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梅[1](2013)在《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网上银行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网上银行作为金融行业和电子商务结合的产物,也逐渐成为国内银行在中国市场角逐的利器。对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个人网上银行来说,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扩大自己的客户群,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银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客户至上是一成不变的宗旨,因此网上银行所推出的各种服务需要让客户满意,吸引更多的客户,使自己的客户群不断扩大。自网上银行诞生以来,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网上银行的相关研究及着作。互联网带来的新特点,使网上银行的经营模式已经突破传统银行的多重限制,学者们对于网上银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网上银行发展的策略、发展网上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对网上银行的监管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本文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个人网上银行的使用意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在总结前人对客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个人网上银行提供服务和客户感知两个角度提出了个人网银客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有用性”、“易用性”、“关怀性”、“可靠性”、“响应性”、“分享性”、“易变性”,并进行分析、构建了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法构建个人网银客户使用意愿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的原始数据,分析了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前十的十家银行的个人网银客户使用意愿情况,并做了结果分析;最后,从实证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善个人网银客户使用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王志[2](2008)在《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行支付结算工作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好坏。银行结算风险的出现使银行资金直接造成损失。近几年来,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案件呈上升趋势,防范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重要性受到了建设银行总行的重视。本文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论述了结算风险研究的意义及建设银行结算发展过程,强调了对结算风险防范的认识是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其次,介绍了建设银行现有的国内结算方式及建设银行国内结算风险类型和特点。然后,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笔者在收集大量案例,结合笔者十多年工作经验,参阅大量资料形成的。最后,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防范国内结算风险的对策进行了论述。防范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部门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本文将从内、外部因素两方面对防范化解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的防范对策具有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国内结算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罗艳[3](2007)在《央行主导下的支付清算系统模式及相关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业面临的新形势,对中央银行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同经济主体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资金流动更加频繁。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银行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支付清算体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近年来不断改进支付清算系统,组织规范了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各商业银行的行内资金汇划系统,建立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并正在抓紧建设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现已成功推广到所有省会城市。该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其中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是该系统的骨干子系统,于2002年先期开通,实行逐笔实时处理支付指令,全额清算资金,旨在为各银行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及金融市场提供快速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服务: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也已开通,实行批量发送支付指令,轧差净额清算资金,旨在为社会提供低成本、大业务量的支付清算服务,满足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应该说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开发运行大大改进了我国支付清算方式,迎合了当今国际支付体系的潮流,加快了资金的流转速度,减少了资金清算风险,改变了“天上3秒、地上3天”的现象。当然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同样会面临实时全额清算方式中的流动性压力问题,而如果多个银行都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便会使系统出现“阻塞”的现象,所以,随着业务的发展、清算量的不断增大,有必要对该实时支付系统注入一定的“润滑剂”,解开或化解所谓的“死锁”,使资金能更畅通地流动起来。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广泛应用了相同类型的清算和结算安排,即多边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在某些国家中,代理行和中央银行的安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贷记卡业务进行了清算安排。所有的这些安排都日益依赖于自动化手段,并为规模经济创造了机会。在目前的清算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私人部门正在变得更加重要(如CLS系统)。而且在几乎所有的国家中,支付卡的清算安排都是由私人部门单独完成的。随着这种工具在所有支付工具应用中所占分额的增长,在整个清算安排中,私人部分所占的分额也会日益增长。虽然支付系统不会立刻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威胁,但是很多的风险防范措施已经被用于防范系统风险。欺诈、操作性的以及其它风险一般都通过不同的支付工具和系统控制技术来防范。随着时间的发展,支付系统变得更加有效率,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变得更加技术化和标准化。大部分的支付结算都是通过中央银行提供的结算手段来处理的。虽然在某些国家中,部分支付手段(主要是支付卡)的清算安排是通过金融机构的簿记系统进行结算的。一些中央银行自己提供清算手段作为私人安排的一种替代选择,另外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则限制他们自身的行为——包括结算在内——以便于和私人结算系统提供者一起通过不断发展共同标准来提供安全、效率和协作性。而且许多中央银行都拥有对支付和结算系统的明确法律授权,在某些国家中这样的授权包括对支付的监督权。由市场的国际一体化——特别是在欧洲地区范围内的一体化——产生的跨界支付增长成为推动现行支付系统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此之前,这个系统主要建立在代理行制度基础上。对清算服务的需求同样受到了终端用户市场新发展的影响,在一些国家中,某些情况下,金融部门的合并会使清算和结算服务更加有效。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支付过程中的应用使得通过传输渠道、产品和清算安排的创新来满足终端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可能。新的产品和传输渠道,使得金融机构可以重新进行资源的战略分配,也使得顾客可以在更多的不同支付服务之间进行选择。进一步来说新技术的应用和参与者降低成本的努力一起,促进了标准化的发展。日益广泛的技术应用和现代化一起促进了支付过程的重修,使它更加倾向于被分割为若干不同的行为,并使得一系列的服务提供商可以更加方便的进入到清算服务市场中来。本文详细叙述了目前各个发达国家运用广泛并且稳定的支付结算系统,如联邦资金电子转拨系统(Fedwire)、纽约清算所银行资金转账清算系统(CHIPS)、瑞士清算系统(SIC)、欧元实时全额结算系统(TARGET)的风险分析、澳大利亚支付系统(RTGS)、CLS多币种清算系统思想,并且分析其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系统风险)的度量及管理,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从目前国外的情况来看,主要大国币种的支付清算系统都已经相当完善。其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1、对每家参与行设定净借记限额(NET DEBIT CAP);2、缩短支付信息与完成最终清算之间的时间差,如增加轧差次数;3、央行提供日间回购机制;4、日间透支;5、由于存在地理上的差异,时差导致的跨国结算风险问题仍然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众多呼声下出现了CLS(continuous linked settlement)。因为这种方式消除了时差带来的不能同时结算从而引起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因而受到极大的欢迎。从CLS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论是其规模还是完善程度,都在迅速地增长,也正因为如此,CLS系统的处理成本由于规模经济也进一步降低,从而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者踊跃地加入CLS系统。但加入CLS系统有着苛刻的条件:它要求本国必须要有非常成熟的支付清算系统,而且对本国货币的要求很也高。因此,加入CLS系统的成员都是在这两方面满足要求的国家和参与者。结合国外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目前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系统风险等视角,对各种风险的度量及管理做出了分析。本人认为,论文紧密跟踪了社会热点,积极参与到该领域急待解决问题的讨论中,一定会对问题的讨论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较清楚地阐述了风险的含义,并结合模型对各种风险的度量及其管理(包括四个流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处理和效果评价)作出较清楚地分析。
辜富丽[4](2007)在《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文中提出从国内外竞争要求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业银行既要面对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又要“走出去”抢滩外国市场。这其中业务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就是中间业务。据估算,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份额将由当前的2%跃升到十年后的30%以上。外资银行凭借其人才、技术、产品等优势在中间业务市场上屡有斩获,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这必将极大的刺激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能够规避和降低某些风险,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中间业务将逐步由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由接受客户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由不承担风险向承担风险转变,并己经开始涉足风险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服务交易的隐含风险极大,一旦这些风险因素集中显现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如巴林银行的倒闭。中间业务就像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中间业务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进行预防及管理。全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中间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主观决策的失误,而导致资产、收益及资信等方面的损失的可能性。中间业务最基本的性质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即并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所以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中间业务是没有风险的业务。事实上,商业银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杂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内外银行的激烈竞争、增加利润、规避金融监管,不断扩大自己的信用中介范围、加快中间业务创新,随之也就会产生风险。相对于资产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了风险。中间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有效的防范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就必须清楚的识别和评估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每种业务带来的风险也不尽相同,按照风险识的程序,在考虑了准确性、全面性、市场性的基础上,依照商业银行风险表现形式的标准把中间业务风险分为九大类: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竞争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九类风险在银行各类中间业务都有所表现,但是不同风险对不同类别中间业务的影响却有较大差别,给银行带来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通过对中间业务风险的评估,不同业务与不同风险的矩阵组合分析发现:结算类、代理类、托管类、顾问类中间业务主要涉及到管理性风险,而很少涉及市场性风险,因此风险较低;承诺类中间业务所面临的市场性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信贷风险,剔除这一因素融资性中间业务风险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担保类和交易类中间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状况的变化,故而风险较大。正是因为不同类别中间业务不仅风险程度差别很大,而且所面对的风险种类也各有侧重,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起一整套涵盖所有中间业务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除顾问类、银行卡类以外),业务操作与管理重心可放在支行层,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网点优势贴近市场、方便客户,又可以不增加全行风险;风险较大的中间业务业务操作与管理重心可放在分行层;顾问类、银行卡类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各类信息占用也较多,故操作重心放在总行。加强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同时从财务会计、中间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及中间业务的合理定价方面加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通过金融监管当局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监管加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外部控制。本文可能有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思路上具有新颖性。本文将风险管理的流程运用到论文中,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充分认识了中间业务的风险以及各类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2、研究方法上突出了案例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在分析不同中间业务的风险时,本文就主要的几类中间业务选取了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在风险评估部分,建立了数学模型(VaR模型)加以推导和证明,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马君[5](2002)在《中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银行支付结算工作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好坏。银行结算风险的出现使银行资金直接造成损失。近年来,银行结算案件发生呈上升趋势,防范结算风险的重要性受到各银行的重视,已经作为银行内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结算风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首先,论述了对结算风险研究的意义以及结算的产生与发展,强调了对结算风险防范的认识是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 其次,对国内外结算方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国内外结算方式,利于我国银行的会计人员对国外结算方式的学习和了解。 第三,对国内外结算风险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在收集大量案例,结合作者十多年工作经验,参阅大量资料,形成的。 第四,对我国商业银行防范结算风险的策略进行了论述。防范结算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部门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本文将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防范化解结算风险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的防范措施具有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银行会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蒙亮[6](2000)在《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文中认为
二、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使用意愿相关理论现状 |
第二节 使用意愿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章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一节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的基础理论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三节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评价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二节 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三节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升我国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的对策 |
(一)提高个人网上银行有用性的建议 |
(二)提高个人网上银行易用性的建议 |
(三)提高个人网上银行关怀性的建议 |
(四)提高个人网上银行可靠性的建议 |
(五)提高个人网上银行响应性的建议 |
(六)提高个人网上银行分享性的建议 |
(七)提高个人网上银行易变性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 A |
(2)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建国以来建设银行结算的发展 |
1.2.1 1985年以前的建设银行结算 |
1.2.2 1985年以后的建设银行结算 |
1.3 银行结算风险的研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建设银行国内结算方式分析 |
2.1 建设银行国内结算方式 |
2.2 建设银行国内结算风险类型 |
2.2.1 票据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
2.2.2 票据结算风险特点 |
2.2.3 信用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
2.2.4 信用卡风险特点 |
2.2.5 信用证风险 |
2.2.6 托收承付风险 |
2.3 小结 |
第3章 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成因分析 |
3.1 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现状 |
3.2 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特点 |
3.3 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成因分析 |
3.3.1 外部因素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影响 |
3.3.2 内部因素对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防范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的对策 |
4.1 完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加大支付结算的法规约束力 |
4.2 整顿金融秩序,加速培育社会信用 |
4.3 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 |
4.4 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控机制 |
4.5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支付结算监管工作重点的转移 |
4.6 加大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力度 |
4.7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4.8 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5.1 结论 |
5.2 文章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央行主导下的支付清算系统模式及相关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二、论文研究思路 |
1.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 |
1.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
1.2 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
1.3 转换中心 |
1.4 全国联行系统 |
1.5 同城票据交换和清算系统 |
2. 各国清算系统介绍 |
2.1 发达国家支付系统发展现状综述 |
2.2 清算和结算简介 |
2.3 各国支付系统简介及其风险分析 |
3. 支付清算系统相关风险的种类及其目前主流的控制方法 |
3.1 支付清算系统相关风险的种类 |
3.2 风险度量 |
3.3 风险管理 |
4.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
4.1 风险治理原则 |
4.2 针对不同的结算系统,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4)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所选课题的意义 |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4 研究思路 |
0.5 研究结构与主要观点 |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1.1 中间业务理论 |
1.2 中间业务风险的内涵及特点 |
1.3 中间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2.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识别 |
2.1 风险识别的一般程序 |
2.2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分类 |
2.3 几种典型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 |
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评估 |
3.1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 |
3.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评估 |
3.3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同风险的影响程度 |
4.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4.1 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组织框架和基本思路 |
4.2 防范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基本思路 |
4.3 建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内控机制 |
4.4 建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中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建国以来银行结算的发展 |
1.2.1 1989年以前的银行结算 |
1.2.2 新的银行结算 |
1.3 银行结算风险研究的概述 |
1.3.1 银行结算风险概念 |
1.3.2 国内外结算风险研究的概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现行银行结算方式分析 |
2.1 银行结算方式 |
2.1.1 结算概述 |
2.1.2 国内结算方式 |
2.1.3 国际结算方式 |
2.2 国内结算风险与国际结算风险的比较分析 |
2.2.1 国内结算与国际结算之比较 |
2.2.2 国内外结算风险类型之比较 |
2.3 小结 |
第3章 我国银行结算风险的特点和成因 |
3.1 我国银行结算风险的概况 |
3.2 国内结算风险的特点 |
3.3 国内结算风险的成因分析 |
3.3.1 外部因素对结算风险的影响 |
3.3.2 内部因素对结算风险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防范我国银行结算风险的策略 |
4.1 完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加大支付结算法规约束力 |
4.2 整顿金融秩序,加速培育社会信用 |
4.3 提高业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 |
4.4 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
4.5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支付结算工作重点的转移 |
4.6 加大支付结算监督管理的力度 |
4.7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4.8 小结 |
结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个人主要经历 |
四、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使用意愿评价研究[D]. 白雪梅. 南京工业大学, 2013(05)
- [2]建设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国内结算风险问题研究[D]. 王志. 东北大学, 2008(03)
- [3]央行主导下的支付清算系统模式及相关风险研究[D]. 罗艳.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4]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D]. 辜富丽.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5]中国商业银行结算风险问题研究[D]. 马君.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6]浅析我国电子汇兑中的资金汇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 蒙亮.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0(06)
标签:支付结算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建设银行网上银行论文;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