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观察在房室综合征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护理观察在房室综合征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一、护理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妙[1](2019)在《压力传感器对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内压预测的可行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制作骨筋膜室实验模型,模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收集薄膜式压力传感器在骨筋膜室模型内压变化时测得的外压的变化值,通过数据与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探究一条可持续、无创、有效、灵敏的监测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室内压变化的方法,对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设计3组实验:实验1通过设计20个直径为7cm石膏固定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检测当骨筋膜间室内压值从10kpa、20kpa、30kpa、40kpa、50kpa、60kpa、70kpa变化时压力传感器收集到的140个外压值数据,并将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2各取10个直径分别为5cm、7cm、10cm直径的石膏固定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检测当内压值从10kpa、20kpa、30kpa、40kpa、50kpa、60kpa、70kpa变化时压力传感器收集到3组共210个外压值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实验3取5个直径为7cm石膏固定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分别连续检测7天同一时间当内压值从10kpa、20kpa、30kpa、40kpa、50kpa、60kpa、70kpa变化时压力传感器收集到的245个外压值数据,并将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实验1的数据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r=0.956,证实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内压值与压力传感器所测外压值呈明显正相关,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检测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实验2中三组不同直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外压值数据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测p=0.7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骨筋膜室综合征模型的直径大小不影响外压值的变化,间接显示薄膜式压力传感器适用于不同体重的人群,可以广泛在临床上使用。将实验3各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p=0.8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压力传感器的敏感性在一定时间内不受使用时间的影响,即空气的湿度和环境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影响薄膜式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可以满足患者受伤后最初7天内的急性肿胀期的连续监测。结论:借助薄膜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患肢与石膏之间的外压值来间接检测骨筋膜室内压力的方法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为探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种有效、连续、敏感、没有创伤的检查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王凯军,赵丽[2](2017)在《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8例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骨伤复元汤治疗,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以上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淤血面积、VAS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血清CK、LDH、MDA均显着降低(P均<0.05),SOD显着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更换敷料次数、感染率和植皮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能够显着缓解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水肿、淤血、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K和LDH、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宗传冲[3](2017)在《后侧单切口治疗腘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后侧单切口在修复腘动脉损伤后同时行预防性小腿骨筋膜四间室的切开减压的可行性。方法:自2015年7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左侧4例,右侧1例,年龄35岁55岁,平均年龄43岁,1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3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例小腿软组织损伤,伤后至入院时间59小时,平均7小时,入院时患侧小腿均肿胀明显,皮肤张力增高,有1例合并张力性水泡,患肢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足趾被动牵拉实验阴性,膝、踝关节活动障碍。手术开始时间为入院后13小时。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常规保护易发生压疮部位。大腿缚驱血带(压力为45mm Hg),每次持续时间为1h,间断1530min。根据损伤情况行骨折外固定或关节复位后变换为俯卧位。开放性损伤根据伤口情况设计切口,闭合性损伤以腘窝为中心行S形切口,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彻底清创,探查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显微镜下修复腘动、静脉及损伤的神经,必要时取对侧小腿部位的大隐静脉桥接修复。自肌膜层分离后侧及后内侧、外侧皮下组织,于小腿中下段切口以下用手保护切开、组织剪潜行切开后侧、后内侧深筋膜至腱腹联合处,牵开后群肌肉、切开中上端骨间膜;向外侧牵开皮肤、辨别前侧及前外侧间隔、用手保护并分开上段、组织剪潜行切开前外侧、前侧深筋膜,注意保护腓浅、深神经,筋膜室切开后小腿张力明显降低,创口内无明显出血,通血后肌肉颜色红润、断端可见新鲜渗血,刺激后肌肉有收缩,远端足背动脉、胫后静脉搏动可触及。术后膝关节屈曲30°支具固定,抬高患肢改善肢体静脉、淋巴回流。应用抗生素57天。预防感染;罂粟碱3天,前列地尔57天,改善血液循环;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选择是否行营养神经治疗;使用七叶皂苷钠脱水消肿,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小腿肌肉做等长收缩及主被动活动足趾、踝关节。结果:术后1周根据消肿及创面感染情况选择行游离植皮、伤口缝合或行皮瓣修复坏死皮肤。植皮及伤口缝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腘动脉供血通畅,足背动脉可触及,小腿肌肉力量恢复。本组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20月,平均随访时间14月。随访患者4例无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小腿内、外、前、后侧感觉正常。足外侧感觉正常,创口边缘皮肤感觉略麻木,踝关节及各足趾活动正常,膝关节活动可,其中1例患者膝关节后侧手术瘢痕轻度增生,膝关节伸直活动略受限。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出院后3个月于外院行健侧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腓总神经损伤。现患者患者小腿周径较健侧减小明显,左足下垂畸形,左侧小腿外侧、足背感觉S2,小腿内侧、后侧、足底感觉S4,腓骨头下方叩击实验阳性,左足各趾及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可,屈曲活动正常,小腿后侧肌群肌力Ⅳ级,健侧小腿后侧正中见长约25cm手术瘢痕,皮肤无感觉。膝关节活动正常,胫腓骨骨折愈合。结论:后侧单切口可以完成小腿骨筋膜四间室的充分减压:相对于外侧单切口、小腿内外侧上切口及小切口筋膜间室减压,可以将后侧浅间室及后侧深间室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对患者创缘皮肤血液损伤小,术后不会形成皮肤血液循环障碍,为后期行合并损伤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皮肤条件。

孔燕燕[4](2016)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中又被称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其中的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以及深筋膜组成[1],由于骨折时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肌肉与神经急性缺血,属于四肢创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如果不及时被发现,加以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影响机体肌肉功能,严重的甚至要截肢、死亡。本文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1致病原因分析(1)创伤:相关研究表明,在地震伤中骨筋膜室

梁彩霞,戴锦,郑有卯,汪官富,李平仙,易利奇,赵晓燕[5](2013)在《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房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n=42)、干预组(n=40)。对照组给予手足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首次临床观察在疼痛、肿胀、末梢血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动态监护评定结果比较,除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干预组在两点辨别觉、动脉搏动、SpO2和筋膜间隙压力方面观察,差异有显着性(P<0.05);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创面愈合率、患者满意率均更有优势,住院天数减少(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早期发现患者辨别觉和末梢血运情况,有效降低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熊振飞,童培建[6](2012)在《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处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早期观察发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全面彻底的减压处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1例,分析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同时期、不同方式减压术后的短期表现及半年后的康复情况,评价早期观察、减压时机和方式及功能锻炼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进行早期彻底减压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佳,肌肉坏死机化及volkmann挛缩程度轻,且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改善较晚期行高压氧治疗者明显。结论:怀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早期彻底切开减压并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能明显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时梦猇[7](2010)在《血清TNF-α及IL-6水平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动态检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60例,根据临床表现把患者分为轻度组48例和重度组12例,轻度组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的I型,重度组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的II、III型。在伤后6h及入院后1、3、5、7、10、14、21d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分别于术中及术后1、2、3周取伤侧肢体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sPss 1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轻度组和重度组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TNF-α、IL-6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增高;大部分患者3d内达高峰或接近高峰,随后逐渐降低,TNF-α于2周后恢复正常,而IL-6增高持续至2周以上。轻度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含量低于重度组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p<O.05)。伤后早期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与轻度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而IL-6在重度组患者已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3天后,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亦明显高于轻度组。病理显示轻度组患者肌肉部分坏死,而重度组患者肌肉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动态检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外周血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可有助于病情的评估,而动态检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外周血IL-6的水平变化更有助于预测骨筋膜室综合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刘燚,沈海琦,夏永祥,蒋纯志,桂鉴超,宋华荣[8](2009)在《连续动态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连续、动态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浓度,并探讨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平均年龄(37.03±13.02)岁。使用日本Olympus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患者受伤入院后2、24h以及1、2、3、4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CK浓度。在手术中以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受伤2h后,血浆中CK浓度即急剧升高,为正常值的20倍。24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或谷值,CK达正常值的42倍。1周后,CK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显示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CK浓度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项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CK浓度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刘燚,沈海琦,夏永祥,姚京东,曾逸文[9](2009)在《动态检测CK、LDH、AST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连续、动态检测2、24 h以及1、2、3、4周血浆中CK、LDH、AST浓度,在术中以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受伤2 h后,血浆中CK、LDH、AST浓度即急剧升高:CK(2 447.80±3 407.41)U/L、LDH(354.90±118.51)U/L、AST(137.03±117.38)U/L,分别为正常值的20、2、4倍。24 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或谷值:CK(5 184.60±4 695.65)U/L、LDH(729.75±237.65)U/L、AST(241.13±172.23)U/L,分别达正常值的42、4、10倍。1周后,LDH、AST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病理检验显示术中所取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CK、LDH、AST指标的变化能客观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些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这些指标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董国章[10](2008)在《及早切开减压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预行性切开减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7年12月,对12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及早行手术切开,降低筋膜高压,男7例,女5例。年龄27~79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胫骨粉碎骨折2例(胫骨平台或上段骨折),胫腓骨骨折7例(包含2例胫腓骨开放骨折),踝部骨折1例,Pilon骨折1例,贻误诊断的小腿腓肠肌严重撕裂伤1例。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预行性手术切开减压,骨折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对张力大、肿胀明显的患肢切口予以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手术后即刻至出院开始对患肢的肿胀、疼痛和肢体末端活动功能和神经感觉敏感度进行评价。对于伴有骨折的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的门诊随访复查。结果:本组病例切开术后患肢肿胀、疼痛消失;肢端肌力、皮感、动脉搏动恢复;无筋膜间室综合征复发;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除1例针眼发生感染,1例患者因在基层医院贻误切开时机的小腿腓肠肌严重撕裂伤致肌肉缺血坏死而切除,无缺血性肌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针道感染者经过局部换药,拔除固定针后骨折愈合。结论:对于四肢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时,尤其小腿部位,一定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肢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早期诊断、及早切开、彻底减压、固定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二、护理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压力传感器对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内压预测的可行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实验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的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小腿最大周径、患肢渗出量、淤血面积、VAS评分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2.3 2组临床结局比较
3 讨论

(3)后侧单切口治疗腘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综述
        1.1.1 骨筋膜室的局部解剖
        1.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1.1.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1.1.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1.5 治疗方法
        1.1.6 术后护理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解剖
    2.2 资料与方法
        2.2.1 临床资料
        2.2.2 手术方法
    2.3 典型病例
        2.3.1 典型病例 1
        2.3.2 典型病例 2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
    4.2 腘动脉损伤后修复方式的选择
    4.3 腘动脉修复术后预防性骨筋膜间室切开
    4.4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的选择
    4.5 后侧单切口骨筋膜间室预防性减压的适应症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致病原因分析
2 术前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
3 术中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
4 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
5 结语

(5)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11]
    1.4 肢端动脉搏动的临床分级标准[1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
    3.2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理过程
    3.3 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发现重要性
    3.4 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发现
        3.4.1 疼痛的观察
        3.4.2 肿胀和颜色的观察
        3.4.3 末梢血运的观察和肢端动脉搏动
        3.4.4 筋膜间隙压力的测定
        3.4.5 末梢血氧饱和度 (Sp02) 监护
    3.5 早期护理干预的意义

(6)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观察、减压与护理
    2.1 一般情况观察
    2.2 筋膜室切开减压
    2.3 减压术后治疗与锻炼
3 讨论

(7)血清TNF-α及IL-6水平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 仪器与材料
    三、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8)连续动态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观测指标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及早切开减压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临床症状
        2.2 检查方法
        2.3 病情评估
    3 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时机及方法
    4 结果观察
        4.1 疗效评定
        4.2 预防与预后
讨论
    1 骨筋膜间室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基础
        1.1 筋膜解剖生理
        1.2 筋膜间室综合征病理
    2 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2.1 临床观察
        2.2 鉴别诊断
        2.3 手术时机的把握
    3 骨折并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方案
        3.1 减压切口的选择性
        3.2 外固定器固定骨折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护理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压力传感器对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内压预测的可行性实验研究[D]. 程妙. 南华大学, 2019(01)
  • [2]自拟骨伤复元汤联合VSD、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J]. 王凯军,赵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34)
  • [3]后侧单切口治疗腘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D]. 宗传冲. 吉林大学, 2017(09)
  • [4]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护理研究进展[J]. 孔燕燕.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8)
  • [5]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J]. 梁彩霞,戴锦,郑有卯,汪官富,李平仙,易利奇,赵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8)
  • [6]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与处理[J]. 熊振飞,童培建. 黑龙江中医药, 2012(06)
  • [7]血清TNF-α及IL-6水平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D]. 时梦猇. 南京医科大学, 2010(03)
  • [8]连续动态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 刘燚,沈海琦,夏永祥,蒋纯志,桂鉴超,宋华荣. 中国骨伤, 2009(08)
  • [9]动态检测CK、LDH、AST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 刘燚,沈海琦,夏永祥,姚京东,曾逸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09(03)
  • [10]及早切开减压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观察[D]. 董国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护理观察在房室综合征预防及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