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衣剂的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

小麦种衣剂的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

一、小麦种衣剂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仲法[1](2020)在《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麦土传病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小麦生产,使用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已成为防治土壤真菌病害的一种普遍性措施。丙硫菌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但它对鱼类有一定的危害,导致在其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微胶囊化技术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TDI和DETA作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并优化合成条件。将制备完成的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对小麦进行种子处理,完成一系列田间、室内盆栽试验。初步评价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对小麦幼苗的安全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研制最终配方:丙硫菌唑占比6%、乙酸乙酯占比24%、TX-18占比9%、木质素磺酸钠占比1.6%、PVA占比1.5%、DETA占比0.9%、TDI占比2%、异辛醇占比0.1%、成膜剂占比4%、着色剂占比6%。(2)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体系状态良好,粘度适中,稳定性较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胶囊表征,成囊率高。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分布仪测量其粒径大小为d90:20.65μm,符合微胶囊标准。(3)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济麦22、扬麦20的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分别是62.57%和59.30%,防效表现良好。与对照药剂酷拉斯与奥拜瑞的防效相当。盆栽试验表明该药剂对小麦根腐病防效试验中平均防治效果为66.15%;对小麦全蚀病防效试验中平均防治效果为57.41%;对小麦茎基腐防效试验中平均防治效果为61.20%,略高于对照药剂。(4)在室内盆栽试验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组中,小麦的平均出苗率、根长、干重及鲜重均值分别为87%、6.973 cm、1.49 g、13.64g,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均值85.77%、6.95 cm、1.29 g、13.27g,均表现出促生作用;小麦的苗长均值为17.436 cm,略低于空白对照苗长均值18.77 cm。对其他田间、盆栽试验小麦苗期的综合考查结果表明,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对两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根长、鲜重、干重都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小麦的苗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药剂对小麦种子无药害,安全,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杨青霏[2](2020)在《种子包衣诱导水稻抗镰刀菌立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水稻立枯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苗期病害,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该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水稻立枯病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可以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众多的防治方法中的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利用生防菌包衣作物种子,通过激发植物自身免疫反应的种子免疫技术,诱导其产生抗病性可以用来防治植物病害。本文利用生防菌发酵液包衣水稻种子,通过大规模筛选、室内复筛和盆栽试验,获得了可诱导水稻产生系统抗性来抵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的细菌菌株,对有诱抗作用的生防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如下:1.诱导水稻抗水稻立枯病菌株的筛选:将本研究所保存的1761株细菌菌株的发酵液包衣水稻辽粳212的种子,常规播种时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初筛,获得60株具有诱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将60株具有诱抗作用菌株的发酵液再包衣同一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复筛。综合对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8株生防细菌包衣水稻种子经复筛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较好。在室内测定了这8株有效的生防菌的发酵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Sneb859、Sneb26、Sneb131、Sneb1677对水稻还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其中Sneb859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及根长、芽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发芽率相比对照提高了8.30%,在7d,10d,13d时,芽长分别为对照的1.50、1.15和1.13倍,根长分别为对照的1.17、1.23和1.18倍,菌株Sneb926、Sneb1017、Sneb1623对水稻的芽长、根长有促进作用。Sneb129对水稻前期芽长促进明显,后期不明显,对根长有促进作用。对这8株有效细菌菌株的发酵液包衣水稻种子并在播种时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室内再次复筛,结果表明,Sneb859、Sneb131、Sneb26处理的发病程度较低,病情指数较低,表现较好。进一步对3株有效生防菌株进行盆栽复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neb859的病情指数较低,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达56.14%,且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促生作用。2.发酵液包衣水稻种子诱导水稻抗水稻立枯病的菌株鉴定: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的方法,结合16S rDNA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方法对初筛获得的8株有效生防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neb859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Sneb26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菌株Sneb131和Sneb926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Sneb12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neb1017为边缘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菌株Sneb162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Sneb1677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3.对水稻镰刀菌立枯病具有诱抗活性菌株Sneb859的抑菌对峙试验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生防菌株Sneb859的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neb859的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没有抑菌作用,对禾谷镰刀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效果不显着。本研究表明通过系统筛选和鉴定,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neb859的发酵液包衣水稻辽粳212的种子,平板培养对峙试验显示Sneb859的发酵液对水稻立枯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没有抑菌作用。推测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neb859的发酵液包衣处理水稻种子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水稻立枯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抗性。

厉运潘[3](2019)在《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文中研究表明小麦的纹枯病和根腐病是我国小麦上的主要土传病害,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措施的推进,土传病害的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种子处理一方面能够解决苗期由土壤自身的病菌、虫害所引发的危害,另一方面能够节约使用农药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生产力。该论文研究了本实验室前期研制的2种种衣剂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为种衣剂后续的登记、生产、应用提供依据。1 小麦种子安全性床纸发芽试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根据床纸发芽试验、室内盆栽试验数据可知,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处理后小麦品种鲁源502和烟农19的发芽率均在85%以上,高于空白对照。在设置拌种后立即播种、储藏10d、20d、30d和40d的5个处理中,发芽率无显着差异。农19和鲁源502小麦盆栽试验结果与床纸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制的2种种衣剂丙硫·吡唑和噻呋·吡唑拌种对小麦出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2 两种药剂拌种后小麦α-淀粉酶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处理后两个小麦品种鲁源502、烟农19在拌种后储存0天、10天、20天、30天、40五个时间段内α-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3 田间小区、大田示范不同拌种时间对小麦苗期和拔节期的影响综合田间小区、大田示范试验数据可知,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拌种后种植,鲁源502小麦在苗期的分蘖数、株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着,经两种药剂拌种后种植的小麦分蘖数、株高高于空白对照。但在设置的拌种后立即播种、储藏10d、20d、30d和40d的5个处理中,分蘖数、株高差异不显着,说明研制的2种种衣剂丙硫·吡唑和噻呋·吡唑拌种对小麦出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4 两种种衣剂对根腐病、纹枯病的防效综合室内盆栽防效和田间小区防效可知,烟农19小麦与鲁源502两种品种小麦的根腐病病情指数、纹枯病发病率大体一致,与空白对照和药剂对照相比,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防治效果显着高于空白对照和药剂对照。经理论测产可以看出两种种衣剂拌种后亩产均高于对照,2017年-2018年的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2种种衣剂适合播前拌种处理。

陈亚亚[4](2019)在《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提出悬浮种衣剂是目前生产实践中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最有效的剂型之一,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小麦播种后土传病害、麦蚜、地下害虫是限制小麦健康生活在那个的重要因子,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本论文通过对上述目标病虫害,进行杀虫剂、杀菌剂及助剂的室内筛选和田间防效试验,为小麦新型悬浮的研制提供了依据。论文取得如下主要结果:通过对5种杀虫剂田间活性和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噻虫嗪对小麦穗期蚜虫有较好的防效和对种子苗期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表明小麦全蚀病菌对灭菌唑最敏感(EC 50为0.0944 mg/L),小麦纹枯病菌对Y13149最敏感(EC50为0.0340 mg/L)。通过杀菌剂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种子苗期安全性较高。通过对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复配、吡唑醚菌酯和戊菌唑复配测定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增效系数,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叶菌唑=8:1~4:1和1:8~1:10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增效作用。吡唑醚菌酯:戊菌唑=10:1~4:1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增效作用。通过对种衣剂助剂比较筛选,确定1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种衣剂的配方(按质量分数计):噻虫嗪7.5%、吡唑醚菌酯2%、戊菌唑0.5%、润湿分散剂NNO 2%+LF-5040 2%+L-64 1%、增稠剂皂土1%+黄原胶0.25%、苯丙乳液5%、碱性玫瑰精3%、乙二醇5%、磷酸三丁酯2%、络合钛微肥2%,余量水补足100%。种衣剂各项指标符合国标规定。通过种衣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种衣剂小麦种子苗期安全,其中对小麦出苗数、根长、次生根数、鲜重、主茎叶龄、总茎蘖数、三叶以上大蘖无差异。该种衣剂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螨。

钟长春[5](2019)在《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文中认为本试验以春大豆品种川豆16为材料,以钼酸铵、辛硫磷、芽孢杆菌含量为变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配制种衣剂,种子包衣后分别进行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生物种衣剂对春大豆种子活力、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适于大豆生产的复合种衣剂最佳配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未包衣种子(CK1)相比,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可增加8.7%-13.0%,发芽率增加5.0%-8.8%,发芽指数可增加3.5%-12.5%,活力指数比对照增加显着,增幅可达12.6%-28.3%,发芽末期的形态指标也有较大优势。不同处理的种子SOD、POD、CAT活性有较大提高,其中CAT活性比对照差异极显着,MDA含量可降低5.8%-30.0%。表明用复合生物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可以避免种子活力的快速降低与种子贮藏物质的降解。(2)各处理种子田间出苗率比未包衣种子(CK1)增加5%-9.3%,幼苗干重最高增加20.3%,根冠比等形态指标也比对照有所提高。表明复合生物种衣剂能促进大豆种子出苗与调节幼苗的生长。种衣剂处理后,大豆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等关键农艺经济指标增加幅度大,实际产量比未包衣种子高5.0%-23.0%。(3)建立不同指标与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着性检验和相关性检验以及因素贡献分析。结果显示种衣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影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减。种子田间出苗受变量的影响最大,所以选择田间出苗率作为寻找最优配比的主要依据。(4)以钼酸铵、辛硫磷、芽孢杆菌含量为变量,田间出苗率为试验结果建立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方程模型,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可靠性。三因素中对结果影响大小顺序为辛硫磷(X2)>芽孢杆菌(X3)>钼酸铵(X1)。三者最优组合为:钼酸铵6.8g/100mL,辛硫磷5.0g/100mL,枯草芽孢杆菌5.0g/100mL,田间出苗率最大为77.3%。(5)最终得到适于大豆生产的生物复合种衣剂的最佳配比:钼酸铵6.8g/100mL,辛硫磷5.0g/100mL,枯草芽孢杆菌5.0g/100mL,聚乙烯醇4g/100mL、壳聚糖1.5g/100mL、山梨酸钾0.5 g/100mL、胭脂红0.6 g/100mL。

谭海丽[6](2019)在《水稻种子包衣用耐水成膜剂ZY904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水平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经济作物。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已成为提高作物抗逆性和秧苗素质,标准化、精量化播种,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种子包衣技术较国外发展缓慢,种衣剂容易出现物理稳定性差、成膜时间长、缓释效果差、农药利用率低、包衣脱落率高、包衣均匀度差、高毒高残留、操作不安全、相对易产生包衣药害等问题,影响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和应用。成膜剂是水稻种衣剂非活性组分中最关键的部分,其性能对种衣剂的缓释性、稳定性、安全性、粘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应用于水田特殊环境使得种衣剂对成膜剂的成膜性能、耐水吸水性、透气透水性、包衣均匀性、粘牢性、长效控释性要求更严格,而目前适用于水稻种衣剂的成膜剂种类仍不足。本试验探究了种衣剂用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和ZY904-5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旨在筛选出能显着提高农药缓释性能的成膜剂及推荐包衣比例,为研发长效缓释性、高效低毒的水稻种衣剂提供组分参考。首先,从pH、稳定性、黏度、含固量、干燥膜柔韧性、成膜性、吸水耐水性等方面评价成膜剂物理化学性能;将成膜剂应用于种衣剂后,从成膜时间、初干粘牢性、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稻种包衣室内安全性等方面评价其应用性能。本试验以杀菌剂嘧菌酯作为探究成膜剂缓释性能的指示药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膜剂包衣浸种后不同时间点嘧菌酯保持率变化,来评价添加成膜剂后对活性成分缓释性能的影响。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探究了成膜剂处理对斑马鱼的毒性。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成膜性能良好,干燥膜浸于蒸馏水半小时后能均匀完整揭下,而ZY904-5成膜性差。含固量是反映成膜剂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指标,各成膜剂有效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45.93%、31.46%、26.83%和6.26%。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干燥膜浸水72 h后,被水溶解的质量低,溶解度依次是21.36%、16.46%和17.56%。成膜剂ZY904-2黏度中等,干燥膜浸水后柔韧性好,且溶解度低,耐水吸水性良好。2.应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成膜剂ZY904-1在0.5 g、1 g、2 g/100 g种子包衣处理后,与未包衣处理对照相比,发芽势降低率为6.08%、13.33%、15.02%。成膜剂ZY904-1在2 g/100 g种子包衣处理时,与对照相比发芽率降低率为3.87%,其他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不良影响。成膜剂不同比例包衣后对水稻植株生长量指标(株高、根长、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与未添加成膜剂处理和未包衣处理相比,无明显不良影响。成膜剂对水稻植株生长安全。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以0.25 g、0.5 g、1 g/100 g种子包衣处理后,包衣均匀度在95.2%-96.8%,包衣脱落率在1.5%-2.1%,初干粘牢性好,等级为++。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嘧菌酯保持率结果表明: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包衣后对嘧菌酯保持率较未添加成膜剂处理提高作用显着。成膜剂ZY904-2以0.5 g/100 g种子包衣浸种40 d后,嘧菌酯保持率比对照提高34.14%,延缓农药水中释放速度效果显着,表明其是耐水性能和缓释性能良好的成膜剂。4.综合物理化学性能和应用性能指标筛选出最佳成膜剂种类及推荐添加比例:成膜剂ZY904-2在0.5 g/100 g种子包衣时,包衣均匀度达95.7%,包衣脱落率为1.7%,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发芽势和发芽率增长率为1.39%、2.82%,株高和根长提高0.52 cm、0.62 cm,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增重0.46 g、0.33 g。浸种40 d后嘧菌酯保持率仍能达到47.26%,药剂抗溶解和淋失能力显着提高,长效控释性好。最终推荐成膜剂ZY904-2添加比例为0.5 g/100 g种子,适用于性能优良的水稻种衣剂组分研发中。5.成膜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成膜剂ZY904-1、ZY904-2、ZY904-3和ZY904-5对斑马鱼96 h急性毒性试验LC50达到上限有效浓度100.0 mg a.i./L,毒性等级为微毒;添加0.5 g成膜剂ZY904-2和ZY904-3的处理毒性等级属于低毒。成膜剂对斑马鱼毒性低,安全性高。

齐麟[7](2017)在《基于DAAM-BA二元成膜剂在水稻种子处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衣剂用于防治作物苗期病虫害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但其在应用尤其是在有水环境中存在脱落率高、有效成分易流失、药效发挥不稳定等问题。基于此,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优选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检测了制备的种衣剂质量指标。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对种衣剂处理的水稻幼苗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评价,通过室内毒力试验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主要结论如下: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制备的成膜剂保持35 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脱落率小于5%。筛选了基于DAAM-BA成膜剂的种衣剂,其最佳配方为25%噻虫嗪、15%吡唑醚菌酯、0.5%快T、8%FS3000、0.23%硅酸镁铝、0.12%黄原胶、0.5%皂土、5%乙二醇、5%DAAM-BA以及5%海舒液体红2R。种衣剂的脱落率为3.01%,悬浮率为97.9%,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药种比1:50进行种子处理,发芽率提高31.98%,株高提高6.48%,根系活力增加38.07%,叶绿素含量增加143%,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28.70%,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着。对水稻稻瘟病菌EC50值为0.007321mg/L,在2 mg/L浓度下相对抑制率达到了97.4%,种衣剂对斑马鱼96h的半致死浓度为2.46mg/L,急性毒性等级为“中毒”。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成膜性好、持效期长、发芽率高,对稻瘟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良。由于成膜剂的缓释作用,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的毒性LC50降低了50倍,显着降低了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梦晗[8](2016)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及品质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更与人们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农药的乱用滥用已经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吡虫啉能够有效防治水稻、小麦、甜菜、蔬菜等作物苗期害虫,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戊唑醇可有效的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采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是农业上防治小麦病害虫常用的措施。本研究以11个河南省常见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戊唑醇湿拌种剂处理前后小麦出苗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统计结果分析,选定矮抗58品种为进一步研究的试验材料;研究了田间不同浓度吡虫啉种衣剂和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生长以及抗性的影响;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进行了吡虫啉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会延迟种子的出苗,但对小麦种子最终出苗率影响很小。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会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所用种衣剂浓度有关。2、种衣剂对大田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种衣剂包衣会提高小麦的出苗率,但过高的使用剂量会抑制小麦出苗;使用种衣剂处理后,小麦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受到的影响不大,但高浓度的种衣剂明显地抑制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种衣剂的种类,科学合理的使用种衣剂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麦蚜虫发生量和纹枯病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处理组,可知种衣剂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靶标生物,还可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性。3、采用沙培法和纸培法分别研究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67 g制剂/kg种子和13.34 g制剂/kg种子两个处理剂量对小麦种子吸水性、萌发及萌发相关酶(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根系活力的影响。发现种衣剂对种子吸水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有关,使用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吡虫啉种衣剂影响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高剂量处理导致小麦种子中这两个酶的活性下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增加,并且根系活力与种衣剂剂量有关,剂量越高,根系活力越强。4、进一步探究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影响的分子机理。采用Trizol法提取样品RNA,实时荧光定量仪检测氮循环过程中相关酶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并测定了NR、NiR、GS、GOGAT和GDH等相关酶活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茚三酮显色法检测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吡虫啉种衣剂可能通过提高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对氮源的吸收和利用而使得细胞中蛋白质及其底物的含量增多,为小麦植株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提供保障。

葛继涛,甘德芳,孟淑春[9](2016)在《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及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总结了种子包衣对种子的影响,指出了包衣种子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良好农业规范(GAP)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对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应用到种子包衣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进一步说明,建立既适应我国国情又能够得到国际互认的GAP认证的包衣种子商品质量关键技术势在必行。

何雯雯[10](2015)在《基于内生菌的新型包衣麦种的研发》文中提出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由小麦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和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 Eriks)引起的叶锈病是严重制约小麦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来防控这两大病害。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环境及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虽然培育抗病品种也是环境友好的有效的防病措施,但育成高产优质抗病品种费时耗工,且品种的抗病性在其推广数年后很容易因病原菌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而丧失。利用小麦内生菌是一条环保型的防治小麦病害、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一株分离自小麦的内生细菌Bs-8的16S rDNA进行扩增,构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该内生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并组配基于小麦内生细菌Bs-8的种衣剂A和B。对组配的种衣剂进行安全性测试及田间防病增产试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s-8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us)成员。对种衣剂的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种衣剂A和B包衣处理对多数供试小麦品种的种子萌发没有负面影响,但对少数品种的种子发芽有一定抑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B包衣处理对多数品种的小麦条锈病单独或条锈病与叶锈病混合感染有显着防治效果,且经种衣剂B包衣处理区的多数小麦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各自对照区,显示出该种衣剂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小麦种衣剂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种衣剂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的重要性
    1.2 小麦生长及主要病害情况
        1.2.1 小麦生长情况
        1.2.2 主要土传病害情况
    1.3 种子处理剂的研究进展
    1.4 缓释型制剂
    1.5 微胶囊技术
    1.6 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6.1 界面聚合法的进展
        1.6.2 原位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1.6.3 溶剂挥发法溶剂的研究进展
        1.6.4 乳液聚合的进展
    1.7 微胶囊壁材
    1.8 丙硫菌唑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制备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1.3 微胶囊种子处理剂的助剂筛选与定量
        2.1.4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2.1.5 其他药剂的制备
    2.2 田间试验及室内盆栽试验
        2.2.1 田间防效试验
        2.2.2 不同浓度的药剂C、D对小麦苗期的安全性试验
        2.2.3 室内盆栽试验
    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丙硫菌唑微胶囊的制备
        3.1.1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助剂筛选与定量
        3.1.2 微胶囊的制备
        3.1.3 微胶囊形态观测
    3.2 田间试验调查结果
        3.2.1 苗期田间试验调查结果
        3.2.2 小麦纹枯病田间调查
    3.3 盆栽试验
        3.3.1 对小麦土传病害的室内防效试验
        3.3.2 不同播种深度对小麦的影响
        3.3.3 不同剂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3.3.4 不同拌种时间对小麦的影响
4 讨论
    4.1 微胶囊的制备试验
    4.2 田间试验及室内盆栽试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种子包衣诱导水稻抗镰刀菌立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水稻立枯病及种衣剂研究进展
    1.1 水稻立枯病研究进展
        1.1.1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1.1.2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1.1.3 水稻立枯病病原、侵染循环及生物学特性
        1.1.4 水稻立枯病的致病机制
        1.1.5 防治方法
    1.2 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特征
        1.2.2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
        1.2.3 植物诱导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1.3 种子处理的研究
        1.3.1 种衣剂
        1.3.2 种衣剂的组成
        1.3.3 种衣剂的功能
        1.3.4 种衣剂的原理
        1.3.5 种衣剂的类型
    1.4 细菌鉴定
        1.4.1 细菌鉴定
        1.4.2 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
    1.5 对峙培养研究
        1.5.1 对峙培养
        1.5.2 对峙培养的方法及应用
第二章 诱导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
    2.1 诱导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室内初筛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2.2 诱导水稻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盆栽复筛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第三章 诱导水稻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鉴定
    3.1 生防细菌的形态学特征鉴定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生防细菌的16S r DNA的分子鉴定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第四章 活性菌株的对峙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诱导水稻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
    5.2 诱导水稻抗镰刀菌水稻立枯病生防细菌的鉴定
    5.3 活性菌株的对峙试验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菌株16S rDNA的 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的地位
    1.2 小麦生长发育及主要病害
        1.2.1 小麦生长发育周期
        1.2.2 主要病害
    1.3 小麦的土传病害及化学防治
    1.4 种衣剂的发展进程
    1.5 种衣剂中药剂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及目标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小麦品种
        3.1.2 供试菌株
        3.1.3 供试药剂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种子的安全性
        3.2.1.1 室内试验
        3.2.1.2 田间试验
        3.2.2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种子的防效
        3.2.2.1 室内盆栽防效
        3.2.2.2 田间小区防效
4 结果与分析
    4.1 2种种衣剂对小麦安全性
        4.1.1 室内试验
        4.1.1.1 床纸发芽试验
        4.1.1.2 盆栽试验各处理药剂在小麦苗期的影响
        4.1.1.3 不同种衣剂对拌种小麦α-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2 田间试验
        4.1.2.1 不同拌种时间对小麦的影响
        4.1.2.2 大田示范各处理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2 两种种衣剂对根腐病、纹枯病的防效
        4.2.1 室内盆栽防效
        4.2.2 对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4.2.2.1 理论测产
5 讨论
    5.1 两种种种衣剂对小麦苗期安全性试验
    5.2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苗期的防效
    5.3 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数据
6 结论
参考文献

(4)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及其病虫害
        1.1.1 小麦
        1.1.2 小麦地下害虫、蚜虫及土传病害
    1.2 悬浮种衣剂研究进展
    1.3 常用原药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杀虫剂和杀菌剂筛选
        2.3.2 复配杀菌剂的筛选
        2.3.3 种衣剂助剂的筛选
        2.3.4 种衣剂性质的测定
        2.3.5 田间药效试验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筛选
        3.1.1 杀虫剂室外活性的测定
        3.1.2 杀虫剂的小麦苗期安全性的测定
        3.1.3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3.1.4 杀菌剂对小麦苗期安全性的测定
    3.2 复配杀菌剂的筛选
    3.3 种衣剂助剂的筛选
        3.3.1 润湿分散剂
        3.3.2 增稠剂筛选
        3.3.3 微肥的筛选
        3.3.4 其他助剂的筛选
    3.4 种衣剂的性质测定
    3.5 种衣剂对田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种衣剂配方的筛选
    4.2 种衣剂的性质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种衣剂及其研究进展
        1.2.1 种衣剂
        1.2.2 国外种衣剂研发现状
        1.2.3 我国种衣剂研发现状
        1.2.4 种衣剂的发展前景
    1.3 种子包衣与作物生产
        1.3.1 种子包衣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种子包衣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效果
        1.3.3 种子包衣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大豆种子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生物种衣剂的配制与包衣
        2.2.2 包衣种子活力测定
        2.2.3 包衣种子保护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2.2.4 田间试验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活力及萌发的影响
        3.1.1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的种子活力
        3.1.2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的幼苗形态
        3.1.3 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川豆16 种子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3.2 种衣剂对川豆16 田间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种衣剂对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3.1 种衣剂处理后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表现
        3.3.2 种衣剂处理对川豆16 产量的影响
    3.4 各指标回归方程显着性分析
    3.5 各因素贡献分析
    3.6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优化
        3.6.1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3.6.2 效应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4.1.2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种子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4.1.3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田间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1.4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1.5 复合生物种衣剂优化配比
        4.1.6 大豆种子包衣的实际意义
    4.2 结论
        4.2.1 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川豆16 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 复合生物种衣剂的最佳配比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6)水稻种子包衣用耐水成膜剂ZY904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现状
    1.2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优势
    1.3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存在问题
    1.4 水稻用药现状
        1.4.1 水稻悬浮种衣剂登记现状
        1.4.2 水稻杀菌剂应用现状
        1.4.3 嘧菌酯介绍
    1.5 水稻用成膜材料研究进展
    1.6 成膜剂作用机理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供试成膜剂
        2.1.3 供试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成膜剂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测定
        2.2.2 稻种包衣应用性能指标测定
        2.2.3 高效液相色谱法嘧菌酯保持率测定
        2.2.4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2.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膜剂物理化学性能指标结果分析
    3.2 稻种包衣应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嘧菌酯保持率结果分析
        3.3.1 萃取溶剂和方法筛选优化
        3.3.2 嘧菌酯标准曲线制作
        3.3.3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3.3.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嘧菌酯保持率
    3.4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种子包衣在水稻种植领域应用现状讨论
    4.2 成膜剂对种衣剂药效发挥的影响讨论
    4.3 成膜剂性能评价体系完善讨论
    4.4 成膜剂性能指标分析讨论
5 结论
6 论文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
    6.1 论文创新之处
    6.2 论文有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基于DAAM-BA二元成膜剂在水稻种子处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种衣剂发展概况
    1.3 水稻种衣剂成膜助剂的研究
        1.3.1 种衣剂成膜剂的制备方法
        1.3.2 种衣剂成膜剂成膜材料
        1.3.3 成膜剂的作用机制
    1.4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制备与性能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材料
        2.1.2 供试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10%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
        2.2.2 引发剂的制备
        2.2.3 二元共聚乳液的制备
        2.2.4 二元共聚膜的制备
        2.2.5 二元共聚膜性能评价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成膜剂外观形貌图
        2.3.2 不同浸水时间对成膜剂稳定性的影响
        2.3.3 二元共聚乳液成膜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的制备与性能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悬浮种衣剂的制备
        3.2.2 制备工艺条件筛选
        3.2.3 配方筛选
        3.2.4 悬浮种衣剂性能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衣剂制备工艺
        3.3.2 润湿分散剂的筛选
        3.3.3 增稠剂的筛选
        3.3.4 成膜剂的筛选
        3.3.5 种衣剂优选配方及性能检测
        3.3.6 种衣剂的包衣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室内毒力测定及种子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供试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室内毒力实验设计
        4.2.2 种子安全性评价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室内抑菌试验
        4.3.2 不同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 种衣剂对常规生理指标的影响
        4.3.4 种衣剂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环境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药品及条件
        5.1.3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5.2.2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中毒现象观察
        5.3.2 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衣剂概况
        1.1.1 种衣剂的概念
        1.1.2 种衣剂的组成
        1.1.3 种衣剂的类型
        1.1.4 种衣剂的特点
        1.1.5 种衣剂的作用机制
    1.2 种衣剂的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状况
    1.3 我国种衣剂的应用研究情况
        1.3.1 我国种衣剂的应用现状
        1.3.2 防病治虫效果
        1.3.3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4 对作物生理机制的影响
    1.4 种衣剂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1 存在的问题
        1.4.1.1 剂型单一
        1.4.1.2 生产技术落后,质量粗糙
        1.4.1.3 产生药害
        1.4.2 对种衣剂技术应用的展望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3.1.1 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3.1.1.1 供试小麦品种
        3.1.1.2 供试药剂
        3.1.1.3 处理方法
        3.1.1.4 试验方法
        3.1.2 大田中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3.1.2.1 供试小麦品种
        3.1.2.2 供试药剂
        3.1.2.3 处理方法
        3.1.2.4 田间试验设计
        3.1.2.5 生长情况调查
        3.1.2.6 病虫害情况调查
        3.1.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3.2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
        3.2.1 生理机制研究
        3.2.1.1 供试小麦品种
        3.2.1.2 供试药剂
        3.2.1.3 处理方法
        3.2.1.4 试验方法
        3.2.2 分子机理研究
        3.2.2.1 供试小麦品种
        3.2.2.2 供试药剂
        3.2.2.3 处理方法
        3.2.2.4 主要仪器设备
        3.2.2.5 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测定
        3.2.2.6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3.2.2.7 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3.2.3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4.1.1 室内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4.1.1.1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4.1.1.2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1.2 大田中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4.1.2.1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4.1.2.2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1.2.3 对小麦靶标生物及抗性的影响
    4.2 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的机理研究
        4.2.1 生理机制研究
        4.2.1.1 对种子吸水量的影响
        4.2.1.2 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2.1.3 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2.1.4 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4.2.2 分子机理研究
        4.2.2.1 对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2.2 对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2.2.3 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明确了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5.2 初步明确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机理
        5.2.1 生理机制
        5.2.2 分子机理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1:文中缩写词
附录2: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及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1.1 种子包衣对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素质的影响
    1.2 种子包衣对作物苗期病害及抗逆性的影响
    1.3 种子包衣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 GAP的发展与应用
    2.1 GAP在畜牧养殖业上的应用
    2.2 GAP在作物种植业上的应用
3 在种子包衣处理中推行GAP的意义和必要性

(10)基于内生菌的新型包衣麦种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麦的经济重要性
    1.2 小麦病害
        1.2.1 小麦锈病
        1.2.2 小麦赤霉病
        1.2.3 小麦纹枯病
        1.2.4 小麦全蚀病
        1.2.5 小麦白粉病
        1.2.6 小麦黑穗病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 农业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4 种衣剂的研究
        1.4.1 作物种衣剂
        1.4.2 小麦种衣剂
    1.5 内生菌
        1.5.1 植物内生菌
        1.5.2 小麦内生菌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6.1 本选题的内容
        1.6.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小麦品种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小麦内生菌Bs-8 的鉴定
        2.2.2 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安全性检测
        2.2.3 大田试验
第三章 结果
    3.1 小麦内生菌Bs-8 的分子鉴定
    3.2 种衣剂的包衣效果及安全性
        3.2.1 种衣剂的包衣效果
        3.2.2 种衣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3.2.3 碱性品红对菌株Bs-8 生长的影响
        3.2.4 吡虫啉和戊唑醇对菌株Bs-8 生长的影响
    3.3 种衣剂的田间应用效果
        3.3.1 小麦条锈病的鉴定
        3.3.2 种衣剂田间试验效果
        3.3.3 种衣剂处理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内生菌Bs-8 的分子鉴定
        4.1.2 新型种衣剂对小麦萌芽率的影响
        4.1.3 新型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
        4.1.4 新型种衣剂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4.1.5 新型种衣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麦种衣剂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6%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的初步研究[D]. 仲法.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2]种子包衣诱导水稻抗镰刀菌立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研究[D]. 杨青霏.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3]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D]. 厉运潘.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D]. 陈亚亚.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配比优化[D]. 钟长春.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水稻种子包衣用耐水成膜剂ZY904的应用效果评价[D]. 谭海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基于DAAM-BA二元成膜剂在水稻种子处理的应用研究[D]. 齐麟.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8]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张梦晗.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9]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及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的必要性[J]. 葛继涛,甘德芳,孟淑春. 种子, 2016(02)
  • [10]基于内生菌的新型包衣麦种的研发[D]. 何雯雯. 南阳师范学院, 2015(09)

标签:;  ;  ;  ;  ;  

小麦种衣剂的包衣效果及种衣剂的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