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焦健,刘少军,岳林旭[1](2020)在《山药悬空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山药的栽培技术直接决定了山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目前,在总结现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药悬空栽培技术,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山药的高产优质、商品性好,详细介绍了山药悬空栽培的技术要点,并对其推广前景进行了展望。
黄伟,卢聪,王海林,向小君,王华,支小魁[2](2019)在《保美乐在山药高产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美乐对山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保美乐不同时期、不同施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1次保美乐分别比ck增产11.94%、19.23%、33.69%;不同时期施用2次分别增产24.13%、37.78%、48.45%;施用3次增产62.36%;建议在该区域山药高产栽培中施用3次保美乐。
李皓[3](2019)在《土壤消毒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指出河北省山药种植面积17万余亩,主要分布于保定地区,但是由于连年种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90%。山药连作障碍的主要病害之一就是山药“糊头”病。山药“糊头”病的发生使山药商品率大大降低,造成山药减产,轻者减产40%-50%,重者绝收。山药“糊头”病害已经成为制约河北山药产业化发展难题。本研究开展了土壤消毒处理防治山药“糊头”病的药效试验,同时研究了土壤消毒处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如下:1、山药“糊头”病引起山药组织变化:从正常山药和“糊头”病山药的组织切片对比来看,“糊头”病山药的木栓层细胞皱缩,颜色变深,细胞破坏严重且排列不规则,细胞木栓化,细胞死亡,无细胞核。在中柱组织中淀粉粒和针晶结构不清晰。2、氯化苦处理土壤能够防治山药“糊头”病:氯化苦熏蒸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在84.61%-97.56%之间,总产量增加55.72%-71.47%,其中商品薯的增产率达165.00%-561.00%;威百亩处理土壤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为8.93%-19.37%,总产量增加4.94%-7.32%,商品薯的增产率为43.60%-63.60%3、土壤消毒会改善山药连作导致的土壤酸化、土壤矿质元素的缺失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对土壤pH的影响:通过pH测定仪对土壤浸出液进行pH测定,结果表明在0-20cm和20-40cm的土层深度,熏蒸处理后土壤的pH值分别为7.60和7.32,而未经处理的土壤pH分别为6.04和6.15,熏蒸处理后土壤酸化程度得以改善。对土壤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ICP-MS的方法对各取样点4个土层中的Cu2+、Zn2+、Mg2+和Ca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20 cm深度的土层中熏蒸处理后土壤的铜离子含量为16.15 mg/kg,显着高于未处理的土壤中铜离子的含量14.67 mg/kg,20-80 cm深度的土层铜离子含量无显着性差异。熏蒸处理后,20-40 cm深度的土层锌离子含量为149.54 mg/kg显着高于未处理土壤中锌离子的含量117.94 mg/kg。熏蒸处理后,四个土层深度的镁离子含量和未熏蒸处理的土壤镁离子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处理前后各土层中钙离子无显着性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分别对处理前后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CK0-20 cm土层细菌多样性高于熏蒸0-20 cm,CK0-20 cm和CK20-40 cm土层真菌含量显着高于熏蒸0-20 cm和熏蒸20-40 cm土层。从未处理的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分离出三种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厚垣镰刀菌(F.chlamydosporu),这三种病原菌并没有在氯化苦熏蒸后的土壤中发现,说明氯化苦熏蒸可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4](2019)在《福建省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福建省山药产业的种植栽培模式、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延伸都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地方及区域的特色产业,但还存在技术与科研投入不足、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创建及销售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发展对策: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组织程度,促进区域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舒锐[5](2019)在《不同品种山药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兼用型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山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是我国山药的主要产地,这些地方栽培山药历史悠久,拥有很多品质优良的地方特色品种,但这些品种大多只在当地和周边地区种植,很多优良的品种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11个山药品种在农艺性状和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拟为山药品种分类和山药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潍坊市乃至北方地区发展山药产业、推广优良山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山药的生长势不同,鸡皮糙、米山药、大和长芋、麻山药、怀山药和铁棍山药的生长势较强,长山细毛、嘉祥细毛长山药、西施种子和小白嘴的生长势中等,大和芋2号的生长势较弱。2.不同品种山药抗病性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分为三类:怀山药、麻山药、小白嘴、鸡皮糙、铁棍山药和大和芋2号抗病性较强;长山细毛、大和长芋和嘉祥细毛长山药抗病性中等;米山药和西施种子抗病性较弱。3.11个品种山药2016-2018年三年的平均产量在1750.80-4421.10 kg/667m2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大和长芋产量最高,达4421.10 kg/667m2,铁棍山药的产量最低,为1750.80 kg/667m2。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和长芋>米山药>麻山药>怀山药>长山细毛>大和芋2号>嘉祥细毛长山药>小白嘴>西施种子>鸡皮糙>铁棍山药。4.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鲜切山药褐变程度呈上升趋势,室温贮藏环境下褐变指数上升速度较快,至120 h时大部分品种已达到或接近最大值。低温贮藏环境下可以明显的降低褐变指数的增长,至第10 d时大部分品种还保持了较好的品质。适合鲜切加工的品种有怀山药、西施种子、小白嘴、嘉祥细毛长山药、长山细毛和鸡皮糙,不适合鲜切加工的品种有大和长芋、米山药和麻山药。5.不同品种山药块茎间营养成分含量不同,11个品种水分含量在67.8%-83.9%之间,大和长芋、麻山药和米山药水分含量较高,大和芋2号和西施种子水分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11.6%-29.2%之间,西施种子、鸡皮糙、大和芋2号和铁棍山药淀粉含量较高,大和长芋淀粉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在1.71%-4.09%之间,鸡皮糙、铁棍山药、西施种子和大和芋2号蛋白质含量较高,米山药和大和长芋蛋白质含量较低;总糖含量在0.42%~1.87%之间,大和长芋和米山药总糖含量较高,长山细毛和鸡皮糙总糖含量较低。6.不同品种山药蒸食品质存在较大差异,11个品种山药蒸食感官评价综合得分在20.4-48.2分之间,西施种子得分最高,大和长芋得分最低。蒸食品质较好的品种有7个,为西施种子、小白嘴、嘉祥细毛长山药、铁棍山药、鸡皮糙、长山细毛和大和芋2号,麻山药、怀山药、米山药和大和长芋蒸食品质较差。通过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结合考虑其栽培生产用途,认为大和长芋、麻山药和米山药可作为高产型品种推广种植,西施种子、小白嘴、嘉祥细毛长山药、长山细毛、鸡皮糙和铁棍山药可作为优质型品种推广种植,怀山药和大和芋2号可作为加工型品种推广种植。
马玉林,聂斌,鲁怀强,苏翠玲[6](2019)在《无公害农产品无架山药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无架山药作为新型山药品种,具有营养价值高、肉质细腻、高产优质,应该积极进行推广和种植。本文针对无公害农产品无架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无架山药的高产优质种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王革新[7](2018)在《紫山药在宜宾市翠屏区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蔬菜的品种、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有机蔬菜、专供蔬菜、体验种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紫山药(Purple yam)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草本蔓生植物,是近年来经过培育而研发的新品种,作为一个富含花青素、多酚等营养物质的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技术不断完善、精深加工领域不断推进.近年来,在宜宾地区也有种植,但是存在产量不高、种植技术细化不够、病虫害防治方案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了促进紫山药产业在宜宾地区的健康发展。本试验选取有栽植经历、气候条件适宜的翠屏区白花镇(原宜宾县白花镇)进行栽植试验,通过设立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槽定植方向、种植土壤选择、种植槽填充肥料种类4个方面因素,16个处理,48个小区的对比试验,测定产量、品质,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实验,发现育苗移栽、种植槽顺向定植、沙壤土种植、种植槽中填充牛粪肥(即处理编号12)为最佳处理,产量上达到2101g/株,3151.5kg/667㎡,比上一年度(1700kg/667㎡)提高85.38%,比当年常规种植高出46.58%,花青素含量4.89 mg/100g、多糖含量0.75 mg/100g和多酚含量43.55mg/100g,均为本次试验最高,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能有效提高防治成效。通过总结形成了在宜宾市翠屏区有效的种植技术一套,做好育苗移栽、苗床处理和肥水管理,注重病虫害防治,能有效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可以在大田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管先军[8](2018)在《濮阳县山药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充分发挥山药爽滑可口、营养保健的药食功效,满足市场销量逐年增加的需求,濮阳农牧局通过数年的栽培实践,针对山药适宜微酸性土壤、不宜长期连作以及既可鲜品上市、又可干品销售的特点,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繁殖方式、栽培管理、采收处理等环节摸索出一套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使667 m2的铁棍山药产量在2 500 kg、太谷山药产量在3 500 kg以上,在满足市场有效供给的同时,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李世可[9](2018)在《种栽性状对怀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怀山药是河南道地药材,生产上主要用芦头和零余子做种栽进行栽培繁殖。针对目前市场上怀山药种栽质量良莠不齐,又没有同一规范的种栽标准这一现状,确定适合药农接受的优质山药种栽质量评价方法,是目前山药生产中待亟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来自温县的怀山药为材料,将零余子按照鲜质量的大小分为不同种苗等级(小于0.5g、0.5-1.0g、1.0-1.5g、1.5-2.0g、2.0-2.5g、2.5g以上)进行行种植,将山药芦头按照不同使用年限(使用一年、使用两年、使用三年、使用四年),不同长度(30-40cm、40-50cm、50-60cm),不同重量(30-50g、50-70g、70-90g、90-110g),进行分级种植,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药的生理生长特性,从而选择出最佳质量的种栽,为山药田间科学选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鲜质量零余子发芽势和含水率比较:随着零余子鲜质量的增加,其自身芽眼数、发芽势、和含水量都逐渐升高,种栽优势逐渐增大。鲜质量大于2.0g的零余子综合表现最好,鲜质量为1.0g-2.0g的零余子次之,鲜质量小于1.0g的零余子综合表现最差。2.不同鲜质量零余子对山药幼苗出苗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随着零余子鲜质量的增大,山药幼苗的出苗率,株高和茎粗均逐渐增大。整体上鲜质量大于2.0g的零余子种栽综合表现最好,鲜质量在1.0g-2.0g的零余子种栽稍次之,鲜质量小于1.0g的零余子最差。3.不同鲜质量零余子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零余子播种一年后收获的山药,各项农艺性状表现都很差,达不到商品薯的要求,只适合做种栽用。对于两年生山药,鲜质量大于1.5g的零余子,其所产山药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鲜质量为1.0-1.5的零余子次之,鲜质量为0.5-1.0的零余子再次之,但其所产山药满足商品薯的要求,鲜质量小于0.5g的零余子综合表现最差。并且两年生山药的各项农艺指标均高于一年生山药,且差异显着。4.不同鲜质量零余子对山药品质的影响:所有处理的山药蛋白质含量都达到15%-18%,含量都较高。一年生山药可溶性糖含量都低于30mg/g,而两年生山药可溶性糖含量都在40mg/g以上。一年生山药与两年生山药之间的淀粉含量差距不大,都在25%左右。一年生和两年生山药间薯蓣皂苷含量差距不大,但两年生山药的可尿囊素含量远高于一年生山药,含量可达一年生山药的两倍以上。5.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在长度、直径、单支鲜重和单支干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山药的性状指标均随着芦头重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芦头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山药块茎中蛋白质、薯蓣皂苷、尿囊素含量均随着芦头重量的增大而升高,淀粉含量随芦头重量的增大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芦头重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山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随着种栽长度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淀粉含量大小顺序为C1>C3>C2;可溶性糖含量、薯蓣皂苷含量、尿囊素含量均随着种栽长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在C2处出现最大值。6.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使用三年的芦头,出苗率高,出苗较早,出苗较齐,山药干鲜重大,各项品质成分含量高;使用两年的芦头,虽然出苗晚,但出苗率高,出苗整齐,且山药干鲜重较大,但品质一般;使用四年的芦头与使用一年的芦头,山药干鲜重都较低,且相差不大,但使用一年的芦头繁殖的山药品质较使用四年的芦头高,并且使用一年的芦头出苗早出苗率较高,出苗整齐。
宋秋菊,胡树军[10](2018)在《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简要介绍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编写背景的基础上,从校本教材与国家规划教材相互配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与生产结合,使教学相长拥有更大成长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校本教材推广应用的意义。同时,从教师理论与实践技能有限、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任务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校本教材编写及推广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校本教材推广应用的方向。
二、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山药悬空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药悬空栽培技术 |
1.1 种植地块的选择 |
1.2 山药种薯筛选 |
1.3 整地施肥 |
2 田间管理 |
2.1 中耕除草 |
2.2 水肥管理 |
2.3 支架引蔓 |
2.4 病虫害防治 |
2.4.1 山药炭疽病 |
2.4.2 山药斑纹病 |
2.4.3 山药枯萎病 |
2.4.4 山药虫害 |
3 山药收获与储存 |
4 山药悬空栽培技术的推广前景 |
4.1 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 |
4.2 适用的品种多,推广应用广泛 |
4.3 山药产量高,品质好 |
4.4 促进山药产业发展 |
(2)保美乐在山药高产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施用1次保美乐对山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2.2 施用2次、3次保美乐对山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2.3 施用保美乐的增收效果 |
3 小结与讨论 |
(3)土壤消毒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山药概述 |
1.2 山药成分的研究 |
1.3 山药的种植分布和生态环境 |
1.4 山药的栽培 |
1.5 山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6 作物连作障碍成因 |
1.6.1 土壤酸化 |
1.6.2 土壤养分失衡 |
1.6.3 土壤盐渍化 |
1.6.4 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衡 |
1.6.5 作物化感自毒作用 |
1.7 作物连作障碍防治 |
1.7.1 土壤消毒 |
1.7.2 合理轮作、间作、套作 |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培养基 |
2.1.2 主要试验仪器 |
2.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石蜡切片观察表皮结构 |
2.2.2 土壤处理 |
2.2.3 土样采集 |
2.2.4 土壤熏蒸防治效果及产量调查 |
2.2.5 土壤pH的测定 |
2.2.6 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检测 |
2.2.7 土样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
2.2.8 土壤中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药“糊头”病症状 |
3.1.1 山药“糊头”病发病症状 |
3.1.2 表皮结构分析 |
3.2 土壤消毒处理对山药“糊头”病防治效果 |
3.3 氯化苦熏蒸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3.3.1 土壤pH值 |
3.3.2 土壤金属离子含量 |
3.3.3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 |
3.3.4 土壤中病原菌的分离 |
4 讨论 |
4.1 土壤消毒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 |
4.2 氯化苦熏蒸土壤对土壤pH的影响 |
4.3 氯化苦处理土壤对土壤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 |
4.4 氯化苦熏蒸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福建省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山药产业现状 |
1.1 栽培区域与品种选育 |
1.2 栽培技术与生产模式 |
1.3 品牌建设与农产品地理保护 |
1.4 深加工与销售渠道 |
2 存在问题 |
2.1 技术与科研投入不足 |
2.2 深加工能力不足 |
2.3 品牌创建及销售能力不强 |
3 发展对策 |
3.1 加大科研投入, 促进标准化生产 |
3.2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促进区域发展 |
3.3 培育龙头企业, 延伸产业链条 |
3.4 加大宣传力度, 实施品牌战略 |
(5)不同品种山药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山药的起源及栽培历史 |
1.1.1 山药的起源中心 |
1.1.2 我国山药的栽培历史 |
1.2 山药的种质资源分类 |
1.3 我国山药栽培区域及品种 |
1.4 山药的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
1.5 鲜切山药褐变的研究 |
1.5.1 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
1.5.2 鲜切山药褐变控制技术 |
1.6 山药的营养品质 |
1.6.1 山药的营养成分 |
1.6.2 山药的药用价值 |
1.6.3 山药的食用价值 |
1.7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不同品种山药形态特征调查 |
2.3.2 不同品种山药抗病性调查 |
2.3.3 不同品种山药产量的比较 |
2.3.4 不同品种山药鲜切褐变程度比较 |
2.3.5 不同品种山药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
2.3.6 不同品种山药蒸食感官评价 |
2.3.7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山药农艺性状比较 |
3.1.1 不同品种山药地上部形态特征分析 |
3.1.2 不同品种山药地下部形态特征分析 |
3.1.3 不同品种山药抗病性比较分析 |
3.1.4 不同品种山药产量的比较分析 |
3.2 不同品种山药品质比较 |
3.2.1 不同品种鲜切山药褐变程度比较分析 |
3.2.2 不同品种山药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
3.2.3 不同品种山药块茎蒸食感官评价 |
3.3 供试山药品种综合评价 |
4 讨论 |
4.1 不同品种山药的主要特性 |
4.2 农艺性状和品质与山药分类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无公害农产品无架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药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
2 种植田地的选择与整理 |
3 山药播种的技术处理 |
4 山药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 |
4.1 山药种植中的肥水管理 |
4.2 山药种植中的藤蔓管理 |
4.3 山药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 |
4.4 山药种植中的草害管理 |
5 山药的收获与储存 |
6 小结 |
(7)紫山药在宜宾市翠屏区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紫山药情况介绍 |
1.1.1 山药栽植历史 |
1.1.2 紫山药种植资源情况 |
1.1.3 紫山药种植常用方法 |
1.1.4 紫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现状 |
1.1.5 紫山药营养价值 |
1.1.6 紫山药加工现状 |
1.2 本试验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栽培技术试验 |
2.1 试验方案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地点 |
2.1.3 试验支持 |
2.1.4 试验设计 |
2.1.5 田间管理 |
2.2 试验内容 |
2.2.1 发芽率记录 |
2.2.2 病虫害发生 |
2.2.3 产量 |
2.2.4 营养物质测定 |
2.2.5 形成栽培技术要点 |
2.3 实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芽率情况分析 |
3.2 病害发生情况 |
3.3 产量情况 |
3.4 营养物质测定 |
3.4.1 不同处理下花青素含量 |
3.4.2 不同处理下多糖含量 |
3.4.3 多酚含量的测定 |
3.5 其它情况 |
3.6 栽培技术要点 |
3.6.1 播前准备 |
3.6.2 适时播种 |
3.6.3 田间管理 |
3.6.4 病虫害防治 |
3.6.5 收获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发芽率因素 |
4.1.2 大田环境影响 |
4.1.3 病虫害防治方案 |
4.1.4 营养物质的分析 |
4.1.5 不同区域推广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濮阳县山药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选地、整地 |
2.1 土壤选择 |
2.2 开沟整地 |
3 繁殖方法 |
3.1 芦头栽种 |
3.2 零余子栽种 |
4 栽培技术 |
5 田间管理 |
5.1 支架引蔓 |
5.2 中耕培土 |
5.3 追肥 |
5.4 灌溉排水 |
5.5 病虫害防治 |
5.5.1 病害 |
5.5.2 小地老虎 |
5.5.3 蛴螬 |
6 采收 |
(9)种栽性状对怀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山药简介 |
1.2 山药的品质成分研究 |
1.2.1 蛋白质 |
1.2.2 淀粉 |
1.2.3 尿囊素 |
1.2.4 薯蓣皂苷 |
1.2.5 可溶性糖 |
1.3 山药繁殖方法 |
1.3.1 山药芦头繁育方法 |
1.3.2 山药段繁育方法 |
1.3.3 山药零余子繁育方法 |
1.3.4 茎尖组织培养繁育的方法 |
1.4 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化研究 |
1.4.1 种子种苗标准化及重要性 |
1.4.2 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概况 |
1.4.3 山药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化研究概况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地概况 |
3.2 试验材料 |
3.3 仪器与试剂 |
3.3.1 主要仪器 |
3.3.2 主要试剂 |
3.4 试验设计 |
3.4.1 不同鲜重零余子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3.4.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3.4.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5.1 零余子性状指标测定 |
3.5.2 山药幼苗形态指标测定 |
3.5.3 山药根茎形态指标测定 |
3.5.4 山药根茎生理指标测定 |
3.5.4.1 尿囊素含量测定 |
3.5.4.2 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
3.6 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鲜重零余子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的的影响 |
4.1.1 不同鲜重零余子种栽特性比较 |
4.1.1.1 不同鲜重零余子芽眼数比较 |
4.1.1.2 不同鲜重零余子含水率比较 |
4.1.1.3 不同鲜质量零余子发芽势比较 |
4.1.2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2.1 不同鲜重的零余子对山药出苗率的影响 |
4.1.2.2 不同鲜重零余子对幼苗株高的影响 |
4.1.2.3 不同鲜重零余子对幼苗茎粗的影响 |
4.1.2.4 不同鲜重零余子对幼苗单株总叶面积的影响 |
4.1.3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块茎农艺性状的影响 |
4.1.3.1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块茎鲜重的影响 |
4.1.3.2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根茎长度的影响 |
4.1.3.3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根茎直径的影响 |
4.1.3.4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根茎干重的影响 |
4.1.4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
4.1.4.1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1.4.2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1.4.3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淀粉含量的影响 |
4.1.4.4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
4.1.4.5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尿囊素含量的影响 |
4.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4.2.1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1.1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长度的影响 |
4.2.1.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直径的影响 |
4.2.1.3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单支鲜重的影响 |
4.2.1.4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单支干重的影响 |
4.2.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品质的影响 |
4.2.2.1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2.2.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淀粉含量的影响 |
4.2.2.3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2.4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
4.2.2.5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根茎尿囊素含量的影响 |
4.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出苗及品质的影响 |
4.3.1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出苗情况的影响 |
4.3.2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 |
4.3.2.1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块茎长度的影响 |
4.3.2.2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块茎直径的影响 |
4.3.2.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单支块茎鲜重的影响 |
4.3.2.4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块茎单支干重的影响 |
4.3.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
4.3.3.1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3.3.2 不同使用限芦头对山药淀粉含量的影响 |
4.3.3.3 不同使用限芦头对山药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3.3.4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
4.3.3.5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尿囊素含量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一 |
5.1.1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特征的影响 |
5.1.1.1 不同鲜重零余子发芽势和含水率比较 |
5.1.1.2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幼苗出苗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1.3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1.4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
5.1.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5.1.2.1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2.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
5.1.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5.1.3.1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出苗的影响 |
5.1.3.2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的影响 |
5.1.3.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
5.2 讨论 |
5.2.1 零余子鲜重对山药的影响 |
5.2.2 不同长度不同重量芦头对山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5.2.3 不同使用年限芦头对山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10)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的编写背景 |
二、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
(一) 校本教材与国家规划教材相互配合,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二)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
(三) 教学与生产结合, 拓宽教学相长空间 |
三、校本教材推广应用的思考 |
(一) 校本教材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
(二) 传统教学理念对校本教材推广应用的影响 |
(三) 教学任务重, 影响部分教师对校本教材编写应用的积极性 |
四、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药悬空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前景[J]. 焦健,刘少军,岳林旭. 种子科技, 2020(21)
- [2]保美乐在山药高产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 黄伟,卢聪,王海林,向小君,王华,支小魁. 耕作与栽培, 2019(05)
- [3]土壤消毒对山药“糊头”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D]. 李皓.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4]福建省山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张武君,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19(04)
- [5]不同品种山药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比较研究[D]. 舒锐.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无公害农产品无架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 马玉林,聂斌,鲁怀强,苏翠玲. 农家参谋, 2019(05)
- [7]紫山药在宜宾市翠屏区栽培技术研究[D]. 王革新.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8]濮阳县山药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 管先军. 蔬菜, 2018(05)
- [9]种栽性状对怀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李世可.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10]校本教材《铁棍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 宋秋菊,胡树军. 河南农业,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