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Linux的几股力量(论文文献综述)
罗玉[1](2019)在《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体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小类。它借自人体名词,表意具有独特性,搭配具有多样性,并且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现象不在少数。目前汉语量词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对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考察还有待深入和完善。本文以整理出的60个人体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共时层面考察人体量词与数词、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的搭配规律及特点,也从历时层面考察人体量词的演变,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录提出建议。第一章: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界定及分类。确定了人体量词的名称及含义,参考十部词典和专着,并结合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整理出60个人体量词。并从语义场、量词稳定性和功能三个方面对人体量词做分类考察。第二章: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语义分析。分析归纳人体名量词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探讨人体量词的语义特点。第三章: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组合功能。探讨人体量词与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组合功能,分别研究人体量词与各成分的选择和制约情况,探索人体量词的使用规律。第四章: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语法语用分析。着重考察人体量词的重叠式、扩展式与其他结构;分析人体量词的语用功能,探析人体量词的使用特点。第五章: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历时演变。将60个人体量词与《汉语大词典》中相应词条对照,并结合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判定其量词用法的出现时间,探索人体量词产生的根源;对发展过程中量词义项的增减、新产生的人体量词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人体量词的语义演变过程进行描写。第六章:《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录情况及建议。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词现状及特点,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录提出建议。
武小东[2](2018)在《创客运动中人的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催动了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低成本的生产工具,引起了组织结构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创新活动的便利性;互联网延伸了人的交往空间,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平台,使人的“联合制造”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创意,“公众制造”成为现实。网络效应不断解放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过去只有少数人、少数机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普通人中间得以广泛的发散,人类第一次通过一种工具实现了群体对话和群体行动,联合创造不断放大,创客运动蓬勃兴起。创客运动具有数字“DIY”、技术支持开放性、生产小批量、创新大众化、用户小众化等特点;“DIY”制作产品模式和创业模式是创客运动的两种主要模式,两者的有效融合是创客运动未来发展的最佳模式。创客运动将互联网和制造业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开启了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产品的新时代,对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人提供了包括开源软件、开源硬件在内的自生产工具,人拥有了控制生产工具的能力;在创客运动中实现了劳动对象由“重资产”向“轻资产”的转变,具体体现为实体物体变为“信息”和“代码”,劳动对象的形态趋于一体化,人占有了更为丰富的劳动对象,并且更容易获得;组织趋于扁平化,管理趋于极简化,非机构性群体的力量得到凸显,人们之间的分工开始不受管理,人从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中解放出来,灵活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崇尚技术、开源创新的创客文化激发了人的潜力、创造力,营造了人人合作的良好氛围,为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创客运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平民化效果,普通人能够参与到制造中来,人不再满足于为了工作而工作,人从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中解脱出来,人成为生产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人更容易从一个生产的旁观者或是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将数据生产力用于创意,利用信息来改造世界,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人的需要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创客运动中,自己动手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过程,满足了人参与创造性活动的需要,人通过“DIY”制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生命的意义,人的学习的需要不断被点燃,人的个性化消费与发展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和激发。二是人的劳动能力得到发展,创客运动不仅给人带来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而且创造了合作的机会,人的集体协作能力在集体协作制作产品的生产实践中得到提升,扩展了创新创造的领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工具,激发了人的创造潜能,提升了人的智力水平。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创客运动为人提供了线上和线下两种交流方式,摆脱了空间和主体身份对人的种种束缚,主体间关系呈现出多维度、去中心化和平等性的状态,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往得以广泛建立和实现,许多创意因为分享的开放性而被无限放大,人的交往具有普遍性,人的社会关系高度丰富,人对社会关系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四是人的个性得到发展,创客运动倡导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个性化发展,赋予了普通人开展个性化生产的能力,赋予了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制的能力,个人的兴趣、信仰和需要在创客运动中得到培养和塑造,激发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了人的自主性,丰富了人的独特性,人的各种个性要素在创客运动中得到协调发展。创客运动与身处于其中的人—创客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创客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平衡,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创客运动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徘徊不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将创客等同于创业者,政府支持创客运动的发展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创业”,背离了创客运动最为可贵的“自造精神”;创客空间发展参差不齐、相对滞后,很多有创意的人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工具支持,不能将创意尽快转化为现实;创客神器—3D打印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对创客而言,信息技术对人的发展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面临信息异化的风险;如果把握不好个性化消费的限度,还可能面临个性化消费异化的风险;对技术的崇拜,还可能导致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因此,必须推动创客运动与人的共同发展,创造创客运动与人的发展的条件,既要围绕人本身的发展实施创客教育、加强交流,提高人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人的创造素养和创造能力,还要厚植创客文化,完善创客生态链,推动创客运动的社会化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推动制度建设,进而促进创客运动健康发展,推动创客运动中人的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范小青[3](2015)在《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发展与核心关注点》文中指出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于斯托曼提出的"自由软件"概念,又因Linux操作系统的成功而迅速发展。作为用户协同创新的典范,"开源"现在已成为一种文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界和业界主要关注开源的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源的组织特征和文化纲领——以"集市"模式超越"大教堂"模式;二是开源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以及金钱回报在参与动机中的地位;三是开源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如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争。
文旆[4](2014)在《开源运动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开源运动(The Open Source Movement)是一场以黑客为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以高水平编程技术和创新能力为依托的社会运动和经济运动。而开源软件作为其运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在整个软件业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开源运动的发展一直秉承着“自由、开放、共享”的原则,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一场激发创新热情、共享智慧成果、打破商业垄断的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范围也从软件产业逐渐扩大到了包括教育产业、文化产业等在内的更为广阔的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开源运动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开源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并在详实考证开源运动前世今生的基础上尝试对其作出评价。全文核心内容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二章研究了开源运动的产生背景;第三章研究了开源运动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其从自由软件运动到开源运动的演变;第四章研究了开源运动在民用领域的影响,主要从制造业、教育业和商业三个角度来进行阐述;第五章研究了开源运动在军事领域的影响,重点包括开源情报、开源情报检索工具、开源移动应用和开源云计算四个方面;第六章对开源运动作出评价。本文详细介绍了开源运动是如何在继承自由软件运动的开放共享精神的前提下在商业社会得到认可,以及对教育产业所使用的开源软件进行了系统性归纳和简评。
马春飞[5](2013)在《基于ARM和LINUX架构的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开发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的飞速发展,先进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城市拥堵带来的尾气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使得交通信号控制的效率需要不断地提高。在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领域,对于新算法、新策略的理论研究成果比比皆是,但是在实际的信号控制系统中投入使用的却少之又少。这种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脱节的不合理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传统上对于一种新型控制算法的验证与分析,只是单纯的依靠交通仿真软件,而仿真软件只能模拟理想的交通环境,仿真结果不能反映出在实际运用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不足以说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开发商在产品中运用此技术。为了缩短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测试周期,更加充分地检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速提升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本文以单点信号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硬件在环的仿真技术,提出了基于ARM和LINUX架构的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本实验平台利用PC运行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交通环境;利用开放式交通信号机,为模拟的交通环境提供交通信号,模拟交通环境中的检测数据反馈给信号机;PC与交通信号机的通讯,通过串行RS232实现。本实验平台由开放式信号机、交通仿真软件和通讯模块组成,采用ARM9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完成了开放式交通信号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开放式信号机提供了用户编程接口,满足了用户自主开发单点控制策略的需求;软件选用业内公认的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开发基于Visual C++的通讯程序,通过调用串口数据和调用VISSIM的动态链接库函数,建立交通仿真软件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实时通信链路。
蔡苏华[6](2012)在《基于ARM的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水产养殖的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且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为计算机监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水产养殖以高成活率和高质量为目的,实现这些目的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如水温、溶解氧、pH值和浊度等水质参数都需要及时获取。但传统的养殖水质监测方法具有水质参数获取不及时、可靠性低和成本高等缺点,远远不能实现上述需求。因此,设计实现一种可靠的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学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养殖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采集水质参数并实时存储并显示,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的查询养殖水域的水温、溶解氧、pH值和浊度等水质参数。本文设计了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结合系统选取的软硬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设计。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采用低功耗的MSP430系列单片机和智能射频芯片CC2420,并介绍了相关软件开发流程图和部分代码;嵌入式人机界面基十TQ2440开发平台,移植了Linux-2.6.304版本作为操作系统进行SQLite数据库的设计和查询界面的开发,给出了移植和界面设计的相关步骤,最终实现了水质参数数据的存储和实时查询。本系统较之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不仅解决了养殖水质监测的多测点和广泛分布的要求,而且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历史查询的功能。该系统具有构建简单的特点,而且经过扩展后也能用于其他水质监测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尤[7](2011)在《基于ARM的机器人网络控制与图像采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机器人的远程控制与图像采集是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开发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热点。构建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机器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与图像监控,既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还能够发挥嵌入式系统的灵活、强大的特性。本课题将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得整个机器人系统更加稳定,计算处理能力更加强大,并为移动机器人平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打好了基础。本文对小型轮式移动机器人网络远程控制与图像采集进行了研究。本课题开发的系统以S3C2440核心的目标板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系统平台。通过连接在嵌入式端的USB数字摄像头配合Video4Linux接口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并进行图像的压缩处理。以Internet为媒介,配合嵌入式Web服务器及CGI技术实现了图像数据和传感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并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远程控制软件,实现了对机器人的基本动作控制和远程图像监控功能。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机器人远程控制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论文采用的开发平台,对ARM微处理器等硬件平台进行了介绍。为了开发的顺利进行了随后构建了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开发环境,这里包括Bootloader、Linux系统的内核编译和移植、文件系统的构建、设备驱动模块的加载以及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运动控制即传感器信息采集的一些原理进行了叙述,随后利用Video4Linux接口,实现了图像原始数据的采集程序,并利用Jpeglib静态库实现了图像的压缩。在基于B/S模式的传输方式中,利用嵌入式Web服务器Boa并配合CGI程序,实现了图像的实时更新以及网页的动态输出。并完成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模块,使用户能对移动机器人进行基本的运动控制,该模块利用CGI程序通过串口发送运动指令,使运动控制板接受解析指令后驱动外围硬件模块使机器人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最后,对完成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系统的不足及可改进之处进行了探讨。
杨维发[8](2011)在《通用型四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运动控制技术是推动新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也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设备的更新使得对运动控制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新一代运动控制器的高性能、多功能、开放式、低成本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现有运动控制器设计方案的比较研究,本文提出基于一款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四轴运动控制器方案。系统以三星公司的ARM微处理器S3C2440和日本NPM公司的专用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B为核心,设计了一款多功能的通用型运动控制器。本设计所包含的硬件模块主要有运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存储器模块和CPU外围模块。运动控制模块由PCL6045B的输入输出端口和光电隔离模块构成;通信模块包括串口通信,网口通信和USB通信;存储器模块包括NAND FLASH存储器、SDRAM存储器和USB移动存储设备接口;CPU外围模块包括复位电路、JTAG电路、时钟电路等。软件方面,我们移植了U-Boot和Linux2.6内核,并移植了NAND FLASH、串口、USB和网络控制器等驱动程序。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PCL6045B的驱动程序,使得用户只需要在Linux平台上做相应的应用程序开发。最后,结合具体的控制对象给出了应用实例。我们将运动控制器用于三轴雕刻机的设计中,最终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文章的结尾,对运动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后期需要完善的工作和可以扩展的功能。
郑冠贞[9](2010)在《基于Linux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与网络的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和复杂化,同时对安全系统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太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给广大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敲响了警钟,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安全人员的共同使命。针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形式,防火墙这个一度是最为主要的安全防范手段,现在已远远不能对网络安全提供保障。在同时达到防火墙功能,进而对其进行非常有效果的补充,IDS(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快速的检测到网络攻击的存在,同时该系统也在安全管理方面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能力(其中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以及响应),进而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免费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开放性而言,在Linux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入侵检测的研究已日趋白热化。对于传统的NIDS由于在网络传输以及在计算速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些基本信息,详细概述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的设计原理,以及对在linux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其改进思想进行了探讨。
冀胜利[10](2009)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传输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现实。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降低视频传输成本并且提高传输质量的迫切要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视频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研究Linux和Qt的基础上,从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把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Internet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其中重点论述了软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实现。本课题主要进行了如下的研究:1.论文首先分析了嵌入式Linux系统特点和所具有的优势,结合本文设计的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框架。2.提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网络视频传输具体方案并搭建了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在搭建硬件环境中,重点考虑了设备的选择和兼容性;在搭建软件环境中,着重进行了交叉编译环境、环境变量配置以及嵌入式Linux内核的移植等工作。同时,开发方案中还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系统的成本等因素。并对搭建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系统的测试。3.然后以系统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搭建的软硬件环境和实现原理,完成了软件部分的开发。重点论述了视频采集、视频发送和接收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模块的实现过程,从功能结构,编程思想、数据结构以及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在视频采集模块中利用嵌入式Linux下的Video4Linux API函数完成了对视频图像采集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并且使用内存映射mmap方式实现了快速视频图像采集,并在其中加入了JPEG压缩模块。完成了基于C/S结构的网络通信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其中,嵌入式系统作为客户端,实现视频的采集和上传;PC机作为服务器端,用来接收客户端上传的视频信息。4.为了验证接收图像的正确性,开发了基于Qt的图像用户界面设计。开发过程中,采用Qt designer设计工具,实现了图片的显示功能。最后通过测试结果显示,达到了本课题预定的目标,实现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的可靠传输。
二、改变Linux的几股力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变Linux的几股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料说明 |
第一章 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界定及分类 |
第一节 人体量词的界定 |
一、关于人体量词的名称 |
二、关于人体量词的含义 |
第二节 人体量词的范围 |
一、词典收录的人体量词 |
二、量词专着收录的人体量词 |
三、语料库检索得到的人体量词 |
四、本文所研究的人体量词 |
第三节 人体量词的分类 |
一、按语义场划分 |
二、按量词稳定性划分 |
三、按量词功能划分 |
第二章 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人体量词的语义特征 |
一、人体名量词的语义特征 |
二、人体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
第二节 人体量词的语义特点 |
一、人体量词的多义性 |
二、人体量词的模糊性 |
第三章 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组合功能 |
第一节 人体量词与数词的组合 |
一、进入“数+量人体”的数词 |
二、“数+量人体”的组合情况 |
第二节 人体量词与名词的组合 |
一、与名词组合的人体量词 |
二、与人体量词组合的名词 |
三、人体量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
第三节 人体量词与动词的组合 |
一、与动词组合的人体量词 |
二、与人体量词组合的动词 |
三、人体量词与动词的双向选择 |
第四节 人体量词与形容词的组合 |
一、与形容词组合的人体量词 |
二、与人体量词组合的形容词 |
三、人体量词与形容词的双向选择 |
第四章 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语法语用分析 |
第一节 人体量词的重叠式考察 |
一、量人体+量人体 |
二、“数+量人体”的重叠 |
第二节 人体量词的扩展式考察 |
一、数+的+量人体 |
二、数+形+量人体 |
第三节 人体量词的其他结构考察 |
一、这/那/每+量人体 |
二、“一A”+X+“一A”式 |
三、“数+量人体”连用 |
四、省略结构 |
第四节 人体量词的语用特点 |
一、语言表达经济、简洁 |
二、修辞手段多样 |
三、语用色彩丰富 |
第五章 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的历时演变 |
第一节 人体量词的历史根源 |
一、语料说明和研究方法 |
二、人体量词的历史时期 |
三、人体量词产生的时代 |
第二节 人体量词的发展变化 |
一、发展变化情况 |
二、发展变化特点 |
第三节 人体量词的历时演变举例 |
一、量词“股”的历时演变 |
二、量词“口”的历时演变 |
三、量词“头”的历时演变 |
第六章 《现汉》(第7版)对人体量词的收录情况及建议 |
第一节 《现汉》(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录情况 |
一、收录现状 |
二、收录特点 |
第二节 对《现汉》(第7版)人体量词的收录建议 |
一、人体量词的用法总结 |
二、人体量词的收录问题 |
三、人体量词的收录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人体名词表(495 个) |
附录2 人体量词短语表 |
附录3 人体量词重叠形式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2)创客运动中人的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互联网催动了创客运动 |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创新主体普遍化 |
一、交往空间的延伸 |
二、协作平台的拓展 |
三、自由个性的彰显 |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创新活动便利化 |
一、海量信息启发无限创意 |
二、生产工具低成本化 |
三、组织结构去中介化 |
四、长尾效应 |
第二章 创客、创客空间与创客运动 |
第一节 创客 |
一、起源与发展 |
二、内涵与特征 |
三、相关概念辨析 |
第二节 创客空间 |
一、起源与发展 |
二、创客空间的功能 |
第三节 创客运动 |
一、起源与发展 |
二、文化渊源 |
三、特征与模式 |
第三章 创客运动与人的发展环境的革新 |
第一节 自生产工具时代的到来 |
一、开源软件: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 |
二、开源硬件: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 |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转变与人的劳动对象的丰富 |
一、实体物体转向“信息”和“代码” |
二、劳动对象的形态趋于一体化 |
第三节 组织扁平化、管理极简化 |
一、群体的非结构性 |
二、组织力量的无组织化 |
三、劳动分工无管理化 |
第四节 开源与共享的创客文化 |
一、崇尚技术 |
二、追求创意 |
三、热衷“DIY”制作 |
四、倡导开源与协作 |
第四章 创客运动中实现了人的发展 |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丰富与发展 |
一、人的创造性活动得到激发 |
二、人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
三、人的个性化消费与发展得到激发 |
第二节 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
一、人的集体协作能力的提高 |
二、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
三、人的智力水平的提升 |
第三节 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 |
一、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 |
二、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 |
三、提升了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度 |
第四节 人的个性的发展 |
一、人的主体性水平得到提高 |
二、人的独特性得以丰富 |
第五章 创客运动与创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创客运动的现实困境 |
一、将创客等同于创业者 |
二、创客空间发展滞后 |
三、3D打印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 |
第二节 创客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信息异化的风险 |
二、个性化消费异化的风险 |
三、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 |
第三节 创客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对策分析 |
一、实施创客教育 |
二、加强平台建设 |
三、厚植创客文化 |
四、完善创客生态链 |
五、发展生产力与推动制度建设 |
结语:让“创客运动”点亮你我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发展与核心关注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组织特征与文化纲领:以“集市”模式超越“大教堂” |
1. Linus法则:透明、分散、协同合作 |
2. 组织管理者:从“仁慈的独裁者”到“共识基础上的民主” |
(二) 参与动机与金钱回报的地位 |
1. 企业的参与动机 |
2. 个人的参与动机 |
3. 金钱回报的地位 |
(三) 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争 |
1. 自由软件:关键是“自由” |
2. 开源软件:关键是“开放” |
(4)开源运动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u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文章创新点 |
第二章 开源运动产生背景 |
2.1 历史背景:从开源到闭源的转变 |
2.2 成员背景:崇尚自由的黑客群体 |
2.3 文化背景:“娱乐”精神的绵延不息 |
第三章 开源运动发展历程 |
3.1 应运而生:自由软件运动的蓬勃兴起 |
3.2 成功转型:理想照进现实,从free到open source |
3.3 欣欣向荣:开源社区与商业世界逐渐接轨 |
3.3.1 网景公司的加盟 |
3.3.2 Linux系统的成长 |
3.3.3 其他开源软件的发展 |
第四章 开源运动在民用领域的影响 |
4.1 开源运动对制造业的影响 |
4.1.1 掀起“创客运动” |
4.1.2 孕育“桌面工厂” |
4.1.3 成就“开源先锋” |
4.2 开源运动对教育业的影响 |
4.2.1 开启平等之源:大学公开课的推广 |
4.2.2 开启智慧之源:开源教科书的完善 |
4.2.3 开启资讯之源:维基百科和互联网档案馆的建立 |
4.3 开源运动对商业的影响 |
4.3.1 改变生产组织形式 |
4.3.2 降低产品使用成本 |
第五章 开源运动在军事领域的影响 |
5.1 开源情报 |
5.2 开源的情报检索工具 |
5.3 开源技术的其他军事应用方式 |
第六章 对开源运动的评价 |
6.1 软件行业的角斗士 |
6.1.1 培育创新土壤 |
6.1.2 打破商业垄断 |
6.1.3 提高安全系数 |
6.2 开源精神的传教士 |
6.2.1 时间自由化 |
6.2.2 资源开放化 |
6.3 未来世界的领路人 |
6.3.1 引发“开源”潮流 |
6.3.2 引领“众包”模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5)基于ARM和LINUX架构的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技术路线 |
2 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
2.1 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
2.2 交通仿真软件及评价指标 |
2.2.1 常见的几种交通仿真软件 |
2.2.2 选取VISSIM的原因 |
2.2.3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相关术语 |
2.2.4 交叉口信号控制评价指标 |
2.3 信号机核心处理器的选取 |
2.4 信号机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3 开放式信号控制机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AT91SAM9260简介 |
3.3 硬件详细设计 |
3.3.1 系统内存 |
3.3.2 系统电源 |
3.3.3 RS232接口 |
3.3.4 以太网接口 |
3.3.5 相位驱动模块 |
3.3.6 液晶模块接口 |
3.3.7 阵列键盘和手动控制按钮 |
4 开放式信号机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1.1 总体设计方案 |
4.1.2 软件设计原则 |
4.1.3 代码阅读编辑工具 |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
4.2.1 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2 制作所需文件 |
4.3 主要模块详细设计 |
4.3.1 主控模块 |
4.3.2 B/S远程升级模块 |
4.3.3 通信模块 |
4.4 应用编程接口 |
4.4.1 设计原理 |
4.4.2 应用编程接口函数 |
4.4.3 自主开发控制策略实现过程 |
5 VISSIM外部控制器DLL的二次开发及通信模块的设计 |
5.1 VISSIM外部控制器DLL的二次开发 |
5.1.1 VISSIM的工作原理 |
5.1.2 VISSIM外部信号控制器DLL |
5.1.3 DLL二次开发设计 |
5.2 通信模块 |
5.2.1 动态链接库的调用 |
5.2.2 基于VC++的串口通信 |
5.2.3 通信协议 |
6 应用实例验证与结论 |
结论 |
总结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ARM的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介绍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各章重点 |
第2章 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介绍 |
2.1.3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
2.2 嵌入式系统 |
2.2.1 嵌入式系统具体特性介绍 |
2.2.2 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3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硬件设计 |
3.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介绍 |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 |
3.2.1 传感器节点硬件选择 |
3.2.2 中心节点硬件设计 |
3.3 嵌入式系统平台及相关硬件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嵌入式系统平台相关环境建立 |
4.1 相关软件组件选择 |
4.1.1 操作系统 |
4.1.2 图形界面软件 |
4.1.3 数据库 |
4.2 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
4.2.1 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2 Bootloader |
4.3 内核的编译和配置 |
4.3.1 Linux内核介绍 |
4.3.2 配置内核 |
4.4 制作根文件系统 |
4.5 Linux串口驱动 |
4.6 烧写过程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软件实现 |
5.1 传感器节点软什设计部分 |
5.1.1 Zigbee组网 |
5.1.2 CC2420的通讯程序 |
5.1.3 Zibee协议栈 |
5.1.4 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 |
5.2. 中心节点软件设计 |
5.3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数据库和查询界面 |
5.3.1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 |
5.3.2 Qt/Embedded |
5.3.3 监测系统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
5.4 监测系统的移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ARM的机器人网络控制与图像采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1.3 使用嵌入式系统的优势 |
1.4 课题研究内容、意义及论文结构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移动机器人设计方案 |
2.1 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架构 |
2.1.1 机器人控制系统平台 |
2.1.2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传感器信息采集 |
2.1.3 服务器与客户端 |
2.2 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
2.2.1 主控制板 |
2.2.2 运动控制与传感单元 |
2.3 系统的软件平台 |
2.3.1 使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优势 |
2.3.2 建立交叉编译开发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平台的构建 |
3.1 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开发模式 |
3.2 Bootloader的介绍 |
3.3 Linux内核的剪裁及移植 |
3.4 文件系统的构建 |
3.5 无线网卡与摄像头设备驱动 |
3.5.1 添加USB数字摄像头驱动 |
3.5.2 移植USB无线网卡驱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传感器信息采集 |
4.1 主控制板的RS232通信方法 |
4.2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
4.2.1 控制指令的编码设计 |
4.2.2 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
4.3 传感器的信息采集 |
4.4 对机器人的行为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静态图像采集与压缩的实现 |
5.1 基于V4L的图像采集方法 |
5.1.1 Video4Linux的介绍 |
5.1.2 V4L接口中定义的结构体 |
5.1.3 对数据结构和函数的设计 |
5.1.4 图像数据采集的流程 |
5.2 使用Jpeglib库对图像进行压缩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移动机器人的Web远程监控 |
6.1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构建 |
6.1.1 嵌入式Web服务器简述 |
6.1.2 嵌入式Web服务器Boa的移植 |
6.2 CGI程序的设计 |
6.2.1 CGI程序与客户端游览器间的信息传递 |
6.2.2 CGI程序对编码信息的解析 |
6.3 机器人服务器上的CGI程序设计 |
6.3.1 图像的采集和显示 |
6.3.2 传感器信息查询 |
6.3.3 机器人运动控制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7.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附录B 图像采集与压缩相关函数 |
附录C 轮式机器人实物图 |
(8)通用型四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运动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
1.2 运动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
1.3 运动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运动控制器整体方案设计 |
2.1 运动控制器技术性能 |
2.2 运动控制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2.3.2 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比较及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运动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S3C2440 微处理器硬件结构 |
3.2 专用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8 简介 |
3.2.1 PCL6045B功能及内部结构 |
3.2.2 PCL6045B 与S3C2440 接口设计 |
3.3 通信模块设计 |
3.3.1 串口通信 |
3.3.2 USB 通信 |
3.3.3 以太网通信 |
3.4 存储器模块设计 |
3.4.1 NAND FLASH 存储器 |
3.4.2 SDRAM 存储器 |
3.4.3 USB 移动存储设备接口 |
3.5 JTAG 接口设计 |
3.6 实时时钟及复位电路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运动控制器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
4.2 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 |
4.2.1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
4.2.2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4.3 U-Boot 的修改及移植 |
4.3.1 U-Boot 的移植 |
4.3.2 NAND FLASH 驱动的实现 |
4.3.2.1 从NAND FLASH 存储器启动 |
4.3.2.2 U-Boot 中NAND FLASH 命令 |
4.4 Linux 2.6 内核移植 |
4.4.1 Linux2.6 内核新特性 |
4.4.2 RTLinux 实时系统 |
4.4.2.1 RT-Linux 简介 |
4.4.2.2 RT-Linux 实现原理 |
4.4.3 Linux 内核配置及编译 |
4.5 Linux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
4.5.1 BusyBox 的安装 |
4.5.2 制作根文件系统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PCL6045B 的驱动程序设计 |
5.1 PCL6045B 的控制方法 |
5.1.1 控制寄存器 |
5.1.1.1 指令寄存器COMW |
5.1.1.2 输出设置寄存器OTPW |
5.1.1.3 数据缓冲寄存器BUFW |
5.1.1.4 主状态寄存器MSTSW |
5.1.1.5 子状态寄存器SSTSW |
5.1.2 COM80 指令集 |
5.1.2.1 操作指令 |
5.1.2.2 控制器指令 |
5.1.2.3 通用输出端口控制指令 |
5.1.2.4 寄存器操作指令 |
5.1.3 PCL6045B 的控制代码 |
5.1.3.1 指令写入函数 |
5.1.3.2 写寄存器函数 |
5.1.3.3 读寄存器函数 |
5.1.4 速度模式 |
5.2 PCL6045B 地址的静态映射 |
5.3 字符设备驱动模型 |
5.3.1 加载与卸载函数 |
5.3.2 file_operation 结构体 |
5.3.3 设备号 |
5.3.4 字符设备描述符 |
5.3.5 字符设备驱动的组织结构 |
5.4 PCL6045B 驱动程序设计 |
5.4.1 pc16045b_init 和pc16045b_exit 函数 |
5.4.2 pc16045b_open 函数 |
5.4.3 pc16045b_read 函数 |
5.4.4 pc16045b_write 函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运动控制器在三轴雕刻机中的应用 |
6.1 三轴雕刻机的设计方案 |
6.2 G 代码的读取及解析 |
6.3 插补模块的实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指令编码宏定义 |
附录2 G代码解析函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基于Linux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二章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知识 |
2.1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及功能介绍 |
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
2.3 入侵检测的过程 |
2.3.1 采集信息 |
2.3.2 信息分析 |
2.3.3 入侵检测响应 |
2.4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
2.4.1 IDES模型 |
2.4.2 CIDF模型 |
2.5 入侵检测系统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3.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 数据采集模块的重要性 |
3.3 NIDS目前存在的问题 |
3.4 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安全分析 |
3.4.1 识别方式的设计漏洞 |
3.4.2 "猎杀"及重调安全政策的漏洞 |
3.5 基于LINUX内核网桥模式的NIDS改进思想 |
3.5.1 LIDS的主要功能 |
3.5.2 LIDS的启用与设置 |
3.5.3 使用LIDS来保护系统 |
3.6 基于LINUX下的几款入侵检测工具 |
第四章 基于LINUX内核桥模式的NIDS的设计与实现 |
4.1 桥模式的建立 |
4.2 内核IDS检测模块的实现 |
4.3 IDS检测模块程序设计伪代码 |
4.4 实验 |
4.4.1 实验环境 |
4.4.2 实验结果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传输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嵌入式LINUX 系统分析 |
2.1 嵌入式LINUX |
2.2 LINUX 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
2.3 嵌入式LINUX 系统的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
3.1 嵌入式系统开发 |
3.2 构建开发系统的硬件环境 |
3.3 搭建软件环境 |
3.3.1 Linux 系统安装 |
3.3.2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
3.4 测试搭建环境 |
3.4.1 硬件连接 |
3.4.2 串口通信工具 |
3.5 测试搭建的环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频采集系统的软件研究和实现 |
4.1 软件研究思路 |
4.2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
4.2.1 Linux 内核的编译 |
4.2.2 下载Linux 内核映像 |
4.3 OV511 摄像头驱动程序移植 |
4.4 视频采集软件的研究 |
4.4.1 Vide04Linux |
4.4.2 Vide04Linux 程序研究 |
4.4.3 视频图像的JPEG 压缩 |
4.4.4 重要的数据结构 |
4.5 视频传输软件的研究和实现 |
4.5.1 TCP/IP 协议 |
4.5.2 视频传输协议 |
4.5.3 socket 程序研究 |
4.6 GUI 研究 |
4.6.1 Qt 开发环境搭建 |
4.6.2 Qt 程序研究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频传输系统的整合和测试 |
5.1 VIVI |
5.2 制作ROOT 文件系统 |
5.3 视频传输系统的测试 |
5.3.1 配置测试环境 |
5.3.2 系统运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改变Linux的几股力量(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人体量词研究[D]. 罗玉.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2]创客运动中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 武小东.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发展与核心关注点[J]. 范小青. 全球传媒学刊, 2015(04)
- [4]开源运动及其影响研究[D]. 文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3)
- [5]基于ARM和LINUX架构的交通信号控制实验平台开发方法研究[D]. 马春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6]基于ARM的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蔡苏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7]基于ARM的机器人网络控制与图像采集的研究[D]. 李尤.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8]通用型四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D]. 杨维发. 武汉工程大学, 2011(05)
- [9]基于Linux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D]. 郑冠贞.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2)
- [10]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视频传输研究和实现[D]. 冀胜利. 重庆理工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