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5种年度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蔬菜5种年度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

一、5种大棚蔬菜周年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杨凤丽,叶飞华,马海荣,姚军华[1](2020)在《浙北地区双季茭白5种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促进茭白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模式优化,分析浙北地区双季茭白5种主要栽培模式,从模式特点、生产技术要点、产量效益分析3个方面展开探讨。综合投入产出比来看,主要推广大棚+地膜、大棚和地膜3种栽培模式。生产上建议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大棚+地膜和大棚栽培模式,用工紧张和人工成本较高的地方采用地膜栽培模式。不同栽培模式不仅错开了茭白上市高峰期,保障了销售顺畅,而且对目前日益紧张的劳动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各生产主体可根据自身生产实际,择优选择适合的栽培模式。

关姝杰[2](2020)在《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穹顶温室整体为网壳结构,受力均匀、合理,采用仿生技术手段,以鸟巢为原型,结合三角形稳固特性,根据跨度大小,可形成单层网壳及双层空间桁架结构,具有高强度及强抗风雪能力。穹顶温室内部空间大,使用立体栽培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适用于任何地形,全透明及半透明的覆盖方式还可适应不同地区的光照和保温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观光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但是,现有穹顶温室的网格排列较密,几何算法复杂,双层鸟巢结构在实现大空间、大跨度的同时也增大了耗材量及施工难度,导致成本较高,难以大范围推广,且相关力学研究资料较少。植物叶脉作为支撑结构,其分布规律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芡实(Euryale ferox)与王莲(Victoria Warren)同属睡莲科,叶片直径可达1.5 m2 m以上,背部网状及分级叶脉使其力学性能优异,叶脉内部透气孔减轻了叶片重量、增大了浮力,其合理的叶脉脉络分布规律,对建筑和机械零部件的高强度、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芡实叶脉脉络为原型,仿生设计了半径及高度皆为6 m的多种半球型穹顶温室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进行静力、模态和非线性屈曲仿真,并选择较优形态制作缩尺模型进行应变试验,对仿真参数设置及加载方法准确度进行了验证,进而以减少耗材量为目标,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优设计方案,应用到尺寸扩展设计中,以获得适宜12 m、18 m及24 m半径的中、大跨度穹顶温室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手持式3D扫描仪对芡实整个叶脉脉络特征进行提取,并将得到的点云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了处理与修复,对叶脉结构进行了三维还原,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不考虑叶片作用,在ANSYS workbench界面对典型脉络(纵横交错的主次脉络及由叶基到叶缘的逐级分叉脉络)及单个叶脉进行静力仿真。结果表明,主次脉络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1.193N,是自身重量的10.31倍,在抵御纵向和横向荷载时,主次脉络可以协调、降低整个脉络的变形和应力,保证了叶片的完整性,主脉在抗横向荷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抗纵向荷载时,主脉和次脉的单独作用差别不大;逐级分叉脉络叶基部位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7.781 N,是自身重量的51.22倍,叶缘部位线性屈曲临界荷载为0.874 N,是自身重量的5.75倍,变形及应力皆随分叉级数增加而减小,当分叉级数为4时达到最小值,因此最高分叉级数为4较适宜;芡实叶脉内部呈海绵状,其间有许多气室,因此分别取实心和空心两种极限模式对单个叶脉进行抗拉、耐压力学仿真,得到实心和空心叶脉的拉压比分别为11.8和125.1,可知芡实叶脉是一种抗拉性强于耐压性的材料,其力学属性和外貌特征是适应其受力特点而形成的,因此使其具有强大的承载力和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2)基于芡实叶脉的主次和逐级分叉脉络,建立6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按2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由上至下共4层。对芡实叶脉初级主次脉络间的叶片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呈正态分布,计算叶片面积均值,与初期模型每层多边形面积均值对比,结合芡实叶片的弹性模量,计算出初期模型覆盖材料弹性模量均值,可知除EVA膜外,其余均可作为初期模型覆盖材料。温室骨架梁采用空心钢管,借鉴叶脉截面高宽比、壁厚、叶脉长度及仿生温室最长梁和最短梁的长度等基本参数,选择相近截面积的矩形、圆形钢管及T形钢板分别进行长细比和非线性屈曲仿真分析,选择10 mm厚双层中空PC板作为最大密度条件的覆盖材料,用于计算不同荷载组合值,分别对不同静力仿真结果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校验,得到外壁宽为75 mm、壁厚为2.5 mm的方形钢管符合设计要求,最大位移及等效应力主要在第1、2层,其中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恒载与垂直屋脊的风载组合(荷载组合2,水平方向)为最不利荷载组合。(3)将三角形与芡实叶脉逐级分叉结构相结合,对6 m半径穹顶温室又设计了3种形态:不分叉(不采用分叉结构)、一分二-全三角形(按2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均为三角形)及一分三(按3x指数形式逐级分叉,网架单元结构均为三角形)结构,与仿生温室初期模型相对比,在ANSYS Mechanical APDL界面对4种温室进行模态及静力仿真与校验。结果表明,4种温室的固有频率随阶数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且与初始频率相近,一分二-全三角形频率增长最平缓,一分二-初期(仿生温室初期模型)及一分三结构固有频率最高;对4种温室分别进行组合1(恒载与雪载组合,竖直方向)、组合2(水平方向)加载,不分叉结构不符合刚度要求,其余3种温室均符合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一分二-全三角形及一分三结构各变量皆最小,大变形区域最少,综合模态与静力仿真结果,一分二-全三角形及一分三为较优结构。基于相似三定理,采用量纲分析法求出相似常数,以一分二-全三角形为原型设计并制作缩尺模型(缩尺比例为25:1),对缩尺模型进行集中力应变试验与仿真,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相对误差分析方法对比试验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皆小于1%,两者无显着性差异,可知试验与仿真方法皆准确可靠。(4)采用重物加载法,对缩尺模型进行雪载模拟均布力应变试验,按承力面面积比例分别计算缩尺模型每根梁的仿真加载值并进行静力仿真,与雪载模拟均布力应变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试验和仿真微应变均与加载质量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皆在0.99以上,网格单元长度为16 mm时,仿真与试验的相对误差最小,皆小于10%,因此半径为240 mm的缩尺模型适宜的网格单元长度为16 mm,且此种仿真加载值计算方法准确度高,可良好地反映真实承载情况。(5)以维数A、第1层竖梁个数B、分叉模式C为因素,对6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所有设计方案分别进行结构初选、线性屈曲及力学校验分析,结合单位体积用钢量得出最优方案为A2B2C1(维数为4,第1层竖梁个数为8,混合分叉模式),与优化前4种不同分叉形式的穹顶温室相比,单位体积用钢量减少76.2%81.7%。根据最优方案A2B2C1依次设计12 m、18 m及24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按承力面面积比例计算仿真加载值并分别进行静力仿真与校验,4种温室皆符合设计要求,其中荷载组合2对结构的影响随半径的增大逐渐增强,刚度仍为首要影响因素。经计算,与大型连栋温室相比,仿生穹顶温室单位体积用钢量可减少38.3%73.4%。因此,基于混合分叉模式的穹顶结构有利于温室轻量化设计,其高度优势更适宜立体化栽培,内部大空间便于机械化操作。

彭翠兰[3](2020)在《不同农艺措施对基质栽培番茄生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以‘日本天皇’番茄品种作试验材料,采用下挖槽式栽培,无土栽培基质为炉渣与粗砂按体积比5:8均匀混合,开展种植方式、整枝方式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本试验主要研究2种种植方式与5种整枝方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果实营养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相关抗衰老指标的影响,旨在充分利用南疆自然资源的同时探索不同农艺措施对冠层微环境、番茄的早衰以及在产量时间分布的差异,为合理安排茬口以及筛选出高产、稳产、抗早衰的农艺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砂培番茄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种种植方式下,单行种植比双行种植株高高4.25%,二者株高差异显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积累量大,在番茄形态特征表现优异;结果数多且产量高;叶面积指数(LAI)小,无截取散射(DIFN)高,空间分布合理,有利于光能的截获。双行种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比单行种植高17.60%、24.54%,二者差异显着;双行种植番茄营养品质高,耐储运且叶片清除活性氧能力强。综合得出单行种植番茄形态特征表现优异、叶片空间分布合理且产量高,双行种植果实营养价值高、耐储运且防止植株早衰效果显着。2、5种整枝方式中,连续摘心整枝处理下植株最矮,株高比单干整枝、改良单干整枝矮了19.31%、12.06%,株高与二者差异显着;冠幅最大,为92.19cm,比单干整枝冠幅大35.21%,二者冠幅差异显着;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7.35%,比单干整枝、双干整枝分别高25.45%、26.88%,可溶性糖含量与二者差异显着;单株产量8020.67g,折合每667m2产量10694.58kg,单株产量、每667m2产量最高,结果期明显延长;叶片MDA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最高、POD活性较高,叶片清除活性氧能力强。综合得出续摘心整枝生长最健壮,营养丰富、耐储运、果实外观品质表现优异、防止番茄早衰效果显着且产量高。3、种植方式对番茄株高、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有显着(P<0.05)影响;对冠幅、果形指数有极显着(P<0.01)的影响。整枝方式对番茄株高有显着(P<0.05)影响;对番茄的冠幅、根冠比有极显着(P<0.01)影响。种植方式与整枝方式的组合对可溶性糖含量有显着(P<0.05)的耦合效应。4、2种种植方式与5种整枝方式的单株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呈“上升-下降”趋势,无截取散射(DIFN)呈“下降-上升”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OD、POD、CAT三种酶的活性呈“上升-下降”趋势。5、实际生产建议采取双行连续摘心整枝方式。

张艺之[4](2020)在《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蔬菜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调整的大形势下,明确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SWOT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国内外蔬菜产业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榆林蔬菜产业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成功经验,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榆林蔬菜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和成就:2013年以后,榆林市颁布实施了相关生产操作规范,完善了设施蔬菜种植的标准化体系,规范了无标生产、流通,已有13个大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2.5千hm2,蔬菜合格率高达98%。共有大型标准化基地50个,将近20个乡镇实现了设施蔬菜安全监管全覆盖,蔬菜年种植面积56千hm2,年产量为162.7万t,累积产值27.7亿元,蔬菜产业人均年收入3.4万元。2017年,榆林市建立了现代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多渠道引进蔬菜种植经营主体,实施蔬菜大规模化种植。不断引入海外先进的研发和管理技术,打造现代化的蔬菜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智能设施农业。根据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2020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力求新增367 hm2,为榆林市春冬季蔬菜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2)榆林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蔬菜产业呈现出单一化生产销售模式,而且蔬菜加工技术相对滞后,难以增加蔬菜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二是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设施产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需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这巨大的困难。三是由于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和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群逐渐脱离农村和农业,造成蔬菜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也对设施蔬菜的科学管理造成阻碍。四是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财政投入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建设滞后;土地流转费用高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限制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枷锁。(3)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榆林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高榆林设施蔬菜品质,为设施蔬菜产业注入一股新活力。其次,需要加快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化和产业化、完善蔬菜流通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蔬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蔬菜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产创收提供保证。第三,要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将优秀人才融入到当地的技术人才体系中,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第四,应该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蔬菜产业可能面临自然灾害等威胁时能够提供预警和帮助。

秦立金[5](2019)在《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生物学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黄瓜枯萎病是由镰孢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实践生产中常采用嫁接和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弊端,难以实现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感作用(Allelopathy)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与植物之间,是指植物间(含微生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促进或抑制另一种植物(含微生物)有利或不利的作用。生产实践中,一般通过作物间轮作、间套混作、休闲等不同的栽培模式进行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本试验选择西芹为黄瓜的间作作物,通过二者田间种植试验和实验室实验,测定二者间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田间防控效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从土壤生物学特性角度揭示其化感防控机理,旨在明确二者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是否有化感作用?田间化感防控效果如何?对间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是否有影响?以及上述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如何?为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进行土传病害田间防控和连作土壤修复提供有效途径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取样时间,二者间作土壤浸提液培养的菌落直径最小,与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差异显着(P<0.05)。且随着土壤取样时间的延后,菌落直径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丙酮、乙醇和蒸馏水3种不同土壤浸提液培养的菌落直径差异显着(P<0.05),其中,乙醇最小,其次为丙酮和蒸馏水。菌落直径的减小说明二者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显着化感抑制作用,且随取样时间的延长,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加强。(2)不同土壤取样时间,二者间作相对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的化感效果差异极显着(P<0.01)。且随着土壤取样时间的延后,二者间作相对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的化感效果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其中,二者间作相对西芹单作的化感抑制效果达38.11%~74.95%,相对黄瓜单作的化感抑制效果达42.15%~75.90%。(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后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生,比黄瓜单作显着降低了 42.81%,相对黄瓜单作的防控效果达61.4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二者间作土壤种植的黄瓜接种黄瓜枯萎病菌后,其病情指数显着低于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P<0.05),且随着调查日期的延后,病情指数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接种13d后,病情指数趋于稳定。二者间作处理相对于西芹单作的防控效果达57.03%~63.54%,相对于黄瓜单作的防控效果达66.95%~72.15%。(4)二者间作促进了间作作物的生产发育,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间作降低了黄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了黄瓜30节内雌花数;其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比黄瓜单作显着增加了 23.98%、18.05%、19.19%和10.86%;间作黄瓜单株重比黄瓜单作显着增加16.25%。(5)二者间作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提高了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其中,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l指数均达到最大值。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二者间作土壤的环境群落物种不同于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16S rDNA共检测出45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是明显优势类群,其次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二者间作处理的前5类菌门中土壤细菌群丰度百分比之和最高,为87.33%,其次为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分别为86.44%和85.70%;门分类水平菌群丰度百分比为前10种的细菌中,间作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所占比例最高,达98.63%,比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分别增加1.69%和1.22%。在门分类水平上,间作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比对期望值最大,颜色最深,物种丰富度高,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次之。聚类分析表明,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土壤细菌种类丰度一致,群落结构相似,聚为一类,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与之不同。(6)二者间作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分布,降低了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ITS共检测出5个真菌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担子菌门为三类主要菌门,其中,二者间作土壤真菌物种最丰富,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5.500%,其次为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所占比例分别为94.23%和93.17%,未分类或未鉴别菌门占5.10%。在门分类水平上,西芹单作比对期望值最大,颜色最深,物种丰富度高,黄瓜单作和黄瓜与西芹间作次之。聚类分析表明,二者间作和黄瓜单作的种类丰度一致,群落结构相似,与西芹单作不同。(7)二者间作改变了土壤生物酶的活性,随着取样时间的延后,各种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其中,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总体变化趋势为黄瓜与西芹间作>西芹单作>黄瓜单作,而蛋白酶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西芹单作>黄瓜与西芹间作>黄瓜单作。(8)二者间作黄瓜枯萎病菌化感防控效果与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和作物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病情指数与细菌变形菌门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呈显着负相关;与光黑壳属、丝孢菌属和枝孢属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0.883和0.866;细菌变形菌门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和0.999;除脲酶、过氧化氢酶外的5项酶活性指标与黄瓜营养生长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0.997;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黄瓜产量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6~0.988;细菌前5种菌门和真菌前5种菌属与黄瓜营养品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387~0.999、0.626~0.988。

宋群[6](2019)在《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县分布较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满足农产品供应、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受到当地光热条件影响,同时也受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的22个深度贫困县30个乡村。主要调查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017年南疆四地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占全区人口的45.21%,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区33.24%,人均收入为全区的70.13%,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蔬菜仍然是南疆四地州设施作物的主要种类。从22个县市调查数据来看,设施蔬菜产能只有97.06万吨,缺口达90万吨以上。比较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蔬菜的资源条件可得,发展设施蔬菜自然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阿克陶县;社会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和田县。当前南疆四地州日光温室的茬口主要有“春提早”“秋延晚”以及越冬生产等3种类型。日光温室采取春提早黄瓜—秋延晚番茄—叶菜、春提早黄瓜—秋菜豆(或豇豆)—越冬茬叶菜的净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将是未来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茬口调整的趋势。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1)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2)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3)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4)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5)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有:(1)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2)结合资源禀赋种植优势特色品种,与市场良性互动;(3)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4)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5)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田岩[7](2019)在《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传统种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形势迫切。设施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榆阳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数据查阅、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分析了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地位、作用、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对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1.通过发放问卷40份,走访菜农40户,调查发现:2009年2018年,榆阳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从1.06万亩增长到2.35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0.5%;总产量达到8.61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59.4%;实现产值2.09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66.6%。这些结果表明,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优化了榆阳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是榆阳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榆阳区设施蔬菜生产主推设施结构合理,设施蔬菜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设施蔬菜标准园数量不断增加,集约化育苗点和专业化服务逐步推进,典型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逐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正成为趋势。但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不畅、思想观念老化、服务体系滞后、土壤生态恶化、周边产区冲击等问题。3.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提出:合理规划布局,扩大基地规模;一是突出区域特色,合理规划布局,到2020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0.55万亩,保证榆阳区冬春季节蔬菜稳定供应;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建立1亿元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形成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支持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是拓展融资渠道,优化社会保障,重点开展设施农业金融产品创新,推进设施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四是构建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广无土栽培、绿色防控等先进栽培和管理技术,降低设施生产劳动强度;五是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突出榆阳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优势,打造区域蔬菜品牌,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卫威风[8](2019)在《泰顺县设施葡萄园高架草莓种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葡萄为落叶果树,在泰顺当地多采用大棚设施栽培为主。葡萄秋季采收结束后,存在设施闲置、利用率低等问题。在葡萄架下高架种植草莓,可以充分利用设施空间,增加经济效益。为了探究设施葡萄架下高架草莓的相关种植技术,本文以栽培架设计、草莓品种筛选、栽培基质筛选、水肥一体化等方面为研究内容,以5个草莓品种和5种基质配方为材料,分别比较了草莓生物学性状、栽培基质理化性状、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根据试验结果,总结设施葡萄园高架草莓种植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按照葡萄架下空间和人体采摘舒适度,栽培架设计类型为固定式单层“H”型,材质为镀锌钢管。栽培架宽度为80 cm,高度为80 cm,栽培槽深度为20 cm,左右槽口宽度各为30 cm。2、5个供试草莓品种物候期、植株生长和产量等方面均有差异。章姬和红颜长势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产量高,抗病性强,可作为主栽品种用于鲜食采摘;全明星长势强,耐运输,但成熟期相对较晚,抗病性弱,可作为晚熟品种搭配栽培;幸香综合性状表现为中等,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栽培;越丽综合性状则表现较差,不建议作为当地主栽品种。综合以上,5个草莓品种中红颜和章姬综合性状表现较好。3、5种复合基质物理性状稳定适宜草莓生长,不同基质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不大;T2处理下,植株表现出长势强,产量高的特点;T4处理下基质pH值为7.43,偏碱性,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1月3月,各处理草莓单株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增加后下降,单株产量T2相对较高。综合品质、产量、单株产量等因素,5个基质处理中以泥炭:椰糠:珍珠岩=5:3:2栽培效果较好。综合以上研究内容,总结泰顺地区设施葡萄园高架草莓栽培关键技术为:在设施葡萄园内,采用“H”型栽培架式,栽培架高度为80 cm,栽培槽深度为20 cm,以红颜和章姬为主栽品种,基质配比选用泥炭:椰糠:珍珠岩=5:3:2,选用控释肥(16-6-12,含微量元素)做底肥,栽培效果理想,经济效益高。

刘晨光[9](2018)在《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化机理》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但是“三农”问题依旧突出,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增长点——专业村入手,在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内源发展理论和空间界面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内源发展的专业村空间界面”的分析框架,并以黄河流域专业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从多种视角对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类型归纳;其次,在县级尺度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对黄河流域全流域及分区域(黄河上、中、下游)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影响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因素更加丰富,分析更加全面,进而能够更好解释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机理。下面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专业村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演化,单个专业村可分三种情况,多个专业村可形成多种专业村空间界面。第一种情况,专业村的内源大于外源。在内源条件较好的专业村,外源作用力通过通道正向刺激内源,促进内源进一步扩大,我们称之为内源型专业村,且该专业村的区位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主;外源作用力为负,会抑制专业村内源的扩大,甚至会导致专业村的消亡。第二种情况,专业村的外源大于内源。当专业村以外的各种要素经过通道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内源,且外源作用力为正,就会促进专业村内源要素的进一步集聚,对内源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的促进作用,我们称之为外源型专业村。此时,专业村的区位主要以人文因素为主,它既包括专业村内源的人文因素,也包括专业村外源的人文因素;如果外源的各种要素抑制内源的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专业村的消失。第三种情况,专业村的内源等于外源。外源作用力为正,则促进专业村的扩大,外源作用力为负,则导致专业村消失。多个专业村的内源和外源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匹配和谐达到均衡的状态,此时,既有新的专业村形成,也有部分专业村消失,最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多个专业村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会形成多种专业村空间界面。通过案例实证研究,不仅能够客观、全面的获悉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同时也是对区位理论、内源发展理论和空间界面理论的丰富和完善。(2)多尺度综合分析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机理本文通过全流域、县级尺度和典型案例区对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这与以往专业村多为小样本实地调研得出的结论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既有大样本数据(全流域和县级尺度)的统计分析,也有小样本(典型案例区)实地调研数据,两者有机的结合,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上对更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总结,更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同时也给广大农区想通过专业村这一途径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上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3)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呈集聚分布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集聚分布在关中地区和黄河下游,且集聚程度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县级尺度上,专业村在城郊、乡镇和乡村腹地呈集聚分布。其中城郊集聚型的主导产业多样,集聚形态为环状或半环状;乡镇集聚型的主导产业多为同一主导产业或相关产业,集聚形态常为团状;乡村腹地型常是乡镇集聚型的进一步发展形态,其形态也常为团状。(4)黄河流域专业村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小坡度和向阳区;沿河流、公路和行政边界线呈带状分布,其数量和密度随着距河流、公路或行政边界线缓冲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区位分布影响因素由自然因素逐渐向人文因素转变。(5)乐都区专业村区位主要由内源带动,其区位有诸如地形、河流、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决定,在资金、优惠政策和技术等外源的刺激下,专业村迅速发展;周至县专业村区位由内源向外源转变,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和植物资源)和人文因素(技术、政府支持和品牌等)均重要;寿光市专业村区位分布主要由外源带动,其区位主要有诸如能人带动、创新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市场和政府支持等人文因素决定。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综合运用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内源发展理论和空间界面理论分析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建构“基于内源发展的专业村空间界面”分析框架。(2)多尺度综合分析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化机理本文通过建立黄河流域专业村综合研究数据库,进而能够对黄河流域专业村进行多尺度综合分析。既有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也有小样本实地调研分析,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上对更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总结,结论更加科学和合理。

穆大伟[10](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二、5种大棚蔬菜周年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种大棚蔬菜周年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浙北地区双季茭白5种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模式特点
2 关键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2.2 定植
    2.3 秋茭生产技术
    2.4 夏茭生产技术
    2.5 病虫害防治
    2.6 适时采收
3 产量效益分析

(2)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室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仿生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芡实叶脉脉络力学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芡实叶脉特征提取
        2.2.1 植物样本形态
        2.2.2 叶脉特征提取
    2.3 芡实叶脉力学仿真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2 1号脉、2 号脉力学仿真结果
        2.3.3 单个叶脉力学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设计与校验
    3.1 引言
    3.2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设计
        3.2.1 设计原理
        3.2.2 覆盖材料选择
        3.2.3 骨架梁形状与参数选择
    3.3 仿生穹顶温室初期模型力学校验
        3.3.1 校验方法
        3.3.2 校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生穹顶温室逐级分叉形态优化与试验
    4.1 引言
    4.2 仿生穹顶温室逐级分叉形态优化仿真
        4.2.1 设计原理
        4.2.2 模态分析
        4.2.3 力学校验
    4.3 缩尺模型集中力应变试验与仿真
        4.3.1 设计原理与方法
        4.3.2 试验方法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生穹顶温室均布力试验与仿真优化
    5.1 引言
    5.2 缩尺模型均布力试验与仿真
        5.2.1 均布力试验
        5.2.2 静力仿真
    5.3 仿生穹顶温室结构优化与尺寸扩展设计
        5.3.1 6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结构优化
        5.3.2 12m、18 m及24 m半径仿生穹顶温室设计与校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农艺措施对基质栽培番茄生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设施番茄栽培现状
    1.3 番茄种植方式的研究现状
    1.4 番茄整枝方式的研究现状
        1.4.1 番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研究现状
        1.4.2 番茄冠层结构研究现状
        1.4.3 防止番茄早衰的影响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5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番茄形态特征的影响
        3.1.1 种植方式对番茄形态特征的影响
        3.1.2 整枝方式对番茄形态特征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番茄形态特征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
        3.2.1 种植方式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
        3.2.2 整枝方式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番茄生物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3.1 种植方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3.2 整枝方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1 种植方式对番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2 整枝方式对番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3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4 不同处理对产量时间分布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番茄群体冠层的影响
        3.5.1 种植方式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无截取散射(DIFN)的影响
        3.5.2 整枝方式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无截取散射(DIFN)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防止番茄早衰效果的研究
        3.6.1 种植方式对防番茄早衰的效果研究
        3.6.2 整枝方式对防番茄早衰的效果研究
    3.7 相关性分析
        3.7.1 番茄产量及品质相关性分析
        3.7.2 冠层、抗逆境酶类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2种种植方式对番茄植株的影响
    4.2 5种整枝方式对番茄植株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
    2.1 榆林市蔬菜产业基础条件分析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2.1.2 自然条件
        2.1.3 经济资源条件
    2.2 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
        2.2.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2.2.2 西瓜和甜瓜生产现状
第三章 榆林蔬菜设施结构和产业问题分析
    3.1 榆林市蔬菜主要设施结构类型
        3.1.1 日光温室蔬菜
        3.1.2 塑料大棚
        3.1.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投资情况对比
    3.2 2014-2018年榆林市各区县蔬菜生产发展分析
        3.2.1 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3.2.2 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3.2.3 西瓜和甜瓜生产情况分析
    3.3 榆林市设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3.3.1 设施规模小,设施利用率低
        3.3.2 财政投入较为薄弱
        3.3.3 专业人才匮乏
        3.3.4 市场建设滞后
        3.3.5 设施规模小,可利用率较低
        3.3.6 土地流转费用高昂
第四章 榆林市设施蔬菜发展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发展时机有利
        4.1.2 旺盛的市场需求
        4.1.3 气候资源优势
        4.1.4 社会经济基础
    4.2 发展劣势
        4.2.1 经营方式单一,产业服务体系滞后
        4.2.2 技术设施薄弱,融资渠道单一
    4.3 发展机遇
        4.3.1 政策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阔
        4.3.2 广阔的市场前景
    4.4 威胁分析
        4.4.1 劳动力老龄化
        4.4.2 设施农业重建轻管
第五章 对榆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5.1 制定产品发展目标
        5.1.1 总体目标
        5.1.2 具体目标
    5.2 落实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5.2.1 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扩大基地规模
        5.2.2 优化设施蔬菜品种结构
    5.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5.3.1 加快设施蔬菜标准化建设体系步伐
        5.3.2 加大财政投入
        5.3.3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5.3.4 加大蔬菜流通体系建设,衍生市场链条拓宽市场渠道
        5.3.5 积极推进榆林设施蔬菜产业化进程
        5.3.6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土传病害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土传病害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1.1.2 土传病害主要防治方法
    1.2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1.2.1 黄瓜枯萎病及其症状
        1.2.2 黄瓜枯萎病防治技术研究动态
    1.3 植物化感作用
        1.3.1 植物化感物质释放途径
        1.3.2 化感作用防控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1.4 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动态
        1.4.1 土壤酶概况
        1.4.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态
    1.5 蔬菜间作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病害防控的研究动态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2.1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试验设计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2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间作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试验设计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3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的土壤生物学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土样采集及处理方法
        3.2.2 测定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细菌多样性
        3.3.2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真菌多样性
        3.3.3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土壤酶活性变化
        3.3.4 讨论
4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FOC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4.1 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相关分析
        4.1.1 与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
        4.1.2 与土壤细菌前5种主要菌门相关分析
        4.1.3 与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
        4.1.4 与土壤真菌前5种主要菌属相关分析
        4.1.5 与土壤酶活性相关分析
    4.2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间相关分析
        4.2.1 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与酶活性相关分析
        4.2.2 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前5种菌门相关分析
        4.2.3 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与酶活性相关分析
        4.2.4 土壤酶活性与真菌属水平前5种真菌相关分析
    4.3 黄瓜生长发育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相关分析
        4.3.1 黄瓜营养生长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相关分析
        4.3.2 黄瓜营养品质与土壤生物学指标相关分析
        4.3.3 黄瓜产量与土壤生物学指标相关分析
    4.4 讨论与结论
        4.4.1 化感作用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相关分析
        4.4.2 不同处理土壤生物学指标间相关分析
        4.4.3 化感作用对间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4.4 土壤生物学特性对间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5.1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
    5.2 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间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生物学特性机理研究
    5.4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影响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的条件和因素
        1.2.4 文献小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技术路线
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现状分析
    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发展的基本概况
    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栽培制度
        2.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
        2.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栽培制度
        2.2.3 南疆设施蔬菜经营制度
3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
    3.1 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
    3.2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
    3.3 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
    3.4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
    3.5 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
4 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
    4.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
    4.2 开展本地优势种植,与市场良性互动
    4.3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
    4.4 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4.5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设施蔬菜含义
        1.2.2 设施蔬菜生产类型
        1.2.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设施蔬菜产业现状
        1.3.1 国外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3.2 国内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
    2.1 榆阳区农业概况
    2.2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2.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2.2.2 设施蔬菜产业的地位及作用
    2.3 榆阳区主要设施结构类型
        2.3.1 日光温室
        2.3.2 塑料大棚
        2.3.3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投资收益情况对比
    2.4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4.1 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情况
        2.4.2 设施蔬菜标准园、育苗点及创建情况
        2.4.3 设施蔬菜质量认证及品牌营销
        2.4.4 设施蔬菜典型种植模式情况
        2.4.5 设施蔬菜产业典型经营模式
第三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发展优势
        3.1.1 自然条件优越
        3.1.2 交通条件便利
        3.1.3 财政和土地优势
        3.1.4 质量安全优势
    3.2 发展劣势
        3.2.1 基础建设薄弱,融资渠道不畅
        3.2.2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观念落后
        3.2.3 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短缺
        3.2.4 产后服务体系滞后,产销衔接不畅
    3.3 发展机遇
        3.3.1 市场需求量增大
        3.3.2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3.3.3 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升级
    3.4 面临威胁
        3.4.1 设施农业“重建轻管”
        3.4.2 栽培技术落后
        3.4.3 周边地区及煤炭经济冲击
第四章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4.1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SWOT分析矩阵与发展战略
        4.1.1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SWOT分析矩阵
    4.2 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建议
        4.2.1 合理规划布局,扩大基地规模
        4.2.2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政策
        4.2.3 拓展融资渠道,优化社会保障
        4.2.4 构建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4.2.5 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泰顺县设施葡萄园高架草莓种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草莓生产概况
        1.1.1 世界草莓生产概况
        1.1.2 我国草莓生产概况
        1.1.3 浙江省草莓生产概况
    1.2 高架草莓栽培研究
        1.2.1 高架草莓栽培类型
        1.2.1.1 “A”字形
        1.2.1.2 “X”形
        1.2.1.3 “H”形
        1.2.1.4 “品”字形
        1.2.1.5 移动式
        1.2.1.6 管道式
        1.2.2 品种选择
        1.2.3 高架草莓基质研究现状
        1.2.4 高架草莓在生产上的特点
        1.2.5 高架草莓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3 套种模式发展现状
    1.4 设施葡萄套种栽培研究
        1.4.1 设施葡萄套种发展现状
        1.4.2 设施葡萄套种模式优势
        1.4.3 设施葡萄园套种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栽培架设计
        2.1.1 设计思路
        2.1.2 总体结构
    2.2 不同品种草莓筛选
        2.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方法
        2.2.4.1 成活率统计
        2.2.4.2 物候期调查
        2.2.4.3 植物学性状测定
        2.2.4.4 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测定
        2.2.4.5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2.2.4.6 抗病性调查
        2.2.5 数据处理
    2.3 不同基质配比筛选
        2.3.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设计
        2.3.4 测定方法
        2.3.4.1 基质理化性质测定
        2.3.4.2 植物学指标测定
        2.3.4.3 草莓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2.3.5 数据处理
    2.4 栽培技术
        2.4.1 温度
        2.4.2 光照
        2.4.3 水分
        2.4.4 肥料
        2.4.5 主要病虫害防治
        2.4.6 其他管理
        2.4.6.1 雄蜂授粉
        2.4.6.2 疏花疏果
        2.4.6.3 摘除匍匐茎
        2.4.6.4 摘老枝老叶
3 结果与分析
    3.1 栽培架设计
        3.1.1 栽培架式选择
        3.1.2 栽培架式基本参数
    3.2 不同品种草莓高架栽培筛选
        3.2.1 成活率分析
        3.2.2 物候期观察
        3.2.3 不同草莓品种生物学性状分析
        3.2.3.1 不同品种草莓株高比较
        3.2.3.2 不同品种草莓叶片数比较
        3.2.3.3 不同品种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比较
        3.2.4 不同品种草莓结果性状分析
        3.2.5 不同品种草莓果实内在品质分析
        3.2.5.1 基本营养成分
        3.2.5.2 维生素C含量
        3.2.6 不同品种草莓抗病性比较
        3.2.7 不同品种草莓产量比较
        3.2.8 葡萄-高架草莓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3.3 不同基质筛选研究
        3.3.1 不同基质处理理化性质比较
        3.3.2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生物学特性影响
        3.3.3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影响
        3.3.3.1 不同基质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
        3.3.3.2 不同基质处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3.3.3.3 不同基质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比较
        3.3.3.4 不同基质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较
        3.3.4 不同基质处理对草莓单株产量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化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专业村是农区研究的重要抓手
        1.1.2 黄河流域农区发展学术研究薄弱
        1.1.3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2 专业村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专业村国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2.1.1 欧美国家农村地区相关研究
        2.1.2 亚非国家“一村一品”相关研究
        2.1.3 国外专业村研究述评
    2.2 专业村国内研究进展及述评
        2.2.1 专业村的定义、类型及发展动因研究
        2.2.2 专业村发展困境与对策
        2.2.3 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
        2.2.4 专业村相关理论研究
    2.3 专业村研究不足
3 理论分析框架
    3.1 相关概念讨论
    3.2 理论基础
        3.2.1 区位理论
        3.2.2 内源发展理论
        3.2.3 空间结构理论
        3.2.4 空间界面理论
    3.3 基于内源发展的专业村空间界面理论框架
4 研究区域选取、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区域选取和简介
        4.1.1 研究区域选取的依据
        4.1.2 黄河流域简介
        4.1.3 黄河流域农村发展背景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1 地图数据
        4.2.2 统计年鉴数据
        4.2.3 专业村数据
    4.3 研究方法
        4.3.1 层析分析法(AHP)
        4.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
        4.3.3 最临近指数法(NNI)
        4.3.4 核密度估计分析法(KDE)
        4.3.5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法(Ripley’s K函数)
        4.3.6 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
5 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
    5.1 专业村区位整体分布不均衡,局部呈集聚分布
        5.1.1 专业村集聚分布在关中地区和黄河下游
        5.1.2 专业村集聚分布在县域的城郊、乡镇和乡村腹地
    5.2 专业村主要集聚在低海拔、小坡度和阳坡且呈带状分布
        5.2.1 专业村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
        5.2.2 专业村主要分布在缓坡区
        5.2.3 专业村主要分布在阳坡
        5.2.4 专业村依托地形呈带状分布
    5.3 专业村分布于距河流较近的两侧且呈带状格局
        5.3.1 河流对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的影响最大
        5.3.2 专业村依托河流呈带状分布
    5.4 专业村分布在公路两侧且受公路等级影响呈条带分布
        5.4.1 国道对种植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较大
        5.4.2 省道对林产品类型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较弱
        5.4.3 县道对非农产业型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较弱
        5.4.4 乡道对畜牧业产品类型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较弱
        5.4.5 专业村依托公路呈带状分布
    5.5 专业村在行政边界线两侧分布差异大且影响有异呈带状格局
        5.5.1 不同省级行政边界线对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差异较大
        5.5.2 县级行政边界线对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较小
        5.5.3 专业村依托县级行政边界线呈带状分布
    5.6 本章小结
6 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专业村空间格局的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加
        6.1.1 专业村集聚团块由黄河下游转移到关中地区
        6.1.2 专业村集聚形态由带状向团状转变
    6.2 专业村在低海拔、小坡度和阳坡增长较快
        6.2.1 专业村在低海拔区增速最快
        6.2.2 专业村在小坡度区增长迅速
        6.2.3 专业村在阳坡增长较多
    6.3 河流两岸专业村的数量和密度有所增加
        6.3.1 河流对种植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逐渐加强
        6.3.2 专业村依托河流呈带状格局演化
    6.4 公路两旁专业村的数量和密度有所增加
        6.4.1 国道对种植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略有增加
        6.4.2 省道对林产品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小
        6.4.3 县道对种植业专业村影响范围逐渐增加
        6.4.4 乡道对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略有减小
        6.4.5 专业村依托公路呈带状格局演化
    6.5 行政边界线旁专业村的数量和密度有所增加
        6.5.1 不同省级行政边界线对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有增有减
        6.5.2 县级行政边界线对种植业专业村区位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加
    6.6 专业村区位分布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6.1 自然因素对专业村初始形成有较大影响
        6.6.2 人文因素对专业村后续发展有较大影响
        6.6.3 专业村区位分布影响因素逐渐由自然向人文转变
    6.7 本章小结
7 案例区分析与对比
    7.1 案例区选取原则
        7.1.1 选取不同区位的案例区
        7.1.2 选取专业村数量级别和变化趋势不同的案例区
        7.1.3 选取专业村区位分布空间格局不同的案例区
    7.2 黄河上游:青海省乐都区
        7.2.1 乐都区区位与地理环境
        7.2.2 乐都区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测度
        7.2.3 乐都区专业村呈带状分布格局
        7.2.4 乐都区专业村呈带状格局演化
        7.2.5 乐都区专业村区位主要由内源带动
    7.3 黄河中游:陕西省周至县
        7.3.1 周至县区位与地理环境
        7.3.2 周至县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测度
        7.3.3 周至县专业村区位分布呈集聚分布格局
        7.3.4 周至县专业村区位分布格局由城郊型向乡镇集聚型转变
        7.3.5 周至县专业村区位由内源向外源转变
    7.4 黄河下游:山东省寿光市
        7.4.1 寿光市区位与地理环境
        7.4.2 寿光市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测度
        7.4.3 寿光市专业村区位分布呈乡村腹地集聚格局
        7.4.4 寿光市专业村区位分布呈乡村腹地集聚格局演化
        7.4.5 寿光市专业村区位主要由外源带动
    7.5 对比分析与思考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政策建议
    8.4 下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农业局调查问卷
附录 B 乡镇调查问卷
附录 C 专业村调查问卷
附录 D 实地调研照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致谢

(10)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5种大棚蔬菜周年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浙北地区双季茭白5种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J]. 杨凤丽,叶飞华,马海荣,姚军华. 长江蔬菜, 2020(20)
  • [2]基于芡实叶脉脉络的穹顶温室结构仿生研究[D]. 关姝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不同农艺措施对基质栽培番茄生理、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彭翠兰.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4]榆林市蔬菜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建议[D]. 张艺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5]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生物学机理的研究[D]. 秦立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
  • [6]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宋群.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7]榆林市榆阳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田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8]泰顺县设施葡萄园高架草莓种植技术研究[D]. 卫威风.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黄河流域专业村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化机理[D]. 刘晨光. 河南大学, 2018(12)
  • [10]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标签:;  ;  ;  ;  ;  

大棚蔬菜5种年度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