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分子肝素钙与肠溶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爱[1](2017)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次,腹壁下皮下注射,2次/d,联用7 d,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9.89±2.71)分、(20.17±3.01)分,治疗1个月后分别为(11.03±1.89)分、(14.79±2.45)分,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4.4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5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瘀斑3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0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瘀斑1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肠溶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马晓聪,李建橡,许明东,邓学秋,岳桂华,郑景辉[2](2015)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策略: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痛、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tanshinoneⅡA sulfonate、unstable angin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ical trials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从建库-2014年10月31日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且病例资料完整,各文献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相似,组间均衡性较好。采用Jadad评分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计量资料用加权均数差(WMD),计算95%可信区间(CI)。纳入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10篇分析结果,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纳入34篇文献,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OR=3.83,95%CI(3.11,4.71),P<0.000 01];心电图改善率[OR=3.34,95%CI(2.61,4.28),P<0.000 01];血浆粘度改善[WMD=-0.20,95%CI(-0.38,-0.03),P=0.03];全血高切粘度改善[WMD=-0.67,95%CI(-0.85,-0.50),P<0.000 01];C反应蛋白改善[WMD=-2.66,95%CI(-3.31,-2.00),P<0.000 01]。结论: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现有文献研究质量较差,尚有待于大量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予以证实。
师远征[3](2012)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斯匹林及硝酸酯类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优29例;良18例;无效6例。对照组:优22例;良15例;无效16例。观察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6%,69.8%。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着,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胡蓉芳[4](2012)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g/d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d,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率42.9%,总有效率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P<0.05),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低,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任学慧[5](2011)在《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辛伐他汀10mg,每天1次;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每天1次,服用14d。治疗组另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疗程7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苷油用量、有效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控制时间为(3.0±0.5)d少于对照组的(6.8±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辅治UAP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瑞波,杨自生[6](2011)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UP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qd,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qd,及硝酸异山梨酯10mg,tid;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12h/次,同时给予比索洛尔1.25mg口服,qd,连用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任晓兰,段霄燕,王淑琴[7](2011)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其中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周玉梅[8](2011)在《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3次/d,辛伐他汀20mg/每晚,肠溶阿斯匹林急性期给予150mg,3天后改为100mg/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根据不同厂家,以千克体重计算皮下注射剂量),每日一次,连续14天,而后每2个月皮下注射一个疗程,每疗程5天,一日一次,每次剂量根据不同厂家,以千克体重计算皮下注射剂量,共用6个疗程。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4%,对照治疗75%,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76%,对照治疗52.48%,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疗效显着。
张太珍,陈丽,李敏莉,毛蓓[9](2011)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两组用药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通过分析比较各项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65.0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凝血3项指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黄剑臻,郑方算[10](2010)在《丹红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绞痛48例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培哚普利等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ih,q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d,qd,7d 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6.0%)和81.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等亦无明显改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小。
二、低分子肝素钙与肠溶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分子肝素钙与肠溶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统计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 . 1纳入标准 |
1.2排除标准 |
1.3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
1.4治疗方法 |
1.5结局指标 |
1.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6.1数据提取 |
1.6.2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1.7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检索结果 |
2.2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合并分析 |
2.3.1不稳型心绞痛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2.3.2心电图改善率的Meta分析 |
2.3.3血液流变学改善的Meta分析 |
2.3.4 C反应蛋白改善的Meta分析 |
2.3.5发表偏倚分析 |
2.3.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2.4讨论 |
(3)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各项观察指标 |
1.4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 |
2.3 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6)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8)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疗效判断指标 |
2 结果 |
2.1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
2.3 副作用 |
3 讨论 |
(9)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
3 讨论 |
四、低分子肝素钙与肠溶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探讨[J]. 李兆爱. 中外医疗, 2017(31)
- [2]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马晓聪,李建橡,许明东,邓学秋,岳桂华,郑景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9)
- [3]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师远征.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8)
- [4]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胡蓉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8)
- [5]低分子肝素钙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任学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3)
- [6]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 郭瑞波,杨自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22)
- [7]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任晓兰,段霄燕,王淑琴. 四川医学, 2011(08)
- [8]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临床观察[J]. 周玉梅.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 [9]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 张太珍,陈丽,李敏莉,毛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0)
- [10]丹红注射液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绞痛48例疗效[J]. 黄剑臻,郑方算. 中国药师, 2010(02)
标签:低分子肝素论文; 心绞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论文; 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