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爆破设计与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鄢光宇,何冬梅[1](202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工程预算编制要点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路基工程是高速公路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合理编制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工程造价对整个项目工程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段改扩建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为例,对路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要点进行分析,从而避免在编制改扩建项目路基工程施工图预算时漏计拼接费用,有益于合理确定项目的投资。
孙巍锋[2](2020)在《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文中认为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简称二元边坡)是由上覆土层和下部岩体组成的一类边坡,在浅表有松散堆积物的山区和丘陵区修路时较为常见。在以降雨为主的影响作用下,二元边坡容易演变为滑坡灾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施工中断、交通阻塞和生态破坏。为此,在探索二元边坡失稳机理的基础之上,开展智能预警是预防此类边坡病害的关键与发展趋势。本文以双达高速公路沿线的二元边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调查与试验监测、归纳总结、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软件编程等方法,开展了二元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开展二元边坡的温湿度原位监测和探测,揭示了边坡内的温湿变化规律,明确了水分入渗是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影响因子,并提出了水分在二元边坡上覆土内的入渗模式。(2)基于室内三轴和直剪试验研究,揭示了二元边坡上覆土、全风化岩体和土-岩接触面的抗剪性能随增湿过程的变化规律。对二元边坡下的其它风化岩体,基于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同步折减岩块压缩强度、地质强度指标和岩块变形模量来近似模拟湿润环境的影响,探究了岩体性质参数随湿润环境的长期劣化规律。(3)通过离心模式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因边坡高度增加与水分入渗的缓顺倾、陡顺倾和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并获得了水分入渗情况下影响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土层内部边界。(4)通过同类监测量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确定了三类二元边坡多源监测量(坡表单点位移、格构梁混凝土应变、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锚索拉力和倾斜度)的监测敏感部位,并总结了监测量的变化模式。(5)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经验法、预演-回归分析法和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各监测量的四级预警值,并给出了由监测量的预警值和变化模式进行边坡四级预警的标准。(6)通过软件编程,研发了由项目、边坡对象、边坡立面及其上监测点、边坡断面及其内监测点进行依次便捷访问的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可对边坡群多源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与边坡潜在风险进行自动预警。(7)开展了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实例研究,验证了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的有效性,揭示了坡内倾斜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和格构梁混凝土应变随降雨和气温变化的动态响应规律,并评价了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二元边坡的智能预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有利于加快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与智能公路的发展速度。
王峰利[3](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文中认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常见的是弃渣松散堆积体的坍塌、坡面溜渣、对沿线水系的影响等。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为例,对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然后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区工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确定依据,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开展研究区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路基及隧道工程区、弃渣场和桥涵工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满足规范要求。从水保角度分析,本研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能达到方案防治目标要求,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约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约为97%,拦渣率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约为1.1,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9%,林草覆盖率约为53.4%。结论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既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对沿线景观有很好的改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黄雯[4](2020)在《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具有耗时长、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项目管控不足,会对投资方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几年,公路行业引入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并对其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总承包商的身份及合同计价方式都发生改变,成本管理成为了该模式下项目管理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实施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提高后续工作的可行性和易行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各专业工程设计要素,与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试运营阶段的成本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对设计方案进行成本影响因素量化评比的方法,在项目设计阶段,视因素重要程度,为总承包商选择设计方案。希望该方法对总承包商深化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强化行业内竞争力,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分解项目各专业工程的设计,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影响关系,调查相关文献和项目资料,找出对项目各阶段成本产生影响的设计关键因素。结合德尔菲法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权重分析,为方案评价提供依据。应用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设计阶段的关键成本影响因素,构建设计方案评价体系,评价设计方案对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优劣,为总承包商选择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提供建议。
王重阳[5](2020)在《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文中研究指明安徽省自1986年合宁高速公路开建以来,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通车里程已达4543公里,位居全国第十七位,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高速公路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人民的殷切期望。论文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的基本动力,阐述了全省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总结了过去30多年来全省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的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以及融入地域、人文、徽文化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更好地建设高速公路提供借鉴并发挥指导作用。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走访讨论法、实例探析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公路、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在我省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建设起步阶段(1986-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92-2003年);优化提升阶段(2004-2015年)。论文重点阐述了跨江(长江)桥梁、跨河(淮河)桥梁、其他典型桥梁、主要特长隧道、其他典型隧道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其他如:环保、安全、养护、营运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进行论述。结合具体实例重点阐述了马鞍山长江大桥造型设计和铜黄高速公路的“徽风皖韵”地域特色,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的“汉风楚韵”地域特色。
罗桂林[6](2020)在《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差异性成因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市政道路与公路的主管部门分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并对应存在两种不同的计价体系。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市政道路与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巨大且相同主体工程部分在同样工程量下的造价的确存在差异性。课题首先从造价管理、计价依据、费用组成、计价程序及计价定额等五方面对两者的计价体系进行系统性的对比分析,得出其差异性;其次节选贵州省遵义乐理至冷水坪高速公路中具代表性的一段工程项目作为编制造价文件实例,量化相同主体工程部分在同样工程量下两者造价的差异性;然后对比分析两者造价结果及编制造价文件整个过程的差异性,总结两者造价差异性成因;最后对其差异性成因从本质上分析,得出两者造价差异性成因导致的主要参数,并计算出主要参数对其造价差异性的贡献率。课题研究得出:(1)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计价体系的差异性;(2)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相同主体工程部分在同样工程量下预算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差异性成因及差异性成因导致的主要参数,并计算出主要参数对其差异性的贡献率;(3)为提出缩小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差异性的解决措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郑浩[7](2019)在《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安全的隐患。我国领土面积庞大,很多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堤是常见的路基构建形式之一。高填方路堤与常规的路堤有很大的差别,首先,高填方路堤的高度大,稳定性强;其次,高填方路堤所需要的土石方量较大,这样就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较高;再者,路基在完工之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就比较大,所以对施工之后的沉降要求应该达到施工标准,避免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出现过大的沉降而产生病害,从而造成铁路运行受阻,所以对高填方路堤病害进行研究对铁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计算能够指导后期施工达到施工应用的标准,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并且铁路高填方路堤病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业规范提供借鉴。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铁路病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为研究方向,其具体研究内容为下:首先,收集了现有的文献,结合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类型,分析常见高填方路基的破坏形式、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确定路堤病害防治原则及整治加固技术。其次,基于定银线某××段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发现该段铁路高填方路堤存在的主要病害为路基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溜塌和路堤出现沿着地基滑动。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有主要有地形地貌、路基结构和地下水。最后,结合定银线某××段现场病害整治工程,从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针对路基填筑材料问题,路基本体加固采用钢管桩和旋喷桩加固的措施同时为防止坡脚拱起,采用在不稳定侧采用护坡堆载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路基沉降,增加路基结构性能。基于路堤沉降监测和侧向位移监测分析,发现施工完成初期,由于路基填料加固和水位变化较小,会造成监测数据变化浮动较大,后期则变化较小,防治措施可保持良好的路基结构状态。
刘朝阳[8](2020)在《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因素多、资金大、周期长,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核心要素,而对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控制是目前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特点,结合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力求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目标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1)针对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与控制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包括目标模块、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模块,其中目标模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四个部分,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础。这一框架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描述,为深入研究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管理理论。(2)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双层嵌套质量链,构建了施工过程链的系统动力学质量控制模型。以施工环节为重点,分析了包括决策、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外层质量链;对施工环节进行细分和设计,嵌套了内层质量链。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反馈耦合关系,绘制了高速公路项目质量控制存量流量图,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识别敏感变量,有效提高施工过程质量链控制效果。(3)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评价模型,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为环境影响因素和主体控制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主体、对象及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贝叶斯网络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包括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主体能力优化和项目进度调控的多环节高速公路项目进度控制循环调控体系。为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持。(4)基于模糊关联模型和挣值法,构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两阶段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模糊相关知识建立了基于数据统计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成本预测评价指标。测算了与样本高速公路成本的贴近度和模糊关联度,构建了成本预测的模糊关联模型,进而对拟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涵洞)、路面工程等进行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挣值法从项目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选择按固定时间段节点和按建设里程碑节点设置检测点的方式,对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工期的两要素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5)构建了包含状态监测、风险评估和响应决策的多层次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防范与预警体系。在状态监测模块中,利用多源信息共享、交换和融合技术,对实体和信息源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融合优化。在风险评估模块中,分析了基本事件失效原因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计算了各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和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响应决策模块中,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事态变化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做出状态预测和决策响应。为高速公路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6)基于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多目标特点构建了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级协调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础效益、复合效益及平衡指数进行协调性综合评价,考虑多目标影响度的复杂性,将协调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协调度评价,第二阶段是将质量-进度-成本作为整体再加入安全目标进行协调度评价。对RX高速15个标段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协调评价,提出了促进多目标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
唐嘉慧[9](2019)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目前我国路桥施工企业的发展却不如人意。这其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就存在许多问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项目的直接成果进行归集,而对其它间接成本的核算显得十分粗糙,也不能反映工程内部更加细节的成本情况,因此不能满足路桥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路桥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成本控制思想,将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和具体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相结合。鉴于此,本文以G路桥公司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G路桥公司在成本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作业成本法,建立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体系。论文主要结论有:(1)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合理区分产品成本,将原始产品视角转换为作业视角,通过作业平台计算产品成本,使每一个成本有根可寻,有一个合理的基础。(2)高速公路项目在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后,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精细,从而可以提升G路桥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G路桥公司利润水平。(3)为了保证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在企业得到全面的使用,必须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出发,营造企业良好的使用环境。
冯乐乐[10](2019)在《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根据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特点,针对隧道弃渣、挖方弃石等存在特大粒径填料难以直接填筑路基问题,拟采用堆石体骨架填充法解决特大粒径填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技术的关键核心是将特大粒径填料堆积成粒径分级的高强骨架堆石体结构,再采用液化土体技术将沿线废弃土源掺加添加剂进行填充固结,从而形成刚性密实的堆石体结构新型路基。本研究的堆石体结构路基工程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性密实无填料压缩性工后沉降、抗冲涮能力强等优点,不但可以避免对特大粒径填料进行二次破碎,减少工程费用,而且还能解决高填路基的工后沉降问题。研究依托延崇高速公路建设,主要研究了此技术的前期实验和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特大粒径填料难以直接填筑路基问题,采用堆石体骨架填充法将特大粒径(直径60150 cm)填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通过堆石体结构固结理论分析和试验,最终得出浆料与填料胶结良好,特大粒径填料可直接用于路基填筑。(2)参照“两级配”填料堆积堆石体结构的理论,进行了相关试验,确定了级配最佳粒径比为d1:d2=6,该级配堆积堆石体结构可获得较小的空隙率,既可以降低液化土体浆料的用量,也满足浆料顺利填充堆石体结构的空隙。(3)计算比较液化土体浆料“粘流半径”和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隙实际“粘阻半径”大小,得出液化土体浆料完好填充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时,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最小值;运用“正交——综合评定法”配制液化土体浆料,得出了浆料最优掺量配合比;探究了不同种组分及时间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新拌制浆料应在30 min内使用的建议要求。(4)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的工后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同种工况下填土路基的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工程性质优于填土路基,具有工后沉降小,稳定性良好等特点。(5)根据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的特点,采用埋管注浆工艺对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进行填充固结,优化了施工工艺,对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二、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爆破设计与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爆破设计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工程预算编制要点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路基工程内容简介 |
二、改扩建工程形式 |
三、预算编制要点 |
1. 场地清理 |
2. 路基挖方 |
3. 路基填方 |
4. 构造物台背回填 |
5. 特殊路基处理 |
6. 排水工程 |
7. 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 |
8. 路基其他工程 |
四、预算造价分析 |
五、预算编制效果 |
(2)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二元边坡研究现状 |
1.2.2 边坡智能预警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二元边坡的类型及失稳模式 |
2.1 依托工程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
2.1.1 依托工程概述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2.2 二元边坡类型 |
2.3 二元边坡失稳模式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寒阴湿区二元边坡温湿变化特征研究 |
3.1 概述 |
3.2 边坡温湿度现场监测研究 |
3.2.1 温湿度监测方案 |
3.2.2 温湿度监测结果分析 |
3.3 边坡湿度现场钻探试验研究 |
3.3.1 边坡湿度的钻探方案 |
3.3.2 边坡湿度的实验分析 |
3.4 二元边坡上覆土内水分入渗模式 |
3.5 小结 |
第四章 增湿对二元边坡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岩土体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
4.2.1 边坡上覆土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
4.2.2 全风化闪长岩的基本性质 |
4.3 增湿对土体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4.3.1 土样的三轴试验方案 |
4.3.2 土样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
4.3.3 土体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
4.4 增湿对全风化岩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4.4.1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方案 |
4.4.2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
4.4.3 全风化岩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
4.5 增湿对土-岩接触面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4.5.1 土-岩接触样的直剪试验方案 |
4.5.2 土-岩接触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
4.6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类型及其性质参数 |
4.6.1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的岩体类型 |
4.6.2 基于Hoek-Brown-GSI法的岩体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
4.6.3 基于Hoek-Diederichs法的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 |
4.6.4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调查及性质参数计算 |
4.7 湿润环境对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性质参数影响分析 |
4.8 小结 |
第五章 典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研究 |
5.1 概述 |
5.2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
5.2.1 试验目的及原理 |
5.2.2 试验方案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5.3 离心模型试验工况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
5.3.1 数值模拟目的及方案 |
5.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4 水分入渗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 |
5.4.1 分析目的及方案 |
5.4.2 缓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
5.4.3 陡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
5.4.4 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
5.5 小结 |
第六章 二元边坡监测敏感部位与监测量变化模式 |
6.1 概述 |
6.2 边坡监测变量类型 |
6.3 边坡监测敏感部位 |
6.3.1 坡表单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
6.3.2 格构梁混凝土应变监测敏感部位 |
6.3.3 两点相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
6.3.4 锚杆(索)监测敏感部位 |
6.3.5 倾斜度监测敏感部位 |
6.4 边坡监测量变化模式 |
6.4.1 锚杆轴力变化模式 |
6.4.2 锚索拉力变化模式 |
6.4.3 位移变化模式 |
6.4.4 混凝土应变变化模式 |
6.5 小结 |
第七章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 |
7.1 概述 |
7.2 监测量预警值的确定方法 |
7.2.1 经验法 |
7.2.2 预演-回归分析法 |
7.2.3 预演-支持向量机法 |
7.3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组成部分 |
7.4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开发 |
7.4.1 云平台开发环境 |
7.4.2 云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及分步设置 |
7.4.3 云平台监测数据远程接收 |
7.5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APP用户登录界面 |
7.6 小结 |
第八章 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工程案例 |
8.1 概述 |
8.2 监测边坡概况及智能预警系统 |
8.2.1 监测边坡概况 |
8.2.2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 |
8.3 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的确定 |
8.3.1 基于经验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
8.3.2 基于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
8.4 监测结果分析及边坡稳定性评价 |
8.4.1 深部相对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8.4.2 锚杆轴力监测结果分析 |
8.4.3 格构混凝土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
8.5 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保持现状 |
1.2.2 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设计总体布局 |
2.1 工程设计确定依据 |
2.1.1 工程等级确定依据 |
2.1.2 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
2.1.3 工程征占地面积确定依据 |
2.2 项目概述 |
2.2.1 工程地理位置 |
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
2.2.3 工程等级与规模 |
2.2.4 工程项目组成 |
2.2.5 项目布置 |
2.2.6 工程征占地 |
2.2.7 土石方平衡分析 |
2.3 自然条件概况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质及地震条件 |
2.3.3 气象与水文 |
2.3.4 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 |
2.4 土地利用状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
3.1 水土流失特点 |
(1)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 |
(2)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 |
(3)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 |
3.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
3.3 占地分析 |
3.4 施工工艺分析 |
(1)剥离表土 |
(2)路基工程 |
(3)隧道工程 |
(4)桥梁工程 |
3.5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
3.5.1 数学模型法 |
3.5.2 类比法 |
3.5.3 通用流失方程 |
3.5.4 流失系数法 |
3.5.5 本工程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
3.6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
3.7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
(1)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
(2)对周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
(3)对沿线水体产生影响 |
(4)弃渣对周边的影响 |
(5)施工临时设施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1 水土流失防治 |
4.1.1 防治目标执行标准 |
4.1.2 防治责任范围 |
4.1.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4.1.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
4.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2.1 Ⅰ区路基及隧道工程区 |
4.2.2 Ⅱ区桥涵工程区 |
4.2.3 Ⅲ区互通及附属设施区 |
4.2.4 Ⅳ区改移工程区 |
4.2.5 V区弃渣场区 |
4.2.6 VI区施工临时设施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防治工程设计效益分析 |
5.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
5.1.1 六项指标计算过程 |
5.1.2 扰动土地整治率 |
5.1.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5.1.4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
5.1.5 拦渣率 |
5.1.6 土壤流失控制比 |
5.2 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存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1 公路行业的工程总承包 |
1.4.2 高速公路实施工程总承包的特点 |
1.4.3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成本定义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二章 评价方法的设计及理论基础 |
2.1 评价方法的设计思路 |
2.2 指标筛选、权重分析及评价方法相关理论 |
2.2.1 德尔菲法的应用 |
2.2.2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原理 |
2.2.3 基于惩罚-激励变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 |
第三章 设计阶段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
3.1 成本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 |
3.1.1 项目前期调查、勘察的影响 |
3.1.2 工程实体设计的影响 |
3.1.3 设计阶段与前后阶段工作衔接的影响 |
3.2 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工程变更实例分析 |
3.3 影响因素的分解 |
第四章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确定 |
4.1 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1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一轮) |
4.1.2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二轮) |
4.1.3 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分析 |
4.2 TOPSIS最优常权和变权模糊评价模型 |
4.2.1 TOPSIS法确定最优权重 |
4.2.2 分级标准与模糊评价矩阵 |
4.2.3 引入变权权重的评价模型 |
第五章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
5.1 总承包联合体及项目概况 |
5.1.1 总承包联合体概况 |
5.1.2 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
5.2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运用和结果 |
5.2.1 确定评价对象和最优常权方案 |
5.2.2 确定变权权重 |
5.2.3 模糊关系矩阵与评价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问卷) |
附录B(问卷) |
附录C(方案评价表) |
致谢 |
(5)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二章 安徽省公路建设发展历程 |
2.1 新中国成立前 |
2.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
2.3 改革开放以来 |
2.3.1 高速公路起步阶段(1986-1991年) |
2.3.2 高速公路稳步发展阶段(1992-2003年) |
2.3.3 高速公路优化提升阶段(2004-2015年) |
第三章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 |
3.1 桥梁工程 |
3.1.1 跨江(长江)桥梁 |
3.1.2 跨河(淮河)桥梁 |
3.1.3 其他典型桥梁 |
3.2 隧道工程 |
3.2.1 主要长大隧道 |
3.2.2 其他典型隧道 |
3.3 路基工程 |
3.4 路面工程 |
3.5 环保 |
3.6 安全 |
3.7 养护 |
3.8 营运与信息化 |
第四章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 |
4.1 典型桥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 |
4.1.1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 |
4.1.2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 |
4.1.3 太平湖大桥 |
4.2 典型隧道工程建设科技创新 |
4.2.1 明堂山特长隧道 |
4.2.2 试刀山隧道 |
第五章 “徽风皖韵”和“汉风楚韵”的地域特色 |
5.1 马鞍山长江大桥造型设计建设中的徽派特色 |
5.1.1 总体美学造型 |
5.1.2 主体构件设计 |
5.2 铜黄高速公路——“人文高速”的楷模 |
5.3 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的“汉风楚韵” |
5.4 六武高速公路安徽段“展老区风韵、筑生态大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差异性成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市政道路计价模式 |
2.1 市政道路造价管理体制 |
2.2 国家及贵州省现行市政道路造价管理计价依据 |
2.3 市政道路费用组成和计价程序 |
2.3.1 市政道路费用组成 |
2.3.2 市政道路计价程序 |
2.4 市政道路计价定额 |
第三章 公路计价模式 |
3.1 公路造价管理体制 |
3.2 国家及贵州省现行公路造价管理计价依据 |
3.3 公路费用组成和计价程序 |
3.3.1 公路费用组成 |
3.3.2 公路计价程序 |
3.4 公路计价定额 |
第四章 市政道路与公路计价体系对比分析 |
4.1 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
4.2 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管理计价依据对比分析 |
4.3 市政道路与公路费用组成和计价程序对比分析 |
4.3.1 费用组成对比分析 |
4.3.2 计价程序对比分析 |
4.4 市政道路与公路计价定额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计价实例 |
5.1 实例选取及计算原则 |
5.1.1 实例选取原则 |
5.1.2 实例计算原则 |
5.2 实例概况及编制范围 |
5.2.1 实例概况 |
5.2.2 编制范围 |
5.3 市政道路计价模式下编制的工程预算 |
5.3.1 市政道路造价编制说明 |
5.3.2 市政道路造价计算结果 |
5.4 公路计价模式下编制的工程预算 |
5.4.1 公路造价编制说明 |
5.4.2 公路造价计算结果 |
5.5 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结果对比 |
第六章 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差异性成因分析 |
6.1 总结两者造价差异性成因 |
6.2 分析两者造价差异性成因导致的主要参数 |
6.3 计算出主要参数对两者造价差异性的贡献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7)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
1.5.2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1.5.3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5.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
2 高填方路堤病害及防治原则分析 |
2.1 常用高填方路堤分类 |
2.1.1 填土路堤 |
2.1.2 填石路堤 |
2.1.3 轻质材料路堤 |
2.1.4 工业废渣路堤 |
2.2 高填方路堤的破坏形式 |
2.2.1 路基裂缝 |
2.2.2 路基沉陷 |
2.2.3 路基边坡失稳 |
2.3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 |
2.3.1 高填方路堤病害产生的机理 |
2.3.2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诱因 |
2.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原则 |
2.4.1 预防为主的原则 |
2.4.2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
2.4.3 综合治理原则 |
2.4.4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
2.5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定银线某××高填方路堤病害类型调查研究 |
3.1 太中银铁路定银线概况 |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
3.1.2 气象水文 |
3.1.3 地形地貌 |
3.1.4 地层岩性 |
3.1.5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3.2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分析 |
3.3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定银线某××路基病害整治加固思路及措施 |
4.1 高填方路堤整治加固思路 |
4.2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措施 |
4.2.1 路基加固措施 |
4.2.2 路基防、排水措施 |
4.3 路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
4.3.1 路堤监控量测 |
4.3.2 路堤监控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
1.1.2 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创新点 |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基础理论 |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特点 |
2.1.1 高速公路及建设投入 |
2.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
2.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项目管理理论 |
2.2.1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
2.2.2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
2.3 系统分析模型与方法 |
2.3.1 多目标协同管理 |
2.3.2 系统动力学 |
2.3.3 贝叶斯网络 |
2.3.4 模糊关联模型 |
2.3.5 事故树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系统分析 |
3.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体系 |
3.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目标 |
3.1.2 多目标管理体系概念框架 |
3.2 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核心要素及关系分析 |
3.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标的核心要素分析 |
3.2.2 以项目安全目标为基础的质量-进度-成本关联关系分析 |
3.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宏观环境分析 |
3.3.1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
3.3.2 高速公路建设土地政策 |
3.3.3 高速公路建设金融政策 |
3.3.4 高速公路建设产业政策 |
3.3.5 高速公路建设法律法规 |
3.4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分析 |
3.4.1 组织协调机制 |
3.4.2 信用评价机制 |
3.4.3 利益分配机制 |
3.4.4 信息共享机制 |
3.4.5 绩效考核机制 |
3.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新技术应用 |
3.5.1 隧道监控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
3.5.2 桥梁施工和监测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工程质量 |
3.5.3 物料出入库监测系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
3.5.4 智能压路机系统提高了施工质量 |
3.5.5 无人机监测测绘技术提高了监测水平 |
3.5.6 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综合监控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 |
3.6 本章小结 |
4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链协调优化与控制管理 |
4.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链构成 |
4.1.1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2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特征分析 |
4.1.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链的构成与管理 |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施工过程质量链风险传递与仿真分析 |
4.2.1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质量风险关系模型的构建 |
4.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流量图设计 |
4.2.3 施工质量链控制流程与仿真 |
4.3 质量链动态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
4.3.1 质量动态控制策略与优化 |
4.3.2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 |
5.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体系分析 |
5.1.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原则 |
5.1.2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要素的组成 |
5.1.3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主体与环境因素分析 |
5.1.4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流程 |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关键影响因素评价 |
5.2.1 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
5.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5.2.3 关键因素提取与评价 |
5.3 RX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案例分析 |
5.3.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5.3.2 进度偏差分析 |
5.3.3 进度影响因素再评定 |
5.3.4 进度计划方案调整 |
5.4 本章小结 |
6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 |
6.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 |
6.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影响因素 |
6.1.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构成分类 |
6.1.3 建设期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
6.2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
6.2.1 模糊关联样本的选取条件 |
6.2.2 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
6.3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两阶段管控 |
6.3.1 RX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
6.3.2 基于模糊关联模型的项目成本预测 |
6.3.3 基于挣值法的项目成本控制 |
6.4 本章小结 |
7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
7.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分析 |
7.1.1 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
7.1.2 安全风险分类分析 |
7.1.3 典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7.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
7.2.1 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结构设计 |
7.2.2 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流程 |
7.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监测 |
7.3.1 多源信息融合及安全风险信息获取 |
7.3.2 高速公路建设多源信息风险监测模型 |
7.4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评估 |
7.4.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机制 |
7.4.2 事故树在桥梁施工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
7.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预警与决策 |
7.5.1 基于静-动态相结合的安全预警分析 |
7.5.2 安全风险的智能决策响应 |
7.5.3 基于风险源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
7.6 本章小结 |
8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 |
8.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的构建 |
8.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8.1.2 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8.1.3 目标管理水平分项评价 |
8.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 |
8.2.1 协调度评价原理 |
8.2.2 高速公路多目标协调评估模型构建 |
8.2.3 目标间协调度的二维系统矩阵 |
8.3 实证研究 |
8.3.1 RX高速项目概况 |
8.3.2 项目评价指标的考核评价 |
8.3.3 多目标管理协调度计算 |
8.3.4 促进多目标协调的对策建议 |
8.4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作业成本法的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项目成本管理 |
1.2.2 作业成本法 |
1.2.3 路桥施工企业作业成本法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作业成本法理论 |
2.1.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
2.1.2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
2.1.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分析 |
2.2 公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
2.2.1 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
2.2.2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
2.2.3 作业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项目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
第3章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G路桥公司概况 |
3.1.1 G路桥公司基本情况 |
3.1.2 G路桥公司组织结构 |
3.2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构成 |
3.2.1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直接成本 |
3.2.2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间接成本构成和分析 |
3.3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3.1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3.2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
3.4 构建基于作业成本法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必要性分析 |
3.4.1 路桥施工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方法面临挑战 |
3.4.2 间接费用呈多样化增长且占比高 |
3.5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引入作业成本法可行性分析 |
第4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G路桥公司H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改进方案构建 |
4.1 G路桥公司H高速公路项目介绍 |
4.1.1 项目概况 |
4.1.2 项目成本计划 |
4.2 H高速公路项目的作业确定与作业中心的建立 |
4.2.1 作业的确定及成本动因的选择 |
4.2.2 作业中心的建立 |
4.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
4.3.1 作业体系的建立 |
4.3.2 作业成本归集与分配 |
4.3.3 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 |
4.4 H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 |
4.4.1 作业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 |
4.4.2 作业成本管理事中控制 |
4.4.3 作业成本管理事后控制 |
4.5 H高速公路项目运用作业成本法预期效果分析 |
第5章 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的保障措施 |
5.1 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
5.1.1 制定G路桥公司的成本管理目标 |
5.1.2 构建G路桥公司作业成本管理组织 |
5.1.3 建立作业成本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 |
5.1.4 编制基于价值链的成本预算管理 |
5.2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
5.3 形成作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文化 |
5.4 培养专业的作业成本管理人才 |
5.5 制定成本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填石和土石混填路基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
1.2.2 堆石体结构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 |
1.2.3 土体液化技术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工作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工作路线和创新点 |
1.4.1 主要工作路线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可行性分析 |
2.1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工作区研究 |
2.1.1 路基工作区深度要求 |
2.1.2 路基工作区填料质量控制标准 |
2.2 特大粒径填料特性研究 |
2.2.1 填石路基填料分类 |
2.2.2 特大粒径填料路基应用 |
2.3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比选 |
2.3.1 碾压压实技术 |
2.3.2 强夯法或冲击压实技术 |
2.3.3 堆石体骨架填充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堆石体结构固结机理研究 |
3.1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研究 |
3.1.1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要求 |
3.1.2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测定 |
3.2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空隙特征研究 |
3.2.1 特大粒径填料堆积方式对堆石体结构空隙特征的影响分析 |
3.2.2 特大粒径填料级配对堆石体空隙特征的影响分析 |
3.2.3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道”理论分析 |
3.2.4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道”特性实验 |
3.3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研究 |
3.3.1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实验 |
3.3.2 液化土体浆料与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研究 |
4.1 液化土体浆料原材料 |
4.1.1 现场土料 |
4.1.2 水泥 |
4.1.3 塑化流动添加剂 |
4.1.4 水 |
4.2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研究 |
4.2.1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设计 |
4.2.2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 |
4.2.3 液化土体浆料试件的制备 |
4.2.4 液化土体浆料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4.3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4.3.1 灰土比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
4.3.2 水土比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
4.3.3 塑化流动剂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
4.3.4 时间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5.1 Abaqus有限元软件概述 |
5.2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
5.2.1 堆石法特大粒径填料布放方案 |
5.2.2 实体工程概况 |
5.2.3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模型建立 |
5.2.4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作业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
6.1 工程技术概况 |
6.2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
6.2.1 原材料技术要求 |
6.2.2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技术要求 |
6.2.3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
6.3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
6.3.1 文明施工和文明施工 |
6.3.2 质量检验和评定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爆破设计与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工程预算编制要点与分析[J]. 鄢光宇,何冬梅. 交通企业管理, 2021(02)
- [2]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D]. 孙巍锋. 长安大学, 2020
- [3]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D]. 王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黄雯. 广西大学, 2020(02)
- [5]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D]. 王重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6]贵州省市政道路与公路造价差异性成因分析研究[D]. 罗桂林. 贵州大学, 2020(04)
- [7]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 郑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8]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D]. 刘朝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基于作业成本法的G路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 唐嘉慧. 湖南大学, 2019(01)
- [10]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D]. 冯乐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