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厂商动向(上)

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厂商动向(上)

一、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生产企业动向(上)(论文文献综述)

宋兴涛[1](2018)在《基于住户评价的绿色高层住宅影响要素及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始终保持大幅度增长趋势,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评出3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4.6亿㎡,绿色建筑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绿色住宅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使用后评价对监测绿色住宅的运行品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南地区典型绿色高层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绿色住宅的发展经验,研究绿色住宅设计特点。展开对广东地区绿色高层住宅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结合整理分析国内绿色高层住宅设计的技术发展现状特点,以期更好地了解广东地区不同平面组合形式下的典型绿色高层住宅案例及其技术运用特点。在案例分析基础上,选取广东地区6个绿色高层住宅案例进行使用后评价调查,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初步总结现阶段绿色高层住宅平面设计及室内环境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整理华南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平面户型单元组合形式及其可用绿色技术建议,并针对现有问题,通过标准层平面和具体户型的优化设计分析,提出优化设计策略。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内容与背景,总结了该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的对象、目的、意义、内容和框架。第二章阐述了国外典型绿色住宅案例的现状特征及其技术特色。第三章重点分析广东地区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及其技术特色,研究分析不同平面组合形式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第四章,结合之前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实测,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住户的角度对绿色住宅进行使用后评价,探索绿色高层住宅的运行性能现状特点与问题。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总结出适宜华南地区应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汇总表,并通过具体平面户型优化设计探讨绿色住宅平面设计及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化策略。

胡曙虹[2](2018)在《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及价值链的快速分解,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和重组,世界进入以创新资源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时代。利用世界各地创新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创新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全球跨国R&D投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面临国际对外投资模式的重大转变,中国不仅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东道国,也日渐转型为活跃的海外R&D投资母国。作为R&D全球化的后发者,中国企业在R&D国际化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区位,谋划并组织其空间布局以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命题。本文从中国企业R&D国际化这一新兴现象出发,总体研究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R&D全球化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动态、及全面分析目前中国企业R&D国际化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全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R&D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并梳理了传统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区位选择理论、开放式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及新兴国家企业R&D国际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脉络及企业R&D国际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认为相比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R&D国际化行为,已有相关理论对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2)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现状及特征。中国企业R&D国际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发达国家相比晚了近20年,R&D投资规模较小。R&D投资方式包括新建海外R&D机构、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建立全球R&D联盟。从新建海外R&D机构及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来看,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同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最多、增速最快。从行业类别来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及专业性服务业。从海外R&D机构的研发类型来看,最初在海外设立R&D机构的部分中国企业采取了研发导向型先行的战略,逐步发展成研发导向型为主,研究导向型和开发导向型并重的研发模式。(3)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新建海外R&D机构的数量为例分析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从东道国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中国企业在全球102个国家设立了海外R&D机构,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技术先进、研发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从企业来源地角度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北及向内陆扩散的趋势,表现出高度不均衡的空间特征,其地理分布格局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基本吻合。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不同行业企业R&D投资东道国和来源地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4)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根据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的结果,认为仅从东道国角度来看,东道国的创新能力、R&D资源数量、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制度保障等R&D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以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数量、地理距离等代表的两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将中国企业海外R&D机构分为研究导向型、开发导向型和研发导向型3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微观层面、企业来源地中观层面及东道国宏观层面3个不同尺度的因素,采用多项Logit回归方法对不同研发类型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年龄、性质、行业类别等自身属性对企业海外R&D机构所从事的具体R&D活动类型有不同的影响;母公司创新能力越强会更有利于企业海外R&D机构从事以新技术或新知识获取为主的研究导向型R&D活动;企业来源地经济外向度越高,设立研发导向型海外R&D机构的可能性也越大;东道国不同因素对吸引不同研发类型的海外R&D机构进行投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最后,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归纳为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政策利用型和市场关联型3类,其中前两类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上行流”,市场关联型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混合流”。(5)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选取中国企业R&D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3家企业——华为、海尔集团、长安汽车作为案例,采用国内外销售额这一指标测度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认为其市场定位分别为全球市场、多国市场和母国市场。采用企业R&D经费投入、国内及PCT专利申请量为测度指标,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对比,将3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分别定位为全球领先者,国内领先者和后发追随者。从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来看,华为海外R&D机构的功能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转移;海尔集团海外R&D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东道国技术及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开发以服务于东道国或区域市场;长安汽车设立海外R&D机构主要是获取东道国在汽车研发领域不同的技术优势,并汇聚到总部为国内市场服务。基于对案例企业市场、技术水平定位及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归纳为多中心协同型、多区域分散型和多模块聚合型3类。(6)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以大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国企业自身的市场和技术水平定位出发,综合考虑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和战略动机,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市场(M)、技术水平(T)和战略动机(S)的适用于解释并指导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认为不具有或者仅具有部分所有权优势的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的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同时结合企业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进行空间布局。对比已有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MTS”分析框架更为具体且针对性地解释了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传承、深化并发展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从事R&D活动的现状及特征、空间格局、区位选择、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现阶段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相关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和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化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跨国成长提供相关理论指导。研究结论以期为更多正在彷徨的、即将“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相关科技政策改革、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朱新荣[3](2017)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大潮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贸易联合体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新趋势。中韩建交25年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由“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两国经济合作更是令世人瞩目,双方贸易额增长40倍,往返中韩两国的航班和轮船每天超过100班次,两国公费派遣留学生年约6万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完成双边贸易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日之间用了30年,中韩之间只用了13年。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典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中韩两国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将有力促进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地引入了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专家预计五年内双方的贸易规模就会突破4000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今天的中韩关系已经不是20年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扩大对外开放而吸引“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的资本和技术输出那种简单的互利互惠关系,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两国经济互补空间不断缩小,经济竞争态势越发明显,因此,两国围绕历史、领土争端、捕鱼权、对待“脱北者”的态度以及跨境犯罪问题,加上美、俄、日、朝等国的牵制,近年来龃龉不断,从而给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趋于复杂化。中韩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投资不仅在山东威海十分顺利,在江苏苏州也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不断推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符合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为此,应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是韩国长期以来的国家战略,也是韩国朝野达成的共识。从李明博政府到朴槿惠政府,都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与中美两国同时交好,使韩国左右逢源,符合韩国的最大利益,也是中韩经济合作的最大动因。然而,2016年1月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在此前后还试射了一系列导弹,且放言,导弹试射的目标包括韩国领海和主要机场,韩国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朝鲜的不断挑衅终于耗尽了韩国的耐心,2016年6月,韩国宣布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威胁到中国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中国的强烈抗议和抵制,中韩关系急转直下。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破坏了中韩经济合作的基础,中韩经济合作面临严峻考验。

李雪蓉,沈榆[4](2016)在《中日白色家电业发展形态比较撰文》文中研究说明白色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发展至今已逾百年历史,从最初满足人们需求的奢侈品,演变为服务于人、改善以至美化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白色家电所凝聚的人与产品、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在当下新的物质、文化语境中仍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和习俗上的相似性使两国白色家电业相互关联、影响,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其中经典产品和设计典范体现了当时经济条件、宏观政策、技术水平以及设计理念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时间为线索,分析归纳了两国白色家电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论述了发展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及对当下中国电器产品的借鉴意义。

谢桂花[5](2016)在《从就业看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1945-199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战后,在日本妇女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在增多。日本妇女就业状况的不断改善,使得日本妇女的社会地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从社会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二战至1991年日本妇女就业状况的历史演变,并对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加以浅析。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二战后至1991年日本妇女就业状况。整体上来说日本妇女就业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在各个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经济恢复期日本妇女就业集中在第一产业、制造业领域,发展相对缓慢。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大,女性就业也开始快速增长。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日本妇女就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这段历史时期日本妇女就业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但表面的繁荣也并不能掩盖女性就业依然面临着诸多瓶颈的事实。第二章,论述了影响日本妇女就业的主要原因。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除去初期盟军解放妇女的政策、国际妇女解放潮流对日本的影响等外部因素,最主要是女性就业后经济实力的增强。战后经济的波动、产业结构变动对女性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如制造业、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直接决定了女性就业率的增减。妇女教育水平作为其就业的重要筹码,在战后不断提高和深化,也是日本女性就业改善的因素。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开始凸显,引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日本各界纷纷将目光投向女性这一庞大群体。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济上获得独立的日本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地位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上女性获得参政权,并在法律上实现男女平等。随着女性参政意识的提高,女性候选人也在增多。妇女的经济地位不断改善,女性逐渐进入传统男子就业领域与就业层次。男女之间就业率以及工资差距在缩小,教育水平在战后不断提高,女性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理工、农业、工业、政治等工科领域。

邹续云[6](2016)在《日韩利用FDI战略研究及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国和国际投资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推动一国乃至一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日韩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与此相比,日韩利用外资的步伐却相对缓慢。近年来,为了摆脱经济的长期低迷,日本政府将利用FDI视为重振日本经济的重要手段,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利用FDI的战略。韩国则为了跻身投资强国和应对中日等亚洲国家竞相出台的引资政策的挑战,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利用FDI战略。本文选取了日韩两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FDI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其进行评析。其次介绍了日韩利用FDI的现状、规模及特征。然后全面剖析了日韩如何推进利用FDI战略。最后针对日韩利用FDI战略的特征,分析中国对日韩投资的机遇,为中国进一步加大对日韩的投资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发现,日本利用FDI规模波动性较大,但近年来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韩国利用FDI规模则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投资来源地方面,亚洲已超越欧美成为日本利用FDI的主要来源地:欧洲仍是韩国利用FDI的主要来源地,但来自亚洲的对韩国投资开始大幅度增加。投资产业方面,跨国公司主要是对日韩的非制造业进行投资,在产业分布上,金融、保险业是日本利用FDI的主要行业;商业服务、贸易、房地产相关活动则是韩国利用FDI的主要行业。投资方式上,并购(M&A)是跨国公司对日本投资主要方式,绿地投资是跨国公司对韩国投资主要方式。本文从战略角度全面剖析日韩如何推进利用FDI战略。日本的税制优惠和政府支持战略降低了跨国公司在日进行投资的经营成本;经济特区战略鼓励各个经济特区创建适应该地区特色的新兴产业;日本政府注重引进亚洲投资的战略促进亚洲对日本投资;产业导向战略促进了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日本政府逐步放宽M&A限制战略,促进了跨国公司M&A的规模和速度。日本利用FDI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其利用FDI绩效水平,日本的FDI业绩指数值与FDI规模同步小规模增长。韩国的租赁费减免和现金支持战略降低了跨国公司在韩投资的成本;经济特区战略改善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外国人生活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促进了区域内成员国对韩投资的便利化程度;韩国政府积极引进中国的投资战略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促进了中国对韩国投资;产业导向战略促进了跨国公司对韩国服务业的投资;韩国政府放宽M&A限制战略有利于跨国公司以M&A方式投资韩国。基于以上韩国利用FDI的战略,韩国利用FDI业绩指数值上升较快,表明其利用FDI战略效果显着。近年,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14年投资流量创下123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日本、韩国地理位置相近,经贸关系密切、投资便利化程度较高。选取日韩两国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对日韩投资现状存在投资规模小,相互投资不均衡等现象。深入研究日韩利用FDI的战略,探究中国对日韩投资的机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对日韩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冰[7](2015)在《《经济数据的解读方法》翻译报告》文中指出本次的翻译任务是《经济数据的解读方法》(铃木正俊)一书,该书主要阐述了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五年"之后,如何突破中等收入发展陷阱,稳步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轨道的。通过对增长率、国家预算、日银短观、股价、利息、工资、失业率、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数据的解读,概括出行之有效的主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描绘出经历了 "丢失的十五年"后日本经济的整体面貌。本翻译报告主要就第一章《日本经济——正站在新的增长起跑线上》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相应文本的翻译问题。本翻译报告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阐述了本项目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文本翻译的准确性与专业性。第二部分为案例描述,涉及项目意义,翻译过程与报告结构三部分内容。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及其与超额、欠额翻译的结合运用。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超额、欠额翻译为分析手段,分析文本中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成因、类型并提出平衡策略。第四部分为翻译实践总结,总结了翻译难点,阐述了翻译教训及启示和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项目报告的研究,能够为经济文本翻译提供相应的策略指导,为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贡献微薄之力,并从日本的视角了悟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王默琛[8](2015)在《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住宅质量不容乐观,远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其中,住户购房后的实际评价状况整体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与购房前的期望一直存在较大差距,且近年来情况愈加恶化,差距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一是住宅关注的焦点从“满足设计需求”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即住宅质量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房地产企业原有的质量观念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二是住宅本身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房地产企业期望以低成本获得更高的利益,无法顾及住宅质量。面对房地产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房地产开发企业急需广泛地了解顾客的意见和要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住宅质量,并且在有限的成本约束条件下合理分配成本额,来获取客户的信任和自己的长远利益。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首先,运用了质量功能展开解决了质量的界定问题,借鉴质量功能展开的思想,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将顾客需求到住宅质量特性的转化,完成了质量功能展开建立住宅质量的功能展开,实现了住宅质量由定性向定量化的转变,确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质量的目标值。其次,用优化模型解决了在成本约束下成本的合理分配问题。通过探究和分析单项质量特性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从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的角度,求出最适合的住宅质量开发目标和成本。为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运用青岛XX房地产项目进行验证,优化效果显着。结果显示,成本优化分配后,在同等成本下的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同等质量水平下成本明显减少。

苑法明[9](2013)在《中日双向直接投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和国际投资已成为世界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其中双边之间的双向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一国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中日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相比,中日双方直接投资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因此,研究中日双向直接投资对深化中日双边经贸合作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五章内容介绍中日双向直接投资问题。第一章,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日双向直接投资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虽然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所占比重较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如下特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在华日资企业投资和经营规模仍然较小、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仍以占领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部分对华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开始重视第三国或地区市场的拓展等。对于日本对华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从“日资企业在华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在华日资企业的撤资、迁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第二章类似,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呈现如下三个特点:地方企业成为对日直接投资的新兴主体,对日直接投资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多领域扩展,中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为主。对于中国对日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主要围绕“并购日本企业面临困难较大”、“对日投资运营成本比较高”、“日本吸引外资优惠政策较少,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和“日本的开放仍然有限,对外企来日投资限制较严格”等角度分析。在第二、三章中,文章还分析了2012年9月份以来,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上演购岛闹剧,致使中日关系紧张,对中日双向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认为,与“钓鱼岛”岛争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相比,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受到的影响更大。第四章,介绍黑龙江省吸引日资以及对日直接投资情况。文章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虽然目前吸引日资和对日投资较少,但具有后发优势,应继续扩大吸引日资并鼓励部分企业开展对日投资。第五章,对促进中日双向直接投资以及促进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高鹤[10](2012)在《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快速发展。亚洲各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近几年来,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丰富逆向型直接投资理论,也对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作为宏观背景,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为指导,对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对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动因与优势进行分析,对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揭示出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有利于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构建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主体战略、产业战略和模式战略,将对中国企业投资日本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以此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生产企业动向(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生产企业动向(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住户评价的绿色高层住宅影响要素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界定
        1.2.1 研究内容与对象
        1.2.2 研究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目的
        1.3.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外绿色住宅发展现状
    2.1 国外绿色住宅发展历程
        2.1.1 绿色住宅发展现状
        2.1.2 国际发展动态
    2.2 国外绿色住宅发展现状与实践案例
        2.2.1 美国绿色住宅的发展
        2.2.2 德国绿色住宅的发展
        2.2.3 日本绿色住宅的发展
        2.2.4 英国绿色住宅的发展
        2.2.5 新加坡绿色住宅的发展
        2.2.6 经验启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绿色住宅发展与案例分析
    3.1 国内绿色住宅发展现状
        3.1.1 国内绿色住宅发展历程及重要政策
        3.1.2 国内绿色住宅发展现状
    3.2 华南地区绿色住宅实践案例分析
        3.2.1 芳和花园(设计标识)
        3.2.2 广州黄沙地铁南站项目(设计标识)
        3.2.3 龙樾·生态城项目4#地块(设计标识)
        3.2.4 广州市东新高速保障房项目(设计标识)
        3.2.5 韶关市保利中滨花园项目(设计标识)
    3.3 分析案例的横向比较
        3.3.1 自然通风横向比较
        3.3.2 自然采光横向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东地区典型绿色高层住宅影响要素调查与评价
    4.1 研究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概况及其特征
        4.1.3 调查流程图
        4.1.4 调查方法与内容
    4.2 绿色高层住宅室内环境影响要素调查结果分析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4.2.2 室内环境质量问卷结果分析
    4.3 绿色高层住宅入户调查
        4.3.1 入户调查方法
        4.3.2 入户调研实例分析
    4.4 调研结论
        4.4.1 居住尺度方面
        4.4.2 自然采光方面
        4.4.3 自然通风方面
        4.4.4 隔音性能方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色高层住宅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5.1 广东地区可用绿色技术建议
        5.1.1 广东地区绿色住宅建设特点分析
        5.1.2 户型单元组合形式总结
        5.1.3 广东地区绿色住宅可用绿色技术建议
    5.2 绿色高层住宅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5.2.1 居住空间灵活化设计
        5.2.2 遮阳降温策略
        5.2.3 隔音性能优化
    5.3 户型具体设计及标准层优化策略
        5.3.1 标准层形成的制约条件分析
        5.3.2 户型单元模块尺度研究
        5.3.3 户型及标准层优化设计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2)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1.1.2 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
        1.1.3 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企业R&D及国际化
        2.1.2 企业R&D区位选择及其空间组织模式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经典的跨国投资理论辨析
        2.2.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的兴起
        2.2.3 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理论依据
        2.2.4 开放式创新及全球创新网络理论的启示
        2.2.5 新兴国家企业R&D国际化理论的创新探索
        2.2.6 已有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2.3 企业R&D国际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企业R&D国际化的进入模式
        2.3.2 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动机
        2.3.3 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
        2.3.4 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2.3.5 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现状及特征
    3.1 R&D投资规模
    3.2 R&D投资的主要方式
        3.2.1 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
        3.2.2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之一
        3.2.3 建立R&D战略联盟以获取全球创新资源
    3.3 专利申请国际化
        3.3.1 总数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增速全球最快
        3.3.2 申请数量不断攀升,集中于中兴和华为
    3.4 行业分布特征
    3.5 企业性质差异
    3.6 R&D活动的类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4.1 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分散和集聚并存的特征
        4.1.1 已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研发体系
        4.1.2 集中分布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R&D投资较少
        4.1.3 美、日、德是海外R&D投资的主阵地
        4.1.4 新兴研发经济体及邻国成为R&D投资的热点区域
    4.2 不同行业企业海外R&D机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4.2.1 农/林/牧/渔业海外R&D投资以对东南亚的技术出口为主
        4.2.2 制造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德、日等工业强国
        4.2.3 新能源产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国及欧洲国家
        4.2.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国和日本
    4.3 R&D投资主体国内来源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显着
        4.3.1 由沿海向内陆扩张,东部地区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4.3.2 地理分布格局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基本吻合
        4.3.3 不同行业投资主体来源地的空间差异性显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5.1 基于东道国视角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理论及研究假设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3 模型选择与构建
        5.1.4 零断尾负二项回归结果与分析
    5.2 不同研发类型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理论及研究假设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3 模型选择与构建
        5.2.4 多项Logit回归结果与分析
    5.3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
        5.3.1 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
        5.3.2 市场关联型
        5.3.3 政策利用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1 研究方法及案例概况
        6.1.1 跨案例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
        6.1.2 案例选择及其代表性分析
        6.1.3 数据来源及收集方法
    6.2 华为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2.1 华为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2.2 华为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2.3 核心-边缘的研发合作网络及多中心协同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3 海尔集团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3.1 海尔集团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3.2 海尔集团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3.3 多区域分散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4 长安汽车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4.1 长安汽车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4.2 长安汽车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4.3 多模块聚合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5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
        6.5.1 “MTS”分析框架的提出
        6.5.2 “MTS”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中国企业R&D国际化起步晚、规模小、发展迅速
        7.1.2 呈现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
        7.1.3 以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市场关联型及政策利用型为主
        7.1.4 市场、技术水平定位及战略动机决定空间组织模式
    7.2 主要创新点
        7.2.1 描绘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时空特征
        7.2.2 提炼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
        7.2.3 归纳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7.2.4 构建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相互依存论
        一、相互依存论的定义
        二、相互依存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缘经济学
        一、地缘经济学理论概述
        二、地缘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三、地缘经济学理论和缺陷与发展趋向
第二章 中韩经济合作及其成就与问题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意义
        一、中韩经济合作是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
        二、中韩经济合作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源
        三、中韩经济合作是分化美日韩同盟关系的重要选项
        四、中韩经济合作是倒逼台湾与大陆相向而行的有效手段
        五、中韩经济合作是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推动半岛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历程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萌芽阶段(1979--1984)
        二、中韩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1985--1991)
        三、中韩经济合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1992--1997)
        四、中韩经济合作的调整阶段(1998--2001)
        五、中韩经济合作的成熟阶段(2002--)
    第三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成就和问题
        一、双边贸易方面
        二、相互投资方面
        三、金融合作方面
        四、旅游观光方面
        五、产业合作方面
    第四节 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与中韩自贸区的建立
        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的谈判与缔结
        三、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中韩经济合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治外交良性互动
        一、互相了解和探索
        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构建并打造“新的中韩关系”
        四、“萨德”入韩的考验
    第二节 经贸投资迅猛发展
        一、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两国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逆差增大
        三、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四、中韩签署自贸协定
    第三节 人文交流屡破新高
        一、两国建交重启文化交流大门
        二、“韩流”强劲,“汉风”渐起
        三、人文交流进入常态化和制度化
    第四节 军事合作不断深化
        一、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推动军事合作
        二、联合军演深化军事合作
        三、韩国归还志愿军遗骸
第四章 深化中韩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领土争议
        一、苏岩礁归属
        二、黄海划界
        三、东海划界
        四、防空识别区划设
    第二节 渔业纠纷
        一、中韩渔业纠纷由来
        二、中韩渔业纠纷频发的原因
    第三节 企业非法撤资
        一、韩国企业非法撤资情况
        二、韩国企业非法撤资的原因
    第四节 民族宗教历史认识差异
        一、韩国狭隘民族主义作祟
        二、韩国民间宗教团体在中国从事非法活动的问题
        三、韩国历史认识混乱
    第五节 国际因素
        一、美国因素
        二、俄罗斯因素
        三、日本因素
        四、朝鲜因素
        五、“萨德”问题
第五章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实践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成功实践
        一、贸易合作
        二、投资合作
        三、经济活动平台合作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齐全的产业配套
        三、睦邻友好的两国关系
        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推动
    第三节 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苏州经验
        二、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推进中韩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
        一、加强政治互信,夯实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政治基础
        二、减少贸易摩擦,构建高效便捷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三、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的互相认同
    第二节 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一、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加强三国政治信任
        二、充分认识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意义
        三、完善磋商机制,缩小分歧形成共识
    第三节 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一、加快区域经济整合,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制度性保障
        三、深耕人文社会交流,形成东亚认同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大韩民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附录二 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附录四 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
后记

(5)从就业看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1945-199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1章 二战后至1991年日本妇女就业状况的历史演变
    1.1 二战以前日本妇女就业历史回顾
    1.2 经济恢复期日本妇女就业状况:1945-1955年
    1.3 经济高速增长期妇女就业:1955-1973年
    1.4 经济稳定增长期到1991年日本妇女就业:1974-1991年
    1.5 日本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战后以来日本妇女就业变化的原因
    2.1 经济复兴时期
        2.1.1 盟军的妇女解放法令和日本政府的政策配套
        2.1.2 教育的改善与妇女自身素质的提升
    2.2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2.2.1 经济的高速增长
        2.2.2 女子教育的快速发展
        2.2.3 科学革命和城市化对妇女的解放
    2.3 经济稳定增长期到泡沫经济崩溃
        2.3.1 产业结构升级与传统雇佣体系的解冻
        2.3.2 良好的教育
        2.3.3 少子老龄化、妇女工作年数延长
        2.3.4 联合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第3章 战后以来日本妇女就业对社会地位变迁的影响
    3.1 经济地位的提升
        3.1.1 男女就业率、失业率逐步缩小
        3.1.2 雇佣的女性化
        3.1.3 男女工资差距缩小
        3.1.4 就业领域和就业层次
    3.2 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提升
        3.2.1 妇女逐步参与到家庭决策
        3.2.2 婚育家庭观的变迁
    3.3 日本妇女教育地位的提升
    3.4 政治地位的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日韩利用FDI战略研究及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FDI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FDI相关概念
    2.2 FDI相关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3 投资诱发要素理论
    2.3 理论评述
3 日韩利用FDI概况
    3.1 日本利用FDI概况
        3.1.1 日本利用FDI规模
        3.1.2 日本FDI来源地
        3.1.3 日本利用FDI产业
        3.1.4 日本利用FDI方式
    3.2 韩国利用FDI概况
        3.2.1 韩国利用FDI规模
        3.2.2 韩国FDI来源地
        3.2.3 韩国利用FDI产业
        3.2.4 韩国利用FDI方式
4 日韩利用FDI战略分析
    4.1 日本利用FDI战略
        4.1.1 税制优惠战略
        4.1.2 地方政府支持战略
        4.1.3 经济特区战略
        4.1.4 注重吸引亚洲的投资战略
        4.1.5 产业导向战略
        4.1.6 放宽M&A限制战略
    4.2 韩国利用FDI战略
        4.2.1 租赁费减免和现金支持战略
        4.2.2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4.2.3 经济特区战略
        4.2.4 注重引进中国的投资战略
        4.2.5 产业导向战略
        4.2.6 放宽M&A限制战略
    4.3 小结
5 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
    5.1 中国对日韩投资概况
        5.1.1 中国对日本投资概况
        5.1.2 中国对韩国投资概况
    5.2 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7)《经济数据的解读方法》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项目说明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二、案例描述
    2.1 项目意义
    2.2 翻译过程
    2.3 报告结构
三、案例分析
    3.1 功能对等理论简述及其应用价值
    3.2 功能对等理论与超额、欠额翻译的结合运用
    3.3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成因分析及平衡策略
        3.3.1 译者角度出发的形成原因
        3.3.2 超额翻译及欠额翻译的平衡策略
四、总结
    4.1 翻译难点
    4.2 翻译教训及启示
    4.3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原语/译语对照语篇
致谢

(8)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和方法研究
        1.2.2 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应用研究
        1.2.3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质量功能展开(QFD)概述
        2.1.1 质量功能展开(QFD)概念
        2.1.2 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基本原理
        2.1.3 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工作程序
        2.1.4 质量功能展开(QFD)核心工具——质量屋
    2.2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理论概述
        2.2.1 住宅类型界定
        2.2.2 住宅质量概念
        2.2.3 住宅开发成本概念
第3章 住宅质量的功能展开
    3.1 居民需求分析
        3.1.1 居民需求获取
        3.1.2 居民需求整理和分析
        3.1.3 居民需求重要度
    3.2 住宅质量特性分析
        3.2.1 住宅质量特性的构成
        3.2.2 住宅质量特性的指标化
    3.3 居民需求与住宅质量的相关矩阵
    3.4 居民需求—住宅质量特性质量屋的构建
        3.4.1 住宅质量特性重要度
        3.4.2 市场竞争力评估
        3.4.3 技术竞争力评估
        3.4.4 质量屋的构建
第4章 基于QFD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4.1 成本与质量关系
        4.1.1 住宅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4.1.2 住宅质量的量化方法
        4.1.3 单项住宅质量特性与成本的关系
    4.2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
        4.2.1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原理
        4.2.2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
        4.2.3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求解
第5章 XX房地产项目实例应用分析
    5.1 XX房地产项目背景
    5.2 住宅质量的功能展开
        5.2.1 居民需求展开
        5.2.2 住宅质量特性展开
        5.2.3 居民需求与住宅质量的相关矩阵
        5.2.4 居民需求—住宅质量特性质量屋的构建
    5.3 基于QFD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应用
        5.3.1 单项质量特性影响下住宅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5.3.2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4 应用效果分析
        5.4.1 未考虑住宅质量—成本优化求解
        5.4.2 住宅质量—成本优化应用效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住宅质量特性自相关矩阵
附录2 居民需求与住宅质量特性相关矩阵
附录3 住宅质量特性重要度
附录4 质量屋
附录5 单项质量特性指标影响下质量与成本关系函数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中日双向直接投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综述
    1.3 中日双向直接投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问题
    2.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2.3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2.4 “钓鱼岛”争端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分析
    2.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2.6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案例分析—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例
第3章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现状及问题
    3.1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现状
    3.2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特点
    3.3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3.4 “钓鱼岛”争端背景下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分析
    3.5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3.6 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案例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第4章 黑龙江省吸引日资与对日投资状况分析
    4.1 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现状
    4.2 黑龙江省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现状
    4.3 黑龙江省对日直接投资现状及展望
第5章 促进中日双向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1 扩大吸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2 促进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3 促进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逆向型直接投资的研究
        1.2.3 关于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研究
    1.3 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框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对外直接投资可行性理论
        2.1.1 相对资本过度积累理论
        2.1.2 小规模技术理论
        2.1.3 技术地方化理论
    2.2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
        2.2.1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2.2 战略管理理论
    2.3 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理论
        2.3.1 技术变迁产业升级理论
        2.3.2 投资发展周期论
        2.3.3 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理论
        2.3.4 国际直接投资的两阶段理论
    2.4 对外直接投资目的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与现状
    3.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
        3.1.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早期发展
        3.1.2 21 世纪以来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发展
    3.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
        3.2.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规模快速增长
        3.2.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方式以绿地投资为主
        3.2.3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行业集中在非制造业
        3.2.4 对日本直接投资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地位有所上升
        3.2.5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在日本引进外资中地位有所上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动因与优势
    4.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4.1.1 扩大境外市场和绕开贸易壁垒
        4.1.2 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1.3 融入全球化战略
        4.1.4 两国政府战略政策推动
    4.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
        4.2.1 政府主导型企业的规模和融资优势
        4.2.2 市场主导型企业的创新资产优势
        4.2.3 社会网络优势
        4.2.4 地缘文化优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5.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与中日双边贸易发展
        5.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5.1.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5.2.1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5.2.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
        5.3.1 中日科学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5.3.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对中国科技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主体战略选择
    6.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主体的现状
        6.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类型
        6.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点
        6.1.3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主体的现状
    6.2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的 SWOT 分析
        6.2.1 优势(S)分析
        6.2.2 劣势(W)分析
        6.2.3 机会(O)分析
        6.2.4 威胁(T)分析
    6.3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主体战略
        6.3.1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的 SWOT 矩阵
        6.3.2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战略选择
    7.1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7.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7.1.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7.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
        7.2.1 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
        7.2.2 对相关产业辐射效应基准
        7.2.3 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基准
        7.2.4 日本各产业引资政策基准
    7.3 案例分析:上海电气集团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
        7.3.1 投资背景分析
        7.3.2 投资概况分析
        7.3.3 投资效果分析
    7.4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
        7.4.1 第二产业作为重点投资产业
        7.4.2 第三产业作为鼓励投资产业
        7.4.3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产业战略对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模式战略选择
    8.1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8.2 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模式现状
        8.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概况
        8.2.2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模式现状
    8.3 影响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8.3.1 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
        8.3.2 日本投资环境的因素
        8.3.3 中日文化差异因素
    8.4 中国企业面向日本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策略
        8.4.1 应以跨国并购模式作为主要的进入方式
        8.4.2 应以合资经营作为首选的股权参与方式
        8.4.3 应以创建跨国战略联盟和工业园区作为创新模式
    8.5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对日本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8.5.1 投资背景分析
        8.5.2 投资模式分析
        8.5.3 经验和启示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生产企业动向(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住户评价的绿色高层住宅影响要素及设计研究[D]. 宋兴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2]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D]. 胡曙虹.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3]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D]. 朱新荣. 苏州大学, 2017(04)
  • [4]中日白色家电业发展形态比较撰文[J]. 李雪蓉,沈榆. 创意设计源, 2016(03)
  • [5]从就业看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1945-1991)[D]. 谢桂花. 湘潭大学, 2016(03)
  • [6]日韩利用FDI战略研究及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D]. 邹续云.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7)
  • [7]《经济数据的解读方法》翻译报告[D]. 孙冰.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8]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住宅质量—成本优化研究[D]. 王默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9]中日双向直接投资战略研究[D]. 苑法明.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3(03)
  • [10]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研究[D]. 高鹤. 吉林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2000年日本六大洗衣机厂商动向(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