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涂布纸涂料组成的发展及市场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雅[1](2020)在《涂布法制备芳纶云母纸及纸张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芳纶云母纸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柔韧性、耐高温性、绝缘性和耐电晕性,在高压、变频电机和牵引电机等高端电器绝缘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常,芳纶云母纸是由芳纶纤维与云母混合经湿法抄造得到的,但芳纶纤维与云母存在较大的表面性能和密度差异,该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限制:(1)制备的芳纶云母纸存在界面强度低、两面差大等不足;(2)易于沉降的云母容易造成网布堵塞、浆料混合不匀;(3)芳纶云母纸中存在的大量孔隙影响绝缘性能。尽管纤维和云母的表面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工艺复杂性、制备效率和化学污染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因此,寻找简单、高效的芳纶云母纸制备方法是该领域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采用涂布的方式来解决孔隙调控、云母沉降和网布堵塞等问题,即在芳纶原纸上涂布含有云母的绝缘涂料制备芳纶云母纸,进一步加入纳米填料提高其电气绝缘性能,并研究了涂布法对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以期简化芳纶云母纸制备工艺、提升综合性能。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采用不同配比的芳纶沉析纤维和芳纶短切纤维制备芳纶原纸,并利用多种胶黏剂涂布在芳纶原纸表面制备了涂布芳纶纸。考察纤维配比和胶黏剂种类对芳纶涂布纸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耐电晕性能和耐温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涂布后,胶黏剂能够填补原纸的孔隙,大幅提升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当纤维和胶黏剂分别是纯沉析纤维和丁苯胶乳时,涂布芳纶纸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指数为40.4N·m/g)、绝缘性能(39.019kV/mm)、优异的耐电晕性能(292.12 h)和耐高温性能(Td10%=390.1℃),此时达到最佳综合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性能,对涂布芳纶纸进行热压降低内部孔隙,并利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对热压条件进行优化。当热压温度、压力和时间分别为240℃、15 MPa和20 min时,芳纶涂布纸性能可再次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将绝缘和耐电晕性能优异的云母引入到丁苯胶乳中制备绝缘涂料,将其涂布于芳纶原纸上制备芳纶云母涂布纸,并研究云母粒径、丁苯胶乳含量对芳纶云母纸机械性能、绝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云母粒径为5 μm时,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最优,经热压后芳纶云母涂布纸的击穿强度为34.082kV/mm,抗张指数为30.706N·m/g,与混抄法制备的芳纶云母纸相比分别提高了 18.3%、41.7%。丁苯胶乳的含量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也有显着影响。当丁苯胶乳低添加量(6%)时,芳纶云母涂布纸的耐电晕性能最好(耐电晕时间达到673.15 h),较芳纶原纸提高了 11.8倍。而丁苯胶乳高添加量(20%)时,芳纶云母涂布纸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较好,抗张指数和击穿强度为34.6 N·m/g和48.59 kV/mm,较芳纶原纸提高了 271%和73%。值得注意的是,在热稳定性基本没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涂布法制备的芳纶云母纸具有以下优点:纤维与云母结合强度高,表面机械稳定性大幅提升,基本无掉毛掉粉现象,且具有优异耐水性、柔韧性、耐磨损性和抗破坏性。最后,采用插层剥离法和碱溶法制备纳米云母片和芳纶纳米纤维(Aramidnanofibers,ANFs),并将其分别加入丁苯胶乳和云母的涂料中,利用纳米填料的尺寸效应和极化作用实现孔隙率的降低、击穿路径的延长和绝缘性能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纳米填料的加入均能有效提升芳纶云母涂布纸的力学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当涂料中加入0.6 wt%纳米云母片时,芳纶云母涂布纸的击穿强度、抗张指数和内结合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5.96kV/mm、38.2N·m/g和506.1 J/m2,相比未加入纳米云母片的芳纶云母涂布纸分别提高了 15.2%、10.4%和8.1%。当涂料中ANFs添加量为0.6 wt%时,芳纶云母涂布纸的击穿强度达到最大值(56.67kV/mm)。加入纳米云母片和ANFs后的芳纶云母涂布纸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Td10%>390.1℃)和耐电晕性能(耐电晕时间大于500h)。与传统混抄法制备纳米粒子复合纸相比,涂布法可以大幅提高芳纶云母纸的综合性能。
付思佳[2](2020)在《纸张涂层材料渗吸行为分析及分形模型建立》文中提出纸张涂层的渗吸性能决定着油墨与涂层的结合程度,进而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若涂层的渗吸性能较差,将会引起透印、墨斑等印刷质量问题。因此,研究纸张涂层材料渗吸行为对提高涂布纸印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纸张涂层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孔介质,其孔隙数量繁多、排列无序,很难用传统的几何方式表征,为渗吸行为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分形理论为表征多孔介质微观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已有研究将分形理论应用在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问题。然而,基于分形理论表征纸张涂层材料自渗吸特性的研究很有限。因此,论文基于纸张涂层材料渗吸实验的测量,探讨了纸张涂层材料的渗吸规律,利用孔道网络建模软件PoreXpert对样品进行模拟渗吸。在此基础上,基于分形理论,根据纸张涂层材料的孔隙结构特点,建立了包含孔隙分形结构的渗吸模型,并通过与渗吸实验数据的匹配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涂层材料渗吸的测量,搭建了渗吸特性测量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自动升降的夹具设计,实现渗吸样品测量的位置控制,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和天平RS-232串口之间的通讯机制,开发了渗吸数据的采集模块,实现了渗吸数据的自动采集,为后期的纸张涂层材料渗吸特性测量提供数据支撑。(2)采用压汞仪测定了 cbGCC、fbGCC、和fnGCC三种纸张涂层材料孔隙结构的基本参数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等效毛细管半径RfbGCC<RcbGCC<RfnGCC。利用渗吸测量系统测量了三种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并描述了时间机制和根时间机制下的渗吸规律,通过经典的惯性力机制、Lucas-Washburn机制和Bosanquet机制对样品的渗吸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渗吸的初始阶段,渗吸规律符合纯惯性力模型;长时间范围内,渗吸规律遵循Lucas-Washbum机制和Bosanquet机制。利用纸张涂层材料渗吸特性测量系统对fbGCC(90w/w%<2mm的细质研磨碳酸钙)填充的纸张进行测量,填充比例分别为0 w/w%、0.75w/w%、1.25w/w%和1.5w/w%。结果表明:对于无填料添加或者填料较少的纸张,y向渗吸既不遵循惯性力模型,也不遵循Lucas-Washburn模型。在纸面碳酸钙填充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初始阶段遵循纯惯性力模型,随后转换为Lucas-Washburn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三种经典渗吸模型进行渗吸模拟,并与渗吸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三种经典模型只适合用于定性地预测纸张涂层材料的渗吸规律,而不能准确地定量说明样品的渗吸结果。(3)基于孔隙特征数据,通过孔道网络建模软件PoreXpert建立样品的三维网络模型,对样品模型进行了渗吸模拟。模型模拟渗吸实验结果与第三章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样品渗吸初期符合纯惯性力模型规律,随着渗吸的进行,在长时间范围内,涂层材料的渗吸特性遵循Lucas-Washburn 方程。(4)应用分形几何描述了孔隙结构特征,使用压汞法计算样品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涂料的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和渗吸特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明了涂层材料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根据已有的多孔材料渗吸模型,推导了包含孔隙分形结构参数的渗吸量表达式,并与渗吸实验结果进行匹配。结果表明,含有分形结构参数的多孔介质渗吸模型与纸张涂层材料渗吸实验结果不能很好地吻合。因此,引入一个系数k和一个常数B对模型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纸张涂层材料对印刷流体的渗吸量。
王辉[3](2019)在《硫酸钙晶须涂料的制备及其对涂布纸印刷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硫酸钙晶须具有高白度、高亮度的特点,作为新型颜料用于造纸涂布中可使涂布纸颜色纯正且不易泛黄。将硫酸钙晶须用作涂布颜料不仅可以改善纸张性能,提高印刷质量而且可以扩大磷矿废渣的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堆积,节约土地资源。论文在实验室范围内对硫酸钙晶须的性质、研磨分散条件等进行了探究。采用湿法研磨方式对硫酸钙晶须进行研磨分散,最佳研磨时间为4h,研磨机转速为2500rpm,研磨后硫酸钙晶须平均粒径为1.9μm,≤2μm粒径占比为75%。有机分散剂比无机分散剂分散效果要好,聚丙烯酸钠为硫酸钙晶须颜料的最佳分散剂,最佳用量为0.5份。论文对硫酸钙晶须颜料所适用的最佳胶黏剂及用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阳离子淀粉、聚乙烯醇,丙烯酸胶乳作为胶黏剂时涂料黏度小,流变性能好,涂布纸光学性能和抗液体渗透性好,油墨吸收性偏小也能满足涂布纸要求;丙烯酸胶乳作为胶黏剂时涂布纸阶调复制曲线相对平滑,再现性好,涂布纸所呈现的色域居中,可以作为硫酸钙晶须颜料最适用的胶黏剂。丙烯酸胶乳在添加12份时涂料性能、涂布纸性能和印刷效果较好。论文还对硫酸钙晶须和传统颜料碳酸钙进行比较,在涂料配方中使用碳酸钙部分取代硫酸钙晶须,探究碳酸钙加入量对涂料性能、涂布纸性能和印刷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涂料黏度100%硫酸钙晶须>100%PCC>100%GCC,碳酸钙加入量增多有助于改善涂料流变性能;从单一颜料涂布纸性能来看,涂布纸白度、平滑度、光泽度及表面强度100%硫酸钙晶须>100%PCC>100%GCC;油墨吸收性100%GCC>100%PCC>硫酸钙晶须,GCC加入量增多使得涂布纸光泽度降低,PCC加入量增多涂布纸光泽度先上升后下降;印刷实地密度100%PCC>100%硫酸钙晶须>100%GCC,当GCC用量达到80份时涂布纸实地密度减小,PCC加入量增加涂布纸实地密度增加;涂布纸色域100%PCC>100%硫酸钙晶须>100%GCC,两种颜料在配比为40:60时色域达到最大;印刷阶调100%PCC>100%硫酸钙晶须>100%GCC,GCC加入量增多涂布纸阶调再现范围减小,PCC加入量增多涂布纸阶调再现范围扩大。硫酸钙晶须与GCC最佳配比80:20;硫酸钙晶须与PCC最佳配比为40:60。
顾丽丽[4](2015)在《脱墨再生纸制造环保型涂布纸》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造纸原料的短缺以及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脱墨再生纸以其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印刷性能较差,主要用来生产低端纸张以及报纸等。本研究通过使用廉价的常规颜料来改善脱墨再生纸的涂布性能,旨在使用脱墨再生纸生产出低成本的环境友好型涂布纸。本文研究了预涂涂料和面涂涂料中高岭土和研磨碳酸钙(GCC)的不同混合比例对涂布脱墨再生纸光学性能和印刷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预涂涂料中GCC比例的增加,涂布纸的白度升高,光泽度降低,粗糙度升高。在预涂配方相同时,面涂涂料中高岭土与GCC的配比对成纸的粗糙度的影响不大,但光泽度和印刷光泽度随着GCC的增加而降低,白度随GCC的增加而升高,GCC的加入会使成纸的表面强度降低,但影响程度不大。本研究中,分别在预涂涂料,面涂涂料以及在预涂涂料和面涂涂料中同时使用生物胶乳来部分取代羧基丁苯胶乳,研究生物胶乳部分取代羧基丁苯胶乳对涂布纸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胶乳部分取代羧基丁苯胶乳后,涂布纸的白度升高,光泽度降低,尤其生物胶乳用在面涂涂料中时,光泽度下降较为明显;随着预涂涂料中生物胶乳取代量的增加,涂布纸的印刷光泽度略有提高,但是表面强度降低幅度较大,粗糙度升高;面涂涂料中生物胶乳的取代量对涂布纸的粗糙度和表面强度影响不大,但印刷光泽度却随着取代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下降的较为明显。生物胶乳在预涂涂料和面涂涂料中同时使用来部分取代羧基丁苯胶乳时,对涂布纸的表面强度的影响不大,且与生物胶乳用在面涂涂料中相比,对涂布纸的印刷光泽度影响较小。当预涂涂料中生物胶乳取代量为5份,面涂涂料中生物胶乳取代量为3份时,涂布纸的印刷光泽度与全羧基丁苯胶乳样品相当。
周艳艳[5](2013)在《中空型塑料颜料的合成及其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前涂布纸正朝着轻量化、高白度和高光泽度的方向发展。低定量涂布纸是指定量低的优质涂布印刷纸。随着涂布纸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对改善纸张的质量要求日益增长。低定量涂布纸的关键是同时保持原纸的低定量、较低的涂布量以及较高的不透明度、平滑度和良好的印刷适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涂布颜料非常重要。以聚(丙烯酸酯/苯乙烯)为代表的中空型塑料颜料,具有质轻及遮盖力强等特点。与常用的矿物颜料相比,在较低的涂布量下能提高涂层的遮盖力、松厚度和弹性,增加油墨的吸附量,并使涂布纸具有较高的光泽度,因此塑料颜料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论文首先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复合乳液粒子。该乳液在温度为95℃,pH值约为12.0的条件下经碱处理3h得到了具有中空型塑料颜料。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种子乳液及复合乳液粒子的结构进行表征。种子乳液的红外谱图中,1640cm-1处C=C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则说明已经发生了聚合反应。复合乳胶粒的红外谱图中,存在1600cm-1处苯环中双键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种子乳胶粒与苯乙烯发生了聚合。利用透射电镜、激光散射粒度仪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乳液粒子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碱处理得到了中空的复合胶乳粒子。将中空塑料颜料代替部分瓷土、碳酸钙,配制成涂料对纸张进行涂布,测定涂布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平滑度、光泽度及印刷光泽度等,研究塑料颜料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空心塑料颜料部分代替全瓷土或碳酸钙颜料,对涂布纸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涂布纸的性能,如白度、光泽度、平滑度、印刷光泽度、K&N值都随着塑料颜料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瓷土与碳酸钙按不同比例配合使用时,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涂布纸的白度、平滑度、光泽度、印刷光泽度、K&N值都有所提高。添加轻钙代替部分重钙作为涂布颜料,可以提高涂层的油墨吸收性能和光泽度,但涂布纸平滑度略有下降,涂料粘度升高。
覃盛涛[6](2013)在《硫酸钙晶须制备造纸涂布颜料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酸钙和瓷土是常见的造纸矿物原料,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难以满足造纸工业的长期需求。硫酸钙晶须是从工业副产石膏提取的一种新型无机矿物质,能作为新型造纸颜料取代或部分代替碳酸钙和瓷土矿物质。但是硫酸钙晶须用于造纸涂布颜料,因还未开发合适的分散剂而很难制备得高固含量、低粘度的颜料。为此,本研究以酸解磷矿提取的硫酸钙晶须为原料,探究了其制备造纸涂布颜料的工艺及其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酸解磷矿提取的硫酸钙晶须晶须表面较光滑,长度为20-120μm,平均长度约60μm;晶须宽度在5-l0μm,长宽比约5:1-20:1;能谱分析表明硫酸钙晶须主要含Ca、S、O元素;XRD图谱显示其主要矿物成分为CaS04.2H20;红外光谱证明了硫酸钙晶须主要含-OH和-SO4;差热热重分析表明,硫酸钙晶须在0℃-50℃时失去自由水,100℃-150℃失去结晶水;对硫酸钙晶须采用不同温度锻烧后的XRD图谱显示其结晶水会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失去,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其主要矿物成分为CaS04。相比重钙和瓷土,硫酸钙晶须具有密度低、硬度低、白度高等造纸填料的优良性能,而其溶解度却相对较高。2.采用湿法研磨制备硫酸钙晶须颜料的最佳工艺为:分散剂为MOA-3P(脂肪醇醚磷酸酯),研磨介质用锆珠,球料比5:1,研磨转速1950r/min。当制备50%-55%高固含量的颜料时,MOA-3P适宜用量为3%-5.5%,研磨时间为180min。3.硫酸钙晶须颜料分别与固含量较高的95GCC、瓷土搭配时,涂料的粘度明显增大。不同颜料配方的涂料稳定性均较差,易于沉降,表明硫酸钙晶须不易配置高固含量涂料。4.直接用硫酸钙配置的涂料纸张涂布性能及纸页性能良好,但与瓷土、重钙颜料相比,纸张的粗糙度和光泽度这两项质量指标处于二者之间。不同颜料配方涂布时,当瓷土的配比越高,纸张的表面粗糙度就越低,光泽度则越高。硫酸钙晶须颜料涂布的纸张可获得最高的白度,95GCC次之,瓷土则最差。硫酸钙晶须颜料对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最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硫酸钙晶须颜料微涂轻型纸表面的平滑性也处于瓷土和95GCC二者之间,但是纸张表面颜料颗粒分布最均匀。
黄俊[7](2010)在《流变助剂对高浓涂料流变性及涂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商品包装领域对涂布白板纸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大大提高了。国内的生产厂家在完成了向刮刀涂布工艺转化的过程之后,希望能研制合适的涂料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所以在制备刮刀涂布涂料时必须朝着“高浓低粘”的方向进行,即涂料液浓度要求为60 %以上,同时具有剪切稀化的流变性,在较高剪切速度下有较低的粘度。流变助剂在涂料配方中起着改善涂料流变性能的作用,而涂料流变性是影响涂布加工纸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以造纸涂料的流变助剂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并比较了流变助剂羧甲基纤维素(CMC)、氧化淀粉、丙烯酸碱润胀乳液(L255)和聚乙烯醇PVA对涂料流变性及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经实验研究发现,CMC和L255对典型工厂涂布配方的流变调节作用影响是明显的,中低剪切表观粘度都能在剪切速率范围内下降两个数量级左右,但L255对涂料的粘度增加作用要强些,因此可以用较低量的L255便达到与较高用量CMC相似的效果。用拟合公式对四种流变助剂的各流变曲线进行拟合,中低剪切条件下涂料呈现明显的剪切稀化特性,用Cross模型进行拟合,在高剪切条件下,用H-B模型进行拟合,但是四种流变助剂的涂料在超过一定的剪切速率后粘度有程度不一的增加现象,尤其是淀粉和PVA的涂料剪切增稠最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作为辅助胶黏剂而非良好的流变助剂使用。涂料的线性粘弹区都在3%以内,在此区域内进行频率扫描,L255的粘弹模量与PVA的接近,淀粉的模量最低。随着频率的增加,弹性模量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而粘性模量则相反变化,并且涂料的相位角都没有超过15°,涂料的弹性特性要强于粘性特性。用SEM和AFM等分析手段,对涂层表面结构的表征以及涂层表面性能进行了分析,添加流变助剂后,在高倍放大状态下可以看到涂层颜料粒子的堆积状态,涂层存在着大小不一的空隙,CMC和L255能赋予涂层较好的光泽度和平滑度,但是淀粉和PVA则能保证涂料有较好的油墨吸收性和较高的拉毛强度。因此,在高浓涂料中,若是以GCC和高岭土为主要颜料,则要控制流变助剂的用量,添加量不能太高以免引起流动性能的恶化,同时根据对涂层表面性能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变助剂及其用量,调整涂料配方。
洪露露[8](2010)在《电磁屏蔽涂布纸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电磁波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危害。电磁污染被公认为四大污染之一,为了减少这种危害,最好的方法是对其进行电磁屏蔽。在各种电磁屏蔽方法中,导电涂料涂敷法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用面广等特点,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发展较为迅速。论文通过对导电涂料电磁屏蔽机理的分析,结合纸张涂布的的作用和特性,确定以导电涂料为电磁屏蔽材料,以纸张为载体,通过涂布法制备电磁屏蔽涂布纸。实验以镍粉作为电磁屏蔽填料、选择不同性能胶粘剂,同时添加分散剂和偶联剂,制备电磁屏蔽涂料,将其涂敷于纸张之上,制备电磁屏蔽涂布纸。主要研究胶粘剂种类、用量、胶粘剂复配、涂料制备工艺以及涂布和干燥工艺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纸张物理强度及纸张表面涂层结合强度等性能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得出,以镍粉为导电填料,丙烯酸树脂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复配使用作为涂料的胶粘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当胶粘剂用量为26%(占镍粉w%,下同)、复配胶粘剂丙烯酸树脂:CMC质量比为9:1时,涂料粘度适宜,填料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纸张的涂层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能力和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对涂料分散剂用量、分散时间、分散速度、固含量等因素的研究,得出分散剂用量0.5%,分散时间1h,分散速度1000r/min,固含量为45%时涂料具有良好的涂敷性能和涂布效果;当涂布量为55g/m2、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5min时,涂布纸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达到最佳值。按上述胶粘剂(丙烯酸树脂:CMC质量比为9:1)用量为26%、分散剂用量0.5%,分散时间1h,分散速度1000r/min,制备固含量为45%的导电涂料,然后采用涂布量55g/m2、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5min的涂布和干燥工艺制备电磁屏蔽涂布纸,其方阻为105mΩ/□,导电性能较好;电磁屏蔽效能40dB,达到中等屏蔽效果(30~60dB,我国军用电磁屏蔽材料标准);质量磨耗损失百分比(表面涂层强度)为0.344%,涂层强度较好;纸张物理强度基本保持稳定。通过电镜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扫描观察,其涂层致密均匀,成膜性能好,填料和胶粘剂均有一定渗透,也验证了涂层强度良好的结论。
吴振娟[9](2010)在《含HYP高档涂布纸白度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木材资源的短缺使得高得率浆这种环境友好型制浆技术得到大力发展。高得率浆(HYP)具有高松厚度和高不透明度等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其自身含有大量木素,容易吸收紫外光,导致含有HYP的纸张容易出现返黄现象。因此研究抑制高得率浆返黄以提高其使用率是当前和今后制浆造纸工业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在常规涂料中添加不同抑黄剂(OBA、各类TiO2和纳米ZnO),对含HYP的手抄片以不同方式和不同涂布量进行涂布,经紫外加速老化后,测定各类涂布纸白度等光学性质的变化,重点考察了各中抑黄剂对含高得率浆手抄片白度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各配方涂料的黏度特性以及不同种类涂布纸老化前后物理性能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OBA在提高含HYP涂布纸白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涂布纸的白度稳定性,随着OBA用量的增加,涂布纸的抗返黄能力逐渐增大,但当OBA用量达到0.4%后,其效果不再明显,但是涂层中含有OBA的涂布纸经老化后,其色差相对较大。本实验通过在造纸涂料中添加不同类型及用量的TiO2,发现金红石型TiO2具有更好的屏蔽紫外线的能力,有效减少了含HYP涂布纸的返黄现象,降低了光致老化引起的纸页色差:研究还发现,普通TiO2同样能达到较好的抗老化性能,而且在成本方面优于纳米TiO2。随着普通TiO2用量的增加,含HYP涂布纸白度稳定性提高。当TiO2添加量为3份时,含20%HYP的涂布纸,其白度稳定性与不含二氧化钛的全化学浆涂布纸相当;同样,涂层中添加5份纳米ZnO的20%HYP涂布纸,其抗返黄效果与纯化学浆涂布纸相当。另外,实验还发现,当提高涂布纸中HYP的含量至30%时,加入等量TiO2或纳米ZnO的涂布纸以及双涂(底涂为常规涂料)的涂布纸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白度稳定性。本实验对各涂料配方在低转速下的黏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转速下的涂料黏度主要依赖于涂料固含量,各种颜料的加入对涂料黏度的影响不大。涂布纸老化后强度性能均有所下降,但各类返黄抑制剂的添加量对其降低幅度无明显影响。
黄琦[10](2009)在《数码印刷纸的研制及印刷适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改变颜料种类,使涂布纸适印于激光数码印刷,以市面上的专用彩色激光数码印刷纸作为对象,实现涂布纸用于激光印刷的目的。实验选取了四种功能性颜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纸张性能及印刷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含研磨碳酸钙C95的涂布纸比含C65的涂布纸具有更高的平滑度和光泽度,考虑到C65的成本低,其成纸的网点扩大比C95的好,色域也更具优势,因此,将涂料配方中的研磨碳酸钙选定为C65进行实验。2.空心塑性颜料作为单一功能性颜料的加入,其涂布纸在压光的作用下,平滑度和光泽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各色的实地密度非常高,C、K两色的相对反差好,网点扩大相对具有优势;色域范围大;阶调还原效果好,清晰度高。3.钛白粉作为单一功能性颜料的加入,各色的实地密度相对较高,M、Y两色的相对反差好,网点扩大相对具有优势;色域范围大;阶调还原效果好,清晰度相对较高。4.钛白粉1%+空心塑性颜料4%+ C65的涂布纸,白度高,平滑度和光泽度远高于专用彩激纸的测量数据,基本实现了纸性的逼近;各色的实地密度都非常高,相对反差好;网点扩大小;色域大;阶调还原好,清晰度高,在印刷适性方面优于富士施乐专用彩激纸的印刷效果。
二、国外涂布纸涂料组成的发展及市场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涂布纸涂料组成的发展及市场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涂布法制备芳纶云母纸及纸张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芳纶云母纸 |
1.1.1 芳纶云母纸简介 |
1.1.2 芳纶云母纸的研究进展 |
1.2 涂布 |
1.2.1 涂布技术的简介 |
1.2.2 涂布在新型纸基材料中的应用 |
1.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1.3.1 纳米材料在纸基材料中的应用 |
1.3.2 纳米材料在涂布纸中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原纸纤维配比和胶黏剂种类对涂布芳纶纸性能的影响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2.1.2 实验仪器 |
2.2 对位芳纶纤维的特性 |
2.2.1 对位芳纶纤维的纤维形态测定 |
2.2.2 对位芳纶纤维的形貌分析 |
2.3 实验方法 |
2.3.1 芳纶纸的制备 |
2.3.2 芳纶涂布纸的制备 |
2.4 芳纶纸的性能检测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对位芳纶纤维的纤维形态及微观形貌分析 |
2.5.2 不同纤维配比抄造的对位芳纶纸涂布前后的微观形貌分析 |
2.5.3 胶黏剂种类和纤维配比对芳纶纸性能的影响 |
2.5.4 热压工艺对芳纶涂布纸性能的影响探讨 |
2.6 小结 |
3 云母涂料的制备及其涂布芳纶纸性能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3.1.2 实验仪器 |
3.2 云母原料的特性 |
3.2.1 云母原料的粒径检测 |
3.2.2 云母原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
3.3 实验方法 |
3.3.1 云母涂料的制备 |
3.3.2 纸张的制备 |
3.4 芳纶云母纸的性能检测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不同粒径云母的粒径大小及形貌 |
3.5.2 云母粒径对涂料及纸张性能的影响 |
3.5.3 热压工艺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
3.5.4 芳纶云母涂布纸的耐热性能 |
3.5.5 芳纶云母纸的机械稳定性 |
3.6 涂料中丁苯胶乳含量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6.1 芳纶云母涂布纸的形貌分析 |
3.6.2 涂料中丁苯胶乳含量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机械性能的影响 |
3.6.3 涂料中丁苯胶乳含量对芳纶云母涂布纸电气性能的影响 |
3.6.4 涂料中胶黏剂含量对芳纶云母涂布纸耐温性能的影响 |
3.7 小结 |
4 纳米粒子的添加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4.2 实验部分 |
4.2.1 纳米云母片的制备 |
4.2.2 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 |
4.2.3 涂料的制备 |
4.2.4 纸张的制备 |
4.3 芳纶云母纸的性能检测与表征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纳米云母片的形貌分析 |
4.4.2 芳纶纳米纤维的形貌分析 |
4.4.3 加入纳米云母片的芳纶云母涂布纸微观形貌分析 |
4.4.4 纳米云母片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4.5 加入ANFs的芳纶云母涂布纸微观形貌分析 |
4.4.6 ANFs对芳纶云母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5 小结 |
5 结论及进一步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纸张涂层材料渗吸行为分析及分形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涂布纸的发展概况 |
1.2 涂布纸涂层的结构及组成成份 |
1.2.1 涂层的结构 |
1.2.2 涂层材料的组成成份 |
1.3 纸张涂层与印刷油墨的相互作用 |
1.4 纸张涂层材料等多孔介质的渗吸研究 |
1.4.1 纸张涂层材料等多孔介质渗吸模型的研究 |
1.4.2 多孔介质渗吸模型的修正研究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主要内容 |
2 纸张及涂层材料自渗吸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2.1 LabVIEW的结构及特点 |
2.2 纸张及涂层材料对印刷流体渗吸特性测量系统的组成 |
2.3 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程序框图的设计 |
2.4 测量系统的界面设计及操作方法 |
2.5 样品夹具的设计 |
2.5.1 夹具设计的要求 |
2.5.2 夹具结构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纸张涂层材料自渗吸性能的理论模型及实验研究 |
3.1 经典渗吸理论的概述 |
3.1.1 Lucas-Washburn理论模型 |
3.1.2 Bosanquet理论模型 |
3.1.3 纯惯性力模型 |
3.2 纸张涂层材料渗吸实验 |
3.2.1 实验样品 |
3.2.2 实验方法 |
3.3 渗吸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3.3.1 涂层材料结构和渗吸特性的测量分析 |
3.3.2 纸张样品结构和渗吸特性的测量分析 |
3.4 经典渗吸模型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PoreXpert纸张涂层材料模型的渗吸特性模拟 |
4.1 实验渗吸数据的拟合 |
4.1.1 拟合方法 |
4.1.2 拟合结果与分析 |
4.2 基于PoreXpert纸张涂层材料物理模型的构建 |
4.3 渗吸模拟 |
4.3.1 渗吸理论 |
4.3.2 渗吸模型的建立 |
4.4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分形理论纸张涂层材料渗吸模型的建立 |
5.1 分形理论及其应用 |
5.1.1 分形几何的定义 |
5.1.2 分形几何的基本性质 |
5.1.3 分形维数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
5.1.4 分形维数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 |
5.2 纸张涂层材料分形维数的测量 |
5.2.1 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测量方法 |
5.2.2 涂层材料分形维数的测量及结果 |
5.2.3 涂层材料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及渗吸特性的关系 |
5.3 分形渗吸模型的推导及实验匹配结果 |
5.4 纸张涂层材料渗吸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匹配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论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硫酸钙晶须涂料的制备及其对涂布纸印刷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纸张涂布 |
1.1.1 纸张涂料性质 |
1.1.2 纸张涂布方式 |
1.2 涂布颜料 |
1.2.1 涂布颜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
1.2.2 常用的涂布颜料种类及其特性 |
1.3 涂布胶黏剂 |
1.3.1 涂布胶黏剂的要求 |
1.3.2 涂布胶黏剂的分类 |
1.4 涂布其他助剂 |
1.4.1 分散剂的种类和分散机理 |
1.4.2 保水剂 |
1.4.3 润滑剂 |
1.4.4 消泡剂 |
1.4.5 荧光增白剂 |
1.5 涂布纸的主要质量指标 |
1.5.1 白度 |
1.5.2 平滑度 |
1.5.3 光泽度 |
1.5.4 表面强度 |
1.5.5 油墨吸收性 |
1.6 硫酸钙晶须概述 |
1.6.1 硫酸钙晶须的性能 |
1.6.2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 |
1.6.3 硫酸钙晶须的应用研究现状 |
1.7 涂布纸印刷效果的评价 |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8.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8.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药品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硫酸钙晶须基本性能分析 |
2.3.2 硫酸钙晶须的研磨分散 |
2.3.3 胶黏剂的选择 |
2.3.4 硫酸钙晶须与碳酸钙复配比例的确定 |
2.3.5 涂料的制备 |
2.3.6 涂料黏度测定 |
2.3.7 纸张涂布和压光 |
2.3.8 纸张性能检测 |
2.3.9 涂布纸抗液体渗透性能的测定 |
2.4 纸张印刷质量评价体系 |
2.4.1 印刷测试版的设计 |
2.4.2 数码打样 |
2.4.3 印刷质量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硫酸钙晶须基本性能分析 |
3.1.1 硫酸钙晶须与碳酸钙颜料的性能比较 |
3.1.2 硫酸钙晶须表观形态分析 |
3.1.3 硫酸钙晶须的红外光谱分析 |
3.1.4 小结 |
3.2 硫酸钙晶须研磨分散的探究 |
3.2.1 硫酸钙晶须的研磨 |
3.2.2 硫酸钙晶须最佳分散剂的选择 |
3.2.3 小结 |
3.3 硫酸钙晶须涂料胶黏剂的选择 |
3.3.1 胶黏剂种类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3.2 胶黏剂种类对涂布纸抗液体渗透性的影响 |
3.3.3 胶黏剂种类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3.4 胶黏剂种类对涂布纸印刷效果的影响 |
3.4 硫酸钙晶须涂料胶黏剂用量的优化 |
3.4.1 胶黏剂用量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4.2 胶黏剂用量对涂布纸抗液体渗透性的影响 |
3.4.3 胶黏剂用量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4.4 胶黏剂用量对涂布纸印刷效果的影响 |
3.5 硫酸钙晶须颜料与碳酸钙颜料配比的选择 |
3.5.1 硫酸钙晶须颜料与碳酸钙颜料复配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3.5.2 硫酸钙晶须颜料与碳酸钙颜料复配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5.3 硫酸钙晶须颜料与碳酸钙颜料复配对涂布纸印刷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5.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5.2 需要加强完善的工作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4)脱墨再生纸制造环保型涂布纸(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脱墨再生纸概述 |
1.2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概述 |
1.2.1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概念 |
1.2.2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结构与组成 |
1.2.3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加工目的 |
1.2.4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分类 |
1.2.5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生产流程 |
1.2.6 颜料涂布加工纸的发展概况 |
1.3 涂布加工纸的涂料组分概述 |
1.3.1 颜料 |
1.3.2 胶黏剂 |
1.3.3 其他涂料助剂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涂料的制备 |
2.3.2 涂布实验 |
2.3.3 纸张物理性能的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预涂涂料中颜料配比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1.1 对涂布纸白度的影响 |
3.1.2 对涂布纸光泽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3.1.3 小结 |
3.2 面涂涂料中颜料配比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2.1 对涂布纸白度的影响 |
3.2.2 对涂布纸光泽度的影响 |
3.2.3 对涂布纸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3.2.4 对涂布纸印刷光泽度的影响 |
3.2.5 对涂布纸表面强度的影响 |
3.2.6 小结 |
3.3 生物胶乳取代羧基丁苯胶乳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3.1 生物胶乳在预涂涂料中取代羧基丁苯胶乳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3.2 生物胶乳在面涂涂料中取代羧基丁苯胶乳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3.3 生物胶乳在预涂涂料和面涂涂料中同时使用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5.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5.2 需要完善的工作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5)中空型塑料颜料的合成及其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低定量涂布纸 |
1.1.1 低定量涂布纸生产现状 |
1.1.2 低定量涂布纸工艺发展趋势 |
1.1.3 低定量涂布纸涂布方式 |
1.1.3.1 薄膜涂布 |
1.1.3.2 刮刀涂布 |
1.1.3.3 喷雾涂布 |
1.1.3.4 帘式涂布 |
1.2 涂布颜料 |
1.2.1 白土 |
1.2.2 碳酸钙 |
1.2.3 沙丁白 |
1.2.4 硫酸钙颜料 |
1.2.5 二氧化硅 |
1.2.6 二氧化钛 |
1.2.7 塑料颜料 |
1.2.8 涂布颜料的发展趋势 |
1.3 中空型塑料颜料(Hollow Plastic Pigment, HP) |
1.3.1 中空型塑料颜料的特点 |
1.3.2 塑料颜料的应用 |
1.4 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粒的制备方法 |
1.4.1 自组装法 |
1.4.2 模板法 |
1.4.3 乳液法 |
1.4.3.1 酸碱溶胀法 |
1.4.3.2 动态溶胀法 |
1.4.3.3 W/O/W 乳液聚合法 |
1.4.3.4 原位聚合封装非溶剂法 |
1.4.3.5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多孔乳胶粒 |
1.4.4 其他方法 |
1.5 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中空型塑料颜料的制备及表征 |
2.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2.1.1 原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2.1 种子乳液的合成 |
2.1.2.2 核壳乳液聚合 |
2.1.2.3 产物的分析检测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复合乳液制备及表征 |
2.2.2 碱处理 |
2.3 结论 |
第3章 中空型塑料颜料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应用 |
3.1 实验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塑料颜料部分代替瓷土对涂布效果影响 |
3.2.2 塑料颜料部分代替碳酸钙对涂布效果的影响 |
3.2.3 瓷土与碳酸钙的不同配比对涂布效果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中空塑料颜料的合成 |
4.1.2 中空塑料颜料的表征 |
4.1.3 中空塑料颜料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应用 |
4.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硫酸钙晶须制备造纸涂布颜料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C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造纸涂布颜料概况 |
1.2 硫酸钙晶须颜料概况 |
1.2.1 硫酸钙晶须颜料国内概况 |
1.2.2 硫酸钙晶须颜料国外概况 |
1.3 硫酸钙晶须颜料的制备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硫酸钙晶须原料的矿物特性研究 |
1.4.2 硫酸钙晶须颜料的制备研究 |
1.4.3 硫酸钙晶须造纸涂布颜料的性能研究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硫酸钙晶须性能分析 |
2.1 酸解磷矿新工艺简介 |
2.2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硫酸钙晶须SEM分析 |
2.4.2 硫酸钙晶须能谱分析 |
2.4.3 硫酸钙晶须XRD分析 |
2.4.4 硫酸钙晶须FTIR分析 |
2.4.5 硫酸钙晶须差热热重分析 |
2.4.6 不同温度煅烧硫酸钙晶须结晶水组成分析 |
2.4.7 硫酸钙晶须基本物理性能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硫酸钙晶须造纸涂布颜料的制备 |
3.1 实验原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
3.1.1 实验原料、主要试剂 |
3.1.2 实验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硫酸钙晶须水分测定 |
3.2.2 硫酸钙晶须的分散 |
3.2.3 硫酸钙晶须的研磨 |
3.2.4 硫酸钙晶须粘度的测定 |
3.2.5 硫酸钙晶须粒度的测定 |
3.2.6 硫酸钙晶须颜料颗粒粒度的确定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硫酸钙晶须原料粒径分布 |
3.3.2 硫酸钙晶须的分散 |
3.3.3 硫酸钙晶须的研磨 |
3.3.4 硫酸钙晶须颜料的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酸钙晶须颜料的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
4.1 实验原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
4.1.1 实验原料、主要试剂 |
4.1.2 实验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纸张定量的测定 |
4.2.2 纸张厚度的测定 |
4.2.3 纸张松厚度的测定 |
4.2.4 纸张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
4.2.5 纸张光泽度的测定 |
4.2.6 纸张白度和亮度的测定 |
4.2.7 纸张的涂布试验 |
4.2.8 纸张的压光试验 |
4.3 微涂轻型纸实验室研究及结果分析 |
4.3.1 轻型纸微量涂布配方设计 |
4.3.2 不同颜料的微涂配方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4.3.3 不同颜料的微涂配方对涂布纸表面性能的影响 |
4.3.4 不同颜料的微涂配方对涂布纸白度、色度和不透明度的影响 |
4.3.5 微涂轻型纸纸张表面结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5.3 本论文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流变助剂对高浓涂料流变性及涂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涂布纸市场及发展趋势 |
1.2 国外涂布纸市场发展及趋势 |
1.3 涂布工艺发展对涂料的要求 |
1.4 造纸涂料的流变性 |
1.4.1 影响涂料流变性能的因素 |
1.4.2 造纸涂料的流变行为 |
1.4.3 涂料流变性能的基本要求 |
1.4.4 涂料流变性研究的重要性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高浓涂料配方及底涂涂料的选择 |
2.1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2 实验配方 |
2.2.1 高浓涂料配方的研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底涂涂料CMC 用量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浓涂料剪切稀化特性研究 |
3.1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3.1.1 实验原料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3.1.3 涂料流变性能测试 |
3.2 粘度模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含CMC 和L255 的典型涂料配方流变性研究 |
3.3.2 正交涂料配方流变性研究 |
3.3.3 四种流变助剂对涂料剪切特性的研究 |
3.3.4 含PCC 涂料流变性能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变助剂对高浓涂料粘弹特性及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原料、方法及主要仪器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主要仪器 |
4.2 不同流变助剂的涂层表面结构表征 |
4.2.1 涂层的 SEM 分析 |
4.2.2 涂层的AFM 分析 |
4.3 流变助剂对涂料粘弹特性的影响 |
4.4 流变助剂对涂层物理性能的影响 |
4.4.1 CMC 和L255 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 |
4.4.2 正交配方涂层表面性能分析与讨论 |
4.4.3 流变助剂对含PCC 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电磁屏蔽涂布纸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涂布纸 |
1.1.1 涂布纸的定义及分类 |
1.1.2 涂布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电磁辐射和屏蔽 |
1.2.1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技术 |
1.2.2 电磁屏蔽的作用机理 |
1.2.3 电磁屏蔽材料 |
1.3 电磁屏蔽涂料 |
1.3.1 电磁屏蔽涂料的组成 |
1.3.2 电磁屏蔽涂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2 电磁屏蔽涂布纸涂料胶粘剂的选择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导电涂料的制备 |
2.2.2 涂布与干燥 |
2.2.3 分析与检测 |
2.3 不同胶粘剂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2.3.1 不同胶粘剂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胶粘剂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2.3.3 不同胶粘剂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2.4 胶粘剂复配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2.4.1 胶粘剂复配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2.4.2 胶粘剂复配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2.4.3 胶粘剂复配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2.4.4 最佳复配条件下的电磁屏蔽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3 电磁屏蔽涂布纸涂料的制备 |
3.1 导电涂料制备工艺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1.1 实验方案 |
3.1.2 导电涂料制备工艺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3.1.3 导电涂料制备工艺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3.1.4 导电涂料制备工艺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3.1.5 最佳导电涂料制备工艺的选择 |
3.2 涂料固含量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3.2.1 涂料固含量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3.2.2 涂料固含量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3.2.3 涂料固含量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涂布和干燥工艺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1 干燥温度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1.1 干燥温度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4.1.2 干燥温度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4.1.3 干燥温度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4.2 干燥时间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2.1 干燥时间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2 干燥时间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4.2.3 干燥时间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4.3 涂布量对电磁屏蔽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4.3.1 涂布量对涂布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2 涂布量对涂布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4.3.3 涂布量对涂布纸涂层强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含HYP高档涂布纸白度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高得率浆概述 |
1.1.1 HYP的发展与应用 |
1.1.2 HYP光致返黄机理 |
1.1.3 影响HYP返黄的因素 |
1.1.4 国内外高得率浆返黄研究现状 |
1.2 荧光增白剂概述 |
1.2.1 荧光增白剂增白机理 |
1.2.2 荧光增白剂对高得率浆返黄的抑制作用 |
1.3 造纸涂料概述 |
1.3.1 涂料常用颜料 |
1.3.2 纳米颜料在纸张涂料中的应用 |
1.3.3 纸张涂料的流变特性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涂布原纸 |
2.3.2 涂料制备 |
2.3.3 涂布实验 |
2.3.4 涂布纸耐光性实验 |
2.3.5 涂料黏度测定 |
2.3.6 纸张物理性能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HYP取代量对涂布纸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
3.2 涂布量对纸张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
3.3 返黄抑制剂对涂布纸白度稳定性能的影响 |
3.3.1 OBA对涂布纸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
3.3.2 TiO_2对涂布纸白度稳定性能的影响 |
3.3.3 纳米ZnO对涂布纸白度稳定性能的影响 |
3.3.4 小结 |
3.4 返黄抑制剂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4.1 OBA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4.2 TiO_2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4.3 纳米ZnO对涂料黏度的影响 |
3.4.4 小结 |
3.5 光照对涂布纸老化前后物理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10)数码印刷纸的研制及印刷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课题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数码印刷发展概况 |
2.2 激光数码印刷纸 |
2.2.1 激光数码印刷对纸张的要求 |
2.2.2 国内外激光数码印刷纸的需求和发展 |
2.3 颜料在造纸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2.3.1 瓷土 |
2.3.2 研磨碳酸钙(Ground Calcium Carbonate)GCC |
2.3.3 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PCC |
2.3.4 纳米碳酸钙 |
2.3.5 二氧化钛 |
2.3.6 塑性颜料 |
2.4 颜料在涂层中的作用 |
2.4.1 颜料对涂层覆盖率的影响 |
2.4.2 颜料对涂料流变性的影响 |
2.5 涂料的流变性 |
2.6 涂层结构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
2.7 颜料对数码印刷纸性能及印刷适性的影响 |
3 实验方法及原料 |
3.1 涂料 |
3.1.1 原纸及标准纸样 |
3.1.2 药品 |
3.1.3 设备、仪器 |
3.1.4 涂料的配方 |
3.1.4.1 涂料的第一阶段配方 |
3.1.4.2 涂料的第二阶段配方 |
3.1.4.3 涂料的第三阶段配方 |
3.1.5 涂料的配制 |
3.2 涂料粘度的测试 |
3.2.1 测试涂料粘度的仪器与设备 |
3.2.2 涂料粘度的测试方法 |
3.3 纸张涂布实验 |
3.3.1 涂布的仪器与设备 |
3.3.2 涂布方法 |
3.4 纸张压光实验 |
3.4.1 压光的仪器与设备 |
3.4.2 压光方法 |
3.5 纸张性能的测试 |
3.6 涂层表面覆盖率的测定(灼烧法) |
3.6.1 纸张灼烧测试的仪器与药品 |
3.6.2 纸张灼烧测试的试样准备 |
3.6.3 纸张灼烧的实验步骤 |
3.7 纸张印刷适性的测试 |
4 结果与讨论 |
4.1 颜料对涂层覆盖率及流变性的影响 |
4.1.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层覆盖率及流变性的影响 |
4.1.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涂层覆盖率及流变性的影响 |
4.2 颜料对涂布纸白度的影响 |
4.2.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白度的影响 |
4.2.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白度的影响 |
4.3 颜料对涂布纸平滑度的影响 |
4.3.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平滑度的影响 |
4.3.1.1 空心塑性颜料在涂布纸平滑度方面的优势 |
4.3.1.2 研磨碳酸钙C_(95) 在涂布纸平滑度方面的优势 |
4.3.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平滑度的影响 |
4.4 颜料对涂布纸光泽度的影响 |
4.4.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光泽度的影响 |
4.4.1.1 空心塑性颜料在涂布纸光泽度方面的优势 |
4.4.1.2 研磨碳酸钙C_(95) 在涂布纸光泽度方面的优势 |
4.4.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光泽度的影响 |
4.4.3 涂布纸光泽度与平滑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
4.5 颜料对涂布纸印刷适性的影响 |
4.5.1 实地密度 |
4.5.1.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实地密度的影响 |
4.5.1.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实地密度的影响 |
4.5.2 相对反差 |
4.5.2.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相对反差的影响 |
4.5.2.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相对反差的影响 |
4.5.3 网点扩大 |
4.5.3.1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网点扩大的影响 |
4.5.3.2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网点扩大的影响 |
4.6 颜料对涂布纸色彩再现的影响 |
4.6.1 色彩再现 |
4.6.1.1 色域 |
4.6.1.2 IT8.7/3 |
4.6.2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色彩再现的影响 |
4.6.3 功能性颜料匹配后对涂布纸色彩再现的影响 |
4.7 颜料对涂布纸阶调再现的影响 |
4.7.1 阶调再现 |
4.7.2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阶调再现的影响 |
4.7.3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阶调再现的影响 |
4.8 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清晰度再现的影响 |
4.8.1 清晰度再现 |
4.8.2 单一的功能性颜料对涂布纸清晰度再现的影响 |
4.8.3 功能性颜料配比后对涂布纸清晰度再现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四、国外涂布纸涂料组成的发展及市场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涂布法制备芳纶云母纸及纸张性能研究[D]. 赵梦雅.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2]纸张涂层材料渗吸行为分析及分形模型建立[D]. 付思佳. 陕西科技大学, 2020
- [3]硫酸钙晶须涂料的制备及其对涂布纸印刷性能的影响[D]. 王辉.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脱墨再生纸制造环保型涂布纸[D]. 顾丽丽.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5]中空型塑料颜料的合成及其在低定量涂布纸中的应用[D]. 周艳艳.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9)
- [6]硫酸钙晶须制备造纸涂布颜料及其应用研究[D]. 覃盛涛. 长沙理工大学, 2013(04)
- [7]流变助剂对高浓涂料流变性及涂层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D]. 黄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8]电磁屏蔽涂布纸的研制[D]. 洪露露.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5)
- [9]含HYP高档涂布纸白度稳定性的研究[D]. 吴振娟.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4)
- [10]数码印刷纸的研制及印刷适性分析[D]. 黄琦.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