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输日农产品遭遇“物种壁垒”(论文文献综述)
吴凌梓[1](2021)在《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物流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加上全球气候恶化等不利因素,世界各地新发和变异病原频繁出现,非洲猪瘟、沙漠蝗和新冠肺炎等疫情非常严重,外来物种入侵、物种资源流失、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受破坏等生物安全事件持续不断,造成了巨大危害;此外,转基因农产品、食品和生物恐怖袭击等潜在生物安全问题,让人类和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风险。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和动植物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给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造成潜在、深远的危害。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最重要的屏障,完善和健全的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是有效防止上述生物因子传入传出国境口岸的支柱与基石。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根据中国国情,为有效保障我国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从《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简称《SPS协定》)和《国际卫生条例》等国际规则的视角审视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结合对比域外先进国家生物安全法律制度,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有关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系统地梳理分析、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健全和完善之建议。论文分绪论、四部分主要内容和结论。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主要内容四方面,第一,概述生物安全和国境口岸生物安全的内涵,归纳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阐述其重要意义。第二,梳理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包括立法和实践现状,并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数据、案例,论述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在保障国境口岸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介绍域外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包括国际规则、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的法律法规。第四,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议。立法建议的构想是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保障国境口岸生物安全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适应性,以《国际卫生条例》《SPS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规则为基础,同时借鉴和汲取域外国家生物安全立法经验。建议的内容包括:一是健全国境口岸生物安全主要法律规定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明确执法和管理机构、增设社会共治规定、增加进口货物和物品实施检疫处理的法律制度等。二是完善国境卫生检疫的立法宗旨、国境口岸分级建设要求、入境申报和跟踪制度、口岸监测和应对能力以及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和通报程序、强制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三是完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内容和范围等五方面法律制度。四是完善日常进出境查验监管法律制度,包括完善《海关法》,出台《生物安全法》配套法规与规章,健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物种资源流失、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查验监管和防控口岸生物恐怖袭击的法律制度。
侯宪利[2](2020)在《“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文中指出“互联网+”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哲学变革。在人类社会这场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中,互联网实现了由最初作为“工具型应用”的“+互联网”到作为“构成社会基本生产组织要素”的“互联网+”的跃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构了以共享经济为特色的网络时代新型生产关系,拓展了人类生存和交往的新时空,形成了“开放、创新、普惠、共享、自由、平等、包容”的互联网核心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人类社会这场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互联网重构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是对传统工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批判,重构了信息社会重要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尤其是“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互联网转向”:把“镜头”对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诸如思维与存在、现实与虚拟、技术与人文、自由与必然、主客体的融合重构、人类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现实的哲学问题,并在回答这些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人向人的本质的全面回归”,推动“人类解放”。“互联网+”首先是一种新型生产工具,由劳动者和“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网络生产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第四代生产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劳动者与机器分离的“分离生产方式”。这种“分离生产方式”是一场全新的颠覆性革命,将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当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泛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综合利用,互联网已逐步由最初作为一项技术的“信息沟通工具”上升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生态平台”,已经由消费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和文化生态领域。“互联网+”多维度地推动了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生态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跃升,“互联网+”由此逐步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传递方式,重构了新的生产力要素和网络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使信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数字化转型,催生了互联网哲学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由“传统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向“现代科技智慧型生产”的信息智能社会转变。“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变革的考察和研究,探寻“批判的互联网”对传统工业社会现代性的批判价值,并通过对“互联网的批判”研究,剖析互联网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内核,规避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东西方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交融互鉴,以互联网生态化的多维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构网络时代“开放、共享、包容”的全球人类核心价值观,力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借鉴。
韩振国,李婷,王东辉,宗会来[3](2020)在《我国禽产品贸易现状及生物安全挑战分析——基于“鸭子出征灭蝗”事件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年初网上热议"浙江10万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消息,大意是称巴基斯坦因蝗灾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而我国十万只"鸭子军团"将出征灭蝗。随后,这一消息经官方证实为误传。"鸭子出征灭蝗"是从传统生物链角度破解蝗灾的思路,然而这一思路却忽略了活禽跨境运输带来的禽类传染病传播风险。从贸易角度来看,生物安全问题是导致这一方案难以在短期内实施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当前禽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安全挑战,如疫病、有害微生物、兽药残留等。
李卓琦[4](2019)在《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文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些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无法解决,而使其现代化进程陷入停滞的一种状态和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脉络中深入思考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中国何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如何更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可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既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中国为什么必须而且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二是关于中国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以后怎么办的问题;三是关于研究习近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意义。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整体研究框架从问题剖析、理论阐释、解决路径、未来展望、重大意义五个层面具体展开。绪论主要阐明习近平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论述与基本观点,总结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主要特点,阐明实施五大发展理念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并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分析与国际经验及其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说明。第一章阐述习近平对中国必须而且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判断和现实依据。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阶段的趋势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新的战略目标。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传统增长方式转型困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但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备稳定的国家体制和治理体制,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力,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这是我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从发展进程和发展要求看,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从发展大国走向发展强国的必要前提。第二章到第六章针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矛盾和困境,全面深入地阐述并分析习近平关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如何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基本思路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方式。一是关于通过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而解决发展质量不高和动力不足的思路和对策问题。二是关于通过推进协调发展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与对策问题。三是关于通过实行绿色发展来破解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思路和对策问题。四是关于通过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避免封闭僵化的思路和对策问题。五是关于通过共享发展以破解发展不公和贫富悬殊的思路和对策问题。第七章探讨了习近平关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继续发展以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路。主要分析未来30年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论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后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结语部分阐述了对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阐明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既是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科学指引,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途径。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与当前中国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一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顺利实现现代化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观点和思想主张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世界现代化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农晓丹[5](2018)在《“逆全球化”形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兴起一场"逆全球化"浪潮,这股浪潮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农产品贸易作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继续遭受各种贸易壁垒的阻碍。本文介绍"逆全球化"形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发展的基本概况及发展新动向,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刘云[6](2017)在《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因其合理性与保护性的双重特性而为诸多发达国家进口国利用以实施贸易保护,尤其是发达国家惯于利用绿色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蔬菜一直是我国主要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出口量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长期居世界出蔬菜出口总量的前列,同时日本一直以来均是我国蔬菜出口第一大国,我国蔬菜出口对日本市场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我国蔬菜出口企业也高度重视日本蔬菜市场的变化情况,但自2006年来日本实施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使得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遭受巨大打击。因此,对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提升我国蔬菜产品的竞争力、应对绿色壁垒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传统应对方法不足的情况下,提出构建我国蔬菜对日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借鉴发达国家丰富的预警机制构建经验以及国内部分地区的试验成果以构建我国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可行性。但发现在技术层面及制度层面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在下文中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中国对日蔬菜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问题为出发点,透过我国对日蔬菜市场占有率以及出口过程中受阻的情况,分析日本的绿色壁垒体系,尝试构建对日蔬菜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预警指标体系。并尝试采用BP神经网络为构建绿色壁垒预警模型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试验结果符合预期,较为理想地预测出了下一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程度,且BP网络模型有力地处理了长期以来面临的时滞问题,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实现了其预测功能在绿色壁垒预警领域的一次突破。对于我国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以应对绿色壁垒本文在制度层面上尝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完善国内蔬菜流通贸易机制,提高蔬菜生产商环保意识;第二,从借鉴国外相关法治理念、完善国内绿色环保体系以及完善立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构筑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第三,建立健全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米娜莎[7](2015)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危害已成为引发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监管部门更加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缺乏一些科学监管的技术支撑。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为要素的风险分析,作为一种基于科学的实践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得到迅速推广,成为指导政府和行业开展科学监管的重要依据。但目前风险分析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风险分析体系建设还是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深入开展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建设及应用研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科技为支撑,实施科学高效监管,同时降低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部门监管成本,建立生产、监管、消费等多方信息交流路径,这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监管能力,顺应国际水产品质量管理潮流,提升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系统阐述了风险分析框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对相关国际组织在各自专业领域实施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目前国际上主要通用的两大风险分析框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研究和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国际组织及水产业发达国家都将风险分析作为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将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相分离,并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特点,也对水产品风险分析实施时的重点进行了规范,如美国、加拿大重视风险管理,而欧盟和日本更重视风险评估和交流等。以上研究可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经验。论文同时运用理论分析法以及案例与经验结合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深入分析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的现状,重点针对水产品领域风险分析理论应用情况、实际工作开展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海蜇中铝的限量标准制定”案例为背景,阐述了风险分析在我国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根据风险分析在国内外水产品领域应用的现状及特点,本文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的具体建议。在制度建设上,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专门性实施细则,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主体,风险评估实施过程、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中应解决的问题以及三个阶段如何开展联动等方面给出相应的规定,为建立良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运作机制提供完备的法律基础。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建议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明确其独立性,并就如何完善其运行机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在风险分析运作过程上,建议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成熟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促进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个过程的有序联动,即学术界开展风险评估,政府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基于成本-收益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在整个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贯穿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推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最终使风险分析理念被水产品生产者、监管部门、消费者以及社会各方广泛接受,成为促进水产行业健康发展,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重要技术工具。山东半岛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出口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地。本文最后对该地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收集文献及专家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集理论,构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体系,并针对山东半岛水产养殖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杨露[8](2015)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GATT和WTO的规则体系之下,因其特别的隐蔽性、灵活性、合理性等特点,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以支持本国产业,尤其是在保护主义盛行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开始从顺差逐渐走向逆差,由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概念、主要特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等方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理论上的界定与分析,并剖析其作用机制以及对出口国产生的经济效应;其次,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国的政策特点,实际定性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遭受壁垒的影响;再次,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机制的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2—2013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农产品出口的数据,引入虚拟变量,建立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GDP增长率和美、日、欧GDP增长率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美、日、欧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和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有负向阻碍作用。美日欧国家每次技术标准的重大改变和提高,会降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0.33个百分点;人民币每升值1%,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降0.72%。最后,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行业信息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规范壮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以及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农产品出口利益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和建议。
王文王[9](2015)在《越南进出口美国市场主要水产品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越南水产品是越南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更是其开放政策所取得成果的标志。越南改革开放的成功,一方面加快了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另一方面,这也给越南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国际上如此多强大的对手越南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却是在持续下跌的。特别是越南在对美出口水产品时,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越南出口美国水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中带有整体性、基本性、长期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越南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提升越南水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出越南水产品文化价值,对越南水产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了其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并运用RCA模型分析越南水产品竞争力,从而做出越南水产品品牌发展的策略选择。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找到了越南出口美国水产品贸易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美国对越南水产品税收政策制约水产品发展,加工原料的不足制约了出口贸易的发展,越南主要出口产品自身存在不足,越南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进而通过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突破非关税壁垒,促进出口贸易,加快发展养殖业,解决加工原料不足的“软肋”,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水产品竞争力,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作用。
陈迪[10](2014)在《福建省出口日本乌龙茶现状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日本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首先,研究出口日本乌龙茶的相关历史,日本市场乌龙茶水的发展情况,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日本的情况,出口日本兴起的原因,主要兴盛期的出口情况,以及日本当时市场的需求。从中了解福建省出口日本茶叶的起源和兴盛的原因。从2003年之后,日本多次对进口茶叶的标准要求进行修改,到2006年出台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在实施后的几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对中国产茶叶实施三唑磷、溴螨酯、氟虫腈、苯胺灵等农药的监控检查、命令检查,以及撤销命令检查或监控检查的历程,从中分析日本官方对出口日本乌龙茶的监控力度和关注的主要内容。收集汇总近八年间中国出口日本茶叶的通报情况,研究通报涉及的项目、限量和类别,间接了解输日茶叶的安全卫生的近几年的水平。然后根据2006年到2013年出口法检检测结果以及安全风险监控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这几年出口茶叶农残等安全卫生状况,并找出出口福建乌龙茶乃至福建茶叶的容易出问题的主要农残项目,从而更有利有针对性的去预防和控制农残问题。通过出口茶叶的主要风险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找出出口日本茶叶的风险点和对应的措施。最后,通过对福建辖区主要的出口茶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找出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和对日茶叶的出口。
二、我输日农产品遭遇“物种壁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输日农产品遭遇“物种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发展趋势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概述 |
(一)国境口岸生物安全内涵 |
1、生物安全概念 |
2、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概念 |
(二)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内容 |
1、国境卫生检疫 |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
3、进出境日常查验监管 |
(三)完善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意义 |
1、保障公众和动植物生命健康 |
2、维护国家非传统安全 |
3、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
4、护航国家经济安全 |
二、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和问题分析 |
(一)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
1、国境卫生检疫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内容 |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内容 |
3、进出境生物安全日常查验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内容 |
(二)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实践现状 |
1、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共性问题 |
2、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3、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4、进出境其他生物因子查验及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三、域外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
(一)国际上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公约和条约 |
1、国境卫生检疫直接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标准 |
2、动植物检验检疫直接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标准 |
3、其他生物安全国际惯例、规则 |
4、主要的生物安全国际法规、惯例和规则简介 |
(二)域外国家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规定 |
1、澳大利亚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2、新西兰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3、美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四、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
(一)修正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中的共性问题 |
1、明确执法和管理机构的权责 |
2、增设国境口岸生物安全社会共治规定 |
3、增加进口货物和物品实施检疫处理的法律制度 |
4、强化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
(二)完善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 |
1、完善国境卫生检疫立法宗旨 |
2、完善国境口岸分级建设要求 |
3、完善入境申报和跟踪制度的规定 |
4、完善口岸监测和应对能力以及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和通报程序的规定 |
5、完善国境卫生检疫强制措施的规定 |
(三)完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 |
1、完善立法目的 |
2、确立动植物检疫基本原则和制度 |
3、完善动植物检疫的内容和范围 |
(四)完善日常进出境查验监管法律制度 |
1、完善《海关法》加大监管力度 |
2、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配套的行政法规与规章 |
3、健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监管制度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互联网+”与人类生存方式 |
第一节 互联网与“互联网+” |
一、什么是互联网? |
二、何为“互联网+”? |
三、“互联网+”催生新的哲学理念 |
第二节 人类生存方式的变迁 |
一、采集和渔猎的原始化生存 |
二、耕作和养殖的农业化生存 |
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生存 |
四、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和虚拟化生存 |
五、未来的智能化生存 |
第三节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
一、何为互联网思维? |
二、“互联网思维”开启人类信息文明新时代 |
三、互联网思维是多维思维 |
四、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理念 |
第二章 “互联网+”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化学反应” |
第一节 “互联网+”的生产方式 |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
二、“互联网+”生产方式的特点 |
三、“互联网+”与“泛互联网” |
第二节 “互联网+”的组织方式 |
一、生产组织模式:从B2C到C2B |
二、协作组织模式:“网络众包”开始盛行 |
三、传播组织模式:碎片化的精准小众传播 |
四、社会治理方式:自组织的威力 |
第三节 “互联网+”的生活方式 |
一、“互联网+”的生活主体及其特征 |
二、“互联网+”的生活时空 |
三、“互联网+”的生产生活资料 |
四、“互联网+”的生活样式 |
五、“互联网+”的生活交往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征 |
第一节 “互联网+”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新时空 |
一、生存时间上的泛在性 |
二、生存空间上的拓展性 |
三、“互联网+”时代的“时空辩证法” |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的新样态 |
一、现实生存到虚拟生存 |
二、社群生存到类生存 |
三、生活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并行“交互” |
第三节 “互联网+”开辟了人类共享式生存新方式 |
一、共享经济产生共享式生存 |
二、共享式生存的互联网特征 |
三、共享式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
第四章 “互联网+”克服异化与“新异化” |
第一节 批判的互联网 |
一、脱胎于工业社会的互联网 |
二、工业文明现代性批判的进思理路 |
三、互联网对工业文明的批判视角 |
第二节 互联网的批判 |
一、克服异化后的“新异化” |
二、“去中心化”后的“新中心化” |
三、公权力对互联网的垄断 |
四、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的新威胁 |
五、物联网:使人对象化 |
第三节 人工智能:互联网异化的新疑问 |
一、何为人工智能? |
二、人工智能:人与非人,谁是主体? |
三、人工智能:打破技术孤岛 |
四、“智能生命体”能否与人和平共处? |
第五章 “互联网+”的哲学思考 |
第一节 “互联网+”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课题 |
一、本体论世界观的变革 |
二、认识论真理观的革命 |
三、人的存在方式和实践观的变革 |
四、价值观和哲学观的变革 |
五、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和“互联网+”的共产主义旨归 |
第二节 “互联网哲学思想”解读 |
一、“技术”和“关系”式解读 |
二、东西方文化式解读 |
三、批判式解读 |
第三节 “互联网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互联网让地球成为“小山村” |
二、网络命运共同体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 |
四、“互联网+”推动人类“普遍交往” |
五、东方文明的互联网复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我国禽产品贸易现状及生物安全挑战分析——基于“鸭子出征灭蝗”事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与生物安全的相关研究 |
二、我国禽产品贸易现状 |
1. 禽产品总体贸易。 |
2. 禽肉贸易。 |
3. 活禽贸易。 |
4. 其他禽产品贸易。 |
三、我国禽产品贸易所面临生物安全挑战及对“鸭子出征灭蝗”的思考 |
1. 我国禽产品贸易的生物安全挑战。 |
2.“鸭子出征灭蝗”因疫病风险难以实施。 |
四、生物安全问题对禽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
1. 增加贸易成本。 |
2. 形成贸易壁垒。 |
3. 重塑贸易秩序。 |
五、未来应对思路 |
(4)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若干问题的说明 |
一、关于习近平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重要论述与基本观点 |
(一)习近平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重要论述 |
(二)习近平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决策 |
二、研究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思路的重大意义与基本框架 |
(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三、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分析与国际经验 |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与原因 |
(二)国际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
四、若干重要概念说明 |
(一)中等收入陷阱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现代化 |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全面小康 |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共同富裕 |
第一章 中国必须而且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一、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 |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发展阶段的趋势性变化 |
(二)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目标 |
二、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 |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要前提 |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不利因素 |
(一)传统增长方式转型困难 |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 |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
四、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条件 |
(一)稳定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制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保障 |
(二)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基础 |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在动力 |
(四)抵御风险的强大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信心保证 |
第二章 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低质的困境 |
一、创新水平是关系能否“爬坡过坎”的根本 |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二)创新发展的实质是发展动能的根本性转换 |
(三)创新发展是主导国家命运的一场深刻变革 |
二、中国创新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
(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
(三)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四)科技开放合作力度不够 |
三、通过创新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
(一)赶超创新:以“非对称”路径实现引领式发展 |
(二)协同创新:以“政产学研用”模式构建高效创新体系 |
(三)系统创新:以“两轮驱动”释放最大创新活力 |
(四)开放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站位 |
第三章 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失衡的困境 |
一、协调发展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关键 |
(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
(二)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补齐短板与激发潜力的统一 |
(三)协调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撑 |
二、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
(一)区域发展不协调 |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 |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
三、通过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
(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三)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
第四章 绿色发展:跨越环境污染的困境 |
一、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
(一)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
(二)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
(三)绿色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 |
二、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资源消耗增大 |
(二)环境污染严重 |
(三)生态破坏明显 |
三、通过绿色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 |
(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二)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 |
(三)用系统工程思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第五章 开放发展:跨越封闭僵化的困境 |
一、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本出路 |
(二)开放发展的实质是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三)开放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
二、中国全面开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
(一)世界经济增长复苏乏力 |
(二)贸易霸凌主义严重威胁经济全球化 |
(三)全球经济治理滞后 |
三、通过开放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路径 |
(一)构建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体制 |
(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 |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 |
第六章 共享发展:跨越贫富悬殊的困境 |
一、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
(一)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二)共享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 |
(三)共享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和归宿 |
二、我国共享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一)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
(三)社会保障公平性不足 |
三、通过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 |
(一)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三)完善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 |
第七章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继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
一、未来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 |
(一)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一)进入富有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二)进入和谐有序美好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
(三)进入两个文明并重发展的行稳致远阶段 |
(四)进入发展地位跃升与世界强国地位确立阶段 |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构想 |
(一)发展阶段: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
(二)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三)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进 |
(一)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项部署 |
(二)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 |
(三)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
结语 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思路的重大意义 |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二、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 |
三、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伟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清单 |
致谢 |
(5)“逆全球化”形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逆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壁垒出现的新动向 |
(一) 实施国家普遍化 |
(二) 壁垒标准拔高化 |
(三) 壁垒构成系统化 |
(四) 壁垒运用综合化 |
(五) 壁垒作用全程化 |
二、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壁垒发展的新类型 |
(一) 低碳壁垒 |
(二) 标签壁垒 |
(三) 物种和专利壁垒 |
(四) 身份壁垒 |
(五) 反恐壁垒 |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对策 |
(一)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练好农业内功 |
(二) 推动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壁垒风险 |
(三) 健全农产品贸易争端应对机制:完善壁垒防护网 |
(四) 加快农产品贸易国际合作:改善外部环境 |
(6)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相关理论介绍 |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
2.1.1 绿色贸易壁垒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
2.1.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消极影响 |
2.2 绿色壁垒的风险预警理论 |
2.2.1 风险预警及其逻辑体系 |
2.2.2 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 |
2.2.3 绿色壁垒的风险预警 |
第三章 中国对日蔬菜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分析 |
3.1 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市场占有情况 |
3.2 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受阻情况 |
3.2.1 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 |
3.2.2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
第四章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困境 |
4.1 应对绿色壁垒的传统措施及其不足 |
4.1.1 贸易谈判或磋商 |
4.1.2 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
4.1.3 健全国内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4.2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
4.2.1 我国对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诉求 |
4.3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可行性 |
4.3.1 国外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构建的可借鉴性 |
4.3.2 国内构建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的突破 |
4.4 我国构建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基于BP网络模型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技术设计 |
5.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 |
5.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算法 |
5.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1 预警指标的选取原则 |
5.3.2 预警指标的分类与选择 |
5.4 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第六章 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构建的制度安排 |
6.1 完善国内蔬菜生产、流通贸易机制 |
6.1.1 建立健全蔬菜绿色环保生产体系 |
6.1.2 改变蔬菜传统生产模式以提升竞争力 |
6.1.3 完善蔬菜检验检疫手段和方法 |
6.2 构筑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法律法规体系 |
6.2.1 国际、国外相关法律理念的借鉴 |
6.2.2 国内应对绿色壁垒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 |
6.2.3 完善立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 |
6.3 建立健全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II |
附录Ⅲ |
(7)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
1.3.2 食品质量安全理念的演进 |
1.3.3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
1.3.4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进展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4.3 研究逻辑框架 |
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基础理论 |
2.1 风险理论的起源 |
2.2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概念 |
2.3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理论框架 |
2.3.1 风险评估 |
2.3.2 风险管理 |
2.3.3 风险交流 |
2.4 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 |
2.4.1 为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提供科学建议 |
2.4.2 为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提供支持 |
2.4.3 为解决水产品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依据 |
2.4.4 为提高国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供平台 |
2.4.5 为国际技术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
3 国际组织风险分析框架研究 |
3.1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
3.1.1 FAO有关生物风险分析 |
3.1.2 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特点分析 |
3.2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
3.2.1 CAC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
3.2.2 CAC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特点分析 |
3.3 WTO/SPS |
3.3.1 WTO/SPS进口风险分析框架 |
3.3.2 WTO/SPS进口风险分析的特点分析 |
3.4 风险评估框架比较 |
3.5 小结 |
4 发达国家水产品风险分析体系运行情况 |
4.1 美国 |
4.1.1 机构情况 |
4.1.2 运行机制 |
4.1.3 制度建设 |
4.2 欧盟 |
4.2.1 机构情况 |
4.2.2 运行机制 |
4.2.3 制度建设 |
4.3 日本 |
4.3.1 机构情况 |
4.3.2 运行机制 |
4.3.3 制度建设 |
4.4 加拿大 |
4.4.1 机构情况 |
4.4.2 运行机制 |
4.4.3 制度建设 |
4.5 各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比较和分析 |
4.5.1 机构设置方面 |
4.5.2 运行机制方面 |
4.5.3 制度经验方面 |
5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运行情况 |
5.1 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
5.1.1 法律制度建设情况 |
5.1.2 组织及机构设置情况 |
5.1.3 运行机制方面 |
5.2 风险评估工作进展及趋势分析 |
5.2.1 应用现状 |
5.2.2 问题分析 |
5.2.3 发展趋势分析 |
5.3 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及趋势分析 |
5.3.1 应用现状 |
5.3.2 问题分析 |
5.3.3 发展趋势分析 |
5.4 风险交流工作进展及趋势分析 |
5.4.1 应用现状 |
5.4.2 问题分析 |
5.4.3 发展趋势分析 |
5.5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的交互作用 |
5.5.1 风险评估与风险交流的交互作用 |
5.5.2 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的交互作用 |
5.5.3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交互作用 |
5.5.4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三者联动 |
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运行优化建议 |
6.1 风险分析法律制度建设 |
6.2 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建设 |
6.2.1 风险评估机构 |
6.2.2 风险管理机构 |
6.2.3 风险交流机构 |
6.3 风险分析运行机制 |
6.3.1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启动阶段 |
6.3.2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
6.3.3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
6.3.4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过程 |
6.4 小结 |
7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实证研究 |
7.1 山东半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状况 |
7.2 构建基于山东半岛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
7.2.1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的确定 |
7.2.2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2.3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 |
7.3 山东半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评价结论 |
8 结语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之处 |
8.3 不足之处 |
8.4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缩略词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
1.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综合评价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结构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界定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和内涵 |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 |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2.1.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
2.2.1 数量控制机制 |
2.2.2 价格控制机制 |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
2.3.1 贸易效应 |
2.3.2 福利效应 |
2.3.3 产业效应 |
第3章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
3.1.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分析 |
3.1.2 我国农产品出口地区和结构分析 |
3.1.3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分析 |
3.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3.2.1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实施国(地区)的总体情况 |
3.2.2 主要实施国(地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 |
3.2.3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
第4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计和变量选取 |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解释 |
4.3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5.1 健全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
5.2 积极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媒介的信息预警机制 |
5.3 规范壮大第三方认证机构和检测市场,积极开展国际认证 |
5.4 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出口市场 |
5.5 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权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越南进出口美国市场主要水产品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系统分析方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竞争优势分析法 |
1.5 相关理论介绍 |
1.5.1 古典贸易理论 |
1.5.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
第2章 越南主要水产品出口现状 |
2.1 越南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
2.1.1 概况 |
2.1.2 主要出口市场 |
2.2 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
2.2.1 贸易总量显着增长,出口比重很低 |
2.2.2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贸易摩擦日渐增多 |
2.2.3 贸易优势不断扩大,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
2.2.4 比较优势得到发挥,资源压力不断加大 |
第3章 越南出口美国市场主要水产品的现状 |
3.1 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现状分析 |
3.2 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
3.2.1 渔业资源竞争力分析 |
3.2.2 价格竞争力分析 |
3.2.3 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竞争对手分析 |
3.2.4 出口国贸易壁垒分析 |
3.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力分析 |
3.2.6 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4章 越南出口美国市场主要水产品存在的问题 |
4.1 美国对越南出口产品实行贸易壁垒 |
4.2 美国对越南水产品税收政策制约水产品发展 |
4.3 加工原料的不足制约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
4.4 越南主要出口产品存在不足 |
4.4.1 出口品种过于集中导致贸易安全隐患 |
4.4.2 出口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导致贸易效益低下 |
4.4.3 外部区域市场过于集中导致需求效应减弱 |
4.5 越南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
4.5.1 渔业生产者质量意识淡薄 |
4.5.2 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5章 促进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对策及建议 |
5.1 促进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对策 |
5.1.1 采取多种措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
5.1.2 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水产品出口格局 |
5.1.3 优化出口企业管理,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
5.1.4 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 |
5.2 促进越南水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建议 |
5.2.1 突破非关税壁垒,促进出口贸易 |
5.2.2 加快发展养殖业,解决加工原料不足的“软肋” |
5.2.3 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
5.2.4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水产品竞争力 |
5.2.5 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福建省出口日本乌龙茶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回顾 |
1.2.1 福建出口日本乌龙茶遭受的技术壁垒 |
1.2.2 茶叶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政策支持等应对措施 |
1.3 本文的新颖之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福建省出口日本乌龙茶现状 |
2.1 日本市场乌龙茶饮料发展史 |
2.1.1 第一次乌龙茶热 |
2.1.2 第二次乌龙茶热 |
2.1.3 罐装乌龙茶全盛时期 |
2.1.4 罐装乌龙茶平稳期 |
2.2 福建省出口日本乌龙茶发展史 |
2.2.1 准备期 |
2.2.2 起步期 |
2.2.3 兴起期 |
2.2.4 低谷期 |
2.2.5 平稳期 |
第3章 日本进口茶叶相关法规 |
3.1 日本肯定列表出台前相关法规 |
3.2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
3.2.1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简介 |
3.2.2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茶叶农残分析 |
3.3 中日茶叶标准比较 |
第4章 日本进口乌龙茶程序和检查制度 |
4.1 日本进口乌龙茶程序 |
4.1.1 HS编码 |
4.1.2 对关税分类的检查和其它相关法律 |
4.1.3 重要法律法规 |
4.1.4 进口通关 |
4.1.5 销路和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概述 |
4.2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检查制度 |
4.2.1 监控检查 |
4.2.2 命令检查 |
4.2.3 其他检查 |
第5章 日本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查和通报分析 |
5.1 日本对进口中国产茶叶的检查 |
5.1.1 检查涉及相关茶类 |
5.1.2 检查涉及的项目类别 |
5.1.3 检查涉及的项目限量 |
5.1.4 检查中涉及命令检查 |
5.2 日本对进口中国产茶叶通报数据 |
5.2.1 通报涉及的茶类 |
5.2.2 通报涉及的项目种类 |
5.2.3 通报涉及的命令检查项目 |
5.2.4 通报涉及的相关年份分析 |
第6章 出口茶叶安全卫生现状 |
6.1 福建省各地区茶园常用农药调查 |
6.2 出口法检情况 |
6.2.1 出口日本主要监测项目 |
6.2.2 2006年-2013年出口法检不合格情况(福建CIQ) |
6.3 安全风险监控情况 |
6.3.1 出口植物源性食品(茶叶)安全风险监控项目 |
6.3.2 2006年-2013年安全风险监控情况(福建CIQ) |
第7章 出口日本茶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
7.1 出口食品风险分析指南 |
7.1.1 适用范围 |
7.1.2 风险评估 |
7.1.3 风险评价 |
7.1.4 风险管理措施 |
7.1.5 风险管理措施调整原则 |
7.2 出口日本茶叶风险分析报告 |
7.2.1 风险评估 |
7.2.2 风险管理措施 |
第8章 推进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日本实例分析—以福建茶叶进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8.1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
8.2 出口茶叶源头控制 |
8.2.1 规范茶叶种植基地管理 |
8.2.2 加强供应商管理 |
8.2.3 及时掌握最新国内外最新动态 |
8.3 可追溯体系 |
8.3.1 可追溯体系概述 |
8.3.2 可追溯体系实施 |
8.4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认证保持 |
8.5 实验室建设和产品自检自控方面 |
第9章 总结与讨论 |
9.1 总结 |
9.1.1 乌龙茶出口日本历史 |
9.1.2 日本对进口茶叶检查以及通报 |
9.1.3 出口茶叶安全卫生现状 |
9.1.4 出口茶叶的风险分析 |
9.1.5 案例分析 |
9.2 讨论 |
9.2.1 建立出口备案基地,分类指导 |
9.2.2 加大生态茶园建设,提倡健身栽培 |
9.2.3 加大地理标志保护,打击假冒产品 |
9.2.4 加大标准研究,应对技术壁垒 |
9.2.5 加强出口企业自身建设,提高通关效率 |
9.2.6 加强从业者技术培训,提高风险点管控水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日本肯定列表中涉及茶叶的农残相关标准 |
附录2 2006年至2014年上半年日本通报中国茶叶汇总 |
致谢 |
四、我输日农产品遭遇“物种壁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国境口岸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 吴凌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D]. 侯宪利.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3]我国禽产品贸易现状及生物安全挑战分析——基于“鸭子出征灭蝗”事件的思考[J]. 韩振国,李婷,王东辉,宗会来. 中国畜牧业, 2020(13)
- [4]习近平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思路研究[D]. 李卓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5]“逆全球化”形势下农产品贸易壁垒新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J]. 农晓丹. 对外经贸实务, 2018(04)
- [6]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研究[D]. 刘云. 江南大学, 2017(04)
- [7]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现状与问题研究[D]. 米娜莎.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D]. 杨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03)
- [9]越南进出口美国市场主要水产品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文王.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10]福建省出口日本乌龙茶现状及应对措施[D]. 陈迪.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