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啊,“语通”,我们的“丑小鸭”……(论文文献综述)
宫静静[1](2018)在《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人类社会的“灵魂工程师”,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语文,一门中国人受用终生的学科,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实践者,在语文学科教育、学生学习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级教师,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具有先进性、又具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作为一个优秀的群体,在推动语文学科教育发展以及促进受教者身心发展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怎样发挥特级教师在教育行业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共五批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践法、数据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世纪山东省五批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影响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试图总结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笔者从整体上对新世纪山东省五批特级教师进行分析,然后具体到新世纪以来的每一批次,从评选特级教师时所在学校、教师性别、所获荣誉、特级教师的推荐方式、发表的论文论着、主持参加的实验课题、执教过的公开课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具体研究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其次,分析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外因素,重点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语文学科的爱、教学反思、立足实践搞教研、不断学习、执着于写作、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分析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从教育政策、学校及学校领导的支持、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同事读的帮助、机遇等方面分析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尝试总结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最后,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建议,为一线语文教师、在读师范生提供发展建议,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曹瑶瑶[2](2018)在《动态模仿关照下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 ——以The Story of a Marriage汉译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美国作家安德鲁·西恩·格利尔的小说《战时婚姻纪事》(The Story of a Marriage)(第一章)为研究对象,在动态模仿手段的关照下,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小说《战时婚姻纪事》继承了安德鲁·西恩·格利尔一贯的语言风格:描写细腻、句法考究、修辞丰富。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是笔者在翻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动态模仿,取以源语为依据的模仿和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二式之长,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以灵活地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为优选,是一种更为变通的翻译手段,对于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具有切实可行性。本文在动态模仿手段的关照下,对小说《战时婚姻纪事》语言风格的翻译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当原文的遣词造句对于作品风格的展现有重要意义时,笔者选择以源语为依据进行模仿;当译文以源语为依据模仿后呈现的译文对于译文读者来说可读性不佳时,笔者选择以译语为依据进行模仿。整体而言,为了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心理反应,笔者在翻译所选篇章的过程中,采用了动态模仿的手段。动态模仿的基础是“动态对等”,即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为了实现这种对等,译者应该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努力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动态模仿手段对于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传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刘凤歌[3](2014)在《主体建构视角下都市女性婚恋观的建构 ——以《非诚勿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纵观现代都市女性,相当一部分是受到过良好教育,或是拥有高学历的女性,她们的婚恋观在都市女性中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随着市场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能够展现一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学历和体力,反而表现在很多方面。所以在当今社会女性对于选择配偶的标准液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因此,参加到社会工作中的女性人数在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逐渐不再依赖男性,女性的主体地位也在不断的升高,因此他们的婚恋观一定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表述,在此基础上借助《非诚勿扰》节目这个媒介来了解当代都市女性有关择偶、恋爱、家庭、婚姻等与婚恋有关的价值观念,了解其婚恋观念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来研究女性婚姻观的建构基础、动机和意义,包括女性婚恋观建构的机制和对女性择偶观的建构、家庭观的建构和婚姻观的建构。同时针对婚恋观的出现的特点和问题,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视角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非诚勿扰》女嘉宾婚恋观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主体建构中的现代都市女性意识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周伟兵,萧牧[4](2013)在《周伟兵散文专辑》文中研究说明一、行走篇何处踏浪觅轻歌(一)不知为什么,台湾在我心目中一直留存着那种清丽率真、活泼俏皮而又略带野性的美少女印象。尽管她兴衰交替的历史一如阅尽沧桑的白发长者,环绕在她周围的蓝绿党争使之犹似喋喋不休的花甲老妪,但这一切的一切都遮掩不住那荡漾在山野间的活力和澎湃于浪涛上的激情。高天阔海,峰峦峭壁,皎月艳阳,早已永恒定格了她那青春不老的丽质芳颜,而一首首发自心腔血脉的纯
何英[5](2013)在《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文中认为本文关注的中心是鲁迅在中国语文现代转化过程中对汉语文的思考、认识、探索、创新及其当代价值。本文将鲁迅的创作、翻译、编辑、演讲、校勘等所有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材料作为研究鲁迅语文观念与实践的核心材料,将各类传记、回忆录、鲁迅研究资料中所涉及的有关其教育经历特别是学习国文与外语的情况,其文学活动、教学活动以及近九十年来鲁迅在语文教学中的情况等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来思考由鲁迅构建的语文世界以及这一世界在中国现代语文的形成与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产生的作用。论文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从鲁迅语文实践中的“矛盾”(如他在言论上反古书、咒文言,行动上却读古书不辍,写文言不绝;他力倡废除方块字、实行汉字拉丁化,却又热衷汉字研究,敏于文字游戏等)入手,以其一生的语文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形成上述“矛盾”的原因(因沉潜于传统语文而形成的个人“趣味”和由修习异域语文而生发出的民族“责任”感共生共存;因“为自己和为别人的设想,是两样的”而产生的“自言”与“倡言”两种不同的言说姿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鲁迅“在言说中确立自我”的语文立场与希望人人都能“声发自心、意达于文”的语文理想。第二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鲁迅的现代语文思想:一是立足于鲁迅的语文实践,分析他对中国现代语文发展方向的认识及其现代语文建设思想,提出鲁迅既强调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变革中国语文,又尊重个体基于历史和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传统语文趣味与表达习惯,所以,他并不反对个体读古书、写文言,但坚决抵制各类妄图将中国现代语文重新纳入以文言为正宗之发展轨道的复古派;分析了鲁迅的“识字”、“写话”思想,并从四个方面论说了鲁迅的不求“普遍、永久、完全”,而倡导“多元、切实、发展”的现代语文建设思想。二是以“文”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为依托,在“文”之传统与现代的背景下,考察了鲁迅对“文”的态度(在“怀疑”中“坚守”)与追求(祛魅与布新);从倡导大众语文与剖析文术得失两方面分析了鲁迅为“文”由传统走向现代所做的努力;并在对鲁迅所重视的“文”之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鲁迅对“文”的现代追求:以“错综”、“锦绣”之“文”“启人生之閟机”。第三章主要从鲁迅对本土与异域语文资源的认识与开掘方面考察他对现代语文发展的贡献。本土语文资源,在鲁迅主要表现为对文言和民间语文的创造性运用——对汉字潜能的开掘与对民间语文智慧的汲取使鲁迅的表达既深刻准确又生动丰富。鲁迅的“洋气”翻译观和“硬译”主张充分体现了他对异域语文资源的尊重,而从他对中文章法与句法的创新中也可以发现他对“日化”“欧化”语文手法的借鉴。第四章围绕鲁迅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作为现代语文教育资源的鲁迅及其作品,提出不但鲁迅之文是学生感受和体悟汉语文魅力的重要素材,其语文实践亦可为当代语文教育提供借鉴。二是反思和总结近九十年来的鲁迅作品教学,提出可通过贯彻“语文本位”与“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更好地发挥鲁迅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才娟[6](2012)在《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调查与研究》文中认为商家牌匾用语是一种社会用语,它能直观地反映语言的特点和语言所关涉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特征等。本文主要对绥化市的八条最主要商业街的牌匾用语情况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调查统计,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目前学者研究社会语言学社会用语的主要方法,即实地调查、收集社会用语语料进而统计分析。总结了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调查情况,详细分析了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语言特征、语用、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语言特征从语音、语义、语法方面充分体现出来;绥化市牌匾用语语用主要体现了色彩、语境、修辞手法的特征;绥化市的牌匾用语的社会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绥化市牌匾用语的社会心理体现了求福求富、求新求异、求美求雅、从众从俗的心理特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绥化市牌匾用语存在繁体字使用不规范、外文使用混乱、书写错别字、词语运用不当、牌匾用语歧义等问题,最后提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力度要加大、语言文字的综合治理工作要加强、法律监督和监管力度要提高、商家和牌匾制作人员的素质要提高等解决绥化市牌匾用语问题的对策。希望为绥化市商家牌匾的命名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撑,使语言应用更加规范化,同时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绥化,对弘扬绥化寒地黑土文化甚至促进绥化的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陈浙云[7](2012)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网络流行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正是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网络流行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这一时段内的网络流行语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梳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脉络,更有助于对语言规范、新词新语、网络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多种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运用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理论,对网络流行语构成类型及其特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传播及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归纳法、比较法、阐释法、图表法、例证法,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网络流行语具有语言的经济性、形式的创新性、视角的平民性及局部的负面性等鲜明特征,按其构成要素可分为流行符号、流行字词、流行语句和流行文体四大类,主要构成形式有借用、谐音、重叠、汉字拆分、改编、恶搞等。网络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流行语也是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的,网络流行语作为人们在网络环境中交际的手段之一,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网络流行语的在其传播过程中又对媒体舆论的监督、语言文化的发展及人们的价值观有所影响。未来网络流行语数量仍将大量增长,更新换代更加频繁:网络流行语的口语化程度会更高,将要成为社会流行语的主力军;公共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仍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来源,体现该事件关键词的网络流行语较易成为该事件的代称;网络流行语与传统媒体结合会更为紧密,网络作用继续加强。
张静[8](2011)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教学。论文主要采用统计、归纳分析的方法,在弄清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修辞格分布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修辞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的原则、方法,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格教学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包括了四个部分,一是修辞格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详细阐述了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修辞格教学。二是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在这一部分首先笔者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修辞格逐一找出、然后采用统计的方法对找出的修辞格进行列表统计,弄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辞格的类别以及各年级教科书中辞格的分布情况,最后在统计的基础上对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进行评析。三是教科书中高频辞格赏析。四是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此部分第一小节提出了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三个原则,第二小节提出了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的七种方法,即:结合语境“随文学习”、结合作文进行教学、结合修辞格的成因机制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结合修辞格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结合《新课标》要求进行分层次教学、结合生活中的修辞进行教学。
李庆鹏[9](2008)在《鹰翼雁阵——“石化管道120”品牌铸造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20",是我国医疗救护的专用电话号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拨打"120",医护急救队就会以最快速度前来施救。"120"已成为人们信赖的医疗救护象征。鲁苏皖赣浙,广袤的华东大地上,南北东西纵横着
崔永元[10](2001)在《万里长征第一步长城从饭店说起》文中研究说明 大学前两年熬过来了,第三年终于盼来了专业课。新闻采访、编辑、录音报道、评论写作,这些激发了我们的兴趣。对采访课,老师是甩手疗法,一人发一张介绍信,自己联系对象。再看同学们,外地的找
二、啊,“语通”,我们的“丑小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啊,“语通”,我们的“丑小鸭”……(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论文选题缘由 |
二、论文选题意义 |
第二节 课题概念界定 |
一、特级教师 |
二、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
三、教师专业成长 |
四、高中特级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现状 |
一、特级教师整体研究 |
二、特级教师成长因素研究 |
第四节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一章 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情况概览 |
第一节 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的评选 |
一、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评选规则 |
二、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评选的具体实施 |
第二节 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数据分析 |
一、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评选整体数据分析 |
二、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的各批次成长情况简介 |
第二章 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
第一节 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
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 |
二、对学生的热爱 |
三、对自我专业成长的规划 |
四、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
五、在教研中不断进取 |
六、在反思中不断升华 |
第二节 影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
一、教育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
二、学校及学校领导的支持 |
三、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
四、家庭的支持与鼓励 |
五、同事的帮助 |
六、抓住机遇 |
第三章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启示 |
第一节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带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启示 |
一、优化教育环境,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
二、提供进修与历练的机会 |
三、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
第二节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管理者的启示 |
一、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 |
二、建立拜师结对的制度 |
三、促进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教研 |
第三节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对一线教师的启示 |
一、热爱教育事业 |
二、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
三、坚持终身学习 |
四、立足于教学实践 |
五、重视教学研究 |
六、定期自我反思 |
第四节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
一、配备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二、注重师范生知识储备与积累 |
三、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动态模仿关照下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 ——以The Story of a Marriage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项目说明 |
源语/译语对照语篇 |
翻译评注(动态模仿关照下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以The Story ofaMarriage汉译为例) |
一 引论 |
1.1 语言风格定义研究 |
1.2 风格翻译研究现状 |
1.3 动态模仿 |
二 译例分析:动态模仿关照下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以The Story of a Marriage汉译为例 |
2.1 词汇层面的翻译 |
2.2 句法层面的翻译 |
2.3 修辞层面的翻译 |
三 结论 |
参考文献 |
(3)主体建构视角下都市女性婚恋观的建构 ——以《非诚勿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婚恋观的概念界定 |
2.2 女性婚恋 |
2.3 女性主义的理论 |
2.4 主体意识建构的理论 |
第三章 都市女性婚恋观的主体建构 |
3.1 《非诚勿扰》简介 |
3.2 主体构建视角下的《非诚勿扰》受众婚恋观分析 |
3.2.1 参与者的分析 |
3.2.2 引导者的分析—主持人 |
3.2.3 引导者分析—嘉宾主持 |
3.3 建构的过程和方向 |
3.3.1 节目流程设置 |
3.3.2 话语场景的构建 |
第四章 现代都市女性婚恋观的现状与变迁 |
4.1 样本选取 |
4.2 样本总体的情况简介 |
4.3 影响女性婚恋观的现状分析 |
4.3.1 女性个人意识不断提升 |
4.3.2 女性主体意识与平等意识的提升 |
4.3.3 女性婚姻价值取向变化 |
4.3.4 个人隐私公开化 |
4.4 现代女性婚恋观的变迁 |
4.4.1 婚恋观念 |
4.4.2 社会的时尚 |
4.4.3 人际交往 |
4.4.4 社会分化与流动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5)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价值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三、本论文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声发自心”与“意达于文”——鲁迅的语文立场与语文理想 |
第一节 鲁迅语文实践中的“矛盾”探究 |
1.1.1 鲁迅语文实践中的“言行不一 |
1.1.2 “趣味”与“责任”——“矛盾”之“背景”分析 |
1.1.3 “自言”与“倡言”——“矛盾”的“言说策略” |
第二节 在言说中确立自我——鲁迅的语文立场 |
1.2.1 “声发自心”——力倡真诚自主之言说 |
1.2.2 以“代言”启“自言” |
1.2.3 “立之为极”的“自言” |
第三节 “意达于文”——鲁迅的语文理想 |
1.3.1 还“字”于民,使众皆能以“文”达意 |
1.3.2 “不屈己意”,做“尽意”之文 |
1.3.3 “创言”以“求文”——不断更新民族语文 |
第二章 “方向”与“潜能”——鲁迅的现代语文思想 |
第一节 近“语”与引“洋”:鲁迅对中国现代语文趋向的认识 |
2.1.1 毛笔与钢笔之辨——鲁迅对中国语文之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
2.1.2 “识字”与“写话”——鲁迅的现代语文建设思想之 |
2.1.3 不求“普遍、永久、完全”,倡导“多元、切实、发展”——鲁迅的现代语文建设思想之二 |
第二节 以“错综”、“锦绣”之“文”“启人生之閟机”——鲁迅对“文”的现代追求 |
2.2.1 背景与视角——鲁迅与“文” |
2.2.2 在“怀疑”中“坚守”——鲁迅对“文”的基本态度 |
2.2.3 祛魅与布新——鲁迅对“文”的基本追求 |
第三章 “依托本土”与“借鉴异域”——鲁迅对现代语文资源的认识与开掘 |
第一节 “汉字潜能”与“民间智慧”——鲁迅对本土语文资源的认识与开掘 |
3.1.1 重“字”之“本”与求“名”之“实”——鲁迅对语文之形象性与深刻性的探索 |
3.1.2 关注“民间文化”,巧用“土语炼话”——鲁迅对语文之生动性与丰富性的探索 |
第二节 保留“洋气”与学习“章句”——鲁迅对异域语文资源的认识与汲取 |
3.2.1 “衣”可换,“鼻、眼”不可变——鲁迅的“洋气”翻译观 |
3.2.2 “欧化”、“日化”与“章法”、“句法”——异域语文对鲁迅的启发与影响 |
第四章“宝库”与“窗口” :鲁迅之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 |
第一节 文本示范与方法借鉴——作为现代语文教育资源的鲁迅及其作品 |
4.1.1 妥帖、精警与奇崛——鲁迅之文是学生感受和体悟汉语文魅力的重要素材 |
4.1.2 经历、方法与见解:——鲁迅的语文实践可为当代语文教育提供借鉴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关于鲁迅作品语文教学 |
4.2.1 受重视与被限制——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中的生存状态 |
4.2.2 选篇与布局——从语文教材看当前鲁迅作品教学的整体状貌 |
4.2.3 “语文本位”与“因材施教”——对如何做好鲁迅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范围、方法 |
第二节 调查情况、结果 |
第二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语言特征 |
第一节 牌匾用语的语音分析 |
第二节 牌匾用语的语义分析 |
第三节 牌匾用语的语法分析 |
第三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语用分析 |
第一节 牌匾用语色彩分析 |
一、感情色彩 |
二、形象色彩 |
三、语体色彩 |
第二节 牌匾用语语境分析 |
第三节 牌匾用语修辞手法分析 |
一、双关 |
二、引用 |
三、比喻 |
四、夸张 |
五、借代 |
六、移就 |
七、仿词 |
八、反语 |
九、反复 |
第四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
第一节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
第二节 体现现代文化 |
第五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的社会心理分析 |
第一节 求福求富心理 |
第二节 求新求异心理 |
第三节 求美求雅心理 |
第四节 从众从俗心理 |
第六章 绥化市牌匾用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
第一节 牌匾用语存在的问题 |
一、繁体字使用不规范 |
二、外文使用混乱 |
三、书写错别字 |
四、词语运用不当 |
五、牌匾用语歧义 |
第二节 解决牌匾用语问题的对策 |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力度要加大 |
二、语言文字的综合治理工作要加强 |
三、法律监督和监管力度要提高 |
四、商家、牌匾制作人员的素质要提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网络流行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
一、词典及着作 |
二、论文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及语料来源 |
一、研究对象 |
二、网络流行语的界定 |
三、外文选用语料的来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性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性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的一般特征 |
第一节 语言的经济性 |
一、简洁化 |
二、符号化 |
第二节 形式的创新性 |
一、陌生化 |
二、游戏化 |
第三节 主体的平民性 |
一、草根化 |
二、口语化 |
第四节 局部的负面性 |
一、不规范性 |
二、不文明性 |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类型 |
第一节 流行符号 |
一、表情符号式 |
二、字母式 |
三、数字式 |
四、混合式 |
第二节 流行字词 |
一、谐音 |
二、汉字拆分合并 |
三、重叠 |
四、借用 |
第三节 流行语句 |
一、引用 |
二、改编 |
三、恶搞 |
四、原创 |
第四节 流行文体 |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传播及发展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
一、热点事件 |
二、影视作品 |
三、曲艺节目 |
四、网络原创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
一、网络传播平台 |
二、网络传播方式 |
三、传统媒体助势 |
四、网络炒作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
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演变的多元化 |
二、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 |
三、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 |
四、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预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概念的界定 |
2 选题背景 |
3 教科书中修辞格教学研究的意义 |
4 研究的步骤方法 |
1 修辞格教学与语文教学 |
1.1 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
1.2 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1.2.1 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 |
1.2.2 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
1.3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修辞格教学 |
1.3.1 缺乏对运用因素的分析,忽视能力培养 |
1.3.2 缺乏深度,忽视知识拓展 |
1.3.3 单项训练比重较大,综合运用比重较小 |
2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 |
2.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类别 |
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 |
2.2.1 各年级修辞格使用情况 |
2.2.2 八种常见修辞格高频出现的课文 |
2.3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分布评析 |
2.3.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修辞格 |
2.3.2 比喻、拟人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占的比例最大 |
2.3.3 辞格兼用、连用的现象较为明显 |
2.3.4 使用频率排前十位的修辞格 |
3 教科书中几个高频辞格赏析 |
3.1 比喻 |
3.1.1 明喻 |
3.1.2 暗喻 |
3.1.3 借喻 |
3.2 比拟 |
3.2.1 拟人 |
3.2.2 拟物 |
3.3 反问 |
3.3.1 反问的表现形式 |
3.3.2 反问表达的意思 |
4 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 |
4.1 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的原则 |
4.1.1 整体性原则 |
4.1.2 系统性原则 |
4.1.3 综合性原则 |
4.2 建构实用有序的修辞格教学的方法 |
4.2.1 结合语境“随文学习” |
4.2.2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分层次教学 |
4.2.3 结合修辞格的成因机制进行教学 |
4.2.4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
4.2.5 结合修辞格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
4.2.6 结合作文进行教学 |
4.2.7 结合生活中的修辞进行教学 |
5 结语 |
5.1 基本认识 |
5.2 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啊,“语通”,我们的“丑小鸭”……(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山东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 宫静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18(12)
- [2]动态模仿关照下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 ——以The Story of a Marriage汉译为例[D]. 曹瑶瑶. 南京大学, 2018(10)
- [3]主体建构视角下都市女性婚恋观的建构 ——以《非诚勿扰》为例[D]. 刘凤歌.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4(03)
- [4]周伟兵散文专辑[J]. 周伟兵,萧牧. 战士文艺, 2013(05)
- [5]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D]. 何英. 南开大学, 2013(06)
- [6]绥化市牌匾用语的调查与研究[D]. 才娟. 黑龙江大学, 2012(06)
- [7]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网络流行语研究[D]. 陈浙云. 扬州大学, 2012(07)
- [8]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教学研究[D]. 张静. 宁波大学, 2011(01)
- [9]鹰翼雁阵——“石化管道120”品牌铸造记[J]. 李庆鹏. 报告文学, 2008(05)
- [10]万里长征第一步长城从饭店说起[J]. 崔永元. 新青年,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