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论文文献综述)
渠帅[1](2019)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作为中国农业机械的开创者和奠基者,Y公司面临着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智能制造转型的迫切要求,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打造发展新动能,助推公司走出困境。面对Y公司当前企业文化存在的诸多问题,Y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进一步优化。本论文主要运用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Y公司企业文化进行评估与审视,判断公司当前企业文化类型及领导层预期转型方向,识别企业管理层当前价值观倾向,分析Y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分析结果显示,Y公司的领导层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趋势,准确识别到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当前Y公司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方面已形成稳固的文化认同度,但在创新和超越上存在明显不足,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明显不够,改革动力缺乏、创新活力有限、竞争压力不足、开放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对职工的积极影响弱化。最后,本论文在文化变革方向、企业价值观引导及创新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并从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力、搭建组织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全方位企业文化评估等角度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建议,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朱东升[2](2019)在《STW公司融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机制灵活、转型快的特点。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我国的民营企业缺少金融系统的良好支撑,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深受资金等问题的困扰。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小型民营企业STW而言,企业自身的经营性现金流来源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于2016年引进了DZ公司的战略融资,旨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实力,促进企业创新,争取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融资基本理论的研究,从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STW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企业SWOT的分析,提出了实现STW公司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STW企业战略融资协议执行期中数据调查、实地考察、投资后的不同人员信息反馈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企业在战略融资期间公司财务指标、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变化。论文还对战略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应对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STW公司引进DZ公司战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阐述小型民营企业引进战略融资方面的风险和机会。通过总结战略融资中的相关协议条款执行过程中的利与弊,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企业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参考依据。
严鹏[3](2013)在《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文中提出战略性工业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介入战略产业的工业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一国为维护其生存与独立,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重点培育与国防有直接关联且具有技术引领性之产业。机械工业即属于此种战略性产业,因此,本文拟按历史时序对1900-1957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进行考察,以探究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机制。1900年,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危局中,机械工业却开始成长。清季之机械工业是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发展的。然而,清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十分低效,且随着清廷国势日衰,市场逐渐成为主导性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伴随着市场诱导,中国机械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北洋政府治下,国家渐趋失序,自由市场对产业而言构成了双刃剑。由于市场需求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本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工业沦为技术能力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面对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在加强战备的过程中,亦强化了对机械工业这一战略产业的引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其技术导向战略提升了产业实力。同时,国民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产业实施干预。尤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的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但是,战后,国民政府放弃了战时政策,再加上重新开放市场,国内幼稚产业遂暴露于进口美货的严重打击之下,机械工业受灾尤重。1949年,中共建政后,形成强势国家对产业全面渗透的态势。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家独立,新政权将机械工业视为战略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态度。苏联及东欧技术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改变了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轨道,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一个“军事-工业-大学综合体”开始在中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性工业化,在历经曲折后,终于得以大规模展开。因此,对欲改善其所处国际地位之后发展国家而言,自由市场乃双刃剑,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过度的开放会将后发展国家幼稚的战略性产业暴露于发达国家资本的打击之下,而且市场的比较优势原则会诱导后发展国家的高端产业低端化,挫败其技术能力之提升。因此,国家嵌入产业是必要的,但这要求国家统治集团有坚强的战略意志,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牟取小集团私利的倾向,由此形成强韧的国家能力。进一步说,不管在企业层次还是国家层次,战略都意味着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理性之超越,唯有此种战略意志能使后发展国家追赶先进,而这种战略意志之不易获取及保持,可以解释为何数百年来能改善其国际地位的后发展国家屈指可数。
吉鸿[4](2010)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及其实效性研究 ——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是社会教育的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职业化发展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职业化的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为农村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却存在着对职业化培养理解程度较低,自身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学生的职业化发展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成为制约着高职教育和农业发展的因素。可见,农业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适应地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化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化道德、职业化精神和职业化发展的意识。论文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面向新农村建设背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问题,从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具备职业化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职业化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出发,探讨学生职业化发展及其实效性,对于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打造办学特色,促进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贡献力的提升,将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论文首先对职业和职业化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职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职业化发展研究比较分析,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并概述对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所涉职业类别及职业化要求。其次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更好地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接着,针对需求及职业化发展的培养要求,将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流程中的四大机制通过具体的对策加以实施,以保证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有顺、保质进行。最后,从农业和农业应用型企业需要的角度出发构建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评价体系,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修正职业化发展教育策略和目标。总之,探索学生职业化发展及其实效性研究,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学生能否具备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和基本素质,更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职业化发展研究成果,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载体,结合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引入学生职业化发展概念,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职业化发展研究,在现状及模式评价的基础上,实施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社会化、个性化的职业能力教育,建立职业化发展技术体系,为创造性地实现高职学生职业化发展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提供依据,以期示范和推广。
徐宏凯[5](2010)在《我国农用喷雾器的产品改进及市场营销对策》文中提出农用喷雾器是科学使用农药和喷施农用液体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农用喷雾器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一是科技开发滞后,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二是市场观念落后,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拉动作用不能很好体现。本论文在大量市场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喷雾器的市场情况和产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论述了农用喷雾器的分类地位及产品概况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喷雾器销售现状并提出专门针对农用喷雾器的营销改进方案,对农用喷雾器营销过程中的品牌建立、营销渠道、广告策略、定价策略、促销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和论证,提出了“喷雾器产品改造关键出发点”、“喷雾器的品牌主打点分析”、“喷雾器的广告策略”、“附带物品理念”等多个方面新的理念和策略,以便对喷雾器的市场开发形成良好的营销方案,推进农用喷雾器的销售、发展,更好地为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科学的保障。
本刊编辑部[6](2009)在《结伴而行,写在你我走过的路上 《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创刊15周年特辑》文中提出1994年11月,《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带着一丝青涩和一股子闯劲来到你的面前。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我们有多么得不同,共同服务的行业使你我之间并不陌生,甚至你就是我的朋友知己。庆幸你我赶上了这一伟大的时代,让你我有所作为:庆幸你我同在工程机械行业,让你我相知相识。我们身处巨变之中,我们是变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在改变着行业也在改变着自己。15年,什么写在你我一起走过的路上?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这个纪念版特辑,特邀请15位行业资深人士、15位企业界人士、15位工程机械用户和15位杂志作者与我们共同完成。15年,要讲述的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无力将行业的所有故事一一展现,在这里要感谢所有给了杂志帮助、支持、鞭策的行业人士,前进路上,你我是同伴。
崔本中[7](2009)在《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农机会”大放光芒》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并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崔本中[8](2006)在《表彰先进 树立楷模 奋发图强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机流通现代化而奋斗》文中研究指明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 为响应党中央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更好的为推进农机事业向前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陈静[9](2006)在《儒家文化与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冲击的时代,企业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内驱力。中国企业应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山东时风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十年创业、十年辉煌,其业绩令世人瞩目。山东时风集团独特的时风儒家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启发性。本文以儒家文化为主线,梳理、提炼和总结了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的特色及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剖析了时风儒家企业文化及其衍生的亚文化,包括特殊主义文化、“家”文化、企业家文化、政商文化,明确指出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总结,能够较深层次地探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何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根植于什么文化?企业文化创新的出路是什么?从而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并以企业文化来延续和提升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发扬光大。纵观世界500强的历史,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都是悠长而坎坷的,但它们的企业文化力却又是强大无比的。中国优秀企业的历史还很短,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海纳百川之势汲取其它文化精萃,不断学习创新的企业,它的生命力将无比强大。
袁慧颖[10](2003)在《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农机工业一直在困境中徘徊,然而中国绝大多数农机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却步,相反,他们为中国农民提供了成千上万台农机产品,使亿万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共同维护和培育了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为中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农机企业就是新时代的英雄集体,领导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们就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理应受到时代的推崇和人们的尊重。为此本期对部分农机企业家进行宣传报道,旨在树立农机企业形象,颂扬时代楷模。由于篇幅所限,这次不可能做全面深入的报道,今后我们将陆续采访,对企业家和农机行业其他人物进行深入报道。
二、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与作用 |
三、企业文化诊断评估方法 |
第二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 |
二、创新驱动的要素 |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及其价值 |
一、企业文化创新 |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
第三章 Y公司企业文化现状 |
第一节 Y公司企业文化基本情况 |
一、Y公司简介 |
二、Y公司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三、Y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Y公司企业文化当前的内外部环境 |
一、外部挑战 |
二、内部现状 |
第四章 创新驱动战略下Y公司企业文化诊断与分析 |
第一节 创新驱动与企业文化的关联分析 |
一、创新驱动力与文化驱动 |
二、创新驱动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
第二节 诊断模型的选取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一、企业文化诊断模型的选取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问卷回收及数据处理 |
第三节 Y公司企业文化氛围的调查研究 |
一、企业文化氛围量表的选取 |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
三、Y公司企业文化氛围的描述性分析 |
第四节 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诊断结果分析 |
一、综合诊断结果 |
二、存在问题 |
第五章 Y公司企业文化优化对策 |
第一节 优化的原则和思路 |
一、指导思想 |
二、优化原则 |
第二节 优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
一、优化对策 |
二、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领导者企业文化倾向评估问卷 |
附录 Ⅱ 企业价值观OCP量表调查问卷 |
附录 Ⅲ 企业文化氛围调查问卷 |
附录 Ⅳ 访谈提纲 |
致谢 |
(2)STW公司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融资与融资管理 |
2.2 融资的估值计算方法 |
2.3 融资的风险管控方法 |
2.4 SWOT分析法 |
第3章 STW公司竞争的SWOT分析 |
3.1 STW公司简介 |
3.2 优势分析 |
3.3 劣势分析 |
3.4 机遇 |
3.5 威胁 |
3.6 SWOT战略 |
第4章 STW公司融资方式选择 |
4.1 STW公司选择融资方案考虑的因素 |
4.2 STW公司引进DZ公司融资的需求分析 |
4.3 STW融资方式的确定 |
第5章 STW公司战略融资 |
5.1 融资战略 |
5.2 战略融资方案 |
第6章 STW公司融资效果分析 |
6.1 STW公司管理模式的变化 |
6.2 STW公司财务指标的变化 |
6.3 STW公司文化的变化 |
6.4 STW公司形象的变化 |
6.5 STW经营策略的变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战略性工业化 |
一、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 |
(一) 何谓“战略性工业化”? |
(二) 经济思想史上的分歧 |
(三) 产业选择及时空范围说明 |
二、对学术前史之梳理 |
(一) 中国大陆地区研究综述 |
(二)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研究述评 |
三、框架设计与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战略性工业化的启动与受挫(1900-1927) |
第一节 清末国家与市场对机械工业的双重引导 |
一、清廷对战略工业之培育 |
二、市场对机械工业之诱导 |
三、国家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
四、参照系:明治日本的机械工业 |
第二节 民初国家失序下机械工业的自发演化 |
一、市场支配下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危机 |
二、国家保护缺失下的企业自救 |
小结 |
第二章 民族危机与战略性工业化重启(1927-1937) |
第一节 市场对机械工业发展的抑制 |
一、产业技术的低端化:以农机工业为例 |
二、战前机械工业的劳动密集化趋势 |
三、企业制造高端技术产品的成败 |
第二节 战备压力下国家对机械工业的引导 |
一、南京国民政府应对日本蚕食之战略 |
二、南京国民政府推动机械工业发展之举措 |
三、战前东亚工业化道路之竞争 |
小结 |
第三章 战争刺激下战略性工业化的加速(1937-1945) |
第一节 战争对机械工业地理格局的重塑 |
一、国家主导东部机械工厂内迁 |
二、国统区民营机械企业的发展 |
三、敌占区机械工业之演化 |
第二节 战时国营机械企业的壮大 |
一、后方国营机械企业的发展概况 |
二、资源委员会领军企业承担国家战略 |
三、高端部门:航空发动机工业之萌芽 |
四、普通部门:国家资本介入农机工业 |
第三节 战时政策下国家对产业之嵌入 |
一、选派机械技术人才出国实习 |
二、编订检验规范培育机床工业 |
三、依靠订货政策维持产业发展 |
小结 |
第四章 政权交替时期战略性工业化之顿挫(1945-1949) |
第一节 战后中国机械工业的重组 |
一、开放性自由市场之重启 |
二、机械工业地理格局之再塑造 |
第二节 国家在机械工业中扩张的多重面相 |
一、国家资本之膨胀与国企技术弱化 |
二、国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家之吸纳 |
三、非国营企业对国家权力之认同 |
第三节 自由市场重启后机械工业的衰颓 |
一、政策转向与机械工业的行业危机 |
二、国家再嵌入产业之失败 |
小结 |
第五章 战略性工业化的强势展开(1949-1957) |
第一节 强势国家嵌入机械工业 |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之确立 |
二、机械工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
三、国家权力对机械工业全面渗透 |
第二节 机械工业技术演化路径之变更 |
一、对苏联与东欧技术的大规模引进 |
二、社会主义研发模式之构建 |
第三节 军-工-学综合体之形成 |
一、军-工-学关系之协同演化 |
二、中国大陆机械工业发展之绩效 |
小结 |
结论 战略性产业演化的历史逻辑 |
一、影响战略性产业演化的相关因素 |
二、市场对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抑制作用 |
三、战略意志对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性 |
余论:战略性工业化的普遍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及其实效性研究 ——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化的概念辨析 |
第二节 职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教育内涵 |
第四节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特征 |
第五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状况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
一、农业机械市场的现状分析 |
二、农业机械市场的不足及发展机遇 |
三、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高职教育视角下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
一、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成绩及不足 |
二、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趋势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培养要求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
第一节 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路探析 |
第二节 全过程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一、指导学生明确素质要求及目标 |
二、借助于课堂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 |
三、规范记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历程 |
第三节 强化职业化标准的应用性渗透 |
第四节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业化理念确立 |
第五节 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作用 |
一、建立高质量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 |
二、选聘专家型、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
第四章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实效性评价机制 |
第一节 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三节 评价反馈机制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实效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农用喷雾器的产品改进及市场营销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农用喷雾器概况 |
1.1.1 植保机械的概念 |
1.1.2 农用喷雾器在我国的发展 |
1.1.3 植保器械的研发情况 |
1.2 农用喷雾器种类 |
1.2.1 农用喷雾器的整体分类 |
1.2.2 农用喷雾器喷头所在分类地位 |
1.3 营销理论概述 |
1.3.1 企业营销定位概述 |
1.3.2 营销渠道概述 |
1.3.3 客户服务概述 |
1.3.4 户企沟通概述 |
1.3.5 品牌建立概述 |
1.3.6 广告基本理论 |
第二章 农用喷雾器的使用现状和市场分析 |
2.1 总体市场特征 |
2.1.1 市场调查概述 |
2.1.2 现存喷雾器销售情况 |
2.1.3 产品类型现状 |
2.1.4 现存喷雾器占有情况 |
2.2 购买群体情况 |
2.2.1 购买群体范围 |
2.2.2 购买群体消费能力 |
2.3 现有销售渠道 |
2.3.1 销售渠道主要类型 |
2.3.2 农用喷雾器消费者对于各消费渠道倾向 |
第三章 产品改进对策 |
3.1 技术改造 |
3.1.1 技术改造可行性 |
3.1.2 推荐的技术改造点 |
3.2 喷头质量加强的改进 |
3.2.1 产品质量概述 |
3.2.2 现存质量问题 |
3.2.3 推荐的质量加强点 |
第四章 市场营销对策 |
4.1 喷雾器的定价策略 |
4.1.1 喷雾器市场定价现状 |
4.1.2 客户接受情况调查 |
4.2 营销渠道 |
4.3 促销手段 |
4.3.1 喷雾器广告策略 |
4.3.2 附带物品设计理念 |
4.3.3 以受众为主体的广告理念 |
4.4 喷雾器品牌化 |
4.4.1 喷雾器品牌主打点 |
4.4.2 品牌运营 |
第五章 喷雾器的售后服务 |
5.1 国家出台相关规定 |
5.2 售后服务实际情况 |
5.3 售后服务主要加强点 |
5.3.1 农机维修员培训的必要性 |
5.3.2 对消费者定期反馈调查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农机会”大放光芒(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国农机会”遵循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
二、正确的思路和决策推动“全国农机会”科学发展 |
三、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全国农机会”可持续大发展。 |
(9)儒家文化与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定义 |
1.2 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 |
1.4 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
2 山东时风集团的时风儒家企业文化 |
2.1 山东时风集团的发展历程 |
2.2 影响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选择的因素 |
2.2.1 企业创业阶段面临的形势 |
2.2.2 齐鲁儒家文化的地理、历史渊源 |
2.2.3 企业家文化的作用因素 |
2.3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概述 |
2.3.1 “以仁为本”构筑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
2.3.2 “以义统利”确立企业价值标准 |
2.3.3 以道德自律为主建立企业内部调控机制 |
2.3.4 以“言必信、信必果”为原则构建企业诚信机制 |
2.3.5 以“有教无类”为指导建设学习型组织 |
2.3.6 其它 |
2.4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对时风集团发展壮大的促进 |
3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再造 |
3.1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及其衍生的亚文化的剖析 |
3.1.1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特殊主义的负面影响 |
3.1.2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的“家”文化的负面影响 |
3.1.3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中企业家文化的负面影响 |
3.1.4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的政商文化的负面影响 |
3.2 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意义 |
3.2.1 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需要 |
3.2.2 实现企业突破性发展的需要 |
3.2.3 保障企业组织机构调整的需要 |
3.2.4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
3.2.5 端正企业风气的需要 |
3.3 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再造的基本原则 |
3.3.1 尊重现实原则 |
3.3.2 超越现实原则 |
3.3.3 个性化原则 |
3.3.4 坚定性与稳妥性相结合的原则 |
3.3.5 系统性原则 |
3.3.6 认同性原则 |
3.4 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 |
3.4.1 特殊主义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 |
3.4.2 “家”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 |
3.4.3 企业家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 |
3.4.4 政商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 |
4 时风儒家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
4.1 中国企业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没有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战略核心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化 |
4.1.2 没有立足于本国本土文化企业文化有“全盘西化”倾向 |
4.1.3 没有立足于经济文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 |
4.1.4 没有立足于企业价值观的内生化使企业文化CIS式化 |
4.1.5 没有超越企业家文化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 |
4.2 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
4.2.1 儒家文化能化解西方管理危机 |
4.2.2 儒家文化的一些文化要素在后工业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
4.2.3 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化和更新 |
4.3 建设新时代新儒家企业文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四、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对策研究[D]. 渠帅.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7)
- [2]STW公司融资策略研究[D]. 朱东升. 吉林大学, 2019(03)
- [3]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D]. 严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1)
-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及其实效性研究 ——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D]. 吉鸿.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5]我国农用喷雾器的产品改进及市场营销对策[D]. 徐宏凯. 西南大学, 2010(08)
- [6]结伴而行,写在你我走过的路上 《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创刊15周年特辑[J]. 本刊编辑部.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9(11)
- [7]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农机会”大放光芒[J]. 崔本中. 农机市场, 2009(10)
- [8]表彰先进 树立楷模 奋发图强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机流通现代化而奋斗[A]. 崔本中. 第六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四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杰出贡献单位表彰大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文集, 2006
- [9]儒家文化与山东时风集团企业文化研究[D]. 陈静. 四川大学, 2006(05)
- [10]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记农机行业部分优秀企业家[J]. 袁慧颖. 农业机械,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