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P中动态企业模型和建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明[1](2019)在《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的全球化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压缩、大量同行竞争者的涌入等对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此中国的企业纷纷学习国外企业进行管理变革与技术更新,尤其在工业4.0时代浪潮中,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AI技术的应用的确为部分企业发展带来了显着成效,但是经过统计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建设以后,其实际的成效往往是差强人意,投出与产出比严重失衡。因此如何提高信息化应用绩效,尤其是MES系统的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找到了行业界及C企业影响MES系统项目绩效的因素,并据此通过信息生态动态平衡理论,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基于信息流优化的方法来提高C企业的MES系统项目绩效。首先对C企业的信息流进行了梳理,并找到了其对应在业务与管理层面的核心问题:业务沟通与系统集成十分缺乏,整体运作效率较低;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MES系统很多功能成为摆设,投资浪费严重,实际项目绩效较低。其次,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信息生态平衡理论以及IDEF0建模方法。通过对计划、生产、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这四个子系统的信息流重新梳理,结合构建的信息生态平衡模型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C企业信息流优化的具体内容,然后投射到到业务与管理层面,其主要的改善措施包括:增加四大部门核心业务层面的数据共享能力,增加MES系统的接口与报表数量,提高业务与信息的协同能力;优化数据存储结构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提升IT基础能力,改善MES系统的信息环境。最后,C企业结合以上建议,在2年多的时间内进行了大量实践,本文亦详细列出了具体的信息流优化举措以及实际的优化过程。同时还就优化前后的实际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基于信息生态平衡模型和IDEF0方法进行信息流的优化工作,为C企业MES系统的应用绩效带来了实质性的提高。据此,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以上研究成果对C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在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其它企业进行推广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建议,为电子制造行业MES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焦圣强[2](2017)在《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激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动态变化市场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中,更加柔性且支持动态业务流程重组的ERP成为核心点。传统的ERP软件的诸多弊端导致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快速响应个性化业务重组需求,又适用于企业自主开发ERP系统的开发平台。为此,本文以国内某离散制造企业为原型企业,提出了一种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企业业务信息映射关系为建模框架、以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为核心内容、以可视化平台为实现工具的整体开发方法,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企业建模、构件识别、可视化开发和构件库实现。首先,提出一种新的企业业务与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分析供应链运作模型(SCOR)和统一建模语言(UML)两种建模理论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针对原型企业,建立了完整的SCOR模型的标准层和拓展层,并对每一层进行实例化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从各层SCOR模型到UML视图的多维映射,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企业业务模型和信息模型。其次,建立SCOR细化模型与多视图结合提取核心元素、矩阵变换聚类算法处理关联度矩阵的识别方法。以功能特征、角色特征、交互特征、操作特征为识别依据,建立活动关联度矩阵,采用矩阵变换算法对活动关联度矩阵处理,识别提取出初步的业务构件,引入粒度、内聚性、耦合性作为性能度量指标,对构件的初步识别结果进行性能评估。最后,开发实现了可视化ERP系统原型构件软件实体库,按照SCOR模型框架和泛ERP思想,设计了 ERP构件软件实体库的组织架构;引入可视化开发平台,完成了业务构件概念模型到软件实体的开发;通过从基础级到模块级再到系统级的业务构件软件实体的逐级组装,完成了一个简单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构件式快速开发。
吴雷[3](2012)在《现代服务业ERP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ERP系统是在企业应用与管理策略驱动下的多功能集成应用系统,其结构相对复杂、封闭且灵活性较差,无法适应现代服务业企业动态多变的业务流程,也无法满足现代服务业高度协同和异构分布的复杂特性。因此,如何提高ERP系统的开发、维护效率,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并能支持跨企业间动态协作,便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面向服务架构下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为现代服务业的ERP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企业模型驱动的应用开发体系。本文以某大型出版传媒企业ERP项目为依托,结合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企业模型驱动的ERP开发方法和ERP系统中的优化算法研究为主线,系统研究了现代服务业ERP开发中的企业建模、模型转换、构件识别、优化算法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个面向服务的ERP轻量级开发框架,为现代服务业的ERP应用产品提供了一种快速实施方法,并为今后ERP功能扩展时需要的大规模软件集成与重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套ERP系统快速开发与实施框架。将模型驱动开发方法学和面向服务架构融入到ERP系统开发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轻量级的ERP系统快速开发框架:模型驱动方法的应用使得用户需求和业务的变化可以及时反映到应用系统代码中,从而节省软件的开发成本以及维护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增强了ERP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企业内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用系统交互成为了可能,为实现SOA下软件的低耦合集成与重构提供了解决方案。(2)在模型驱动架构的基础上,将元建模理论应用于ERP领域建模,建立了面向现代服务业ERP开发的领域模型。对BPMN的元模型进行改进,扩展出了一个以过程模型为核心,涵盖组织、功能、信息、资源四个方面的ERP业务领域元模型,并对构成元模型的各元素以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其次,借鉴MOF中对元模型的描述方法,采用XMLSchema对所提元模型进行了基于XML的描述。上述工作也为企业模型向下一级别的系统模型转换奠定了建模基础。(3)提出了一种从企业业务模型向Web Services架构下的企业应用模型转换的方法。首先建立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服务模型,并对服务模型的元模型构成作了形式化说明;其次,采用基于元模型的模型转换理论,阐述了从业务模型向服务模型转换的映射规则与方法。模型驱动的开发方法,将业务逻辑与具体的编码实现进行了有效分离,使得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可以关注各自的领域,并能通过对业务模型的重用及可变分析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效率。(4)为获取面向服务架构下适合的服务构件,提出了一种从服务模型中获取服务构件的识别方法。在服务构件识别过程中,采用数学方法对服务模型作了形式化描述,通过服务之间的关联度计算公式,形成关联度矩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矩阵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高内聚、低耦合、可复用的业务构件,提高了框架的可重用性。(5)通过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Memetic框架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该算法能够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提高算法的搜索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随后研究了该算法在离散型优化领域的应用,采用基于实数的编码映射方案,使得该算法能够应用在现代服务业ERP的相关离散型优化问题上,并在物流配送调度及路径优化方面作了实例验证。
田胜[4](2011)在《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快速重构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ERP先进的信息技术、运营模式和管理思想以实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然而,在整个实施和重构ERP系统过程中,用户需求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对ERP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ERP软件的重用程度不高,软件开发效率低,许多ERP软件的开发普遍存在开发周期长、可靠性差和难以维护等缺点。本文主要通过结合MDA和SOA思想,提出SMDA服务模型驱动架构,并在SMDA架构基础上提出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架构体系结构,通过抽象建模建立了ERP系统服务模型资源库。为实现ERP系统的快速重构提供有力的支持。本论文首先对ERP的发展、开发技术和快速重构途径进行了综述研究,针对如何建立基于服务划分的ERP基础架构平台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经过总结指出现有ERP重构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本文对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快速重构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的意义。其次,针对传统建模工具所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企业ERP建模模式——SMDA及服务建模工具STML,通过分析分解ERP系统,抽象导出ERP共性及个性服务模型,建立服务模板资产库,利用STML服务模板描述语言构造生成一系列服务模板,并对STML构建方法、标记规则以及STML程序代码自动生成技术和服务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服务模板的应用实例,给出了相应的服务模板实例图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对基于服务划分的快速重构ERP系统的思想、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效果做了很好的描述和展示。
祁凯[5](2011)在《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网络经济及知识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全球竞争压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当今激烈竞争中强有力的工具。许多制造业通过ERP的实施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ERP是制造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制造业中应用ERP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得以集成化管理,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传统的ERP对企业内外部动态多变的环境难以支持,因此制造业需要柔性的ERP来满足管理的敏捷性等需求。如何设计和实施柔性ERP系统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商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研发ERP领域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ERP具有了柔性特征,但是这种柔性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原因是所开发的ERP系统没有真正的掌握企业的运行规律,导致系统在某些特定范围内可用,也就是说ERP系统没有实现真正的柔性。而企业建模理论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对企业运行规律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制造业改造及优化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目前存在多种企业建模方法体系与框架,对于企业诊断及模型仿真方面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也作了相应的研究,但是在制造业ERP系统的开发及实施方面研究甚少,且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ERP全生命周期支持上存在不足,导致分析设计模型与系统实施模型脱节,无法实现模型与ERP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能真正的实现柔性ERP。因此,对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理论及方法的有效设计和应用,既能够支持重用制造业已有的知识,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同时又能够支持快速实施柔性ERP系统,为实现现实世界与软件世界的无缝连接及相互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对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和先进制造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制造业ERP的特点以及对企业建模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及现有建模框架的对比分析,结合CIM-OSA及集成化企业建模的优势,从视图维、生命周期维及通用层次维视角构建三维的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框架。此框架的建立是指导整个建模过程的依据和基础。对制造业现有组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超竞争环境、业务流程重组环境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变革进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组织单元、基本组织单元、人员、角色、虚拟团队及层次结构六个元素,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需求,结合柔性的组织建模方法,设计了柔性组织结构参考模型。针对制造业ERP对资源共享、资源重用及资源的快速搜索等需求,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以生产产品为核心,对制造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设计了资源池、资源型、资源实体及资源组合的资源描述方法,并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制造资源进行建模,设计了基于XML的资源表达模型。针对制造业过程多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基于CIM-OSA的思想对制造业过程进行分解,并结合面向对象Petri网的方法,对过程进行建模。在过程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与功能模型的转换规则,抽取出层次化的功能模型,并基于IDEF0设计了功能参考模型,同时分析了功能模型与信息模型的关联关系。建立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系统,提供对企业建模框架及建模过程的支持。通过建模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了四层网络体系结构及功能体系结构,并对建模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应用ASP.NET、XML语言和SQL Server 2005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哈尔滨轴承厂作为企业建模的实证研究背景,分别对轴承厂的组织结构、资源分类、业务过程进行详细建模,映射出相应的功能模型及信息模型,为制造业ERP的快速实施奠定了基础,验证了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框架及其建模方法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研究为软件设计及开发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解决了目前企业建模框架对ERP系统开发及实施的整个生命周期支持不足的问题,对支持柔性ERP的快速开发及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网络环境下制造业的组织结构变革、资源重用及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快速实施及应用先进制造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企业模型与系统模型相互转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贺卿[6](2009)在《基于动态企业模型企业建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态企业模型(Dynamic Enterprise Model,简称DEM)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新一代的ERP应用系统,是继MRP、MRPII、ERP之后又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企业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动态企业模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DEM出现的历史背景,指出了企业在新的挑战下所面临的问题和ERP的局限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和ERP的局限性为DEM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契机。进一步论述了DEM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阐述了DEM思想体系的特点,分析了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全新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新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DEM的理论体系,本文详细分析和论述了支持DEM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技术实现。通过这些动态企业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指出了企业实施DEM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应用实践分析了DEM的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DEM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处于发展阶段的DEM理论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宋利康[7](2007)在《航空企业管理中数字化驱动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管理是航空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航空企业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尤其是ERP的过程中,实施的成功率不高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在调研和分析航空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航空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和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下,以航空企业数字化模型、模型驱动和数字化管理为主线,深入研究了航空企业管理中数字化驱动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建模技术。结合航空企业的特点,改进了原来的四元组企业模型,建立了六元组航空企业模型,并定义了企业模型描述语言,实现了企业模型仿真与优化。这是在航空企业管理中运用数字化驱动技术的前提。2.研究了基于过程建模的航空企业ERP配置技术。在深入分析航空企业ERP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从功能、数据、功能与数据的关系以及权限四个方面研究了ERP系统的可配置性,提出了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系统的方法。这是在航空企业管理中运用数字化驱动技术实施ERP的主要技术基础。3.提出了企业模型与ERP系统的映射元模型。在应用系统功能最小化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模型到ERP系统的映射信息和规则,包括功能单元的映射、数据的映射、数据与功能单元间关系的映射以及权限映射。这是在航空企业管理中运用数字化驱动技术实施ERP的主要技术手段。4.研究了过程建模与ERP系统的集成技术。提出了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的集成框架和企业模型文件的解析算法,实现ERP系统功能单元的组装、输入输出数据以及系统属性的自动配置。这是在航空企业管理中运用数字化驱动技术实施ERP的集成环境和算法流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的集成系统,已应用于某大型航空企业型号工程中,在L15高级教练机和某型基础教练机的研制与生产中实施验证,缩短ERP实施周期30% ,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大大地推进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了企业应变能力。本文研究的航空企业管理中数字化驱动技术为ERP实施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可推广应用于PDM等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石晓丁[8](2006)在《同车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制造企业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其制造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除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之外,制造水平落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信息化水平低下,致使资源的配置和技术的应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国制造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还必须从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着手。近年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作为一种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己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引入先进的ERP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选择。ERP是制造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水平。在ERP系统支持下,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得以集成化管理,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我国制造企业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从而建立起基于协同商务模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越来越迅速地融入国际市场中,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北车集团同车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车公司),作为我国铁路干线电力机车研发与制造的主要基地和机车车辆配件定点生产的专业厂家面临激烈的挑战。论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有关ERP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对我国制造企业实施ERP的方法体系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对制造企业背景、ERP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流程再造等理论作了综述。ERP系统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对任何问题都作深入探讨,为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归纳了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同车公司在实施ERP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以若干关键因素为基础归纳了ERP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随后,论文对这些问题分别作了深入研究。论文给出了同车公司ERP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重点研究了同车公司ERP子系统功能结构。最后,根据制造企业管理和生产特点,结合同车公司管理生产实际情况,对同车公司ERP系统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系统论、业务流程重组、关键指标体系等定性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了制造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情况,并结合同车公司实际,研究了ERP系统在同车公司的建设应用。
黄作明[9](2007)在《ERP产品的批量定制研究》文中认为批量定制ERP产品是ERP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在通用型商品化ERP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系统规模庞大、系统刚性太强、行业针对性差、客户化工作量大等问题,ERP产品批量定制的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ERP系统批量定制是将制造业多品种、少批量、低成本、短周期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用于ERP软件生产中,通过复用ERP业务构件,低成本快速地定制满足企业用户个性化要求的ERP系统,实现软件敏捷定制生产。这种方式,以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既降低软件的开发费用和开发时间,同时又使ERP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柔性和适应性。论文从动态企业建模(DEM)理论、可重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ERP产品定制过程中的版本管理以及企业应用集成的角度,对ERP产品的批量定制的相关的动态企业建模、领域工程、软件复用、软件构件、可重构ERP系统的开发、ERP产品开发中多级版本管理、基于版本和客户需求的ERP产品的批量定制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放的Internet环境下的ERP产品的批量定制问题,提出基于移动Agent面向服务集成架构的ERP产品批量定制模型,以更好地支持适应性ERP系统的构建组织与管理。企业建模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指导ERP产品批量定制的研发。论文在动态企业建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客户需求驱动的ERP系统动态企业模型及其建模步骤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面向批量定制ERP产品的动态企业建模。接着,本文针对ERP产品生产开发,应用软件复用、软件构件、领域工程等技术,提出面向客户需求的ERP产品可重构开发模型;论文借鉴了工业生产中的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的版本管理思想,研究了软件配置管理方法,对ERP产品开发和软件的版本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版本ERP软件开发中的多级版本管理模型。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版本管理和企业需求驱动的企业资源计划批量定制模型,目的是增加ERP产品的柔性和适应性。在Internet开放、动态和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技术面临的挑战,论文最后提出基于移动Agent面向服务的协同ERP产品的批量定制模型。
李正华[10](2006)在《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构建柔性ERP系统》文中指出面对市场环境千变万化、客户服务业务繁多和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企业面临着如何满足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对组织进行重组以及提高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等问题,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在积极探寻适应这样的现状的企业运行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ERP系统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制胜之强有力的工具。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ERP系统暴露出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弊端。为了解决企业管理的敏捷性问题,柔性ERP系统应运而生。 当前针对柔性ERP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信息技术和企业模型。信息技术方面,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软件危机以来针对软件复用进行的研究,出现了面向对象、组件、UML、CORBA等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ERP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ERP系统具备柔性特征。但这样的柔性还有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柔性ERP的开发没有把握企业的变化规律,使得开发出的系统只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企业模型理论研究方面,也出现了诸如CIM-OSA、ARIS等有名的企业参考模型体系结构。但遗憾的是企业模型理论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ERP系统开发方面应用就更少了。其主要原因是用现有的企业建模理论建立的企业模型虽然能从各个方面比较清晰地表现出企业的特性,但是这些模型却不能直接应用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上,企业模型到应用系统的转换难以实现,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比较有限。 针对以上柔性ERP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UML引入到企业建模过程中来。由于UML具有强大的工具支持及其使用的广泛性,使得用它建立的模型能比较容易转换为应用系统。同时由于UML的多视图特性,符合了企业建模的多视图建模理论,比较适合用于企业建模,从而为企业模型到应用系统的转化找到了比较好的途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本文首先在分析了两种体系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柔性ERP的体系结构,然后详细阐述了在此体系结构下应用企业建模理论和组件技术构建柔性ERP系统的过程:用UML
二、ERP中动态企业模型和建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P中动态企业模型和建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梳理及存在的问题 |
2.1 信息流与信息生态平衡的关系 |
2.1.1 信息流在信息生态动态平衡中的作用 |
2.2 信息流优化与提高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绩效的关系 |
2.2.1 影响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绩效因素确定 |
2.2.2 信息流优化在提高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绩效中的实际意义 |
2.3 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的梳理 |
2.3.1 C企业简介 |
2.3.2 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简介 |
2.3.3 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梳理 |
2.4 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
2.4.1 信息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
2.4.2 产生现有信息流问题的原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生态平衡模型构建及信息流优化应用 |
3.1 C企业信息流优化所使用的方法 |
3.1.1 信息生态平衡模型的构建 |
3.1.2 IDEF0建模分析法 |
3.2 C企业信息流优化分析与应用 |
3.2.1 MES系统顶层功能及关系模型 |
3.2.2 计划执行子模块关系模型及信息流优化 |
3.2.3 生产执行子模块关系模型及信息流优化 |
3.2.4 数据采集子模块关系模型及信息流优化 |
3.2.5 数据追溯与分析子模块关系模型及信息流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C企业信息流优化的效果分析及推广建议 |
4.1 C企业信息流优化效果分析 |
4.1.1 信息流优化研究结果 |
4.1.2 研究结果在C企业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分析 |
4.1.3 研究结果对C企业的影响 |
4.1.4 C企业信息流持续优化的建议 |
4.2 行业推广 |
4.2.1 研究方法在同行业中的横向比较 |
4.2.2 行业推广的可行性 |
4.2.3 行业推广的保障 |
4.3 待研究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企业建模研究现状 |
1.3.2 构件识别研究现状 |
1.3.3 柔性ERP构件库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构件识别与实现方法的总体框架设计 |
2.1 引言 |
2.2 企业建模理论 |
2.2.1 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 |
2.2.2 基于UML的建模方法 |
2.2.3 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 |
2.3 业务构件识别技术 |
2.3.1 构件概述 |
2.3.2 业务构件识别方法 |
2.3.3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方法 |
2.4 可视化开发平台 |
2.4.1 可视化平台概述 |
2.4.2 可视化平台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3 原型企业立体化SCOR-UML联合模型分析 |
3.1 引言 |
3.2 原型企业SCOR模型建模 |
3.2.1 原型企业业务分析 |
3.3 原型企业的SCOR标准模型 |
3.3.1 SCOR第一层模型 |
3.3.2 SCOR第二层模型 |
3.3.3 SCOR第三层模型 |
3.4 SCOR拓展模型 |
3.5 SCOR模型到UML模型的映射 |
3.5.1 SCOR模型到UML用例图映射 |
3.5.2 SCOR到UML其他视图映射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活动关联度的构件识别 |
4.1 引言 |
4.2 业务构件总体识别过程 |
4.2.1 基本定义 |
4.2.2 业务构件识别过程 |
4.2.3 构建活动关联度矩阵 |
4.2.4 基于矩阵变换的构件识别算法 |
4.3 业务构件性能度量方法 |
4.4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ERP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环境和可视化平台配置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5.2.2 基于Eclipse的可视化平台配置与数据库连接 |
5.3 业务构件库实现 |
5.3.1 业务构件库组织结构 |
5.3.2 原子构件实现 |
5.3.3 业务构件实现 |
5.4 ERP构件库的应用 |
5.4.1 单一业务应用实现 |
5.4.2 模块业务应用实现 |
5.4.3 系统业务应用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现代服务业ERP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现状 |
1.1.2 ERP在现代服务业应用存在的问题 |
1.1.3 选题意义 |
1.2 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ERP产品开发研究现状 |
1.2.2 企业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研究现状 |
1.2.4 服务构件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2.5 ERP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和组织 |
第2章 企业模型驱动的柔性ERP系统开发框架 |
2.1 现代服务业ERP系统柔性化的方法 |
2.1.1 柔性化系统开发的动因 |
2.1.2 柔性化系统开发的方法 |
2.2 企业模型驱动的柔性ERP系统开发框架 |
2.2.1 MDA下的MFDF_ERP框架 |
2.2.2 SOA下的MFDF_ERP框架 |
2.3 模型驱动的柔性ERP系统开发过程 |
2.4 MFDF_ERP框架的柔性分析 |
2.4.1 MFDF_ERP框架的可复用性 |
2.4.2 MFDF_ERP框架的可重构性 |
2.4.3 MFDF_ERP框架的可集成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元模型的现代服务企业建模方法 |
3.1 企业建模基本原理 |
3.2 现代服务业ERP领域的企业建模方法需求 |
3.3 对现有建模方法的改进 |
3.3.1 对传统企业模型组成部分的改进 |
3.3.2 基于元模型的业务建模方法 |
3.3.3 基于特征的功能分解建模方法 |
3.4 面向ERP领域的企业建模元模型 |
3.4.1 基于特征分解的功能视图 |
3.4.2 基于BPMN扩展的过程视图 |
3.5 基于XML的企业元模型描述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模型到ERP系统的转换 |
4.1 面向服务的平台无关模型 |
4.1.1 服务功能视图 |
4.1.2 服务过程视图 |
4.1.3 服务信息视图 |
4.2 企业模型向服务模型的映射 |
4.2.1 基于元模型的模型转换理论 |
4.2.2 模型映射的元素对应关系 |
4.2.3 基于QVT的模型转换实现 |
4.3 服务构件的识别方法 |
4.3.1 服务构件的基本概念 |
4.3.2 服务构件识别主要步骤 |
4.3.3 服务模型相关定义 |
4.3.4 服务关联度计算 |
4.3.5 服务构件识别算法 |
4.3.6 服务构件的性能度量方法 |
4.3.7 实验与分析 |
4.4 服务模型向Web Services平台相关模型的转换 |
4.4.1 基于Web Services构造平台相关层 |
4.4.2 服务模型向Web Services模型的转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优化算法在现代服务业ERP中的应用 |
5.1 相关算法与理论介绍 |
5.1.1 粒子群算法 |
5.1.2 禁忌搜索算法 |
5.1.3 拉马克进化 |
5.2 基于Memetic的混合粒子群算法 |
5.2.1 对拉马克学习机制的改进 |
5.2.2 基于Memetic框架的混合粒子群算法 |
5.2.3 算法收敛性分析 |
5.2.4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
5.2.5 实验与分析 |
5.3 HM-PSO算法在物流配送调度及路径优化领域的应用 |
5.3.1 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 |
5.3.2 HM-PSO算法求解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 |
5.3.3 实验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现代服务业ERP系统开发实例 |
6.1 项目背景 |
6.2 项目需求特点 |
6.3 企业模型驱动的柔性ERP系统开发工具 |
6.3.1 开发工具体系结构 |
6.3.2 开发工具实现技术 |
6.4 物流配送调度及路径优化问题模型 |
6.4.1 问题描述 |
6.4.2 模型建立 |
6.5 应用实例 |
6.5.1 建模过程 |
6.5.2 模型转换过程 |
6.5.3 服务构件识别过程 |
6.5.4 图书出版子系统实现 |
6.5.5 出版物流配送子系统实现 |
6.6 应用效果及特点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
(4)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快速重构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ERP 发展历程及运用的技术 |
1.1.1 ERP 概念 |
1.1.2 发展历程 |
1.1.3 ERP 技术架构比较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总体结构 |
2 ERP 架构平台相关技术分析 |
2.1.国内外 ERP 架构平台现状 |
2.1.1 业务基础架构平台概述 |
2.1.2 国内外ERP 架构平台现状 |
2.1.3 ERP 架构平台的发展 |
2.2 SOA(面向服务体系架构) |
2.2.1 软件体系架构的发展历程 |
2.2.2 SOA 基本结构 |
2.2.3 SOA 的拓展(ESB) |
2.3 基于MDA 的ERP 重构体系 |
2.3.1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 |
2.3.2 基于MDA 的ERP 软件开发 |
2.4 传统企业ERP 建模工具及其局限性 |
2.4.1 传统企业ERP 建模工具 |
2.4.2 传统企业ERP 建模技术的局限性 |
2.5 小结 |
3 基于SMDA 和STML 的ERP 架构平台及其建模工具 |
3.1 基于SMDA 和STML 的ERP 架构平台 |
3.1.1 SMDA 体系结构 |
3.1.2 基于SMDA 的ERP 开发过程 |
3.1.3 基于服务划分的ERP 架构平台 |
3.2 ERP 服务模型的抽象 |
3.2.1 基于服务划分的ERP 服务模型的抽象方法 |
3.2.2 服务模型的层次抽象 |
3.2.3 服务模型的导出 |
3.3 ERP 服务模板及其构成 |
3.4 可复用ERP 服务模板的管理技术 |
3.5 小结 |
4 STML 服务建模语言及其关键技术 |
4.1 STML 服务建模语言 |
4.1.1 基于XML 的STML 语言标签构建方法 |
4.1.2 ERP 服务建模语言(STML)的设计 |
4.1.3 STML 语言标记语法及相关规则 |
4.2 典型服务模板的构造及其描述 |
4.2.1 编码管理服务模板 |
4.2.2 主从表关联服务程序模板 |
4.2.3 单证处理服务模板 |
4.3 STML 程序代码自动生成及服务集成技术 |
4.3.1 STML 程序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
4.3.2 STML 服务集成技术 |
4.4 小结 |
5 基于STML 的ERP 服务重构应用实例 |
5.1 编码管理服务实例 |
5.2 单证处理服务实例 |
5.3 主从表关联服务实例 |
5.4 数据挖掘服务模板实例 |
5.5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程序模板及实例 |
5.5.1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程序模板STML 文档设计 |
5.5.2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实例 |
5.6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回顾 |
6.2 主要结论 |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3.1 研究局限性 |
6.3.2 下阶段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评述 |
1.3.2 制造业ERP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3 企业建模研究现状及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企业建模体系设计 |
2.1 制造业ERP 分析 |
2.1.1 制造业生产类型分析 |
2.1.2 制造业生产模式分析 |
2.1.3 制造业ERP 特点分析 |
2.2 企业建模的必要性 |
2.3 面向制造业ERP 建模体系的构建 |
2.3.1 视图维设计 |
2.3.2 生命周期维设计 |
2.3.3 通用层次维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组织建模 |
3.1 制造业组织结构对比分析 |
3.2 动态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变革 |
3.2.1 超竞争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分析 |
3.2.2 业务流程重组环境下组织结构分析 |
3.2.3 信息时代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分析 |
3.3 柔性组织建模 |
3.3.1 建立组织参考模型 |
3.3.2 面向对象的组织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资源建模 |
4.1 制造资源分类 |
4.2 制造资源建模需求分析 |
4.3 面向对象的制造资源建模 |
4.3.1 面向对象的制造资源分类 |
4.3.2 基于XML 的制造资源表达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过程建模 |
5.1 制造业过程分析 |
5.2 Petri 网优势分析 |
5.3 基于面向对象Pertri 网的过程建模 |
5.3.1 基于CIMOSA 的业务过程分解 |
5.3.2 业务过程建模 |
5.3.3 过程模型与其他视图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功能建模 |
6.1 功能需求分析 |
6.2 基于IDEF0 的功能建模 |
6.2.1 过程模型与功能模型的映射 |
6.2.2 功能参考模型 |
6.3 基于IDEF1x 的信息建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制造业ERP 的企业建模系统实现 |
7.1 需求分析 |
7.2 体系结构设计 |
7.2.1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
7.2.2 系统功能体系结构设计 |
7.3 功能设计 |
7.4 系统实现 |
7.4.1 运行环境设计 |
7.4.2 功能实现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实证研究 |
8.1 项目背景 |
8.2 组织及资源建模 |
8.2.1 组织建模 |
8.2.2 资源建模 |
8.3 过程建模 |
8.4 功能及信息建模 |
8.4.1 基于xUML 的生产计划PIM |
8.4.2 PIM 到PSM 的映射 |
8.5 效果分析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基于动态企业模型企业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ERP 技术的研究发展 |
1.2.2 国内ERP 技术的研究发展 |
1.2.3 DEM 的起源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二章 动态企业建模概论 |
2.1 动态企业模型(DEM) |
2.1.1 DEM 的概念 |
2.1.2 DEM 的基本目标 |
2.1.3 DEM 的特点 |
2.1.4 DEM 的模型定义 |
2.2 企业建模的基本原理 |
2.3 动态企业建模技术内涵 |
2.4 动态企业建模环境 |
2.5 动态企业建模方法 |
2.6 动态企业建模步骤 |
第三章 动态企业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数据动态性支持技术 |
3.1.1 行业方案 |
3.1.2 冗余方案 |
3.1.3 元数据方案 |
3.2 功能动态性支持技术 |
3.2.1 软构件技术 |
3.2.2 二次开发 |
3.3 流程动态性支持技术 |
3.3.1 流程动态性的来源——业务流程重组 |
3.3.2 工作流技术 |
3.4 配置环境动态性支持技术 |
3.4.1 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 |
3.4.2 企业应用集成 |
3.4.3 电子数据交换 |
第四章 动态企业模型的应用 |
4.1 备品备件库查询报表生成模块 |
4.1.1 概述 |
4.1.2 报表生成模块的模型设计和实现 |
4.1.3 功能动态性支持 |
4.2 权限管理 |
4.2.1 权限管理的设计 |
4.2.2 权限管理的层次方案 |
4.3 备品备件项目分类管理 |
4.3.1 项目分类的目的和标准 |
4.3.2 项目分类管理设计 |
4.4 库存业务流程 |
4.4.1 库存业务流程组织模型 |
4.4.2 库存业务过程模型设计与实现 |
4.4.3 库存业务流程再造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工作总结和创新之处 |
5.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航空企业管理中数字化驱动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航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1.1.1 航空企业信息化 |
1.1.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1.2 企业信息化实施现状 |
1.2.1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难点 |
1.2.2 航空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关键 |
1.2.3 现有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 |
1.3 选题依据与课题来源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建模技术 |
2.1 企业建模综述 |
2.1.1 企业建模的基本概念 |
2.1.2 现有企业建模方法 |
2.2 基于过程工程的航空企业模型体系 |
2.2.1 生存周期维 |
2.2.2 视图模型维 |
2.2.3 通用层次维 |
2.3 企业模型的数字化表达 |
2.3.1 企业模型描述语言 |
2.3.2 企业模型文件 |
2.3.3 企业模型定义的检查 |
2.4 企业模型仿真 |
2.4.1 企业模型仿真技术 |
2.4.2 仿真结果分析 |
2.4.3 模型优化 |
2.4.4 基于模型优化的企业流程重构 |
2.5 企业模型实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过程建模的航空企业ERP 配置技术 |
3.1 航空企业ERP 的系统结构 |
3.1.1 ERP 系统功能结构模型 |
3.1.2 ERP 系统数据结构模型 |
3.2 应用系统的功能最小化技术 |
3.2.1 软件组件技术 |
3.2.2 功能最小化基本方法 |
3.2.3 ERP 系统的功能单元 |
3.3 航空企业ERP 系统的可配置性 |
3.3.1 ERP 系统可配置模型 |
3.3.2 ERP 系统功能的配置 |
3.3.3 ERP 系统数据的配置 |
3.3.4 ERP 系统数据与功能关系的配置 |
3.3.5 ERP 系统权限的配置 |
3.4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系统 |
3.4.1 企业模型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
3.4.2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模型与ERP 系统的映射技术 |
4.1 企业模型与ERP 系统间的映射元模型 |
4.2 企业模型与ERP 系统功能单元的映射 |
4.2.1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功能单元的映射信息 |
4.2.2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功能单元的映射规则 |
4.3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的映射 |
4.3.1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的映射信息 |
4.3.2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实体的映射规则 |
4.4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与功能单元间关系的映射 |
4.4.1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实体与功能单元间关系的映射信息 |
4.4.2 企业模型到ERP 系统数据与功能单元间关系的映射规则 |
4.5 企业模型与ERP 系统权限的映射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过程建模与ERP 集成技术 |
5.1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的集成框架 |
5.2 企业建模系统 |
5.2.1 企业建模数据库 |
5.2.2 企业模型描述 |
5.3 ERP 功能单元管理系统 |
5.3.1 ERP 功能单元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5.3.2 ERP 功能单元管理系统数据结构 |
5.4 自动配置ERP 系统 |
5.4.1 功能单元装配 |
5.4.2 数据转换 |
5.4.3 功能单元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的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1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的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
6.2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的集成系统的系统设计 |
6.2.1 数据层 |
6.2.2 逻辑操作层 |
6.2.3 应用层 |
6.3 基于过程建模配置ERP 的集成系统中的权限管理技术 |
6.3.1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型 |
6.3.2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规则 |
6.4 系统应用实例 |
6.4.1 企业建模 |
6.4.2 功能单元管理 |
6.4.3 自动配置 |
6.4.4 权限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附件目录 |
附件 |
(8)同车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同车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的需求 |
1.3.2 同车公司ERP建设的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制造企业相关概念 |
2.1.1 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
2.1.2 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
2.1.3 制造企业实施ERP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
2.1.4 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 |
2.2 ERP应用体系相关理论 |
2.2.1 ERP的概念及内涵 |
2.2.2 流程再造理论 |
2.2.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4 模型重用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造企业实施ERP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3.1 关键成功因素的一般讨论 |
3.2 同车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方法 |
3.3 实施ERP系统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同车公司ERP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
4.1 同车公司ERP建设目标 |
4.2 同车公司ERP实施方案 |
4.2.1 ERP实施模式的选择 |
4.2.2 同车公司ERP功能结构 |
第5章 同车公司ERP系统管理 |
5.1 物流供应链管理 |
5.1.1 销售管理 |
5.1.2 采购管理 |
5.1.3 库存管理 |
5.2 生产控制管理 |
5.2.1 主生产计划管理 |
5.2.2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
5.2.3 能力需求计划管理 |
5.2.4 车间控制管理 |
5.3 财务管理 |
5.3.1 财务总账管理 |
6.3.2 应收/应付管理 |
5.3.3 工资管理 |
5.3.4 现金管理 |
5.3.5 固定资产管理 |
5.3.6 生产成本管理 |
5.4 客户关系管理 |
5.5 人力资源管理 |
5.5.1 ERP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
5.5.2 同车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
5.6 同车公司业务重组 |
5.6.1 业务流程重组 |
5.6.2 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
5.6.3 同车公司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ERP产品的批量定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企业资源计划发展概述 |
1.2.1 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历程 |
1.2.2 企业资源计划的发展趋势 |
1.3 ERP 批量定制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
1.3.1 ERP 系统批量定制的概念 |
1.3.2 产业界对批量定制 ERP 产品的研究现状 |
1.3.3 学术界对批量定制 ERP 产品的研究现状 |
1.3.4 研究现状小结 |
1.4 批量定制 ERP 产品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1.6 本文的组织 |
2 客户需求驱动的动态企业建模研究 |
2.1 引言 |
2.2 动态企业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
2.3 客户需求驱动的动态企业建模 |
2.3.1 基于客户需求的 ERP 系统动态企业建模研究 |
2.3.2 ERP 系统动态企业建模的 UML 描述研究 |
2.3.3 面向批量定制 ERP 产品的企业动态建模 |
2.4 客户需求驱动的动态企业建模在制造业 ERP 项目中的应用 |
2.4.1 项目背景 |
2.4.2 项目需求研究 |
2.4.3 项目的动态企业建模 |
2.4.4 项目的效益分析 |
2.5 小结 |
3 可重构 ERP 产品开发研究 |
3.1 引言 |
3.2 可重构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 |
3.2.1 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重构性 |
3.2.2 影响企业信息系统重构的因素 |
3.2.3 软件复用与系统可重构性 |
3.2.4 开发可重构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 |
3.3 可重构 ERP 软件开发方法 |
3.3.1 可重构 ERP 软件开发的主要技术 |
3.3.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应用 |
3.4 可重构 ERP 系统的开发 |
3.4.1 ERP 领域系统分析 |
3.4.2 ERP 领域系统设计 |
3.4.3 ERP 领域构件实现 |
3.4.4 ERP 系统实现 |
3.4.5 ERP 系统测试、实施和维护 |
3.5 小结 |
4 基于版本 ERP 软件开发中的多级版本管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版本的 ERP 软件开发中的版本 |
4.2.1 版本的定义 |
4.2.2 与版本相关的几个概念──基线、版本空间和版本的标识 |
4.3 版本组织模型 |
4.4 敏捷定制 ERP 软件开发中的多级版本管理模型 |
4.4.1 ERP 软件构件的版本管理 |
4.4.2 ERP 构件组的建构中的版本管理 |
4.4.3 ERP 产品的版本管理与版本变更 |
4.5 小结 |
5 基于版本管理和客户需求驱动的 ERP 产品批量定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ERP 系统实施中的适应性企业信息化战略 |
5.3 企业柔性与 ERP 产品的柔性 |
5.4 基于版本管理和客户需求的 ERP 产品批量定制 |
5.4.1 基于版本管理和企业需求驱动的 ERP 批量定制生产 |
5.4.2 ERP 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业务构件的实现 |
5.4.3 ERP 产品的定制生产 |
5.4.4 基于版本管理的 ERP 产品系统维护和升级 |
5.5 小结 |
6 基于移动 AGENT 面向服务集成架构的 ERP 产品批量定制研究 |
6.1 引言 |
6.2 相关工作的研究 |
6.3 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
6.3.1 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的定义 |
6.3.2 SOA 模型 |
6.3.3 面向服务计算 SOC 和 Web services |
6.4 移动 Agent 技术 |
6.4.1 软件 Agent 技术 |
6.4.2 移动 Agent 技术和基于移动 Agent 的分布式计算模式 |
6.4.3 软件 Agent 与企业集成 |
6.5 Web services 和移动 Agent 的集成研究 |
6.5.1 Web services 与软件 Agent |
6.5.2 基于移动 Agent 的 Web services 概念模型及其原型开发 |
6.6 面向服务的动态协同架构模型 |
6.6.1 面向服务的开放协同软件架构 |
6.6.2 UML 描述面向服务的协同软件架构 |
6.7 Internet 环境中的 ERP 产品批量定制 |
6.7.1 基于 Agent 面向服务的协同 ERP 软件模型 |
6.7.2 基于协同 ERP 软件模型的 ERP 产品定制 |
6.8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构建柔性ERP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柔性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组件技术和企业模型概述 |
2.1 组件相关技术概述 |
2.2 企业建模理论概述 |
2.3 企业模型在ERP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第3章 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柔性ERP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 两种体系结构的分析 |
3.2 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柔性ERP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4章 柔性ERP的构建 |
4.1 支持柔性ERP的企业建模 |
4.1.1 支持柔性ERP的企业模型体系结构 |
4.1.2 支持柔性ERP的多视图企业模型描述方法 |
4.2 企业模型组件化 |
4.2.1 各类图的计算机表示 |
4.2.2 过程视图模型组件化 |
4.2.3 建立柔性ERP组件库 |
4.3 柔性ERP系统的装配 |
4.3.1 装配原理 |
4.3.2 消息总线——连接件 |
4.4 系统运行维护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ERP中动态企业模型和建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C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信息流优化研究[D]. 刘文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2]面向制造企业自主构建的柔性ERP构件库研究[D]. 焦圣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1)
- [3]现代服务业ERP系统的模型驱动开发与优化研究[D]. 吴雷.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5)
- [4]基于服务划分的ERP系统快速重构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D]. 田胜. 浙江理工大学, 2011(06)
- [5]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研究[D]. 祁凯.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04)
- [6]基于动态企业模型企业建模的研究[D]. 贺卿. 江西理工大学, 2009(S2)
- [7]航空企业管理中数字化驱动技术研究与应用[D]. 宋利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5)
- [8]同车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研究[D]. 石晓丁.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4)
- [9]ERP产品的批量定制研究[D]. 黄作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10]基于企业模型和组件技术构建柔性ERP系统[D]. 李正华. 山东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