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分制试题建设及管理机制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卢言红,钱宇光,金天明[1](2021)在《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文中指出学分制是以选课制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收费制等制度,学生按规修满最低要求的总学分即能毕业的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为发挥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改善高校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自身动力不足的问题,推行学分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分析认为,高校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存在知识结构构建不合理、缺少导师为学生的选课指导、课程学分分配和单一考试形式不合理、学校教学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缺乏弹性等问题。推行学分制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梳理工作关系和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制定适应学分制教育模式的制度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等举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彭锦[2](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赵癸萍[3](2017)在《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风是学习、治学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的内核是蕴藏在学习中的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学风的外显是人们学习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群体氛围。学风弥漫于大学生学习全过程,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学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大学德育实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共同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学风产生于学习过程之中,与教师的教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学校校风的两大核心构成。大学生学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与学风建设在思维取向、实施主体和衡量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可适度区分。探究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须沿着学习、大学生学风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维脉络,层层深入、多维探查。学习的本质观呈现知识习得、意义建构、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生学风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归结为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文化和学习的价值三层本质。从不同视角看,大学生学风教育在行为层面是学习行为的规范,在环境层面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学术层面是学术文化的传承,在精神层面是学习价值的引领,呈现出多维本质,具有导向性、建构性、自主性、互动性、养成性、潜隐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学风教育具备深厚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讲求自强不息、勤勉治学、学思结合、诚信笃实和学以致用风气,从传统文化脉络框定了学风教育的部分核心内容,也铸就了我国古代崇尚学习者勤奋刻苦、克服一切困难的主导旨趣,对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关注不太多。现代西方的学风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讲求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推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社会学习教育理论秉持交互决定论思想,高度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并探讨学习道德的自我开脱;终身学习教育理论将学习作为生存的基本手段,倡导终身学习思想和建设学习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提倡协作式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极大扩充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弥补了我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的部分缺陷。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和注重解放思想,奠定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构成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支柱性理论。从本研究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学风呈现主流积极向上,但局部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群体确立了较高远的学习目标,具备较正确的学习认知,对学习诚信遵守较好,具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总体状况积极良好。从消极方面看,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学习价值观尚存在偏差,对学习诚信的立场偏轨,学习行为的自律匮乏。总体而言,大学生学风呈现自发性、分化性、失范性和从众性的特征。针对大学生学风的现实状况,各高校积极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呈现积极成果与消极问题共存局面。高校不同教育主体高度重视学风教育,但学工队伍、教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等不同系统间力量缺乏整合。各高校的大学生学风教育体制机制在逐步建立,但长效机制建设严重不足,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学风教育的活动较为丰富,学生总体感受与评价中等偏上,但缺乏对大学生学习内在价值的引领,教育方法难脱呆板陈旧的嫌疑。从内容构成角度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依据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全国131所高校学风内容的语义归纳,本研究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培养大学生的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和竞争态势教育是进取学风的主要教育内容。诚信价值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诚信法制教育和诚信实践教育是诚信学风的主要内容。求是精神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严谨风格教育构成了严谨学风的主要内容。开拓意识教育、创造精神教育和质疑精神教育构成了创新学风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进取之风、诚信之风、严谨之风和创新之风的广阔思想内涵,凸显了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主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从途径拓展看,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相长的主体互动,实现对大学生学习价值的外在启发与内在反思;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同一致,实现教育者的力量整合,改善教育力量分散的不良教育现状;通过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扩展教育形式和覆盖面;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避免学校孤军作战的不良局面。从机制创新看,要建立和健全学业指导机制、学业评价机制、学业激励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和学业淘汰机制,建立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制度的执行力。从教育方法看,可以采用启迪法、示范法、规范法、竞争法和渗透法等多种方法,削弱大学生的抗拒心理,丰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运用。从环境优化看,大学生学风教育要重点优化宿舍、班级、校园和社会四大区域,提升学风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融入度,阻断不良学习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构建良性的学习外部环境。
王柯[4](2017)在《我国高校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提出:“建立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允许学校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此规定符合高等教育需要的新的时代特征,表明我国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正式大力推进发展弹性学制。弹性学制结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能根据自身的需求更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符合教育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种教学管理机制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性人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弹性学制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弹性学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认为弹性学制是一种建构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绩点制等制度基础上的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制。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是以标准学年为依据的,允许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自己的学业,学生只要在弹性学习的年限以内,按照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引导,最终完成规定总学分和需要必修以及选修的学分,德智体合格者,即可申请学位,学校允许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时期能自主选择专业,跨院系以及学校选择合适的课程,自主选择教师,确定学习进程等。第二部分是弹性学制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运用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论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说明弹性学制从经济学角度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第三部分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弹性学制的发展模式及特点,具体分析了其中一些国家的弹性学制的发展模式,了解其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对我国推行弹性学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的讨论的重点部分是第四、第五两部分。第四部分对于把学什么和如何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一改变,分析我国弹性学制的需求。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所在。高校为应对社会经济的变化,必须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予以改变,以应对当今社会需求;学生的需求也不再只局限于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是将更进一步关注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宽松程度、各种公共设施、奖学金等,采取多种表达方式,保障他们的利益。对应这种教育消费需求的高级化过程,高等教育服务形式和结构同样应该跟进。学生个性化也在日益增强,弹性学制正好遵循了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弹性学制,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发展,能培养各种类型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双创型人才。第五部分探讨我国高校弹性学制教学管理机制的变革,通过调整教学管理机制,从而能更好的推进我国高校实现弹性学制。具体从教学管理的结构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质量的评价、高校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方面探讨,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发展。
于金山[5](2015)在《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学分制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实行学分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德波[6](2014)在《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社会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随之深度融入之中。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掀起了新一轮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的高潮。学分制之所以受到世界上众多高校的欢迎,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选择的灵活性、学习的自主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优势。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实行不同形式的学分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分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分制在国内高校历经跌宕起伏,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调整,到底现阶段国内外学分制是什么状况,存在着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当前我国高校要实施学分制,有什么路径能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等。本研究以学分制的由来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找出国内高校学分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对国内高校实施真正学分制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与分析方法,对国外高校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与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是学分制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将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的问题,从国际化的视角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以学分制的由来作为切入点,对学分制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以及内容与特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第三章,分析国外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比较,重点介绍美国高校学分制和哈佛大学课程建设;第四章,分析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找出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章,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国情,提出了推进和完善我国学分制的对策建议。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基于自由教育思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必然会受其制约。而我国的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不能简单照搬国外高校的学分制模式,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模式。
韩宏[7](2013)在《高校学分制发展探究——试论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的选课制,是比较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发展。同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具有诸多优点。我国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发展学分制的经验,采取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解放发展学分制的思想束缚;推行导师制和绩点制,让学生在"规矩"之内自由成长;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设服务型校园,为学分制的实行提供必要保障;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究学生管理工作新方法;做好毕业生"出口",实现高校与就业市场的完美对接等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发展之路。
张文彬[8](2013)在《地方高校学分制下考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分析现有高校考试模式固有局限的基础上,从考试时间的设置、考试命题的要求以及试题库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的考试模式的建立模式。认为导师制和月考制重修考试方式,符合弹性学制的理念,为提前毕业和推迟毕业的学生提供人性、合理的考试方式,确保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王紫旭[9](2013)在《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学分制(Credit System)最初是由高等学校中的选课制延伸而来,最早由德国着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 Wilhelm Von,1767-1835)提出的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的课程、教师和学校,并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进度。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被世界各国众多高校所接受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推行学分制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中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的学分制也有了深刻的发展。但是,学分制在我国的发展是起伏跌宕的,在高校中推行学分制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滞后、课程选择盲目、专业限制严格等方面。这些都为学分制有效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相关政策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涉及到社会和高校方方面面的问题。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从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教育现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探寻阻碍该几所高校学分制顺利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论文整体写作做一个绪论。第二部分,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学分制的相关概念、学分制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对学分制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的现状进行调查。第四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内蒙古高校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发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内蒙古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具体对策,并为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戢小萍[10](2011)在《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已成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寻找和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国内外已有研究中对高校学分制改革实践层面关注不够,因此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江西师范大学是我国中部地区一所地方性综合师范院校,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采取了一些学分制的教学改革。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个案,探索该校学分制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加以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使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研究方法,我们从“学生对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了解与认同”,“学分制相关制度建设情况”以及“学分制配套设施与保证条件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该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学制缺乏弹性;(二)选课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选修课资源不足,质量不高,选课缺乏科学的指导;(三)导师制度不健全;(四)教学资源短缺,一方面师资难以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教学硬件设施不足;(五)配套管理与学分制不相适应,包括收费制度不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学分制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约。为了解决江西师范大学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实施学分制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完善学分制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完善选课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和改革考试制度等。(四)完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如完善计算机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五)构建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调查研究,以及上述研究结论,对国内其它高校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学分制试题建设及管理机制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学分制试题建设及管理机制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 |
2 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2.1 知识结构构建不合理,缺乏选课指导 |
2.2 课程学分分配及考试形式不合理 |
2.3 教学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 |
2.4 教学管理机制缺乏弹性 |
3 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3.1 创新教育理念,各司其责 |
3.2 优化教学计划,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3.3 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 |
3.4 广泛开展校际合作,普及网络教学 |
3.5 改革考核的方式方法 |
3.6 建立导师制工作机制 |
4 结语 |
(2)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MOOC的定义 |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
4.1 MOOC的特征 |
4.1.1 大规模 |
4.1.2 开放性 |
4.1.3 个性化 |
4.2 MOOC的技术背景 |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
4.3.1 现实与契机 |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
5.1 D校的基本情况 |
5.1.1 学校概况 |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
5.2.1 指导思想 |
5.2.2 设计原则 |
5.2.3 设计思路 |
5.2.4 方案构架 |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
6.1 制度保障 |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
6.2 经费保障 |
6.3 后勤保障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意义 |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
(二) 增强大学德育实效的内在需要 |
(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
(四) 优化当前社会风气的客观需要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研究路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重点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特征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概念体系 |
(一) 学习与学风 |
(二) 学风与教风 |
(三) 学风与校风 |
(四) 大学生学风教育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体系 |
(一) 学习的本质 |
(二) 大学生学风的本质 |
(三)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本质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基本特征 |
(一) 导向性 |
(二) 建构性 |
(三) 自主性 |
(四) 互动性 |
(五) 养成性 |
(六) 潜隐性 |
(七) 群体性 |
第二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思想资源 |
一、中国古代学风教育思想 |
(一) 自强不息 |
(二) 勤勉治学 |
(三) 学思结合 |
(四) 诚信笃实 |
(五) 学以致用 |
二、现代西方学风教育理论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 社会学习教育理论 |
(三) 终身学习教育理论 |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学风教育理论 |
(一) 理论联系实际 |
(二) 坚持实事求是 |
(三) 注重解放思想 |
第三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证调查 |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卷设计 |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调查实施 |
二、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和特点 |
(一) 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
(二) 大学生学风的特点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现状和成因 |
(一)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实施现状 |
(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问题成因 |
第四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进取之风教育 |
(一) 理想信念教育 |
(二) 社会责任教育 |
(三) 科学发展教育 |
(四) 竞争态势教育 |
二、诚信之风教育 |
(一) 诚信价值教育 |
(二) 诚信品质教育 |
(三) 诚信法制教育 |
(四) 诚信实践教育 |
三、严谨之风教育 |
(一) 求是精神教育 |
(二) 科学态度教育 |
(三) 严谨风格教育 |
四、创新之风教育 |
(一) 开拓意识教育 |
(二) 创造精神教育 |
(三) 质疑精神教育 |
第五章 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有效推进 |
一、大学生学风教育的途径拓展 |
(一) 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相结合 |
(二)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 |
(三) 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
(四)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
二、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机制创新 |
(一) 建立学业指导机制 |
(二) 完善学业评价机制 |
(三) 改进学业激励机制 |
(四) 运用学业预警机制 |
(五) 引进学业淘汰机制 |
三、大学生学风教育的方法探索 |
(一) 启迪法 |
(二) 示范法 |
(三) 规范法 |
(四) 竞争法 |
(五) 渗透法 |
四、大学生学风教育的环境优化 |
(一) 优化宿舍环境 |
(二) 优化班级环境 |
(三) 优化校园环境 |
(四) 优化社会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论文写作的故事 |
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一: 全国高校学风汇总 |
附录二: 大学生学风教育调查问卷 |
(4)我国高校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弹性学制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高等教育服务消费理论 |
2.2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国外弹性学制的发展模式及特点 |
3.1 国外高校学分制发展模式 |
3.2 发达国家弹性学制的特点 |
第四章 我国弹性学制的需求分析 |
4.1 实施弹性学制的制约因素 |
4.2 弹性学制:高等教育服务-消费时代的需求 |
4.3 弹性学制与教学制度的选择:消费者权益 |
4.4 弹性学制与因材施教: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
第五章 我国高校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究 |
5.1 教学管理的结构调整 |
5.2 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 |
5.3 教学质量的评价调整 |
5.4 高校管理的方式变革 |
5.5 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分制的定义 |
二、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的弹性管理 |
2、学生自主里不强 |
3、教育制度不完善 |
4、教学投入较少 |
三、对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的对策探讨 |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理念 |
2、完善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4、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
(6)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学分制的由来 |
2.1 学分制的起源 |
2.2 学分制的形成 |
2.3 学分制的发展 |
2.4 学分制的架构 |
第三章 国外高校学分制的经验与借鉴 |
3.1 国外高校学分制的概况 |
3.1.1 美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
3.1.2 日本高校学分制概况 |
3.1.3 德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
3.1.4 英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
3.1.5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教育改革 |
3.2 国外高校学分制下的课程—以哈佛大学为例 |
3.3 国外高校学分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史 |
4.2 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状况 |
4.3 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
4.4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
4.5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可行性 |
第五章 推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对策建议 |
5.1 学分制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
5.1.1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
5.1.2 改革高校管理体制 |
5.2 学分制下高校收费制度改革 |
5.3 学分制与课程体系建设 |
5.4 学分制下师资队伍建设 |
5.5 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 |
5.6 学分制下高校的硬件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高校学分制发展探究——试论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分制的起源与发展 |
(一)学分制的起源 |
(二)学分制在美国高校的发展 |
1. 自由学分制阶段,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这是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的第一阶段。 |
2. 限制学分制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时期。 |
3. 全面发展的学分制阶段,二战时期至今。 |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 |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 |
(二)自1952年后一直到改革开放 |
(三)学分制恢复试行时期 |
(四)学分制缓慢发展时期 |
(五)学分制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
三、学分制的优势 |
(一)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 |
1. 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2. 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学分制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
1. 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
2. 学分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
(三)学分制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
四、高校发展学分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解放发展学分制的思想束缚 |
1. 东西方文化差异,致使学分制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土壤。 |
2. 以学分制为突破口,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之人才。 |
(二)推行导师制和绩点制,让学生在“规矩”之内自由成长 |
1. 学生有更多自主性,用好学分制所带来的优势。 |
2. 积极推行导师制和绩点制,保证学分制顺利实行。 |
(三)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
1. 学生选课方向不定,高校课程资源“捉襟见肘”。 |
2. 打造精品课程,运用新技术优化教育资源。 |
3. 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校际融合。 |
(四)建设服务型校园,为学分制的实行提供必要保障 |
1. 学校管理滞后,影响学分制的顺利实行。 |
2. 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方法。 |
(五)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究学生管理工作新方法 |
1. 传统班级的消失,学生管理工作亟需创新。 |
2. 转变观念,适应学分制发展要求。 |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不断加强心理辅导。 |
(六)做好毕业生“出口”,实现高校与就业市场的完美对接 |
1. 部分毕业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钩”,制约学分制发展。 |
2. 完善就业服务,为学分制发展提供后续保障。 |
(9)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问题提出 |
1 学分制---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 |
2 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必要性 |
(二) 选题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三) 研究内容 |
(四)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二 学分制的发展与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学分制的产生、推行和发展 |
(二)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 |
1 学分制的概念 |
2 学分制的衍生概念 |
(三) 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 |
1 学分制特征 |
2 学分制内容 |
(四) 国内外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
1 国外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基本情况 |
2 国内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基本情况 |
三 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 内蒙古地区高校实行学分制情况 |
1 以“211”重点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学分制实施状况良好 |
2 省属普通高校学分制管理制度明确,但推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
(二) 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查 |
1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
2 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
四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学生在学分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2 任课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分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二) 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 对学分制内涵理解的偏差 |
2 高校内部与学分制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
3 高校教育资源不足 |
4 与高校改革相应的社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对落后 |
5 高校内部院系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关系尚未理顺 |
五 我国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对策探讨 |
(一) 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 |
1 加大对学分制的宣传力度 |
2 转变教育观念 |
(二)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 |
1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
2 完善选课制度 |
(三) 培养计划科学制定,课程体系优化完善 |
1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
2 压缩必修课,加大选修课比例 |
3 完善文科、理科基础课程建设 |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应变能力 |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宣传意识 |
3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
4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引进高年级学生“帮学制” |
(五) 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
1 完善网络设施,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
2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质量 |
(六) 创建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淘汰制度 |
1 完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
2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3 合理试行淘汰制度 |
(七) 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
(八) 优化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外部环境 |
1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2 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高校财政收费体系 |
3 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学分互认制度 |
4 加强院校之间合作办学,促进校际之间资源共享 |
5 加大教学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件 |
(10)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问题提出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 |
一、学分制概念的界定 |
二、学分制的历史渊源 |
三、学分制的内容和特点 |
(一) 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
(二) 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
四、国内外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
(一) 国内高校学分制发展状况 |
(二) 国外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状 |
第三章 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的现状 |
一、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的基本情况 |
二、江西师范大学实施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
三、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 学生对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了解和认同情况 |
(二) 学分制相关制度建设现状的调查 |
(三) 学分制配套设施与保障条件的现状 |
第四章 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 学制缺乏弹性 |
(二) 选课制度不完善 |
(三) 导师制度不健全 |
(四) 教学资源短缺 |
(五) 配套管理与学分制不相适应 |
二、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二)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三) 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约 |
第五章 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的改进建议 |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
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三、完善学分制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 |
(一) 完善选课制 |
(二)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
(三)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
(四) 改革考试制度 |
四、完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
(一) 完善计算机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
(二)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
五、构建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四、高校学分制试题建设及管理机制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 卢言红,钱宇光,金天明.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1(03)
- [2]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3]大学生学风教育研究[D]. 赵癸萍. 武汉大学, 2017(06)
- [4]我国高校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 王柯. 长江大学, 2017(02)
- [5]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究[J]. 于金山. 知识经济, 2015(04)
- [6]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 王德波. 山东大学, 2014(01)
- [7]高校学分制发展探究——试论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韩宏.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8]地方高校学分制下考试模式研究[J]. 张文彬. 中国考试, 2013(08)
- [9]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D]. 王紫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10]江西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调查研究[D]. 戢小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