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

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致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韩瑞[1](2021)在《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联合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应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62例行BAE治疗咯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86岁,平均57.11岁。62例肺部大咯血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支气管-肺动脉CTA等相关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症。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NBCA胶联合PVA颗粒栓塞动脉,共计28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单纯PVA颗粒栓塞动脉,共计34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分布、血管直径,手术技术成功率,近期、中期、远期咯血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咯血患者责任血管分布、血管直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异常责任血管全部栓塞成功,成功率均为100%;评价两组患者BAE术后咯血控制率,其中观察组近期、中期、远期控制率分别为:100%、96.43%、96.43%,对照组近期、中期、远期控制率分别为:97.06%、94.18%、88.24%;两组对比:近期、中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两组介入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PVA颗粒相比,NBCA胶联合PVA颗粒治疗肺部大咯血具有相同的技术成功率,并且可以降低咯血复发,进一步提高患者远期无咯血生存率。

李晓[2](2020)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硅胶塞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硅胶塞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s,BPFs)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支气管镜置入ASD封堵器治疗5例中央型BPFs以及置入硅胶塞治疗3例周围型BPF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来探讨两种封堵方式的可行性。结果:5例中央型BPFs患者ASD封堵器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封堵器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3例术后7-30天拔除胸腔引流管,随访1-11个月后瘘口无复发,病情明显好转;1例术后1月瘘口扩大,需取出封堵器;1例封堵成功后第3天胸腔引流管脱落后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3例周围型BPFs共置入6枚硅胶塞,硅胶塞置入后靶支气管获得即刻完全封堵,其中1例术后两天咳出硅胶塞,重新置入1枚硅胶塞;3例术后8-15天拔除胸腔引流管,随访1-10个月漏气停止,病情明显好转。结论:1.ASD封堵器是中央型BPFs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2.硅胶塞是周围型BPFs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刘宁[3](2019)在《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正常成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气管支气管CT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依据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8月来我院接受MSCT(本研究为64排螺旋CT)扫描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42.57±6.19)岁。纳入标准:无呼吸道疾病及相关症状表现;行胸部MSCT检查正常,未发现任何异常反应;由专业人员告知本次研究内容、目的,对研究知情,阅读、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伴有外胸廓畸形;有明显肺部组织感染表现;胸腔组织发现积液;反对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100例)、女性组(100例),对比两组受检者左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夹角(LA)、隆突水平左主支气管内径(LBD)、左主支气管长度(LBL)、左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夹角(LUA)、左主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夹角(LLA)、右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RA)、隆突水平右主支气管内径(RBD)、右主支气管长度(RBL)、右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夹角(RUA)、右主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夹角(RLA),分析不同性别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然后,分别将男性组、女性组分为青年组65例(20-44岁)、中年组69例(45-64岁)、老年组66例(65岁以上)三个年龄亚组,对比男性、女性不同年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开口管径、开口角度,分析不同年龄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解剖对比:男性组LBD(15.23±0.21mm)、LBL(52.72±1.15mm)、RBD(15.81±0.58mm)、RBL(14.77±0.49mm)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LA(42.62±0.41度)、LUA(58.62±1.50度)、LLA(14.95±0.98度)、RA(36.07±0.87度)、RUA(52.24±1.33度)、RLA(32.40±0.85度)均明显低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对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的LBD、LBL、RBD、RBL测量值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LBD(14.92±0.13mm)、LBL(51.97±1.58mm)、RBD(15.78±0.55mm)、RBL(15.08±0.48mm)测量值显着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的LA、LUA、LLA、RA、RUA、RLA测量值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LA、LUA、LLA、RA、RUA、RLA测量值显着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支气管解剖结构与性别、年龄有关。男性支气管各种径线均大于女性,而开口角度多低于女性;青年、中年的支气管解剖结构往往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支气管会扩大,老年人的支气管开口管径、开口角度要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图21幅;表7个;参120篇。

肖红亮[4](2018)在《结核性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经支气管镜介入再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镜联合各项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结核性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实现再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结核性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患者经气道介入集群技术,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支气管镜联合各项微创介入治疗后,24例患者经治疗后随访,24例患者中气道再通达治愈者10例(41.7%),有效者9例(37.5%),无效者5例(20.8%),气道再通有效率达79.2%(19/24)。19例有效患者治疗后的mMRC评分及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气胸,5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3例患者术中1次性出血量约30~50ml,3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下降。结论对于支气管结核导致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再通是关键,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各项介入手段可安全又有效地使闭塞气道再通,并达到治愈效果。

李培文[5](2014)在《不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支气管残端较短的残端瘘患者,应用置入Y型分支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L型分支一体化覆膜内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口,通过对两种支架置入后患者支气管残端瘘愈合情况,疼痛、痰液潴留、异物感以及总体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不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临床应用价值,丰富支气管残端瘘的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诊治支气管残端瘘127例患者中筛选出临床资料完整的4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Y型支架组采用置入Y型分支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口共26例患者,占55.3%;L型支架组采用置入L型分支一体化覆膜内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口共21例患者,占44.7%。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Y型、L型支架组支气管残端瘘愈合情况,疼痛、痰液潴留、异物感以及总体并发症情况进行X2检验,行组间比较。结果:Y型支架组患者总有效率69.2%,L型支架组患者总有效率71.4%;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870,p>0.05)。Y型支架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4.6%,L型支架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5.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6,p>0.05)。Y型支架组患者痰液潴留并发症发生率42.3%,L型支架组患者痰液潴留并发症发生率1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7,p<0.05)。结论1、置入Y型分支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L型分支一体化覆膜内支架均可有效封堵支气管残端较短的残端瘘患者的瘘口,两种支架在总体有效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与置入L型分支一体化覆膜内支架的患者相比,置入Y型分支单子弹头覆膜内支架的患者更易出现痰液潴留这一支架相关并发症。

徐洪俊,高兴波[6](2014)在《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的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行栓塞治疗。临床观察患者改善情况,13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块变化。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缩小,咳嗽、咯血、胸痛、胸水等症状缓解,患者生存时间825个月。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全会[7](2014)在《兔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指标检测》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也称支气管残端瘘,是指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肺泡或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交通而形成的瘘道。BPF是肺切除术后致死性并发症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PF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而国内外文献尚无对全肺切除术后BPF模型建立的报道。我们通过手术行兔全肺切除术后预置造瘘导管法建立一种稳定的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探索BPF的发生机制、预防全肺切除术后BPF的发生、提高支气管残端瘘治愈率、探索各种BPF的治疗方法中瘘口愈合机制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材料和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左全肺切除残端缝合并造瘘管置入组)15只、B组(左全肺切除残端结扎电凝并造瘘管置入组)15只和C组(假手术组)10只。通过记录术前及术后各周动脉血气分析变化,通过胸部MSCT及支气管造影证实支气管残端瘘存在并测量瘘口数据。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行大体标本检查和胸膜及支气管残端检查。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ANOVA。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着差异。结果1.兔左全肺切除术技术成功率为96.7%(29/30)。术后以解剖发现BPF存在为准,试验兔BPF模型成功率为100%(29/29)。肺切除两组总体存活率为63.3%。各组术后1周肛温明显高于术前(P<0.05);A、B两组拔管后各周肛温较拔管前(术后第2周)不同程度升高(P<0.05)。A、B两组间各时期肛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脉血气变化:A组、B组两组术后1周血气分析PaO2水平术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aCO2水平明显提高(P<0.01)。各组术后2周动脉血气恢复到术前水平。A、B两组拔管后各周动脉血气中PaO2水平较拔管前(术后第2周)降低(P<0.05); PaCO2水平较拔管前(术后第2周)升高(P<0.05)。3.影像诊断:术后拔除自制造瘘导管后,胸部MS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均可诊断BPF存在。以解剖证实BPF存在为准,胸部MSCT的准确率为89.7%(26/29),支气管造影准确率为96.5%(28/29)。4.病理检查:大体解剖观察残端瘘口呈火山口样,质硬,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左侧胸膜腔明显缩小,呈淡黄色,胸膜增厚。光镜检查支气管壁粘膜层可见局部坏死灶,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可见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侵润,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部分可见血管生成及新生肉芽组织。B组新生肉芽组织较A组少。胸膜炎性增生,白细胞、巨噬细胞侵润,新生毛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兔左全肺切除预留导管造瘘法建立支气管残端瘘动物模型,具有操作过程简便、实验动物耐受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该模型在形态学及病理学上与临床BPF疾病较为相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施珏倩[8](2013)在《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的CTA影像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缺氧与慢性炎症是其病程的重要特征。缺氧与慢性炎症的过程与COPD患者的气道结构重建及血管结构重建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支气管动脉作为肺支架结构的营养动脉,在COPD的病程中,由于肺循环受损,肺实质损伤及炎症与缺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会发生相应改变。探索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改变,为我们研究COPD患者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相关信息,也为以COPD为背景肺的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拓宽了思路。COPD支气管动脉解剖CTA研究【目的】对COPD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研究,了解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变化特征。【方法】共收集临床及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的患者46例,依据GOLD国际指南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GOLD14级,并收集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每名患者均Philips Brilliance256iCT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Workspace TM, PHILIPS)进行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对患者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支气管动脉的起源位置,起源方式、起源象限,以及支气管动脉的分布方式,并对重度及极重度(GOLD34级) 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全部46例患者共收集支气管动脉118支,右支气管动脉76支(64.41%),1.67支/例;左支气管动脉42支(35.59%),0.92支/例。按照左右支气管动脉分布分型,共观察9种左右支气管动脉分型,其中以R2L1(15例)分型最多见,其次为R1L1(8例)。右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T56水平(64支,84.21%),起源方式包括独立起源(27支,35.53%),多支支气管动脉共干起源(CTB)(25支,32.90%)及与肋间动脉共干起源(IBT)(24支,31.58%)三种,其中包括2支共干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右支气管动脉,最常见的起源象限为主动脉前内侧壁(AM)(32例),其次为内侧壁(M)(19例)和前壁(A)(18例)。左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T56水平的36支(85.72%),起源方式包括独立起源(20支,47.62%),CTB起源(22支,52.38%)。起源于主动脉的左支气管动脉,最常见的起源象限为前壁(A)(27例),其次为前外侧壁(AL)(7例)。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GOLD34级)共25人(GOLD34级),共收集支气管动脉74支,包括右支气管动脉46支(62.7%),左支气管动脉28支(37.3)%,1.12支/例。最常见的分布方式为R2L1。起源水平以降主动脉T56水平最多见(右侧:41支,89.13%;左侧:24支,85.72%)。起源方式以CTB最多(右侧:19支,41.31%;左侧:13支,46.43%)。结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动脉、起源位置及分布,支气管动脉分支分布的变异都很大。COPD患者的因肺部长期的缺氧与慢性炎症影响,支气管动脉在解剖学也有一定特征,支气管动脉的支数增多,共干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增多。尤其在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中,左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计数增多,以CTB发出支气管动脉比例增高,是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解剖的特征体现。CT血管成像对COPD支气管动脉形态变化的研究【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动脉在CTA表现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共收集43例结合临床病史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OPD的患者,按GOLD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GOLD1级,GOLD2级,GOLD3级,GOLD4级),并收集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对的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待用。利用Philips Brilliance256ict对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TM, PHILIPS)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方法进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数,评价横断面图像中纵隔内支气管动脉断面的特点,在MPR及VR图像上分析支气管动脉形态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GOLD24级的主干计数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GOLD2与对照组:P=0.036,GOLD3与对照组:P=0.018,GOLD4与对照组P=0.002)。GOLD34支气管动脉分支计数增高(GOLD3与对照组:P=0.003,GOLD4与对照组:P=0.001)。GOLD34级较对照组横断面纵隔内小血管断面显着增多(GOLD3与对照组:P=0.030,GOLD4与对照组:P=0.000)。GOLD4级较对照组支气管动脉走形显着迂曲(P=0.029),GOLD34级中支气管动脉发生扭曲成团/簇的出现率显着高于对照组(GOLD3与对照组:P=0.04,GOLD4与对照组:P=0.002)。支气管动脉管径伴随GOLD级别增高而增粗。【结论】COPD的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支气管动脉在CTA上计数增多,形态迂曲,管径增粗。这有可能会导致CO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CT血管成像对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目的】利用CTA对COPD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共收集COPD患者4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集分功能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Philips,Brilliance256ict),将原始数据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TM, PHILIPS),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468,P=0.000)、FEV1%(r=-0.476,P=0.000)、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0.000)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着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构关系密切。

任柏沉[9](2013)在《不同栓塞剂在BACE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结合前瞻性及回顾性两种分析方法,对比三种栓塞剂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ronchi artery perfusionchemotherapy embolism, BACE)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NSCLC)中的疗效差异;并通过分析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症状的缓解及患者1年生存率,对所选栓塞剂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栓塞剂的选用提供更多的帮助。再者,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病理类型的细分,进一步分析NSCLC中鳞癌与腺癌BACE治疗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病房、呼吸内科、肿瘤科、心胸外科成功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KPS评分、入院临床症状等资料后,对研究对象行不同栓塞剂的BACE治疗。术中灌注化疗方案采用统一的CG方案(卡铂200mg/m2+吉西他滨1000mg/m2),并按实验设计选用不同的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记录栓塞剂的用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复查术后4周胸部CT,对BACE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所有研究对象均电话随访1年以上,其中21例患者为回顾性资料收集。结果:1.85例NSCLC患者中,手术及随访成功79例,含鳞癌患者40例、腺癌39例;79例患者共行BACE术163次,其中明胶海绵栓塞55次、PVA栓塞52次、碘油栓塞56次。2.明胶海绵、PVA、碘油的BACE近期有效率分别为29.1%、48.1%、69.7%,且组间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明-P=0.043、PP-碘=0.023)。3.三种栓塞剂共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21例(明胶海绵3例、PVA4例、碘油14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5%、7.69%、25.00%,其中明胶海绵、PVA较碘油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明-碘=0.018、PP-碘=0.044)。4.三种栓塞剂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总体缓解率分别为27.88%、47.96%及66.40%,其中PVA、碘油较明胶海绵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P-明=0.047、P碘-明=0.001);三种栓塞剂对咯血症状缓解率均为100%。5.三种栓塞剂治疗的1年生存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4)。6.鳞癌与腺癌的BACE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7%、41%,两者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1. BACE近期疗效上,三种栓塞剂以碘油最佳、PVA颗粒次之、明胶海绵最差。2.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上,碘油较PVA及明胶海绵更易发生栓塞并发症。3.临床症状缓解上,PVA和碘油优于明胶海绵,且三种栓塞剂对咯血症状的缓解效果好。4.三种栓塞剂BACE治疗的1年生存率不具差异性。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的BACE疗效要优于腺癌。

谢家印,卿毅,王东[10](2011)在《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随着影像、微导管和支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为过去无法治疗或疗效欠佳的疾病提供新疗法,肿瘤治疗已进入无创或微创时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的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旨在提高局部肿瘤治疗效果,克服传统治疗如静脉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大的缺点;术前的肿瘤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

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致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致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1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粘合机制
    2.2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全身血管中的应用
        2.2.1 动静脉畸形
        2.2.2 咯血
        2.2.3 消化道出血
        2.2.3.1 上消化道出血
        2.2.3.2 下消化道出血
        2.2.4 动脉瘤
        2.2.5 下肢静脉曲张
        2.2.6 恶性肿瘤
        2.2.7 妇科出血
        2.2.8 其他
    2.3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及入组标准
    3.2 仪器与材料
    3.3 方法
        3.3.1 术前准备
        3.3.2 手术过程
        3.3.3 术后护理
    3.4 疗效评价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4.2 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基本情况及技术成功率
    4.3 咯血控制情况
    4.4 并发症评价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硅胶塞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器材选择
    2.3 麻醉方式
    2.4 操作方法
        2.4.1 支气管镜检查
        2.4.2 ASD封堵器置入方法
        2.4.3 硅胶塞置入方法
    2.5 围手术期处理
    2.6 疗效评价与随访
3 结果
    3.1 中央型BPFs
    3.2 周围型BPFs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一般资料
        1.1.1 样本量计算
        1.1.2 受检者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处理方法
        1.3.1 图像重建参数
        1.3.2 后处理方法
        1.3.3 判断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1.5 结果
        1.5.1 CT显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类型
        1.5.2 不同性别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相关测量指标对比
        1.5.3 不同年龄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相关测量指标对比
        1.5.4 不同年龄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变异率测量
    1.6 讨论
        1.6.1 不同薄层图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1.6.2 支气管命名与分布
        1.6.3 支气管的分支
        1.6.4 比较不同成像方法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支气管解剖结构及支气管病变CT表现研究
    2.1 支气管解剖研究进展
        2.1.1 解剖结构
        2.1.2 解剖标本研究
        2.1.3 支气管造影研究
        2.1.4 支气管镜研究
    2.2 支气管病变CT成像表现及解剖分析
        2.2.1 支气管扩张
        2.2.2 支气管狭窄
        2.2.3 支气管瘘
        2.2.4 小气道病变
    2.3 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2.4 多排螺旋CT其他方面的应用
        2.4.1 多排螺旋CT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2.4.2 多排螺旋CT在肺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2.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结核性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经支气管镜介入再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 临床资料
    1.3 设备和材料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判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
    2.2 气道再通情况
    2.3 mMRC评分
    2.4 咳嗽症状
    2.5 并发症的发生
    2.6 瘢痕再生情况
    2.7 典型病例可见图A-H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浅析肺结核介入诊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不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2 结果
    2.1术中观察肿瘤血供
    2.2术后临床症状
    2.3术后随访
3 讨论
    3.1肺癌的血供动脉特点
    3.2直接靶血管灌注化疗的效果
    3.3 BAE疗效优于BAI
    3.4影响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因素
    3.5支气管介入的风险及处理
    3.6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不足与展望

(7)兔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指标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的CTA影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OPD 支气管动脉解剖 CTA 研究
    研究背景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及附图
第二部分 COPD 支气管动脉在 CTA 中的改变
    2.1 CT 血管成像对 COPD 支气管动脉形态变化的研究
        研究背景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与附图
    2.2 CT 血管成像对 COPD 支气管动脉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
        研究背景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与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9)不同栓塞剂在BACE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及附图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原理及原则
2 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学研究
3 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关系
4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
5 肝脏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6 胰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
7 结 论

四、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致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D]. 韩瑞. 吉林大学, 2021(01)
  • [2]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硅胶塞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分析[D]. 李晓.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D]. 刘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结核性中央型气道瘢痕闭塞经支气管镜介入再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肖红亮.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0)
  • [5]不同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临床效果分析[D]. 李培文. 郑州大学, 2014(02)
  • [6]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 徐洪俊,高兴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02)
  • [7]兔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指标检测[D]. 张全会. 郑州大学, 2014(03)
  • [8]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的CTA影像研究[D]. 施珏倩.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9]不同栓塞剂在BACE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D]. 任柏沉. 泸州医学院, 2013(04)
  • [10]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谢家印,卿毅,王东. 重庆医学, 2011(24)

标签:;  ;  ;  ;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食管支气管瘘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