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19)题的图象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良[1](2021)在《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数学本质——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文中提出新高考即将全面实施之际,如何备战2022年"老"高考的"压轴考"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为例,通过分析试题特点,窥探高考命题走势,揭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评价的改革。
李醒[2](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率与统计都是从数量角度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学科,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模块,概率与统计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低。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测试研究和访问法,基于SOLO分类法(SOLO taxonomy)(简称SOLO,是概率与统计的结构“观察到的学习结果”,本义是“观察到的学生概率和统计解题水平的结构”。)评价学生在概率与统计解题活动中的行为,分析学生在解决概率与统计问题时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层次(P)、单结构层次(U)、多元结构层次(M),关联结构层次(R)和抽象扩展结构层次(E),通过研究,可以发现:(1)学生解题能力水平与学生的解题策略的应用有正相关关系(其中解题能力可以使用SOLO分类水平进行衡量,例如学生对多元结构层次(M)的题目能灵活使用解题策略解答,则学生处于M水平),学生对于解答前结构水平的题目,正答率较高,解题速度也较快,而对抽象拓展结构水平的题目,解答正确律偏低,处于多元结构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的题目,正答率居中偏上,且统计测试结果显示,现行高中生的解题能力水平处在R(关联结构水平)层次;(2)现行教学体制下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课堂,课堂导入大多是直接导入,知识点的讲解“单刀直入”,忽视学生的能力、兴趣培养,无法引发学生对新教材注重实际联系的思想的共鸣,自习课的练习,仍有“题海战术”的倾向性;(3)根据编制的概率与统计测试卷的测验结果,学生解答此部分题目的解题策略主要包括:分步分类策略、枚举数数策略、数形结合策略、定型定性策略、函数意识策略和综合递推策略,其中使用定型定性策略占比35.7%,使用分步分类策略占比28.5%,成为题目解答的最常用策略;(4)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可提出如下教学建议: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渗透随机观念,引导学生把握概率与统计的模型,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刘思佳[3](2021)在《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文中提出平面解析几何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结构与内容的变化,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结构上是怎样发展的?2.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内容上是怎样发展的?3.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有何种启示?我们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每年考查3-5道题,即2-4道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试题题量占总题量的比值在13.6%-22.7%之间变化,分值占卷面总分值的比重在14.7%-21.3%之间波动。2.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更加注重对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的考查,难度逐渐加大。1978-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年选择题对圆锥曲线方程的考查分别占40.8%、31.8%、68.7%。此外,选择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与认知水平三个因素上,难度也稳定上升。3.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逐渐注重对线性规划问题的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难度呈递减状态。2011-2020年,直线方程中线性规划问题成为填空题中的热点问题,考查了 54.6%。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三个时期难度呈现出递减的状态。4.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注重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难度变化不大。纵观三个时期,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都重视对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从难度来看,解答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知识点综合运用以及认知水平四个因素上的综合难度都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5.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的综合难度逐渐提高。试题对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情境设置较为单一。通过对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研究,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建议教师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甘雅莉[4](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文中提出高考命题一直是高考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年高考试题出现后便能够吸引一大批专家进行分析研讨。近年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的考查频率以及考查比重逐渐增加,分析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学科的各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形式以及考查的频率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横纵向比较等形式,以2017-2020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共12套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先确定了素养相关概念以及高考数学学科命题的理论基础。其次,对2017-2020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共计12套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内部结构的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和高考数学学科能力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培养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应有针对性的方法,对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能够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然后进行情境创设训练。对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推理素材,然后锻炼逻辑思维。对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渗透建模思想,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实施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对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的培养,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在进行运算策略的选择练习。对于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学会识图、认图、用图,其次创设实践活动,最后进行数形结合。对于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先学会猜想、培育观念,再掌握技能,丰富经验。最后,基于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中的实际考查情况,为了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培养出真正具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笔者在此提供几点有助于提升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质量的建议。笔者分析出高考数学学科命题应将强化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同时渗透数学文化和思想。
徐珊威[5](2020)在《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又是实际生活中最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由于相关知识综合、复杂、灵活、抽象,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常找不到切入点,解题方法掌握不全面,考试时,遇题有畏难情绪。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对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研究各类型解题通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帮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角度提出教学设计的策略,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测试调查分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值问题的掌握情况,并找出学生求解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通过分析教材中最值问题的分布情况并建立起最值问题的分类依据,然后整理出与最值相关的知识(包括高等数学中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第三,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最值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主要考点,试题类型与题中主要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由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和相应解法。主要类型分为:(1)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高次函数、不含根号的分式型函数、含根号的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双重最值问题、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2)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求数列的最大(小)项、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nS的最值以及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3)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法求最值与利用代数法求最值);(4)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第五,提出教学设计策略,并给出了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三个教学设计。
袁天舒[6](2020)在《立体几何问题解法研究》文中认为立体几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分支,由几何学的教育价值决定了立体几何的地位及作用,在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考题,分值占比很高。针对数学问题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就是依赖于正确且恰当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某种数学问题,因此为解决学生对于立体几何问题的“学不懂,解不来,算不出”的现状,笔者针对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我国的几何课程一直保持着欧式几何相对稳定的状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国教育实施了课程改革,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进行完善与优化,教材中涉及立体几何的内容发生改变,不仅在内容与知识上扩充,而且在教材编排上也作出改变,立体几何课程将以“空间中平行与垂直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向量法的应用”为重点,由此教材中提出来:综合法和向量法。本文以大量文献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背景支撑,查阅国内外有关于立体几何问题解法及教学实践中的策略的主题文献,通过数年以来国内外对立体几何的相关解法及策略的研究现状,以及《课程方案(2017年版)》对于立体几何相关教学改革,采用文献分析法界定立体几何问题解题方法的相关概念,提出研究解题方法的意义,为后续研究做铺垫。本文选取2010-2015年的全国新课标Ⅰ、Ⅱ卷,2016-2019年的全国新课标甲、乙、丙卷,2014-2019年自主命题地区(北京、浙江、江苏)的高考试卷进行全面统计,采取比较、归纳分析法对于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立体几何问题进行分类研究,统计内容涉及:(1)考试大纲;(2)考试中客观题和简答题的常见题型、考点;(3)题型中涉及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4)题干出现的几何模型载体;(5)数学思想和核心素养。通过定量分析法分析得出:(1)新课标卷中立体几何考查分值均为22分,自主命题省份在14-28分不等;(2)题型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位置关系、异面角或二面角计算、体积与表面积计算为主。通过高考试卷中典型简答题对综合法和向量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所考查的思想方法、与能力的不同侧重点,最后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在教育实习期间撰写,通过与教师交流、教学实践等方式,依据现有的理论基础和高考试卷中的高频考点,进行教学设计《二面角》,设计中涉及现代信息技术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根据实际问题为情景进行教学。并且针对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利用提出的五个教学策略,对常见的立体几何问题进行分类:(1)三视图;(2)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计算问题中提出三维空间中角度的计算、距离的计算、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因为高考试题具有权威性,将试题分类解决并加以评价,采取综合法和向量法等不同解决方法来解决。
穆明星[7](2020)在《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必要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不可缺少。2014年,教育部出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2016年,我国出版《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2018年,教育部出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成为课表修订的指引。二十一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素养”的出现是顺应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把人才的培养,转化为对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了,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进行相关的探索研究。通过找到数学教学和逻辑推理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在高中数学六个核心素养中选择逻辑推理,是因为逻辑推理核心素养会间接的影响到其他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的部分。凡是需要计算的、推断的、证明的都离不开逻辑推理。考虑到逻辑推理在中学阶段中的重要性,对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主要从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过程进行探索。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文献分析、内涵解读、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建议。在文献分析、内涵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并给出了逻辑推理素养培养建议,其中重点是内涵解读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部分。内涵解读包括了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教学要素、内容解读和高考解题应用三个部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部分是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布局设计,给出了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和阶段划分,划分为六个阶段,(一)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知识回顾的教学,(二)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指数、对数和幂的基本运算法则的教学,(三)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定义的教学,(四)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图象的教学,(五)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性质的教学,(六)基于逻辑推素养培养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应用的教学。再依据每个阶段内容的实际情况分配教学课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函数知识回顾教学占1课时,指数、对数和幂的基本运算法则教学占1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定义教学占2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图象教学占2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教学占2课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应用教学占3课时,共11个教学课时。基于上述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本研究分别从全面把握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与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解读与理解、加强教学整体的设计三个层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高中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有所帮助。
梁永丁[8](2020)在《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生应掌握数学地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的技能.为了对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本研究以编制的调查问卷和测试卷为研究工具,以大湘西地区的四所学校的高中师生为调查对象,拟对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给出相应回复,为一线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法、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了解师生对数学表达能力的认识与掌握情况,整理调查研究相关数据,针对调查所表露的问题,给出教学建议,并建构数学表达教学模式,在高三开展教育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相应结论.通过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反映出:(1)多数学生能意识到数学表达的重要性,但数学课堂交流表达情况不乐观;(2)学生数学语言理解困难的原因不一,语言转换和组织表达能力不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欠缺;(3)学生的数学知识点混淆、运算能力弱、表达过程冗长、表达不简明、表达内容不完整、书写不规范等,阻碍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4)不同学校、地域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存在差异;(5)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6)除苗族学生外,不同民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差异性不明显;(7)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为相邻两个年级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着差异;(8)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测试成绩与平时的数学成绩显着正相关.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访谈以及课堂教学观察得出:(1)多数教师能意识到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过程中限于课时紧,无暇顾及学生的数学表达的情况,且没有一套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性不强;(2)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性不强,重视数学表达教学不够,关注学生的表达情况较少,缺乏必要的课堂交流表达;(3)课堂上多数学生表达准确性差异性明显,表达简明性较好,但总体表达不够严谨.根据调查所反映的情况,笔者通过建构数学表达能力教学模式,并以此进行教学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显着提升、后进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应“巧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学生思考与交流”、“重视在教学中的数学写作活动组织与实施”、“重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积累数学表达经验.”
陈杉[9](2020)在《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文中提出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正如血液对于人体,它伴随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记录着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文化作为数学的一部分,是教者与学者必需的知识素养,对于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数学文化所蕴藏的能量能够正确导向学生的数学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更高层次的理解。近些年来,数学文化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材与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文化,展现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露面”的几率越来越大,占比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的考验也逐步增加。目前对于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点与点的研究,点到面的探索,无不展示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能。本文将从2016-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试题出发,研究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情况,并根据相应的现状提出有关于促进数学文化教学的建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绿色数学课堂环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本次研究的高考试题,总结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其次对高考试题以及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以2016—2019年全国高考卷中的数学文化试题为主,对数学文化高考试题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其渗透的情况。数学文化的类型包罗万象,每一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文化进行了分类。笔者借鉴了任子朝、陈昂以及齐龙新对于数学文化的分类,将数学文化分为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应用五类,并对这五类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统计,然后挑选典型真题对数学文化试题进行文本分析,以此了解数学文化渗透的现状。第三部分则是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考试题中数学文化试题的数量、分值、题型分布、知识点涵盖以及数学文化类型的相关变化趋势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分析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于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成分的研究不能仅限于试题研究,而要为教学服务,为教改服务。因此第四部分则是根据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对数学文化教学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数学文化教学合理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意见,以及为数学文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蔡佳佳[10](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制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教育选拔制度之一.自中国提出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活动后,其对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高考试卷便是高考制度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本文主要对2017年至2019年全国数学理科Ⅰ卷、全国数学文科Ⅰ卷、浙江卷从试卷题型结构、试卷内容、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情况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得出如下结论:(1)试卷题型结构:在题型结构上,全国Ⅰ卷文、理试卷与浙江卷均为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而全国Ⅰ卷与浙江卷相比多一道选做题,浙江卷则在填空题中设计四道多空题.题型结构上,全国Ⅰ卷是“12+4+5+1”的形式,浙江卷是“10+7+5”的形式,且在三年内题型结构无变化.(2)试卷内容:相同主线下解答题的考查中理科卷难度一般高于文科试卷而低于浙江卷.在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三条主线下,函数主线、几何与代数主线考查分值较高,且发现一般情况下全国Ⅰ卷几何与代数主线分值会略高于函数主线,但浙江卷与之相反.概率与统计主线考查中浙江卷最低的,其不仅是在解答中未涉及概率与统计内容,而且也是唯一一份在解答题中涉及三角函数内容的试卷.(3)数学核心素养:在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运算素养考查分值最高,其次为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素养,而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素养的考查分值较低.在核心素养的三水平中,第2水平考查分值最高、第1水平次之、第3水平分值较低且涉及素养较少.本文在基于研究所得的结论,对于高考试卷命题提出建议:(1)合理调整题型结构与分值,增加试题思维量;(2)试卷内容浅入深出、注重综合内容考查;(3)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全面考查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二、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19)题的图象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19)题的图象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数学本质——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体特点 |
(一)对接新高考,为文理合卷做尝试 |
(二)一题多解,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
(三)注重理性思维,强调答题规范 |
二、试题分析 |
(一)设置一题多解,甄别思维层次 |
(二)基于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
(三)模型引领方向,考查理性精神 |
(四)强化视角转换,实现以退为进 |
(五)考查内容理解,促进齐头并进 |
(六)突出问题逻辑,重视恒等变形 |
(七)数学抽象引领,重视过程体验 |
三、教学启示 |
(一)着力落实“四基”,切实提高“四能” |
(二)拓展思维角度,提高运算能力 |
(三)深化模型理解,规范书写过程 |
(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过程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基础 |
2.1 研究概览 |
2.2 研究综述 |
2.2.1 有关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 |
2.2.2 有关解题策略的研究 |
2.2.3 概率与统计解题相关考察分析 |
2.3 已有研究分析 |
2.4 理论基础 |
2.4.1 SOLO分类法 |
2.4.2 “怎样解题”表理论 |
2.4.3 解题策略相关理论 |
第3章 高考角度的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分析 |
3.1 高中概率与统计知识分析 |
3.2 基于SOLO分类的概率与统计高考考点分析 |
3.3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分析 |
3.3.1 分步分类策略 |
3.3.2 枚举数数策略 |
3.3.3 数形结合策略 |
3.3.4 定型定性策略 |
3.3.5 函数思维策略 |
3.3.6 综合递推策略 |
第4章 基于SOLO理论的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调查研究 |
4.1 调查思路 |
4.2 调查目的 |
4.3 调查工具 |
4.4 调查实施 |
4.5 调查统计分析 |
4.5.1 信度分析 |
4.5.2 效度分析 |
4.5.3 测试卷分析 |
4.6 调查结果 |
第5章 教学建议与展望 |
5.1 教学建议 |
5.1.1 渗透概率与统计的随机观念 |
5.1.2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
5.1.3 把握概率与统计的经典模型 |
5.1.4 注重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试题题目 |
附录二:测试题 |
附录三:问卷 |
后记(含致谢) |
(3)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
一、高考试题的比较研究 |
二、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的研究 |
第二节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研究 |
第一节 确定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描述 |
一、选择题的描述 |
二、填空题的描述 |
三、解答题的描述 |
四、试题总体描述 |
第五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考点的变化分析 |
一、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号及考点分布的分析 |
二、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分析 |
一、综合难度理论基础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综合难度的变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变化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 |
二、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
三、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一、本文工作总结 |
二、研究存在不足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2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3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4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总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5 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6 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7 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致谢 |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素养相关概念 |
2.1.1 素养 |
2.1.2 核心素养 |
2.1.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高考数学学科命题 |
2.2.1 命题指导思想 |
2.2.2 命题理论 |
第3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分析 |
3.1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内部结构分析 |
3.1.1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的总体概况 |
3.1.2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试题的基本特点 |
3.1.3 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的组卷特点 |
3.1.4 2020 年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I分析 |
3.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3.2.1 数学抽象考查分析 |
3.2.2 逻辑推理考查分析 |
3.2.3 数学建模考查分析 |
3.2.4 数学运算考查分析 |
3.2.5 直观想象考查分析 |
3.2.6 数据分析考查分析 |
3.2.7 小结分析 |
第4章 基于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分析探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4.1 数学抽象的培养 |
4.2 逻辑推理的培养 |
4.3 数学建模的培养 |
4.4 数学运算的培养 |
4.5 直观想象的培养 |
4.6 数据分析的培养 |
第5章 提高新课标全国理科数学卷命题质量的建议 |
5.1 强化应用性和综合性 |
5.2 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 |
5.3 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
第6章 总结 |
6.1 基本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
1.1.2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对数学最值的具体要求 |
1.1.3 最值问题分类研究解法的必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
2.2.2 其它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2.3.1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的研究成果 |
2.3.2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
2.3.3 本论文解题研究的思路 |
2.4 理论基础 |
2.4.1 波利亚解题理论 |
2.4.2 模式识别理论 |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2.4.5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 |
2.4.6 建构主义理论 |
2.4.7 数学思想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
3.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3.4 研究的伦理 |
第4章 高中生最值问题的学习情况调查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学生测试的分析 |
4.3.1 学生测试的情况 |
4.3.2 学生解题的出错分析 |
4.4 学生测试的结果 |
4.5 教师访谈 |
4.5.1 访谈教师的选取 |
4.5.2 个案的资料 |
4.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4.5.4 关于教师访谈的总结 |
4.6 小结 |
第5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分析 |
5.1 教学中的最值问题 |
5.1.1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
5.1.2 教材中的最值问题 |
5.2 高考中的最值问题 |
5.2.1 题型的分值分析与题量统计 |
5.2.2 最值试题的考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
5.3 高中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与解法 |
5.3.1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
5.3.2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
5.3.3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
5.3.4 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 |
5.4 小结 |
第6章 最值相关的教学设计 |
6.1 教学设计策略 |
6.1.1 概念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
6.1.2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
6.1.3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
6.2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
6.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
6.4 “最值的求解”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最值问题测试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立体几何问题解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分析 |
一、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 |
(一)加强“长方体”载体的作用 |
(二)重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以人为本 |
(三)增加“*几何学的发展”,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
三、试题考查内容统计与分析 |
(一)题型分析 |
(二)知识点分析 |
(三)模型载体分析 |
(四)数学思想与核心素养分析 |
第三章 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 |
一、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 |
二、概念界定 |
(一)综合法 |
(二)向量法 |
三、解题方法的比较分析 |
(一)例题分析 |
(二)两种方法优缺点对比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及教学策略 |
一、案例分析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
(四)教学流程 |
(五)教学过程 |
二、常见的教学问题 |
(一)脱离教材,忽视基础 |
(二)逻辑推理错误 |
(三)公式不能学以致用 |
(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
三、教学策略 |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
(二)应用数学模型,回归教材本质 |
(三)采取信息媒介,生动几何教学 |
(四)强化空间概念,培养作图能力 |
(五)提高运算能力,紧抓向量方法 |
四、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 |
(一)三视图 |
(二)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三)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 |
1.2.2 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研究 |
1.2.3 关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研究 |
1.2.4 逻辑推理素养的测评研究 |
1.2.5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
1.2.6 逻辑推理素养的应用研究 |
1.2.7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素养 |
1.4.2 核心素养 |
1.4.3 数学核心素养 |
1.4.4 逻辑推理 |
1.4.5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
1.4.6 深度学习 |
1.4.7 学科“大概念” |
1.4.8 怎样解题表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逻辑推理在基本初等函数中的体现——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为例的维度分析 |
2.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数学分析 |
2.1.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数学文化 |
2.1.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 |
2.1.3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地位分析 |
2.1.4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
2.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课标分析 |
2.2.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要求 |
2.2.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各自的关联 |
2.3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学情分析 |
2.4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教材分析 |
2.4.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
2.4.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不同版本教材比较分析 |
2.5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的单元主题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
2.5.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的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单元整体教学重难点分析 |
2.5.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具体课时的重难点分析 |
2.6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
2.7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解读 |
2.7.1 在基本初等函数(Ι)的定义中体现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
2.7.2 在基本初等函数(Ι)的图象中体现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
2.7.3 在基本初等函数(Ι)的性质中体现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
2.7.4 在基本初等函数(Ι)的应用中体现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 |
2.8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三种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
2.9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解题应用 |
2.9.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指数函数解题应用 |
2.9.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对数函数解题应用 |
2.9.3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的幂函数解题应用 |
2.9.4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综合解题应用 |
2.9.5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解题应用总结 |
2.10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涵解读的总结 |
第三章 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 |
3.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 |
3.1.1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
3.1.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流程 |
3.2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方案 |
3.3 基于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总结 |
第四章 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建议 |
4.1 研究建议 |
4.1.1 全面把握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与逻辑推理素养的内涵 |
4.1.2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解读与理解 |
4.1.3 加强教学的整体设计 |
4.2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的修订对数学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高中生数学表达现状不佳 |
1.1.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小结 |
第2章 数学表达能力的相关概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国外数学表达研究综述 |
2.3 国内数学表达研究评述 |
2.4 核心概念界定 |
2.4.1 民族地区 |
2.4.2 大湘西地区 |
2.4.3 数学表达 |
2.4.4 数学表达能力 |
2.5 理论基础 |
2.5.1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5.2 “三教”教育理念 |
2.6 研究框架 |
第3章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研究工具的选取 |
3.1.2 研究的思路 |
3.1.3 研究的方法 |
3.2 研究工具的设计 |
3.2.1 学生问卷设计 |
3.2.2 教师问卷设计 |
3.2.3 课堂观察记录表设计 |
3.2.4 文本分析设计 |
3.2.5 访谈提纲编制 |
3.2.6 试题评分标准 |
3.2.7 数据编码及分析 |
3.2.8 问卷统计流程 |
3.3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3.1 预研究基本情况 |
3.3.2 学生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3.3.3 测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
3.3.4 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
3.3.5 正式研究基本情况 |
3.4 小结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调查结果 |
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数学表达意识方面 |
4.1.2 数学语言理解方面 |
4.1.3 数学语言转换方面 |
4.1.4 数学课堂交流表达方面 |
4.1.5 数学语言组织表达方面 |
4.2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4.2.1 高中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总体表现及分析 |
4.2.2 不同学校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3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4 不同民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5 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6 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表现及差异分析 |
4.2.7 数学表达能力与数学平时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 |
4.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1 教师资源情况分析 |
4.3.2 教师的数学教学现状 |
4.3.3 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
4.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4.4.1 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4.4.2 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
4.4.3 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明性 |
4.5 文本分析结果 |
4.5.1 因知识点混淆导致表达错误 |
4.5.2 因书写不规范导致表达错误 |
4.6 访谈记录与分析 |
4.6.1 学生访谈记录分析 |
4.6.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
4.7 教学建议 |
4.7.1 巧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学生思考与交流 |
4.7.2 重视学生数学写作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
4.7.3 引导学生注重数学表达,积累数学表达经验 |
4.8 小结 |
第5章 基于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准备 |
5.1.2 教学模式 |
5.2 实验过程 |
5.2.1 注重数学表达教学 |
5.2.2 学生课后数学写作 |
5.2.3 教师激励评价写作 |
5.3 研究结果分析 |
5.3.1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显着提升 |
5.3.2 后进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
5.3.3 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
5.4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1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及测试卷 |
附录2 :民族地区高中教师对高中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 |
附录5 :教师对数学表达能力认识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数学写作典型示例 |
(9)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数学文化 |
二 高考数学试题 |
三 数学文化试题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数学文化概念研究现状 |
二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三 简要述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 文化教育学理论 |
第三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特征分析 |
第一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背景分类与评析 |
一 数学思想方法 |
二 数学精神 |
三 数学史 |
四 数学美 |
五 数学应用 |
第二节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价值体现 |
一 数学文化育人功能 |
二 数学文化传承功能 |
第四章 2016-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
一 数学文化试题总量统计 |
二 数学文化试题数量变化趋势 |
第二节 分值占比统计分析 |
第三节 题型分布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知识点分布 |
第五节 数学文化试题各年的变化趋势 |
第五章 关于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的相关建议 |
第一节 数学文化试卷命制层面 |
一 深挖文化内涵,深度渗透数学文化 |
二 跨越文化壁垒,注重文化融合 |
第二节 数学文化教学层面 |
一 学校 |
二 教师 |
三 学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五、论文结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高考 |
二、数学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高考数学试卷研究综述 |
二、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卷结构与内容分析 |
第一节 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
第二节 试卷内容分析 |
一、2017年试卷内容分析 |
二、2018年试卷内容分析 |
三、2019年试卷内容分析 |
第三节 三年试卷内容趋势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试卷分析 |
第一节 2017 年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第二节 2018 年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第三节 2019 年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第四节 三年数学核心素养考查趋势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试卷题型结构分析结论 |
二、试卷内容分析结论 |
三、数学核心素养分析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一、高考卷命制建议 |
二、教师教学建议 |
三、学生学习建议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19)题的图象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数学本质——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J]. 郑良.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09)
- [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概率与统计解题策略研究[D]. 李醒.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D]. 刘思佳.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D]. 甘雅莉. 集美大学, 2021(01)
- [5]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D]. 徐珊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立体几何问题解法研究[D]. 袁天舒.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研究[D]. 穆明星.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民族地区高中生数学表达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为例[D]. 梁永丁. 吉首大学, 2020(02)
- [9]2016-2019年高考试题关于数学文化的文本分析[D]. 陈杉.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10]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D]. 蔡佳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