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包锦,吕晓桂[1](2021)在《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制度保障不够明确、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相对薄弱、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包括从制度上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适当调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集体备课研讨等;最后提出了在农林类院校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朱鋐雄,王向晖,尹亚玲[2](2021)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如何应对这"两个大局"的发展?怎样培养在新发展阶段能很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把课程思政放在"两个大局"的时代大背景下,从思政的视角对与大学物理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系统集成、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与学科贯通、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等五大关系作了初步理性探讨。同时,我们基于大学物理课程自身具有的思政价值和思政元素,阐述了大学物理在课程思政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渠"和"责任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李杨[3](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民族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中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而传统大学物理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缺失,为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对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研究在民族院校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对民族院校提高理工科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考虑到民族院校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大学物理课程特征,分析在民族院校里,利用雨课堂对大学物理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然后对大学物理课程基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阐明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并对民族院校、雨课堂、混合教学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教学和雨课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班学生物理基础情况以及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民族院校可以进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也迫切需求现在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中。其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混合教学模式,并将建构主义、探究性社群理论、泛在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作为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根据该模式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再设计。最后,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选取由相同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班级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班级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验证该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测试,使用SPSS统计分析学生测试成绩,经对学生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班级成绩与对照班级成绩存在显着差异,两样本均值差为4.217,A班成绩显着高于B班成绩。表明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在民族院校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陈志强[4](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会对大学阶段的教学产生联动影响。大学物理实验是后续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两个阶段间教学衔接的研究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加不同阶段教学衔接的贴合度,本课题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线索对两阶段教学指导性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并提出建议。最后从核心素养和教学衔接的角度设计了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实验的教学案例,并作总结。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归纳研究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概况,对国内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以及研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依据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通过《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以及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第四部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当前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第六部分:以力学部分实验为例,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及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第七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5](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完成了首批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紧接着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进行了首次考试。在新高考改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比较高,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时代性。正确把握新高考的能力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发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支撑学生能力的提升。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新高考相关国家政策、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凝练出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要点,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项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教学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提出的能力培养策略,选取高中物理中《向心力》和《质点与参考系》两个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探索了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物理一线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帮助,对全国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胡贝[6](2021)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承的宝贵财富,它博大精深,内容丰赡,蕴含深刻的科学内涵与德育价值。而科学与人文密不可分,相异互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大有裨益。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逻辑归纳等方法对高考试题和人教版、沪科版、粤教版、鲁科版共四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以及师生反馈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年高考试题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增加;四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均引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但是引用形式基本停留在表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资源喜爱程度有差异,而物理教师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意识较薄弱,重视度较低;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教学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做了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学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本文分为四章进行了论述:第一章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此外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的论述。第二章统计分析了四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和近六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同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师生对于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态度。第三章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素材,对可引用至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按照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和能量、机械振动机械波、物理思想和误差进行分类整理,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直接可利用、可借鉴的教学资源,并且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方式。第四章设计了《力学单位制》和《游标卡尺的使用》的实践案例,笔者在长沙市第六中学进行了约半年的教学实践,实践的初步效果是学生在物理观念与应用、物理思维、态度与责任、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刘武[7](2020)在《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科书的内容表明了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升教学效率,对教科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一样,具有承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开发教科书中的资源,就不能忽略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对于教科书中的插图,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教科书中插图的设计方法、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方法、编排教科书中插图的方法、对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优化应用等。但是,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大多数文献资料中,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性的,并且很空泛,很少有针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在特定地区进行的调查研究。本论文在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本论文由八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前言,主要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现阶段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文献中对相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空白。第二章是研究设计,主要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该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本论文主要调查研究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这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就是指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系列中的: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这五册课本。第三章重点阐述了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探究分析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理论。第四章对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了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在本论文中主要按照插图出现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了章头图、课文图和习题图。在这个分类的前提下,又从功能上对课文图进行了细化分类,将课文图分为概念工具类、能力提高类和情感深化类三个类型。和现阶段这一方向的研究相比,本论文将物理原理示意类的插图合并到能力提高类当中了,因为这一类插图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难,比较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一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笔者选择了武威市十三所高中的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针对师生的两套调查问卷,对该地区师生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插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统计分析。另外,笔者还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并作了访谈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之前对插图的分类、以及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对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对应的策略。第七章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策略提出了总体性的建议。第八章是结论和反思。这一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作了反思。
唐龙[8](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在学校教学中逐渐深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能力。针对课程改革而言,与中考命题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必定会对中考命题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这需要中考试卷命题要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改革与完善,以此来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能力。在新课改逐渐深入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考物理试卷命题中,充分将物理知识中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物理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较强对中考物理试卷的深入研究,能够重视对学生物理应用水平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卷试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新疆地区的中考物理试卷命题特点及趋势,论文第一章主要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论文第二章主要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论文第三章分析了新课改下的物理中考试题题型及考点,以新疆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进行深入解析。论文第四章分析新课程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的考察方向。论文第五章主要针对新疆中考物理试题命题特点,提出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向。第六章主要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梁德婧[9](2020)在《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提出20世纪以来,物理学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方面都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推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旧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阶梯和导向,是各个新兴学科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石,因此对于物理学的教学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教学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阶段,相关各阶段的教育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各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却并未得到广泛重视,直至现在,关于教育衔接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充分。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这对后续的大学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中教育改革后的需求。教师如何在授课中正确把握学生的物理基础、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做好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莫大的联系。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就要为大学物理的教学打下基础,为与大学物理更好衔接做好准备。为进行相关研究,笔者首先在通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国内外关于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尤其是与物理教育衔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衔接的措施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教育衔接层面比较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与衔接现状,并以电磁学部分内容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然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部分理工科专业低年级学生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学习现状以及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障碍进行调查,并对两名大学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从而对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及其产生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学生等方面对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的思考和策略。
徐娴静[10](2020)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是课堂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习题课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课型,它具有巩固物理知识、深化物理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然而,当下物理习题课却屡屡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笔者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几年中,对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多数文献零散、缺乏系统性、多以教师经验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查。因此,关于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着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题背景和研究现状,对物理习题课、习题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理论分析;为了解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笔者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借鉴其他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宝贵经验,从所在区两所高中校抽取26位教师、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习题课的认识存在出入,教学环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习题课存在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的现象。一节有效的习题课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还要兼顾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因此,本文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从教师课堂教学和课下指导两个方面对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针对习题课内容提出习题的选用策略、习题的几种分析策略,其中包含审题指导策略、过程分析策略、演算指导策略、问题引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及实验题的有效教学策略;针对教学环节提出几点实施策略,其中包含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语言的严谨性、示范的规范性,以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对教师课下指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提出课后习题的布置策略、提供讲义引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定期复习,以及对学生做心理引导的几个实施策略。最后,以这些策略为理论指导,笔者设计习题课教学环节并深入课堂实践,在实践中检测这些策略的效果,并针对效果提出了相关总结和建议。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归纳出一节有效的习题课需要教师做到几点:(1)善于学情分析,寻找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习题;(2)善于采用多种习题分析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3)善于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做好课后自主学习。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完善理论体系,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参考。
二、论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制度保障不够明确 |
(二)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相对薄弱 |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
三、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
(一)从制度上保证课程思政的实施 |
(二)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
(三)注重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意识的提升 |
(四)适当调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
(五)集体备课研讨 |
四、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路径 |
(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论文提纲范文)
1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显性课程思政”和“隐性课程思政” |
2 课程思政与系统集成:“简单组合”和“系统整合” |
3 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跑道”和“通道” |
4 课程思政和学科贯通:“上下渗透”和“左右交叉” |
5 课程思政和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
6 结语 |
(3)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民族院校 |
(二)雨课堂 |
(三)混合式教学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一)混合式教学定义的研究 |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
二、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三、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大学物理学习者基本信息分析 |
三、微信以及混合式学习情况分析 |
四、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四章 基于雨课堂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
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探究性社群理论 |
(三)泛在学习理论 |
(四)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三、前端分析 |
(一)学习需求分析 |
(二)学习内容分析 |
(三)学习者分析 |
(四)学习环境分析 |
四、教学过程设计 |
(一)面对面授课前教学设计 |
(二)面对面授课时教学设计 |
(三)面对面授课后教学设计 |
五、教学评价设计 |
第五章 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
一、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
二、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过程 |
(一)高斯定理教学设计 |
(二)面对面授课前 |
(三)面对面授课 |
(四)面对面授课后 |
三、教学评价 |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民族院校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调查问卷 |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概况 |
1.2.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实验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
1.3 国内研究概况 |
1.3.1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2 物理实验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3 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概况 |
1.3.4 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
2.1.1 物理实验教学 |
2.1.2 核心素养 |
2.1.3 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STEM教育理论 |
第3章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比较分析 |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验部分综述 |
3.2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综述 |
3.3 两份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
第4章 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调查实施 |
4.1.4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5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6 调查结论 |
4.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2.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3 调查实施 |
4.2.4 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5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6 调查结论 |
第5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
5.1 基于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2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3 基于科学探究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4 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5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综合建议 |
第6章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教学衔接案例 |
6.1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概述 |
6.2 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3 以《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4 本章总结 |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力取向更加显着 |
(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主要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加德纳的理解教育理论 |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
一、新高考相关政策及其能力要点 |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政策分析 |
(二)政策中的能力核心要点整合与凝练 |
二、《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 |
(一)《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析 |
(二)《考试说明》能力要点凝练 |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
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
五、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核心要点凝练与内涵分析 |
(一)能力要求核心要点凝练 |
(二)能力要点内涵分析 |
第四章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一)教师问卷 |
(二)学生问卷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问卷的分析 |
(二)学生问卷的分析 |
四、调查结论 |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 |
(二)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 |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 |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
(五)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二、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 |
(一)有效介入能力目标 |
(二)分解能力目标 |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论证意识,提升推理论证能力 |
(三)增强简化意识,善于抽象类比,培养模型建构能力 |
(四)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散思维,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
(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
第六章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一、《向心力》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二、《质点与参考系》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设计评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6)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
1.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 |
1.1.3 高考命题趋势的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提升学习兴趣,增强科学素养 |
1.2.2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
1.2.3 加强学科交融,实现育人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7 概念界定 |
1.7.1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
1.8 理论基础 |
1.8.1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
1.8.2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
1.8.3 教育文化学 |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
2.1 中华传统文化在四个版本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分布现状 |
2.1.1 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教版、沪科版、粤教版、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分布 |
2.1.2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总结分析 |
2.2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考试题的分布现状 |
2.3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研究——学生问卷调查 |
2.3.1 问卷设计 |
2.3.2 调查背景 |
2.3.3 调查对象 |
2.3.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2.4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
2.4.1 问卷设计 |
2.4.2 调查背景 |
2.4.3 调查对象 |
2.4.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 |
3.1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原则 |
3.1.1 科学 |
3.1.2 适量 |
3.1.3 多样 |
3.2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内容 |
3.2.1 力学 |
3.2.2 电磁学 |
3.2.3 光学 |
3.2.4 热学和能量 |
3.2.5 机械振动机械波 |
3.2.6 物理思想和误差 |
3.3 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方式 |
3.3.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3.3.2 讲解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 |
3.3.3 将物理学史纳入教学 |
3.3.4 编排课后习题、试题 |
3.3.5 自创诗词、散文作品 |
3.3.6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 |
3.3.7 开展校本课程或者科普讲座 |
第四章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及其效果评测 |
4.1 实践案例 |
4.1.1 《力学单位制》 |
4.1.2 《游标卡尺的使用》 |
4.2 实践效果 |
4.2.1 作业展示 |
4.2.2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问卷调查 |
4.2.3 实践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该课题研究的空白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双重编码理论 |
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
第4章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析与归类 |
4.1 教科书中插图的总体分析 |
4.2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 |
第5章 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
5.1 针对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
5.2 针对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
5.3 针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 |
5.4 针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分析 |
第6章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应用策略 |
6.1 充分利用章头图激发学生对相应章节的学习热情 |
6.2 分类应用课文图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
6.3 有效利用习题图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第7章 关于教科书中插图使用的总体建议 |
7.1 创建一线教师和教科书编写者交流的平台 |
7.2 提高教师对教科书中插图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
7.3 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教科书中插图的意识 |
7.4 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插图 |
第8章 结论 |
8.1 基本收获 |
8.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选题理由及依据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 |
2.1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
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 |
2.2.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 |
2.2.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 |
第3章 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
3.1 新疆中考物理试卷总体分析 |
3.2 新疆中考物理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
3.3 中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 |
3.4 新疆中考试卷各知识模块分析 |
3.5 中考物理各知识点分析 |
3.5.1 力学模块 |
3.5.2 电学模块 |
3.5.3 声光热模块 |
第4章 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
4.1 联系生活及社会实际 |
4.2 情境多样化与信息灵活化 |
4.3 重视物理实验考查 |
4.4 重视实验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考查 |
4.5 注重基础,贴近生活 |
第5章 基于中考物理试卷下的中考物理教学策略 |
5.1 强调以知识为载体的素质教育 |
5.2 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
5.3 强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5.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
5.5 善于运用类比教学法 |
5.6 注重与高中教学的衔接 |
第6章 新课改下教学案例——大气压强 |
第7章 总结与思考 |
7.1 总结 |
7.2 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教育系统论 |
2.2 学习阶段论 |
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中电磁学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
3.1 教育理念的分析与比较 |
3.2 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3.3 电磁学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2 教师访谈调查 |
第五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电磁学部分教学衔接策略 |
5.1 影响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的因素分析 |
5.2 对电磁学部分有效教学及衔接的策略分析 |
5.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衔接设计案例:电场 电场强度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教育学理论基础 |
2.3 心理学理论基础 |
3 高中物理习题课现状 |
3.1 教师对物理习题课有效性认识 |
3.2 学生对物理习题课有效性认识 |
4 提高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的策略 |
4.1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4.2 学生课后学习的有效性 |
5 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策略实践案例 |
5.1 习题教学片段——波的形成与传播 |
5.2 典型教学案例剖析 |
6 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论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包锦,吕晓桂.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8)
- [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J]. 朱鋐雄,王向晖,尹亚玲. 物理与工程, 2021(04)
- [3]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D]. 李杨.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4]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D]. 陈志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5]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 喀什大学, 2021(07)
- [6]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 胡贝.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D]. 刘武. 西南大学, 2020(05)
- [8]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D]. 唐龙.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梁德婧. 苏州大学, 2020(02)
- [10]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 徐娴静.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