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带肥厚的嗓音参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男[1](2021)在《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的声学客观评价系统针对喉瘖肺脾气虚、血瘀痰凝证患者进行声学检测,结合电子喉镜检查,探讨各项声学参数与喉瘖肺脾气虚与血瘀痰凝证的相关性,为其辨证分型的合理性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喉瘖的初步诊断提供客观定量依据的可能。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40例正常嗓音人员,年龄在18-65岁,65例喉瘖患者,均来自于吉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喉瘖患者为试验组,应用相互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65名患者肺脾气虚组30例,血瘀痰凝组35例。受试者分别进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化中文版(VHI-10)评分、嗓音GRBAS听感知评估、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计算机嗓音分析,使用德国XION嗓音分析软件检测三组受试者的最高基频(Fo MAX)、最小基频(Fo Min)、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声压级(SPLmax)、最小声压级(SPLmin),并计算三组的嗓音障碍指数(DSI),比较三组的声学参数结果,寻求三组间声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所有数据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以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D)描述,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喉瘖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相比,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基频(Fo Max)、嗓音障碍指数(DSI)显着降低(p<0.01),最大声压级(SPLmax)降低,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升高(p<0.05);最小声压级、最小基频未见明显差异(p>0.05)。肺脾气虚组患者与血瘀痰凝组患者相比,最长发音时间(MPT)升高(p<0.05),振幅微扰(Shimmer)显着降低(p<0.01),其余各项声学参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受试者相比,肺脾气虚组中电子喉镜下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最长发音时间(MPT)、最高基频(Fo Max)、嗓音障碍指数(DSI)显着降低(P<0.01);基频微扰(Jitter)升高(P<0.05),其余四项声学参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关于性别比较,正常组和喉瘖组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喉瘖组中,血瘀痰凝组的男性比重大于肺脾气虚组,女性比重小于肺脾气虚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在喉瘖肺脾气虚证与血瘀痰凝证的参数比较上有2项参数有相关性。其作为一项无创检查,可以作为喉瘖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喉镜下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声学参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患者的嗓音问题,从而提示进行发声训练等嗓音保健方法的干预,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患病证型的偏向上,男性更易罹患血瘀痰凝证,女性更易罹患肺脾气虚证。
薛翔[2](2020)在《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40例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以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该方式治疗在嗓音恢复方面的疗效,为养声膏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提供初步的临床依据,同时发挥中药膏方结合嗓音训练连续性治疗喉良性增生性疾病标本兼治的特点,体现养声膏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作用持久等特点,为养声膏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为院内制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对40例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辨证为血瘀痰凝型慢喉喑(西医学主要包括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分为中药养声膏+嗓音训练组(治疗组),嗓音训练组(对照组),观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嗓音训练组对照,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研究方案具体为患者治疗第1天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嗓音声学分析(参数包括F0、Jitter、Shimmer、DSI)、最长发声时间(MPT),并填写VHI-10量表、GRBAS量表,于第4周治疗结束时进行除入组时频闪喉镜外的所有检查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后的组内及组间主、客观评价指标评分的改变,将数据整理录入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声嘶消失时间及主、客观评价积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比较,在主、客观评价积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在主观评价之VHI-10量表积分及客观评价中的Shimmer、MPT参数值上有统计学意义,余评价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嗓音功能的恢复均有效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势更明显,主要体现在缩短声嘶消失时间、改善嗓音功能的自我评价及对发声的自我控制上,表明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方案对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价值,进一步表明中药养声膏值得推广使用。
李佩珊[3](2020)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所干预的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喉部症状、体征的变化,探讨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治疗前后的VHI-10评分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的参数了解患者的嗓音改变情况和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共有5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痰凝证型慢喉喑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非随机对照试验,将57例患者分成3组,即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1组18例,对照2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及丹参音频离子导入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1组给予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共治疗4周(28天),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喉动态镜、计算机语音分析检查及填写VHI-10量表,在评分量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情况。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数据库执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1.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丹参音频离子导入+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1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2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三组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可有效改善咽喉疼痛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对咽喉疼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各组的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评分、VHI-10评分、嗓音分析参数,其中治疗组、对照1组还可显着改善咽喉疼痛症状,治疗组可改善清嗓习惯。结论:内外合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宋卫军[4](2019)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教师嗓音疾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教师嗓音疾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关系。围绕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危险人群和主要危险病种,针对他们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中医辨证,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教师嗓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为职业嗓音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方便样本调查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教师嗓音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嗓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主要危险病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6.80±9.97岁。其中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最小,初中教师的平均年龄相对最大。(2)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较高,总体检出率为73.7%。其中幼儿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69.7%、小学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0.6%,初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7.7%。(3)不同基础特征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在学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越低检出率越低,学历越高检出率越高,而在性别、血型、性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教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情况较为复杂,总体看基本上是:检出率最低的是教龄<1年的教师,检出率最高的是教龄11-20年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专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教学教师(包括教学兼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广东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以普通话、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以情感型、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以理智型、幽默型、技巧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嗓音病教师的每周课时高于非嗓音病教师每周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4,P<0.05)。(11)专职行政岗位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0.372倍(95%CI:0.164~0.843),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的1.602倍(95%CI:1.016~2.525)。周围环境嘈杂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周围环境嘈杂教师的2.107倍(95%CI:1.291~3.440),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的1.649倍(95%CI:1.077~2.525)。长时间讲话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长时间讲话教师的1.863倍(95%CI:1.184~2.932),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的1.705倍(95%CI:1.020~2.849)。有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的1.590倍(95%CI:0.671~3.769),有鼻窦炎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鼻窦炎疾病的教师的2.725倍(95%CI:0.933~7.958)。有咽干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咽干症状的教师的2.667倍(95%CI:1.273~5.586),有气短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气短症状的教师的4.073倍(95%CI:1.111~14.932)。(12)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13)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西医疾病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小结。结论: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班主任教师、以普通话或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以情感型或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每周课时较多的教师。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周围环境嘈杂”、“工作生活压力大”,用声习惯中的“长时间讲课”、“感冒时照常讲课”,相关疾病中的“胃酸返流”、“鼻窦炎”,自觉症状”咽干”、“气短”。主要西医疾病为: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有时合称慢性咽喉炎,属于中医慢喉痹慢喉喑范畴,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中医药综合防治策略在于:健康清淡饮食、固护脾胃;加强运动锻炼、行气活血;加强修养、保持健康心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用声习惯;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方药或中药润喉茶。
周星赟[5](2019)在《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古代书籍对慢喉喑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整理出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代治疗方法,并对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针对血瘀痰凝型慢性喉炎研制的中成药金喉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为金喉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依据。方法:一是先人工搜集在目前市面上所有教材中能找到的与现代病名“慢性喉炎”相对应的古代病名,再通过病名在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显性化系统”对《中华医典》中1156部古籍进行自动搜索,根据病机将所有搜索出的关于慢喉喑的条文进行分型,其中血瘀痰凝型为本研究重点。二是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计划纳入的2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金喉片,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胶囊,每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3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如实记录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完善计算机嗓音检测。统计学方面,组内各时点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各时点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成对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建立了喉科知识库慢喉喑部分,发现古代慢喉喑多虚损失音或阴虚火热失音,血瘀痰凝记录有限,属较不主流证型,虽然治疗方剂仅二陈汤、导痰汤、抵挡丸和四七汤四首,但对现代代表方会厌逐瘀汤,对现代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治疗有一定补充和借鉴意义。2.排除脱落和剔除病例,对最后纳入的179例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病情程度构成比、年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前体征总分、治疗前嗓音分析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金喉片和金嗓散结胶囊在第2周、第4周(和)第3个月随访中,改善血淤痰凝体质、喉镜评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金喉片在改善血淤痰凝症候、症状、喉镜评分方面与金嗓散结胶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均有统计差异(P>0.05),且金喉片疗效更优,嗓音分析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金喉片总有效率为83.2%,金嗓散结胶囊总有效率为71.8%。结论:古代对于血瘀痰凝型慢喉喑记录较少,由于患者体质改变或随着医疗经验丰富或现代科技发展,现代血瘀痰凝已成为主流病机,金喉片在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方面较金嗓散结胶囊更具疗效。
傅家宝,张楠,孙欣,宋岩,吴大海,季文樾[6](2019)在《前联合切除对喉癌患者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后嗓音功能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切除喉癌患者前联合对其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接受CO2激光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按术中是否切除前联合分为未切除组(n=14)与切除组(n=11),另选择30例健康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嗓音客观评估,包括嗓音声学分析、电声门图检查、最长发声时间测定、频闪喉镜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嗓音障碍指数-10(VHI-10)评分。结果切除组及未切除组各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切除组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值高于未切除组,接触商、最长发声时间低于未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切除组与未切除组患者VHI-10得分大部分处于中、重度嗓音障碍,所占比例分别为90. 9%(10/11)、85. 7%(12/14)。结论喉前联合是否切除对CO2激光术后嗓音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影响,术中应尽量保留前联合或避免损伤,术后可获得更好的发声质量。
孙越甲[7](2018)在《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该术式在临床诊疗上的可行性及应用范围,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总结该术式的先进性、优越性及可操作程度,并针对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其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适用范围更广,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从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并通过动态喉镜检查临床诊断为喉良性病变的患者中,按疾病的临床诊断分类随机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局麻动态放大喉镜电视监视系统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研究组行全麻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术后给予相同的药物辅助治疗,包括抗炎及雾化吸入,术后休声2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发音训练。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术中术后合并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动态喉镜,与术前图像相对比,并结合嗓音主观评估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手术指标显示: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58.50±3.78min)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过程及手术后疼痛程度评分(1.45±0.40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4.25±1.25d)要短于对照组,计算P<0.05。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机能(PF)评分(34.20±9.88分)、生理职能(RP)评分(29.35±14.15分)、情感职能(RE)评分(37.15±17.96分)、社会功能(SF)评分(42.05±16.45分)、躯体疼痛(BP)评分(42.30±10.03分)、精力(VT)评分(41.25±15.50分)、精神健康(MH)评分(44.35±10.28分)、一般健康状况(CH)评分(32.30±9.55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机能(PF)评分(47.35±15.78分)、生理职能(RP)评分(43.65±16.55分)、情感职能(RE)评分(51.98±11.20分)、社会功能(SF)评分(65.40±13.25分)、躯体疼痛(BP)评分(53.70±11.65分)、精力(VT)评分(56.35±12.95分)、精神健康(MH)评分(55.95±12.75分)、一般健康状况(CH)评分(43.88±12.9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4.00%)要比对照组低,计算P<0.05。结论支撑喉内镜下进行喉良性病变摘除术,因其光照性好、放大视野,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清除病灶。而临床上结合喉良性病变的疾病特点、患者自身的基础状况及对手术的配合和耐受情况不同,可以综合考虑、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随着喉显微技术的发展,尤其对于肥胖、颈部过短、患有颈椎病及心脏病、咽反射明显、声门暴露困难且病变巨大复杂、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选择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相对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刘杰[8](2018)在《1-3期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此,帕金森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研究需要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言语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障碍必然会影响沟通,降低生活质量,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功能和目的。国外研究报告目前接受言语治疗的患者仅占3%-4%,主要原因为言语治疗的后遗效应及长期效果欠佳。而嗓音功能作为言语功能的重要方面,其评定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听觉障碍作为患者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并没有引起研究者像对待嗅觉障碍研究一样的重视。国内多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尚缺乏其他客观测听以及主观测听研究,特别是对于日常生活场景更为重要的言语测听的研究。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言语交流的目的。听觉系统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听觉反馈对言语产生的在线控制以及调节;而言语运动系统对于言语感知的作用在于言语感知语音时被激活,同时对言语感知语音的功能进行调整。目前,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功能影响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综上所述,本文对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通过研究结果对患者嗓音障碍的康复提出了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精准康复实践建议。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为听觉功能的特征研究。首先对17名男性和15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5名男性和17名女性正常对照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纯音测听结果表明患者存在与对照者相比更为严重的低频、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尤以高频明显。男性比女性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高频听力损失,而女性可能存在比男性患者严重的低频听力损失。言语测听结果表明患者言语识别阈显着高于对照者。从70dB HL、50d B HL和30dB HL三个听力级别的纵向比较来看,随着听力级别的降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识别率分别依次降低。除了对照者在70dB HL的韵母识别率外,两者每个听力级别都表现为同级别的声调识别率>韵母识别率>声母识别率。患者声母识别比韵母和声调识别对听力级别的依赖程度更大。其次对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10名,其中每组男性和女性各5名以恒定刺激法研究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范围分别为18.00-126.83Hz、1.08-6.00dB HL和54.35-317.86ms;对照者的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范围分别为9.85-137.62Hz、1.19-7.65dB HL和52.08-407.14ms。阈限的研究目的仅仅在于初步获得两组阈限,并不在于研究阈限差异,研究结果同时为变换听觉反馈实验的研究提供参数变换范围的数据支撑。第二部分为嗓音功能的特征研究。通过使用嗓音障碍指数对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4名男性和14名女性正常对照者进行嗓音主观评估的同时应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和“嗓音功能检测仪”对其嗓音声学信号和电声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都是嗓音障碍的重要评定手段,二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嗓音声学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的基频震颤、振幅震颤和基频标准差显着增高,这是通过客观测量手段对嗓音障碍的特征发现,对于帕金森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检查和诊断途径。患者电声门图测量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第三部分为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本部分研究基于MATLAB R2016b生成“calibration”和“transformation”两个程序,完成对8名男性和7名女性1-3期帕金森病患者和8名男性和7名女性正常对照者的变频(半音和全音)、变强度(6dB和12dB)、噪声(语谱噪声和语音掩蔽)和延时(200ms和400ms)听觉反馈实验。变频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对基频变半音和基频上升的反应更加敏感,建议以半音作为嗓音初始治疗听觉反馈的变频音程,同时强化升音反馈练习。变强度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对变6dB幅度和强度增大的反应更加敏感,建议选择6dB作为初始变强度的幅度,同时强化增大强度的反馈练习。噪声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语谱噪声下表现为强度标准差和振幅微扰的减小,而语音掩蔽下表现为二者的增大,说明语音掩蔽对声带振幅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语音掩蔽下对照者的习惯基频和基频标准差的减小程度小于语谱噪声,说明对照者较患者对语谱噪声产生了更大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照者更能适应语音掩蔽的嗓音变化。延时听觉反馈实验结果表明患者和对照者在延时200ms和400ms的听觉反馈下,嗓音声学信号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合以往研究结果推断国内外研究报告的200ms的延时效果应该多表现在对言语流畅性的影响,对单纯发/ɑ/音并不够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1)本研究首次报告的基频震颤、振幅震颤和基频标准差在1-3期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显着增高是通过客观声学测量手段对嗓音障碍的特征发现,结合目前帕金森病诊断的建议途径及其局限性,本文研究者相信,对患者嗓音障碍的特征进行客观声学测量和分析,可以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项目之一。(2)在国内尚无帕金森病患者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报告的前提下,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主观测听。结合以往研究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报告,证实患者的确存在明显的听觉障碍,提示在听觉康复和嗓音言语康复治疗中必须关注听觉障碍。(3)在确定变频、变强度和延时的幅度上,本研究首次提出借鉴心理物理学中的差别阈限和绝对阈限的测定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音高差别阈限、响度差别阈限和延时绝对阈限测定。反馈音首先应该能被研究对象捕捉到听觉信息的变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声学调整,因此较已有的研究更加具有循证学依据。(4)本研究基于MATLAB R2016b生成“calibration”和“transformation”两个程序,完成变频、变强度、加噪声和延时的目的。改变了以往研究对基频线性改变的处理模式,同时在具体实施阶段提出4种听觉反馈“手动无序同时进行”的实验思路,力求尽可能接近日常生活场景。在音频分析部分应用“实时言语测量仪”和“嗓音功能检测仪”对单个属性的参数变换对嗓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更加符合语言学的特点,因此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其他具有嗓音言语障碍的患者应用听觉反馈的原理与方法对嗓音言语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对音调和响度的评定和治疗提出了更加精准的频率和强度变换幅度。该原理与方法能够按照精准评定和精准治疗的原则对患者的嗓音言语障碍进行精准康复。
彭莉莉,李进让,郭红光,赵鹏举,朱敏[9](2018)在《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29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嗓音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其中11例为喉淀粉样变性,4例为室带囊肿,10例为慢性喉炎,1例为高分化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1例为室带不典型增生,1例为室带神经鞘瘤,1例为鳞状细胞癌。通过手术治疗后发音障碍得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患有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声音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郑阳阳[10](2017)在《不同生理年龄期正常成年女性喉镜观察及嗓音主客观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正常成年女性不同年龄生理时期喉部形态结构特点及嗓音变化特征,探讨喉镜检查及嗓音主客观评估方法在成年女性嗓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成年女性受试者分为三组,青年组:青年女性48例,年龄20~43岁;更年期组:更年期女性59例,年龄45~55岁;老年组:老年女性52例,年龄60~88岁。受试者首先采用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然后进行嗓音障碍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简化中文版(VHI-13)评分、嗓音GRBAS主观听感知评估和嗓音声学检测。观察分析三组女性喉镜下喉部形态及声带闭合的改变,比较更年期组与老年组的嗓音主观评估结果,比较青年组、更年期组和老年组的嗓音声学检测结果,分析更年期组及老年组声带水肿及声带闭合不全与嗓音主客观评估的关系。结果:更年期组受试者喉镜检查主要表现为声带水肿、喉黏膜干燥等,老年组受试者喉镜检查主要表现为声带闭合不全、声带萎缩等改变。更年期组大多数受试者及老年组所有受试者嗓音VAS、VHI、总嘶哑度(grade,G)和粗糙度(roughness,R)评分有所升高,老年组VAS和VHI评分高于更年期组(P<0.05),老年组G、R重度异常的比例高于更年期组(P<0.05)。嗓音声学检测显示,与青年组比较,更年期组及老年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均升高,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和发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则降低;老年组jitter、shimmer较更年期组更升高,而F0、MPT和DSI较之降低;更年期组及老年组声带水肿与声带无水肿受试者比较,G、R、jitter及shimmer值升高,F0及DSI值降低;声带闭合不全与声带完全闭合受试者比较,G、R、jitter及shimmer值升高,MPT及DSI值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更年期和老年期女性可出现喉部形态及声带结构的改变(声带水肿、喉黏膜干燥、声带闭合不全、声带萎缩等),嗓音功能可出现衰退改变,表现嗓音主观评估及声学参数的异常。应用嗓音主观评估及声学检测方法结合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可对成年女性嗓音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为区别成年女性生理与病理性嗓音提供依据。
二、室带肥厚的嗓音参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带肥厚的嗓音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喉瘖病中的诊断应用 |
1.中医对喉瘖的认识 |
2.嗓音客观评估的研究进展 |
总结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正常对照组与喉瘖试验组进行比较 |
2.正常对照组、肺脾气虚组与血瘀痰凝组进行比较 |
3.结合电子喉镜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
4.喉瘖试验组患者性别分布 |
讨论 |
一、喉瘖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喉瘖证候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
三、计算机嗓音分析在声带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符号说明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法 |
1.1 研究方法设计 |
1.2 受试者的筛选 |
1.3 试验设备 |
1.3.1 频闪喉镜 |
1.3.2 嗓音声学分析 |
1.4 随机设计及盲法设定 |
2.研究方案 |
2.1 诊断标准 |
2.1.1 中医辨证诊断 |
2.1.2 西医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5 脱落病例处理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治疗方案 |
2.7.1 治疗组 |
2.7.2 对照组 |
2.8 试验观察流程 |
2.9 试验观察指标 |
2.9.1 一般观察指标 |
2.9.2 主观评估量表 |
2.9.3 客观评估指标 |
2.10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10.1 不良事件程度判断及处理 |
2.10.2 记录不良事件 |
2.11 技术路线图 |
2.12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试验病例基本情况及分析 |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3.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指标比较 |
3.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HI-10量表积分比较 |
3.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
3.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客观评价指标分析结果比较 |
3.3 临床研究结果 |
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声嘶症状疗效比较 |
3.3.2 VHI-10量表积分比较 |
3.3.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 |
3.3.2.2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比较 |
3.3.2.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比较 |
3.3.3 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
3.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
3.3.3.2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
3.3.3.3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总嘶哑度G积分比较 |
3.3.4 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
3.3.4.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
3.3.4.2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
3.3.4.3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比较 |
3.4 脱落病例及原因分析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慢喉喑源流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喉良性增生性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
2.1 慢性肥厚性喉炎 |
2.2 声带小结 |
2.3 声带息肉 |
3.嗓音训练的选择 |
4.中药膏方的选择 |
4.1 膏方的历史源流 |
4.2 膏方为主治疗慢喉喑的优势 |
5.中药养声膏的组成、方解及药理研究 |
5.1 药物组成 |
5.2 作用功效 |
5.3 处方方解 |
5.4 成分分析 |
6.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综合治疗的机理探讨 |
7.试验结果分析 |
7.1 VHI-10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
7.2 总嘶哑度G积分结果分析 |
7.3 客观指标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展望 |
附表 临床病例观察表(Case Report Form)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喉喑临床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慢喉喑的认识 |
1.1.1 古代文献中相关中医病名的记载 |
1.1.2 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
1.1.3 中医治疗慢喉喑 |
1.2 西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
1.2.1 慢性喉炎的常见病因 |
1.2.2 喉部的常见检查方法 |
1.2.3 嗓音质量评估 |
1.2.4 慢性喉炎的治疗现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选择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相关数据的处理 |
2.2 试验设计 |
2.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2.2.3 具体的实施方法 |
2.2.4 观察项目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数据与统计分析 |
2.5 研究结果 |
2.5.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
2.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 |
2.5.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
3.1.1 研究方案分析 |
3.1.2 研究结果分析 |
3.1.3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的概念 |
1.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现状 |
1.3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
1.4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人群研究 |
1.5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疾病研究 |
1.6 教师嗓音病的诊断评估 |
2 中医学研究概况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和中医内治 |
3 治疗研究 |
3.1 西医治疗 |
3.2 中医外治 |
3.3 发声训练 |
第二章 流行病学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1.8 技术路线 |
2 统计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情况 |
2.3 教龄与教师嗓音病 |
2.4 教学科目与教师嗓音病 |
2.5 教学岗位(职务)与教师嗓音疾病 |
2.6 是否当班主任与教师嗓音疾病 |
2.7 教学语言与教师嗓音 |
2.8 教学风格与教师嗓音病 |
2.9 周课时与教师嗓音病 |
2.10 生活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
2.11 工作生活环境与教师嗓音病 |
2.12 用声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
2.13 自评咽喉相关疾病与教师嗓音病 |
2.14 自觉咽喉症状与教师嗓音病 |
2.15 教师嗓音病中医证候分布 |
2.16 教师嗓音病西医疾病分布 |
2.17 教师嗓音病一般情况的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
2.18 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1 工作归纳 |
1.1 文献研究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2 结论及推论 |
3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近现代中医对慢喉喑的研究近况 |
一、近现代中医医家对慢喉喑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近现代中医治疗慢喉喑概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慢性喉炎的研究概况 |
一、慢性喉炎的概念 |
二、慢性喉炎的发病因素 |
三、喉部检查及嗓音功能评估 |
四、慢性喉炎的治疗 |
第二章 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古文献挖掘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构建岭南喉科疾病中医古籍本体知识库 |
二、发掘喉科疾病古籍中的治法方药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讨论 |
一、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病因病机 |
二、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治则治法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病例选择 |
三、试验设计 |
第二节 数据整理及分析讨论 |
一、基线资料 |
二、结果分析 |
三、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前联合切除对喉癌患者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后嗓音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主观评估 |
1.2.2 嗓音声学分析和EGG检测 |
1.2.3 最长发声时间测定 |
1.2.4 频闪喉镜检查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VHI-10问卷表调查结果 |
2.2 嗓音声学检测结果 |
2.3 频闪喉镜下观察结果 |
3讨论 |
(7)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方法 |
1.1.3 观察指标 |
1.1.4 判断标准 |
1.1.5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两组喉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1.2.2 两组喉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
1.2.3 两组喉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1.2.4 两组喉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1.3 讨论 |
1.3.1 喉良性病变的病因 |
1.3.2 喉良性病变的类型 |
1.3.3 喉良性病变的诊断 |
1.3.4 喉良性病变的治疗 |
1.3.5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对比 |
1.3.6 支撑喉内镜下手术的注意事项 |
1.3.7 支撑喉内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
1.3.8 支撑喉内镜手术的应用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1-3期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进展 |
一、帕金森病及其功能障碍 |
二、听觉反馈 |
三、嗓音 |
四、感觉运动整合及其在言语产生与言语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
五、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方案 |
第二章 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功能的特征研究 |
第一节 帕金森病患者纯音测听的特征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帕金森病患者言语测听的特征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帕金森病患者音高差别阈限的特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四节 帕金森病患者响度差别阈限的特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五节 帕金森病患者延时绝对阈限的特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三章 帕金森病患者嗓音功能的特征研究 |
第一节 帕金森病患者嗓音功能的主观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帕金森病患者嗓音功能的客观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四章 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整体设计、实施及结果分析方法 |
一、研究整体设计 |
二、“transformation”的工作原理 |
三、研究的实施 |
四、因变量的确定及音频分析方法 |
第二节 变频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变强度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四节 噪声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五节 延时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功能特征 |
二、帕金森病患者嗓音功能特征 |
三、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的影响 |
四、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研究的康复实践意义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性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2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不同生理年龄期正常成年女性喉镜观察及嗓音主客观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室带肥厚的嗓音参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嗓音分析检查数据与喉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张亚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养声膏配合嗓音训练治疗慢喉喑(血瘀痰凝证)的随机对照研究[D]. 薛翔.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的疗效观察[D]. 李佩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D]. 宋卫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古文献挖掘及金喉片临床疗效观察[D]. 周星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前联合切除对喉癌患者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后嗓音功能影响[J]. 傅家宝,张楠,孙欣,宋岩,吴大海,季文樾. 临床军医杂志, 2019(02)
- [7]支撑喉内镜下喉良性病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D]. 孙越甲.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8]1-3期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反馈对嗓音影响的研究[D]. 刘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9]以室带肥厚为表现的室带病变29例分析[J]. 彭莉莉,李进让,郭红光,赵鹏举,朱敏. 转化医学杂志, 2018(01)
- [10]不同生理年龄期正常成年女性喉镜观察及嗓音主客观评估[D]. 郑阳阳.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