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辉[1](2014)在《车辆行驶轨迹的特征参数重构及对行车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辆区域连续行驶轨迹是其运行道路线形的直观体现,线形参数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运行安全和道路通行率。本文开发了车辆区域行驶轨迹的平纵线形参数重构算法并提出其校验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道路的汽车行驶稳定性进行检测,对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论文系统分析车辆运行轨迹的勘测技术及其特点,提出基于车载GPS的区域连续行驶轨迹检测技术。采用惯性测速系统SPEED-BOX采集车辆位置坐标、姿态角等数据,针对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短、异常突出点及毛刺多的特点,本文创建基于模糊识别技术(方位角识别)的线形识别方法,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理论建立平面线形参数重构体系(前处理-偏心改正-线形识别-分组拟合-整体连接);并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建立纵面线形参数重构方法。分析汽车在平纵组合路段上行驶的运动特性,建立其稳态运行的平衡方程,由不发生侧翻、侧滑危险工况的极限条件,提出汽车在空间三维路面上行驶时的侧翻、侧滑预测模型,并深入研究模型中侧翻阈值和横向力系数的取值。同时,对车辆边下坡边转弯的工况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下坡转向时不发生转向失效最高运行车速的预测模型。基于VC++6.0开发车辆行驶稳定性检测系统。以西安市关中环线环山路(东汤峪至清禅寺)段作为工程实例,利用SPEED-BOX记录车辆行驶轨迹,采用线形参数重构模块处理车载GPS数据,得到实例道路行驶轨迹的线形参数(桩号及其坐标、平曲线半径、纵坡、曲线长度等),并将重构结果与《公路设计规范》进行比较,验证了重构算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应用论文研究成果对实测道路K7+463K15+495段的行车稳定性进行预测,得到汽车侧滑、侧翻和下坡转向失稳时的临界运行车速和失稳路段,以此获得各路段安全行驶的极限车速,为设定限速和改善路段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
杨倩荣[2](2013)在《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下,我国的公路事业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道路的改扩建工程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我国部分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也逐渐进入养护、改建阶段,并且以至今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改建维护工程的数量也会日益增加,为了使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更加趋于完善,将已建成的但是不能满足现在交通运输量的旧路,以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旧路段,进行公路改建养护或修建新线。其中,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原有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条件有限,并且山区高速公路地势条件复杂,在道路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发展,从而导致道路事故频发。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有针对性的对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项目为G50沪渝高速公路渝长段的事故多发路段,桩号为K1073~K1707。通过对该事故多发路段进行交通量、运行速度、道路线形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调查,分析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对导致该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评价,为该路段进行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该路段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总结出了影响该路段交通安全的不同因素,包括驾驶员、车辆运行速度、道路线形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都对该路段的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的提出了该路段改扩建工程方案,根据提出的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的不同改扩建实施措施,以达到改善该路段道路交通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张玥[3](2005)在《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作为20世纪的重大技术成就之一,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工业和各个工程领域,并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传统的手工方法正逐步地被现代化CAD技术所取代。它将计算机迅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和数据的特点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工程勘察设计提供了理想的手段和工具。本文讨论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问题,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着重讨论了在公路路线勘测设计过程中有关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介绍了在公路路线设计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卵形曲线的计算方法、平曲线超高过渡的计算方法、坐标变换与计算、线形透视图绘制等问题,编制完成了实用的公路路线辅助设计程序。 计算机算法的研究是程序设计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的内容以讨论各种几何要素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为主,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问题,如系统结构、编程技术与技巧、数据结构与数据传输等问题未作更深入的探讨和介绍,程序设计的指导思想亦将能够实现预期的计算、绘图功能作为基本要求,从软件工程角度来看,尚不够完善和成熟。 本系统中路线平面设计模型仍采用我国传统的基于导线的平面设计方法,即直线型定线方法,或称为导线法,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部门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设计。导线法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便于为一般的公路路线设计人员所接受和使用。实用程序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平台,编程语言采用VisualBASIC 6.0,设计图表绘制在AutoCAD R14中完成。程序开发过程中,共编写源程序代码1.1万余行,并通过了系统调试、编译,本程序可完成各等级公路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主要设计计算工作,绘制各类设计图表,以及土石方数量计算等内容,经实际测试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仪垂山,李杰[4](2002)在《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双向不等的纵坡上 ,巧妙运用平曲线设计中的切基线线型 ,设计标高对等的桥梁(竖曲线 )对称结构 ,同时给出对应设计顶点的位移计算
二、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车辆行驶轨迹的特征参数重构及对行车稳定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组织结构和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车辆区域行驶轨迹检测和参数重构研究 |
2.1 区域行驶轨迹数据采集 |
2.1.1 区域行驶轨迹勘测[15] |
2.1.2 GPS 定位技术 |
2.1.3 SPEED-BOX 简介 |
2.2 行驶轨迹平面线形参数重构 |
2.2.1 平面线形组合类型 |
2.2.2 车辆运行轨迹与道路线形关系 |
2.3.3 行驶轨迹平面参数重构方法 |
2.3 行驶轨迹纵面线形参数重构 |
2.4 重构算法技术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行驶稳定性预测模型开发研究 |
3.1 汽车行驶运动学模型 |
3.1.1 平曲线行驶运动学分析 |
3.1.2 下坡时运动学分析 |
3.2 汽车侧翻预测模型 |
3.3 汽车侧滑预测模型 |
3.4 下坡行驶转向稳定性预测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辆公路行驶稳定性检测系统开发 |
4.1 基于 ADO 的轨迹数据读取模块设计 |
4.2 原始曲线绘制模块设计 |
4.3 实例道路的车辆轨迹采集和自动化重构 |
4.3.1 平面线形自动化重构 |
4.3.2 纵面线形自动化重构 |
4.3.3 整体重构结果输出 |
4.4 实例道路车辆行车稳定性检测 |
4.4.1 侧滑检测 |
4.4.2 侧翻检测 |
4.4.3 下坡行驶转向稳定性检测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致谢 |
(2)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道路改扩建发展现状 |
1.2.1 国外道路改扩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道路改扩建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段路况调查与评价 |
2.1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段交通现状概述 |
2.2 事故易发段调查与分析 |
2.2.1 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
2.2.2 运行速度调查与分析 |
2.2.3 事故调查与分析 |
2.2.4 道路几何线形调查与分析 |
2.3 评价分析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因素 |
2.3.1 行车安全评价 |
2.3.2 道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评价 |
2.3.3 道路沿线交通设施及管理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成因分析 |
3.1 事故易发段的人为因素分析 |
3.2 事故易发段行车速度分析 |
3.3 道路线形因素分析 |
3.3.1 道路平面线形分析 |
3.3.2 道路纵断面线形分析 |
3.3.3 道路线形组合分析 |
3.3.4 视距因素分析 |
3.4 事故多发段的气候因素分析 |
3.4.1 冰雪的影响 |
3.4.2 雨的影响 |
3.4.3 雾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段改善对策及方案研究 |
4.1 近期方案 |
4.1.1 超高及行车视距改善方案研究 |
4.1.2 路面改造及抗滑改善方案研究 |
4.1.3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善方案研究 |
4.1.4 完善道路排水设施方案研究 |
4.2 远期方案 |
4.2.1 路线方案建设条件研究 |
4.2.2 路线方案可行性研究 |
4.2.3 路线平、纵线形改善方案研究 |
4.3 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方案效果分析与研究 |
5.1 方案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 |
5.1.1 方案目标设定 |
5.1.2 方案可行性分析 |
5.2 方案效果检查及研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公路路线辅助设计程序的主要功能 |
1.3.1 设计计算 |
1.3.2 图形处理 |
2.程序流程与算法 |
2.1 程序整体工作流程 |
2.2 平面设计 |
2.2.1 平面设计系统的任务 |
2.2.2 平面设计流程 |
2.3 纵断面设计 |
2.3.1 纵断面地面高程的获取 |
2.3.2 纵断面线形设计 |
2.3.3 纵断面设计流程 |
2.4 横断面设计 |
2.4.1 横断面地面线数据采集与处理 |
2.4.2 定义标准横断面与横断面自动设计 |
2.4.3 横断面设计流程 |
2.5 线形透视图 |
2.5.1 透视原理和基本概念 |
2.5.2 透视基本参数的选取 |
2.5.3 物点坐标计算 |
2.5.4 隐藏线消除 |
2.5.5 透视图绘制流程 |
2.6 程序系统的人机分工 |
3.基于导线的平面设计模型 |
3.1 基本型曲线计算 |
3.1.1 曲线要素计算 |
3.1.2 逐桩坐标计算 |
3.2 导线法布设卵形曲线的计算方法 |
3.2.1 引言 |
3.2.2 常规计算方法的回顾 |
3.2.3 改进的计算方法 |
3.2.4 提高计算精度 |
3.2.5 约束条件(3)的检验及圆曲线长度的计算 |
3.2.6 卵形曲线线形设计小结 |
3.2.7 中间回旋线的坐标计算 |
3.3 其它曲线形式的处理 |
3.3.1 S形曲线及C形曲线 |
3.3.2 虚交曲线与双交点曲线 |
3.3.3 回头曲线 |
3.3.4 凸形曲线 |
3.4 小结 |
4.平曲线超高过渡计算 |
4.1 线性过渡方法 |
4.1.1 以未加宽前的内侧行车道边缘为旋转轴 |
4.1.2 以中线为旋转轴 |
4.2 非线性过渡方法 |
4.3 应注意的问题 |
4.4 C形曲线两回旋线衔接处超高、加宽的过渡方法 |
4.5 小结 |
5.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程序简介 |
2.程序编制依据 |
3.程序主要功能 |
4.程序安装及运行 |
4.1 程序安装 |
4.2 程序运行环境 |
5.程序用户界面 |
6.程序操作流程 |
7.数据文件格式 |
7.1 地面线资料 |
7.1.1 纵断面地面线资料 |
7.1.2 横断面地面线资料 |
7.2 设计参数 |
7.2.1 设计参数资料 |
7.2.2 测量断链资料 |
7.3 平面数据 |
7.3.1 平面设计资料 |
7.3.2 坐标计算资料 |
7.4 纵断面数据 |
7.5 横断面数据 |
7.5.1 路幅设计资料 |
7.5.2 占地宽分段资料 |
7.5.3 路槽设计资料 |
7.5.4 边坡设计资料 |
7.5.5 边坡分段资料 |
7.6 排水资料 |
7.6.1 边沟、排水沟设计资料 |
7.6.2 边沟、排水沟分段资料 |
7.7 其它数据文件 |
7.7.1 水准点资料 |
7.7.2 桥涵设计资料 |
7.7.3 桥涵起终桩资料 |
7.7.4 土类分段资料 |
7.7.5 土石成分资料 |
8.程序操作说明 |
8.1 工作路径 |
8.2 平面设计与计算 |
8.2.1 平面线形设计 |
8.2.2 平面数据计算 |
8.2.3 逐桩坐标计算 |
8.3 纵断面计算 |
8.3.1 纵断面数据计算 |
8.3.2 路基数据计算 |
8.4 横断面计算 |
8.5 透视图检验 |
8.6 设计图表输出 |
8.7 其它说明 |
9.程序模块与数据文件的关系 |
10.图表示例 |
四、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辆行驶轨迹的特征参数重构及对行车稳定性影响研究[D]. 李龙辉. 长安大学, 2014(03)
- [2]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易发路段改造方案研究[D]. 杨倩荣.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3]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D]. 张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05)
- [4]切基线在竖曲线设计中的特殊应用[J]. 仪垂山,李杰. 中国市政工程,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