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市“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阳[1](2021)在《双向FDI对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经济环境的改善与“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现已兼具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身份。近两年,重庆不仅吸引大量外资,且对外投资稳步发展,比如2020年重庆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位列中西部第一,与四十余个国家发生贸易往来。为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重庆正努力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对此政府强调通过扩大开放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由此探究双向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创新性地探讨双向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以制造业I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作为切入点,以重庆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双向FDI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文章总体分成六部分:第一章绪论,简单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创新点;第二章文献综述,界定制造业、双向FDI与创新能力等核心概念,并梳理IFDI、OFDI以及双向FDI影响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研究,为之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现状分析,从规模特征与分布结构两个方面具体准确地描述重庆制造业IFDI、OFDI以及创新能力现状;第四章理论机制研究,分析了IFDI、O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且从双向投资发展是否协调的角度分析其交互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第五章实证分析,本文选取2013-2018年重庆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估计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即检验其行业异质性,最后通过替换变量以对其稳健性进行检验;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为重庆市政府与制造业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IFDI、OFDI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均对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并且其存在显着的行业异质性。此外,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同样也会影响重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异质性。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在保持支持力度的同时,重庆市政府和制造业企业应适当控制双向FDI发展的速度与流向以使其协调发展,同时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以优化细分行业布局,并且增加制造业科研人才投入与科研经费投入从而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秦超[2](2021)在《“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大足冬菜”是大足的一大名片和标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大足冬菜也是大足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中国传统名腌菜之一。但大足冬菜品牌目前知名度不高,加强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大足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已有的管理学知识,在对区域品牌概念及其特性、原产地效应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环境条件分析等方法对大足冬菜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提炼出了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存在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不明确、产业规模效应低、品牌战略缺乏针对性、缺少品牌文化内涵等问题,而地方政府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协会功能缺失、品牌运营能力不足等是引起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策略,包括加强品牌战略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利益相关者作用等。区域品牌建设是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大足冬菜区域品牌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合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策略,希望能为大足冬菜行业及其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宋文文[3](2020)在《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文中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条件。一方面,可以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将国内产品和服务销往这些海外市场,培养海外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联系,营造和谐共处的区域发展环境。甘肃在“一带一路”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份,甘肃一直囿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境地,“一带一路”的提出,为甘肃打开了向西开放的大门,促进了甘肃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提升。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催生对资金、信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这对甘肃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金融机构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为省内企业“走出去”畅通渠道,提供多种服务,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研究金融对于甘肃外向型经济的支持。首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对外向型经济概念、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等进行学习,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研究的前提下,对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其次,对甘肃金融业发展、四省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指标分析,定量描述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再次,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余刚[4](2019)在《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江西省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全面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探究,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其他省市高职教育国际化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省情,从政府、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些对策:江西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政策进一步扩大江西省高职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江西省高职院校应不断引进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着力推进高职教育课程的国际化;江西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着力塑造教育国际化环境;江西省高职院校及师生应进一步扩展国际化视野,着力提升全球胜任力等。
王海平[5](2019)在《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政策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制高点,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形式,逐渐在文化输入和输入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韩之间的数字出版及其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协作共进,在实践上应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文化交流现实诉求、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合作发展,在理论上丰富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建设理论、拓展数字出版战略联盟构建方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日韩“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力图构建起中日韩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模式及其推进策略。为此,本文从中日韩三国战略联盟构建的动力源出发,以战略联盟构建为突破点,力求为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所面临的数字出版安全和数字出版环境等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从而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努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知识图谱去梳理了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出版资源、中日韩出版和“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支撑本文研究的“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评析。第三,应用SWOT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剖析。第四,应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四个方向剖析了原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应用战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科研战略联盟、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和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去实现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第六,从法律、组织、经费、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
马晶晶,胡江峰,徐瑞[6](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研究:重庆例证》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国外市场信息不足、融资困难和投资风险高,多数民营企业面对"走出去"仍"望而却步",甚至半途而废,可持续性不强。基于此,应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缓解民营企业信息不足困境;促进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破民营企业的"人才"瓶颈;推动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主体多元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难题;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完善风险规避体制,化解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
窦金启[7](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认为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李佳明[8](2019)在《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贸易合作效率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核心要义,“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我国与全球和区域间对外经济合作关系新的内涵与趋势。省市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基础单元,也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质升级的重要载体。倡议提出以来,各省市地区积极布局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探索开发与沿线国别贸易合作新空间新动力,成为各省市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众多国家,参与主体、对象及目标多元且复杂,省市与沿线各国开展合作普遍面临着经济投入风险大、非传统安全威胁扩大等诸多现实挑战。鉴于此,各省市在与沿线各国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不可能实现全面开花,只能立足于当前合作基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针对性地对沿线重点国家进行深度拓展,分梯次推进各领域合作。论文选取69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别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国家与重庆市贸易合作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市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总体处于上升通道内,占比稳定,合作力度逐渐增强。但贸易总额随重庆市外贸合作总体水平波动较大。且重庆与沿线各国经贸合作具有区域高度集聚特征。东南亚、西亚、南亚为沿线主要合作区域,占沿线贸易总额87%。为解决各省市合作国别精准化问题,本文从省市视角构建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重点贸易合作国别选择评价模型,并以重庆为合作主体,筛选出新加坡、新西兰、阿联酋、马来西亚、以色列、泰国、波兰、越南等共计18国为重庆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重庆开展经贸合作的重点对象。此外,为进一步实现对18位重点合作国别合作效率与合作潜力测度,并探索影响省市对外贸易合作水平持续提升的核心变量,本文以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与陆海大通道建设运营均显着提升了重庆市与沿线相关国家贸易效率与合作水平。相关国别贸易开放度越高、基础设施质量越优、关税水平越低均能吸引重庆市企业与之进行更大规模贸易合作。且相对于对方国家经济规模,重庆市总体对外贸易合作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更受自身生产能力的制约。由实证结果可知,2000-2016年在重庆市与沿线重点国别贸易合作过程中,贸易非效率显着存在。且由于受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线整体贸易效率总体略有下降,至今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最高水平。最后,为对各类重点国别实现针对性差异化合作,本文结合待开发潜力与贸易效率水平高低组合,将重点国别再分类为四类国家,并参考指标评价体系实证国别特征分别给予差异化合作策略建议。研究认为:国家或地区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和区域分工和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省市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基础单元与核心动力,应紧扣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采取差异化的合作策略,充分发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础作用。重庆应从升级市内营商环境;提升与沿线国别互联互通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加强国别合作力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入手,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贸易合作质量与水平。
邓小莹[9](2019)在《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我国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发展至今,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增长快速,充分展现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层面上具备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据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前4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9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8%。近两年,重庆市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发展,如2017年重庆市对外直投总额列中西部第一,其中非金融类的直投达到15.3亿美元,分布在43个国家、地区,以及对相关境外企业共77家,这是仅此一年重庆企业在对外直投所做贡献,此外,2018年重庆市对外直投发展迅猛,投资存量涨幅巨大,存量排名首次进入中国前十。重庆市对外直投在对扩大进出口、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其中总结出重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历年文献成果主要可以归为七大类,分别从研究意义、重庆企业、投资地点、模型研究、实证研究、区位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此七个不同角度进行综述。其次,从投资总额、市场规模、市场分布和存在的问题四个角度出发,对重庆对外直接投资的近几年现状进行概况分析。再次,建立在理论、文献和现状的基础之上,对重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选用重庆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发展态势较好的力帆集团为案例,对重庆对外直投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和给出相关建议。通过上述五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陈述,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六个,分别为经济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行业优势、企业优势和政策因素。与此同时,其后案例验证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有六个,但是在劳动优势即人力优势这一要素与之前的分析结果稍有差异。案例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数据不一定充分,重庆对外直投的影响因素毕竟需要囊括一个地区内的相关对外直投企业,因此,最终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立经济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行业优势、企业优势和政策因素为主要因素,人力优势为重要影响因素。
朱启松,朱金萍[10](2018)在《重庆市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重庆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占比不断提高。近年来,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腹地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因而研究影响重庆市对外出口额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影响各区域外贸规模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6年重庆市的月度相关数据,结合重庆市当前出口现状,通过建立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分析影响重庆市出口的相关贸易因素。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对重庆市的出口具有推动作用,出口产品价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重庆市的出口负相关,并且它们对于重庆市出口额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出口产品价格、实际有效汇率、地区生产总值和对外直接投资。
二、重庆市“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向FDI对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重庆制造业双向FDI与创新能力现状描述 |
3.1 重庆制造业国际直接投资现状 |
3.2 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向FDI影响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的机制分析 |
4.1 I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
4.2 O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
4.3 双向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向FDI影响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的建立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3 实证分析 |
5.4 实证小结 |
第6章 对策建议与展望 |
6.1 对策建议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区域品牌概念 |
2.2.1 区域品牌 |
2.2.2 农产品区域品牌 |
2.3 原产地效应理论 |
2.4 产业集群理论 |
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历史及产业现状分析 |
3.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历史 |
3.1.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起源 |
3.1.2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历史 |
3.2 大足冬菜种植加工和产业发展现状 |
3.2.1 大足冬菜种植加工现状 |
3.2.2 大足冬菜产业发展现状 |
第4章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现状及环境条件分析 |
4.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4.1.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 |
4.1.2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服务体系 |
4.1.3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 |
4.2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
4.2.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机会 |
4.2.2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威胁 |
4.2.3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内部优势 |
4.2.4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内部劣势 |
4.2.5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SWOT矩阵分析 |
4.3 国内外区域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
4.3.1 涪陵榨菜区域品牌建设借鉴 |
4.3.2 日本农业品牌建设借鉴 |
第5章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诊断 |
5.1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不明确 |
5.1.2 冬菜产业规模效应较低 |
5.1.3 品牌战略缺乏针对性 |
5.1.4 缺少品牌文化内涵 |
5.2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诊断 |
5.2.1 政府重视程度较低 |
5.2.2 行业协会功能缺失 |
5.2.3 品牌运营能力不足 |
第6章 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
6.1 明确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 |
6.1.1 地方政府主导 |
6.1.2 行业协会串联 |
6.1.3 冬菜企业主营 |
6.2 优化冬菜产业结构 |
6.3 加强品牌战略管理 |
6.3.1 明确品牌战略依据 |
6.3.2 设立品牌战略目标 |
6.3.3 制定品牌战略路径 |
6.3.4 创新品牌营销策略 |
6.4 深挖冬菜文化内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1.3 文献梳理 |
2.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2.1 外向型经济概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相互需求理论 |
2.2.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
3 甘肃外向型经济及其金融支持现状 |
3.1 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
3.2 甘肃金融业发展现状 |
3.3 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
3.3.1 资金融通需求 |
3.3.2 风险管控需求 |
3.3.3 信息咨询需求 |
3.4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
3.4.1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状况 |
3.4.2 四省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
4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
4.1.1 政策效应叠加 |
4.1.2 营商环境改善 |
4.1.3 区位优势凸显 |
4.1.4 科技奠定基础 |
4.2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
4.2.1 外部经济环境稳定性差 |
4.2.2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
4.2.3 跨境产品和服务同质化 |
4.2.4 复合型金融人才流失多 |
5 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
5.1 经验介绍 |
5.1.1 浙江经验 |
5.1.2 江苏经验 |
5.1.3 重庆经验 |
5.2 经验总结 |
6 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6.1 宏观层面 |
6.1.1 借助政策,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6.1.2 加强监管,为外向型经济提供规范服务 |
6.2 微观层面 |
6.2.1 银企合作,为外向型经济吸引外资 |
6.2.2 搭建平台,培养服务外向型经济的金融人才 |
6.2.3 利用科技,防范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风险 |
6.2.4 找准定位,创新服务外向型经济的金融模式 |
7 总结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
2.1.1 教育国际化内涵 |
2.1.2 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 |
2.1.3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 |
2.2 江西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
2.2.1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
2.2.2 参与“一带一路”的需要 |
2.2.3 改革发展的需要 |
2.2.4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
2.3 江西省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可行性 |
2.3.1 我国制定了有关政策 |
2.3.2 全国院校取得的经验 |
第3章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
3.1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
3.1.1 国际化发展理念状况 |
3.1.2 国际化独立管理机构状况 |
3.1.3 国际化办学路径状况 |
3.2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
3.2.1 教育理念国际化问题 |
3.2.2 教育课程国际化问题 |
3.2.3 教育文化多元化问题 |
3.2.4 教育师资国际化问题 |
3.3 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教育理念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2 教育课程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3 教育文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4 教育师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章 国内部分省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
4.1 河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
4.1.1 着力推进师生的国际化 |
4.1.2 着力推进资源的国际化 |
4.1.3 着力推进课程的国际化 |
4.2 深圳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
4.2.1 大力建设全国示范校 |
4.2.2 大力推进国际化的深度广度 |
4.2.3 大力制定激励政策 |
4.3 重庆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
4.3.1 高度重视社会效益 |
4.3.2 高度重视中华文化 |
4.3.3 高度重视文化多元化 |
第5章 加强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
5.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5.1.2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
5.1.3 政府协调各方 |
5.2 发挥院校的主导作用 |
5.2.2 不断引进国际标准 |
5.2.3 不断引入多元文化 |
5.3 发挥教师的关键主体作用 |
5.3.2 掌握国际化学术信息 |
5.4 发挥学生的重要主体作用 |
5.4.1 立志成为国际化人才 |
5.4.2 关注国际前沿知识 |
5.4.3 树立能力自信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研究建议 |
附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论述 |
1.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
1.2.2 理论研究层面的知识图谱研究论述 |
1.2.3 实践研究层面论述 |
1.3 框架、方法与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3.5 研究创新 |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和发展战略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
2.1.2 “数字出版”的概念 |
2.1.3 “出版资源”的概念 |
2.1.4 “战略联盟”的概念 |
2.2 研究理论 |
2.2.1 出版资源理论 |
2.2.2 数字出版理论 |
2.2.3 战略联盟理论 |
2.2.4 国际营商环境理论 |
2.3 发展战略 |
2.3.1 中国数字出版营商环境概览 |
2.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 |
3.1 中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1.1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1.2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1.3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1.4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2 日本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2.1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2.3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2.4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3 韩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3.1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3.2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3.3 韩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 |
3.3.4 韩国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
3.4 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SWOT比较 |
3.4.1 优势比较 |
3.4.2 劣势比较 |
3.4.3 机遇比较 |
3.4.4 挑战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
4.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政治因子考量 |
4.1.1 “中日韩数字出版+政治”的知识图谱 |
4.1.2 中日韩地理与安全的考量 |
4.1.3 中日韩政治利益驱动的考量 |
4.1.4 中日韩三国合作现实的考量 |
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 |
4.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经济因子考量 |
4.2.1 “中日韩数字出版+经济”的知识图谱 |
4.2.2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的考量 |
4.2.3 中日韩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
4.2.4 中日韩经济发展共同诉求的考量 |
4.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文化因子考量 |
4.3.1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的知识图谱 |
4.3.2 文化环境重要性的考量 |
4.3.3 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有利条件的考量 |
4.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利益诉求考量 |
4.4.1 “中日韩数字出版+利益”的知识图谱 |
4.4.2 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3 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4 韩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 |
5.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可行性讨论 |
5.1.1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积极因素 |
5.1.2 中日韩三国合作存在的问题 |
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战略联盟 |
5.2.1 中日韩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促进因素 |
5.2.2 中日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阻碍因素 |
5.2.3 中日韩教育科研合作取得的成果 |
5.2.4 高等教育科研合作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
5.2.5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联盟的构建 |
5.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
5.3.1 数字内容产业 |
5.3.2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概况 |
5.3.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构建 |
5.4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 |
5.4.1 中日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
5.4.2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的构建 |
5.5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 |
5.5.1 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 |
5.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的构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保障措施 |
6.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法律保障 |
6.1.1 完善各国数字出版的相关立法 |
6.1.2 加强公众数字版权意识 |
6.1.3 建立版权质押融资评估系统 |
6.1.4 加强法律扶持,打造“结对式”法律服务 |
6.1.5 建立版权纠纷速裁机制 |
6.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组织保障 |
6.2.1 各国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
6.2.2 企业主动加强管理与改革 |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6.2.4 强化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关系建设 |
6.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经费保障 |
6.3.1 加强数字出版资源治理的经费投入 |
6.3.2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
6.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技术保障 |
6.4.1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4.2 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5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政策保障 |
6.5.1 强化政府主导优势 |
6.5.2 促进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
6.5.3 重视联盟顶层制度的制定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6)“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研究:重庆例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意义 |
1. 企业“走出去”能够扩大盈利空间 |
2. 企业“走出去”能够提高产能利用率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及优势 |
1. 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 |
2. 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效、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
1.“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效 |
2.“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
五、对策建议 |
1. 培育中介服务机构,缓解民营企业“走出去”信息不足困境 |
2. 实现人才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打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人才”瓶颈 |
3. 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主体多元化,破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约束难题 |
4.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化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风险 |
(7)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
一、美国 |
二、法国 |
三、俄罗斯 |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
一、越南 |
二、蒙古 |
三、印度 |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
一、匈牙利 |
二、泰国 |
三、埃及 |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贸易合作效率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核心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相关研究 |
2.2 贸易合作潜力及效率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 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分析 |
3.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界定 |
3.2 总体合作现状分析 |
3.3 区域合作现状分析 |
3.4 国别合作现状分析 |
4 重点合作国别选择 |
4.1 重点合作国别选择模型架构 |
4.1.1 模型选择与指标体系设计 |
4.1.2 样本国家选取 |
4.1.3 指标处理与权重设置 |
4.2 重点合作国别实证分析 |
5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贸易合作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随机前沿理论模型 |
5.1.1 随机前沿分析 |
5.1.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5.1.3 时变随机前沿分析 |
5.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建构 |
5.2.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5.2.2 效率模型 |
5.3 样本与数据来源 |
5.4 似然比检验 |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5.1 时变随机前沿引力主模型估计结果 |
5.5.2 随机前沿引力贸易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 |
5.6 沿线重点国家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分析 |
5.6.1 沿线重点国家贸易合作效率分析 |
5.6.2 沿线重点国家贸易合作潜力分析 |
6 结论、策略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重庆市与沿线国家贸易数据考察结论 |
6.1.2 重庆市贸易合作重点国别筛选结论 |
6.1.3 沿线重点合作国别贸易潜力与贸易效率测度结论 |
6.2 国别合作策略建议 |
6.3 政策建议 |
6.3.1 升级营商环境,完善沿线国家沟通交流机制 |
6.3.2 扩展开放通道,提升与沿线国别互联互通水平 |
6.3.3 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
6.3.4 强化合作力度,升级贸易潜力实现方式 |
6.3.5 树立国际新形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6.4 研究展望 |
6.4.1 国内各区域(省市)贸易合作商品结构层面研究 |
6.4.2 贸易合作国别各国贸易效率差异化变动原因探究 |
6.4.3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各省市对外贸易格局演变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1.4.2 国内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1.4.3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2.1 FDI有关理论 |
2.1.1 传统的FDI理论 |
2.1.2 发展中国家FDI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对外直接投资 |
2.2.2 区位因素 |
3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简析 |
3.1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
3.1.1 重庆近四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 |
3.1.2 重庆对外合作项目情况 |
3.2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规模 |
3.2.1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
3.2.2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
3.3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布 |
3.3.1 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
3.3.2 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
3.4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 |
4 重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影响因素分析 |
4.1 企业优势 |
4.2 经济距离 |
4.3 行业优势 |
4.4 地理距离 |
4.5 文化距离 |
4.6 政策因素 |
5 案例分析: 力帆集团对外直接投资 |
5.1 概要简介 |
5.1.1 总体概况简要介绍 |
5.1.2 力帆重要组成部分 |
5.1.3 集团发展历程和对外建厂简要介绍 |
5.2 力帆集团海外直接投资概况 |
5.2.1 力帆海外工厂全球布局 |
5.2.2 力帆海外市场分布 |
5.3 力帆集团海外直接投资经验与启示 |
5.3.1 企业优势:市场拓展、技术创新 |
5.3.2 经济距离: 发展中国家为主 |
5.3.3 行业优势: 摩托车、制造业为主体 |
5.3.4 地理距离: 近则优集 |
5.3.5 劳动优势: 注重人才培养 |
5.3.6 政策因素: 政策支持影响显着 |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政策助力 |
6.2.2 增强经济实力 |
6.2.3 保持行业优势 |
6.2.4 提高企业竞争力 |
6.2.5 提高文化软实力 |
6.2.6 突破地理局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重庆市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 经济增长与对外出口关系的理论研究 |
(二) 实际有效汇率与对外出口关系的理论研究 |
(三)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出口关系的理论研究 |
二、影响重庆市出口额的相关因素及现状 |
(一) 重庆市出口额的现状 |
(二) 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的现状 |
(三) 重庆市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三、重庆市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一)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
(二) ADF单位根检验 |
(三) 协整检验 |
1. 确定协整滞后阶数L |
2. 非约束协整关系检验 |
3. 协整方程 |
4. 误差修正模型 (VECM) 的建立 |
四、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在稳定汇率制度保障下提高产品附加值, 合理运用金融产品 |
2. 规模化和质量相结合, 打造重庆优势行业 |
3. 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出口实现“贸易和投资”双驱动 |
四、重庆市“走出去”战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向FDI对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彭阳.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大足冬菜”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 秦超.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金融支持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D]. 宋文文.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4]江西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余刚. 南昌大学, 2019(01)
- [5]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王海平. 燕山大学, 2019(07)
- [6]“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研究:重庆例证[J]. 马晶晶,胡江峰,徐瑞. 中国西部, 2019(04)
- [7]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8]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贸易合作效率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李佳明. 重庆大学, 2019(01)
- [9]重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研究[D]. 邓小莹.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重庆市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朱启松,朱金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