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节水发展路径

工业企业节水发展路径

一、工业企业的节水型发展道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1](2022)在《节水规制是否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文中提出基于2003—2018年全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主要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来研究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效果会在第三年开始更加明显;第二,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主要是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三,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在不同区位、人口规模以及水资源丰富程度城市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严格控制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加大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奖励性支持以及注重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节水考核标准等政策建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2)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政办发〔2021〕8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11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

苏诗雅[3](2021)在《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分析》文中指出

广州市人民政府[4](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规[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6月25日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吴颖[5](2020)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临复杂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探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缺口日益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仍需进一步改革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水资源管理,对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切实扭转低效利用、过度开发的水资源形势,有效转变经济增长形式,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温州市泰顺县水资源管理为例,立足该县正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系统掌握泰顺县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举措及成效。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得出目前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水资源行政管理仍有薄弱环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节水管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节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五个方面。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公共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结合泰顺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一,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集中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出健全价格杠杆机制、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的建议;第三,立足区域特色,提出编制相配套的水文旅游资源专项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建议;第四,落实制度、考核、科技、资金等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保障措施;第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本次研究将研究范围延伸至县级行政区,丰富了地、县两级同步推进水资源管理的思路,也丰富了国内对泰顺这样的山区县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案例,同时也为促进泰顺县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对策,为提高同类山区县水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袁开文[6](2020)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文中认为水是生存之本,万物之本。当前,世界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与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现有土地的多度开发与利用,致使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节水型城市绿地应运而生。因此本论文选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节水型城市绿地为研究重点,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城市绿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及实际案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基于此,本论文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场地内部特殊的土地现状对该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场地现状等综合分析,总结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雨水收集为导向,构建绿地节水体系;合理配置耐旱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功能丰富,多样化满足休憩”的设计策略。首先,通过GIS平台计算设计场地的汇水区域和面积,进一步得出该场地可收集的雨水量,基于此数据确定该场地内的调蓄区分布及面积。在对场地内的湟水河可能引发的雨洪问题进行防洪设计,打造集防洪蓄水和亲水休闲于一体的复式河流断面。其次,合理配置耐旱植物群落,注重植被的季节性和颜色变化,打造多季节丰富的植物景观。在最大化满足节水的同时兼顾其美观性和经济价值。最后,通过对民和县社会人文以及游客需求的了解,在设计场地内植入丰富的功能活动体检空间,打造节水型园林和综合性中央公园有机融合的城市空间。本论文基于文献综述与具体的案例研究为将来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和实践经验。

黄佳[7](2019)在《基于SD-EF模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郑州市作为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关注,而其混合型缺水的现状,与其发展规划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在推行全国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工作的大背景下,研究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统筹郑州市水资源与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合理建议。本文在分析众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将生态学、资源环境学、系统学等学科融合,选取生态足迹法(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对自然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分不考虑引调水量和考虑引调水量两种情景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接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与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模型,引入社会水资源量概念,借助Vensim-Dss软件平台,构建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设置现状趋势型、绿色节水型、经济发展型和综合响应型四种情景方案,得到不同情景下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模拟结果。最后,提出增强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对策措施。本文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郑州市2007-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郑州市人均水资源承载力、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水资源生态赤字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不考虑引调水量和考虑引调水量两种条件下,郑州市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大有不同,后者比前者年均提高50.70%,但生态赤字并无太大改变,后者比前者年均仅降低了5.54%。(2)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构建。构建含有水资源子系统,人口发展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根据各变量间的物理关系或经验公式确定模型方程,并根据相关政策和经验值确定系统参数,最后利用系统结构合理性检验、历史检验和灵敏度检验,证明该模型真实有效。(3)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分析。设置现状趋势型、绿色节水型、经济发展型和综合响应型四种模拟方案,利用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模拟,得到四种方案的仿真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可知,现状趋势型方案中的水资源生态赤字最大、用水压力最大;绿色节水型方案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但后劲不足,不能够长久发展;经济发展型方案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小,但是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小,水资源利用率高;综合响应型方案是四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该方案是四个情景方案中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赤字都是最小的,即用水压力最小,且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小,用水效率较高,且依然存在开发潜力。(4)增强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对策措施。本文提出增强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对策措施:(1)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水价等措施,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从而节约水资源;(2)适当降低城市一产和二产比重,提高三产比重,并将三产作为主要发展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缓解城市用水压力;(3)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雨水利用率,引入先进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使得污水资源化,治理黑臭水体,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不被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加快建设蓄水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切实解决郑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张帅[8](2014)在《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文中指出随着新泰市社会和国民经济建的设飞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不断扩大,需水要求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关注程度随着水资源的日渐紧缺、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而不断增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已经影响到新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新泰市由于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相对缺乏,城市规划区域水资源更为紧缺。科学的管理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低消耗、高产出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无疑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新泰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指导思想。为了对新泰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本论文对新泰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水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历年的用水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按照新泰市水资源的供需态势,依据国家和省市的节水管理法规、政策及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新泰市水资源供需态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在现状供水能力和用水水平下,进行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预测,缺水量和缺水率都非常严重,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增加供水、减少需水,提高节水水平,新泰市将面临极端缺水的态势,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进行节水型城市建设是解决新泰市缺水问题的关键。为加强新泰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总量控制,并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建设,对各行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为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新泰市水资源的配置、利用及节水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新泰市供用水态势,掌握用水户的用水节水情况,提升管理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本研究从新泰市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现状用水及供需水平衡、节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节水标准和节水目标、节水措施、重点领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出城镇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郊农业的基本和推荐两种不同节水力度下的节水方案,并对投资方案、实施效果等进行了评估分析。

王文杰[9](2012)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大连建设节水型社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生态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作为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连的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且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瓶颈。2003年大连成为继甘肃张掖、四川绵阳后的第三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和辽宁省政府水利厅对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验收。大连四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大连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通过一些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促进了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例如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利益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矛盾突出等问题。笔者针对问题,同时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大连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环境友好型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其次是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节水经验,例如美国的节水和水循环利用经验、德国雨水利用经验与日本的先进节水经验;再次是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水平,例如深化节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节水法规建设与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最后要提高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识,同时增加资金的投入与科技产品的应用。总之,应当立足于大连实际情况,加快大连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以确保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魏胜文[10](2011)在《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现代农业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业的发展问题是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发展具备多重功能的经济问题,这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西北内陆河流域区域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紧迫的课题。如何在农业发展的中观层面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流域内农业生产微观主体的生产行为引导、规范到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上,在促进经济结构演变的同时形成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在宏观上形成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了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本论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张掖市为研究区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高效集约基础上的节水型农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统筹考虑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未来该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拓展节水型农业的主导功能,应包括经济功能(其基本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2.现时阶段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介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属于过渡型农业。主要是由于①流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②农业仍为弱质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体制障碍明显,影响产业互动;④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⑤投资严重不足,科技转化率较低;⑥受水资源“瓶颈”约束,产业劣势明显;⑦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⑧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综合生产能力弱;⑨农业综合竞争力弱,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比较突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研究西北内陆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西北内陆河流节水型农业的功能定位是:①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②消除贫困,为农民脱贫和发展提供机会;③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④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⑤充分利用资源与有效保护环境相统一;⑥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使农村成为观光旅游、休闲消费的新天地。3.基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在水资源制约显着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是促进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演进的有效选择和实现形式。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通过综合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农业发展的中观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净能值产出率非常低,获得外界投资的竞争能力弱;②环境负荷率非常高,经济活动对当地的环境压力过大,甚至有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③能值持续性指数降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更新环境投入和辅助能值投入的产出能力下降。通过虚拟水测度与节水型产业结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对张掖市节水型社会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状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实证研究,张掖市农业用水系数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该区域农业发展严重依赖水资源,受水资源制约明显,农业系统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净流入的为用水系数较低的工业产品,净流出的为用水系数高的农产品,农产品的输出实际是在输出本就十分稀缺的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通过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结构调整节水和产业节水等途径,构建起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管理模式,对黑河流域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危机的化解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通过多种途径,构建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管理模式,是化解该区水资源危机的关键。5.西北内陆河流域实现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创新。借鉴国外节水型农业发展实践及政策启示,提出了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①构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水权补偿机制;②构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③完善节水型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④充分发挥项目在节水型农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⑤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⑥加快农业水价改革、变“暗补为明补”。

二、工业企业的节水型发展道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企业的节水型发展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1)节水规制是否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说
    (一)政策背景
    (二)理论假说
        1. 经济集聚效应
        2. 技术创新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取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中介变量
        4. 控制变量
    (三)数据说明
四、实证分析
    (一)平行趋势检验
    (二)基准回归
    (三)稳健性检验(1)
        1. 替换方法:PSM—DID
        2. 替代变量:三次产业比
        3. 安慰剂检验
    (四)影响机制检验
    (五)异质性检验
        1. 按照城市地理位置划分
        2. 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划分
        3. 按照城市水资源总量划分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启示

(5)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节水型社会建设
        2.1.2 水资源
        2.1.3 水资源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2.2.3 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理论
第三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现状
    3.1 泰顺县水资源现状
        3.1.1 水资源概况
        3.1.2 地下水资源基本情况
        3.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成效
        3.2.1 完善政策机制建设
        3.2.2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3.2.3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3.2.4 注重用水效率提升
        3.2.5 全面推进行业节水工作
        3.2.6 常态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水资源行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4.1.1 涉水管理部门多,职能重叠
        4.1.2 各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弱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
        4.2.1 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4.3 水资源工程管理压力大
        4.3.1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4.3.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待提升
    4.4 水资源经济管理不到位
        4.4.1 农村水费征收标准偏低
        4.4.2 水费收缴率不高
    4.5 节水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
        4.5.1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4.5.2 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第五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水资源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5.1.1 水资源管理队伍力量不足
        5.1.2 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不健全
    5.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5.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5.2.2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有待扩大
    5.3 水资源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5.3.1 水资源工程管理投入不足
        5.3.2 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基础薄弱
    5.4 水资源经济管理手段单一
        5.4.1 市场投入动力不足
        5.4.2 公众参与决策不足
    5.5 节水管理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
        5.5.1 政府引导不够,行业用水结构有待完善
        5.5.2 政府宣传不够,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
第六章 泰顺县水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6.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6.1.1 完善集中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6.1.2 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6.2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6.2.1 健全价格杠杆机制
        6.2.2 建立水资源工程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6.3 配套水资源规划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6.3.1 以时尚体育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6.3.2 以氡泉小镇为依托充分挖掘泉水旅游资源
        6.3.3 适当开发利用水工程旅游资源
    6.4 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6.4.1 加强地下水保护、鼓励非常规水利用
        6.4.2 完善考核评估程序
        6.4.3 强化节水科技支撑
        6.4.4 扩大投融资渠道
    6.5 注重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6.5.1 加快多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
        6.5.2 注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1.4.2.理论研究法
        1.4.3.实例例证法
        1.4.4.实地调研法
    1.5.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进展
    2.1.干旱半干旱地区
        2.1.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定义
        2.1.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
        2.1.3.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特征
    2.2.节水型城市绿地
        2.2.1.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定义
        2.2.2.节水型城市绿地的产生背景
        2.2.3.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内涵
    2.3.国内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研究进展
        2.3.1. 国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研究进展
        2.3.2. 国内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及现状
3.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的认识
    3.1.基于节水型城市绿地相关理论研究
        3.1.1.节水型社会建设
        3.1.2.低影响开发理论
        3.1.3.景观生态学理论
        3.1.4.可持续发展理论
    3.2.基于节水型城市绿地相关技术研究
        3.2.1.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技术规范及标准
        3.2.2.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
        3.2.3.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用水水源研究
        3.2.4.节水型园林绿地植物的水利用率
    3.3.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
    3.4.建设节水型城市绿地的措施
        3.4.1.重视园林绿地水系规划
        3.4.2.调整种植结构
        3.4.3.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
        3.4.4.加强管理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
    3.5.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
4. 相关案例研究
    4.1.雨水收集利用策略:宾夕法尼亚大学—休梅克绿地
        4.1.1.项目概况
        4.1.2.设计策略
        4.1.3.借鉴意义
    4.2.雨洪管理:金华燕尾洲公园
        4.2.1.项目概况
        4.2.2.设计策略
        4.2.3.借鉴意义
    4.3.可持续生态景观:印度卢平研究中心景观设计
        4.3.1.项目概况
        4.3.2.设计策略
        4.3.3.借鉴意义
    4.4.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水景设计:乌鲁木齐小绿谷水景公园坡地设计
        4.4.1.项目概况
        4.4.2.设计策略
        4.4.3.借鉴意义
    4.5.生态修复:抱坡岭公园
        4.5.1.项目概况
        4.5.2.设计策略
        4.5.3.借鉴意义
    4.6.空间利用Bentway公共空间
        4.6.1.项目概况
        4.6.2.设计策略
        4.6.3.借鉴意义
5. 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策略
    5.1.设计原则
        5.1.1.资源节约型原则
        5.1.2.科学设计型原则
        5.1.3.体系完善型原则
    5.2.基于节水的绿地保护与修护
        5.2.1.植被保护和利用
        5.2.2.绿地土壤修复
    5.3.节水型城市绿地水系统设计策略
        5.3.1.雨水利用策略
        5.3.2.再生水利用
        5.3.3.绿地节水灌溉设施
        5.3.4.土壤保水措施
    5.4.节水型城市绿地树种规划与种植设计
        5.4.1.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5.4.2.合理选择耐旱植物群落
        5.4.3.植物需水计算与控制
    5.5.节水型城市绿地铺装设计策略
        5.5.1.铺装材料与绿地节水的关系
        5.5.2.透水铺装的类型和特性
6. 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6.1.背景概况
        6.1.1.地理环境
        6.1.2.气候条件
        6.1.3.水文条件
        6.1.4.土壤条件
        6.1.5.社会人文条件
    6.2.项目概况
        6.2.1.区位分析
        6.2.2.上位规划解读
        6.2.3.现状分析
        6.2.4.SWOT分析
    6.3.设计方案流程图
    6.4.设计理念及目标
    6.5.设计策略
        6.5.1.以雨水收集为导向,构建绿地节水系统
        6.5.2.合理配置耐旱植物,丰富植物群落
        6.5.3.功能丰富,多样化满足休憩
    6.6.总体规划设计
        6.6.1.总体景观结构
        6.6.2.分区景观详细规划设计
    6.7.水系统设计专项
        6.7.1.雨水收集利用设计
        6.7.2.防洪设计
        6.7.3.生态驳岸设计
        6.7.4.生态水净化系统
        6.7.5.节水型灌溉设施设计
    6.8.植物景观设计专项
        6.8.1.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6.8.2.绿化植被选择
    6.9.其他设计专项
        6.9.1.竖向设计专项
        6.9.2.交通设计专项
        6.9.3.山体修复设计专项
        6.9.4.灰空间设计专项
        6.9.5.服务设施专项
        6.9.6.标识系统专项
        6.9.7.节事活动策划专项
    6.10.用地平衡表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导师简介
致谢
图纸附录

(7)基于SD-EF模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2.1.1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研究进展
        2.1.2 水资源承载力方法研究进展
    2.2 水资源生态足迹
    2.3 系统动力学
3 研究区域概况及水资源现状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气候降水
        3.1.3 河流水系
    3.2 社会经济
        3.2.1 行政区划
        3.2.2 人口发展
        3.2.3 经济发展
    3.3 水资源现状
        3.3.1 水资源总量
        3.3.2 水资源现状分析
        3.3.3 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4 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构建
    4.1 系统动力学
        4.1.1 系统动力学原理
        4.1.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4.1.3 系统动力学主要变量
    4.2 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SD-EF模型构建
        4.2.1 模型边界
        4.2.2 模型因果关系图
        4.2.3 模型系统流图
        4.2.4 模型变量及方程
        4.2.5 模型参数
    4.3 模型有效性检验
        4.3.1 历史检验
        4.3.2 灵敏度检验
5 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分析
    5.1 模拟设计
        5.1.1 确定决策变量
        5.1.2 设定参数
    5.2 模拟结果
        5.2.1 各子系统用水量结果分析
        5.2.2 郑州市承载力模拟结果
    5.3 各情景方案对比分析
    5.4 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效节水的要求
    2.1 新泰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
    2.2 新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2.3 资源与生产力配置布局
    2.4 新泰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
3 新泰市自然经济概述及发展趋势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河流、水系
        3.1.4 地形地貌
        3.1.5 土壤特征
        3.1.6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现状经济状况
        3.2.2 城市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4 现状供用水与供需分析
    4.1 供水现状与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4.1.1 新泰市水资源概况
        4.1.2 现状供水能力
        4.1.3 城市规划区水源地调整和布局规划
        4.1.4 城市规划区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4.2 城市规划区需水预测
        4.2.1 城镇生活需水
        4.2.2 第二产业需水
        4.2.3 第三产业、生态环境需水
        4.2.4 城郊农业需水
        4.2.5 经济社会发展需水总量
    4.3 供需水态势分析
    4.4 解决缺水的主要途径
        4.4.1 工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4.4.2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
        4.4.3 生活节水方面
        4.4.4 注重城市污水处理回用
        4.4.5 城郊农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4.4.6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
        4.4.7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5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5.1 规划指导思想
        5.1.1 坚持以人为本
        5.1.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1.3 节水优先
        5.1.4 全社会参与
    5.2 规划原则
        5.2.1 优化配置原则
        5.2.2 节流优先原则
        5.2.3 科技推动原则
        5.2.4 全民参与原则
        5.2.5 综合利用原则
        5.2.6 优先保障原则
        5.2.7 保障发展原则
        5.2.8 综合协调原则
        5.2.9 市场经济原则
        5.2.10 目标导向原则
    5.3 规划依据
        5.3.1 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5.3.2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3.3 主要技术规划文本和技术标准
        5.3.4 新泰市相关规划文件
    5.4 规划范围
    5.5 规划对象
    5.6 规划水平年
6 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
    6.1 节水标准
        6.1.1 城镇生活节水标准
        6.1.2 第二产业节水标准
        6.1.3 第三产业节水标准
        6.1.4 城郊农业节水标准
    6.2 综合节水目标
        6.2.1 总量控制目标
        6.2.2 主要发展目标
    6.3 节水潜力
        6.3.1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6.3.2 第二产业节水潜力
        6.3.3 第三产业节水潜力
        6.3.4 城郊农业节水潜力
7 节水规划
    7.1 城镇生活节水规划
        7.1.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1.2 节水方案比选
        7.1.3 节水措施
    7.2 第二产业节水规划
        7.2.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2.2 节水方案比选
        7.2.3 节水措施
    7.3 第三产业节水规划
        7.3.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3.2 节水方案比选
        7.3.3 节水措施
    7.4 城郊农业节水规划
        7.4.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4.2 节水方案比选
        7.4.3 节水措施
8 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8.1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概况与规划
        8.1.1 青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新泰污水处理厂)
        8.1.2 新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汶污水处理厂)
    8.2 再生水系统布局原则与规划
        8.2.1 再生水布局原则
        8.2.2 再生水布局规划
    8.3 企业(单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规划
        8.3.1 要求
        8.3.2 管理规定
    8.4 城市再生水利用原则
        8.4.1 积极促进工业冷却水及杂用水使用城市再生水
        8.4.2 市政杂用水和环境建设要尽可能地使用城市再生水
        8.4.3 逐步建设中水道,使再生水用于生活类其他用水
    8.5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1 近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2 中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3 远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6 雨水利用原则
    8.7 雨水利用规划
        8.7.1 近期规划
        8.7.2 中期规划
        8.7.3 远期规划
    8.8 非常规水替代率
9 实施效果评价
    9.1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9.2 总体评价
        9.2.0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9.2.1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9.2.2 改善生态环境
10 结束语
    10.1 研究成果
    10.2 创新点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大连建设节水型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选题研究意义
    1.2 本选题学术界研究现状
    1.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第2章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内涵与可持续发展
    2.1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
        2.1.1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
        2.1.2 节水型社会提出的法律依据
    2.2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2.2.1 节水的内涵
        2.2.2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2.3 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3.2 水资源特性决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2.3.3 水资源短缺制约可持续发展
        2.3.4 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3章 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大连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3.1.1 大连水资源现状
        3.1.2 大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3.2.1 初步形成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3.2.2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工作
        3.2.3 通过法律手段提高节水效率
        3.2.4 通过科技手段转变节水模式
        3.2.5 通过社会宣传形成节水氛围
    3.3 大连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3.2 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3.3.3 经济利益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矛盾突出
第4章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大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
    4.1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1.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4.1.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4.1.3 坚持环境友好型原则
        4.1.4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借鉴国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先进经验
        4.2.1 借鉴美国节水和水循环利用经验
        4.2.2 借鉴德国雨水利用经验
        4.2.3 借鉴日本先进节水经验
    4.3 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水平
        4.3.1 深化节水管理体制改革
        4.3.2 加快节水法规建设
        4.3.3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力量
    4.4 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识
        4.4.1 转变传统用水观念
        4.4.2 形成全民节水氛围
    4.5 进一步增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4.5.1 加大节水资金的投入
        4.5.2 加强节水科技和产品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1.1 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1.2 节水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1.3 节水型农业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1.4 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结构框架与基本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2.1 现代农业研究综述
        2.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2.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1.3 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2.2 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1 国外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2 国内节水型农业研究综述
        2.2.3 节水型农业的内涵
    2.3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2.4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4.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4.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2.5 国内外研究方法之比较
    2.6 现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基础理论阐释
    3.1 问题的提出
    3.2 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3.2.1 对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3.2.2 节水型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3.3 西北内陆河流域节水型农业的阶段性特征与功能定位
        3.3.1 阶段性特征
        3.3.2 功能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经济模型
    4.1 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估
    4.2 能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内涵
        4.2.1 基本概念
        4.2.2 能值分析的主要术语
        4.2.3 能值分析的工作流程
        4.2.4 能值评价主要问题分析
    4.3 投入产出模型基本原理
        4.3.1 理论原理及应用
        4.3.2 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4.3.3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学模型
        4.3.4 特定地区的投入产出模型
    4.4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4.4.1 加边矩阵法
        4.4.2 地区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4.4.3 资源环境经济混合投入产出核算表
        4.4.4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总结及本文模型建立依据
    4.5 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
第五章 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5.1 甘肃省水资源基本条件
        5.1.1 水资源数量
        5.1.2 地表水水质
        5.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1.4 重点开发区之一——张掖市的主体功能规划及水资源状况
    5.2 研究区概况
        5.2.1 流域地理位置
        5.2.2 气候条件
        5.2.3 地形、地貌
        5.2.4 水资源量及特征
        5.2.5 张掖市社会经济概况
    5.3 张掖市节水农业发展 SWOT 分析
        5.3.1 SWOT 分析方法简介
        5.3.2 张掖市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5.3.3 张掖市节水型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黑河流域节水型农业可持续 发展实证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6.1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6.1.1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
        6.1.2 张掖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
        6.1.3 张掖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分析
    6.2 基于张掖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水资源效益评价
        6.2.1 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6.2.2 张掖市地区投入产出简要分析
        6.2.3 水资源核算表的编制
        6.2.4 测算结果对比分析
        6.2.5 张掖市用水系数比较分析
        6.2.6 水资源流入流出分析
    6.3 实证结果
        6.3.1 张掖农业生产对水资源消耗量较大
        6.3.2 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6.3.3 张掖市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可供选择的现实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及模式选择
    7.1 国内外节水型农业的技术借鉴
        7.1.1 农业水资源开源技术
        7.1.2 输水节水技术
        7.1.3 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7.1.4 农艺节水技术
        7.1.5 化学节水技术
        7.1.6 管理节水措施
    7.2 基本经验与政策启示
        7.2.1 基本经验
        7.2.2 政策启示
    7.3 模式选择
        7.3.1 构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水权补偿机制
        7.3.2 构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7.3.3 完善节水型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7.3.4 充分发挥项目在节水型农业建设中的载体作用
        7.3.5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7.3.6 加快农业水价改革,变“暗补为明补”
    7.4 主要结论与讨论
        7.4.1 发展前景展望
        7.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4.3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工业企业的节水型发展道路(论文参考文献)

  • [1]节水规制是否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 刘军. 金融与经济, 2022
  • [2]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2(03)
  • [3]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分析[D]. 苏诗雅.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4]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2)
  • [5]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泰顺县为例[D]. 吴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6]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 袁开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SD-EF模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 黄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8]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D]. 张帅.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9]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大连建设节水型社会研究[D]. 王文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12(01)
  • [10]黑河流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D]. 魏胜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工业企业节水发展路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