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学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中专生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欣,杨媛媛,蔡欣欣[1](2021)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以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幼儿科学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科学潜能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以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发现其科学信息的来源单一,对科学的兴趣有待增强;科学知识掌握不均衡;科学方法的认知有待加强;科学态度与情感有待提高;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认知有待加强。针对其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如下:增加科学类课程比重、针对不同生源因材施教、加强科学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氛围。

吴梦[2](2021)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乃至未来职场求职就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职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与新时代的就业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论文经过研究发现,情境创设策略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首先对情境创设策略的基本理论做出阐释和论述;以此为基础,对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说明,并对所教学校的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一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座谈,真实地了解当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的现状,为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依据;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阐述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运用的理论基础,探究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在情境创设的实施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利用,例如多媒体、实践活动等,但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去创设情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创设情境的实施原则:示范性、实用性、互动化、有趣性、职业性;结合情境创设口语交际教学的指导和案例分析,根据学生自身专业,探索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应用;设计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评价体系。

刘志通[3](2020)在《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多年来各类艺术专业发展迅猛,艺考生生源不计其数,艺考进行的如火如荼,舞蹈艺考的发展亦持续升温,考生众多。从舞蹈艺考整体的发展来说,舞蹈艺考生人数有增无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批就读于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选择学习舞蹈专业,希望通过舞蹈艺考的方式参加高考并顺利升学。本文以河北省与辽宁省为例,对两省舞蹈艺考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河北省近五年来,每年参加舞蹈艺考的考生数量在5000左右,考试时间11——16天不等,而其中普高类舞蹈艺考生规模庞大;辽宁省舞蹈艺考的发展相对河北省来说则不温不火,其舞蹈专业统考仅持续四五天,且其中专生与普高生的比例较为均衡。为深入研究河北省与辽宁省舞蹈艺考发展现状及两省舞蹈艺考生间存在的生源差异及考生舞蹈专业的学习差异,精准把握两省舞蹈艺考生的生源基本情况和舞蹈专业学习的特点、方式及途径等信息,发掘两省舞蹈艺考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两省舞蹈艺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两省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此,笔者特对两省舞蹈艺考生进行调查。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两省舞蹈艺考的发展进行研究,并辅以文献检索法及网络调查法收集两省舞蹈艺考的相关信息。笔者从河北省、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统考入手,通过对两省参加舞蹈专业统考的考生进行调查,从而对河北与辽宁两省舞蹈艺考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笔者连续两年,即2019年及2020年,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两省舞蹈专业统考期间,对两省舞蹈艺考生随机发放了内容一致,且数量相同的调查问卷。与辽宁省相比,河北省舞蹈联考考试时间较长,考生人数繁多。为深入研究两省舞蹈艺考的发展现状,笔者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对两省舞蹈艺考生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分析。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其结果显示,河北省中专类与普高类舞蹈艺考生人数比例相差悬殊,而辽宁省两种生源类型比例则较为均匀。鉴于这一情况,笔者以普高类舞蹈艺考生为突破口,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合问卷结果,深入分析两省普高类舞蹈艺考生的生源基本情况以及其舞蹈学习情况,通过对两省普高类舞蹈艺考生的比较分析阐述两省舞蹈艺考的发展现状,由此揭示两省舞蹈艺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河北省普高生源规模庞大,其舞蹈专业的学习时长普遍较短,且大多出于升学的目的进行舞蹈专业的学习,这表明河北省很多考生对舞蹈艺考存在功利的目的;相比河北省,辽宁省生源则数量较少,且普高生源数量不多,由此反映出辽宁省舞蹈教育的普及不够。并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该发展现状对河北、辽宁两省舞蹈艺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对两地舞蹈艺考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两省舞蹈艺考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李珍珍[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需要而做出的战略抉择。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精准对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服务“三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过了4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如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关怀、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网络、举办了一些项目工程、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衡、学历教育目标定位异化、非学历培训有效供给不足、农村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体制机制运行不畅通等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致力于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总体概述。首先,阐释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新使命。第三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现实基础。从政策层面、教育机构网络、项目工程、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是制度建设不健全;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三是职业学校目标定位的异化;四是非学历培训供需脱节;五是资源配置不到位;六是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七是社会化参与机制尚未建立;八是评价机制欠完善。第五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推进策略。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建设;二是服务于乡村振兴,以各类人才为目标导向;三是加强学历教育改革,体现特色化;四是加强非学历培训改革,提高有效供给;五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六是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七是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服务于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公共治理;八是加强质量监控,健全评价机制。

樊林[5](2020)在《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中级技术技能型操作人才的重任。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再加上中职学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情感调控能力弱,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中职学生在情感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研究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现状,探寻中职学校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措施,解决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问题,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情感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职业学校学生情感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找出目前中职院校在情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等职业院校、中职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四个层面提出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为中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中职毕业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情感教育的理论进行梳理,对情感教育和制度管理的关系进行阐释,对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的功能和适用性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中职学校情感教育情况、中职学生情感需求、情感认知、情感调控、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存在的原因,为中职学校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第四部分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层面做好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措施。第五部分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下一步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研究方向。

杨珣[6](2018)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主体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它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才作为目标,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是基础教育的延伸。但是目前,社会上普遍还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用人单位相对还是比较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能劳动的现场。同时,中职学生的就业年龄偏低,吃苦精神差,怕苦怕累,实践工作岗位不愿意主动去操作,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就直接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职质量。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中等职业教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提是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课程改革的概念进行梳理,以及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进行阐述之后,以深圳市A中职学校为例,对我国和A学校的中职教育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接着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公办办学,主要涉及五个学部,给本地企业输送各方面技能人才,随着办学规模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该校一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A中等职业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就业质量及就业稳定性,因此,A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了“配餐式”、“参观式”、“顶岗式”、“学徒式”等教学模式,以期提升A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希望能就该校的个案研究,对如何深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薛立磊[7](2017)在《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 ——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等电子产品的运用,标志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与此同时,以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为代表的四大传统媒体积极寻求转型,新老媒体在形态、技术、产业等方面发生交织融合,这都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求知方式。媒介融合的现实让人们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也拉近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但是融合媒体的出现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青少年是各种媒体的接受者和应用者,也是价值观尚未形成中的个体,媒介信息对他们思维的引导与影响无处不在。在青少年群体中,艺术中专生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他们还未脱离未成年人的身份标签,却要离开家庭环境独自求学。来自学校、老师、社会的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艺术中专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生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本论文的内容即围绕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从选题的意义及原因上简述了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所在。其次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和论文,笔者从媒介融合的时代变革、调查分析、影响价值观建构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论文进行综述。本论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内容简析媒介融合背景对青少年成长的现实影响。本章中谈到了媒介融合的理念、媒介融合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生活方式、求知方式、交际方式的影响和改变。第二章为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生价值观调查。本章进行了中专生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媒介对中专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以及中专生思想价值观塑造的意义。第三章为针对调查情况研究媒介融合背景影响价值观建构的原因。本章中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为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探讨。主要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四方面谈及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于泳[8](2017)在《基于“双导师模式”的GMP工程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GMP工程作为制药行业必不可少的进入门槛,与企业实际联系更为紧密,我国制药企业规格层次尚较低,急需GMP工程相关人才,如何让GMP工程专业中专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让其快速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培养出能够快速走上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双导师”即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整合企业与学校的有关教学资源,集中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的智慧,提高GMP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效,因此探讨“双导师模式”在GMP工程中专生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这一模式运用在中专生的案例还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深入探索“双导师模式”在GMP工程中专学生培养中的教学设计并通过评价证明“双导师模式”应用于GMP工程中专生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中专院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访谈及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目前在国内将“双导师”运用在中专教育中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校内外导师职责不清、学校/导师/学生三方联系不紧密、教学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南京先声药业、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证实了“双导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校企生三方分离,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脱节,联系不紧密无法实现真正校企合作设定之初时的教学目标等。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GMP工程中专学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双导师”模式本身的教学特点,设计一套符合GMP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成绩考核等,从而实现“双导师”在GMP工程中的应用。继而通过模糊绩效评价法对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评价,建立客观合理的指标模型,对教育模式的评价其指标的筛选及权重的赋值,运用模糊数学的理念来量化结果,以更直观地评价结果证实了将“双导师模式”应用于GMP工程中专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是行之有效的,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方式等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晨辰[9](2015)在《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研究 ——以上海市W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医学教育承担着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医学技术人才的任务,中职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一线,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信任以及医患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并据之在中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是中职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上海市W学校工作的实际经历,以上海市W学校为例,对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为了建构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笔者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在下面几个方面展开了探讨。首先,寻找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理论支持。其支持主要源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其次,探究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实践观照。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的评价、建议和需求等,其为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建构提供了实践依据。再次,在获得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着力进行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建构。它包括静态型建设和动态型建设。从静态型建设角度来说,其建构内容包含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构的诉求和过程。就建构诉求而言,其内容主要有三:一是方案建构的目标诉求;二是方案建构的内容诉求;三是方案建构的主体诉求。从建构过程来看,其内容主要涉及基于责任主体的建构、基于实施过程的建构、和基于保障机制的建构等三个维度。从动态型建设角度来说,其建构主要通过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在案例学校的运行来体现。即:案例学校实施“三阶段三课堂”职业素养阶段化培养模式;建设职业素养综合课程体系;开展提升职业素养的特色项目活动等。最后,结合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运行状况,对职业素养培育方案进行反思。该反思维度主要有二。一是对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评价机制进行反思。在这方面,笔者的观点是: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评价机制要包含以学生诉求为依据的评价机制、以院方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和以患者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二是从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完善机制角度进行反思。在这方面,笔者的建议是:要建立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专项课题研究、建立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修订制度和采用“职前职后”体系化教育模式完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潘志[10](2014)在《如何培养中专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中提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道德情操。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经济的持续不断增长下,中专教育备受重视,我国政府给予中专学生的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大,因此中专学校的生源也在逐渐增多,中专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自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培养中专生的良好道德素养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二、中专生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生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以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科学信息的来源单一,对科学的兴趣有待增强
    (二)科学知识掌握不均衡
    (三)科学方法的认知有待加强
    (四)科学态度与情感有待提高
    (五)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认知有待加强
四、研究建议
    (一)增加科学类课程比重
    (二)针对不同生源因材施教
    (三)加强科学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氛围
五、结束语

(2)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一)口语和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教学
        (三)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四)情境
        (五)情境教学法
        (六)情境创设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调查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归纳总结法
第二章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要求及情境教学调查
    一、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一)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二)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对在校中职生口语交际课情境教学情况分析
        (二)对教师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分析
        (三)对调查存在的问题反思和设想
第三章 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和意义
    一、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二、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示范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
        (三)互动化原则
        (四)有趣性原则
        (五)职业性原则
    三、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一)紧随课程改革,落实职教方针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就业需求
第四章 情境创设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情境创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步骤操作
        (一)准备阶段
        (二)引导阶段
        (三)模拟阶段
        (四)反思阶段
    二、情境创设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及分析
        (一)基础训练
        (二)综合训练
第五章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的评价体系
    一、情境创设策略在实际口语教学中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
        (二)创设多样情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二、情境创设策略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评价方式综合性
        (三)评价过程动态化
        (四)评价结果鼓励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硕博论文
附录
    附录一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的核心概念
二、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
    (一)河北舞蹈艺考发展现状
        1.河北省设有舞蹈专业的高校
        2.河北省舞蹈专业投档及录取标准
        3.河北省舞蹈联考考试内容与要求
        4.河北省舞蹈联考考试时间及考场安排
        5.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统考相关安排
        6.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统考合格分数线
    (二)辽宁舞蹈艺考发展现状
        1.辽宁省设有舞蹈专业的高校
        2.辽宁省舞蹈专业投档及录取标准
        3.辽宁省舞蹈专业联考考试科目及分值
        4.辽宁省舞蹈联考考试时间及考场安排
        5.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统考考生须知
        6.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舞蹈类专业统考合格分数线
三、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调查结果
    (一)调查过程
    (二)调查项与调查数据
        1.生源情况
        2.学生个人学习情况
        3.家庭因素的影响
        4.对舞蹈高考形势政策、招考制度的把握情况
        5.艺考生学习舞蹈经历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生源差异分析
        2.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差异分析
        3.家庭因素分析
        4.对舞蹈高考形式政策、招考制度把握程度的分析
        5.学习经历差异分析
四、冀辽两地舞蹈艺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冀辽两地舞蹈艺考存在的问题
        1.河北省舞蹈艺考存在的问题
        2.辽宁省舞蹈艺考存在的问题
    (二)冀辽两地舞蹈艺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舞蹈艺考生对舞蹈高考相关内容的把握
        2.学校教育对舞蹈艺考生的作用
        3.家庭教育对舞蹈艺考生的影响
        4.舞蹈艺考生对自我的认知与把握
五、冀辽两地舞蹈艺考发展现状对其今后舞蹈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一)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产生的影响
        1.舞蹈人才储备
        2.生源格局被迫改变
        3.舞蹈艺考生源质量整体下降
        4.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二)对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的建议
        1.河北省舞蹈艺考发展建议
        2.辽宁省舞蹈艺考发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4)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总体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新使命
        2.2.1 激活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业产业振兴
        2.2.2 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2.2.3 对接精准扶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2.2.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的现实基础
    3.1 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3.1.1 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扶持
        3.1.2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3.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3.1.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3.1.5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3.2 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网络
        3.2.1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3.2.2 县级职教中心
        3.2.3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2.4 农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 涉农院校及农业科研院所
        3.2.6 农业技术推广站
        3.2.7 农民专业合作社
    3.3 举办了一些项目工程
        3.3.1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
        3.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3.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3.4 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
        3.4.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3.4.2 集团化办学模式
        3.4.3 城乡联合办学模式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
        4.1.1 农村职教法律供给不足
        4.1.2 农村职教政策体系不完善
    4.2 农村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
        4.2.1 东西部基础设施配备不均衡
        4.2.2 东西部师资水平不均衡
        4.2.3 东西部经费投入不均衡
    4.3 职业学校目标定位的异化
        4.3.1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
        4.3.2 职业学校呈现“普教化”倾向
    4.4 非学历培训供需脱节
        4.4.1 培训内容不完善
        4.4.2 培训方式单一化
    4.5 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到位
        4.5.1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4.5.2 经费投入不足
        4.5.3 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
    4.6 农村职业教育的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
    4.7 农村职业教育社会化参与机制尚未建立
    4.8 农村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欠完善
        4.8.1 评价标准尚未建立
        4.8.2 评价方法不科学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策略
    5.1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建设
        5.1.1 加强立法建设,推进法治化运行
        5.1.2 服务乡村振兴,完善政策体系支撑
    5.2 服务于乡村振兴,以各类人才为目标导向
        5.2.1 服务于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2.2 服务于乡村振兴,培养乡村精英人才
        5.2.3 服务于乡村振兴,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5.2.4 服务于乡村振兴,培养乡土文化人才
    5.3 加强学历教育改革,体现特色化
        5.3.1 加强涉农专业集群建设
        5.3.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5.4 加强非学历培训改革,提高有效供给
        5.4.1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进行多向度培训
        5.4.2 基于市场细分进行分类培训
        5.4.3 拓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5.4.4 创新农民职业化培育制度机制
    5.5 加强资源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5.5.1 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5.2 加大经费投入
        5.5.3 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
    5.6 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管理体制
    5.7 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服务于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公共治理
    5.8 加强质量监控,健全评价机制
        5.8.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5.8.2 健全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访谈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情感
        1.4.2 情感教育
        1.4.3 中等职业教育
        1.4.4 学生的情感管理
第二章 理论研究基础
    2.1 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
        2.1.1 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理论
        2.1.2 罗杰斯情感教育理论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情感教育与制度管理的辩证关系
        2.3.1 情感教育与制度管理各有所长
        2.3.2 情感教育与制度管理互为补充
    2.4 中职学生情感教育的功能和适用性分析
        2.4.1 学生情感教育的功能
        2.4.2 适用性分析
第三章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应用之调查及分析
    3.1 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3.1.1 样本学校的基本情况
        3.1.2 问卷调查
        3.1.3 访谈
    3.2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
        3.2.1 学生对学校情感教育满意度不高
        3.2.2 中职学生情感需求强烈但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3.2.3 中职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
        3.2.4 中职学生对情感调控能力普遍较差
        3.2.5 校园环境缺乏情感教育氛围
        3.2.6 管理人员忽视了情感育人的重要性
        3.2.7 教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3.2.8 对学校开展情感教育期望值较高
    3.3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问题的反映
        3.3.2 教育观念落后
        3.3.3 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
        3.3.4 中职生年龄阶段特征所致
第四章 提升中职学校情感教育的对策建议
    4.1 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情感教育的顶层设计
        4.1.1 出台加强中职学校情感教育的政策制度
        4.1.2 把情感教育纳入到中职学校评估中去
        4.1.3 以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4.2 中职学校要把情感教育纳入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4.2.1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4.2.2 建设一支专兼职情感教师队伍
        4.2.3 构建分年级情感教育体系
        4.2.4 注重在学生中开展社会情感教育
    4.3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4.3.1 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素质提升
        4.3.2 班主任要注重提升学生情感调控能力
        4.3.3 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4.3.4 班主任要注重情感教育中的方式方法
    4.4 任课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融入
        4.4.1 任课教师要充分激发参与情感教育的热情
        4.4.2 任课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4.4.3 任课教师要正确评价和关注学生的成长
        4.4.4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身目标激励
第五章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6)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职课程相关定义
        三、中职教学模式改革
        四、就业导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依据
第三章 深圳市A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概况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中职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课程教学现状
        二、中职教育现状
    第二节 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一、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概括
        二、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第三节 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条件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问题
        四、学生就业的问题
    第四节 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在改革的问题原因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二、授课内容缺乏实际应用
        三、教学能力缺乏积极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四、课程内容缺乏就业导向
第四章 A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升措施与典型教学模式
    第一节 A中职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
        一、“配餐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参观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顶岗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学徒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A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措施
        一、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实践专业课程设置
        四、健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第三节 A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典型教学模式案例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配餐式”教学模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参观式”教学模式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式”教学模式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徒式”教学模式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 ——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条件和方法
        (一)研究条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媒介融合背景对青少年成长的现实影响简析
    一、媒介融合改变青少年的求知方式
    二、媒介融合变革青少年日常生活习惯
    三、媒介融合重塑青少年人际交往方式
第二章 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形成调查
    一、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与调查实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实施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媒介对价值观塑造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中专学生开阔视野、改变学习方式
        (二)学生接收正能量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个性化发展
    三、媒介对价值观塑造的不利影响
        (一)是非观念模糊、缺乏自主评判
        (二)做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三)沉溺于虚拟世界,责任的意识淡薄
        (四)网络用语随意,使用语言缺乏规范
第三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专学生价值观建构因素的探究
    一、融合媒介建构“拟态环境”影响认知
        (一)融合媒介建构人类生存的“拟态环境”
        (二)融合媒介建构“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三)融合媒介建构“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中专学生的媒介素养整体有待提高
    三、学校、家庭对媒介素养教育认识不足
    四、社会对于媒介认识缺乏理性引导
第四章 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
    一、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为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融合媒介的引领和指导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优化媒体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将媒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培养学生媒介意识
        (一)教师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强化中专生的媒介意识
        (二)开设相关媒介素养课程,提升学生对媒介的认识
        (三)建设好第二课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校内外实践环境
        (四)改变说教的方式,教师在媒介素养培育中采取更灵活多元的方法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家长的积极引导
        (一)正视新媒体背景下带来的时代改变
        (二)新媒体环境下家长的榜样作用,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坚持真诚的用心交流,做到物质精神协调统一
    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身媒介素养
        (一)注重多种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
        (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催生上进心
        (三)增强对不良文化的自身免疫力
结论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塑造中专生价值观具有迫切意义
        (一)中专学生的日常生活依赖媒介,并将长期使用
        (二)融合媒介提供了中专学生需要的多种科学文化知识
        (三)线上线下全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二、利用媒介融合现实塑造中专学生价值观有现实意义
    三、媒介融合语境下塑造中专学生价值观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8)基于“双导师模式”的GMP工程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双导师模式”的理论研究
        (二) “双导师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 “双导师模式”在GMP工程中专学生教学模式的评价研究
        (四) 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相关概念
        (一) “双导师模式”
        (二) GMP工程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访谈法
        (三) 调查法
        (四) 模型评价法
第二章 “双导师模式”培养GMP工程中专生的必要性和实施问题
    一、“双导师模式”培养GMP工程中专生的必要性
        (一) “双导师模式”更适应中专教育的培养特点
        (二) “双导师模式”更能适应GMP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双导师模式”在GMP工程中专生培养中的实施问题
        (一) “双导师模式”落实不到位
        (二) 校内外导师职责不清晰
        (三) 校内外导师及学生三方的交流联系不密切
        (四) 校内外导师教学设计不合理
第三章 “双导师模式”应用于GMP工程中专生的教学优化
    一、总体教学方案设计
    二、课程设计研究
        (一) 校内导师理论课程设计研究
        (二) 校内导师实践课程设计研究
        (三) 校外导师课程设计研究
        (四) 考核体系研究
第四章 “双导师模式”应用于GMP工程中专生培养的教学设计方案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的初步拟定
        (二) 评价指标的筛选
        (三) 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 评价等级的划分
    二、教学设计实施的绩效评价
        (一) 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三) 综合评判结果的确定
结语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研究 ——以上海市W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政策背景:培育行业职业素养迫在眉睫
        (二) 民生需求:从医患矛盾中审视职业素养问题
        (三) 职教现状:从职教价值取向审视职业素养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技术路线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中职医学生
        (二) 职业
        (三) 职业素养
        (四)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
        (五) 方案建设
    五、职业素养培育的文献综述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第二章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理论支持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一)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兴起
        (二)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内涵
        (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的关系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的关系
    三、管理心理学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对职业目标追求的影响
        (二) 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影响
        (三) 情商培养对提升职业沟通能力的作用
第三章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实践观照
    一、基于学校:医技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状态
        (一) 医技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 医技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 医技学生的职业行为
        (四) 医技学生的职业作风
        (五) 医技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基于用人单位:医院对医技人员的职业素养评价
        (一) 医技人员职业素养综合评价
        (二) 医技人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三) 医院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四) 用人单位对案例学校毕业生的评价
    三、基于社会:医技人员职业素养的应然要求
        (一) 患者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的需求
        (二) 案例学校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素养培育的反馈
第四章 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静态型建设
    一、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建构诉求
        (一)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构的目标诉求
        (二)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构的内容诉求
        (三) 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构的主体诉求
    二、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建构过程
        (一) 基于责任主体的建构
        (二) 基于实施过程的建构
        (三) 基于保障机制的建构
第五章 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动态型建设
    一、实施“三阶段三课堂”职业素养阶段化培养模式
        (一) 发挥“第一课堂”认知职业素养的功能
        (二) 突出“第二课堂”体验职业素养的功能
        (三) 彰显“第三课堂”实践职业素养的功能
    二、建设职业素养综合课程体系
        (一) 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
        (二) 编写《医技人员职业素养临床案例汇编》
        (三) 打造《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
        (四) 建立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专家库、讲师团
    三、开展提升职业素养的特色项目活动
        (一) “天使礼仪队”项目:举手投足皆为“品”
        (二) “学生工作站”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 “职业技能风采大赛”项目:砥砺学生职业技能
        (四) “医疗服务志愿者队”项目:增加学生实践智慧
        (五) “四心服务”体验站项目:打造职业素养培育基地
第六章 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的反思
    一、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评价机制
        (一) 以学生诉求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二) 以院方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三) 以患者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二、职业素养培育方案的完善机制
        (一) 建立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专项课题研究制度
        (二) 建立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修订制度
        (三) 用“职前职后”体系化教育模式完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结束语
附录1 医院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调查
附录2 医院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要求及满意度调查
附录3 病人对医技人员职业素养需求及满意度调查
附录4 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素养培育的反馈调查
附录5 上海市W学校学生生命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6 医院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7 医技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8 专家库名单
附录9 讲师团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10)如何培养中专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专生道德素质的现状
二、提高中专生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 改善中专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形式
    (二) 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三) 注重学科渗透
    (四) 开展符合中专生特点的有益活动, 发展中专生优良的道德素质
结语

四、中专生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以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高红欣,杨媛媛,蔡欣欣.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1(05)
  • [2]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 吴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冀辽两地舞蹈艺考现状分析与研究[D]. 刘志通.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推进研究[D]. 李珍珍. 山西大学, 2020(01)
  • [5]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D]. 樊林.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0)
  • [6]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深圳市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杨珣. 深圳大学, 2018(01)
  • [7]媒介融合语境下艺术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 ——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学生为例[D]. 薛立磊.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4)
  • [8]基于“双导师模式”的GMP工程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D]. 于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9]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研究 ——以上海市W学校为例[D]. 刘晨辰.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4)
  • [10]如何培养中专生良好的道德素养[J]. 潘志. 才智, 2014(11)

标签:;  ;  ;  ;  ;  

中学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