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房地产信息总目录

2000年中国房地产信息总目录

一、中国房地信息2000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宝[1](2019)在《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设计与再利用研究 ——以珠海周边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商品房销售制度的提升及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近年全国各地新建商品房楼盘都基本采用营销体验区既“房地产销售三件套”的实体产品展示和客户体验营销来保障房地产项目的销售。随着国家政府严控及日益规范的房地产销售制度和成熟的购房者,各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基本被广大购房者及市场所认可。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下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可持续利用、多方位展示、客户敏感点价值分析的问题引起了各地产商的高度关注,并且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已成为一个地产品牌及项目代言的门户。本文主要以珠海周边部分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体验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进行简述和分类划分,其次、对其布局和定位进行理论分析与举例式描述;再次、重点对其整体及各专业设计进行理论分析及举例式的阐述;接着、重点对其再利用方面从前期策划及设计准备和实施细则等角度进行理论与举例式的阐述;最后以其如何高标准的实施及过程中沟通、反馈、复盘设计及再利用的角度进行重点案例经验分享和理论阐述。本文针对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为充分展示地产品牌及项目代言这一问题,结合实际项目营销体验区实例,从布局与定位、设计、再利用及实施与反馈四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与重点案例说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对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希望能为今后各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体验区起到借鉴作用,使其能够快速、高品质、提升综合价值和重复再利用等各方面提供可参考的主要思路及建议。

胡泽[2](2019)在《深圳地区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社会与政府当前积极倡导的方向,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高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能源粗放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其次,深圳市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对标城市。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生活、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健康、舒适、安全、环保、智能等与人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领域中,存在着设计未能真正体现被动式优先、设计与运营脱节、运营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的设计、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等经验,试图通过梳理深圳市当前绿色建筑特别是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就前期设计和后端运营管理两大模块做出解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当前深圳市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运营管理对策加以分析探讨:第一部分绪论,讲述此次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项目的调研,对深圳地区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现状进行梳理,由此引出对问题的思考;第三部分在前述分析基础上,重点从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运营管理两个层面入手,梳理深圳地区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第四部分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天安云谷项目为例,对该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和绿色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对策略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相关策略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解读。结语部分归纳总结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结论,分析了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

石磊[3](2016)在《垂直资讯网站设计—长三角房车网》文中指出房车传媒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们对房车消费习以为常,让房车旅游文化深入人心。准确的定位、精深的内容、专注于单一用户群体的长三角房车网(csjfcw. en)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本文主要描述了长三角房车网在搭建过程提出的设想、遇到的问题和尚待解决的后期推广预案。目前,大部分的经济学者都对中国的经济走势抱以悲观的态度,认为增长速度近几年不会再回到8%,但他们认为2020年或许是下一个中国经济复苏的周期。所以,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的房车产业还将处于引入期。如果房车产业的发展在2020年终于迎来高潮,那么现在的投入都会变现为五年后对于市场的占有量。而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对营销渠道和品牌形象的把握,这种无形资产正是房车文化媒介推广的着力点和目标所在。目的是使潜在消费者了解房车,从而产生购买方车行为。其中最便利的方法便是让房车文化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流行文化。驾照政策、高速收费规定、拖挂房车上路规范上是制约房车行业前进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现在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的焦点。

刘毅成[4](2015)在《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房车旅游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发展房车旅游及房车租赁也是业界正在考虑的实质性问题,而在国外,如欧美、澳洲、新西兰等地区,房车旅游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旅游方式,游客可以简单、便捷的租赁到符合需求的房车,并能选择一整套旅游服务产品,比如导游服务、营地服务等,而房车租赁企业也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同时,伴随着世界网络化的进程,关于商业模式现象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并不断地丰富壮大,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不但能够使企业本身更有竞争力,还能帮助完善整个产业链,以带动全局的发展。本文在我国房车旅游、房车租赁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特殊阶段为背景;以租赁及商业模式为理论基础;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为主要的分析工具;并用新西兰THL房车租赁公司的商业模式实践为依据,对我国房车租赁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障碍,诸如:盈利、配套、环境等,以及影响房车租赁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最后以国内外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的业态发展、盈利模式、扩张模式等这几点进行对比,以这几个层面对我国房车租赁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的核心章节以地平线公司现有的较为简单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借鉴汽车租赁方面的经验,配合在前几章节中对比归纳出的市场强化、价值链优化、业态扩张、合资经营等原则,在理论层面先对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优化,再在操作层面对整个商业模式从盈利模式、风险管控、投资退出以及公司启动这些流程进行构建,勾勒出了符合现阶段中国房车租赁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提出此商业模式的实施对策。

李忻忻[5](2013)在《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周期波动的市场,波动幅度太大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保证房地产市场均衡、健康的发展是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目标之一。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及在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土地政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可对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指标产生有利的作用,使房地产市场波动性减小,较为均衡地运行。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的研究,找出房地产市场运行指标和土地资源配置要素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供应时机、供应结构等土地资源配置要素,以期在我国土地政策的制定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在目前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进行分析,选取房价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分析指标,运用马尔柯夫法对未来五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计算我国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均衡系数。(2)在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的条件下,运用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预测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等确定土地需求量;运用库存理论建立土地的最优储备规模模型;考虑风险的因素,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为目标,提出土地安全库存量的概念。(3)运用神经网络建立房地产市场中各要素和土地供应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改变土地供应面积的变化时间考察土地供应时序对房价、商品房销售额的影响,以房价、商品房销售额波幅最小为准则,确定土地最优供应时机;比较土地供应时机调整前后的房地产市场均衡系数。(4)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根据供给、需求、市场三个方面的指标对我国31省市的房地产市场分成四类,并对四类房地产市场的均衡状况和土地供应状况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建立各类住房供应面积的年增长率和各类住房土地供应面积比例与房价、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关系模型。(5)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的土地储备规模、土地供应时机、土地供应结构等资源配置方面的政策。本论文最终建立了涉及供给、需求、交易状况和宏观调控四个方面的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状态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各年份或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依据;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指标和土地资源配置要素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供应时机和供应结构;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各土地资源配置要素改变前后房地产市场的均衡状况进行了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政策建议。

卓亨逵[6](2012)在《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及其对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启示》文中认为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目前的城乡住房制度差异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房地产业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局面。城市房地产业自城镇住宅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日渐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也暴露了房价虚高、市场结构失衡等出诸多问题;而房地产业在农村却受住宅制度限制尚未寻得发展空间。尽管如此,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住宅制度市场化改革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农村住宅市场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及其对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启示”为题,对房地产业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的形成历史;明确了城市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内涵,并以全国和十大一线城市的房价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为基础,对城市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测度分析,指出房价过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严重不足是过度市场化的重要表征,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则是过度市场化的内在表现;分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城市房地产过度市场化问题中的角色以及行为方式,指出地方政府多重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城市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农村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态势,梳理了农村住宅市场化现状,分析了农村住宅产业化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本文在总结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经验教训以及农村住宅产业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住宅渐进式产业化改革的主张,认为目前农村住宅产业化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解决,部分制约因素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农村住宅制度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农村实际的基础上,盲目地地推行农村住宅产业化改革必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渐进式的住宅产业化改革路径,积极借鉴城镇房地产制度改革经验,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农村住宅制度的改革。

李晶[7](2011)在《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税收的发展是矛盾和冲突的产物。房地产税收制度是在解决矛盾过程中不断的变化、改革和进步的。在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产生了,在不断的矛盾调整中,房地产税收制度走向和谐与完整。时至今日,中国房地产税收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将房地产税收改革推向风口浪尖:第一,走过极贫极弱的发展历史,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探索着富国富民的道路,集30年的经验,走出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伴随着农村改革、工业改革、商业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进程,各个行业在进行着改革,各个部门在进行着改革。房地产既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房地产行业也开始改革,以土地使用有偿化为核心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住宅自有化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国开始广泛实施并全面推广。由于原房地产税收制度是基于土地无偿使用而设置的,因此,房地产业的改革成为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动因。第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房地产业和原有税收制度的冲突,这种冲突迫使政府必须改革原房地产税收制度,以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求。第三,房地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的矛盾激化,结构上的矛盾亦格外突出。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整个购房者作为主体,其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经济的发展是消费者至上,消费者利益受损必然导致房地产业畸形发展。为了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和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需要对原房地产税收制度进行改革。第四,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过程中,中国社会财富占有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财富差距不仅表现在流量上,而且表现在存量上。为了缩小财富的差距,需要对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流量即调整收入的差距,一是调整存量即调整财产的差距。正是在如此巨大的改革压力下,对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的思考变得紧迫而意义非凡。论文分析我国房地产税收的社会经济基础,总结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从与房地产的影响关系与影响程度的角度,分析房地产价格的密切影响因素和一般影响因素;沿着历史的脉搏,探索房地产税收发展的历史轨迹,归纳现代房地产税收的改革历程,从税收要素的角度介绍房地产财产税、房地产商品税、房地产所得税和房地产其他税等房地产税种设置。之后,论文进行现行房地产税收的政治经济分析,分析房地产行业现行地租、税收、收费的状况及税费比重;分析现行房地产企业直接承担和间接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指出在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中存在着房地产税种安排略多、房地产重复征税略重以及房地产取得环节、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税种设置欠妥等问题:在房地产财产税中存在着的城乡之间土地与房屋存在法律差异、个人拥有不同房产之间存在法律差异、计税依据设计不够公平、个人拥有经营性住房税收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房地产商品税中存在着商品税体制滞后、商品税附加制度陈旧等问题;在房地产得税中存在着级差利润调整作用微弱、环保节能导向作用较弱、调节社会财富存量功能较弱和实现社会正义功能尚未得以发挥等问题;最后,对中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现行房地产税收的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税收制度的整体框架内,房地产税改革的目标应当是:确立房地产税在房地产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分类课征的房地产税收基本模式;建立房地产税收体系;建立城乡企业与居民普遍征收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建立房地产估价制度。在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从房地产税收政治学、房地产税收社会学、房地产税收伦理学、房地产税收经济学、房地产税收法学等角度,论述房地产税收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在基本架构部分,主要确立租、利、税、费并存的财政收入体制;确立房地产税收在税收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房地产税收体系的结构;确立房地产税收的基本模式:建立城乡企业与居民普遍征收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在相关制度部分,主要论证房地产税收制度创新所必需建立房地产估价制度。房地产按照评估价值计税的必要基础在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重复征税的变革、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房地产税制的发展趋势。最后,论文提出现行房地产税收的制度创新的改革进程。根据房地产税收的改革目标,按照改革任务的逻辑关系,考虑各级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和企业与居民对于税制改革的承受能力,房地产税收体系创新应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2011-2015年,与“十二五”规划同期,形成房地产税收制度近期目标;2016-2020年,与“十三五”规划同期,形成房地产税收制度中期目标;2021-2025年,与“十四五”规划同期,形成房地产税收制度远期目标。房地产税收体系改革的近期方案,提供对于城市居民住房普遍征收房产税、对城市居民用地普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房地产财产税改进方案,改进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房地产商品税改进方案,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方面、提供在建筑节能方面、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及使用方面和减排与循环经济方面的房地产所得税改进方案;房地产税收体系改革的中期方案,提供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农村的房地产财产税改进方案,对建筑业、销售不动产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的房地产商品税改进方案,将土地增值税并入企业所得税、试点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房地产所得税改进方案;房地产税收体系改革的远期方案,提供推广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度、新设遗产税与赠与税的房地产所得税改进方案。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在交易环节征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在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在遗赠环节征收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实现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目标。

邓念[8](2010)在《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体系到市场体系变迁的过程,房地产市场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逐步健全迅速成长壮大。短短三十年间,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转已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近些年来,住房问题业已成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各种问题成为学者及官方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从经典理论SCP范式入手,结合有效竞争及市场有效性理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特征、市场结构、行为、绩效、政府和政策作用,以及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在大量资料数据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发现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研究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解释并不能完全套用SCP研究范式以及西方经济学中有效竞争及市场有效性理论。因为在中国房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孕育及形成初期,政府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是中国政府造就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与西方国家的房地产业发展存在本质的不同,而且即使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的现阶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政策导向作用也十分强大,坚决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资料和实证模型推导论证了政府与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说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双重作用下向前发展的,对中国房地产业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中必须全面考虑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建立了G-SCP-E的分析框架,将对于政府作用——G的分析全面引入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的分析中,最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有效性——E作出分析并提出积极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认为在中国房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影响市场有效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对市场基本条件,即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影响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绩效表现是由供需要素和政府调控双重力量作用决定的,并与前者呈正相关,后者呈负相关。从市场角度看政府的调控政策对消费市场预期产生重大影响,往往可以导致销售量的显着萎缩,造成需求曲线阶段性向左或向右的大幅变动;需求的大幅变化影响开发投资预期,造成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大幅移动。另外,政府的调控政策还直接导致政府的土地供应政策、供地行为,土地供应的数量、供应速度、供应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影响有合理的因素,但是频繁的调控,打乱了市场的正常预期,造成供需的剧烈变化,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销售绩效与供需要求成正比,说明市场力量的正相关作用,而政府调控与市场绩效为反向关系,说明由于去过七年政策基本处于与市场的反向调控中,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本文的实证也印证了现实市场中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没有明显关系,说明政策对预期的干扰作用使得市场价格机制没有正常体现。调控政策的多目标性与政策偏差往往造成政策部分失灵,以及房价越调越涨的被动局面。第二,体现在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影响。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由于中国土地市场的完全垄断特征使得政府可以利用土地市场准入的壁垒决定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原则上可以是任何一种市场结构。本文研究表明目前的土地供应制度和政府供地行为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非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土地获取和融资的双重进入壁垒影响了市场结构,影响了进入市场的企业性质、数量和质量;对市场行为的影响:政府的供地制度和进入壁垒部分程度决定了进入的企业,影响了企业竞争行为的导向,使得企业更加注重政府关系的能力和融资能力,而降低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力的培养。供需差异造成的垄断利润降低了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动力,使得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不激烈,竞争层次偏低。产品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争发展相对缓慢。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低度、低层次的竞争和高额的垄断利润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研发投入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行业中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跨区域扩张速度和商业地产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必须加大有效供给,缓解供需压力和矛盾,降低“市场垄断”势力。一方面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限制开发企业囤积土地,加快开发进度,有效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增加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降低税收,增加住房流通能力。其二,打破区域垄断,促进有效竞争,降低“行政垄断”势力。其三,调整发展程度,注重发展质量。

江才[9](2010)在《中国商品住宅市场与开发商行为的治理和规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近年来,中国商品住宅价格整体升温,引起投资增长过快过猛、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空置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开发商捂盘惜售、虚假信息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保障性住宅的供给却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己危及产业健康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加剧了社会矛盾冲突,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解决好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难以奏效,必须借助政府力量。为此,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治理商品房市场环境,加强对开发商不良行为的规制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住宅市场由相互联系和影响、但又各自独立运行的保障性住宅市场和商品性住宅市场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商品住宅社会矛盾最集中最尖锐,是住宅市场的“牛鼻子”,分析和解决好它所存在的问题,整个住宅市场的问题可以提纲挈领,迎刃而解。基于此,本文把保障性住宅市场与商品住宅市场隔离开,将保障性住宅市场视为影响住宅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单独集中地对商品住宅市场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措施,作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期使分析对象相对集中,能够把问题分析得更全面和透彻。产业规制是基于市场失灵下的政府干预行为,是市场经济的辅助功能,其目的在于使市场回归正常、理性的运行轨道。针对目前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呈现的高房价、高空置率、供需结构失衡等特征,及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本文主要从中观的产业视角,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设计了论文的分析框架,即首先分析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机理;然后分析在需求过旺的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开发商的行为和不良倾向,及其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最后,针对所揭示出来的问题,提出治理商品住宅市场环境、规制开发商不良行为的思路和措施。论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研究价值、论文的分析框架、各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和评述本文分析时使用的相关理论,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本文的后续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核心。论文在第三章中揭示商品住宅及商品住宅市场的特性;分析土地财政导致政府规制缺位;保障性住宅供给严重不足,使中低收入者涌入商品住宅市场,造成需求持续过旺;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大量炒房资金涌入,推高房价节节上涨等市场环境缺陷的基础上,指出开发商的经济人自利性,促使其利用商品住宅及商品住宅市场的特性和市场环境缺陷,谋求垄断地位,从而导致了商品住宅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结构形成,并且揭示了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论文第四章,分析了在需求持续过旺、政府规制缺失和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开发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行为,指出非价格竞争行为是开发商的优先策略,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如追求垄断定价、屯积土地、捂盘惜售、利用“托儿”制造购房热假象等等。论文指出,市场缺陷和开发商的不良行为和倾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论文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首先论述由于商品住宅市场环境存在明显缺陷,开发商行为有明显不良倾向,因而运用政府力量治理市场环境,纠正其缺陷,加强规制,抑制开发商不良行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别就如何治理市场环境,规制开发商不良行为倾向,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及展望。本文探索如下几个方面以求有所创新:(1)分析论证了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揭示了它的基本特征。首先论证了住宅具有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使用价值的多重异质性、耐久性和昂贵性等特性。其次,分析了中国商品住宅市场环境存在土地财政导致政府规制松弛、保障性住宅供给严重不足,将中低收入者挤入商品住宅市场、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大量炒房资金涌入,推动房价高涨等缺陷。最后,指出开发商在经济人自利性驱动下,利用住宅的特性和市场环境缺陷,谋取垄断市场地位,形成了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并揭示了该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2)分析了在需求过旺、规制松弛和有明显缺陷的市场环境中,开发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行为,提出并论证了非价格竞争行为是开发商优先策略的理论观点,揭露了开发商不正当行为其引发的严重不良社会后果,如垄断定价、虚假信息、囤积土地、捂盘惜售以及加速土地资源占用、滋生腐败、引发严重分配不公、扭曲投资分配使实体经济空心化等,这些不良社会后果危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3)论证了治理市场环境缺陷和规制开发商不良行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市场环境缺陷和开发商不正当行为,提出加强治理和规制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如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和税收分配比例,以及政绩考核方法;消除土地财政;把保障性住宅建设和供给,列为对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通过增加保障性住宅供给,消除由于中低收入者挤入而引起的商品住宅市场过旺需求;治理商品住宅市场中的过度投机行为;规制开发商垄断定价行为与利用虚假信息和广告,夸大住宅商品差别和性能、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价格等不正当行为。以期通过加强治理和规制,使商品住宅市场健康而平稳地发展。(4)揭示了住宅商品和市场的特征。论文认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商品住宅不可移动构成了商品住宅市场的垄断性特征,信息不对称性、房地产市场价格垄断定价政策是造成房地产暴利、商品住宅价格居高不下、投机炒楼与投资热潮的原因。(5)构建了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模型。论文综合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中国商品住宅市场经济现实,构建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商品住宅价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开发商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不仅仅表现为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非价格竞争行为。非价格竞争是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是房地产企业的优先策略。受学养和研究能力所限,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商品住宅市场数据难以获得、政府规制的运行机制如何与市场机制进行融合衔接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万展强[10](2010)在《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房车市场在经过十多年的缓慢发展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迈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国内房车企业,因为规模小,组织结构混乱,缺乏灵活性等特点,市场适应性的缺点表现的尤为明显,始终未能抓住房车市场发展的核心。作为房车行业的新入企业,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采取了很多有益探索,寻找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对接市场的能力,在促进中国房车市场完善的过程中提高企业效益。该文围绕中国房车市场的现状,对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就企业战略管理在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对其内外部环境的详细分析,根据其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提出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重点通过培育中国房车市场、建立房车行业标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创建五矿多尼尔品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建设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实施。企业的战略实施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企业必须注重培育具有在房车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企业在循环的通道上呈上升态势。作者希望通过此文能使房车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战略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完善中国的房车市场。

二、中国房地信息2000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房地信息2000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设计与再利用研究 ——以珠海周边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2.1 课题研究背景
        1.2.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课题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2.1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2.1.2 政府相关法规——预售制度
        2.1.3 “高周转”房地产开发模式
    2.2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发展过程
        2.2.1 销售处阶段
        2.2.2 销售中心阶段
        2.2.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阶段
    2.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产生的效益
    2.4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未来趋势
    2.5 本章小结
3.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布局及定位
    3.1 项目周边环境与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布局
        3.1.1 项目地块临近市政道路与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的布局
        3.1.2 主城区对项目地块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布局的影响
        3.1.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销售中心的布局
        3.1.4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样板房的布局
        3.1.5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景观展示区的布局
    3.2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类型定位
    3.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规模定位
        3.3.1 房地产项目规模分类
        3.3.2 销售中心规模的定位
        3.3.3 样板房户型的定位
        3.3.4 景观展示区的定位
    3.4 本章小结
4.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设计
    4.1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销售中心设计
        4.1.1 销售中心设计要点
        4.1.2 销售中心设计原则
        4.1.3 销售中心外立面设计
        4.1.4 销售中心空间功能分析
        4.1.5 销售中心室内流线设计
    4.2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样板房设计
        4.2.1 样板房设计定位
        4.2.2 新中式风格
        4.2.3 北欧风格
        4.2.4 现代风格
    4.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景观展示区设计
        4.3.1 景观展示区功能布局
        4.3.2 景观展示区“精神堡垒”设计
        4.3.3 景观展示区主入口设计
        4.3.4 景观展示区文化背景墙设计
        4.3.5 景观展示区水景设计
        4.3.6 景观展示区景观小品设计
        4.3.7 景观展示区导视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结
5.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再利用
    5.1 影响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再利用的主要因素
    5.2 营销体验区转型再利用的设计策略
        5.2.1 销售中心转型再利用设计策略
        5.2.2 样板房转型再利用设计策略
        5.2.3 景观展示区转型再利用设计策略
    5.3 营销体验区转型再利用的改造方法
        5.3.1 营销体验区的空间调整法
        5.3.2 营销体验区的气氛营造手段
    5.4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销售中心转型再利用
        5.4.1 销售中心再利用功能转换方向
        5.4.2 临时销售中心的再利用策略
        5.4.3 现场实体销售中心再利用策略
    5.5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样板房再利用
        5.5.1 现场实体样板房再利用
        5.5.2 异地样板房再利用
    5.6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景观展示区再利用
        5.6.1 临时异地景观展示区再利用
        5.6.2 现场实体景观展示区再利用
    5.7 本章小结
6.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实施及设计复盘
    6.1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6.1.1 房地产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
        6.1.2 房地产企业对营销体验区重视程度
        6.1.3 项目整体协作能力
        6.1.4 科学的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
    6.2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项目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应用
    6.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项目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6.4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销售中心实施
        6.4.1 施工工期与楼盘营销节点匹配性
        6.4.2 销售中心主体施工
        6.4.3 销售中心精装施工
    6.5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样板房实施
        6.5.1 施工工期与开盘节点匹配性
        6.5.2 样板房主体施工
        6.5.3 样板房精装施工
    6.6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景观展示区实施
        6.6.1 施工工期与开盘节点匹配性
        6.6.2 景观展示区硬景施工
        6.6.3 景观展示区园林施工
    6.7 本章小结
7.结语
    7.1 研究特点
    7.2 研究结论
        7.2.1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布局及定位建议
        7.2.2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设计建议
        7.2.3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再利用建议
        7.2.4 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实施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2)深圳地区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及其辨析
        1.2.1 绿色建筑的概念
        1.2.2 超高层综合体的界定
        1.2.3 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1.3.1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理论与实践
        1.3.2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研究的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深圳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理论分析与实态调研
    2.1 深圳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实态调研
        2.1.1 绿色建筑项目调研
        2.1.2 绿色建筑项目调研总结
    2.2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1 被动式设计很被动
        2.2.2 实用性技术千篇一律
        2.2.3 辅助优化设计举步维艰
    2.3 项目绿色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 节水利用经济性效果很难堪
        2.3.2 太阳能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差强人意
        2.3.3 楼宇能源管理效率低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3.1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
        3.1.1 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
        3.1.2 绿色运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
    3.2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3.2.1 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问题分析
        3.2.2 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问题分析
    3.3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
        3.3.1 被动式设计在超高层综合体上的应用
        3.3.2 适应性绿色技术在超高层综合体上的应用
        3.3.3 辅助优化设计在超高层综合体上的应用
    3.4 项目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对策研究
        3.4.1 节水利用的经济性差的解决方案
        3.4.2 太阳能可再生资源利用解决方案
        3.4.3 楼宇能源管理效率低下解决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策略应用与项目实践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介绍
        4.1.2 深圳气候特点
        4.1.3 项目绿色建筑定位
    4.2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采用的绿色实践
        4.2.1 被动式技术的应用:
        4.2.2 实用性绿色技术的应用
        4.2.3 辅助设计在项目上的应用
    4.3 项目绿色运营阶段采用的绿色管理策略
        4.3.1 节水管理制度管理
        4.3.2 太阳能可再生资源管理
        4.3.3 楼宇能源管理
    4.4 项目最终综合效益分析
        4.4.1 电耗分析
        4.4.2 水耗分析
        4.4.3 最终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垂直资讯网站设计—长三角房车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毕业设计背景
    2.1 房车文化——房车发展历史及分类
        2.1.1 房车发展史
        2.1.2 房车的分类
        2.1.3 房车的产业链
    2.2 中国房车产业升级的意义
    2.3 中国房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2.3.1 中国汽车产业与房车产品的生命周期
        2.3.2 中国房车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4 推广房车文化的价值
    2.5 长三角地区适宜发展房车产业的依据
    2.6 小结
三、毕业设计说明
    3.1 网站简介
    3.2 开发网站的源起
    3.3 开发网站的步骤
        3.3.1 域名注册
        3.3.2 租用服务器及网站备案
        3.3.3 前端设计
        3.3.4 后端步骤说明
    3.4 推广方案
        3.4.1 百度推广
        3.4.2 搜索优化
    3.5 改版说明
四、参考文献
    4.1 期刊文献
    4.2 参考图书
    4.3 网络资料
    4.4 英文资料
附录
    附录一:分类房车比价表
    附录二:2010年~201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
    附录三:2003年~2015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包含图.)
    附录四:2004年~2015年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包含图.)
    附录五:首页推荐位与广告位分布示意图
    附录六:二级栏目文章列表设计图

(4)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政策环境
        1.1.2 房车旅游兴起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房车租赁及旅游
        1.2.2 商业模式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国外实践
    2.1 租赁业
        2.1.1 概念
        2.1.2 发展阶段
        2.1.3 房车租赁
    2.2 商业模式
        2.2.1 概念
        2.2.2 特征和作用
        2.2.3 构成要素
    2.3 国外房车租赁商业模式实践
        2.3.1 发展背景
        2.3.2 租赁现状
        2.3.3 THL商业模式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现状分析及比较
    3.1 中国房车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1.1 发展历程
        3.1.2 发展趋势及预测
        3.1.3 市场细分
    3.2 中国房车租赁可能存在的障碍
        3.2.1 盈利
        3.2.2 配套
        3.2.3 环境
        3.2.4 产品
        3.2.5 风险
        3.2.6 产业链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部因素
        3.3.2 内部因素
    3.4 国内外房车租赁商业模式实践
        3.4.1 业态发展模式比较
        3.4.2 盈利模式比较
        3.4.3 扩张模式比较
        3.4.4 合作伙伴比较
        3.4.5 文化背景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研究
    4.1 地平线公司传统租赁型商业模式分析
        4.1.1 发展背景
        4.1.2 租赁现状
        4.1.3 商业模式的特点
    4.2 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构建原则
        4.2.1 市场细分原则
        4.2.2 价值链优化原则
        4.2.3 业态扩张原则
        4.2.4 组织结构强化原则
        4.2.5 合资经营原则
        4.2.6 扩大融资原则(IPO)
    4.3 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
        4.3.1 架构
        4.3.2 盈利模式
        4.3.3 风险管控
        4.3.4 投资退出
        4.3.5 要素优化
        4.3.6 公司启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平线公司商业模式的实施
    5.1 加强房车租赁产品设计
        5.1.1 散客与包租产品
        5.1.2 移动智能平台租车产品
        5.1.3 上海迪士尼合作产品
    5.2 加强市场营销
        5.2.1 网络及媒体营销
        5.2.2 连锁与概念营销
        5.2.3 价格政策与信息平台
    5.3 调整组织架构
        5.3.1 建立市场销售部
        5.3.2 建立采购部与服务部
        5.3.3 优化人力资源与培训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对地平线公司创始人王先生的访谈记录
    地平线公司投资案例
    内外部影响因素打分表
在校期间发表过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5)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房地产市场及其均衡
    1.3.2 土地资源配置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内容
    1.5.4 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制度和政策综述
    2.1.1 国外土地制度和政策
    2.1.2 我国土地制度
    2.1.3 我国土地及房地产方面相关政策
2.2 房地产市场方面研究综述
    2.2.1 房地产市场效率研究
    2.2.2 房地产市场均衡研究
    2.2.3 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研究
2.3 土地资源配置研究综述
    2.3.1 国外土地资源配置研究
    2.3.2 国内土地资源配置研究
2.4 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研究综述
    2.4.1 房地产市场的土地调控研究
    2.4.2 房地产市场的其他调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供应状态下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3.1 我国当前土地供应状况
3.2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性
3.3 我国房地产市场满意度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调研结果处理
    3.3.3 调研结果分析
3.4 我国房地产市场均衡指标
    3.4.1 单一房地产市场均衡指标
    3.4.2 房地产市场均衡指标体系
    3.4.3 我国房地产市场均衡状态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储备规模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
4.1 土地有效需求的确定
    4.1.1 新建房屋需求量的确定
    4.1.2 商品房土地有效需求量的确定
4.2 土地储备规模的确定
    4.2.1 土地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4.2.2 土地储备规模模型
4.3 土地储备规模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地供应时机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
5.1 土地供应时机
    5.1.1 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
    5.1.2 土地合理供应时机的确定思路
5.2 土地供应时机对房价的影响
    5.2.1 土地供应面积与房价的周期波动分析
    5.2.2 土地供应面积与房价的关系模型
    5.2.3 基于房价指标的土地合理供应时机确定
5.3 土地供应时机对商品房销售额的影响
    5.3.1 商品房销售额波动情况
    5.3.2 商品房销售额与土地供应面积的关系
    5.3.3 基于商品房销售额的土地供应时机确定
5.4 土地供应时机对房地产市场均衡指标体系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地供应结构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
6.1 土地供应结构
    6.1.1 土地供应的地区结构
    6.1.2 土地供应的住房类型结构
6.2 土地供应的地区结构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影响
    6.2.1 我国各省市房地产市场分类
    6.2.2 各类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状况
6.3 土地供应的住房类型结构对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影响
    6.3.1 土地供应住房类型结构对房价的影响
    6.3.2 土地供应住房类型结构对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影响
    6.3.3 土地供应住房类型结构对房地产市场均衡指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房地产市场均衡的土地政策
7.1 土地储备规模政策
7.2 土地供应时机政策
7.3 土地供应结构政策
    7.3.1 土地供应的地区结构政策
    7.3.2 土地供应的住房结构政策
7.4 土地供应其他政策
    7.4.1 土地储备资金政策
    7.4.2 土地供应监管政策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房地产市场均衡运行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C:房地产市场均衡运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及其对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城镇房地产业虽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暴露的诸多问题引发关注
    1.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住宅制度改革成热点
    1.1.3 农村住宅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呼声高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我国城镇房地产业研究综述
    
1.4.1.1 我国城镇房地产业现存问题研究
    
1.4.1.2 房地产市场化测度研究
    1.4.2 农村住宅制度研究综述
    
1.4.2.1 宅基地制度研究
    
1.4.2.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2 我国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的形成
2.1 相关概念及说明
    2.1.1 城镇房地产业与农村房地产业
    2.1.2 农村房地产业与住宅产业
    2.1.3 农村住宅产业化与市场化
2.2 我国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形成历史
    2.2.1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下房地产非市场化(建国初至60年代末)
    2.2.2 第二阶段: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形成(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2.2.3 第三阶段: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显化(90年代)
    2.2.4 第四阶段:城乡房地产业二元结构凸显(90年代末至今) 3 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表现及其测度
3.1 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内涵与表现
3.2 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测度
    3.2.1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评价
    
3.2.1.1 住房支付能力评价规范方法及研究情况
    
3.2.1.2 住房支付能力评价常用指标及判断标准
    
3.2.1.3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实证分析
    3.2.2 住宅市场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3.2.2.1 住宅市场需求现状
    
3.2.2.2 住宅市场供需矛盾
    
3.2.2.3 我国住宅市场供需结构实证分析 4 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成因分析
4.1 我国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4.1.1 中央政府
    4.1.2 房地产开发商
    4.1.3 地方政府
4.2 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主要成因——地方政府角色冲突
    4.2.1 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的多重角色及其冲突
    4.2.2 地方政府多重角色对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的影响 5 农村住宅产业化发展态势
5.1 农村住宅市场化现状分析
    5.1.1 农村住宅总量分析——宅基地总量
    5.1.2 农村住宅交易情况
    
5.1.2.1 农村住宅交易事实与市场走访调查
    
5.1.2.2 农村住宅交易区域差异
    5.1.3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各地实践
    
5.1.3.1 宅基地联合建房——都江堰“味江模式”
    
5.1.3.2 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重庆市
    
5.1.3.3 宅基地置换——天津、上海、浙江嘉兴等地
    
5.1.3.4 宅基地转权(国有化)退出——江苏苏州,浙江温州、义乌等地
    
5.1.3.5 宅基地合法(直接)流转——广州、成都等地
    
5.1.3.6 其他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践
5.2 农村住宅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及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5.2.1 农村住宅产业化制约因素
    
5.2.1.1 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产权制度
    
5.2.1.2 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
    
5.2.1.3 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制度
    
5.2.1.4 农村草根文化的限制
    
5.2.1.5 农村分布广泛,区域差异限制
    5.2.2 农村住宅产业化必要性
    
5.2.2.1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结果
    
5.2.2.2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5.2.2.3 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
    5.2.3 农村住宅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5.2.3.1 农村住宅产业化的自身优势
    
5.2.3.2 农村住宅产业化的机遇 6 农村住宅渐进式产业化的改革路径
6.1 农村住宅渐进式产业化改革政策涵义
    6.1.1 住宅渐进式产业化改革政策目标
    6.1.2 住宅渐进式产业化改革政策路径
    
6.1.2.1 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6.1.2.2 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是我国农村实际的需要
    
6.1.2.3 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城乡二元结构现状的考虑
    
6.1.2.4 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城镇住宅制度改革的启示
6.2 农村住宅渐进式产业化改革政策措施
    6.2.1 重新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6.2.2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6.2.3 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合理利益
    6.2.4 逐步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2.5 充分理解尊重乡村文化特色,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6.2.6 积极探索农村住宅制度改革,释放农村住宅供给 7 结语 参考文献

(7)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房地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问题
        1.1.2 房地产业积累了突出的发展矛盾
        1.1.3 房地产业肩负着更多的发展责任
        1.1.4 房地产税收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1.1.5 房地产税收改革进程滞后
        1.1.6 房地产税收改革压力巨大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
    1.3 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
        1.3.1 篇章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论文创新之处
        1.4.2 论文不足之处
2 房地产相关概念、种类与属性
    2.1 房地产相关概念
        2.1.1 土地与地产
        2.1.2 房屋与房产
        2.1.3 建筑物与构筑物
        2.1.4 房地产与不动产
        2.1.5 房地产业与建筑业
        2.1.6 房地产税与财产税
    2.2 房地产种类
    2.3 房地产属性
        2.3.1 房地产的自然属性
        2.3.2 房地产的经济属性
        2.3.3 房地产的社会属性
        2.3.4 房地产的政治属性
3 房地产税收的社会经济基础
    3.1 房地产体制
        3.1.1 房地产的产权关系
        3.1.2 房地产的所有制关系
    3.2 房地产业发展
        3.2.1 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
        3.2.2 房地产业的发展状态
    3.3 房地产价格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
        3.3.1 房地产价格表现形式
        3.3.2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4 房地产税收的形成与发展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房地产税收
        4.1.1 土地与房屋交易课税
        4.1.2 土地使用课税
        4.1.3 房屋使用课税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房地产税收
        4.2.1 土地与房屋交易课税
        4.2.2 土地与房屋使用课税
        4.2.3 现代房地产税收改革历程
    4.3 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
        4.3.1 房地产税收体系
        4.3.2 房地产税种设置
    4.4 现行房地产税收政策
        4.4.1 2003~2008 年的房地产税收政策
        4.4.2 2008~2009 年的房地产税收政策
        4.4.3 2009年以来的房地产税收政策
5 现行房地产税收的经济分析
    5.1 房地产租、税、费关系分析
        5.1.1 房地产租金与税收
        5.1.2 房地产收费与税收
    5.2 房地产税收水平分析
        5.2.1 房地产税收绝对水平:从税收角度的观察
        5.2.2 房地产税收相对水平:从地租和收纳角度的观察
    5.3 房地产税收体系分析
        5.3.1 房地产税种安排略多
        5.3.2 房地产重复征税略重
        5.3.3 房地产各环节税种设置欠妥
    5.4 房地产财产税分析
        5.4.1 城乡之间的土地与房屋存在法律差异
        5.4.2 个人拥有不同房产之间存在法律差异
        5.4.3 计税依据设计不够公平
        5.4.4 个人拥有的经营性住房税收流失严重
    5.5 房地产商品税分析
        5.5.1 商品税体制滞后
        5.5.2 商品税附加制度陈旧
    5.6 房地产所得税分析
        5.6.1 级差利润调整作用微弱
        5.6.2 环保节能导向作用不足
        5.6.3 调节社会存量财富功能较弱
        5.6.4 社会正义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5.7 总结
        5.7.1 房地产税收职能:有作用但不可无限放大
        5.7.2 房地产税收制度:有缺陷且不可被忽视
6 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创新:目标模式
    6.1 理论基础
        6.1.1 房地产税收社会学
        6.1.2 房地产税收政治学
        6.1.3 房地产税收伦理学
        6.1.4 房地产税收经济学
        6.1.5 房地产税收法学
    6.2 基本架构
        6.2.1 租利税费并存的财政收入体制
        6.2.2 房地产税收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
        6.2.3 房地产税收体系
        6.2.4 房地产税收基本模式:确立分类房地产税模式
        6.2.5 房地产税收目标模式:建立城乡企业与居民普遍征收的房地产税制度
    6.3 房地产估价制度
7 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创新:改革进程
    7.1 近期方案
        7.1.1 改进房地产财产税
        7.1.2 改进房地产商品税
        7.1.3 改进房地产所得税
    7.2 中期方案
        7.2.1 改进房地产财产税
        7.2.2 改进房地产商品税
        7.2.3 改进房地产所得税
    7.3 远期方案
        7.3.1 推广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度
        7.3.2 新设遗产税与赠与税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8)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房地产业研究
        1.4.2 中国房地产业组织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1 提出中国房地产G-SCP-E的研究范式
        1.5.2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条件的独特性和政府作用的深入分析
        1.5.3 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SCP范式的发展与适应中国房地产业的分析范式
        2.1.1 哈佛学派奠定的SCP范式
        2.1.2 芝加哥学派对SCP的挑战
        2.1.3 新奥地利学派的SCP发展
        2.1.4 新产业组织理论对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2.1.5 后SCP流派,心制度经济学发展
        2.1.6 对SCP—R范式的解释
        2.1.7 适用中国房地产业的G-SCP范式
    2.2 有效竞争理论与中国房地产的有效市场
        2.2.1 有效竞争理论
        2.2.2 有效市场理论
        2.2.3 房地产市场有效性与G—SOP—E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推动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3.1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3.2 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市场孕育期
        3.2.1 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
        3.2.2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阶段
        3.2.3 第三阶段:1994-1998年,综合配套制度全面推进阶段
    3.3 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产业发展期
        3.3.1 第一阶段:1998-2002年,政策推动房地产全面市场化
        3.3.2 第二阶段:2003-2008年,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
        3.3.3 第三阶段:2009年以后,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特征研究
    4.1 宏观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拉动的需求
        4.1.1 GDP与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
        4.1.2 中国的GDP发展速度与区域差异
    4.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引发的需求
        4.2.1 中国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比较
        4.2.2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4.2.3 城市化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4.2.4 中国城市化引发的房地产需求
    4.3 人口红利带来的需求
        4.3.1 中国人口总量与结构
        4.3.2 人口红和带来房地产业需求
    4.4 土地红利与房地产业发展
        4.4.1 土地价值的释放和财富效应
        4.4.2 土地稀缺性对房地产业影响
    4.5 土地的垄断性引致的供求矛盾
        4.5.1 中国土地供应制度的变迁
        4.5.2 土地垄断性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4.5.3 土地市场政府与开发企业的供需博弈
        4.5.4 土地垄断与房价上涨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场和政府力量双重作用下的房地产市场
    5.1 实证思路及数据选择
        5.1.1 实证研究思路
        5.1.2 数据选择与初步测试
    5.2 研究模型一:全国住宅房地产市场总体供需模型分析
        5.2.1 供需关系的简单测试
        5.2.2 增加政府影响因子
    5.3 研究模型二:市场绩效在政府干预因子作用下的趋势模型
        5.3.1 供需因子和调控因子设定与检验
        5.3.2 模型校验、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5.3.3 补充研究
    5.4 研究模型三:区域市场供需水平和政府调控影响分析
        5.4.1 九个城市的数据报告
        5.4.2 区域城市数据报告的解析
    5.5 研究模型四:利率调控下供需水平和政府调控对市场的影响
        5.5.1 短中长期的利率对市场绩效影响
        5.5.2 利率与政府调控因子的关系测试
    5.6 市场与政府力量的双重作用分析
        5.6.1 市场力量作用下需求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5.6.2 政策调控力量作用下需求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
    6.1 简述市场结构类型
    6.2 市场结构主要指标
        6.2.1 市场集中度指标
        6.2.2 产品差别指标
        6.2.3 进出壁垒指标
    6.3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分析
        6.3.1 全国市场的集中度研究
        6.3.2 区域市场的集中度研究
        6.3.3 全国与区域市场集中度综合分析
    6.4 中国房地产业的产品差别研究
        6.4.1 房地产产品差别的类型
        6.4.2 中国房地产业的广告特点
        6.4.3 中国房地产业的广告密度
    6.5 中国房地产业进出壁垒研究
        6.5.1 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壁垒的指标
        6.5.2 土地获取壁垒的影响分析
        6.5.3 银行融资壁垒的影响分析
    6.6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寡头垄断的疑问解释
        6.6.1 美国市场的寡头垄断原因分析
        6.6.2 中国市场的寡头垄断可能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
    7.1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竞争
        7.1.1 古诺模型扩展分析
        7.1.2 伯川德模型扩展分析
    7.2 产品差异化竞争
        7.2.1 横向差异化—豪泰林(Hotelling)线形空间竞争分析
        7.2.2 纵向差异化—泰勒(Tirole)模型分析
        7.2.3 环形城市空间竞争—萨洛普(Salop)模型分析
    7.3 广告竞争
        7.3.1 多夫曼—斯坦那条件分析
        7.3.2 房地产市场品牌竞争
    7.4 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策略的变化和发展
    7.5 房地产企业的跨地域扩张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市场绩效与市场有效性
    8.1 市场绩效的衡量体系
    8.2 中国房地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态势
        8.2.1 房地产业市场景气情况
        8.2.2 房地产投资发展状况
        8.2.3 房地产开发情况
        8.2.4 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状况
    8.3 房地产业的社会绩效分析
        8.3.1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概述
        8.3.2 房地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
        8.3.3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8.3.4 房地产业对税收的贡献
        8.3.5 房地产业对社会福利的贡献
    8.4 房地产企业绩效
        8.4.1 房地产企业发展状况
        8.4.2 房地产行业收益分析
        8.4.3 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8.4.4 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8.5 房地产行业技术进步
        8.5.1 房地产行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8.5.2 绿色环保技术的进步分析
    8.6 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的转型
    8.7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分析
        8.7.1 从市场基本条件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8.7.2 从市场结构角度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8.7.3 从市场行为角度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8.7.4 从市场绩效角度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8.7.5 从政策和信息角度衡量市场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政策效用与建议
    9.1 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
    9.2 政策失灵的原因
        9.2.1 房地产市场供需差异的矛盾
        9.2.2 房地产调控多目标间的矛盾
        9.2.3 相关主体利益间的矛盾
    9.3 政策建议
        9.3.1 加大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9.3.2 打破区域垄断,促进有效竞争
        9.3.3 调整发展速度,强调发展质量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表格目录
图示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商品住宅市场与开发商行为的治理和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住宅市场与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1.1.1 房地产及房地产市场、住宅及住宅市场
        1.1.2 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规制理论及其评述
        2.1.1 社会利益论
        2.1.2 俘获论或追逐论
        2.1.3 经济规制论
        2.1.4 放松规制理论
        2.1.5 激励规制理论
    2.2 产业经济理论及其评述
        2.2.1 国外学者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2.3 国内外对住宅业规制与市场结构研究的评述
        2.3.1 国内对房地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外对住宅市场的规制研究
3. 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结构的形成
    3.1 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发展概况
        3.1.1 中国商品住宅业发展现状
        3.1.2 中国房地产业的主要特点
    3.2 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成因分析
        3.2.1 成因之一:商品住宅及市场的特性
        3.2.2 成因之二:土地财政导致政府规制松弛
        3.2.3 成因之三: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以及大量炒房资金涌入,导致商品住宅需求过旺
    3.3 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
        3.3.1 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机理
        3.3.2 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开发商行为及后果分析
    4.1 商品住宅市场需求过旺成因分析
    4.2 商品住宅市场中开发商的价格竞争行为
        4.2.1 开发商垄断定价行为
        4.2.2 开发商价格歧视行为
        4.2.3 开发商价格串谋行为
    4.3 商品住宅开发商的非价格竞争行为
        4.3.1 开发商产品差异化行为
        4.3.2 开发商的广告竞争
    4.4 非价格竞争是商品住宅开发商的优先竞争策略
        4.4.1 商品住宅开发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4.4.2 非价格竞争是商品住宅开发商的优先竞争策略及开发商屯地、“捂盘惜售”行为
    4.5 商品住宅开发商市场行为的不良后果
        4.5.1 加速土地资源占用
        4.5.2 滋生官员腐败
        4.5.3 引发严重的分配不公
        4.5.4 加重民众负担,诱发仇富心理
        4.5.5 扭曲投资分配,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4.5.6 加速金融风险积聚
5. 中国商品住宅市场的治理及规制
    5.1 商品住宅市场规制的必要性
        5.1.1 商品住宅市场规制的理论依据
        5.1.2 商品住宅市场规制现实依据
    5.2 规制的基本条件与路径
        5.2.1 规制的基本条件
        5.2.2 规制的基本路径
    5.3 商品住宅市场环境的治理
        5.3.1 土地财政的治理
        5.3.2 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的治理
        5.3.3 过度投机行为的治理
    5.4 对开发商不正当市场行为的规制
        5.4.1 对开发商垄断定价行为的规制
        5.4.2 对开发商隐瞒真实信息等住宅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规制
    5.5 对规制者自身(政府)的规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房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1.1 房车在中国的发展
        1.1.2 经济增长与房车消费的关系
        1.1.3 中国房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1.4 中国房车企业战略管理应用状况
    1.2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1.2.1 中国五矿集团
        1.2.2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理论框架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2.2 战略管理研究最新进展
3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2 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
    3.3 中国房车市场现状分析
        3.3.1 中国房车发展阶段分析
        3.3.2 中国房车露营地状况分析
        3.3.3 中国房车行业前景分析
        3.3.4 中国房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4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4.2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4.3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技术实力分析
    4.4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模式分析
    4.5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SWOT分析
        4.5.1 优势
        4.5.2 劣势
        4.5.3 机遇
        4.5.4 威胁
        4.5.5 以SWTO分析为基础,重新审视企业战略
5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战略目标制定
    5.1 企业战略类型
    5.2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战略目标
        5.2.1 中长期发展目标
        5.2.2 短期战略目标
6 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6.1 推广房车消费新理念,培育中国房车市场
        6.1.1 房车消费理念推广
        6.1.2 露营地建设与运营
    6.2 抓住市场先机,建立房车行业标准体系
        6.2.1 推动建立行业标准
        6.2.2 加强质量体系管理
        6.2.3 制订配件的配置标准
    6.3 加强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6.3.1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6.3.2 对供应商的认证管理
        6.3.3 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
        6.3.4 供应链管理
    6.4 创建五矿多尼尔品牌,提高企业美誉度
    6.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技术创新基础
        6.5.1 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6.5.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6.6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6.1 房车生产制造
        6.6.2 房车研发和个性化定制
    6.7 建设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
    6.8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四、中国房地信息2000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地产项目营销体验区设计与再利用研究 ——以珠海周边地区为例[D]. 李玉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深圳地区超高层综合体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运营管理对策研究[D]. 胡泽. 深圳大学, 2019(10)
  • [3]垂直资讯网站设计—长三角房车网[D]. 石磊. 南京大学, 2016(10)
  • [4]地平线公司房车租赁商业模式研究[D]. 刘毅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5]土地资源配置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均衡影响研究[D]. 李忻忻.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7)
  • [6]城镇房地产业过度市场化及其对农村住宅制度改革的启示[D]. 卓亨逵. 浙江大学, 2012(10)
  • [7]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李晶.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8]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D]. 邓念. 复旦大学, 2010(01)
  • [9]中国商品住宅市场与开发商行为的治理和规制研究[D]. 江才.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4)
  • [10]五矿多尼尔房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万展强.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2000年中国房地产信息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