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三里穴位封闭用于妊娠剧吐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覃晓洵,杜雪莲,黄剑美[1](2022)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恶阻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妊娠恶阻,与西医病名"妊娠剧吐"相对应,是妊娠期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主要以静脉补液支持治疗为主,方法单一。而中医治疗此病,既可通过辨证论治开具"因人而异"的中药口服汤剂,又可灵活运用针刺、拔火罐、艾灸、推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直肠滴入、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方法,形式多样,患者接受度高,疗效显着。现将近年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妊娠恶阻中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黎秋艳,李砺,吴树芬[2](2021)在《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8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中医症候评分及恶心呕吐指数问卷(RINV)、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医症候评分及RINV、B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吐时间、住院时间、离院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敷贴对妊娠剧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郭彩霞[3](2021)在《妊娠期恶心呕吐气郁质临床特征及穴位贴敷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调查气郁质孕早期妇女恶心呕吐临床症状、人格类型来探讨气郁质孕早期妇恶心呕吐的临床特点。2.在此基础上,选择中、重度NVP患者,通过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前后PUQE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全身症状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情况,与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判定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中医外治法干预妊娠恶心呕吐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持。方法:1.病例来源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09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气郁质孕早期妇女114例,采用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2018年发布的恶心呕吐妊娠专用量化表(PUQE)判定妊娠恶心呕吐情况,课题组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症状收集,EPQ-RSC进行人格类型的判定,探讨气郁质妊娠期恶心呕吐临床特征。2.按照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VP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用药1周。于患者用药前及用药一周后,观察患者PUQE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全身症状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妊娠期恶心呕吐临床特征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收集气郁质为主孕早期妇女114例,平均年龄(30.31±4.20)岁,其中年龄最大40岁,最小20岁。在职业方面,职员人数最多(63,55.30%),在教育程度方面接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者人数最多(72,63.2%)。1.2病史特征及伴随疾病1.2.1既往史及手术史既往有疾病史者4例,分别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除剖宫产、人流术以外,仅有1例患者既往有手术史为卵巢囊肿剥除术。1.2.2婚育史及流产史本次研究的114例孕妇全部已婚,第一胎妊娠者48例,占总人数的42.11%;既往有分娩人数为52例,其中顺产38例,占分娩人数的73.08%;其余14例为剖宫产。既往有流产史的孕妇有37例,占总人数的32.46%。其中,就流产次数而言,流产1次者24例,占流产人数的64.86%,流产2次者9例,占流产人数的34.32%,流产3次者4例,占流产人数的10.81%;就流产方式而言,人工流产21例,占流产人数的56.76%,药物流产12例,占流产人数的32.43%,自然流产4例,占流产人数的10.81%。1.2.3.恶心呕吐妊娠专用量化表(PUQE量表)评分情况PUQE总评分多集中在中度水平,其中轻度(39,34.2%),中度(69,61.31%),重度的人数最少为(6,4.49%)。1.2.4中医相关症状食欲改变方面,食欲减退人数最多(109,95.61%);口味改变(80,70.20%),其中喜食人群中喜食酸味者人数最多(28,45.16%),厌食人群中厌食油腻者人数最多(32,45.07%);口渴喜饮(61,53.51%),其中渴喜热饮人数最多(56,91.80%);有寒热症状(93,81.58%),其中怕冷人数最多(78,68.42%);头晕(68,59.65%),神疲(82,71.93%),乏力(80,70.18%),流涎(16,14.03%);有睡眠改变(67,58.77%),其中以失眠为主(38,33.33%);大便异常(69,60.52%),其中便秘人数最多(31,27.19%);小便异常(61,53.51%),其中小便次数多(58,95.08%),夜尿次数多(45,77.59%)。1.2.5人格分布结果人格类型按照降序排列依次是:胆汁-多血质(31,27.19%);胆汁-抑郁质(25,21.93%);胆汁质(24,21.05%);中间型人格(11,9.64%);抑郁质(9,7.89%);粘液-抑郁质(5,4.38%);多血-粘液质(4,3.51%);粘液质(3,2.63%);多血质(2,1.75%)。2.穴位贴敷的疗效研究2.1 PUQE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095>0.05)。经治疗后,两组间的PUQE积分均有明显降低(Z=-4.84,P=0.000<0.05;Z=-4.85,P=0.000<0.05),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更好(Z=-2.84,P=0.005<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妊娠期恶心呕吐,且加用穴位贴敷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补液治疗。2.2恶心呕吐积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P=0.221>0.05)。经治疗后,两组间的恶心呕吐积分均有降低(Z=-4.85,P=0.000<0.05;Z=-4.79,P=0.000<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00<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妊娠期恶心呕吐,且加用穴位贴敷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补液治疗。2.3全身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P=0.187>0.05)。两组间的全身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Z=-4.81,P=0.000<0.05;Z=-4.43,P=0.000<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37<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由恶心呕吐引起的头晕、乏力、疲倦等全身症状,且加用穴位贴敷的疗效优于单用西医补液治疗。2.4尿酮体: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6.10,P=0.542>0.05)。两组经治疗后尿酮体均有所减轻(Z=-4.84,P=0.000<0.05;Z=-4.69,P=0.000<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7,P=0.364>0.05),尚不能认为治疗组尿酮体转阴优于对照组。2.5总有效率比较:在对妊娠期恶心呕吐患者的治疗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证明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有明显的疗效,在缓解患者的症状,维持其继续正常妊娠方面效果显着。结论:1.气郁质NVP患者恶心呕吐多以中度为主,且伴随的症状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食欲减退、口渴喜热饮、便秘、夜尿频多等多方面,且精神情志症状较为典型,临床治疗中除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外,还需注意调节孕妇心理情绪。2.妊娠恶心呕吐患者,在早期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体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组方和腧穴选择,借助穴位贴敷外治方法改善恶心呕吐症状安全有效,在PUQE评分、恶心呕吐积分、全身症状积分、尿酮体等方面均有改善。
左艳[4](2021)在《足三里穴位封闭在妊娠剧吐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文中研究指明妊娠剧吐属于女性群体妊娠期独有的特殊疾病,其发病时期为妊娠早期,主要患病群体为初产妇人群[1]。妊娠剧吐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并可能会导致患者新陈代谢出现障碍,还会提高患者出现体液失衡症状的风险,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2,3]。目前妊娠剧吐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观点认为患者生活环境、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精神状态是导致妊娠剧吐出现的主要诱因[4]。
甘丽莉,阳晓晴[5](2020)在《妊娠恶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妊娠恶阻即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1]。严重持续的恶心、呕吐、可引起脱水、酮症甚至酸中毒[2]。妊娠恶阻占妊娠的0.3%~1.0%{2]。大多数孕妇妊娠恶阻发生在10周以前,严重者出现嗜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目前,主要是通过静脉补液、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为主。用于妊娠恶阻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法,灸法,穴位贴敷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丸法,穴位按摩法,中药保留灌肠等。现将妊娠恶阻中医外治法综述如下。
李梦雪,王昕[6](2021)在《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妊娠恶阻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相比于西医的对症、支持疗法,中医治疗妊娠恶阻方法颇多。通过文献整理研究,总结了中医临床上常用治疗妊娠恶阻的方法,包括中药口服、针刺、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法。并将现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及临床实验进行汇总。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疗效显着,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赵雨婷[7](2020)在《揿针疗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观察揿针疗法在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中医护理思路及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妇科病房,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1及试验组2。对照组患者给予院内常规护理与治疗;试验组1患者在院内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在内关及足三里穴进行每天1次的毫针治疗,每次20分钟;试验组2患者在院内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在内关及足三里穴进行揿针治疗,留针2天,每天按压3次,每次按压埋针处2分钟。三组妊娠恶阻患者均以干预2周为1个周期。在干预前对所纳入的三组妊娠恶阻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对三组患者尿酮体、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妊娠期恶心呕吐量表(PUQE)进行评价,以上资料均录入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前,对三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产史、停经天数等)、尿酮体、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UQE)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尿酮体、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妊娠期恶心呕吐量表评分和程度基线水平基本一致,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2周后,试验组1与试验组2患者在尿酮体指标、妊娠期恶心呕吐量表评分及程度、中医症候积分量表、临床疗效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1、试验组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着(P>0.05)。3.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比三组患者干预后尿酮体、中医症候积分量表、妊娠期恶心呕吐量表评分和程度,效果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以有效的缓解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显着;基于妊娠恶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等多方面考量,建议给予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揿针治疗。
于敏[8](2020)在《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平肝和胃方联合外治法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找到实际可行、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方法,开辟治疗本病具有中医特色的新途径。方法:筛选符合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对照2组单纯液体治疗,对照1组给予液体+中药平肝和胃方口服,实验组给予液体+中药+揿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三组患者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三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方案对妊娠剧吐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尿酮体转阴率、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实验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分、主要证候积分、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不适,缩短疗程,内外同治,针药结合,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颜国辉[9](2020)在《腕踝针对妊娠剧吐干预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龙海市第一医院2018年03月2019年10月的妊娠剧吐患者70例,随机分成甲氧氯普胺组和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各35例,甲氧氯普胺组采用常规甲氧氯普胺止呕、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在甲氧氯普胺止呕、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治疗至出院。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对比两组的PUQE量表、NVPQOL量表、尿酮体变化及总体疗效的变化。结果1、其中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脱落0例,实际完成35例;甲氧氯普胺组脱落1例,因患者因终止妊娠退出治疗,实际完成34例,总脱落率为1.42%治疗组患者治疗治愈率为94.3%,对照组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生育情况、年龄段、年龄、尿酮体等级、PUQE量表、NVPQOL量表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组均能改善PUQE量表积分等级、NVPQOL量表积分、尿酮体等级。在PUQE积分,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由12.71±1.45降至5.37±1.44),明显优于甲氧氯普胺组(由12.59±1.88降至6.88±1.81),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PUQE等级,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治疗后等级(轻度/中度),与甲氧氯普胺组治疗后(轻度/中度),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在NVPQOL量表积分,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由165.60±7.67降至84.17±10.44),明显优于甲氧氯普胺组(由166.94±9.50降至96.55±12.33),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尿酮体对比,表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在总治愈率为94.29%,甲氧氯普胺组总治愈率为70.59%,两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两组治疗均可以改善妊娠剧吐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在平均住院天数、改善妊娠剧吐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腕踝针联合甲氧氯普胺组优于甲氧氯普胺组。3.腕踝针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
金婷[10](2020)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以寻找一个临床上令医患更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取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住院患者53例,编号随机数字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给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内服+中药熏鼻+输液治疗;另一对照组26例给予单纯的输液治疗。两组各自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若厌食呕吐等症状均消失即可停止用药,若厌食呕吐症状未见改善,即进行下一周期,治疗三个周期可停止用药。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尿酮体、中医症候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将两组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综合评价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入组基本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停经天数、病程、孕产次数、病情程度、尿酮体方面,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结果:(1)总疗效观察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和70.83%,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组治疗方案优胜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积分分析:治疗组在中医症候总积分及主要症状方面疗效优胜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尿酮体变化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组尿酮体转阴率优胜于对照组(P<0.05)。(4)止吐所需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在止吐所需时间方面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平均天数为6.00±4.08天,对照组为9.96±7.64天,且P=0.020(P<0.05)说明治疗组优胜于对照组。(5)两组均未见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研究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在治疗脾胃虚弱型的妊娠剧吐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临床上运用安全、方便。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时,不仅对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且疗程较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项治疗妊娠剧吐疾病可行性方案。
二、足三里穴位封闭用于妊娠剧吐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足三里穴位封闭用于妊娠剧吐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恶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治疗 |
1.1 普通针刺 |
1.2 腕踝针 |
1.3 飞针 |
1.4 揿针 |
1.5 梅花针叩刺 |
2 穴位贴敷 |
2.1 单穴位贴敷 |
2.2多穴位贴敷 |
2.3 子午流注择时贴敷 |
3 耳豆压穴 |
4 艾灸 |
5 灌肠 |
6 推拿 |
7 穴位注射 |
8 其他外治法 |
9 结语 |
(2)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
2.3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
2.4 两组干预前后RINV、BAI评分比较 |
2.5 两组止吐时间、住院时间、离院复发率比较 |
3 讨论 |
(3)妊娠期恶心呕吐气郁质临床特征及穴位贴敷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妊娠期恶心呕吐气郁质临床特征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妊娠期恶心呕吐气郁质穴位贴敷疗效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足三里穴位封闭在妊娠剧吐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患者24小时内呕吐频率: |
2.2 参照组与研究组住院时间: |
2.3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症状表现情况: |
2.4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尿酮体水平状况: |
3 讨论 |
(5)妊娠恶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疗法 |
2 灸法 |
3 穴位贴敷 |
4 穴位注射 |
5 耳穴压丸 |
6 穴位按摩 |
7 中药保留灌肠 |
8 小结 |
(6)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从肝脾肾论 |
1.2 从痰湿论 |
2 临床常用方剂分类研究 |
2.1 小半夏汤类加减方临床研究 |
2.2 现代医家经验方剂总结 |
3 中医外治法常用穴位 |
3.1 中脘 |
3.2 足三里 |
3.3 内关穴 |
4 中医外治法 |
4.1 针刺治疗 |
4.2 穴位注射 |
4.3 穴位贴敷 |
4.3.1 经验方治疗的临床研究 |
4.3.2 辨证治疗的临床研究 |
4.4 耳穴压豆 |
4.5 联合治疗 |
5 讨论与思考 |
(7)揿针疗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妊娠恶阻的研究概述 |
1.1 流行病学分析 |
1.2 妊娠恶阻的认识 |
1.3 妊娠恶阻的治疗现状 |
2.揿针疗法的研究概况 |
2.1 揿针疗法的作用原理 |
2.2 揿针疗法的治疗现状 |
3.立题依据 |
技术路线图 |
临床观察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病例的选择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假设 |
2.2 研究设计 |
2.3 分组方法 |
2.4 临床干预 |
2.5 研究工具 |
2.6 统计分析 |
2.7 研究的伦理学要求 |
2.8 质量控制 |
结果 |
1.研究依从性及脱落病例说明 |
2.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干预前三组患者的尿酮体比较 |
2.3 干预前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得分比较 |
2.4 干预前三组患者PUQE积分比较 |
2.5 干预前三组患者PUQE积分程度比较 |
3.干预后各评价工具得分比较 |
3.1 干预后三组患者尿酮体比较 |
3.2 干预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得分比较 |
3.3 干预后三组患者PUQE积分比较 |
3.4 干预后三组患者PUQE积分程度比较 |
3.5 干预后三组患者疗效评价 |
4.干预前后三组患者各评价工具得分比较 |
4.1 干预前后三组患者尿酮体比较 |
4.2 干预前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得分比较 |
4.3 干预前后三组患者PUQE积分比较 |
4.4 干预前后三组患者PUQE积分程度的比较 |
讨论 |
1.选题及研究设计思路分析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揿针、穴位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选择依据 |
2.研究结果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临床指标分析 |
3.揿针安全性分析 |
4.研究创新性 |
5.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研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着作 |
个人简介 |
(8)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案 |
(三) 疗效指标 |
(四) 疗效判定指标 |
(五) 安全性评价标准 |
(六) 数据统计方法 |
三、一般资料 |
(一) 组间均衡性比较 |
(二) 孕次分布情况比较 |
(三) 生产次数分布情况比较 |
(四) 恶阻病史分布情况比较 |
(五) 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比较 |
(六)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七) 治疗前尿酮体比较 |
四、研究结果 |
(一) 临床疗效结果 |
(二) 实验组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
(三) 安全性指标监测 |
(四) 依从性结果 |
讨论 |
一、立论依据 |
二、平肝和胃方基本方药组成及分析 |
三、平肝和胃方中单味中药的近代药理学研究 |
四、揿针疗法及穴位依据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一) 实验结果分析 |
(二) 实验组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
六、内外同治、针药并用 |
七、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作用机制 |
八、妊娠结局追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剧吐的中西医研究及国内外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腕踝针对妊娠剧吐干预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一般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样本估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定疗效标准 |
2.5 评价不良反应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 |
第二章 结果 |
1 病例分布、完成情况 |
2 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表2-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PUQE量表(表2-2)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定(NVPQOL)比较(表2-3)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表2-4) |
3 疗效性分析 |
3.1 两组患者治疗住院天数情况(表2-5)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UQE比较(表2-6)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NVPQOL)比较(表2-7) |
3.4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尿酮体)的比较(表2-8) |
3.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体疗效的比较(表2-9)(图2-1) |
3.6 随访两组患者七天之后再次住院人数的比较(表2-10) |
4 不良反应评价 |
5 评价安全性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中的妊娠剧吐 |
1.1 起源与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 |
2 西学对妊娠剧吐的探索 |
2.1 妊娠剧吐的机制 |
2.2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 |
3 腕踝针治疗的依据 |
3.1 立方依据 |
3.2 选穴分析 |
4 妊娠专用恶心呕吐量化表(PUQE)的选择 |
5 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的选择 |
6 疗效分析 |
6.1 两组患者住院平均天数分析 |
6.2 对PUQE评分疗效分析 |
6.3 对NVPQOL特异性量表评分疗效分析 |
6.4 对尿酮体分析 |
6.5 对中医症状疗法分析 |
6.6 对患者再次入院分析 |
7 脱落病例分析 |
8 安全性分析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祖国医学对妊娠恶阻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妊娠剧吐的认识 |
3.总结 |
1.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脾胃虚弱证辩证标准 |
2.4 中医症状的评分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标准 |
3.4 病例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病例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4.3 用药疗程 |
5 观察指标 |
5.1 治疗前后临床观察 |
5.2 安全性观察相关内容 |
6 疗效判定标准 |
7 统计学分析 |
8 研究结果及分析 |
8.1 一般资料分析 |
8.2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
8.3 治疗结果与分析 |
8.4 药物安全性分析 |
9.讨论 |
9.1 病机及治法的探讨 |
9.2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
9.3 中药熏鼻疗法 |
9.4 研究结果分析 |
9.5 体会 |
10.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足三里穴位封闭用于妊娠剧吐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恶阻现状[J]. 覃晓洵,杜雪莲,黄剑美. 光明中医, 2022(02)
- [2]梅花针叩刺联合穴位贴敷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J]. 黎秋艳,李砺,吴树芬.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4)
- [3]妊娠期恶心呕吐气郁质临床特征及穴位贴敷疗效研究[D]. 郭彩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足三里穴位封闭在妊娠剧吐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J]. 左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10)
- [5]妊娠恶阻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甘丽莉,阳晓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12)
- [6]中医治疗妊娠恶阻临床研究[J]. 李梦雪,王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7]揿针疗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的效果观察[D]. 赵雨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平肝和胃方联合揿针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D]. 于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腕踝针对妊娠剧吐干预疗效的临床观察[D]. 颜国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D]. 金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