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

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

一、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冯由玲,王子晗[1](2022)在《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能提高图书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陆和建,刘思佳[2](2021)在《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服务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入高校志愿服务对减轻PPP模式下社会资本运营城市阅读空间的资金压力、培养高校学生的服务意识、提升城市阅读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湖州市城市书房、济南市泉城书房、佛山市南海区读书驿站三个案例,分析了我国PPP模式下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志愿者的现状。从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者的招募方式、志愿者来源及服务内容、激励机制和监管制度四个方面,对PPP模式下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服务提供发展路径。图1。表2。参考文献27。

张新鹤,颜晶[3](2021)在《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员的激励管理是激发馆员工作热情、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文章通过知网数据库检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发现目前该领域成果丰富,国内学者从激励机制、激励原则、激励措施、激励现状和激励理论的运用方面,采用思辨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馆员激励进行探析,但既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图书馆员激励研究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维方面进行革新,加强该领域研究的时代性、数据性和系统性。

杜璇[4](2021)在《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措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随着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最大程度激励志愿者实现其社会价值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重点。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志愿者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志愿者激励方面,许多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缺乏激励意识,激励措施单一。政策上虽然推出了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性的政策来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但在激励方面的规范还不足;行业内,也存在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错误认识,导致缺少激励上的投入。激励上的不足,阻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本文通过网上调研,初步了解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活动开展项目和激励举措;通过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和志愿者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公共图书馆志愿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和激励措施的实施情况;结合前面的激励现状对发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中存在内部激励机制不科学、培训不足、志愿者主体来源单一和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从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态度、管理体制、角色定位偏差和工作内容与志愿者需求不匹配四个方面分析激励问题的原因。并从公共图书馆外部、内部和志愿者自身三个角度对志愿者激励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外部激励是从社会、制度和行业这三方面去改善外部激励环境;内部激励从公共图书馆内部运行环境和志愿者需求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措施;志愿者自我激励则是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和自我评价这三个方面去鼓励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志愿活动。上述改进对策的提出,希望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同样问题的出现,推动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发展。

吴爽[5](2021)在《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传统的科学运行机制也逐步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科学活动过程出现新变化、科学成果发布呈现新趋势、科学成果传播面临新问题,科学评价机制迎接新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科研主体走向了多元化的线上研究模式。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协同研发的新模式。大小科学的在线重构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广泛的交融,网络所搭建的共建和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大科学项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小科学实验装置和数据也被系统地集成和聚合。此外,专门的数字馆藏还有云存储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新难题,云计算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为大数据的在线并行分析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科研模式的转变促使在线协作成为常态,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新的知识和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从部分走向整体,同时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引领人类科学活动走向即时交流与全面协作的新时代。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式平台将促使科学走向广泛而密集的合作,尤其是在线平台使众多学者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力合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在线科研的众包模式将最大化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总之,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仪器的相互关联使科学活动走向全面开放与合作。在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多样性和发布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推动学术出版走向开放、高质、高效,基于网络本体的成果发布方式将成为未来科学交流的核心。首先,网络预发布平台已在一些学科渐成新规,不仅对论文成果发表的时效性有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纸质预印本的众多技术难题,对传统首发权的确认机制发起了挑战。其次,开放获取期刊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的垄断僵局,将在实践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推动出版体系的变革和重塑。社交网络平台的盛行和盗版网站的搅局更是扰乱了现有发表规则和格局,倒逼出版商积极适应开放获取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促成所有学术成果实现免费开放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突破传统交流体系的障碍。最后,网络技术的提升会促使科学交流体系的各个功能的在线重构,网络本体发布的新模式不仅意味着科研全程的在线呈现,人人皆可随时随地发表,同时,也要时时都能得到评论和反馈,又有精准、迅速的过滤机制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基于网络的发表模式和传播方式仍在摸索当中,但我们已经遇到了开放获取的路径偏差、优先权的判定疑难、评审机制的频频失效等难题。第一,开放获取在实践知识共享的理念过程中更着重于免费阅读文献导致其在制度设计、服务路径和运营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出版体系的各个功能及其价值,包括:权威的筛选机制、持续的认证过程,和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从而在技术变迁中实现这些功能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构筑更加合理、高效、健康的学术出版体系。第二,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第三,科学信息的自由发布和科研的全程在线必然导致现有过滤机制遭受全面危机。一方面,网络同行评审机制依然作为评判在线科研成果价值的主要手段,但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其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科学信息呈现多元化已经超过了传统过滤器的范围。实现信息流聚合和过滤的前提是面向整个科研流程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替代指标体系和定性化评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使得科学信息得到高效地利用。基于传统出版体系所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科学难以实现媒体转换历史惯性的突破。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依然局限在对论文的成果鉴定方面,不仅如此,正以一种扭曲的科研生态价值导向阻碍着科学朝向更开放、更多元的交流文化而发展。所以打造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替代计量学旨在多元科学度量标准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评价对象多元化,可以识别并衡量学术成果的新形式,同时影响力的范围也被拓展了,除了全面衡量学术影响力,还包括科学成果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潜力。不过作为促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发展依然还集中在论文级别的影响力的架构,并未真正开启向开放科学的过渡评价指标的构建,还需要以开放科学愿景和框架进行补充。随着替代指标的开发和成熟,势必就要改变激励结构,纠正失调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地考虑研究人员的产出,我们将走向一个更有用和更灵活的学术交流系统,这也是未来科学活动走向更加开放、进行全程协作的基础。

樊珍娜[6](2021)在《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及提升策略》文中提出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在各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行管理的、能够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同时拥有阅读和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不仅是全民阅读在农村的主阵地、大平台,在提高我国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的深入,我国农家书屋服务供给总量不断攀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是,服务供需错位、过程僵化、服务效果不佳等结构性弊病依然严重。本文以正定县农家书屋作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治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政策文件和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文献,构建面向用户的农家书屋效能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过程和服务效能三个一级指标,书籍情况、文化活动、人才队伍、宣传推广、运营管理、机制保障、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等九个二级指标,以及农家书屋拥有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图书资源共享性、图书馆资源更新、文化活动举办次数与类型、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农家书屋管理员服务态度、农家书屋宣传推广、农村居民获取农家书屋信息情况、农家书屋管理对农家书屋的宣传推广等二十个三级指标;利用熵值赋权法对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测评体系的指标进行赋权。随后在正定县进行实地调研,对收集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较低。通过调查数据测评和实地调研访谈记录,分析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过程僵化、服务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自上而下供给配置模式的弊端、“建”“管”主体分割形成“建”强“管”弱、政策制度监督不足、农村居民阅读意愿不高等。在综合分析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测评结果和影响居民阅读意愿的基础上提出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策略应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优化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二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农家书屋;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塑造阅读氛围;四是改善资源供给模式,加强馆际合作;五是提升管理员素质,完善绩效考核。

苏晗[7](2019)在《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网络环境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生存及发展的方向。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的整体优势愈加突出,但在图书馆联盟不断运作过程中,也会因成员馆合作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联盟目标。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策略,成为联盟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在此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展开了绪论,首先阐述了图书馆联盟相关概念,接着说明了所运用到的激励理论和博弈论模型,进而通过中美图书馆联盟运行现状说明图书馆联盟存在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接着说明图书馆联盟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引入博弈分析方法对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共建共享”策略选择进行研究,基于博弈视角研究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路径;最后结合激励理论,从馆际合作方式入手,建立业务中心馆模式,同时培育联盟共享文化,构建以满足成员馆内部需求为核心和以外部沟通为保障的综合激励对策,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激发成员馆贡献动力,实现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

李永明[8](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雪杰[9](2019)在《基于Fogg模型的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研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于科研数据的有效管理、完善科研数据的系统性等是保障科技创新的一种方式,海量的科研数据也正在逐渐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与应用仍存在着明显不足,在科研数据的开发利用、共享与安全保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尤其是科研数据共享行为的滞后,为科研数据的使用带来了很大困难。期望理论中以期望和效价为依据的激励因素在对于行为激励的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却忽略了用户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在是否能够实现目标行为中的重要性,Fogg模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它充分强调了能力、动机、触发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但是,在科研数据共享的研究中,目前尚未发现Fogg模型与期望理论的良好结合以实现对共享效果的有效改善。因此,本文基于Fogg模型探讨科研用户自身的能力,共享科研数据所能带来的效价与实现科研数据共享的期望值等对科研数据共享意愿的影响。首先,融合Fogg模型构成因素、期望理论激励因素和科研数据共享影响因素,构建科研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科研数据共享效果进行测度,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及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在对科研用户共享意愿测度过程中,采用A/B测试方法,A组测度科研用户所认为的科研数据共享影响因素对科研数据共享的影响程度,同时包括科研用户在这些影响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科研数据共享的意愿;B组测度在激励机制下科研用户共享科研数据的意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文实证研究以生物学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科研用户在有/无激励机制下科研数据共享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励机制下,生物学科用户的科研数据共享意愿提升近20%。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激励机制下科研数据共享意愿总体提升程度相同,但学科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学科用户对于不同的科研数据共享因素的认同程度和不同激励条件的接受程度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模型的指导下,激励机制对于科研用户的科研数据共享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秦东方,陆晓曦[10](2017)在《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是核心的一环。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了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论文成果及其发展脉络,分析了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人才开发与利用、激励机制等重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发现并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缺乏科学创新,理论移植缺乏灵活度和实用性,研究成果缺乏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实践中尝试建立人力资源的选聘、培养、考核、激励等具体制度,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以此作为研究瓶颈的突破点。

二、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激励理论研究。
    (二)国内激励理论研究。
二、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的意义
    (一)提高馆员工作效率。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激发馆员实现自身价值。
    (四)使馆员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
三、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弊端。
    (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三)馆员需求定位不够准确。
    (四)监督环节薄弱。
四、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
    (二)结合员工实际需求。
    (三)重视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营造和谐的图书馆工作氛围。
    (五)设置合理的图书馆发展目标。

(2)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服务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
2 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现状
    2.1 PPP模式内涵及运作方式
    2.2 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发展概况
3 PPP模式下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3.1 国家政策支持
    3.2 社会需求驱动
    3.3 高校志愿者实际需求驱动
4 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志愿者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4.1 引入高校社团专业志愿者———湖州市城市书房
    4.2 与多所驻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济南市泉城书房
    4.3 以“学生馆长”名义引入高校志愿者———佛山市南海区读书驿站
    4.4 城市阅读空间引入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4.4.1 志愿者招募被动化
        4.4.2 志愿者专业化水平不一、服务范围狭窄
        4.4.3 志愿者激励机制不完善
        4.4.4 缺乏志愿者监管制度
5 发展路径
    5.1 合作高校开展专业志愿者招募
    5.2 拓展高校专业志愿者来源及服务内容
        (1)图书馆学及相关学科学生
        (2)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3)与文化活动主题密切相关的高校学生会、社团组织
    5.3 完善高校专业志愿者三方激励机制
        5.3.1 高校激励机制
        5.3.2 社会资本激励机制
        5.3.3 公共图书馆激励机制
    5.4 建立高校专业志愿者监管制度
6 结语

(3)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1.1 激励机制研究
    1.2 激励措施研究
    1.3 激励现状研究
    1.4 激励原则研究
    1.5 激励理论在馆员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2 图书馆员激励研究评述
    2.1 已有研究的特点
    2.2 已有研究的不足
        2.2.1 研究缺乏时代性,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2.2.2 研究中数据支撑不够,研究结论科学性不高
        2.2.3 研究缺乏系统思维
3 未来研究建议
    3.1 体现时代变革,支持事业发展
    3.2 以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研究
    3.3 应用系统思维,拓展研究内容
4 结语

(4)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措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志愿者动机研究
        1.2.2 志愿者管理研究
        1.2.3 志愿者激励研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图书馆志愿者
        2.1.1 志愿者
        2.1.2 图书馆志愿者
    2.2 激励
        2.2.1 激励的内涵
        2.2.2 激励理论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现状
    3.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的基本情况
        3.1.1 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
        3.1.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措施
    3.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现状调查
        3.2.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2 访谈的实施
        3.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3.2.4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基本工作情况分析
        3.2.5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现状分析
第四章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存在的问题
        4.1.1 内部激励机制不科学
        4.1.2 缺乏有效的培训
        4.1.3 志愿者工作内容的设置与志愿者需求不匹配
        4.1.4 志愿者主体来源单一
    4.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4.2.1 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4.2.2 志愿者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4.2.3 对志愿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4.2.4 公共图书馆志愿活动宣传不到位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优化策略
    5.1 公共图书馆外部激励
        5.1.1 提高社会认可度,培育公民参与意识
        5.1.2 在制度上对志愿者激励提供支撑和保障
        5.1.3 行业内加强志愿服务方面的交流
    5.2 公共图书馆内部激励
        5.2.1 健全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内部激励的运行环境
        5.2.2 切合志愿者需求,建立多种激励方式并存的激励措施
    5.3 志愿者自我激励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1.2.1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整体的变革
        1.2.2 网络时代科研模式的变革
        1.2.3 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科研方式的变革
        1.2.4 网络时代出版模式趋势分析
        1.2.5 开放共享背景下科学活动面临系列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从Science 1.0到Science 2.0
    2.1 小科学与大科学
        2.1.1 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2.1.2 科学发展对信息载体需求的变化
    2.2 信息载体变革与Science 2.0的提出
        2.2.1 纸媒到Web 2.0: 载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质变
        2.2.2 载体的质变对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2.2.3 网络逐渐已经成为科学活动的主流载体
    2.3 Science 2.0时代科学活动新特征
        2.3.1 使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
        2.3.2 使成果交流走向全程探索
        2.3.3 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过程的新变化
    3.1 网络时代科研主体的新变化
        3.1.1 独立主体内涵的丰富
        3.1.2 不同主体联系的增强
        3.1.3 协作主体交流的拓展
        3.1.4 创造主体格局的突破
    3.2 网络时代数据处理的新演化
        3.2.1 数据采集走向自动化
        3.2.2 数据存取实现即时化
        3.2.3 数据分析呈现协同化
        3.2.4 数据处理尝试智能化
    3.3 小结
第4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趋向
    4.1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舞台: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4.1.1 纸媒预发表的瓶颈
        4.1.2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以物理学arXiv为例
        4.1.3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推广——以PeerJ Preprints和bioRxiv为例
        4.1.4 网络预发布平台与期刊共存
    4.2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途径: 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
        4.2.1 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打破访问权限
        4.2.2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步履维艰
        4.2.3 开放获取期刊是新希望还是乌托邦?
        4.2.4 开放获取期刊的未来: 资本和价值的共生
    4.3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模式: 基于网络本体成果发布的探索
        4.3.1 去中心化: 人人皆可随时发表
        4.3.2 去期刊化: 随时随地皆可发表
        4.3.3 未来: 一条微博可能就是你的学术成果
        4.3.4 科学评价和认可机制的再造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新问题
    5.1 开放获取的功与过
        5.1.1 需与传统商业期刊出版体系相抗衡
        5.1.2 在与资本不断斡旋中出现偏差
        5.1.3 在对传统功能地解构中不断重构
    5.2 传播方式的“是”与“非”
        5.2.1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论文也算侵权?
        5.2.2 Sci-Hub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5.2.3 出版商的权利比分享研究的利益更重要?
    5.3 谁来确认优先权
        5.3.1 科研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优先权归属难题
        5.3.2 科研过程开放化所造成的优先权判定疑难
        5.3.3 信息载体的升级导致科学创意及成果发布方式的变化
        5.3.4 成果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
    5.4 在线科学信息价值的判定疑难
        5.4.1 传统同行评审机制频繁失效导致判定失真
        5.4.2 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依据出版的评判标准失效
        5.4.3 传播内容多样性亟待建立新的过滤机制
        5.4.4 网络时代的过滤机制由谁重构: 从同行评审走向全面过滤
    5.5 小结
第6章 网络时代科学评价机制的新挑战
    6.1 默顿理想的背离
        6.1.1 “普遍主义”遭破坏
        6.1.2 “公有性”被侵犯
        6.1.3 “无私利性”的缺失
    6.2 科学计量评价的新机遇: 替代计量学
        6.2.1 矫正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
        6.2.2 推动论文评价指标走向“多元即时透明”
        6.2.3 构建面向科研全程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
    6.3 科学奖励机制的新内容: 基于科研产品的全面认定
        6.3.1 从科研成果走向科研产品
        6.3.2 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在科研全程地全面合作
        6.3.3 从个体成果认定到产品认证集成
    6.4 小结
第7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与应对
    7.1 科学活动在线化与科学协作创新的演变
    7.2 成果发布网络化与在线交流系统的构建
    7.3 信息动态交互与优先权和过滤机制的再造
    7.4 评价方式变化与科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7.5 在危机与变革中走向科学活动新常态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6)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综合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农家书屋
        2.1.2 公共文化服务
        2.1.3 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2.2.3 文化治理理论
3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3.1 正定县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3.2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3.2.1 农家书屋政策制定
        3.2.2 基础设施建设
        3.2.3 人员管理
        3.2.4 经费投入
        3.2.5 服务管理
4 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4.1.2 指标体系的修正
        4.1.3 影响因素分析
        4.1.4 基于熵权法加权的农家书屋文化服务效能指标权重
    4.2 调查问卷设计、检验
        4.2.1 调查问卷设计
        4.2.2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4.3 问卷分析
        4.3.1 描述性分析
        4.3.2 农家书屋参与意愿分析
    4.4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测评结果
        4.4.1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存在的问题
        4.4.2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5 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5.1 完善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5.2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农家书屋
        5.2.1 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
        5.2.2 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农家书屋
    5.3 改善基础设施,塑造文化氛围
        5.3.1 优化书屋选址,完善设施建设
        5.3.2 培养阅读习惯,加大宣传力度
    5.4 改变资源供给模式,加强馆际合作
        5.4.1 优化内容供给,提供个性化服务
        5.4.2 以总分馆为基础,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5.5 提升管理员的素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5.5.1 加强管理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5.5.2 聘任专职人员,实施绩效考核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7)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图书馆联盟相关概念概述
        2.1.1 图书馆联盟概念
        2.1.2 图书馆联盟特征
        2.1.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概念界定
    2.2 激励理论
        2.2.1 过程型激励理论
        2.2.2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2.2.3 综合激励理论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博弈分析方法
        2.3.2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图书馆联盟运作现状及问题
    3.1 中美图书馆联盟运行现状分析
        3.1.1 美国图书馆联盟运行情况
        3.1.2 中国典型图书馆联盟运作情况
        3.1.3 国内外图书馆联盟联盟发展经验启示
    3.2 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原因分析
    3.3 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3.3.1 无有效激励图书馆联盟运行状态混乱的必然性
        3.3.2 图书馆联盟中激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3 图书馆联盟激励机制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联盟共建共享的博弈分析及激励路径
    4.1 图书馆联盟中的博弈现象
        4.1.1 图书馆联盟中的博弈原理
        4.1.2 图书馆联盟合作与冲突分析
    4.2 博弈分析及激励视角
        4.2.1 增强合作意识的博弈分析
        4.2.2 调动共建积极性的博弈分析
        4.2.3 抑制“搭便车”行为的博弈分析
        4.2.4 加强“信号传递”的博弈分析
        4.2.5 促进联盟多边合作的博弈分析
    4.3 联盟共建共享的激励路径
        4.3.1 设计利益平衡机制
        4.3.2 构建整体沟通机制
        4.3.3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策略
    5.1 构建适用的馆际合作方式
        5.1.1 探究馆际合作的影响因素
        5.1.2 以“业务”为中心的馆际合作模式
        5.1.3 规范合作的具体过程
    5.2 培育联盟文化
        5.2.1 确立共建共享价值观
        5.2.2 树立榜样馆标杆
        5.2.3 开展联盟文化活动
    5.3 满足内在需求为核心
        5.3.1 建立科学绩效考评制度
        5.3.2 建立利益补偿制度
        5.3.3 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5.4 联系外部沟通为保障
        5.4.1 构建总分式网络平台模式
        5.4.2 建立监督和检查制度
        5.4.3 开拓多渠道资金来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4.3.1 方法选择
        4.3.2 分析过程
        4.3.3 解释模型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分析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5.2.2 探索性分析
        5.2.3 验证性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5.3.1 研究结论
        5.3.2 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9)基于Fogg模型的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研究现状
        1.2.2 Fogg模型应用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期望理论
    2.2 社会交换理论
3 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模型(RDSEM)
    3.1 模型的依据:Fogg模型
    3.2 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模型的构件来源及组成
        3.2.1 来源一:Fogg模型的基本因素
        3.2.2 来源二:期望理论的激励因素
        3.2.3 来源三:科研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
        3.2.4 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模型的激励因素组成
    3.3 RDSEM模型的结构
4 RDSEM下的科研数据共享效果测度方法
    4.1 测度方法
        4.2.1 测度方法的使用
        4.2.2 测度结果分析方法
    4.2 测度条件
        4.2.1 测度条件的分析
        4.2.2 测度条件的选取
    4.3 测度工具
    4.4 测度流程
5 实证研究
    5.1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5.2 实验结果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激励机制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检索策略与结果分析
3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3.1 理论研究
    3.2 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3.3 模式与方法研究
    3.4 创新策略研究
    3.5 激励机制研究
    3.6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3.7 馆员职业生涯与继续教育研究
4问题与展望

四、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J]. 冯由玲,王子晗. 办公室业务, 2022(01)
  • [2]PPP模式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引入高校专业志愿服务路径探索[J]. 陆和建,刘思佳.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1(06)
  • [3]我国图书馆员激励管理研究述评[J]. 张新鹤,颜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11)
  • [4]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措施优化研究[D]. 杜璇. 河北大学, 2021
  • [5]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D]. 吴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6]正定县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及提升策略[D]. 樊珍娜.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7]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策略研究[D]. 苏晗.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基于Fogg模型的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 王雪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10]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 秦东方,陆晓曦.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05)

标签:;  ;  ;  ;  ;  

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