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栏节目形态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书平,和向东,苗勃,潘国林,覃友坚[1](2021)在《加快走向智慧广电“人人通”》文中认为驻场主持人欧阳书平博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在乡村振兴、稳边固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生力军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智慧广电工程。今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再次对"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杨露[2](2021)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的百年嬗变历程及经验启示》文中提出媒介是承载信息、联系传者与受者的重要载体。回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百年嬗变历程,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升执政党能力建设以及赓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必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媒介的使用,历经了宣传思想媒介的初步探索期、宣传思想媒介协同作用期、宣传思想媒介调适使用期和宣传思想媒介融合创新期;其间围绕宣传思想工作中"宣传主体—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宣传空间"等要素,凝结了把握媒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监督关系、媒介须契合宣传内容、贴合宣传受众特征、整合多媒介类型形成合力效应的丰富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镜鉴。
冯喆[3](2021)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上好党课》文中研究表明党课是"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开展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最主要的方式,是开展党员教育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一直教导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党课的内容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党课即是党员学习教育的需求,也是一门艺术,
燕山[4](2021)在《主流媒体的党建宣传“主阵地”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媒体融合日益深入,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不断改革创新节目编排、拓展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同时,面临着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但无论传播形式和手段如何变化,主流媒体始终要明确: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要始终坚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尤其是在全国上下都极其注重党的建设工作的形势下,如何能够在自身讲党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把党建宣传方面的工作扎实做好并形成良好效果,是主流媒体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长治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报道及部分其他党建宣传形式为例,浅析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让党建宣传工作走深、走实并走入人心。
朱鸿亮[5](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何娇[6](2021)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新闻党性的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丹丹[7](2021)在《《央视新闻》入驻B站的融媒体内容生产研究》文中指出
杜玉蓉[8](2021)在《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
高艺嘉[9](2021)在《新媒体视域下吉林卫视《回家》栏目发展研究》文中指出
李丽娜[10](2021)在《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专栏节目形态的创新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栏节目形态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加快走向智慧广电“人人通”(论文提纲范文)
欧阳书平博士:请谈一下智慧广电概念、内涵、建设内容、衡量标准。 |
欧阳书平博士:智慧广电建设对推动广电转型升级和加强广电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有何重要意义? |
欧阳书平博士:当前,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如何?各地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当中探索出了哪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 |
欧阳书平博士:如何从基础网络建设、广播电视公共产品及内容供给质量、广播电视服务功能的升级转型等方面推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 |
欧阳书平博士: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如何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
(2)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的百年嬗变历程及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嬗变的现实缘由 |
(一)新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需要 |
(二)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需要 |
(三)赓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需要 |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宣传媒介的嬗变历程 |
(一)宣传思想媒介的初步探索期(1921年~1949年) |
(二)宣传思想媒介协同作用期(1949年~1978年) |
(三)宣传思想媒介调适运用时期(1978年~2012年) |
(四)宣传思想媒介融合创新期(2012年~至今) |
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嬗变的经验启示 |
(一)把握媒介与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间领导与监督关系 |
(二)宣传思想媒介须契合宣传内容 |
(三)宣传思想媒介须贴合宣传受众特征 |
(四)整合多媒介类型形成合力效应 |
(3)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上好党课(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内容方面 |
二、在党课的宣讲形式上 |
三、在宣讲者的综合能力运用方面 |
(4)主流媒体的党建宣传“主阵地”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融媒体背景下党建宣传工作新特点 |
1.1 宣传主体多样化 |
1.2 宣传渠道多样化 |
1.3 宣传形式多样化 |
2 主流媒体“坚守主阵地”的原因 |
2.1 党管媒体的根本要求 |
2.2 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
2.3 宣传工作的现实需求 |
2.4 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 |
3 主流媒体发挥“主阵地”作用的策略 |
3.1 靠资源优势,出产品 |
3.2 靠过硬品质,出精品 |
3.3 靠融合道路,出“全品” |
3.4 靠有机补充,出“小品” |
4 结语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创新之处 |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1.1 文化的概念 |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
2.2.1 历史背景 |
2.2.2 经济社会背景 |
2.2.3 国际背景 |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
5.1 文艺论 |
5.1.1 文艺的特性 |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
5.2 宗教论 |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
5.3 网络文化论 |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
8.1.1 文化交往 |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
9.3.1 理论意义 |
9.3.2 实践价值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专栏节目形态的创新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快走向智慧广电“人人通”[J]. 欧阳书平,和向东,苗勃,潘国林,覃友坚. 广播电视网络, 2021(11)
- [2]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媒介的百年嬗变历程及经验启示[J]. 杨露.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1(11)
- [3]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上好党课[J]. 冯喆. 现代企业, 2021(11)
- [4]主流媒体的党建宣传“主阵地”作用研究[J]. 燕山. 西部广播电视, 2021(17)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媒体融合视域下新闻党性的创新研究[D]. 何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7]《央视新闻》入驻B站的融媒体内容生产研究[D]. 刘丹丹. 安徽大学, 2021
- [8]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 杜玉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新媒体视域下吉林卫视《回家》栏目发展研究[D]. 高艺嘉. 吉林艺术学院, 2021
- [10]中央电视台《传唱中国》栏目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D]. 李丽娜. 沈阳音乐学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