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艳[1](2021)在《主被动踏车运动在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进行主被动踏车运动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主被动踏车运动训练计划对患者术后运动耐力、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疲劳程度、呼吸困难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首次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采用区组化随机分组分为主动踏车组、被动踏车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主动踏车组在住院期间进行每天2次,每次20分钟的主动踏车运动训练;被动踏车组住院期间进行每天2次,每次20分钟,速度为40转/分的被动踏车运动训练;对照组实施肺癌胸腔镜术后常规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运动耐力、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疲劳程度、呼吸困难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胸腔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踏车运动干预时间为入院至术后患者出院当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最终纳入分析的为118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主动踏车组40例,被动踏车组39例,对照组39例。2.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术前合并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病理学类型、入院时测定的呼吸困难程度、疲劳程度、6分钟步行距离、疼痛评分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3.运动耐力的比较:三组患者入院日和术前一日的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踏车和被动踏车组在出院日所测得的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且主动踏车组高于被动踏车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主动踏车组和被动踏车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踏车组和被动踏车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9)。5.术后疲劳程度:三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和术后第二天的疲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日主动踏车组和被动踏车组的疲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踏车组和被动踏车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1)。6.术后呼吸困难程度:术后第一天,主动踏车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高于被动踏车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动踏车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三组患者术后第二天及出院日的呼吸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疼痛评分:术后第一天,主动踏车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高于被动踏车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动踏车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三组患者术后第二天及出院日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35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P=0.891)、术后住院时间(P=0.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在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实施主被动踏车运动训练方案是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轻患者的术后疲劳程度,与主动踏车运动训练组比较,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被动踏车运动训练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疼痛评分。
翁慧[2](2021)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和出院准备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制定食管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化访谈和预调查,形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筛选标准和各位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最终形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2.采用类实验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安徽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按照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时即开始至患者出院结束。采用胸部手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出院准备度量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术后康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出院准备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减压管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拟定患者和医护人员访谈提纲;访谈10名患者和6名医护人员后,初步拟定健康教育路径专家函询问卷初稿,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58个;通过预调查,形成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和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应答率分别为100.00%和91.67%,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5,专家函询结果的变异范围为0.00~0.2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以入院评估教育、术前教育、手术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教育和出院教育为主要结构框架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83.40±7.35)、健康信念(21.23±2.49)和健康行为(41.34±4.43)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中,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管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以入院评估教育、术前教育、手术教育、术后教育、康复教育和出院教育为一级指标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路径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以及出院准备度,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为临床规范开展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工具。
周敏霞[3](2019)在《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三种不同呼吸训练方法,比较对肺功能状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每组28例。从入院至术后,对照组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两组试验组分别进行深呼气训练和深吸气训练。比较三组在入院当日、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6天的肺功能,包括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血气分析,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血PH值,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腹胀情况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1、对照组脱落2例,吸气训练组脱落2例,呼气训练组脱落3例,三组患者共77例完成试验,即对照组26例,吸气训练组26例,呼气训练组25例。三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功能①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PEF、FVC、FEV1%均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天,PEF、FVC、FEV1%均显着高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6天,对照组的PEF、FVC、FEV1%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呼气训练组的FVC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PEF、FEV1%与入院时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吸气训练组的PEF、FEV1%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FVC与入院时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FEV1%、FV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和吸气训练组FEV1%、FVC对比无差异;呼气训练组的PEF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的PEF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6天,吸气训练组PEF、FVC、FEV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PEF、FVC、FEV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训练组PEF、FEV1%显着高于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FVC显着高于呼气训练组(P<0.05)。3、血气分析①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PaCO2显着高于入院时(P<0.05)。术后第6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显着高于术后第1天(P<0.05);PaCO2显着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6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与入院时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的PaCO2显着高于入院时(P<0.05);PH显着低于入院时(P<0.05)。呼气训练组的PaCO2、PH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的SaO2、PaO2、PH、PaCO2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6天,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的SaO2、PaO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呼气训练组的PaCO2显着低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PH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吸气训练组(P<0.05);吸气训练组的PaCO2、PH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4、肺部并发症三组患者共有3名患者术后出现肺炎,其中对照组2名、吸气训练组0名、呼气训练组1名,对三组患者术后肺炎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疼痛评分①组内比较:术后第1天,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训练后疼痛评分平均值显着高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天,吸气训练组训练后疼痛评分显着高于训练前(P<0.05);呼气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3天至第6天,三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训练后疼痛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6、腹胀评分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三组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4天,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的腹胀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训练组与呼气训练组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第5天和第6天,三组对比无差异(P>0.05)。7、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70.77±8.65、64.62±7.12、60.84±7.45h。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训练组和呼气训练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着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气训练组与呼气训练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借助呼吸训练器行深吸气和深呼气训练均可有效的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在改善呼吸指标(PEF、FEV1%、PaCO2)方面,深呼气训练优于深吸气训练;在改善呼吸指标(FVC)方面,深吸气训练优于深呼气训练。同时均能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但早期会增加术后疼痛,且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李昕[4](2019)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近期效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综合评价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胸外科50-65岁肺癌患者120例。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肺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肺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术前一周开始呼吸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评价试验组干预后的FEV1%、MVV%两个指标,并评价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共同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干预后FEV1%、MVV%与入院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2.72±0.78d,对照组3.71±0.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2.00±0.82d,对照组3.06±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4.32±0.62d,对照组6.31±0.7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术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因此,术前呼吸功能锻炼能促进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谢英莉[5](2012)在《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文中提出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40%,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开胸手术的重要护理内容,也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治愈率的重要
王少冰[6](2021)在《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下术后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案对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效果。2.探讨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实施ERAS模式下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09月入住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的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肺康复训练组(实验组)与术后传统护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即术后24h内开始由物理治疗师介入指导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训练;对照组即传统治疗组(不接受系统性早期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出院前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指标、术后自主有效咳痰时间(第n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数字疼痛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VRS)的差异。结果1.两组分别于术前及出院前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及6MWD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FVC、FEV1及6MWD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出院前两组FVC、FEV1、6MWD及相较术前下降值指标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自主有效咳痰时间(第n天)更早、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前三天VRS数字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行ERAS模式下早期肺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2.ERAS模式下早期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术后早期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党新臣[7](2021)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为主术前术后辅以放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外科医生治疗食管癌的第一选择,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肺部感染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占第一位。随着麻醉、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几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围手术期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9月~2019年0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4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精准度并进行预测性验证。结果64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29.19%(188/644)。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BMI、肿瘤部位、相关肺部疾病史(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有关(P<0.05),与性别、高血压、饮酒史、FEV1/FVC、术前白细胞数目、ASA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营养方式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相关肺部疾病史、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肿瘤部位以及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经C-index、校准曲线验证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C-index=0.782),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1.年龄、BMI、相关肺部疾病史、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肿瘤部位以及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马俊,廖刃,倪忠,车国卫,周宗科,徐宏伟,申永春,屠重棋,刘浩,李箭,王光林,陈磊,文富强,梁宗安,刘伦旭,朱涛,刘斌,裴福兴[8](2020)在《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年龄大于75岁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等)或患有影响胸廓运动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胸廓严重畸形、肥胖等)等因素会影响气道、肺通气及血气交换,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常影响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影响骨科手术加速康复进程。华西医院骨科从2012年开始,逐渐开展骨科加速康复的各项工作,同时在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的支持下,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并结合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逐步总结经验,最终与华西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及胸外科就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形成了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和处理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老年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存疾病术前控制总体目标,呼吸系统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评估与处理,以及术后呼吸相关并发症防治等内容,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杨萍萍[9](2020)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辅以情绪管理对提高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辅助临床治疗的效果,为肺癌患者的快速肺康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胸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月入组)和ACBT干预组(7-10月入组),每组50例。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肺康复训练,ACBT干预组给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基础上的肺康复训练。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出院时、术后1月基础肺功能指标;采用无创脉搏血氧仪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血氧饱和度;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主观疼痛情况;采用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记录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第一口痰咳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入院一般资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生活质量及不良临床症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指标、主观疼痛评分、HA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功能资料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患者出院时PEF、术后1月FEV1/FVC及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功能资料组内比较,与术前比,两组患者出院时PEF降低、术后1月FEV1/FVC降低、术后1月V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FEV1交互效应、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PO2交互效应、分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时间效应,ACBT干预组术后3天患者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分组效应,与术后3天相比,ACBT干预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2天患者SPO2降低,对照组患者SPO2术前、术后2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重复测量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疼痛评分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天下午相比,术后1天上午和术后1天下午患者疼痛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HADS评分组间比较,术后3天ACBT干预组焦虑、抑郁、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DS组内比较,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3天焦虑、抑郁、总体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术后快速康复指标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第一口痰咳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ACBT干预组患者躯体、情绪、社会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ACBT干预组各维度评分升高,对照组躯体、社会两个维度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进行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提高患者排痰能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黄娇[10](2020)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初探》文中指出目的:制定《住院期间、回归家庭、发音训练期间三阶段简称“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计划表》,《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标准》;通过预实验的应用及评价,初步构建《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计划表》及《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标准》,为今后开展TL患者发声功能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文献分析、循证研究和计量学的方法:筛选3S—TL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及评价标准相关条目内容;通过质性访谈了解患者术后护理的需求;运用临床病例回顾法选择医嘱类护理项目,设计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及评价标准条目,应用德尔菲法,对初步制定路径的条目以及内容和重要性进行咨询,经课题组反复讨论,修改并完善,初步构建《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计划表》及《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标准》;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住院期间、回归家庭、发音训练期间三阶段的TL发声功能康复促进有计划性、完整性、持续性路径应用;采用非同期历史对照不对等实验,对研究对象进行两组路径效果评价对比。应用Excel2017及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构建了《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计划表》及《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标准》,其中日程计划表单3个:住院期间日程计划表:横轴以手术前后时段为节点,入院—术前1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3天、术后4天—出院前1天、出院当天共5个,纵轴为评估、检查、治疗、药物、活动、饮食、护理处理、健康宣教8个方面内容;回归家庭日程计划表:横轴以出院随访时段为节点,第1周、2周、3周、4周、第2个月、第3个月共6个,纵轴为评估、气管造口护理、并发症护理、言语康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6个方面内容;发音训练期间日程计划表:横轴以发音训练(食管发音训练)开始时段为节点,第1天、第26—天、第7天共3个,纵轴为评估、食管发音训练前培训、食管发音训练前护理指导、食管发音训练、评价5个方面内容;评价标准包括: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再次住院率、食管发音训练效果、食管发音训练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共7个指标;进行了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70,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咨询路径两轮的回收率第一轮和第二轮都是100%;专家的意见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312,第二轮为0.423,p<0.01显示结果可靠。2.路径应用效果两组对比:平均住院天数(试验组患者22.40±9.90天,对照组28.04±12.91天,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减少6天;平均住院总费用(试验组4.46±1.55万元,对照组5.41±2.29万元,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1万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14.29%,对照组37.14%,P﹤0.05);患者再住院率:试验组20.00%,对照组42.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发声功能得分(试验组60.50±18.21分,对照组32.00±12.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发音训练相关知识知晓率:试验组85%,对照组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满意度情况:患者94.28%,家属95%,工作人员93.27%。结论:1.构建以“时间段为横轴,路径内容为纵轴”的《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计划表》及《—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标准》;通过在某三甲医院实施,初步验证了该路径的有效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2.该CNP应用后能有效减少TL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食管发音训练相关知识知晓率,发音效果良好。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对本次路径内容、方式、时间等过程总体评价满意。3.初步建立3S—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形成TL患者发声功能重塑临床护理路径新型护理模式。
二、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主被动踏车运动在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终止试验标准 |
2.2 研究设计 |
2.2.1 随机分组 |
2.2.2 样本量确定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临床相关资料登记表 |
2.3.2 主被动踏车运动记录表 |
2.3.3 运动耐力评定 |
2.3.4 疲劳程度评定量表 |
2.3.5 呼吸困难量表 |
2.3.6 疼痛评估表 |
2.4 干预措施 |
2.4.1 对照组 |
2.4.2 主动踏车组 |
2.4.3 被动踏车组 |
2.4.4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
2.5 评价指标 |
2.5.1 主要评价指标 |
2.5.2 次要评价指标 |
2.5.3 评价指标测定时间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研究实施阶段 |
2.6.3 统计分析阶段 |
2.7 统计方法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1.1 研究完成情况 |
3.1.2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3.1.3 三组患者入院时评价指标的基线比较 |
3.2 研究结果 |
3.2.1 三组患者运动耐力的比较 |
3.2.2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 |
3.2.3 三组患者术后疲劳程度的比较 |
3.2.4 三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 |
3.2.5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2.6 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
3.2.7 三组患者术后胸腔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
3.2.8 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研究完成情况 |
4.2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
4.3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 |
4.4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 |
4.5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 |
4.6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4.7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
4.8 主被动踏车运动对患者术后胸腔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4 研究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手术患者全过程肺康复锻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理论基础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内容 |
5 操作性定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
附录 2 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
附录 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 一般资料问卷 |
附录 5 患者疾病及康复情况调查表 |
附录 6 胸部手术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
附录 7 出院准备度量表 |
附录 8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 9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概述 |
1.1.2 胃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
1.1.3 胃癌手术影响呼吸功能的原因 |
1.1.4 改善呼吸功能的方法 |
1.2 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胃癌根治术 |
1.3.2 肺功能检查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对象 |
2.2 抽样与分组方法 |
2.3 设备 |
2.4 干预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技术路线 |
2.8 质量控制 |
2.9 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三组患者基线评估 |
3.1.1 一般资料 |
3.1.2 入院时肺功能指标 |
3.1.3 入院时血气分析指标 |
3.2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3.3 主要结局指标 |
3.3.1 三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各指标比较 |
3.3.2 三组患者术后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 |
3.3.3 三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
3.4 次要结局指标 |
3.4.1 呼吸训练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
3.4.2 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评分比较 |
3.4.3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
4 讨论 |
4.1 不同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 |
4.2 呼吸训练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
4.3 呼吸训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
4.4 呼吸训练对疼痛的影响 |
4.5 呼吸训练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呼吸训练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件 |
致谢 |
(4)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近期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呼吸功能锻炼相关概况 |
1.1 呼吸功能锻炼的概念 |
1.2 呼吸功能锻炼的分类和原则 |
1.3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 |
2 肺癌术前呼吸道管理方法 |
2.1 健康教育 |
2.2 口腔清洁 |
2.3 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 |
3 呼吸功能锻练的应用现状 |
3.1 呼吸功能锻炼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
3.2 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 |
4 问题与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研究人群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分组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
2.2 试验组护理措施 |
2.3 评价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干预前临床资料分析 |
4.2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
4.3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分析 |
4.4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
4.5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影响分析 |
5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对 象 |
1.2 围手术期护理 |
1.2.1 术前护理 |
1.2.2 术后护理 |
1.3 结 果 |
2 讨 论 |
(6)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4.出院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医学英文缩略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肺叶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7)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吸系统并存疾病术前控制总体目标 |
2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呼吸系统高危因素 |
3 术前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评估与处理 |
3.1 术前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评估 |
3.1.1 肺部原发疾病评估: |
3.1.2 肺部感染评估: |
3.1.3 动脉血气分析: |
3.1.4 肺功能检查: |
3.1.5 呼吸功能评价量表: |
3.2 术前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处理 |
3.2.1 术前教育: |
3.2.2 戒烟: |
3.2.3 深呼吸、咳嗽锻炼: |
3.2.4 肺康复训练[12]: |
3.2.5 气道物理廓清技术: |
3.2.6 雾化吸入用药: |
4 术中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管理 |
4.1 麻醉方式选择 |
4.2 困难气道的管理 |
4.3 气道高反应性的管理 |
4.4 术中低氧血症 |
5 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防治 |
5.1 呼吸系统常规护理 |
5.2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防治 |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围手术期呼吸道注意事项 |
6.1 术前相关检查 |
6.2 病房环境管理 |
6.3 强调佩戴口罩 |
6.4 掩口鼻咳嗽锻炼 |
6.5 术后监测 |
6.6 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 |
(9)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小组及伦理原则 |
2.1 成立本试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分工 |
2.2 伦理原则 |
2.3 梳理工作流程 |
3 研究方案 |
3.1 对照组与ACBT干预组围手术期基本护理方案 |
3.2 对照组肺康复训练方案 |
3.3 ACBT干预组肺康复训练方案 |
4 研究工具及指标评价 |
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4.2 简易肺功能仪 |
4.3 无创脉搏血氧仪 |
4.4 疼痛数字分级法 |
4.5 HADS量表 |
4.6 QLQ-LC30肺癌生活质量量表 |
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比较 |
2 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的比较 |
3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指脉SPO2的比较 |
4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
5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
6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快速康复指标的比较 |
7 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
讨论 |
1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1.1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
1.2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
1.3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排痰能力的影响 |
2 ACBT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
3 情绪管理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
4 ACBT辅以情绪管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本临床试验的研究偏倚及偏倚控制 |
结论 |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10)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构建 |
1、临床护理路径条目内容筛选 |
2、路径条目及评价标准选取的原则 |
3、专家咨询 |
4、偏倚及控制 |
5、小结 |
第二部分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初探 |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创新及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被动踏车运动在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王美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2]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翁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呼吸训练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D]. 周敏霞. 苏州大学, 2019(02)
- [4]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近期效果的分析[D]. 李昕.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J]. 谢英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03)
- [6]早期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VATS肺叶切除术后ERAS模式下的临床应用[D]. 王少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 党新臣.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J]. 马俊,廖刃,倪忠,车国卫,周宗科,徐宏伟,申永春,屠重棋,刘浩,李箭,王光林,陈磊,文富强,梁宗安,刘伦旭,朱涛,刘斌,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12)
- [9]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辅以情绪管理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中的研究[D]. 杨萍萍.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重塑的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及应用初探[D]. 黄娇.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