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探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涂红标[1](2021)在《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和创新思路》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所拥有的重要资本和核心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否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人力资源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人士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的深入研究,将多元化创新思路结合其中,确保企业在会计核算创新模式的辅助下得到全面发展。
张强,葛佳鑫[2](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认为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常青[3](2021)在《资源消耗会计在GD采油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上的油价处在历史性的低位,导致石油企业整体效益下滑、未来经济效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成为当前石油企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02年美国管理会计协会提出资源消耗会计(RCA)是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是应用德国边际弹性成本法(GPK)对传统作业成本法(ABC)的一种改进。RCA从核算对象、量化指标以及成本性态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资源结点的先进成本管理体系,可为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准确与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对GD采油厂当前的经营状况、成本构成和成本核算体系的深入分析,发现目前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油气生产成本信息的精确度不足、闲置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及时反映和控制、采油成本信息层次不够丰富。而RCA成本核算方法由于具有细化成本核算、揭示闲置资源以及丰富成本信息等固有优势,可帮助GD采油厂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运用RCA理论方法,可以对GD采油厂的RCA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详细设计,其中包括:(1)确认成本对象;(2)划分作业成本库和资源库;(3)设置成本账户;(4)设计成本核算程序;(5)编制RCA成本报表。RCA成本核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牵涉到多方的合作,为了保证RCA成本核算制度的顺利施行,GD采油厂应当从人员、数据收集和信息系统三个方面采取充分的保障措施。在人员上,成立专门的RCA工作小组;在数据收集上,需要根据RCA核算需要细化财务数据的分类,充分重视非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信息系统上,应当对ERP系统中各模块的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由于GD采油厂的作业流程稳定、管理层的支持与信息系统先进、数据完备,奠定了GD采油厂实施RCA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通过对GD采油厂RCA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设计,可以发现RCA成本核算能够科学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资源消耗关系,从而提升间接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充分揭示闲置资源并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合同管理、闲置资源处理和利用以及成本管控的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这一方面为GD采油厂在成本核算上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拓宽了RCA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为同类型的石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康嘉雯[4](2021)在《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国内经济局面稳定,当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模式也日趋信息化。企业规模日渐壮大,分公司布局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集团企业的版图扩张不仅仅带来机遇与利润,也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部门作为公司核心管理部门,产生问题对整个公司管理层面影响重大。例如财务组织结构的多层次带来业务运作的滞塞,管理效率低下;机构职能相近造成人员冗余,提高运作成本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公司预期发展目标及扩张步伐,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新选择。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理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涉及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步骤与保障措施。首先从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业务流程、财务报表、信息系统方面分析D集团公司当前财务发展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就当前问题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提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并结合D集团公司自身实力,提出在D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其次是以国有运输D集团公司为背景,结合当前财务问题,以实现业财融合为目的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明确财务共享中心战略目标,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构架共享中心组织结构,梳理财务流程,进行人员分配,建设信息系统等步骤来解决当前财务问题。最后,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制度等方面施行保障措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构建提高公司财务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司财务程序信息化程度;同时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利于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推动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好的发挥财务在公司管理层面的作用,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参与公司管理决策。
李宝泉[5](2021)在《“大智移云”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 ——以云内动力为例》文中认为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以及信息革命均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了经济结构。如今,以“大智移云”为首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社会,并逐步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是每个企业能否长盛不衰的重要标志。“大智移云”时代,对于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空间再也不是制约其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收购兼并活动的频发、全球一体化导致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等因素,都使企业规模越发臃肿起来。而传统的管控模式已无法有效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实施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效益,在此背景下,各企业管理层着力于企业转型为企业发展寻求新的内生动力。依托“大智移云”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云内动力集团基于战略转型、集团管控、成本控制等因素的考虑,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而依托“大智移云”的财务共享中心,如何在“新财务、大共享”的时代背景下取得成效,建立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问题,有待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全文从六个章节展开叙述,旨在深入剖析云内动力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对比其建设前后各方面取得的效果,总结出建设财务共享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以此为其他集团企业提供参考意见。第一章节简要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结合研究现状阐明文章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和存在的创新不足等内容。第二章节主要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财务共享服务及大智移云下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研究,为下文的案例分析建立理论基础。第三章节首先对本文的一些相关概念——大智移云、财务共享服务及流程再造进行介绍,并阐述了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及业财一体化,为之后的案例分析搭建基础理论框架。第四章节通过对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逻辑的充分借鉴,对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大智移云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影响及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路及框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之后的案例分析构建理论逻辑框架。第五章节,首先对本文案例对象云内动力集团进行简单介绍,并从行业及企业自身角度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云内动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从财务方面及非财务方面衡量其建设效果。最后一章节结合其他集团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的存在问题及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云内动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最后对集团企业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些许建议。
苑欣然[6](2021)在《作业成本法下H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体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也在逐年攀升。财政经费虽有增加,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依赖财政收入已无法完全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高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办学水平。近年来,高校合作办学这一新兴的办学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其高额学费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允许特定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和全成本项目收费政策,但是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应该负担多少,如何相对准确地制定收费标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均成本是确定学费标准的核心依据,公众对高校合作办学未来发展以及学费问题的关注,对高校开展成本核算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财政部于2019年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要求事业单位自2021年起加强成本核算,以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当前,高校如何落实财政部要求,并回应公众对教育成本、教育收费、社会服务定价等事项的关切,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展开相关研究。首先探究了高校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对作业成本法等相关概念做了介绍,简述了成本等基础理论,结合相关制度和法规,研究了高校成本核算规范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旨在为接下来的核算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核算依据。其次,对当前高校合作办学成本核算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生均成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下来,结合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进行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生均成本的方案设计。最后,引入H高校合作办学L学院这一真实全面的案例,对核算方案进行应用,得到L学院的生均培养成本,并结合H高校和L学院的办学情况,对L学院进行了成本分析和学费定价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通过作业成本法得到相对准确的生均培养成本,为H高校合作办学学费的合理定价提供依据,为各高校落实财政部要求开展成本核算提供有益借鉴。
宋佳颖[7](2021)在《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从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业务流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驱动着数字化加速前行,带来了企业数据的全面唤醒、计算能力的持续提升、模型算法的不断革新。财务共享服务也要应用新思维、新方法建立财务与业务的广泛链接,逐步实现财务数字化的转型。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H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动因、运行现状、实施效果,对其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化平台的运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财务数字化转型针对其不足提出优化思路。通过运用文献归纳法介绍了国内外对共享服务的研究现状,并且讲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了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定义与概念。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了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包括集团介绍、建设动因等。运用定量分析法选取H集团下上市公司A近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和折线图证实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行成效。通过集团网上公布的资料和对集团工作人员的咨询调研,深入分析了现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组织结构、流程管理、系统功能、员工管理和绩效考核几个方面针对其不足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对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研究,目的是优化和改进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中国企业未来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为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价值。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结论:随着外部技术环境变化和集团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对H集团来说开展优化工作十分必要。集团企业要逐步实现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业务处理标准自动化、绩效评价科学合理化。优化完成后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才可以更好地向高级市场模式转型,跟上共享服务数字化发展的脚步。对于建成后没有过多关注后续发展的企业,也要从负责核算的成本节约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逐步地向管控型共享服务中心转变。
马文静[8](2021)在《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经济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家不断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只是需要获取经济资源、市场资源、物质资源等,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及增值的属性,人力资源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源是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人。[1]能够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具有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即称为企业人力资源。中小型科技企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聚集地。但是,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和生产规模都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要在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不仅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性能更加稳定、价格更具有优势的产品,更加需要降低总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占总体营运成本比重偏大,人力资源的获取(取得)成本、开发(培训)成本、离职及重置成本整体较高,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所面临的人力成本压力逐年增大,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为了保证中小型科技企业良好的生存与营运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者应该重点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视,企业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值水平。本篇论文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并对W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中小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W科技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基础,为政府与商业客户的智慧交通、城市综合治理、智慧社区、智慧商业零售等多种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从算法创新开发、智能硬件设计、平台及应用开发、以及智能运营与数据服务等全链条服务。W科技公司作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代表,具备了知识型人才占比大、学历水平偏高、人员离职率偏高、人力获取及使用成本过高等普遍特征。通过对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最终将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重点放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采取多元化的招聘方式、提高员工开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成本管理水平等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而是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率,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赢取经济利益。本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对本文研究背景做整体概述。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本的涵义,以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所具有的特征。其次,对人力资源成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与分类进行了清晰的概述。最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的综述。第二章节为论文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节介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概念,主要包括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界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在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及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介绍后,第四章主要介绍了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对W科技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的背景、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资源成本投入等情况深入剖析其内在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水平偏差、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增值属性、缺乏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与产出意识等方面。针对W科技公司的现状及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提高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水平、完善薪酬及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资源预算及核算体系、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机制等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措施。最后是研究结论、研究启示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归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期望。
张媛[9](2021)在《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模式优化研究 ——以A银行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分支机构逐渐增多,在传统分散型管理运作模式下,规模化企业的发展需求难以被满足,财务共享模式通过对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传统模式做出了重大变革。作为一种创新型管理模式,财务共享希望通过重塑业务流程实现规模经济下的集约高效经营,国外IBM、微软等公司率先开始了财务共享的实践,并取得了显着成果。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国内企业推行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为大型企业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也对他们的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也开始走上财务共享的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财务共享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国内只有如中兴通讯、海尔这样的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比较成熟的财务共享,商业银行的财务共享发展更是要远远落后。这里面虽然有商业银行特殊的行业性质原因,但伴随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财务共享也已经有了存在的土壤。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管理层级冗余,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运转效率,“大企业病”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如何让众多的分支机构用一个声音说话,真正成为一家法人,成为商业银行集约化管理必须面对的痛点问题。推行一家法人理念,实现分支机构与总行的同频共振,一家银行发出一个声音,也要求财务核算的统一、流程管理的统一。通过财务共享的推行,一是可以加快财务响应速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用集约化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二是能够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对大数据时代的适应能力,及时创新,适时做出变革;三是及时推动财务人员转型,提高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知识支撑经营的能力,从而带动财务组织功能转型。目前国内像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已经率先开始了财务共享的实践,但大部分商业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初具了财务共享的意识,但在推行财务共享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机构设置分散、科技提供支持不足、人员配备体系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欲从A银行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引入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之做对比分析,揭示A银行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优化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问题,优化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模式,探讨商业银行共享发展思路,为其大规模推广财务共享提供参考借鉴。
管淑慧[10](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试探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探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和创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开展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的必要性 |
(一)解决企业人员流动性变化问题 |
(二)工作人员对不同管理方式具有不同反应 |
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基本模式案例分析 |
(一)企业介绍 |
(二)人力资源业务事项及会计处理 |
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思路 |
(一)加大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力度 |
(二)确保构建的人力资源会计评定机制具有较高正确性 |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算手段和计量途径 |
(四)对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报告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 |
(五)对人力资源成本范畴与价值范畴进行思考 |
四、结语 |
(2)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案例介绍 |
1.1 并购双方简介 |
1.2 并购动因 |
1.3 并购过程 |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
3.2 签订对赌协议 |
3.3 加强并购整合 |
4 结束语 |
(3)资源消耗会计在GD采油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 |
2.1.1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
2.1.2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与缺点 |
2.2 弹性边际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
2.2.1 弹性边际成本法原理 |
2.2.2 弹性边际成本法的优点与缺点 |
2.3 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 |
2.3.1 资源消耗会计的概念界定 |
2.3.2 资源消耗的基本原理 |
2.3.3 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 |
2.3.4 资源消耗会计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
2.4 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
第三章 GD采油厂的成本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GD采油厂基本情况 |
3.2 GD采油厂近年来的成本现状 |
3.2.1 GD采油厂成本核算内容 |
3.2.2 GD采油厂成本变化趋势 |
3.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GD采油厂成本管理框架及流程 |
3.3.1 GD采油厂的成本管理框架 |
3.3.2 GD采油厂成本管理流程 |
3.4 GD采油厂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重点成本控制不到位 |
3.4.2 增量预算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成本管理的需求 |
3.4.3 缺少成本动态分析手段 |
3.4.4 成本核算不充足 |
3.5 GD采油厂试行资源消耗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5.1 GD采油厂试行资源消耗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
3.5.2 GD采油厂试行资源消耗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资源消耗会计(RCA)下的GD采油厂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4.1 RCA成本管理方案设计的整体框架 |
4.2 RCA成本管理内容设计 |
4.2.1 汇集成本信息 |
4.2.2 资源消耗识别 |
4.2.3 识别作业与作业动因 |
4.2.4 作业成本分配 |
4.2.5 产品成本分配 |
第五章 资源消耗会计在GD采油厂应用及预期效果 |
5.1 资源消耗会计在GD采油厂的应用 |
5.1.1 成本信息归集 |
5.1.2 资源库分配成本 |
5.1.3 作业中心成本分摊 |
5.1.4 基于动因的作业成本分摊 |
5.1.5 基于动因的产品成本分摊 |
5.2 GD采油厂实施资源消耗会计与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比较 |
5.3 GD采油厂实施资源消耗会计后预期的效果对比分析 |
5.3.1 盈利分析 |
5.3.2 闲置产能分析 |
5.3.3 业务外包分析 |
5.3.4 预算编制分析 |
5.4 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模式下的保障措施 |
5.4.1 从具备基础条件部分启动实施资源消耗会计 |
5.4.2 建全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 |
5.4.3 使用适合企业的数据处理软件 |
5.4.4 加强企业对RCA的培训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 |
1.2.2 关于财务共享的研究 |
1.2.3 关于业财融合在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财务共享相关概念 |
2.1.2 业财融合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组织变革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2.2.4 资源配置理论 |
2.2.5 协同效应理论 |
第三章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
3.1 D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
3.2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3.2.1 D集团公司财务组织架构分析 |
3.2.2 D集团公司财务流程分析 |
3.2.3 D集团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3.2.4 D集团公司信息系统框架 |
3.2.5 D集团公司调查问卷分析 |
3.3 D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务组织结构复杂 |
3.3.2 人才结构不合理 |
3.3.3 信息系统繁杂 |
3.3.4 信息系统单向传输 |
3.3.5 业务与财务疏离 |
3.4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必要性分析 |
3.4.1 改善财务组织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
3.4.2 完善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标准 |
3.4.3 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财融合 |
3.5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 |
3.5.1 自身因素推动 |
3.5.2 改革环境推动 |
第四章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
4.1 财务共享中心架构 |
4.2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原则 |
4.3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目标 |
4.3.1 优化财务组织结构 |
4.3.2 优化人才结构 |
4.3.3 规范业务流程 |
4.3.4 支撑公司经营决策 |
4.4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
4.4.1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选择 |
4.4.2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职能 |
4.4.3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
4.5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配置 |
4.5.1 行政管理岗位 |
4.5.2 业务处理岗位 |
4.5.3 运营管理岗位 |
4.6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4.6.1 费用报销业务 |
4.6.2 资产采购业务 |
4.6.3 固定资产报废流程 |
4.7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 |
4.7.1 账务报销管理系统 |
4.7.2 影像管理系统 |
4.7.3 银企互联系统 |
4.7.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
4.8 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 |
第五章 D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保障措施 |
5.1 信息技术保障 |
5.1.1 完善财务数据管理 |
5.1.2 统一数据信息接口 |
5.1.3 注重会计信息安全性 |
5.2 人力资源保障 |
5.2.1 培养复合型人才 |
5.2.2 优化员工激励制度 |
5.3 公司制度保障 |
5.3.1 制定适配的内部控制制度 |
5.3.2 执行规范化管理流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关于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大智移云”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 ——以云内动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二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大智移云 |
二、财务共享服务 |
三、流程再造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 |
二、流程再造理论(BPR) |
三、业财一体化 |
第四章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逻辑框架 |
第一节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
一、加强管控能力 |
二、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
三、提高企业财务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 |
四、助力人力资源战略 |
第二节 “大智移云”对财务共享的影响 |
一、大数据支持财务共享形成财务大数据 |
二、人工智能使财务共享更高效 |
三、移动互联让财务共享更便利 |
四、云计算为财务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
第三节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思路与框架 |
一、战略定位 |
二、组织架构设计 |
三、业务流程设计优化 |
四、信息平台设计 |
五、运营管理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一、案例公司介绍 |
二、建设动机分析 |
第二节 云内动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 |
一、战略定位 |
二、组织架构设计 |
三、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
四、信息平台设计 |
五、运营管理 |
第三节 实施效果分析 |
一、优化组织资源 |
二、业务流程梳理及优化 |
三、助力人力资源战略 |
四、实现高效成本管理 |
第四节 案例评价 |
第六章 案例启示 |
第一节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业务流程 |
二、人员建设 |
三、信息安全 |
四、法律风险 |
第二节 优化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议和措施 |
一、优化完善业务流程 |
二、强化人才优化机制 |
三、建立数据安全机制 |
四、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作业成本法下H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高校培养成本研究综述 |
1.3.2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的应用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实施基础 |
2.1 相关概念介绍 |
2.1.1 高校合作办学 |
2.1.2 高校生均培养成本 |
2.1.3 作业成本法 |
2.2 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理论基础 |
2.2.1 成本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教育投资效益理论 |
2.3 高等教育收费研究 |
2.3.1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 |
2.3.2 高校合作办学定价原则 |
2.4 高校合作办学生均成本核算规范 |
2.4.1 成本核算原则和对象 |
2.4.2 成本核算范围 |
第三章 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现状 |
3.1.1 由承办高校统一核算 |
3.1.2 核算年度不统一 |
3.1.3 成本公开信息不完善 |
3.2 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3.2.1 成本核算意识薄弱 |
3.2.2 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 |
3.2.3 成本归集与分配不合理 |
3.2.4 缺乏科学统一的核算体系 |
3.3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生均培养成本的契合性分析 |
3.3.1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3.3.2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方案设计 |
4.1 基本要素界定 |
4.1.1 明确成本对象 |
4.1.2 确定成本核算期间 |
4.2 资源费用确认与计量 |
4.3 作业认定与作业中心设计 |
4.3.1 作业认定 |
4.3.2 作业中心设计 |
4.4 资源动因选择与作业成本归集 |
4.4.1 资源动因选择 |
4.4.2 作业成本归集 |
4.5 作业动因选择与作业成本分配 |
4.5.1 作业动因选择 |
4.5.2 作业成本分配 |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核算H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应用 |
5.1 H高校合作办学概况及其成本概述 |
5.1.1 学校概况 |
5.1.2 相关基础数据 |
5.2 H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 |
5.2.1 资源费用确认与计量 |
5.2.2 作业成本归集 |
5.2.3 作业成本分配 |
5.2.4 L学院培养成本汇总 |
5.3 成本核算报告及其运用 |
5.3.1 成本报告与分析 |
5.3.2 成本核算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
2.2 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资源配置理论 |
2.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2.4 扁平化管理理论 |
3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 |
3.1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
3.1.1 H集团基本情况 |
3.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动因 |
3.2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状 |
3.2.1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
3.2.2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架构 |
3.2.3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 |
3.2.4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档案管理 |
3.2.5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的运行 |
3.2.6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
3.2.7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质量管理 |
3.3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的成效 |
3.3.1 提升管控能力 |
3.3.2 实现财务流程标准化 |
3.3.3 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
3.3.4 增强财务信息价值 |
3.3.5 发挥业务部门监督评价作用 |
3.3.6 提升流程效率价值 |
3.4 本章小结 |
4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 |
4.1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 |
4.1.1 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
4.1.2 业务流程效率较低 |
4.1.3 信息系统集成度较低 |
4.1.4 财务人员离职率高 |
4.1.5 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 |
4.2 本章小结 |
5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方案 |
5.1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5.1.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总体目标 |
5.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基本原则 |
5.2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设计 |
5.2.1 组织架构的优化设计 |
5.2.2 业务流程的优化设计 |
5.2.3 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 |
5.2.4 人员管理的优化设计 |
5.2.5 绩效考核的优化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保证充足资金支持 |
6.2 优化组织内部控制管理 |
6.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4 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
6.5 做好财务人员转型工作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
2、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 |
3、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关研究 |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1、研究内容 |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3、研究思路 |
4、研究方法 |
5、论文框架 |
二、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
(一)人力资本概述 |
1、人力资本理论 |
2、人力资本特征 |
(二)人力资源成本概述 |
1、人力资源成本含义 |
2、人力资源成本分类 |
3、人力资源成本指标 |
4、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概述 |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 |
1、中小型科技企业 |
2、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标准 |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
1、企业员工大多为知识型人才 |
2、人力资源的创造性 |
3、人员流动性较大 |
4、人员年轻化 |
(三)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特点 |
1、获取成本较高 |
2、人员离职成本高 |
3、使用与保障成本高 |
四、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现状分析 |
(一)W科技公司背景介绍 |
1、基本情况 |
2、员工数量与结构类指标 |
(二)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现状 |
1、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情况 |
2、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情况 |
3、人力资源成本指标分析 |
(三)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1、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2、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3、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人力资源离职及保障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四)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管控问题原因分析 |
1、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认知不全面 |
2、缺乏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与产出控制意识 |
3、忽略了人力资源增值属性 |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
五、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对策 |
(一)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控制对策 |
1、健全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 |
2、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 |
3、多元化的招聘手段 |
(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控制对策 |
1、采取多元化的薪资结构 |
2、建立员工持股计划(ESOP) |
3、绩效考核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 |
4、建立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及核算管理体系 |
5、提高级管理层人力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
(三)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控制对策 |
1、加强W科技公司培训费用预算制度 |
2、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工作 |
3、注重培训结果评估 |
(四)人力资源离职及保障成本控制对策 |
1、降低离职率 |
2、鼓励员工参与日常管理 |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4、为员工建立职业通道 |
(五)预期实施效果 |
1、人力资源获取成本适当的降低 |
2、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
3、提高存量人才的潜力 |
4、降低离职成本与保障成本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模式优化研究 ——以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财务共享内涵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财务共享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财务共享推行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
2.1 财务共享理论基础 |
2.1.1 流程再造理论 |
2.1.2 规模经济理论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2.1.4 组织结构理论 |
2.2 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
2.2.1 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 |
2.2.2 财务共享模式的驱动因素 |
2.2.3 财务共享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
第3章 A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的对比分析 |
3.1 A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组织结构对比分析 |
3.1.1 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组织结构概况 |
3.1.2 A银行财务组织现状 |
3.1.3 中国建设银行与A银行的对比分析 |
3.2 A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流程建设的对比分析 |
3.2.1 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流程建设概况 |
3.2.2 A银行财务流程现状 |
3.2.3 中国建设银行与A银行的对比分析 |
3.3 A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共享平台搭建的对比分析 |
3.3.1 中国建设银行共享平台搭建概况 |
3.3.2 A银行财务平台现状 |
3.3.3 中国建设银行与A银行的对比分析 |
3.4 A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员工管理对比分析 |
3.4.1 中国建设银行财务共享员工管理概况 |
3.4.2 A银行员工管理现状 |
3.4.3 中国建设银行与A银行的对比分析 |
3.5 小结 |
3.5.1 组织结构 |
3.5.2 流程建设 |
3.5.3 平台建设 |
3.5.4 员工管理 |
第4章 A银行财务共享优化模式的构建 |
4.1 财务共享组织架构的构建 |
4.1.1 组织架构构建的原则 |
4.1.2 组织架构的构建 |
4.2 财务共享业务流程的构建 |
4.2.1 费用报销流程的构建 |
4.2.2 应付账款流程的构建 |
4.2.3 资产管理流程的构建 |
4.2.4 税务管理流程的构建 |
4.3 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构建 |
4.3.1 系统介绍 |
4.3.2 优化点 |
4.4 财务共享人员管理模式的构建 |
4.4.1 绩效考评模式的构建 |
4.4.2 正负向激励模式的构建 |
4.5 财务共享优化模式构建原则 |
4.5.1 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
4.5.2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
4.5.3 及时转变工作理念 |
第5章 A银行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保障 |
5.1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5.1.1 风险控制环节前移 |
5.1.2 保障财务监督职能 |
5.1.3 加强人员权限管理 |
5.2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
5.2.1 明确职责划分 |
5.2.2 完善配套制度 |
5.2.3 充实IT力量 |
5.3 利用大数据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
5.3.1 从数据源头提升信息准确度 |
5.3.2 嵌入MPP和Hadoop数据处理系统提升效能 |
5.3.3 多手段并行提升信息安全性能 |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4.1 人岗匹配 |
5.4.2 加强人员流动 |
5.4.3 引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点 |
6.3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四、试探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和创新思路[J]. 涂红标. 今日财富, 2021(22)
- [2]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3]资源消耗会计在GD采油厂的应用研究[D]. 常青.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D]. 康嘉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大智移云”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 ——以云内动力为例[D]. 李宝泉.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作业成本法下H高校合作办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研究[D]. 苑欣然. 河北大学, 2021(02)
- [7]H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及优化研究[D]. 宋佳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8]W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D]. 马文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9]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模式优化研究 ——以A银行为例[D]. 张媛. 山东大学, 2021(02)
-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标签:成本核算论文; 财务共享服务论文;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论文; 共享服务中心论文;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