誉会计核算的发展
        3.2.2 中国商誉会计核算的发展
        3.2.3 商誉相关的中外会计准则比较与思考
4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4.1 对商誉初始确认的准确性质疑
        4.1.1 自创商誉未予确认
        4.1.2 外购商誉初始计量存在偏差
    4.2 对商誉的后续计量的合理性质疑
    4.3 商誉的披露列报不充分不及时
5 开元股份并购商誉的会计核算
    5.1 开元股份商誉的初始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5.1.1 开元股份实施并购的动机
        5.1.2 开元股份商誉的初始计量
        5.1.3 并购价格偏高
        5.1.4 自创商誉未确认带来的隐患
    5.2 开元股份商誉后续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5.2.1 开元股份商誉的后续计量
        5.2.2 商誉减值测试中的主观判断问题
        5.2.3 商誉减值测试中的滞后性问题
        5.2.4 商誉后续计量中可选择方案比较
    5.3 开元股份商誉披露及存在的问题
        5.3.1 在商誉初始确认时的信息披露
        5.3.2 在商誉后续计量时的信息披露
6 商誉会计核算改进思路和建议
    6.1 案例总结
    6.2 进一步完善我国商誉相关的会计准则
        6.2.1 将自创商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6.2.2 引入商誉摊销和减值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6.2.3 细化商誉后续计量的计量参数
        6.2.4 完善商誉的披露与列报
    6.3 加强商誉核算的外部监督
        6.3.1 监管部门加大关注和问询的力度
        6.3.2 加大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的责任承担
    6.4 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素养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年-2018年披露评级均为A的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披露情况(单位:万元)
致谢

(4)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相关研究
        2.1.1 商誉的本质和特征
        2.1.2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2.1.3 商誉高估的成因及影响
    2.2 壳资源的相关研究
        2.2.1 壳资源的定义
        2.2.2 壳资源价值构成
        2.2.3 壳资源价值评估
        2.2.4 壳资源会计处理研究
    2.3 概括性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商誉初始确认规范
    3.2 反向购买相关概念
    3.3 无形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
    3.4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规范
4 案例选择与案例概述
    4.1 案例选择
    4.2 案例概述
        4.2.1 法因数控公司简介
        4.2.2 上海华明公司简介
        4.2.3 并购交易概述
5 案例分析
    5.1 商誉初始确认
    5.2 大额商誉的来源—壳资源
    5.3 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分析
        5.3.1 从本质特征角度分析
        5.3.2 从商誉构成角度分析
    5.4 壳资源会计处理分析
        5.4.1 初始确认分析
        5.4.2 后续计量分析
    5.5 本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
    5.6 案例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相关理论基础
        2.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1.2 会计确认理论
        2.1.3 会计计量理论
        2.1.4 商事人格权理论
    2.2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概述
        2.2.1 内涵
        2.2.2 特征
        2.2.3 分类
3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分析
    3.1 非上市公司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3.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3 非上市公司对肖像权、姓名权处理的探讨
    3.2 上市公司对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2 报表查询结果分析
        3.2.3 上市公司对肖像权、姓名权处理的探讨
4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研究
    4.1 特殊权利确认条件
        4.1.1 特殊权利确认的前提条件
        4.1.2 特殊权利确认的核心条件
        4.1.3 特殊权利确认的重要条件
    4.2 特殊权利确认标准
        4.2.1 特殊权利初始确认
        4.2.2 特殊权利后续确认
        4.2.3 特殊权利终止确认
    4.3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初始确认
        4.3.1 外购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初始确认
        4.3.2 自创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初始确认
    4.4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再确认
5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研究
    5.1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计量属性
    5.2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计量单位
        5.2.1 货币单位
        5.2.2 非货币单位
    5.3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计量模式选择
        5.3.1 计量模式比较
        5.3.2 计量模式拓展
    5.4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计量方法
        5.4.1 传统评估方法适用性探讨
        5.4.2 实物期权法适用性探讨
        5.4.3 计量方法比较
        5.4.4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5.4.5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6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披露研究
    6.1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披露失真
    6.2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披露模式构建
    6.3 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披露建议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4.1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4.2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1.4.3 本文逻辑结构图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商誉理论
        2.1.1 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
        2.1.2 超额收益论
        2.1.3 剩余价值论
        2.1.4 无形资源论
        2.1.5 好感价值论
    2.2 企业并购理论
    2.3 会计信息质量
3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确认及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3.1 自创商誉确认及计量
        3.1.1 自创商誉的确认
        3.1.2 自创商誉的计量
    3.2 外购商誉确认及计量
        3.2.1 企业合并中的外购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3.2.2 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外购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3.3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计量方法比较分析
4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研究
    4.1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分析
        4.1.1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构成要素分析
        4.1.2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均符合资产定义
        4.1.3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特性
        4.1.4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后续处理
    4.2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内在统一性
        4.2.1 从构成因素角度
        4.2.2 从并购活动角度
        4.2.3 从资产定义角度
        4.2.4 从相同特性的角度
        4.2.5 从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后期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
    4.3 目前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可比性存在的困难
        4.3.1 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
        4.3.2 自创商誉估值技术尚不成熟
        4.3.3 目前外购商誉的计量方式不能真实的反映其价值
5 案例分析
    5.1 海信并购科龙的并购案例——以目标公司科龙公司为例计算自创商誉
        5.1.1 经营状况分析
        5.1.2 财务状况分析
        5.1.3 预测未来净收益(以未来六年为例)
        5.1.4 计算行业平均报酬率
        5.1.5 利用超额收益累加法计算自创商誉
        5.1.6 小结
6 提高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关建议
    6.1 关于自创商誉确认方面——分阶段、有步骤地确认自创商誉
    6.2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6.3 对于国外先进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
    6.4 降低自创商誉估值技术的风险
    6.5 企业并购后,外购商誉应当进行再评估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创新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2 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商誉会计相关理论综述
    2.1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2.1.1 人力资源会计的涵义
        2.1.2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2.1.3 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2.2 商誉会计理论概述
        2.2.1 商誉的本质
        2.2.2 商誉的特性
        2.2.3 商誉的会计处理
    2.3 商誉成因的理论分析
        2.3.1 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商誉产生的前提条件
        2.3.2 人力资源超额效用是商誉的真正来源
        2.3.3 企业与劳动力间的不完备契约
        2.3.4 商誉变化——人力资本超额效用变化的反映
3 商誉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商誉会计的现状
        3.1.1 商誉的确认
        3.1.2 商誉的初始计量和账务处理
        3.1.3 商誉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3.1.4 商誉的列报
    3.2 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
        3.2.1 商誉确认的问题
        3.2.2 商誉的后续处理问题
        3.2.3 自创商誉没有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问题
4 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会计创新研究及案例分析
    4.1 自创商誉的"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
    4.2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会计确认
        4.2.1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
        4.2.2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符合相关性
        4.2.3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符合可计量性和可靠性
    4.3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计量
        4.3.1 现有商誉计量方法
        4.3.2 人力资源计量方法及评述
        4.3.3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溢余观的自创商誉计量方法构思
    4.4 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账务处理及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4.4.1 在资产要素中加入人力资源资产
        4.4.2 在权益要素中加入人力资本
        4.4.3 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4.5 案例分析1——个体价值及商誉价值评估与账务处理
        4.5.1 案例内容
        4.5.2 评估方法及过程
        4.5.3 评估结果
        4.5.4 案例分析结论
    4.6 案例分析2——群体价值及商誉价值评估与账务处理
        4.6.1 案例内容
        4.6.2 评估方法及过程
        4.6.3 评估结果
        4.6.4 案例分析结论
5 基于现行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商誉会计发展思考
    5.1 统一商誉认识,加强国际合作
        5.1.1 摒弃外购商誉观点,规范商誉概念
        5.1.2 逐步实现自创商誉表外披露
        5.1.3 加强国际合作,切实推进商誉准则制定
    5.2 现阶段商誉会计处理的理性选择
        5.2.1 逐步淡化"外购商誉",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5.2.2 以商誉为桥梁,整合现有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
    5.3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商誉会计模式综合分析及其展望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动机
    1.1 文献检索
        1.1.1 文献检索情况
        1.1.2 文献检索分析
    1.2 选题意义、创新点及其局限性
        1.2.1 本题的理论意义
        1.2.2 本题的现实意义
        1.2.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2.4 论文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相关问题研究
        1.3.2 国内学者关于无形资产相关问题研究
2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美国、加拿大会计准则相比较
    2.1 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的比较
    2.2 可辨认的标准及内容
    2.3 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2.4 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的比较
    2.5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比较
    2.6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比较
    2.7 对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规定的比较
    2.8 商誉
    2.9 无形资产披露的比较
3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现状
        3.1.1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
        3.1.2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且结构不合理
        3.1.3 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少
        3.1.4 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造成国有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3.2 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3.2.1 谨慎性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2 历史成本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3 市场交易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4 持续经营假设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5 会计期间假设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6 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2.7 货币计量对正确核算无形资产的影响
    3.3 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无形资产
        3.3.1 土地使用权不具备无形资产的特征
        3.3.2 土地使用权按无形资产核算的不利方面
    3.4 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3.4.1 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3.4.2 研究开发费与后续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3.5 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4 建议
    4.1 改进现行准则中“无形资产”概念的建议
    4.2 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的建议
    4.3 建立新的、适用于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基础
        4.3.1 无形资产的结构框架分析
        4.3.2 从公司战略的观点分析无形资产
        4.3.3 建立一套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的若干问题研究
        4.3.4 建立公认无形资产会计原则(GAIP)的具体建议
    4.4 建立新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
        4.4.1 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的因素分析
        4.4.2 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
        4.4.3 建议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特点
        4.4.4 建议采用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
    4.5 改进研究开发支出帐务处理的建议
    4.6 改进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帐务处理的建议
    4.7 编制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报表体系
        4.7.1 建立新的无形资产报告体系的设想
        4.7.2 资产负债表变革的设想
        4.7.3 损益表变革的设想
        4.7.4 现金流量表变革的设想
        4.7.5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的设想
5 案例研究
    5.1 案例描述
    5.2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利润总额的变化
    5.3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净利润的变化
    5.4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无形资产的变化
    5.5 利用改进措施可导致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
        5.5.1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对照图
        5.5.2 资产负债率对照图
        5.5.3 资产回报率对照图
        5.5.4 所有者权益回报率对照图
6 总结全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9)自创品牌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自创品牌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自创品牌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2.1.2 相关概念界定
    2.2 无形资产相关理论
        2.2.1 资产定义
        2.2.2 无形资产与自创品牌的关系
    2.3 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国外自创品牌会计的应用及借鉴
    3.1 英国自创品牌会计的应用
    3.2 法、德自创品牌会计的应用
    3.3 马来西亚自创品牌会计的应用
    3.4 经验借鉴
    3.5 本章小结
4 自创品牌的确认
    4.1 自创品牌确认的争论
        4.1.1 反对确认自创品牌的理由
        4.1.2 赞成确认自创品牌的理由
    4.2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4.3 自创品牌初始确认
        4.3.1 自创品牌的可定义性
        4.3.2 自创品牌的可计量性
        4.3.3 自创品牌的相关性
        4.3.4 自创品牌的可靠性
    4.4 自创品牌的后续确认
    4.5 自创品牌的终止确认
    4.6 本章小结
5 自创品牌的计量
    5.1 会计计量理论
    5.2 自创品牌计量属性的选择
    5.3 自创品牌初始计量方法及其评价
        5.3.1 传统品牌价值初始计量方法
        5.3.2 现代品牌价值初始计量方法
    5.4 自创品牌的后续计量
    5.5 本章小结
6 自创品牌的核算和披露
    6.1 自创品牌的核算
        6.1.1 自创品牌初始确认的核算
        6.1.2 自创品牌后续确认的核算
        6.1.3 自创品牌终止确认的核算
    6.2 自创品牌的披露
        6.2.1 自创品牌信息披露的现状
        6.2.2 自创品牌的表内披露
        6.2.3 自创品牌的表外披露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原则、确认范围与计量模式之不足
    1.确认原则不足。
    2.确认范围过窄。
    3.计量模式的局限。
二、知识经济时代自创无形资产如何确认、计量
    1.扩大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2.对自创无形资产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量。
    3.建立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定期进行无形资产评估。

四、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商誉“暴雷”是否夸大其实?——基于“优质公司”的视角[J]. 王艳,李涛,王得力,刘昆. 会计研究, 2021(11)
  • [2]客户关系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D]. 付凌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以开元股份为例[D]. 杜怡乐.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D]. 罗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特殊权利型无形资产会计研究[D]. 刘宗燕. 西南科技大学, 2018(08)
  • [6]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可比性研究[D]. 王一琼.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7]基于人力资源价值视角的自创商誉会计研究[D]. 王晓天.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8]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于无形资产剩余使用期分析[D]. 苗谊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07)
  • [9]自创品牌会计研究[D]. 鞠亚辉.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10]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探微[J]. 何本芳. 财会月刊, 2004(24)

标签:;  ;  ;  ;  ;  

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