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品牌与标准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向阳[1](2021)在《品牌视角下的柑橘价值链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国家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品牌。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加深,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品牌建设成为农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然而其价值链不同主体的传统合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柑橘品牌发展,亟待提出新的解决思路。传统合作模式中,不同价值链环节利益博弈问题突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与支持,难以形成价值链利益共同体。典型的表现和问题是:农户种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水果销售不畅,遭遇企业压价;企业面临优质果源不足,供应链不稳定,利润大幅波动;零售商不能有效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进而导致整个价值链利益出现损失。特别是近年,结构性与区域性滞销已接近成为柑橘行业常态。为推进品牌柑橘发展,实现柑橘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亟需解决以上问题和构建品牌柑橘价值链良性发展的可持续机制。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品牌视角聚焦柑橘价值链,集中回答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第一,我国柑橘的价值链是如何运作和创造价值的?价值是怎样分布的?价值链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第二,品牌柑橘的价值链利益该如何分配,分配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作为谈判弱势主体,农户融入品牌柑橘价值链是否能够分配到更多利益?第三,品牌柑橘价值链的组织模式有哪些?这些模式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差异?农户可以参与的方式有哪些?第四,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参与方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户选择?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基于柑橘产业统计及市场微观数据,掌握品牌柑橘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剖析柑橘价值链体系,分析种植、产地集散及加工、销地分销、零售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并总结价值链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利益分配中的公平效率兼顾、互惠互利、风险投入与收益对称原则,采用修正的Shapley值法实证分析A品牌柑橘的价值链利益分配问题及优化方向;再次,分析不同价值链组织模式的选择机理,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比较典型组织模式的差异;最后,基于问卷调研数据,从农户的角度分析其融入其品牌柑橘价值链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柑橘价值链分为种植、产地集散与加工、销地分销、零售环节。其中调研中的柑橘产品四个环节获得的价值分别为2.5元/斤、1.87元/斤、1.23元/斤、1.1元/斤,分别占终端销售价格的比例为37.3%、27.9%、18.4%和16.4%。(2)我国柑橘价值链存在种植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商品化和标准化水平低,产区价格周期波动,流通链条复杂、流通效率低,新品种保护制度有待完善五个方面主要问题。(3)农户融入品牌柑橘价值链有助于农户提高柑橘种植收入。农户与A品牌企业合作,虽然由于商品果率下降导致其平均成本上涨,但由于收购价格的提高带来的有利程度超过商品果率下降带来的不利程度,农户整体收益仍会提高0.52元/斤。整体来看,相比独立经营,品牌柑橘价值链每个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的收益均得到相应提高。在利益分配时,无论是采用传统Shapley值法还是修正的Shapley值法,相比现实利益分配情况,农户利益的分配比例均应得到提高。(4)品牌柑橘价值链的组织模式选择受目标客户群体对质量要求以及能力基础共同决定,其中能力基础包括自身资金实力、管理及风险承受能力、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以及农户履约意识。在确定组织模式时,更加依赖市场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但带来交易费用增加和质量控制压力增加问题,而更加依赖自己建设和管理基地虽然带来控制果源、质量优势以及减少交易费用优势,但面临投资建设成本高、组织管理成本高等难题。(5)农户可以通过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和股权合作方式融入品牌柑橘价值链。相比销售合同,果园是否有打药系统、上一个采果季的盈利情况、接受果子销售款的账期长度是影响农户是否选择生产合同和股权合作合同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农户组织化情况影对农户的选择影响并不显着,可能的原因是更多农户加入的合作社仅仅是“空壳社”,以及合作社为农户带来的价值并不高,进而导致组织化情况对农户选择不同合作方式并不显着。(6)国外新奇士的价值链案例带来以下方面经验和启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价值链附加值分配能力;价值链上下游延伸,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大品种多元化程度,全年周期供应柑橘产品;提高柑橘商品化和标准化水平。基于以上研究和结论,提出以下方面政策建议:加强成本与收益核算,鼓励价值链内部按综合贡献分配利益;提高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价值链利益获取能力;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支持品牌企业价值链延伸,满足农户多元化服务需求;培育新型种植主体,引导加大果园基地建设投入。
刘希艳[2](2021)在《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综合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本文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当前形势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北京市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推动北京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启示和借鉴。
陈超,孔月,徐磊[3](2021)在《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冀、苏、赣三省771户果农的实证检验》文中指出如何在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过程中抑制"柠檬市场"的发生,切实提高农民收益,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河北、江苏、江西三省771户果农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经营主体、渠道和产品类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区域公共品牌对果农经营收入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标准化生产在区域公共品牌与果农增收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能够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溢价能力;区域公共品牌的增收效应和标准化生产的调节效应,对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电商和高耐储型果品的果农更显着;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合作社的增收作用最为明显。据此,提出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增强渠道管控以及建立健全生产与市场监管体系等政策启示。
廖理,崔向博,孙琼[4](2021)在《另类数据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电商销售的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使用中国消费行业上市公司2015~2018年的电商销售数据,研究消费者线上消费活动是否能向金融市场传递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电商销售数据含有与公司基本面相关的信息,可以预测公司的未预期收入、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累计超额收益。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商销售数据的预测能力在线上销售收入占比高、投资者关注度低、成长型、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中更强。本文也基于这些异质性检验深入分析了电商销售数据具有预测作用的原因。电商销售数据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上市公司的销售活动直接相关,是一类很有代表性的另类数据,研究电商销售数据的信息含量和投资价值有助于丰富另类数据文献,同时也可为厘清另类数据在新兴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尚鹏飞[5](2021)在《耐用消费品品牌忠诚形成机理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消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顾客争夺成本的提高,培育和维护忠诚的顾客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市场制胜的法宝和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近年来,品牌忠诚问题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也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品牌忠诚的形成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品牌忠诚各影响要素的前因后果缺乏系统性研究,在某些驱动要素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因此,全面深入了解品牌忠诚的驱动要素、调节要素及形成机制,不仅可以澄清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品牌营销理论体系,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建立品牌忠诚的培育途径,明确战略方向和重点,不断提升客户品牌忠诚,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国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品牌忠诚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本文主要依据这些学科领域中的认知信任理论、品牌营销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企业声誉理论和消费者创新性理论对品牌忠诚的形成机理、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以及品牌忠诚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以耐用消费品品牌忠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品牌忠诚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品牌忠诚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典型模型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归纳;其次,以耐用消费品中极具创新性的手机品牌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项目分析、Bootstrap法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并验证了消费者综合创新性量表和品牌声誉量表;第三,继续以手机品牌为例,在对品牌忠诚的5大影响要素(感知质量、品牌声誉、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信任)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逐步分析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分别对品牌忠诚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与中介变量(顾客满意、顾客信任、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第四,在初步探明了品牌忠诚5个影响要素彼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 25个理论假设,构建并验证了由5大影响要素构成的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找出了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的调节变量;第五,对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及理论假设对耐用消费品中极具功能性的旅游鞋品牌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二者是共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2)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通过顾客满意、顾客信任和感知价值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但二者对品牌忠诚的作用路径不同;(3)影响品牌忠诚的首要因素不是顾客满意而是顾客信任。(4)顾客信任在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5)顾客满意是因,感知价值是果,是满意价值因果链,而不是价值满意因果链。(6)消费者综合创新性是影响品牌忠诚的非常重要的调节因素。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本文不仅提出了消费者综合创新性的概念及其量表,而且还提出消费者综合创新性是影响品牌忠诚非常重要的调节变量的观点。本文提出消费者综合创新性的概念,采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出并验证了消费者综合创新性量表。研究表明,应该从消费者个人创新性、消费者社会创新性、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态度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行为四个维度来测量消费者综合创新性。研究还表明,消费者综合创新性在品牌声誉和品牌忠诚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顾客信任和品牌忠诚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消费者综合创新性是一个比性别更重要的调节变量。第二,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品牌忠诚结构模型,厘清了品牌忠诚的驱动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品牌忠诚的形成机理,探明了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该模型由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等六个潜变量构成,尤其探明了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通过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信任这三个中介变量作用于品牌忠诚的路径,逻辑上明确了品牌忠诚各驱动要素与品牌忠诚的因果关系。该模型澄清了人们对于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的一些错误认识。该模型表明,顾客满意并不直接影响品牌忠诚,而是通过顾客信任间接影响品牌忠诚。第三,本文在品牌忠诚结构模型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多维影响要素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并验证了品牌声誉量表。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的提出为我国各行业和企业进行品牌忠诚测评提供了理论模型,为各行业和企业开发品牌忠诚调查问卷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的品牌声誉量表增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品牌诚信度维度和品牌的行业地位维度,其中品牌诚信度维度的重要性和人们所熟知的品牌美誉维度的重要性相同,品牌的行业地位维度的重要程度和品牌的知名度维度的重要程度相当。这两个指标对品牌声誉的测量都至关重要,但又被人们所忽视。该测量模型的提出为我国企业准确测量品牌声誉提供了量表。
魏丽华[6](2021)在《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文中研究指明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在生态资源和耕作环境上的特殊要求及种收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由农业机构注册“产地名+产品名”形式的集体商标,区域内经营主体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控方面,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由简单的表示功能向竞争优势的转换。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的战略抓手,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济宁市拥有山东省较多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邹城蘑菇、泗水地瓜、金乡大蒜、汶上芦花鸡等特色农产品在国内独具特色。虽然济宁市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较少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济宁礼飨”采取“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济宁农业对“儒耕文化”的传承。“金乡大蒜”制定了绿色种收、机械化生产,从生产到加工销售采用技术标准和溯源体系,成为大蒜行业的领头军。“济宁礼飨”和“金乡大蒜”的案例剖析表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是农业主体多方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对实现农产品的机械化种收、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400名消费者的认知度调研发现,“济宁礼飨”“金乡大蒜”“邹城蘑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质量安全、价格实惠、品牌认知这三个因素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连锁超市、专卖直营店和网络电商是消费者购买的三个主要渠道。基于理论分析及调研结果,建议济宁市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方面从生产标准、营销策略以及资金支持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并结合“双安双创”活动,争取多方协作,不断提升农业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力度等,最终实现以品牌促发展的目标。
李婧[7](2021)在《虚拟品牌社群的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网络科技迭代及发展速度之快、移动手机、平板等设备的普及率之高以及线上平台其功能、服务的范围之广,都为线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和渗透,以往的传统购物方式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迅速的购物体验,因此快捷的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使得网民的数量趋于稳定,企业逐渐面临获客成本高昂的状况,因此品牌纷纷开始建立虚拟品牌社群,建立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方便与目标消费者的再一次触达。虚拟品牌社群从单纯的推送信息、提供品牌服务、进行购买交易等功能发展到与社群成员互动、交流、游戏等,其功能不断丰富、应用不断发展。而虚拟社群应用的发展也给企业的移动电商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即在网购的环境下,虚拟品牌社群嵌入到企业的电商业务中,基于虚拟品牌社群开展营销活动。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已经深入和广泛,但是在除各大电商交易平台之外,以企业的虚拟品牌社群为电商营销平台仍然是一个新的营销发展模式,而虚拟品牌社群应该怎样高效精准的营销、有哪些因素会在营销过程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关于这些方面还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介于此,本次研究为了探索虚拟品牌社群嵌入到网购环境中后,哪些因素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造成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并寻求虚拟品牌社群营销的改进方法。本文以国内外对于虚拟品牌社群、消费者购买意愿等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基础,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则作为理论基础,将在线评论、内容营销、品牌知名度、促销活动、成员加入时长和成员支付能力作为六个假设影响因素,探究它们对社群内成员的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除此之外,本文也将对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是否在六个假设因素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作用进行分析和检验。本文根据对网络电商消费者的深度访谈结果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设计出各问卷量表的测量指标,并且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随机发放本次研究问卷,将收集到的填写结果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内容营销、品牌知名度和成员支付能力对消费者在社群内的购买意愿具有积极的作用;促销活动、成员支付能力、品牌知名度和成员加入时长对他们的价值感知大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品牌知名度、在线评论和成员加入时长则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具有负向影响;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在品牌知名度、成员支付能力对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中也具有中介效应。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虚拟品牌社群开展营销并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扩展虚拟品牌社群营销的相关理论。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在网络电商环境下的虚拟品牌社群的现状,本文对企业以虚拟品牌社群为电商营销方式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在将来进行虚拟品牌社群营销过程中,要将社群内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起来,并且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活动IP,加深社群成员的印象;建立社群内部的管理机制,通过把控社群内部成员的言论,对于和社群不符的言论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并对相关成员做出警告,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群环境,增强社群内评价的营销价值;对于社群内的成员需要定期的进行筛选,沉淀忠实成员,并且了解社群内成员的真实需求来进行高效精准的营销。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并对企业未来开展虚拟品牌社群营销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展望。
和孟慧[8](2021)在《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以体验价值为中介变量》文中指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价格驱动转变为质量和品牌驱动,对品牌产品的选择将成为消费的发展趋势,品牌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提高消费者体验价值是一种重要发展方式,通过建设线上线下多种平台与消费者产生关联,增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与消费者需求契合的消费体验,以此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体验能够不断的为企业品牌的发展注入活力,提升品牌构建的成效,因此借助用户体验来构建品牌变得越发重要。本文以B2C市场中的消费者为调查群体,创新性地基于体验价值研究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展开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系统地梳理品牌要素、体验价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文献,建立“品牌要素—体验价值—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品牌要素能否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体验价值是否发挥中介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到行业及品牌的差异性,本文将此作为控制变量,减少可能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的偏差。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品牌要素的品牌个性、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三个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着正向影响;(2)品牌要素的品牌个性、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三个维度对体验价值存在显着正向影响;(3)体验价值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服务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4)体验价值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服务价值在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最后,本文对企业如何进行品牌营销、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出建议。(1)依据品牌要素提高品牌营销能力。建立品牌人格特质;提供优质产品,进行品牌联合等,有效降低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面临的感知风险,提升品牌价值;利用中国元素的特征性质、文化象征意义来引导消费者购买,发扬民族精神。(2)提升消费者体验感知价值。抓住消费者的现实痛点和消费需求,打造契合消费者内心的理想品牌,通过提高品牌质量、精神上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社会价值方面等实际体验去给用户带来美好的品牌体验。(3)准确细分目标市场。依据性别、职业和收入等划分市场,获得与品牌最为切合的消费群体和潜在需求。
牛爱文[9](2021)在《大规模定制市场中的渠道选择与定价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产品战略和渠道设计,探讨企业是否应该采用大规模定制,以及如何为定制产品配置分销渠道。在基于线性需求模型下,制造商和零售商选择分别采取大规模定制模式或标准化产品模式时的渠道选择问题。制造商作为领导者向零售商提供批发定价合同,收到批发货价格后,零售商同时决定产品的零售价格,然后通过逆向推导法得到最优定价。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在竞争环境下信息准确度对市场的影响。在许多市场,由于信息被披露的程度不同,因此消费者面对不同程度的信息准确度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个渠道所获得的利润。本文的分析表明,信号准确度只会在SS模式下对零售商和制造商起到负相关作用,而不会影响CS、SC、CC模式,由于本文假设大规模定制产品是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因此渠道上至少有一方采取了大规模定制的模式,必然会导致消费者需求等信息外泄到另一个渠道。对于制造商来说CC模式所获得收益要远高于其他模式,而对于零售商来说CS是绝对优于其他三种模式的,因此本文的博弈模型结果进入到了鹰鸽博弈的处境。基于红领集团这一现实企业,结合本文模型分析出的结论,本文发现红领集团现在内部采取的SC策略,即红领品牌销售标准化产品,其集团旗下酷特智能采取标准化产品模式对红领集团整体来说并不是最优的,而对外红领集团以OEM的形式为其他品牌生产产品的CS策略对红领集团来说也并不是最优的,因此本文也会给红领集团调整产业模式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管理学意义上的建议。
张紫薇[10](2021)在《“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拥有各式各样的区域文化和消费偏好,使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品牌发展的起点,区域品牌是构成中国品牌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品牌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秦皇岛是环渤海经济圈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城市的发展固然需要文化支撑,更需要有特色品牌使城市更好的“走出去”。2018年,“昌黎旱黄瓜”成功申请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健全旱黄瓜产业发展制度,规范产业发展体系,从而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进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旱黄瓜产业有序、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本文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SWOT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通过阐述区域品牌建设的相关概念,全面了解“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研究“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发现品牌建设中存在品牌意识弱、市场竞争力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国内外区域品牌建设案例并借鉴成功经验,得出四点启示,即通过健全完善体制优化农产品品牌、标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宣传流通方式、挖掘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形象。最后分析优势劣势,抓住机会面对挑战,给出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宣传方式、提高科技实力、健全机制体制、提高附加值等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完善“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快发展秦皇岛乡村特色产业。对秦皇岛市乡村振兴、提升农业产业化提出可行性措施,为促进秦皇岛市农村发展出谋划策。为其他相似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借鉴参考。
二、产品品牌与标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品品牌与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1)品牌视角下的柑橘价值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品牌对农产品价值链利益分配影响研究 |
1.2.2 品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路径研究 |
1.2.3 品牌农产品价值链主体行为研究 |
1.2.4 品牌农产品价值链组织协同模式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数据来源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柑橘价值链、产业链与供应链 |
2.1.2 品牌柑橘 |
2.1.3 价值与利益 |
2.2 理论基础 |
2.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利益分配理论 |
2.2.4 产业组织理论 |
2.2.5 农户行为理论 |
2.3 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品牌柑橘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3.1 品牌类型及建设主体 |
3.2 品牌柑橘价格的现实溢价表现 |
3.2.1 品牌对农产品价格影响机理 |
3.2.2 不同品牌柑橘价格现实差异表现 |
3.3 品牌柑橘发展基础及发展趋势 |
3.3.1 发展基础 |
3.3.2 发展环境 |
3.3.3 发展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柑橘价值链体系及价值创造分析 |
4.1 柑橘价值链体系 |
4.2 柑橘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创造 |
4.2.1 种植环节 |
4.2.2 产地集散及加工环节 |
4.2.3 销地分销 |
4.2.4 零售 |
4.3 柑橘价值链存在问题 |
4.3.1 种植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 |
4.3.2 商品化和标准化水平低 |
4.3.3 产区价格周期波动 |
4.3.4 流通链条复杂,流通效率低 |
4.3.5 新品种保护制度有待完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品牌柑橘价值链利益分配研究 |
5.1 品牌柑橘价值链利益分配问题分析 |
5.1.1 利益分配问题提出 |
5.1.2 利益分配问题的复杂性 |
5.2 价值链利益分配方法及选择 |
5.2.1 价值链利益分配分配基本方法 |
5.2.2 选取Shapley值分配方法的必要性 |
5.3 Shapley值法在价值链利益分配中的修正 |
5.3.1 模型完善方向 |
5.3.2 加权因子考虑 |
5.4 品牌柑橘价值链利益分配实证分析——以A品牌为例 |
5.4.1 现实分配情况 |
5.4.2 基础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计算 |
5.4.3 修正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品牌柑橘价值链组织模式分析 |
6.1 价值链组织模式类型 |
6.2 组织模式选择机理分析 |
6.3 不同组织模式案例分析 |
6.3.1 公司自建基地模式 |
6.3.2 公司自建基地+一体化劳务合作模式 |
6.3.3 公司+基地股权合作模式 |
6.3.4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合作模式 |
6.4 不同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
6.4.1 质量控制 |
6.4.2 交易成本 |
6.4.3 建设成本 |
6.4.4 管理成本 |
6.4.5 激励监督 |
6.4.6 综合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户融入品牌柑橘价值链的影响因素分析 |
7.1 理论分析 |
7.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7.2.1 模型构建 |
7.2.2 数据来源 |
7.2.3 变量选择 |
7.2.4 样本描述 |
7.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新奇士柑橘价值链案例研究 |
8.1 案例选择理由 |
8.2 新奇士品牌柑橘发展背景 |
8.2.1 新奇士品牌发展背景 |
8.2.2 美国柑橘种植规模化情况 |
8.2.3 新奇士公司现有业务结构 |
8.3 新奇士柑橘价值链运营模式 |
8.3.1 组织架构 |
8.3.2 各主体职责 |
8.3.3 销售决策 |
8.3.4 投票管理 |
8.4 经验启示 |
8.4.1 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升价值链附加值分配能力 |
8.4.2 价值链上下游延伸,提升整体竞争力 |
8.4.3 加大品种多元化程度,全年周期供应柑橘产品 |
8.4.4 提高柑橘商品化和标准化水平 |
第九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加强成本与收益核算,鼓励价值链内部按综合贡献分配利益 |
9.2.2 提高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价值链利益获取能力 |
9.2.3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
9.2.4 支持品牌企业价值链延伸,满足农户综合服务需求 |
9.2.5 培育新型种植主体,引导加大果园基地建设投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 |
(一)构建管理模式,建立标准综合体 |
1. 确定综合标准化的目标和对象。 |
2. 绘制相关要素分析图。 |
3. 建立标准综合体。相关要素分析图的确定, |
(二)集成生产技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
(三)开展宣传培训,推动标准落地 |
二、问题与不足 |
(一)高质量生产标准依托不足 |
(二)品种和品牌发展存在短板 |
(三)一二三产融合不够 |
(四)综合标准化评价体系不健全 |
三、对推进北京市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思考 |
(一)提高高质量标准制修订效率 |
(二)开展农产品品种和品牌攻关 |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
(四)探索构建综合标准化评价体系 |
(3)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冀、苏、赣三省771户果农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
(一)数据来源 |
(三)变量选取 |
1. 被解释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 |
2. 控制变量 |
3. 其他变量 |
(三)模型选择 |
四、结果与分析 |
(一)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三)异质性检验 |
1. 经营主体异质性分析 |
2. 销售渠道异质性分析 |
3. 产品类型异质性分析 |
五、结论与启示 |
(4)另类数据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电商销售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一)文献回顾 |
(二)研究假设 |
三、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
(一)样本来源 |
(二)变量定义 |
1. 核心解释变量 |
2. 被解释变量 |
3. 其他变量 |
(三)研究设计 |
(四)描述性统计 |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
(一)电商销售数据对基本面指标的预测 |
(二)电商销售数据对股票收益的预测 |
五、进一步研究 |
(一)指标噪音与信息含量 |
(二)投资者关注与信息含量 |
(三)公司成长性与信息含量 |
(四)信息透明度与信息含量 |
六、稳健性检验 |
七、总结 |
(5)耐用消费品品牌忠诚形成机理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1.5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品牌与品牌忠诚 |
2.1.1 品牌及其特征 |
2.1.2 品牌忠诚及其价值 |
2.2 品牌忠诚相关理论 |
2.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与应用 |
2.3.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
2.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的应用 |
2.4 品牌忠诚研究综述 |
2.4.1 品牌忠诚度量的三种观点 |
2.4.2 按照品牌忠诚对客户进行分类 |
2.4.3 品牌忠诚度的多维影响因素 |
2.4.4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分析 |
3.1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的测量维度分析 |
3.1.1 品牌声誉测量维度分析 |
3.1.2 消费者综合创新性测量维度分析 |
3.1.3 其余影响要素测量维度分析 |
3.2 感知质量和品牌声誉对品牌忠诚的效应分析 |
3.2.1 直接效应分析 |
3.2.2 品牌声誉与感知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3.2.3 消费者综合创新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
3.2.4 效应分析结论和讨论 |
3.3 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信任的中介效应分析 |
3.3.1 中介作用假设 |
3.3.2 中介作用检验 |
3.4 顾客满意、感知价值、顾客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手机品牌忠诚实证研究 |
4.1 预设品牌忠诚结构概念模型 |
4.2 预设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 |
4.3 预设结构方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参数估计 |
4.3.1 数学表达式 |
4.3.2 参数估计 |
4.4 预设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适配度评价 |
4.5 修正品牌忠诚结构方程模型(BLSEM模型) |
4.6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之间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
4.7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之间的中介效应 |
4.7.1 感知质量与品牌忠诚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7.2 品牌声誉与品牌忠诚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7.3 顾客满意与品牌忠诚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8 BLSEM模型的调节效应 |
4.8.1 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群组分析 |
4.8.2 BLSEM模型多群组分析 |
4.8.3 顾客信任的调节作用分析与验证 |
4.9 对假设的验证结果及讨论 |
4.9.1 对假设的验证结果 |
4.9.2 假设验证结果的讨论 |
4.10 本章小结 |
5 BLSEM模型及理论假设在旅游鞋行业的适用性验证 |
5.1 问卷调查与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消费者综合创新性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
5.3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
5.3.1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测量模型的信度验证 |
5.3.2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测量模型的效度验证 |
5.4 BLSEM模型信度和效度验证 |
5.5 效应分析和理论假设的验证 |
5.5.1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之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
5.5.2 品牌忠诚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假设的验证 |
5.5.3 中介效应分析与理论假设的验证 |
5.6 多群组分析与调节效应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品牌声誉和消费者综合创新性访谈问卷 |
附录B: 品牌声誉和消费者综合创新性调查问卷 |
附录C: 手机品牌满意度和忠诚度调查问卷 |
附录D: 运动鞋品牌满意度和忠诚度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三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简要述评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 区域品牌 |
二 农产品区域品牌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农业产业化理论 |
二 价值链理论 |
三 区域品牌理论 |
第三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探索 |
第一节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
一 农产品知名度和推广度不断提升 |
二 农产品区域品牌百花齐放 |
三 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定规模 |
第二节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科研资金支持不足 |
二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 |
三 创建区域品牌的意识淡薄 |
第四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济宁礼飨:“1+N”品牌模式 |
一 济宁礼飨品牌缘由 |
二 济宁礼飨品牌发展成效 |
三 济宁礼飨的运营发展 |
第二节 金乡大蒜:“溯源”体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
一 金乡大蒜概况 |
二 金乡大蒜发展历程 |
三 金乡大蒜品牌发展中的亮点 |
第五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度调研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搜集 |
一 调查方案设计 |
二 数据搜集 |
第二节 调查样本特征及数据分析 |
第三节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知情况 |
一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熟知及购买情况 |
二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的信息获取途径 |
三 购买济宁市农产品的消费理念 |
第四节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评价状况 |
一 购买济宁市农产品的总体满意度 |
二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数量的掌握情况 |
三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优势 |
四 消费者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看法 |
第五节 消费者认知度调研的归纳分析 |
第六章 国内外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
第一节 法国香槟:“AOC”认证体系 |
一 法国香槟的概况 |
二 法国香槟区域品牌启示 |
第二节 五常大米:“品牌强业”的发展战略 |
一五 常大米发展概况 |
二五 常大米发展机制 |
三五 常大米发展评价 |
第三节 新疆哈密瓜:“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
一 新疆哈密瓜的发展模式 |
二 新疆哈密瓜的发展优势 |
三 新疆哈密瓜品牌可借鉴之处 |
第四节 典型案例对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比思考 |
第七章 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促发展,发挥多方协调助力作用 |
一 济宁市政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
二 行业协会助力,发挥多方协调作用 |
三 完善合作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
第二节 优结构,加快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
一 强化政府主导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
二 龙头企业引领,加强示范作用 |
三 实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建 |
第三节 强品牌,不断提升济宁市农产品影响力 |
一 强化品牌观念,提高品牌意识 |
二 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和宣传力度 |
三 济宁市农产品营销渠道多样化战略 |
第四节 提质量,全力推进“双安双创” |
一 加强政府对济宁市农产品质量监管 |
二 注重济宁市农产品品质保证和标准化生产 |
三 济宁“优才计划”夯实农业科技支撑 |
第八章 总结与启示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济宁礼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品牌名单 |
附录三 “济宁礼飨”优品名店列表 |
附录四 2019~2021 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 |
附录五 济宁市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9 年)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虚拟品牌社群的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与研究方法 |
一、技术路线图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梳理与综述 |
第一节 虚拟品牌社群 |
一、虚拟品牌社群的概念 |
二、虚拟品牌社群的影响 |
三、小结 |
第二节 消费者购买意愿 |
一、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概念 |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 |
三、小结 |
第三节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一、感知价值理论 |
二、感知风险理论 |
三、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 |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提出假设 |
第一节 虚拟品牌社群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 |
第二节 虚拟品牌社群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假设 |
一、六个假设因素对感知价值、感知风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假设 |
二、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假设 |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一节 问卷结构设计 |
第二节 问卷测量指标 |
一、六个假设因素的测量指标 |
二、感知价值、感知风险的测量指标 |
三、购买意愿的测量指标 |
第三节 问卷的发放与统计 |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二节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第三节 相关分析 |
一、六个假设因素与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的关系 |
二、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的关系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一、六个假设因素对感知价值、感知风险的回归分析 |
二、六个假设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三、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四、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五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一、六个假设因素对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的影响 |
二、六个假设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三、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虚拟品牌社群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以体验价值为中介变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品牌要素相关文献综述 |
2.1.1 品牌的定义 |
2.1.2 品牌要素的维度 |
2.2 体验价值相关文献综述 |
2.2.1 体验价值的概念 |
2.2.2 体验价值的测量维度 |
2.3 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文献综述 |
2.3.1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定义 |
2.3.2 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 |
3.1 研究假设 |
3.1.1 品牌要素与消费者购买意愿 |
3.1.2 品牌要素与体验价值 |
3.1.3 体验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 |
3.1.4 体验价值的中介作用 |
3.2 模型构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量表选择 |
4.1.1 品牌要素 |
4.1.2 体验价值 |
4.1.3 消费者购买意愿 |
4.2 问卷设计 |
4.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4.1 信度 |
4.4.2 效度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基本信息描述 |
5.1.2 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5.2 差异性分析 |
5.3 相关系数分析 |
5.3.1 品牌要素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性 |
5.3.2 品牌要素与体验价值的相关性 |
5.3.3 体验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性 |
5.4 回归分析 |
5.4.1 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回归分析 |
5.4.2 品牌要素对体验价值回归分析 |
5.4.3 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回归分析 |
5.4.4 体验价值的中介作用 |
5.5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营销策略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品牌要素、体验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关系 |
6.1.2 控制变量对品牌要素、体验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
6.2 营销策略建议 |
6.2.1 依据品牌要素提高品牌营销能力 |
6.2.2 提升消费者体验感知价值 |
6.2.3 准确细分目标市场 |
6.3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6.3.1 局限性 |
6.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9)大规模定制市场中的渠道选择与定价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采用双渠道模式的大规模定制企业 |
1.1.2 大规模定制企业品牌影响力 |
1.2 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大规模定制下的企业运营决策研究 |
2.1.1 垄断市场内的大规模定制 |
2.1.2 竞争市场内的大规模定制 |
2.2 双渠道结构下的企业运营决策研究 |
2.2.1 渠道冲突问题 |
2.2.2 给制造商带来的影响 |
2.2.3 渠道势力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红领集团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概述 |
3.1.1 红领集团基本概况 |
3.1.2 红领集团产品系列概况 |
3.2 红领集团产品销售现状 |
3.2.1 标准化产品 |
3.2.2 大规模定制产品 |
3.3 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标准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
3.3.2 大规模定制产品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渠道下的企业生产模式与定价决策优化模型 |
4.1 问题描述及参数说明 |
4.1.1 问题描述 |
4.1.2 符号定义 |
4.2 模型建立 |
4.2.1 制造商生产标准化产品且零售商生产标准化产品 |
4.2.2 制造商生产大规模定制化产品且零售商生产标准化产品 |
4.2.3 制造商生产标准化产品且零售商生产大规模定制化产品 |
4.2.4 制造商生产大规模定制化产品且零售商生产大规模定制化产品 |
4.3 各生产销售模式下的企业决策与利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分析 |
5.1 算例分析 |
5.1.1 算例的选取 |
5.1.2 信号准确度对制造商的影响 |
5.1.3 信号准确度对零售商的影响 |
5.1.4 信号准确度对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
5.2 灵敏度分析 |
5.2.1 定制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灵敏度分析 |
5.2.2 消费者对产品不匹配程度的灵敏度分析 |
5.2.3 消费者对直销渠道品牌忠诚度的灵敏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2.1.2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原产地效应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3 战略品牌管理理论 |
2.2.4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第三章 “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现状 |
3.1 “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情况 |
3.1.1 品牌发展历程 |
3.1.2 品牌现状介绍 |
3.2 “昌黎旱黄瓜”品牌支撑因素 |
3.2.1 规模及品质保证 |
3.2.2 现代营销模式 |
3.2.3 市场开拓 |
第四章 “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SWOT分析 |
4.1 优势 |
4.1.1 自然区位优势 |
4.1.2 产业发展优势 |
4.1.3 科技优势 |
4.1.4 旅游胜地优势 |
4.2 劣势 |
4.2.1 市场观念落后,品牌意识差 |
4.2.2 绿色属性不明显,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
4.2.3 地域性强,品牌效应小 |
4.2.4 机制不健全,品牌建设难 |
4.3 机会 |
4.3.1 品牌政策及产业支持力度加大 |
4.3.2 消费者增强品牌农产品认同感 |
4.3.3 农业信息化加强品牌基础建设 |
4.4 挑战 |
4.4.1 黄瓜品种多,消费者口味不一 |
4.4.2 黄瓜产业竞争激烈 |
4.4.3 黄瓜生产成本居高难下 |
第五章 国内外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成功案例分析 |
5.1 美国加州新士奇橙品牌建设案例 |
5.1.1 加州新奇士橙概况 |
5.1.2 加州新奇士橙品牌建设过程及现状 |
5.1.3 加州新奇士橙品牌建设经验 |
5.2 西湖龙井品牌建设案例 |
5.2.1 西湖龙井概况 |
5.2.2 西湖龙井品牌建设过程及现状 |
5.2.3 西湖龙井品牌建设经验 |
5.3 吐鲁番葡萄品牌建设案例 |
5.3.1 吐鲁番葡萄概况 |
5.3.2 吐鲁番葡萄加工品品牌建设现状 |
5.3.3 吐鲁番葡萄加工品品牌建设经验 |
5.4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案例 |
5.4.1 天赋河套概况 |
5.4.2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过程及现状 |
5.4.3 天赋河套品牌建设经验 |
5.5 启示 |
第六章 加强“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对策 |
6.1 利用自身优势,保证产品质量 |
6.2 构建多元流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
6.3 准定位降成本,提高科技实力 |
6.4 推动产业融合,塑造品牌形象 |
6.5 抓住政策机会,保护品牌成长 |
6.6 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竞争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产品品牌与标准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牌视角下的柑橘价值链研究[D]. 李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北京市推行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探索与思考[J]. 刘希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06)
- [3]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化生产对果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冀、苏、赣三省771户果农的实证检验[J]. 陈超,孔月,徐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05)
- [4]另类数据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电商销售的证据[J]. 廖理,崔向博,孙琼. 管理世界, 2021(09)
- [5]耐用消费品品牌忠诚形成机理及实证研究[D]. 尚鹏飞.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6]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D]. 魏丽华. 烟台大学, 2021(12)
- [7]虚拟品牌社群的嵌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 李婧.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以体验价值为中介变量[D]. 和孟慧.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9]大规模定制市场中的渠道选择与定价策略[D]. 牛爱文. 东华大学, 2021(01)
- [10]“昌黎旱黄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D]. 张紫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