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

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

一、猪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娟,梁红萍[1](2021)在《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传统生化指标的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在术前、术中不同时期和术后5 d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LDH在术中迅速升高,在肝门开放期上升至最高水平(P<0.05),术后5 d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ALT、AST在术中升高并于手术结束升高至最高水平(P<0.05),术后5 d逐渐下降(P<0.05),AST在术后5 d基本接近正常值。TBIL、TBA在术中一直处于下降趋势(P<0.05),TBA在术后5 d恢复至正常水平。BUN在肝门开放期开始逐渐升高(P<0.05),术后4 d较前一时期开始下降。Scr水平在术中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正常参考范围。TP在肝门阻断前开始降低(P<0.05),ALB则在术中无明显变化,二者均于术后2 d开始同步上升至接近正常值。CHE在术中及术后5 d无明显变化并始终低于正常水平。结论传统生化指标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规律变化趋势,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及肝功能恢复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王治,郭浩[2](2020)在《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管理》文中提出原位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移植的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以及如何处理胆道并发症、免疫排斥反应、肝再生、器官保存等,都与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而在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建立实验性大动物肝移植模型,模拟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则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与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猪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移植队伍的训练和肝移植的相关研究中。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2]。本文就原位猪肝移植模型建立中所涉及到的围术期管理现

李小娟[3](2020)在《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传统生化指标的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在术前、术中不同时期和术后5天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LDH在术中迅速升高,在肝门开放期上升至最高水平,术后5天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ALT、AST在术中升高并于手术结束升高至最高水平,术后5天逐渐下降,AST在术后5天基本接近正常值。TBIL、TBA在术中一直处于下降趋势,TBA在术后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BUN在肝门开放期开始逐渐升高,术后4天较前一时期开始下降。Scr水平在术中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正常参考范围。TP在肝门阻断前开始降低,ALB则在术中无明显变化,二者均于术后2天开始同步上升至接近正常值。CHE在术中及术后5天无明显变化并始终低于正常水平。结论:传统生化指标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规律变化趋势,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及肝功能恢复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杨光辉,李红军,樊青,吴晓顺[4](2020)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清P物质5-HT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代谢及血清P物质、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予以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5 min、新肝期30 min、新肝期2 h、新肝期12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颈静脉血氧含量)检测结果及术后12 h、24 h致痛物质(血清P物质、5-羟色胺)水平、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新肝期12 h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前期一新肝期2 h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及脑氧摄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心率及颈静脉血氧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12 h、24 h观察组血清P物质及5-羟色胺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自主呼吸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显着早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原位肝移植患者对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影响较小,可明显提高苏醒质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吴凤东[5](2019)在《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方法,近年来供肝短缺日益明显,劈离肝脏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可将一个肝脏劈分给两个受者,提高了供肝利用率。体外劈离一般是在冷保存条件下进行,其缺陷是延长了冷缺血时间,增加了术后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及移植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体内肝脏劈离缩短了缺血时间,但只能在循环稳定的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患者进行。目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肝脏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对DCD肝脏进行劈离肝移植则会进一步扩大供体来源。DCD患者的循环状况不适合体内劈离,体外劈离又会给经历较长时间热缺血损伤的DCD肝脏带来额外损伤。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能够通过连续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维持细胞的生理机能及代谢,修复肝脏损伤。本研究拟构建简单、稳定、实用的NMP灌注保存系统,并探讨NMP对DCD猪肝SLT的保护作用。方法1.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学研究:结合文献并通过对5只巴马小型猪腹部和肝脏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肝脏各叶的大小,观察肝动脉、门静脉、胆道和肝静脉的解剖分布走行以及肝脏劈离面的选择,为肝脏劈离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2.猪原位无转流劈离肝移植的研究: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20只,分别按文献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预实验组),以及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实验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生化、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掌握猪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手术技巧及验证模型的稳定性;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10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按前面所述实验组方法获取供肝,供肝在冷保存过程中沿肝中裂劈离,注意保护门静脉右中叶支和右外侧叶胆管,以右半肝为移植物行原位无转流劈离肝移植,观察术中情况、术后化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掌握劈离肝移植手术技巧。3.常温机械灌注DCD巴马小型猪劈离肝脏移植研究: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灌注采血用,其余5只在供肝获取时建立功能性热缺血30分钟和无循环热缺血10分钟DCD模型,进行DCD肝脏体外NMP,观察NMP过程中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注压、灌注液流量和胆汁分泌量变化,检测胆汁中碳酸氢盐和胆汁PH值,测量灌注液乳酸及ALT、AST变化,评估肝脏活力并改进灌注液组成、灌注通路设计和灌注模式;DCD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移植研究:巴马小型猪30只,其中10只作为采血用,其余20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每组10只。供体组均建立功能性热缺血30分钟和无循环热缺血10分钟DCD模型,受体组随机分为冷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冷保存5小时)和NMP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冷保存2小时后NMP 3小时),每组5只,分别进行右半肝供肝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生化、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1.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与人有一定区别,其固定韧带薄弱,肝动脉分支多,门静脉右中叶支起于门静脉左干起始段。胆管有多种变异,尾状叶和右外侧叶胆管绕行汇入左肝管约占2/3。下腔静脉与尾状叶间难以解剖分离,左半肝移植需重建替代下腔静脉的血管。肝中裂平面左右肝之间的交通支较少,在此平面进行劈离可将肝脏分为左右侧体积相近的两个半肝。2.采用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有利于无肝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出血、低体温发生率显着降低,预实验组7天存活率20%,实验组7天存活率80%。冷保存肝脏劈离过程中无门静脉右中叶支的损伤,无肝脏断面搭桥重建肝静脉,与全肝移植实验组对比,劈离肝移植术后ALT、AST均显着增高,生存率稍低(80%对60%)。3.通过在门静脉灌注通路添加压力缓冲装置,保证了灌注期间灌注压力的可控性,采用20分钟内逐渐升温升压的NMP灌注模式,DCD肝脏在体外灌注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灌注液乳酸由灌注初期6.04±0.54mmol/L下降到结束时1.96±0.294mmol/L,NMP期间分泌胆汁逐渐增加,NMP结束前胆汁PH和碳酸氢盐浓度分别为7.59±0.04和32.98±1.04 mmol/L。与冷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比较,NMP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开放后循环更加稳定,其术后在3天生存率为60%,差异有显着意义。结论巴马小型猪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右半肝供肝移植宜选择肝中裂为劈离面,劈离时需注意防止损伤门静脉右中叶支和右外侧叶胆管;采用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的实验模型稳定,但是与全肝移植对比劈离肝移植仍然会对动物恢复造成显着的影响;在门静脉灌注通路增加压力缓冲装置可使灌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在灌注早期采用逐渐升温升压的NMP灌注模式,在NMP灌注后期进行肝脏劈离,可以修复肝脏并减少灌注机械性损伤。NMP期间通过对灌注液乳酸和分泌胆汁的检测,可以进行肝脏活力的评估。通过对比静止冷保存和NMP条件下DCD猪肝劈离肝移植,证明了NMP保存对DCD猪劈离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王勇[6](2016)在《TEE联合FloTrac监测及预处理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肾及脑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由于术中外科操作及病人自身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甚至发生再灌注综合征,影响患者围术期安全。如何对术中血流动力学进行良好监测和维持稳定始终是肝移植围术期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肝移植术中开展了许多新的监测技术和手术方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基于动脉波形分析的监测系统(如:Flo Trac、Pi CCO等)因其无创/微创、动态实时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内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论文拟观察TEE联合EV1000Flo Trac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的监测效力,以及门静脉开放前的预处理方式对肝移植围术期安全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TEE联合EV1000Flo Trac指导肝移植患者术中容量管理,并与Swan-Ganz导管对照,观察其对于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效应;(2)研究无肝期下腔静脉吻合完成后立即开放,以及门静脉开放前供、受体端分别主动出血200ml的预处理方式对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包括再灌注综合征)、肾功能、脑功能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材料方法1.TEE联合EV1000Flo Trac监测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Swan-Ganz导管监测组(S组)和TEE联合EV1000Flo Trac监测组(T组);记录手术开始后1h无肝前期(T1)、下腔及门脉阻断后无肝期2min(T2)、无肝期末(T3)、新肝期2min(T4)、新肝期15分钟(T5)、新肝期30分钟(T6)、手术结束(T7)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放后再灌注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TEE指标,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等。2.门脉开放前预处理对肝移植血流动力学、肾及脑功能的影响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门脉开放预处理组(T组)和常规顺序开放组(C组),每组20例。T组手术方法:(1)经典原位肝移植完成供肝与受体肝上下腔、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后,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肝上、下腔静脉;(2)门静脉吻合完成后,自供、受体门静脉端各主动出血200ml,然后开放。C手术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吻合完肝上、下腔静脉,再吻合门静脉,门静脉吻合完成前,仅经受体端主动出血100200ml,然后依次开放肝上下腔、肝下下腔及门静脉。记录手术开始后1h无肝前期(T1)、下腔及门脉阻断后无肝期10min(T2)、无肝期末(门脉后壁吻合完成,T3)、新肝期(门脉开放5分钟,T4)、新肝期1小时(T5)、术毕(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炎症因子IL-6、IL-8的变化,开放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门脉开放前后血气结果,TEE指标,术中、术后肾功能(β2 MG、BUN、s Cr),术后急性谵妄发生情况及其他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1.TEE联合EV1000Flo Trac监测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1.1血流动力学的比较T组在无肝期初(T2)和新肝期初(T4)CO的降低快于S组,到T5时刻,两组CO结果趋于一致(P<0.05);T2、T4时刻,T组对RVEDV、EF监测快于Swan-Ganz导管的监测(P<0.05);两种监测结果具有相关性。1.2两组术中情况及围术期不良情况比较T组新肝期碳酸氢钠使用量少于S组(P<0.05);开放后再灌注低血压时长大于5min的例数T组少于S组(P<0.05);S组有一例开放后心跳骤停,但两组经Fisher精确检验,无统计学差异。1.3 TEE监测术中心功能变化T2时刻LVEDV、三尖瓣环位移较T1时刻降低(P<0.05)。1.4术后带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无差异(P>0.05)2.门脉开放前预处理对肝移植血动力学、肾功能及脑功能的影响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T4时刻T组CO、SVV、MAP、HR、CVP较S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T6时刻两组组间除CVP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2.2两组术中情况及围术期不良情况比较T组术中输血例数、输液及碳酸氢钠用量少于C组(P<0.05);术后急性谵妄T组低于C组(P<0.05);术中心肌缺血例数T组低于C组(P<0.05);无肝期尿量T组多于C组(P<0.05)。2.3两组血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较C组在T4时刻血钾高于T组,两组T4时刻血钾均高于T1时刻;BE随手术进程逐渐降低,两组个时刻均较T1时刻降低(P<0.05),且C组在T3、T4、T5时刻高于T组;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用量T3、T4时刻C组高于T组,两组其余各时刻均较T1用量升高(P<0.05)。2.4两组BUN、s Cr、β2 MG、IL-6、IL-8变化情况s Cr C组术毕、术后1d高于T组;两组组内术毕、术后1d、2d高于术前;术后3天恢复正常。BUN C组除术前时间点外,其他时间点均高于T组;两组组内各时间点高于术前。β2 MG C组在T3、T4、T5时刻高于T组(P<0.05);两组组内各时刻高于T1时刻(P<0.05)。IL-6、IL-8 C组T4、T5、T6时刻高于T组(P<0.05);IL-8 C组T3时刻高于T组(P<0.05);两组组内各时刻高于T1时刻(P<0.05)。结论1.TEE可以较准确且动态的监测临床肝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对无肝期阻断及新肝期初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敏感性高于Swan-Ganz导管。2.EV1000Flotrac在无肝期初及开放期初较Swan-Ganz导管可以更快的监测到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与Swan-Ganz导管经肺动脉连续心排血量的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没有Swan-Ganz导管放置的相关并发症,可以安全用于肝移植手术中指导容量治疗。3.TEE联合EV1000Flo Trac用于原位肝移植可以减少单一监测方法的误差,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而不增加操作难度和并发症。4.下腔静脉吻合完成后立即开放联合门静脉供、受体同时主动出血的预处理方式,可以改善无肝期及新肝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减轻再灌注综合症的发生;预处理方式减轻了原位肝移植对患者肾脏功能的损害;预处理方式可能有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谵妄的减轻。

梁建忠,胡海,林航,陈德[7](2012)在《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前后的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前后监护管理经验;探讨在非静脉转流下建立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非静脉转流下行10例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无肝期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肝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术中监护管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86.7±16.4)min,平均无肝期(30.4±2.8)min;在无肝期前后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发生急剧变化;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供肝复流后出现一过性的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在新肝期肝功能出现短暂性损伤。术后5 h左右清醒排便,术第2天开始饮食。结论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后受体经历了急剧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严密观察和维护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稳定是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梁宁,黄中华,秦丹丹,张庆敏,张学刚[8](2009)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策略》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综合处理及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策略对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供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预防术中再灌注综合征(PRS)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均在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围术期给予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及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记录麻醉前,无肝期前5min,无肝期即时,无肝期10min、30min,新肝期即时,新肝期10min、30min、60min,术毕时的MAP、HR、CVP、PAP及患者咽温、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的变化。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早期(门静阻断5min内)和新肝早期(门静脉开放后5min内)的MAP、CVP、PAV较无肝前期、麻醉前轻度降低,HR轻度增快;新肝期MAP、HR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生化、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血钙偏低;围术期血糖有渐升高趋势,但未超过10mmol/L,未采取特殊处理;21例患者均未出现PRS。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给予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以及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等策略可预防再PRS的发生。

黄中华,梁宁,秦丹丹,张庆敏,张学刚[9](2008)在《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综合处理及血管活性药的适量运用预防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方法:对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采用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以及小剂量多巴胺和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温度、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早期(门静脉阻断5 min内)、新肝早期(门静脉开放后5 min内)MAP、CVP、PAP较无肝前期、麻醉前轻度降低,HR轻度增快;新肝期MAP、HR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生化、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血钙偏低;围术期血糖有渐升高趋势,无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经综合处理(补充血容量、补碱、补钙、保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适量应用可预防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发生。

谢金敏[10](2007)在《供体凋亡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和常规措施。然而,尽管由于外科技术的标准化、免疫抑制剂的不断研发和应用,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没有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仍是威胁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虽然有效地抑制了急性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必然会给移植病人带来许多副作用和潜在的危险性,如增加感染、肿瘤的发生率,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诱导受者对供者器官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排斥反应最理想的措施,相对免疫抑制疗法,诱导免疫耐受的优势是从根本上避免了排斥反应,又不影响机体的正常抗感染和免疫监视功能,同时避免了药物毒性。而且,耐受的诱导对于最终克服异种移植免疫学障碍也许是最佳途径,因为异种移植免疫抑制需长期高水平的、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来维持。因此,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性,控制移植物排斥反应,保护移植器官的功能,这无论在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在啮齿类动物,已有许多可行的策略成功诱导出血管化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但应用这些策略过渡到临床,由于在大动物模型中得不到相同的结果,却受到了限制。国内外学者对诱导免疫耐受的尝试甚多,但结果均不甚理想,机制尚不明确,更没有成熟可应用于临床的方案。因此,如何成功地在成年大动物和临床诱导免疫耐受成为免疫学家和移植学家的主攻方向和目标。细胞凋亡是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和病理现象。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凋亡细胞能够主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我们已成功的建立小动物移植模型并验证了供体凋亡细胞预处理受者能够诱导免疫耐受,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肝脏是特异性吞噬凋亡细胞的场所,凋亡细胞有局部免疫抑制的作用,吞噬了凋亡细胞的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在局部免疫抑制的环境下递呈抗原给T细胞,而诱导对被吞噬抗原的免疫耐受。现进行大动物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发现,同时进一步探索凋亡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第一章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探索建立简便稳定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为我们大动物免疫耐受的实验提供平台。方法:用非静脉转流的方法建立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过程分为供体手术、供肝修整、受体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四部分。供体采用基础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备受体输血用,采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灌注的方法进行供肝灌注。受体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切除受体肝脏,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后结束无肝期,然后依次吻合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采用套管法吻合胆总管。结果:共进行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18例,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术中平均失血量422ml,平均输血量444ml,本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当天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肺水肿,术后第二天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胆总管吻合口胆瘘,术后7天存活率88.9%。术中无肝期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阻断,导致血液动力学波动明显,代谢功能发生急剧变化:无肝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与无肝期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无肝期及新肝期出现酸中毒,PH值及碱剩余下降,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恢复,经药物调整后血清钾下降,酸碱逐渐恢复正常。结论:(1)移植肝脏修整时保留肝上下腔静脉周围的膈肌环,并行一周的锁边缝合,保证植入后吻合口无漏血,同时防止血管扭曲引起的回流不畅。(2)在猪肝移植胆道重建中采用套管法,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效果可靠,避免了胆瘘,同时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3)熟练的手术技巧,并对血管吻合进行技术改进,可缩短无肝期手术时间,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4)无肝期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无肝期前开始扩容,无肝期补液速度加快,此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较好的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静脉血流完全开放后,则严格限制液体输入,并根据血液动力学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速度。(5)非转流条件下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手术方法简便、易于复制,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稳定性好的优点。第二章60Co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供者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通过60Co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供者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可能性的方法,为不作常规免疫抑制处理成年大动物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可行的途径。方法:在已建立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供体为中国四川版纳小型猪,受体为中国西藏小型猪,将供、受体组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进行移植手术。应用60Coγ射线体外处理供猪淋巴细胞,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60Coγ射线处理后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受猪术前7天经耳静脉输注供体60Coγ射线处理过的淋巴细胞(5×108),或不做预输注,观察两组受体猪移植术后的存活时间,术后检测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型及病理。结果:(1)60Co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48.70±6.17%),较正常淋巴细胞凋亡率(0.14±0.09%)明显增高(P<0.01)。(2)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中位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同,中位生存时间为7天。(3)移植术后3天,处理组和对照组病理活检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6天,两组均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4)两组术后肝功能检测ALT、AST、TBil、TB及ALB测定结果均为肝细胞破坏表现。术后1、3、6天两组ALT、AST、TBiL均较术前增高(P<0.01),TB、ALB较术前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5)术后1、3、6天CD4+T、CD8+T、CD4+CD25+Tr升降趋势与血常规中LYM的升降趋势大致相同,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凋亡。60Coγ射线体外处理过的淋巴细胞预输注未能够诱导猪同种异体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

二、猪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开始前各项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2 术中各时期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2.3 术后5d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2.4 ALT、AST、LDH三者变化的关系
3 讨论

(2)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 术前准备
3 麻醉药物与方法
4 麻醉气道的管理
5 围术期循环的管理
6 围术期体温及内环境的管理

(3)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开始前各项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2 术中各时期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2.3 术后5天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2.4 ALT、AST、LDH三者变化的关系
    2.5 TBA、TBIL变化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学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麻醉及静脉动脉通路建立
        1.1.3 手术方法
    1.2 结果
        1.2.1 巴马小型猪肝脏大体解剖
        1.2.2 巴马小型猪肝脏各叶重量及比率
        1.2.3 巴马小型猪肝脏血管和胆道
    1.3 讨论
二、巴马小型猪经典非转流肝脏移植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2 麻醉及静脉动脉通路建立
        2.1.3 肝脏获取及修整
        2.1.3.1 预实验组供肝获取及修整
        2.1.3.2 实验组供肝获取及修整
        2.1.4 受体手术
        2.1.5 术后治疗方案
        2.1.6 观察指标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2.2.2 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体温改变
        2.2.3 实验组术后肝功能改变
    2.3 讨论
        2.3.1 猪肝脏移植的困难
        2.3.2 猪肝脏移植血液的准备及无肝期处理
        2.3.3 猪肝脏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技术的改进
        2.3.4 猪肝脏移植的体温维持和术后管理
    2.4 小结
三、巴马小型猪经典非转流劈离肝脏移植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1.2 手术方法
        3.1.2.1 麻醉和供肝获取方法
        3.1.2.2 供肝劈离及修整
        3.1.2.3 受体肝脏劈离式移植手术(右半肝)
        3.1.3 术后治疗方案
        3.1.4 观察指标
        3.1.4.1 手术基本情况
        3.1.4.2 受体术后监测指标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3.2.2 术后肝功能情况
    3.3 讨论
        3.3.1 劈离肝移植左、右半肝移植物的选择
        3.3.2 血管和胆道的劈离
        3.3.3 劈离肝移植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3.4 小结
四、巴马小型猪DCD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常温机械灌注装置的主要设备及材料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动物
        4.1.4 DCD供肝获取
        4.1.5 常温机械灌注灌注液配方
        4.1.6 常温机械灌注管路运行及检测
        4.1.7 灌注过程中标本收集
        4.1.8 统计方法
    4.2 结果
        4.2.1 灌注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情况
        4.2.2 常温灌注过程中灌注液酶学、乳酸,胆汁情况
    4.3 讨论
        4.3.1 DCD肝脏模型的建立
        4.3.2 NMP灌注液成分
        4.3.3 氧气浓度
        4.3.4 灌注模式(灌注压力和灌注温度)
    4.4 不足
五、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肝脏移植的研究
    5.1 对象和方法
        5.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5.1.2 手术方法
        5.1.2.1 冷保存组手术方法
        5.1.2.2 NMP组手术方法
        5.1.3 术后治疗方案
        5.1.4 观察指标
        5.1.4.1 手术基本情况
        5.1.4.2 受体术后监测指标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5.2.2 生化检验情况
        5.2.3 组织学改变
    5.3 讨论
        5.3.1 DCD肝脏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的优势
        5.3.2 DCD肝脏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的时机
        5.3.3 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需要注意情况
        5.3.4 NMP对DCD劈离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5.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肝脏机械灌注保存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TEE联合FloTrac监测及预处理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肾及脑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EV1000_FloTrac监测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门脉开放前预处理对肝移植血流动力学、肾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心输出量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容量治疗的评价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前后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与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术前准备及麻醉
    1.3 手术方法
        1.3.1 供体手术
        1.3.2 受体手术
    1.4 受体组血流动力学监测
    1.5 受体组血气及血生化的测定
    1.6 受体组肝功能的检测
    1.7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整体情况
    2.2 血流动力学在各期中的变化
    2.3 血气和血生化在无肝期前后的变化
    2.4 肝功能在无肝期前后的变化
    2.5 移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3 讨论

(8)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术中管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2.2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情况
    2.3 血气分析
    2.4 术中电解质、咽温、血糖情况
3 讨 论

(9)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无肝期时间为56~76
    2.2 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
    2.3 血气分析:
    2.4 电解质:
    2.5 围术期体温在35.6~36.8
    2.6 血糖在围术期有增高趋势, 但均≤10
    2.7 8例均无再灌注后综合征发生。
3 讨 论

(10)供体凋亡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60)Co γ射线体外处理供体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表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四、猪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J]. 李小娟,梁红萍. 河北医药, 2021(19)
  • [2]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管理[J]. 王治,郭浩.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1)
  • [3]传统生化指标动态监测在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评价中的意义[D]. 李小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血清P物质5-HT水平的影响[J]. 杨光辉,李红军,樊青,吴晓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0(03)
  • [5]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D]. 吴凤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TEE联合FloTrac监测及预处理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肾及脑功能的影响[D]. 王勇. 郑州大学, 2016(01)
  • [7]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前后的管理[J]. 梁建忠,胡海,林航,陈德. 现代医院, 2012(05)
  • [8]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策略[J]. 梁宁,黄中华,秦丹丹,张庆敏,张学刚. 广西医学, 2009(12)
  • [9]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J]. 黄中华,梁宁,秦丹丹,张庆敏,张学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10]供体凋亡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谢金敏.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9)

标签:;  

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