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宾浩斯与巴特莱特记忆研究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1](2021)在《集体记忆的建构:《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纪念新闻的内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纪念新闻(1953年-2020年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梳理,探究如何将这一历史事件建构为国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全面展现抗美援朝集体记忆在我国主流媒体话语空间的基本面貌,同时追踪其60多年间的历史变迁轨迹。
徐林康[2](2021)在《听障生记忆优势和遗忘特点的研究》文中提出
董怡玲[3](2021)在《于逝去之中拥抱永恒 ——普鲁斯特记忆心理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吕倩盈,冯荟[4](2021)在《基于记忆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文中认为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创造使观众产生记忆体验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通过记忆体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设计表达的内涵和传递信息的维度。借助设计表达引导观众实现从参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创造者的角色转换,能够强化展览的信息传达及体验感,打造"文化印记"记忆点。从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角度,扩展现代展览设计中人与场的关系维度,基于增加观众长时记忆的设计理念,通过"物"的隐喻可视化、"虚""实"记忆的自我实现,实现记忆体验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设计转换,既能优化传统体验形式的单一性,又能丰富展览的文化传播方式。该研究可为博物馆展览设计提供新思路。
吕倩盈[5](2021)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记忆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东美[6](2020)在《个人—集体:社会记忆的心理学视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集体记忆成为学界继续关注的热点,其中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是探讨其生成机制争论的焦点。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假设虽然是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分离开来,但仍借鉴社会文化理论取向对个人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及其心理过程分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提供了洞见,呈现出记忆发生的复杂性。集体记忆的生成机制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变性。集体记忆的形成是社会情境下的个体在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互为因果的参与行为共同建构出来的。心理学视域下的社会记忆研究有待于借助身体—社会—历史的联动机制进一步突破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借镜现象学理论探究个人与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互构。
李月[7](2020)在《我国刑事辨认制度完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的关键所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刑事辨认制度,减少冤假错案,是对党的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在各国司法领域,辨认人对嫌疑人的错误指认都在错案的生成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制度方面,我国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几乎空白的法律指导以及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因辨认错误产生的错案不在少数。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辨认活动乱象频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辨认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及相关制度的缺位,理论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研究刻不容缓。故此,笔者将刑事辨认制度的完善路径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围绕我国刑事辨认存在的乱像及其原因就如何构建完备的刑事辨认制度展开论述。文章主要由导言和四个章节组成。导言部分对问题的来源、研究的价值以及文章的主要结构安排做出了说明,对刑事辨认制度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梳理,提出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来探究如何完善刑事辨认制度。正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刑事辨认制度的现实图景。在这一章中,笔者以近几年被法院依法改判或宣判无罪的30起刑事错案为样本,对样本中暴露出来的和刑事辨认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通过对这些实证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错案中与辨认有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辨认人感知错误;陪衬对象相似度不高;陪衬对象数量不足;违反事先询问规则;违反混杂辨认规则;违反单独辨认规则;侦查人员辨认程序中的暗示;辨认笔录存在错误;仅依据辨认结论定案;司法人员轻信辨认结论这几个方面。第二章,刑事辨认错误生成路径分析。在勾勒出我国刑事辨认制度的现实图景后,笔者在第二章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刑事辨认错误的生成路径分析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辨认人的心理机制变量,一个是辨认程序的系统性风险。在这两部分内容中,笔者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什么目击证人在感知、记忆、辨识这三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错误。目击证人的这三个心理机制虽然不能为我们所控制,但是在了解了可能诱发辨认人心理机制错误的因素后,可以为我们之后准确评价辨认结论提供基础。辨认程序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列队成员间相似度较低以及侦查人员的暗示,对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学实验较好的揭示了其存在的不合理性。第三章,刑事辨认程序的域外考察。在剖析了生成刑事辨认错误的原因后,笔者从横向的角度考察了域外法国家的法律规定,希望能够从域外的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中为完善我国的刑事辨认制度提供一二启发。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辨认制度的研究方面较为完善,确立了诸如律师在场权、侦查警察和辨认警察相分离、顺序辨认等旨在杜绝辨认活动中不合理因素的一系列规则。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相较而言较为简单,但是其关于辨认笔录的全面记录规则、辨认前的询问规则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仍然能够为我国刑事辨认制度的完善提供些许启发。第四章,刑事辨认制度完善路径探究。在本章中,笔者对刑事辨认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构建完整的刑事辨认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刑事辨认的规则体系,消解异化的刑事辨认程序和健全对刑事辨认结论的审查机制三个层面。针对辨认程序的结构性困境,笔者一方面通过完善系列规则体系的方式加强顶层设计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顺序辨认、电子记录比对系统及辨认过程的全面记录这三个方面的程序设计对辨认程序的异化问题进行消解。在辨认结论的审查方面,笔者主要从突出检方侦查监督主体地位及法院对辨认结论的审查这两个维度进行健全和防范。总之,为梳理我国刑事辨认制度的发展瓶颈和现实困境,破解制度性重构的难题与障碍,本文对刑事辨认制度的完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通过对刑事辨认制度的完善,促进刑事诉讼程序的精细化和司法制度的优化,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目标的实现。
李金鸥[8](2020)在《基于记忆遗忘曲线的施工安全培训模式研究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人重视便是安全生产,虽然近几年安全生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实际的生产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探究影响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因素便是人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现状的目的。艾宾浩斯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人对事物记忆力的减退并不是均匀变化而是由快变慢,因此,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有效记忆,可根据记忆曲线的变化规律来安排合理的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知识记忆量保持在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合格线之上。安排恰当的安全培训,就要确定合理有效的安全培训时间间隔,本文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基础上,将实验人员分成两组,首先根据实验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不同培训方式的遗忘曲线模型。再利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划分事故风险和事故风险可接受等级,结合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安全知识量合格线。两者相结合来确定完成首次安全培训后,采用书面文字教学与视频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的再培训时间节点;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具体工程中,以某老旧办公楼改造工程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培训模型的实用性。
刘玉娟[9](2020)在《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控人”,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于记忆。如何将繁多的字词“记得准”,减少错别字;如何将丰富的语文知识“记得牢”,运用得活;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记得多”,积累得多,都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重记忆方法的传授,学生也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记忆规律,只能死记硬背。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因此将记忆方法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是选题意义和研究综述。重点阐述了将记忆方法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理论研究、教育界关于中学生记忆的应用研究两方面,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是本论文写作的立论基础和有益借鉴。第二章探讨了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认知学习、建构学习、记忆过程与策略、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等理论是本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第三章采用“听课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形式,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将记忆方法引入语文教学的意识,在诗歌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能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与记忆,但仍存在着记忆方法不够系统、轻视记忆过程、教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定位奇象法和连锁故事法等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蜀道难》、《锦瑟》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教学案例,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突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性。第五章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对记忆方法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记忆规律的正确使用能大大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并从“提升记忆素养”、“扩展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便于一线教师参考。
杨潇[10](2020)在《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是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中职生长远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英语课堂教学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有意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失为改进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面对中职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合作学习三大挑战,集中围绕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课后访谈、课堂观察,对W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自主学习研究背景和意义导入自主学习及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概念,通过有关自主学习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思考有利于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和制约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并以这些因素入手,从自主学习管理动机、目标计划制定、自主学习管理方法、自主学习过程管理、自主学习管理结果评价五个维度,总结梳理问卷数据和个案。研究显示,由于学生始终对教师有依赖性,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自身缺少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管理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令人担忧,自主学习管理现状不尽人意。依据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专题研究是有意义并且可行的,将自主学习管理引入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总结探索了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方法,提出中职生应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提高自我监控成效;教师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学习管理策略,能科学的进行自我评估,统筹安排学习。
二、艾宾浩斯与巴特莱特记忆研究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宾浩斯与巴特莱特记忆研究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集体记忆的建构:《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纪念新闻的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方法 |
(一)纪念抗美援朝新闻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
(二)《人民日报》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主题、主体、行为、关照现实与未来 |
(三)抗美援朝精神的呈现 |
三、研究发现 |
(一)纪念抗美援朝新闻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
(二)《人民日报》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的主题、主体、行为、关照现实与未来 |
(三)抗美援朝精神的呈现 |
四、结论 |
(4)基于记忆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记忆与博物馆展览 |
二、记忆与观众体验 |
(一)记忆与“游戏”体验 |
(二)记忆与“深化”体验 |
三、记忆体验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设计转换 |
(一)“物”的隐喻可视化 |
1.记忆的空间化 |
2.记忆的情境化 |
(二)“虚”记忆的自我实现 |
1. “在线”营造 |
2. “认知”反差 |
(三)“实”记忆的自我实现 |
1. “游戏”的体验痕迹 |
2.文创产品的情感连接 |
四、结 语 |
(6)个人—集体:社会记忆的心理学视域(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体记忆的心理学维度 |
二、个人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的过程机制 |
(7)我国刑事辨认制度完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刑事辨认制度的现实图景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辨认制度运行现状 |
一、辨认程序的运行概况 |
二、辨认结论的采信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样本的实证分析 |
一、案件类型分布 |
二、错案中暴露出来的辨认问题 |
第二章 刑事辨认错误生成路径分析 |
第一节 辨认人的心理机制变量 |
一、感知阶段 |
二、记忆阶段 |
三、提取阶段 |
第二节 辨认程序的系统性风险 |
一、列队辨认中陪衬人员的相似度 |
二、辨认程序中办案人员的暗示 |
第三章 刑事辨认程序的域外考察 |
第一节 英美法系 |
一、美国刑事辨认程序 |
二、英国刑事辨认程序 |
三、加拿大相关规定 |
第二节 大陆法系 |
一、意大利刑事辨认程序 |
二、俄罗斯刑事辨认程序 |
三、德法两国的相关规定 |
第三节 分析与借鉴 |
一、共性经验及借鉴 |
二、个性经验及借鉴 |
第四章 刑事辨认制度完善路径探究 |
第一节 辨认规则体系的构建 |
一、双盲规则 |
二、告知规则 |
三、询问解释规则 |
第二节 辨认程序异化之消解 |
一、顺序辨认 |
二、电子记录比对系统 |
三、辨认过程的全面记录 |
第三节 辨认结论审查机制之健全 |
一、突出检方侦查监督主体地位 |
二、强调法院的审查职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8)基于记忆遗忘曲线的施工安全培训模式研究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发展趋势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
2.1.1 风险管理程序 |
2.1.2 建筑行业中的常见危险源 |
2.1.3 风险评价方法 |
2.2 安全生产培训 |
2.2.1 安全培训重要性 |
2.2.2 安全培训内容 |
2.2.3 安全培训方法 |
2.3 记忆遗忘曲线 |
2.3.1 记忆的分类 |
2.3.2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
2.3.3 曲线的差异及个性化 |
2.3.4 记忆周期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问题分析 |
3.1 安全培训问题分析 |
3.1.1 方式因素 |
3.1.2 工人因素 |
3.1.3 企业因素 |
3.1.4 培训体系因素 |
3.2 样本项经部安全培训问题分析 |
3.2.1 项经部简介 |
3.2.2 安全培训方式 |
3.2.3 安全培训问题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安全培训模型建立 |
4.1 模型建立背景 |
4.1.1 模型建立意义 |
4.1.2 模型建立前提假设 |
4.2 模型构建 |
4.2.1 研究方法 |
4.2.2 测试设计的原则 |
4.2.3 评价方法 |
4.2.4 曲线拟合 |
4.3 事故风险分类及可接受等级的确定 |
4.3.1 风险评价 |
4.3.2 安全记忆量水平线 |
4.3.3 安全培训时间间隔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某工程安全培训模型实例分析 |
5.1 工程简介 |
5.1.1 工程项目特点 |
5.1.2 主要施工要点及工序 |
5.1.3 安全防护措施 |
5.2 工程施工危险源分析 |
5.2.1 危险源识别流程 |
5.2.2 危险源识别 |
5.3 工程安全培训时间节点的确定 |
5.3.1 风险等级划分 |
5.3.2 时间节点确定 |
5.4 结论验证 |
5.4.1 验证方法 |
5.4.2 试卷发放与回收 |
5.4.3 结果分析 |
5.5 安全培训改进方式 |
5.5.1 培训方式改进 |
5.5.2 增加员工互动 |
5.5.3 作业前预评估 |
5.5.4 个人培训模型建立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记忆的重要性 |
1.1.2 记忆与语文学习 |
1.1.3 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
1.1.4 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困扰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研究历程 |
1.3.2 教育界关于中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研究 |
1.3.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1.4 研究方法 |
2.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1 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 |
2.1.1 逻辑记忆能力显着提高 |
2.1.2 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
2.1.3 易于掌握各种记忆规律 |
2.2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2.1 记忆的过程 |
2.2.2 记忆的策略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记忆方法的不足是制约中学语文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工具 |
3.1.3 调查过程 |
3.1.4 数据分析 |
3.1.4.1 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
3.1.4.2 认知风格问卷分析 |
3.1.4.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
3.2 基于听课记录的现状分析 |
3.2.1 听课目的 |
3.2.2 听课对象 |
3.2.3 听课内容 |
3.2.4 听课记录分析 |
3.2.4.1 现代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2 诗歌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3 文言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3 问题总结与原因分析 |
3.3.1 问题总结 |
3.3.1.1 教师层面 |
3.3.1.2 学生层面 |
3.3.2 原因分析 |
3.3.2.1 教师层面 |
3.3.2.2 学生层面 |
4.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4.1 图像记忆法 |
4.1.1 图像记忆法的原理 |
4.1.2 教学案例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1.3 运用图像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2 思维导图记忆法 |
4.2.1 思维导图记忆法的原理 |
4.2.2 教学案例之二:《春》 |
4.2.3 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3 联想记忆法 |
4.3.1 联想记忆法的原理 |
4.3.2 教学案例之三:《蜀道难》 |
4.3.3 运用联想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4 定位奇象法 |
4.4.1 定位奇象法的原理 |
4.4.2 教学案例之四:《锦瑟》 |
4.4.3 运用定位奇象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5 连锁故事法 |
4.5.1 连锁故事法的原理 |
4.5.2 教学案例之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4.5.3 运用连锁故事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5.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 |
5.1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工具 |
5.1.6 实验方案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5.2.1 前/后测试卷分析 |
5.2.2 调查问卷分析 |
5.2.3 访谈发现 |
5.2.3.1 学生访谈 |
5.2.3.2 教师访谈 |
5.3 实验的结论与教学建议 |
5.3.1 主要结论 |
5.3.2 教学建议 |
5.3.2.1 提升记忆素养 |
5.3.2.2 扩展教学活动 |
5.3.2.3 改进教学方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认知风格问卷 |
附录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学前测试卷 |
附录5 学后测试卷 |
附录6 将记忆方法融入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调查表 |
附录7 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已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理性思考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自主学习 |
(二) 自主学习管理 |
(三)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 |
(四)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策略的基本体系 |
二、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
(一)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 |
(二)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
三、自主学习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二) 建构主义心理学 |
(三) 元认知心理学 |
(四) 学习共同体理论 |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影响因素 |
(一) 内部影响因素 |
(二) 外部影响因素 |
第二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样本分析 |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统计 |
(一) 调查方法 |
(二) 调查内容 |
(三) 调查结果统计 |
三、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主要问题 |
(一) 学生自主学习工具性动机较强 |
(二)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调节不到位 |
(三)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方法有欠缺 |
(四)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监控难进行 |
(五)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整合无章法 |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有依赖性 |
(二)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 |
(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自我意识弱 |
(四)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效能感较差 |
(五)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指导不及时 |
第三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改进策略 |
一、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加强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
(一) 引导学生端正动机 |
(二) 激发学生提高兴趣 |
(三)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
二、明确学习管理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
(一) 确立明确具体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 |
(二) 制订合理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 |
(三) 选择难易适中的自主学习内容 |
三、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完善自主学习方法 |
(一) 调整自主学习策略 |
(二) 融合合作学习方法 |
(三) 探索自主学习规律 |
四、有效评价学习效能,及时调节自主学习 |
(一) 测评自主学习过程 |
(二) 检验学习方法成效 |
(三) 监控调节学习行为 |
五、合理利用多种资源,统筹安排自主学习 |
(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管理 |
(二)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
(三)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艾宾浩斯与巴特莱特记忆研究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集体记忆的建构:《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纪念新闻的内容分析[J]. 王钰. 新闻世界, 2021(07)
- [2]听障生记忆优势和遗忘特点的研究[D]. 徐林康.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3]于逝去之中拥抱永恒 ——普鲁斯特记忆心理学思想研究[D]. 董怡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记忆体验的博物馆展览设计[J]. 吕倩盈,冯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5]博物馆展览中的记忆体验研究[D]. 吕倩盈.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6]个人—集体:社会记忆的心理学视域[J]. 王东美. 天津社会科学, 2020(05)
- [7]我国刑事辨认制度完善路径探析[D]. 李月.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8]基于记忆遗忘曲线的施工安全培训模式研究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D]. 李金鸥.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9]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玉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D]. 杨潇.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