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1例初步研究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1例初步研究

一、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肴[1](2020)在《周德生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特点及活血荣络方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临床急性脑梗死住院病历中的中医用药规律,总结常用药味,提炼高频用药组合和组方经验,评估经验方药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后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为临床中药运用的继承和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1.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病历224例,总结其中所含中药方剂175首,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5.0进行药物的频率分布和药物之间的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药物的四气五味功效分析。2.采用PC12细胞缺血缺氧/复糖复氧模型,基于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实验筛选出最佳复糖复氧时间。后予以高、中、低浓度的活血荣络验方含药血清行相关干预,并予以空白血清、模型及正常组进行对照。应用CCK-8检测实验测定OD值并得出各组细胞损伤率。结果:1.⑴频数分析:在涉及的173味中药中排名前十(频率>50%)的依次为鸡血藤、石楠藤、玄参、川芎、生地、赤芍、黄精、石菖蒲、山楂、地龙。⑵聚类分析:得出以下主要聚类:乳香、没药、水蛭、鳖甲、茯神、石菖蒲;天麻、葛根、川牛膝;红花、桃仁、甘草、白芍;黄芪,党参,地龙,陈皮,法夏,白术,茯苓;莪术、三棱、鸡血藤、石楠藤、生地、黄精、川芎、赤芍、山楂、蒲黄、玄参。⑶关联规则:二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前三的组合依次为鸡血藤→石楠藤,石楠藤→鸡血藤,玄参→石楠藤;三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前三的组合依次为玄参+鸡血藤→石楠藤,生地+鸡血藤→石楠藤,川芎+鸡血藤→赤芍;四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前三的组合依次为生地+石楠藤+鸡血藤→黄精,黄精+鸡血藤+石楠藤→生地,川芎+石楠藤+鸡血藤→赤芍。⑷性味归经:在用药总频次2569中四气出现频数最高的依次为温704、平655、微寒369;五味出现频数最高的依次为甘1114、苦1073、辛755;归经出现频数最高的依次为肝经1103,脾经817,肺经764;功效以滋阴清热、舒筋活络、活血散瘀为主要代表。2.⑴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3h后,损伤率在复氧复糖6h至24h时上升,在24小时时细胞损伤率最大为54.4%,24h至36h时下降。⑵PC12细胞缺糖缺氧3h/复糖复氧24h,活血荣络方含药血清中浓度组和高浓度干预组细胞损伤率降低,相比对照组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药临床应用阴阳兼顾,攻补兼施,以滋阴清热、舒筋活络、活血散瘀为主要治疗方式,而藤类药鸡血藤、石楠藤的大量运用配伍也是其特色,药物温补,平缓,性偏寒而主入肝经。活血散瘀药与舒筋活络药物的搭配,清热凉血药与滋阴活血药的搭配,都体现了气血阴阳并重,攻补兼施的组方思想。在配伍中兼顾药物性味,运用经典配伍,并进行创新性补充,在临床取得一定的症治效果,具有进行更深入挖掘的价值。而对于以“滋补阴血,化瘀通络”立法的活血荣络验方,在初步的细胞实验探索中,可从CCK-8结果得知其对PC12细胞的缺氧缺糖/复糖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随浓度的增高,其作用有所增强,但其机制还待进一步分析。

王凯欢,吴嘉瑞,张丹,刘施,段笑娇,张晓朦,张冰[2](2017)在《基于Meta分析的葛根素注射剂辅助治疗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葛根素注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葛根素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0月22日。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表评价其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并通过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RCTs,累计1 62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葛根素注射剂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51.26,P<0.000 01)。此外,联用葛根素注射剂也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D=-5.03,95%CI:-6.88-3.17,P<0.000 01),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纳入研究中2个RCTs明确记录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5个RCTs发生了26例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射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需进一步探讨。

印春[3](2014)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3例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1)。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和丁苯肽(0.2g,3次/d,口服)。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半年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对照组为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8%,对照组为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半年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9.62±1.23)分和(68.92±10.26)分,对照组分别为(11.37±1.58)分和(59.28±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能有效提高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且安全可靠。

容林,杨旭东,陈理军,王爱勤,何龙飞[4](2014)在《葛根素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酮苷,是葛根的最主要有效成份之一。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葛根素制剂已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脑血管病、突发性耳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本文就葛根素对心脏、脑、肝、骨、肺、神经、细胞繁殖、糖尿病及其它方面作用等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良反应,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李鹏跃[5](2014)在《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文中指出脑中风学名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在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葛根为治疗脑中风的常用中药。目前,其主要成份葛根素已有4种相关静脉注射制剂上市,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葛根素作用机制与扩张脑血管、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有关。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除葛根素外,葛根总黄酮中其余成分同样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水肿程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目前已有葛酮通络胶囊及愈风宁心系列口服制剂上市。然而,上述制剂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葛根素注射剂自1993年上市以来,临床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而口服制剂存在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并且对于中风病人而言,吞服困难,给药顺应性较差。这些问题均限制了上述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均证明鼻腔给药是治疗脑病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课题基于“鼻通脑络”中医理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鼻腔作为给药途径,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对葛根素及自制葛根总黄酮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差异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葛根素和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优工艺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所得工艺便捷可行,目标成分提取率达到90%以上。对葛根水提液进行了醇沉处理,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0.5g药材/ml,加95%乙醇,调节醇浓度为60%,醇沉24h,进一步提高了浸膏中目标成分的纯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树脂为HPD200A,上样液浓度为0.25g药材/ml,大孔树脂柱径高比为1:5,上样量为0.5g药材/ml树脂,上样流速为1ml/min,水洗2BV,水洗流速为0.5ml/min,30%乙醇洗脱4BV,醇洗流速为0.5ml/min。最终产物的出膏率约为10%,葛根素的纯度在30%以上,总黄酮的纯度在70%以上。对葛根总黄酮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放大实验研究,所得提取物纯度基本稳定,工艺可行。对提取物中各成分进行质谱分析,初步推断其中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以Bcl-2 mRNA为指标对葛根素及提取物的抗凋亡作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组效果更好,提示提取物中有成份能够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mRNA的高表达,更有助于抑制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的凋亡。2葛根素微透析及HPLC-MS/MS方法的建立体外透析实验及反渗透实验显示,葛根素的探针传递率及回收率分别为:63.37%和71.52%,两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不同浓度药液对探针回收率(或传递率)并无影响,通过探针清除率实验,证实了葛根素与探针膜材料之间不存在吸附;同时研究表明,药物回收率、传递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值会随着探针外药液搅拌速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灌流液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能够有效的提高回收率,降低传递率,同时亦使两者之间的差异增大;随着探针膜长的增加,药物的传递率及回收率均有显着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值亦随之而增大。上述结果提示,如果需要求得体内的真实药物浓度,以探针的在体传递率替代在体回收率是不可行的,故采用零净通量法对探针的在体回收率进行了计算。脑探针的定位按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结合脑组织切片,确定嗅球的位置为以前囟为基点,AP:+8mm,ML:±1mm处定位,血液探针沿向心室方向植入颈静脉,以生理盐水为灌流液,采用零净通量法测定探针在血液及嗅球部位的在体回收率,分别为:17.52%,29.13%。建立了透析液中葛根素及内标柚皮苷的HPLC-MS/MS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column(3.5μm,4.6 × 1Omm,USA));HPLC条件:甲醇-水,0-8min,24:76,8-15min,60:40;MS/MS条件: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监测离子:415/295(葛根素),579/271(柚皮苷)。葛根素在0.002-0.111 μg/mL和0.111-8.9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0.23816x-0.0001(r=0.998)和y=0.25562x-0.01582(r=0.999)。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定量限以标准曲线最低点计。3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血液探针埋植于颈静脉,脑探针埋植于嗅球部位,葛根素按照7mg/kg的剂量分别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鼻腔给药,微透析取样,20min收集样品一次,HPLC-MS/MS检测透析液中药物浓度。以Kinetica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体内数据。血药动力学结果显示: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0.89±10.69μg/ml(i.v.)、9.31±3.99μg/ml(i.v.gtt)、3.82±1.03 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 分别为 1524.63±584.05μg/ml.min(i.v.)、1037.18±501.70 μg/ml·min(i.v.gtt)、623.12±170.86 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20min(i.v.)、100min(i.v.gtt)、68±10.95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 44.20±8.97min(i.v.)、87.24±7.84min(i.v.gtt)、140.27±7.86min(i.n.)。与静脉给药相比,鼻腔给药组各参数均有显着性差异。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显示: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0.29±0.07μg/ml(i.v.)、0.0523μg/ml(i.v.gtt)、0.50±0.16μg/ml(i.n.),各组的嗅球部位 AUC0-5h 分别为 28.44 ±6.89μg/ml·min(i.v.)、8.30±4.85μg/ml·min(i.v.gtt)、86.84±23.50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20min(i.v.)、132±36min(i.v.gtt)、212±30.33 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 81.76±11.46min(i.v.)、162.63±19.00min(i.v.gtt)、186.43±6.25min(i.n.)。各组的脑靶向指数分别为1.87%、0.80%、13.94%。鼻腔给药虽然血药浓度较低,但嗅球部位药物浓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脑靶向性显着提高。4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模拟葛根素的临床用药对象和给药方式,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病理状态下,葛根素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血药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为13.84±2.45μg/ml(i.v.gtt)、4.36±1.06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分别为 1416.68±249.74μg/ml·min(i.v.gtt)、533.48±136.75μg/ml·min(i.n.),各组的 tmax分别为 100 min(i.v.gtt)、80±31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8.85±6.34 min(i.v.gtt)、115.61±13.82min(i.n.)。鼻腔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66%,与正常大鼠相比,静脉滴注时MCAO模型大鼠具有较高的血药AUC,鼻腔给药时MCAO模型大鼠血药AUC与正常大鼠组无显着性差异。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为0.19±0.12μg/ml(i.v.gtt)、1.54±0.43μg/ml(i.n.),各组的嗅球部位的 AUC0-5h 分别为 24.50±16.74μg/ml·min(i.v.gtt)、255.96±87.74μg/ml·min(i.n.),各组的 tmax 分别为 104±38 min(i.v.gtt)、92±11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1.72±12.68 min(i.v.gtt)、136.57±17.12min(i.n.),各组的脑靶向指数为1.73%和47.98%。鼻腔给药组的Cmax、AUC均显着高于静脉滴注组,脑靶向系数更是高达静脉滴注组的27倍,充分体现了鼻腔给药的优越性。与正常大鼠相比,静脉滴注和鼻腔给药时,MCAO大鼠嗅球部位药物峰浓度和AUC显着增加,并且曲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或脑缺血对嗅黏膜和嗅神经的影响所导致的。5葛根总黄酮经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MCAO模型大鼠,自制葛根提取物按照20mg/kg的剂量分别静脉滴注、鼻腔给药,微透析取样,HPLC-MS/MS检测透析液中药物浓度。以Kinetica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处理体内数据。血药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血药峰浓度Cmax为14.96±3.97μg/ml(i.v.gtt)、0.75±0.30μg/ml(i.n.),各组的血药 AUC0-5h 分别为 1707.02±457.88μg/ml·min(i.v.gtt)、134.72±37.61μg/ml.min(i.n.),各组的 tmax 分别为 104±9 min(i.v.gtt)、68±18min(i.n.),各组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90.28±15.18 min(i.v.gtt)、139.41±12.11min(i.n.),鼻腔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89%,但药物在血浆中的MRT显着长于静脉滴注组。与葛根素单独给药相比,静脉滴注时两者血药AUC并无显着差异,提示在该药物浓度下提取物中其余黄酮类成分并未对葛根素的代谢产生影响;但鼻腔给药时提取物组的血药AUC显着降低,仅为葛根素组的25%,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提取物中多种成分在透过鼻黏膜时发生竞争所致。嗅球部位药动学结果表明:各组的药物峰浓度Cmax为0.060±0.03μg/ml(i.v.gtt)、0.37±0.11μg/ml(i.n.),嗅球部位的 AUC0-5h分别为 7.38±4.65μg/ml-min(i.v.gtt)、58.60±14.48μg/ml·min(i.n.),鼻腔给药组嗅球部位药物浓度持续升高,并且下降趋势不明显,各组的DTI分别为:0.43%和43.50%。与葛根素单独给药相比,静脉滴注时提取物组嗅球部位AUC仅为葛根素组的30%,这可能是由于透过血脑屏障时黄酮类成分发生竞争所致,鼻腔给药也发生相似的现象。尽管葛根素组和提取物组鼻腔给药后血液和嗅球部位AUC存在显着差异,但二者的DTI分别为47.98%和43.50%,较为接近,进一步证明了黄酮类成分在经鼻转运入脑过程中存在竞争。

李嘉伟[6](2013)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期2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反应,经过相关的对症治疗症状均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着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向临床推荐。

赵凯[7](2011)在《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文中研究说明我们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共观察病例82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有严重心脏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分者)不作为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

李可建[8](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吴波[9](2005)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多年来,中成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中成药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当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选择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方法:从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筛选出59种,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分类方法将中成药依功能分为肝阳化风证、痰热闭阻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其他等六大类。检索8种相关电子数据库,手检7种中文期刊,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与研究者联系,收集使用59种中成药中任何一种与不用该种中成药相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判定指标包括:1.主要指标: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死亡或依赖。2.次要指标: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末的死亡;生存质量。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纳入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对所纳入的试验进行资料合成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eman 4.2.7,

黄笋生,贾东岗[10](2001)在《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周德生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特点及活血荣络方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周德生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数据挖掘
    1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 研究资料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筛选
    3 研究方法
        3.1 频数分析
        3.2 聚类分析
        3.3 关联规则
        3.4 性味归经功效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用药频次
        4.2 聚类分析结果
        4.3 关联规则结果
        4.4 性味归经及药效分布情况统计
    5 讨论
        5.1 周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高频药味分析
        5.2 周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
        5.3 周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中药配伍规律
    6 展望与不足
第二部分 活血荣络方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和细胞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2.2 PC12细胞株的培养
        2.3 OGD/R模型的制备
        2.4 复氧时间筛选
        2.5 PC12细胞活性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复氧复糖时间点选择
        4.2 PC12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5 结论分析
    6 展望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基于Meta分析的葛根素注射剂辅助治疗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资料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2.4.3 血液流变学指标
        2.4.4 其他结局指标
    2.5 安全性
    2.6 敏感性分析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判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缺损
        1.3.2 治疗效果[3]
        1.3.3 日常生活能力[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2.2 随访
3 讨论

(4)葛根素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素对心脏的作用
    1.1 葛根素对心肌缺血的抗氧化作用
    1.2 葛根素对心绞痛的作用
    1.3 葛根素对心肌梗塞的作用
    1.4 葛根素对心脏的其他作用
2 葛根素对脑的作用
    2.1 葛根素对脑缺血的作用
    2.2 葛根素对脑梗塞的作用
    2.3 葛根素对脑的其他作用
3 葛根素对肝的保护作用
4 葛根素对骨的作用
5 葛根素对肺的作用
6 葛根素对神经的作用
    6.1 葛根素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6.2 葛根素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6.3 葛根素的镇痛作用
    6.4 葛根素促进神经细胞增殖的作用
    6.5 葛根素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7 葛根素对细胞的作用
    7.1 葛根素对癌细胞的作用
    7.2 葛根素对其他细胞的作用
8 葛根素的其他作用
    8.1 葛根素对治疗眩晕的作用
    8.2 葛根素对胰腺的作用
    8.3 葛根素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8.4 葛根素对重度子痫的作用
    8.5 葛根素的抗炎作用
    8.6 葛根素对突发性聋的作用
    8.7 葛根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8.8 葛根素对糖尿病的作用
9 不良反应报道
1 0 展望

(5)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葛根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其对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第一节 葛根提取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葛根纯化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葛根纯化放大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葛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对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微透析及HPLC-MS/MS方法建立
    第一节 微透析探针回收率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微透析探针在体回收率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HPLC-MS/MS方法学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葛根素不同途径给药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葛根素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葛根总黄酮不同途径给药MCAO模型大鼠血液及嗅球部位葛根素药动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葛根素鼻腔给药入脑机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9)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前言
        参考文献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周德生教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特点及活血荣络方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探[D]. 陈思肴.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基于Meta分析的葛根素注射剂辅助治疗脑梗死临床评价研究[J]. 王凯欢,吴嘉瑞,张丹,刘施,段笑娇,张晓朦,张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7(11)
  • [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 印春. 当代医学, 2014(26)
  • [4]葛根素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J]. 容林,杨旭东,陈理军,王爱勤,何龙飞. 大众科技, 2014(06)
  • [5]基于MD-MS技术研究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静脉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差异[D]. 李鹏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6]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李嘉伟. 海峡药学, 2013(04)
  • [7]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J]. 赵凯. 陕西中医, 2011(10)
  • [8]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9]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10]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初探[J]. 黄笋生,贾东岗. 实用临床医学, 2001(04)

标签:;  ;  ;  ;  ;  

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1例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