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

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

一、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梨[1](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李明霞[2](2013)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天津公共文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和“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公共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公共文化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本论文研究了全国以及天津市的公共文化,目的是希望在认真研究和把握全国公共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天津市公共文化的发展更快速,更高效。本论文对于公共文化的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国家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公共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公共文化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介绍,包括公共文化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和公共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了科学发展观下的公共文化;第三章是天津市公共文化的发展现状,这一部分里提到天津市公共文化的发展优势、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天津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改革成功和文化资源丰富都是天津市发展公共文化的优势,基于这些优势天津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的重点项目完成,但是还存在着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上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第四章是针对天津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使天津市的公共文化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

吴晓晴[3](2012)在《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日趋多样,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公共文化的供给机制不健全,供给力度不足。公共文化事业本身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专业人才匮乏,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等制约了整个文化的发展,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政府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以政府供给角度为突破口,寻求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既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其为理论指导,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分析,对福建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现状进行考察,明确当前福建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阈下,寻找公共文化提供的主体,明确这些主体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

吴俊娜[4](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史演变和改革走向》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时代背景不断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家庭、学生对高水准教师队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培训的变革过程,并指出其变革走向。具体而言,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变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教师培训概念作了界定,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以教育政策引导下教师培训目标的变革为标准,对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培训的变革过程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将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培训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能力补偿与学历达标并举阶段(改革开放至80年代末);学历提升与继续教育并举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及教师培训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培训目标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的历史演变。而后,本研究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变革走向。30多年来,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来说,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行政化特征明显,培训权力逐渐下放;从培训目标来说,逐渐由重视知识传授和学历提升到重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教师培训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来讲,教师培训是教师的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力。从研究教师培训的因素来讲,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逐步转向培训的多样化;从教师教育的进程来讲,培训培养体系逐步走向一体化。最后,本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思考。总的看来,教师培训的行政化导致培训过剩,培训内容和资源与教师需求相脱节以及教师激励制度的缺乏都是30年来教师培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建议:应当适度超前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并注重其实效性;重视校本研修以构建培训共同体;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健全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及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并注重研究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王兵[5](2011)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若干重要历史时期经验总结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互动、促进中国人民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我们党在重要历史时期或重要会议上,都以各种形式对历史经验作出总结和反思。全面深入地加强对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研究,探究党总结历史经验的规律性认识,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创新党的理论、指导党的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选取党在以下几次重要历史时期的经验总结进行梳理和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延安相对稳定的环境,通过召开会议、理论学习、撰写文章等形式对历史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党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左”、右倾错误的根源进行彻底清算,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在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党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制定了思想、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这一阶段,党总结经验的鲜明特点主要在于:1)把总结经验与革命斗争结合起来;2)把总结经验与纠正路线上的“左”和右的错误结合起来;3)把总结经验与开展理论学习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对历史经验展开了两次较为重大且集中的总结和概括。第一次是在八大前后,党作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针对苏联和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展开了一系列总结。通过这一次总结,党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果:一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苏联经验和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二是以苏为鉴,初步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和路线。第二次比较重大而集中的总结是在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前后,在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遭遇严重困难的形势下,党对“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形成了许多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理性认识。党在这一时期总结经验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着眼于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挫折中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三是在肯定“左”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来总结经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总结历史经验。这一次总结经验首先是从十届三中全会前后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的。在此基础之上,党成功地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错误所带来的教训,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党的十二大以后,特别是到了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后,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及时地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新鲜经验,在关于基本国情、发展思路、党建外交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纵观改革开放初期党总结经验的全过程以及由此取得的认识成果,这一时期党总结经验的主要特点有: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注重及时地总结新鲜经验;充分体现独特的务实精神;坚持以创新作为基本诉求。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的智慧,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科学地总结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其在关于党的性质、党员成份构成、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等重大问题上提出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揭示和阐发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主要具有科学性、政治导向性、深刻性和自觉性的四大基本特点。通过对我们党以上几次重大历史时期经验总结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科学地总结经验至少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和方法: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调查研究和贯彻群众路线;二是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以人民的利益和“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四是必须坚持把总结得出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王立忠[6](2010)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范本》文中提出改革开放30年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国民素质显着提高,教育公平制度建设不断加强。30年的教育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基本依据和主要媒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30年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也经历了恢复和重建、改革和创新、调整和深化几个发展阶段。因此,通过历史的考察、文本的分析、现状的审视、理性的论证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和流变趋势,对于深刻认识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本质、践行外语教育新理念、优化外语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逻辑论证的方法,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影响广泛而持久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为对象,从出台背景、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及教科书文本等方面予以分析和评论,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探讨,弥补了以往英语教科书研究拘泥于某个版次或某个学段的不足,提升了外语教科书研究的层次,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外语教科书研究的方法。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论,对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作了说明,对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作了综述,对研究的性质、方法及思路作了交代;同时,依据相关文献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阶段作了划分:第一代:统编教科书(1978年—1990年);第二代:中外合编教科书(1988年—2000年);第三代:新课程教科书(2000年—)。第二、三、四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每一章对应一个阶段,循以下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教科书的出台背景、当时主导性的教育理念、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次,对教科书的编制及颁行过程、出版单位等进行回顾,为后续的分析、评论作了铺垫;再次,运用文本分析法,从理论基础、结构体系、语篇、语言知识及语言能力五个维度对教科书进行有详有略的分析和评论,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五章,从总体上对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成就予以概括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反思或探讨,并对发展趋势或应然图景作了展望。结语则对本研究的欠缺和不足作了反省,同时也为自己后续的研究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叶晓滨[7](2007)在《用十七大精神指导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叶晓滨)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参加福田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与大家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交流思想、分析问题、谋划工作。李鸿忠强调,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叶晓滨[8](2007)在《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参加福田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与大家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交流思想、分析问题、谋划工作。李鸿忠强调,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用十七大精神?

石进贤[9](2003)在《树立创新意识 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文中研究指明 党的十六大精神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南。近年来,通州

邹伟农,朝克,邰艺华,李晓玫,王潮,宛志亮,于晓南,张益民,薛培英,赵万吉,田智勇,杨柳,蒋锦萍,蔺志强,高健,黄勇军,罗海山,石大泱,陆旭安,何多进,边莉,马凤云,方晓丹,宋蕴堃,崔志华[10](2003)在《各地召开档案工作会议部署2003年工作》文中研究指明北京 3月6日,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总结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全市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冬权,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政才到会并讲话。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

二、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天津公共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公共文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公共文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方法上的创新
        1.4.2 内容上的创新
第二章 公共文化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公共文化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2.1.1 公共文化的概念
        2.1.2 公共文化的发展历史
    2.2 公共文化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 公共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
    2.4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文化
        2.4.1 科学发展公共文化
        2.4.2 公共文化践行以人为本
        2.4.3 公共文化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4 公共文化坚持统筹兼顾
    2.5 “文化强国”战略与公共文化
        2.5.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导公共文化
        2.5.2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展公共文化
        2.5.3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公共文化
        2.5.4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繁荣公共文化
    2.6 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与公共文化
        2.6.1 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的内容
        2.6.2 抵制低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
        2.6.3 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与公共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天津市公共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3.1 天津公共文化发展的现状
        3.1.1 公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
        3.1.2 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3.1.3 公共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3.1.4 优秀的公共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3.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共文学作品深入群众
        3.1.6 社会主义的公共文化教育广泛开展
    3.2 天津市公共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公共文化的观念建设有待于加强
        3.2.2 公共文化的大众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3.2.3 公共文化产品的品牌性有待于增强
        3.2.4 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有待于提升
        3.2.5 公共文化中存在低俗文化角落
第四章 天津市公共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天津公共文化发展
        4.1.1 天津公共文化践行“科学发展”
        4.1.2 天津公共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4.1.3 天津公共文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4.1.4 天津公共文化落实“统筹兼顾”
    4.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共文化的导向作用
        4.2.1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指导思想
        4.2.2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动力
        4.2.3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公共文化发展
        4.2.4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公共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4.3 确立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中心的公共文化体系
        4.3.1 抵制低俗文化
        4.3.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公共文化事业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的必要性
第二章 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的成绩
    第二节 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困境
    第三节 制约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国内部分省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 广东深圳“一公里文化圈”模式
    第二节 上海“西南模式”
    第三节 青岛模式
第四章 促进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应理顺体制机制
    第二节 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第三节 加强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
    第四节 培育公共文化事业的专门人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史演变和改革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变革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大阶段
        2.1.1 能力补偿与学历达标并举阶段(改革开放之初至80年代末)
        2.1.2 学历提升与继续教育并举阶段(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2.1.3 教师培训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史变革
        2.2.1 培训目标的变革
        2.2.2 培训对象的变革
        2.2.3 培训内容的变革
        2.2.4 培训机构的变革
        2.2.5 培训方式的变革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变革走向
    3.1 管理行政化特征明显,培训权力逐渐下放
    3.2 重视知识传授和学历提升到重视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
    3.3 由关注教师的培训义务到权力义务并重
    3.4 由培训的单一化逐步转向培训的多样化
    3.5 培训培养体系逐步走向一体化
4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思考
    4.1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培训变革与实践的疏离
        4.1.1 教师培训的行政化导致培训过剩
        4.1.2 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相背离
        4.1.3 培训资源与教师需求相脱节
        4.1.4 教师激励制度仍是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盲区
    4.2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建议
        4.2.1 教师培训规划适度超前,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4.2.2 重视校本研修,构建培训共同体
        4.2.3 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健全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机制
        4.2.4 加强教师培训研究,兼顾时代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5)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若干重要历史时期经验总结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综述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第二节 概念阐释
        一、何谓经验
        二、何谓总结经验
    第三节 研究理路与写作构思
        一、研究理路与主要方法
        二、篇章结构与基本内容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转折与飞跃: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历史经验的理性概括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过程
        一、抗日战争前:中国革命经验的初步总结
        二、六届六中全会: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及时纠正
        三、抗日相持阶段: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科学阐述
        四、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揭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军事思想的深入发展并日趋完善
        三、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的更加丰富
        四、意识形态方针和政策的初步形成
        五、党的建设理论和思想的发展创新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反思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特点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意义
第二章 曲折与反省: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入探索
    第一节 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考
        一、执政党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七千人大会前后党对“大跃进”以来经验的总结
        一、经济困难形势下的积极探索
        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进一步概括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启示
        一、着眼于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挫折中积极吸取经验教训
        三、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总结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章 反思与跨越:改革开放初期党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成果
        一、科学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是转折时期党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初步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是党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
        三、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党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党对历史经验的多维阐释
        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运用
        二、基本国情的客观把握与理性概括
        三、发展思路的深刻解读和崭新提升
        四、党建理论、外交思想的深度概括与发展创新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理性思考
        一、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
        二、注重及时地总结新鲜经验
        三、充分体现独特的务实精神
        四、坚持以创新作为基本诉求
第四章 自觉与深入: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党对历史经验的不断思考
    第一节 江泽民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高度总结
    第二节 胡锦涛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论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三节 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哲学思考
        一、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主要特点
        二、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方法
        三、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启示意义
结语: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经验的方法论原则
参考文献
后记

(6)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范本(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论域限定
        一、研究缘起
        二、论域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教材编制史及我国关于教材的理论研究
        二、西方的外语课程组织及教科书理论
        三、我国关于外语课程及教材的理论研究
        四、国内外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四节 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阶段划分
        一、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阶段特征
        二、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三代"划分
第二章 第一代英语教科书:统编教科书(1978年—1990年)
    第一节 出台背景
        一、新中国十七年的积累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二、迷途之后的恢复,走上正轨的重建
    第二节 第一代英语教学大纲和统编教科书
        一、第—阶段制订的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二、第一代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出台
    第三节 统编英语教科书文本分析
        一、统编英语教科书的理论基础
        二、统编英语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三、统编英语教科书的语篇分析
        四、统编英语教科书的语言知识设计
        五、统编英语教科书的语言能力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二代英语教科书:中外合编教科书(1988年—2000年)
    第一节 出台背景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就及教材建设的进展
        二、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研究的深化
    第二节 第二代英语教学大纲和中外合编的教科书
        一、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的出台
        二、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的编制
    第三节 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文本分析
        一、教科书版本及其理论基础
        二、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三、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的语篇分析
        四、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的语言知识设计
        五、中外合编英语教科书的语言能力培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代英语教科书:新课程教科书(2000年以来)
    第一节 出台背景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及进程
        二、新课程改革中外语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第三代英语课程标准及其指导下的教科书
        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及其进步之处
        二、新的英语教科书的编制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英语教科书文本分析
        一、新课程标准英语教科书编制概况及基本理念
        二、新课程英语教科书的结构体系
        三、新课程英语教科书的语篇分析
        四、新课程英语教科书的语言知识设计
        五、新课程英语教科书的语言能力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成就
        一、课程内容要素的变革及其特征
        二、教科书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英语教科书的理论基础得到加强
    第二节 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反思
        一、关于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二、关于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三、关于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编排设计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的应然图景
        一、强调内容选择标准的合理性
        二、注重内容组织策略的和合
        三、提倡教材编写出版的多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2]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天津公共文化发展研究[D]. 李明霞. 天津理工大学, 2013(S2)
  • [3]福建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 吴晓晴.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9)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史演变和改革走向[D]. 吴俊娜. 杭州师范大学, 2012(12)
  • [5]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若干重要历史时期经验总结的思考[D]. 王兵. 南京大学, 2011(08)
  • [6]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范本[D]. 王立忠.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9)
  • [7]用十七大精神指导推动各项事业发展[N]. 叶晓滨. 深圳商报, 2007
  • [8]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N]. 叶晓滨. 深圳特区报, 2007
  • [9]树立创新意识 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J]. 石进贤. 工会博览, 2003(07)
  • [10]各地召开档案工作会议部署2003年工作[N]. 邹伟农,朝克,邰艺华,李晓玫,王潮,宛志亮,于晓南,张益民,薛培英,赵万吉,田智勇,杨柳,蒋锦萍,蔺志强,高健,黄勇军,罗海山,石大泱,陆旭安,何多进,边莉,马凤云,方晓丹,宋蕴堃,崔志华. 中国档案报, 2003

标签:;  ;  ;  ;  ;  

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福田区工作新局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