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信息化课程和教材开发

初高中信息化课程和教材开发

一、初高中信息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唐晓庆[2](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国为了培养出更为卓越的综合性人才力求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STEM教育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本文基于STEM教育理念,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特点,探索STEM教育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为物理学科学习提供一条可操作性的新途径,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程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并辅以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推广展开提供了有效支持。本论文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阐述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STEM教育理念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明确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第二、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STEM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第三、开发调研学情的问卷、梳理中考试题及教材内容,为确立主题提供客观依据。第四、根据学情及教学目标选取两个物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的设定、真实情境选择、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准备、具体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以及总结等方面探讨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五、结论。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时间有限,在案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没有深入探讨解决,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

张晓倩[3](2021)在《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理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在我国的中学阶段,地理课程作为九大课程之一,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中考并未设置地理科目,初中地理课程只在初一和初二两年学习,出现了初三一年的空档期,使得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出现了断档。另外我国的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内容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差异,排除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差别,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的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改变地理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而且能促进整个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完整性。本文以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结构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辖区内五所学校的初中地理教师和六所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及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初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现状、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石家庄市初高中的教育体制、我国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和石家庄市辖区使用的地理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总结归纳出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初高中教育体制的差异、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差别、初高中地理教师缺乏沟通交流、高一学生很难快速转变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可知,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参与中学教育的各方共同努力,一是在制度层面保证中学地理教育的连续性,在初中阶段也要加强地理课程的学习,避免空档期的出现;二是结合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知识设置衔接方案,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衔接,降低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三是初高中的地理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及教育专业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主动进行初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衔接;四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要树立自信心,积极转变学习方法,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强度,减少因初三空档期对地理学习的影响。根据本文提出的衔接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的检验,同时发现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初高中的地理教师加强对整个中学阶段地理课程的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并且帮助学生在客观上消除地理学习的断档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地理科学素质。

阮新丽[4](2021)在《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不同的教学阶段之间存在着衔接问题,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每个学科、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而历史学科的衔接问题主要存在于初高中阶段。随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推广与应用,跨学段的教学衔接问题又出现了新情况,同时为了解决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容量大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旨在新课改与统编教材逐步应用的背景下,对初高中存在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一线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使衔接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发现,衔接问题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对一线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初高中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差异、教科书差异、重视程度差异、教法与学法差异等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本文在分析造成衔接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为指导,对改善衔接问题的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针对跨学段的衔接问题,教师要注重钻研不同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衔接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跳脱出升学需求的束缚,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培养其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使历史素养与思维让学生终身受用;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本文还对初高中“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案例呈现,探究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填补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空隙,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吴珊[5](2021)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地理要求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拓展深入和延伸提高,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是影响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一轮又一轮地理教育改革实施,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不断变化。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以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探究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标颁布后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与策略。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初高中教师和学生存在如下问题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和高中教学质量: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生疏,缺乏交流对学情把握不足,教学衔接系统性不强,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基础薄弱,师生互动较少,低效学习方法和不良习惯增加高中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然后,针对问题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断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和功利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习深度、教师研究衔接点水平、学生学习水平与态度存在差异性。接着,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即增加地理教学课时、初三延续地理课堂学习;通过开放性作业设计和学习渠道多样化、加强户外学习活动等路径,避免课程实施功利性;丰富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机制补救课程标准差异;开设选修和编写过渡教材解决教材内容和学习深度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等措施减少教师衔接研究水平差异;采用学习方法转变和良好习惯养成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提升。最后,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内容、教学案例、效果总结三方面呈现实证研究过程,论证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策略的正确性。

张仕婷[6](2021)在《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历史教科书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其编纂既要考虑初高中的统一规划,也要考虑初高中各自的阶段性,做好区别与贯通。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实现有效衔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教师的历史教学和历史教科书编纂学的发展来说都有积极意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与准绳,两学段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建议四部分,对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一致与差异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课标规定,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体例与呈现方式的衔接上,两者均为课题体的通史,但呈现方式由初中的“点—线”结合发展为高中的“点—线—面”结合。在课文系统的衔接上,两者在内容选材、涵盖知识和叙事表述上既有一致性,也体现出差异性。在课文辅助系统的衔接上,两者的辅栏皆注意发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但初中辅栏注重基础,仅对学生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发展提出低层次要求。高中辅栏强化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高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衔接上的一致与差异,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利用教科书时要把握教科书特点,恰当实施教学;整合教科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科书要求,提高专业素养。在明晰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状况与使用要求基础上,论文以教科书中的秦代历史为例,设计初高中教学衔接案例,以期能为历史教师利用统编历史教科书有效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启发。

王思源[7](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王振涵[8](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载体,推动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对于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重要意义。教材一体化是依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在不同学习阶段或连续几个学段围绕相同的根本任务、根本问题,统筹规划教材,形成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框架。贯彻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思政课效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的必要性。从初中与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来看,初高中的课程标准结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写建议并没有体现系统性和递进性。从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来看,在编写基本原则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坚持生活化取材、主题式编排的原则,《思想政治》坚持整体性编排,分块安排教材内容的原则、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原则;在教材内容上,初高中教材都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而高中侧重的经济要素、哲学要素内容在初中较少涉及;在教材逻辑上,《道德与法治》选取生活化情境,以生活主题整合教材;《思想政治》注重学生探究思维,分知识块安排教材内容。我们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面临的问题有,初高中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使用未同步、初高中思政课相互协作程度有待提升、初高中思政课教师有关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素养有待提高。就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一体化的实施路径,要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保证教材系统更新同步、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统筹规划教材内容衔接。

张梦[9](2021)在《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考虑,我国将中学历史课程划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由此,教师的实践教学事实上面临着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落差现实,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亦面临此种情况。如所周知,历史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因此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历史课程的最终育人目标,初高中历史教师要自觉放宽视野,将初高中历史教学视为一体,在现实的实践教学中完成自己所在阶段的教学任务,保证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能实现平稳过渡,而要想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衔接,便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衔接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最佳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课标提出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以及统编版初高中历史教材初颁布的新形势,通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实例以及教材、课标等文献的分析,围绕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笔者介绍了与本论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习规律等相关理论,以此来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笔者以国家课标要求、网络教学资源、试题教材资料、自身教学实践经历及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等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探讨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第三部分,笔者基于前文提到的关于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基准、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用以及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认为若要提升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当具备四种教学策略:紧扣历史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目标衔接;深入解读课标要求,提高教学衔接质量;结合学生阶段性学习规律,精心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摒弃传统思维定势,促进评价方式衔接。第四部分,笔者以“秦的统一与灭亡”在初高中的教学设计为例,尝试在衔接视域下,结合前文提到的教学策略,对初、高中不同阶段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同一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分析,试图将方法与理论相结合,以期能更好地说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实践提供些许参考。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中的学习基础源自初中阶段的知识积淀,即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高中阶段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要使初、高中两阶段的历史教学实现合理衔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使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且有所提升,那么在衔接视域下探讨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策略也就有了现实意义。由于笔者讲坛涉足未深,教学经验有限,所提出的教学衔接策略不免挂一漏万,但初高中历史课程一定要实现整体教学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能引起更多参与初高中教学同仁的关注。最后,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能为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宋晓丹[10](2021)在《核心素养下以学历案为载体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以离子反应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2017年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重视和提及,但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已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便是一种适合的载体用以增进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只是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化学学科知识,更在于能让学生养成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和素质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教学形式,不管方式如何都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过程设计使之更具有逻辑性,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设计编制适合学生思维模式的真实的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模式的转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实践水平。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学历案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为学生服务,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学会知识而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和任务,十分适合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历案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案,这种学习模式与教师经常使用的学案和导学案都有所不同,它的主要形式完全转化了教师编排的立场,需要完全服务于学生,致力于怎么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说是一种更为专业的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可以在使用学历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说笔者认为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用学历案得以实现是很可行的途径。除此之外,笔者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针对相似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衔接状况不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断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十分有必要,而学历案在其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过程中还能从不同维度上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论文从以下几个过程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介绍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思路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衔接课堂的设计要点,据此设计离子反应的初高中衔接教学设计及编制学历案,完成课堂实践的准备工作;第三部分,以设计完备的学历案进行课堂衔接,并设置对照组及研究组分析教学后的学生水平差异,以具体的检测成绩分析学历案在衔接初高中离子反应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学历案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可以起到显着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高中信息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高中信息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理论探讨
    (一)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因素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可行性
四、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二)问卷维度设计
    (三)调查实施
五、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依据
    (一)在教学中STEM课堂类型的操作步骤
    (二)课程主题选择依据
    (三)确定课程主题
六、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
    (一)新授课《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内容设计
    (二)初高中衔接课《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内容设计
七、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
    (一)《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的实施
    (二)《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的实施
八、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附录二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前测问卷
    附录三 《弹珠的运行轨迹》前测问卷
    附录四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访谈问卷
    附录五 《弹珠的运行轨迹》后测问卷
致谢

(3)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初高中教育体制的差异导致了地理教学的断层现象
        2.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给地理课程衔接增加了难度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课程衔接
        2.初高中地理课程
        3.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二)理论基础
        1.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2.结构主义教学论
        3.认知主义理论
三、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一)初高中地理教师调查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2.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二)石家庄市辖区高一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估
    (三)初高中地理学科地位分析
        1.初中地理课时比重偏低
        2.高中地理学科社会关注度较低
    (四)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比分析
        1.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差异
        2.初高中地理教材差异
    (五)小结
四、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策略
    (一)加强地理教育的改革,在制度层面保证地理课程的连续性
        1.在课程安排上加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2.增加初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衔接的培训机会
    (二)设置初高中重难点知识衔接专题,进行针对性衔接
        1.充分了解学情,针对专题知识,设计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降低衔接难度
    (三)提升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衔接
        1.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促进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2.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及时转变教学方法
        3.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方法的衔接
    (四)转变自身学习方法,积极配合地理课程衔接
五、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要点
    (二)研究不足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石家庄市辖区初中地理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石家庄市辖区高中地理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石家庄市辖区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4)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与研究依据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二)理论依据
    (三)现实依据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针对高一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情况
    (二)针对高一学生群体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三)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访谈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一)造成衔接问题的诸多原因分析
    (二)力求改善衔接问题的策略探讨
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案例呈现——以“人民解放战争”为例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呈现
    (二)教学过程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初高中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新课标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继续探究初高中衔接这一永恒话题
        二、支持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改革深化
        三、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帮助学生快速高效适应高中地理学习
        五、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六、支持地理课程改革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调查目标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对象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初高中地理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二、高一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断裂成因分析和衔接策略研究
    第一节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断裂成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因素
        二、课程实施的功利性因素
        三、课程标准要求差异性因素
        四、教材内容和学习深度差异因素
        五、教师研究衔接点的水平因素
        六、学生学习水平与态度差异因素
    第二节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一、课程设置连续性策略
        二、避免课程实施功利性的策略
        三、缩小课程标准要求差异的衔接策略
        四、教材内容和学习深度衔接策略
        五、减小教师衔接研究水平差异的策略
        六、学生学习水平与态度衔接策略
第四章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内容
    第二节 教学案例
    第三节 教学效果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高一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初中教师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中教师地理教学衔接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D 高一1 班地理期末考试成绩单
    附录 E 高一2 班地理期末考试成绩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意义与要求
    2.1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有效衔接的意义
    2.2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要求
3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1 教科书体例与呈现方式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2 教科书课文系统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3 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衔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4 基于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使用建议
    4.1 把握教科书特点,恰当实施教学
    4.2 整合教科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4.3 明确教科书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5 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秦代历史”教学衔接案例
    5.1 案例缘由
    5.2 案例呈现
    5.3 案例分析
    5.4 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
第一章 《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体化述要
    一、教材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一) 教材的内涵
        (二) 课程标准的内涵
        (三) 教材一体化的内涵
    二、《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
        (二) 提高思政课效能的需要
        (三)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
    三、《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的依据
        (一)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然
        (二) 思政课教材编写趋向整合使然
        (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然
第二章 初高中思政课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初高中课程标准结构的比较
    二、初高中课程性质的比较
    三、初高中课程目标的比较
    四、初高中教材编写建议的比较
第三章 《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比较
    一、《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比较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比较
        (一) 经济要素内容的比较
        (二) 法治要素内容的比较
        (三) 文化要素内容的比较
    三、《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逻辑结构比较
        (一) 教材框架结构的比较
        (二) 教材编写逻辑的比较
第四章 《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一、初高中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使用并未同步
        (一) 初高中课程标准制定并未实现同步
        (二) 初高中教材使用并未实现同步
    二、初高中思政课相互协作程度有待提升
        (一) 初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机制有待建立
        (二) 初高中思政课有待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三、初高中思政课教师有关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素养有待提高
        (一) 初高中思政课教师欠缺初高中思政课教材比较研究
        (二) 初高中思政课教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能力不足
第五章 《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有效路径
    一、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保证教材系统更新同步
        (一) 完善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体制
        (二) 实现初高中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同步更新
    二、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一) 建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 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打造教材一体化研究平台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统筹规划教材内容衔接
        (一)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 教师统筹规划教材内容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必要性分析
    一、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初高中历史教育衔接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三)教学策略
    二、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依据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是历史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二、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容易忽视课程目标的衔接性
        (二)初高中历史教师缺乏对其它教育阶段的关注
        (三)当前初高中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一贯培养
第三章 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
    一、紧扣历史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目标衔接
    二、深入解读课标要求,提高教学衔接质量
    三、结合学生阶段学情,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四、摒弃传统思维定势,促进评价方式衔接
第四章 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分析
    二、初中:《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三、高中:《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四、对初高中教学设计案例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核心素养下以学历案为载体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以离子反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3 学历案
3. 初高中化学衔接调查问卷设计实施及结果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内容及过程
    3.4 初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内容衔接分析
4. 以学历案为载体提高初高中化学衔接效果的课程设计
    4.1 衔接课的设计理念
    4.2 衔接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4.3 衔接课的学历案展示
    4.4 衔接课培养核心素养的设计说明
5. 高一化学衔接课的对比分析实践
    5.1 课堂实践结果
    5.2 实践结果对教师教学使用学历案的启示
    5.3 实践结果对学生初高中衔接学习的启示
6. 研究结论以及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初高中信息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D]. 唐晓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石家庄市辖区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策略研究[D]. 张晓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阮新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新课标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D]. 吴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统编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D]. 张仕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一体化研究[D]. 王振涵. 扬州大学, 2021(09)
  • [9]衔接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 张梦.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10]核心素养下以学历案为载体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以离子反应为例[D]. 宋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初高中信息化课程和教材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