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冲刺复习,巧安排(论文文献综述)
褚真[1](2017)在《大班额多班同上体育课“三步曲”》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不足及师资短缺的影响,当前中小学大多是多个班级同在一场地上体育课。这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使学生的练习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按照"课前多沟通、课中巧安排、课后勤思考"的三步骤进行教学,使多班同场上课不再那么拥挤!一、课前多沟通体育课时,经常出现多个教师争抢争一块场地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课前缺少沟通,在教材的选择、场地布置上等方面有冲突。如在上快
董君武[2](2016)在《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着眼于人类自我超越的需要、学习科学的兴起以及教育技术和环境的变化,运用文献研究法剖析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弊端,并对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由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实施系统和支持系统构成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梳理筛选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10个要素;运用行动研究法对个性化学习系统三大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研究,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实证方法对相关实践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球形结构模型,并基于市西中学开展个性化学习实践探索,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构建策略。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由下列9个章节有机构成。第一章通过对班级授课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历史追溯,阐述了班级授课制“高效率”和“统一性”的特征,以及历史上在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弱点的一些教育改革与探索,并进一步剖析了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新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由此提出了本研究的问题:时代呼唤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特质,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与教学,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命题。然后,我们从人类自我超越的需要,学习科学的兴起以及教育技术和环境变化等三个视角对个性化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诠释。第二章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概述。基于我们对个性化学习的文献研究,以及市西中学在多元智能、学习风格等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实践,围绕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构建,聚焦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分析研究内容,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分析框架;形成了通过构建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实施系统和支持系统,并在实践中反思优化,实现个性化学习系统建构的研究思路;确立了“剖析现象,界定问题;通过访谈、调查,分析要素;基于实践,提炼策略;行动研究,检测完善的技术路线,以最终形成研究结论,达成既定的研究目标。然后,对本课题的研究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概要的描述。第三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概述了以“个性化”作为核心词素在电子图书馆中的检索结果,我们发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育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个性化学习系统以及三个子系统的文献寥寥无几,进一步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然后,对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分析综述;最后概要介绍了与个性化学习相关的一些理论成果和结论。所有这些构成了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本研究展开的逻辑起点。第四章和第五章,学校办学过程中涉及学习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等因素,与学生的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对市西中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课程、方式、时间和空间构建及应用的策略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分析,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践总结与反思,指导学校对个性化学习课程、方式、时间和空间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为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建构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案例。第六章首先运用文献研究和调查访谈,提出了构成实施系统的四大要素:学习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并对它们作为个性化学习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接着,基于市西中学的实践探索及行动研究,提炼了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策略:学习课程的选择性是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是个性化学习的根本,学习时间的非同步性是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学习空间的连续性是个性化学习的基础。这四个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了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有机整体。并进一步提出学校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优势学习课程、优势学习方式、优势学习时间和优势学习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七章为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策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研究筛选了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三个要素,并对动机与兴趣、规划与目标、反馈与评价三个要素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其二,以市西中学实践为例,总结了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并提出了构建动力系统的3个方面策略:兴趣培育,以成长动机引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生涯规划,以人生目标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记录反馈,以综合评价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三个要素的有机整合构成了个性化学习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产生牵引和拉动的动力作用。第八章主要研究了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策略。首先根据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梳理并筛选了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3个要素,包括教师资源、制度与机制、环境和技术,并对这3个要素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市西中学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进而剖析了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结构,提出了构建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具体策略:优化队伍,提升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完善机制,保障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优化环境,提高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系统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对个性化学习产生推动和保障的支持作用。第九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及成效分析部分。围绕研究方案中提出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分析框架,基于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个性化学习的实施系统、动力系统和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策略逐一研究分析,诠释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系统要素的球形结构模型在3个子系统内部要素互相之间关系与结构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个性化学习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结构。根据个性化学习的球形结构模型,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3个推进与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个性化学习内驱力:突出学生优势学习,践行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重视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支持个性化学习的展开。而且,在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优势学习,即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优势学习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优势发展,论文中对市西中学实施学习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个性化的实践成效运用问卷和访谈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学生对于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过程中促进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和空间个性化的学校实践项目,普遍持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态度,并认为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积极或较积极影响。本章最后对于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本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提出了通过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建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提出个性化学习系统包括动力、实施和支持三大子系统,通过文献和实证研究,筛选了构成动力子系统的三个要素(动机与兴趣、规划与目标、反馈与评价),实施子系统的四个要素(学习课程、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和支持子系统(教师队伍、制度与机制、环境与技术)的三个要素,由此,建立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球形结构模型。(二)提出并实施了建构个性化学习三大子系统的推进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策略,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建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案例。特别是关于个性化学习实施子系统的构建的实践探索及成效分析,对学校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一定的价值。(三)在个性化学习实施子系统的研究中,对实施子系统4个要素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运用优势学习课程(内容)、优势学习方式、优势学习时间和优势学习空间的策略,特别是对学生优势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关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学校教育的改进和学生学习的优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黄云峰[3](2015)在《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自传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变革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将被重新定义。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是变革时代社会的必然诉求。为适应社会变革、提高民族素质而大规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后,需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实然现状迫切需求教师具有课程领导力。教育部近年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显示,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教师课程领导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需求。基于如上社会变革宏观背景、课改深化中观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微观背景,本研究将对发端于欧美,近年引进到我国的教师课程领导力进行探讨。主要聚焦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的前提性问题,即为什么要研究教师课程领导力。二是“是什么”的本体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内涵是什么,构成因素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三是“怎么样”的机理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模型是怎么样的。四是“如何办”的策略性问题,即教师课程领导力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提升。围绕研究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自传叙事法展开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运用文献法,对领导力、教师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化等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领导力本质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争议。传统观点将领导力看做只是处于领导职位的人才拥有的一种权力。这种看法窄化了领导力的对象。新兴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这种能力人人都具有,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以提高。领导力的新内涵是后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产物,反映了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人的自主性发展需求。关于课程的定义也是纷繁多样,没有定论。普遍的看法是课程即教学科目。随着教育变革,课程被理解为学生经验、学校教学计划,文化再生产等。后现代课程学者甚至将课程视为一种转变性过程,意为在跑道上跑的过程。有关课程事务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等。目前,研究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学者不多,已有研究基本上将教师课程领导力视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这种看法强调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课程范畴,却忽略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领导力属性。根据文献启示,本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出发,触及领导学和课程论范畴,建立在后现代课程观、分布式领导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基础上,取向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现实背景,去探究教师课程力的内涵意蕴、构成要素、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具体研究视角表现为:从研究者作为家庭成员,在为人之子、为人之夫、为人之父和为人之兄的角色扮演中,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庭因素;从研究者作为学习者,一路经历懵懂启蒙的乡村小学、人生转折的县城中学、井底之蛙的师专日子、自考本科的学位憾事、教育硕士速成的跛脚研究生、“攻”读博士永久性脑损伤中,寻觅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从研究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辗转于公办普通初中成都市温江寿安中学两年、公办民助改制学校成都市树人学校七年和民办体制名牌私立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八年,翻检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土壤;从研究者作为追梦者,无论是专家学者梦还是办学梦想中,探寻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经历怎样的课程将深深地影响教师引领学生怎样经历课程。教师的出身、相貌、家庭背景、婚姻状况、成长历史、求学经历、工作变迁等生命历程中的一些事件都会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的“总开关”,又深刻地影响着教师课程领导力。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为:在运用文献法获得关于教师课程领导力内涵意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自传叙事法,全面、深入地回顾和省思研究者42年来的生命历程。从研究者作为家庭中成员、学习者、教育工作者、追梦者等角色展开回顾,展现了研宄者从9岁才入学的山村小学生到39岁成为211大学博士生的学习经历;从偏远、落后、贫穷、闭塞的农村放牛娃到繁华、发达、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名牌中学教师的身份转换;从在西部内陆工作到足迹踏至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东部沿海省市考察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访学学习的成长轨迹:从两年普通公办学校到七年公办民助改制学校再到八年一流私立学校的单位变迁;从17年语文教师、12年班主任、8年年级组长、6年德育主任及教导主任到成都市温江区教坛新秀、青年优秀教师、成都市武侯区优秀班主任、成都市武侯区初中期末语文阅卷负责人、成都市武侯区青年教师语文技能大赛评委、成都市武侯区教师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人的角色扮演;从中学语文三级教师到中学语文二级教师再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最后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职称升级,意在从全方位、多角度探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因素、知识基础、实践土壤和动力源泉。研究者也希望从“我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历程回顾中,能够更进一步认识“我是谁”,更清晰明了“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更清醒思考“我何以能够做”“我将怎么做”,以此来达到重构自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重点回溯了从教17年来,在中学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中的丰富经历,着眼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生成影响因素和提升实践路径,着手于构成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五个要素——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翻阅研究者所记的16本日记本(2010年后改为电子文档记录)、38本工作笔记本(2010年后主要用电脑和手机电子文档记录,很少使用纸质笔记本)、21本听课本、20备课本、22本学习笔记本、24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57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初高中语数英等教材、30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师专本科硕士学习期间的教材、24本研究者使用过的初高中语文教材、81本教辅用书以及其他大量的语文教学相配套的辅助光碟音像、报刊杂志和研究者保留的许多学生的代表性作业等等,也重读了电子文档记录的上百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希望以这些真实、丰富的原生态素材和可贵资源,来详实、具体、生动地再现研究者在中学语文课程事务中的实践经历,力图以一个不一定典型,但也许会有某种启发,真实而鲜活的个案,在叙事风格的可读性、易读性基础上来论证和阐释关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前提假设,最后挖掘出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并对生成路径进行提炼和总结。通过探寻,研究者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人的能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价值洞察力、愿景预见力、科学决策力、实施指导力和评价激励力等。教师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是教师具具有的一种引领和指导能力,包括教师自我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班级领导力等。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事务中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其构成要素主要是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等。通过研究,发现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生成主要受到思想意识、制度缺陷和主体素质等三类因素影响。思想意识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主观理念,具体表现为实用至上的价值取向、“教书匠人”的角色观念、前苏联的大教学理论和英雄主义的领导观念等。制度缺陷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客体环境,具体表现为国家制度顶层设计的缺陷、市区教师指导制度的创新性不足和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漏洞等。主体素质作为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实人性,具体表现为校长主体的能力倾向和教师主体素质的多面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有工作场学习、反思性实践、师生教学相长、研修共同体互动和跨际域交流等。教师工作场学习是为了工作、基于工作、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有关课程理论、领导力理论和教师专业知识,可以为教师课程领导力打下坚实基础。自我学习、顾问指导和借调学习等工作场学习的主要策略。反思性实践指教师在实践后进行反思,通过运用经验中培育的默会知识,展开问题的反复建构和思考,以求获得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有效策略是与自身对话和与同伴交流等。师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要树立以生为师的观念,通过学生给教师提建议和意见,学生当小老师进行锻炼等策略来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研修共同体互动是指学校以不同形式组成指向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如备课组、教研组、师徒结对、班科教师会、自愿组织等,通过交流、沟通等互动活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跨际域交流倡导教师通过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域(区、县、市、省、国)进行交流和学习,打破固有的边界区域,进行广泛的交流,在相互启发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邱萌,邹毅,李云杰,钟碧波,陈钊[4](2015)在《综合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实践》文中认为目的为探索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下,综合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和分析成功经验,达到促进院校合作,增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方法本院作为医学本科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成功构建教育体系。该体系涉及临床课理论教学、见习、实习带教、无缝对接的考研复习和全封闭临床实习管理,使实习与考研两相不误。结果近6年临床基地班579名毕业生,考研平均报考率86.5%、平均录取率74.2%,其余毕业生均与"三甲""二甲"医院签约,全部毕业生一年内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结论故符合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综合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实践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蔡正鹏[5](2014)在《对一位初中年级主任管理工作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年级组管理主要是针对过去的教研组管理而言的。如今,年级组一般是在较大规模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和若干平行班级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年级组是学校中一个行政与业务的综合管理机构,年级组负责制现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内部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已成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中间组织,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它把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在一起,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本年级学生的问题和特点,制定年级的发展方略,同绘蓝图愿景。通过开展各种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提高本年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既承担着对本年级班主任的指导、管理和协调等任务,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还对本年级组的教学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年级组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师的团队建设和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研究者全身心地“沉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对一位初中年级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管理内容及管理成效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是对年级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天”、“一周”“一学期”和“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对年级主任管理内容和成效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年级主任与自我成长、学生发展、教学管理、家庭教育、策略规划及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叙说现象,探寻规律。本研究还对年级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论述了年级主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指出了年级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年级主任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刘昆[6](2013)在《基于新课程的文综高考地理复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变革,高考不再重点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侧重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地理教师的备考思路、复习观念、策略及方法应当遵循考纲要求,跟上时代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地理高考复习多采用三轮复习形式。第一轮复习是根据必、选修教材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和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专题复习为主要形式,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练习。第三轮复习是在第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复习和综合训练等形式,提升解题技巧,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如何通过三轮复习,既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提高复习效率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本论文立足地理高考实际,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地理高考三轮复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主要阐述了第一轮复习的含义、指导思想及作用。第一轮复习涉及必修一、二、三及初中地理和选修地理等基础内容,重点探究学案的编制和学案复习法的具体运用。第三部分: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主要阐述了第二轮复习的含义、指导思想及作用。第二轮复习涉及主干知识专题、重点能力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重要内容,重点讨论探究式讲评法策略的运用。第四部分:地理高考第三轮复习。主要阐述了第三轮复习的含义、指导思想及作用。第三轮复习涉及解题技巧的突破、应试技巧的提升等关键内容,侧重探讨第三轮复习的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第五部分:结语。对地理高考第一、二、三轮复习内容和方法策略进行高度概括,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本刊编辑部,张倩,何瑛,段藿娴,闫坤[7](2012)在《搞掂“高考”》文中提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置龙门,或许这已经是过去时了,目前的情形是十多年一家人的心血,只为高考一搏,即使不能跃置龙门,至少暂时戴上个光环,上个保险,图个心安理得,至于毕业之后,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和平年代,高考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的不只是考生,还有家长,还有学校,甚至拷问教育体制,叫板国家政策。高考俨然已经形成一个难题症候群,难在题目的深不可测,难在个人水平的正常发挥,难在择校择专业与就业的是否对口,难在攀升的学费和物价,难在扩招之后不再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身价……尽管如此,千军万马还是要勇闯这座独木桥,获得进一步深造,打开未知之门的门票。
范存智[8](2012)在《“巧”胜高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后几十天的奋斗,不要因为时间不等人而悲观失望。要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都是惊喜。用放大镜般的心境看待每天跨越的一个小步,这种超越一定会变得很伟岸,并且很扎实。不管现在离高考是几十天还是几天,要相信,自己的方方面面都还有提高的可能。高考日近,有同学会问我,几次模拟测试未见成绩提高,而距离高考就剩下几十天了,自己的成绩还会提高吗?复习还能见成效吗?我非常理解这部
冯业伟[9](2011)在《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和广大考生谈高考前心理调适》文中提出面对教室里醒目的高考倒计时,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空前的紧张与压力。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否会影响考生的发挥?考前一段时间如何安排学习和生活?诸如此类的困惑都是考生在高考前容易出现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渡过高考前这一特殊时期,特撰写本文,和广大考生共勉。
游晗[10](2011)在《2011年语文高考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一、引入课改理念,认真研究考纲考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每年高考考纲的变动上。以今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例,语文科主要变动情况解读如下:1.今年
二、冲刺复习,巧安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刺复习,巧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1)大班额多班同上体育课“三步曲”(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前多沟通 |
二、课中巧安排 |
(一) 不同场地上同一教材 |
(二) 同一教材按照次序教学 |
三、课后勤反思 |
(2)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二、间题的呈现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一、人类自我超越的需要:个性化学习成为价值追求 |
二、教育神经科学的兴起:个性化学习成为行为方式 |
三、教育技术与环境的变化: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需要 |
第二章 研究的方案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个性与个性化 |
二、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教育 |
三、个性化学习系统 |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三、研究步骤与过程 |
四、问卷调査与访谈的实施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以“个性化”为核心词素的论文检索与分析 |
一、个性化、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学习 |
二、个性化学习系统及相关关键词 |
第二节 个性化学习的实践基础 |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背景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背景 |
第三节 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脑的可塑性与学习的“机会窗” |
二、生命节律与学习偏好时间 |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四、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
第四章 个性化学习课程与方式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学习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一、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
二、选修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与实施 |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与实施 |
第二节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的实践探索 |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二、实践学习与浸润学习 |
第五章 个性化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学生学习时间统整的实践探索 |
一、高中三年学习时间的整体配置 |
二、学校对每个学年与每天学习时间的配置 |
三、教师对学习时间的配置与学生的自主安排 |
四、案例分析:思维广场中学习时间的配置与特征 |
第二节 学校学习空间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一、学习空间的分类与连续体 |
二、市西中学的学习空间建设 |
三、校园学习空间的拓展 |
第六章 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构建与策略 |
第一节 个性化实施系统的要素分析 |
一、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要素的筛选 |
二、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要素的内涵 |
第二节 个性化学习的核心:学习课程的选择性 |
一、个性化课程学习的特征 |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
第三节 个性化学习的根本:方式的多样性 |
一、促进不同学习方式的融合 |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策略 |
第四节 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学习时间的非同步性 |
一、个性化学习时间的特征 |
二、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时间的策略 |
第五节 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学习空间的连续性 |
一、个性化学习空间的特征 |
二、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策略 |
第六节 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应用策略 |
一、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四要素的结构与关系 |
二、个性化学习实施系统的应用策略 |
三、小结 |
第七章 个性化学习的动力系统 |
第一节 培育兴趣,以成长动机引发个性化学习 |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与分类 |
二、学得“有趣”:个性化学习的开始 |
三、形成爱好:个性化学习的动能 |
四、聚焦志趣:个性化学习的动力 |
第二节 生涯规划,以人生目标引导个性化学习 |
一、开展仪式教育,确立理想追求 |
二、拓展职业体验,制订生涯规划 |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规划指导 |
第三节 记录反馈,以综合评价引领个性化学习 |
一、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 |
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第四节 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构建与策略 |
一、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要素分析 |
二、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要素的内涵 |
三、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三要素的结构与关系 |
四、个性化学习动力系统的应用策略 |
第八章 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系统 |
第一节 优化队伍,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一、搭建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二、搭建各级各类切磋平台,检验展示专业发展成效 |
第二节 完善机制,保障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
一、统整三类课程,完善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管理制度 |
二、优化教学“五环节”,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
三、加强学生民主管理,完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 |
第三节 优化环境,提高技术应用针对性 |
一、整合教育资源,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
二、技术应用,提高教学针对性 |
第四节 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策略 |
一、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系统的要素分析 |
二、个性化学习的支持系统的要素的内涵 |
三、支持系统三要素的结构与关系 |
四、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应用策略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
一、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性与现实价值 |
二、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建构 |
三、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推进策略 |
第二节 实践成效与问题讨论 |
一、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成效分析 |
二、问题讨论与展望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自传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指向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教师课程领导力 |
一、研究背景 |
(一) 宏观背景: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必然诉求 |
(二) 中观背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实然迫求 |
(三) 微观背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然需求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述评 |
(一) 关于领导力研究 |
(二) 关于教师领导力研究 |
(三) 关于课程领导力研究 |
(四) 关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 |
(五) 关于教师专业化研究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指向 |
(一) 研究旨意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目标 |
(四) 研究前提预设 |
(五) 研究价值 |
二、分析框架 |
(一) 课程内涵历史透视 |
(二) 领导力本质探源 |
(三) 教师课程领导力概念体系 |
(四) 教师课程领导力分析框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立论探源 |
(一) 领导力理论 |
(二) 后现代课程理论 |
(三) 自组织理论 |
五、关于研究信度、效度和伦理 |
(一) 关于研究信度 |
(二) 关于研究效度 |
(三) 关于研究伦理 |
第二章 我的一幅速写画:教师专业成长面面观 |
一、“我”是家庭成员——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庭因素 |
(一) 为人之子 |
(二) 为人之夫 |
(三) 为人之父 |
(四) 为人之兄 |
二、“我”是学习者——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 |
(—) 乡村小学:懵懂启蒙 |
(二) 县城中学:人生转机 |
(三) 师专日子:井底之蛙 |
(四) 本科自考:学位憾事 |
(五) 教育硕士速成:跛脚研究生 |
(六) “攻”读博士:永久性脑损伤 |
(七) 无文凭学习 |
三、“我”是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土壤 |
(一) 两年公办初中成都温江寿安中学:初出茅庐 |
(二) 七年公办民助成都市树人学校:风云动荡的岁月 |
(三) 八年民办体制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走向专业发展 |
四、“我”是追梦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 |
(一) 专家学者梦 |
(二) 办学梦想 |
第三章 我的课程领导力故事 |
一、核心与方向:课程价值洞察力 |
(一) 为了分数而教:流血流汗不流泪,丢人丢命不丢分 |
(二) 为了学生能力而教 |
(三) 超越分数:没有分数今天过不了关,只有分数明天过不了关 |
二、远见与规划:课程设计预见力 |
(一) 预见性设计一个学段课程 |
(二) 预见性设计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课程 |
(三) 预见性设计一课时课程 |
三、整合与取舍:课程开发决策力 |
(一) 国家课程班本化 |
(二) 校内外资源整合 |
(三) 网络资源整合 |
四、对话与交流:课程实施指导力 |
(一) 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 |
(二) 指导学生阅读文章:从“三步六问法”到“三思九问法”再到“三思六问法” |
(三) 指导学生作文 |
五、鼓舞与感召:课程评价激励力 |
(一) 课程评价激励力含义 |
(二) 课程评价激励力策略 |
(三) 课程评价激励力基础 |
第四章 教师课程领导力影响因素挖掘:基于“速写画”与“故事”的演绎 |
一、思想性因素: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主观意识 |
(一) 实用至上的价值取向 |
(二) “教书匠人”的角色观念 |
(三) 前苏联的大教学理论 |
(四) 英雄主义的领导观念 |
二、制度性因素: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客体环境 |
(一) 国家制度顶层设计的缺陷 |
(二) 市、区指导制度的创新不足 |
(三) 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漏洞 |
三、主体性因素: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实人性 |
(一) 校长主体的能力倾向 |
(二) 教师素质的多面影响 |
第五章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践路径:基于“我”的自传与叙事案例 |
一、工作场学习 |
(一) 工作场学习含义 |
(二) 工作场学习内容 |
(三) 工作场学习策略 |
二、反思性实践 |
(一) 反思性实践意涵 |
(二) 反思性实践功能 |
(三) 反思性实践策略 |
三、师生教学相长 |
(一) 以生为师的观念 |
(二) 以生为师的策略 |
四、研修共同体互动 |
(一) 研修共同体之一:备课组 |
(二) 研修共同体之二:教研组 |
(三) 研修共同体之三:师徒结对 |
(四) 研修共同体之四:班科教师会 |
(五) 研修共同体之五:自愿组织 |
五、跨际域交流 |
(一) 跨学科、学段交流 |
(二) 跨学校交流 |
(三) 跨区域交流 |
第六章 研究发现 |
一、领导力新观 |
(一) 领导力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人的能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 |
(二) 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价值洞察力、愿景预见力、资源整合决策力、实施指导力和评价激励力等 |
二、教师专业化新论 |
(一)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 |
(二) 教师领导力包括教师自我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班级领导力等 |
三、教师课程领导力理念 |
(一)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事务中的引领和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 |
(二)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开发决策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激励力等 |
(三) 教师课程领导力生成的影响因素是思想意识、制度缺陷和主体素质等 |
(四) 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有工作场学习、反思性实践、师生教学相长、研修共同体互动和跨际域交流等 |
结语:寻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革新的新意义 |
一、研究结论 |
(一) 领导力新观 |
(二) 教师专业化新论 |
(三) 教师课程领导力理念 |
二、研究局限性 |
(一) 理论模型的科学性还需要深入思考和充分阐释 |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够 |
(三) 缺乏理论深度和广度 |
三、后续研究构想 |
(一) 更深刻的理论阐释 |
(二) 更广泛的调查研究 |
(三) 更多元的理论视角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一) 着作类 |
(二) 论文类 |
(三) 翻译类 |
二、外文类 |
三、其他类 |
致谢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4)综合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估医学本科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
2 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实践 |
3 讨 论 |
(5)对一位初中年级主任管理工作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1.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目的 |
2. 现有研究概述 |
二、个案研究过程 |
1. 方法说明 |
2. 选择研究对象 |
3. 研究历程介绍 |
三、年级主任的日常工作 |
1. 忙而有序切中肯綮:年级主任的一天 |
2. 周而复始同中有异:年级主任的一周 |
3. 按部就班纲举目张:年级主任的一学期 |
4. 统筹规划赢在落实:年级主任的三年 |
5. 倾心尽力精细扎实:对年级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研究的反思 |
四、年级主任的管理内容与成效 |
1. 成功历练不断进步:自我成长历程 |
2. 以生为本奠基未来:促进学生发展 |
3. 形意结合相得益彰:加强教学管理 |
4. 家校携手合力共进:引导家庭教育 |
5. 未雨绸缪匠心独运:注重策略规划 |
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顺畅沟通协调 |
五、对年级主任管理工作研究的反思 |
1. 年级主任工作的必要性 |
2. 年级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
3. 年级主任工作展望与建议 |
附录1 学生眼中的C主任 |
附录2 教师眼中的C主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基于新课程的文综高考地理复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简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简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 |
2.1 第一轮复习及其作用 |
2.1.1 第一轮复习的含义 |
2.1.2 第一轮复习的作用 |
2.2 第一轮复习的内容 |
2.2.1 地理必修一复习 |
2.2.2 地理必修二复习 |
2.2.3 地理必修三复习 |
2.2.4 初中地理复习 |
2.2.5 选修部分复习 |
2.3 第一轮复习的方法 |
2.3.1 学案复习法及作用 |
2.3.2 学案的编制及运用 |
3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 |
3.1 第二轮复习及其作用 |
3.1.1 第二轮复习的含义 |
3.1.2 第二轮复习的作用 |
3.2 第二轮复习的专题 |
3.2.1 主干知识专题 |
3.2.2 重点能力专题 |
3.2.3 社会热点专题 |
3.3 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
3.3.1 探究式讲评法及作用 |
3.3.2 探究式讲评法教学环节 |
3.3.3 探究式讲评法实施举例 |
4 地理高考第三轮复习 |
4.1 第三轮复习及其作用 |
4.1.1 第三轮复习的含义 |
4.1.2 第三轮复习的作用 |
4.2 第三轮复习的重点 |
4.2.1 解题技巧的突破 |
4.2.2 应试技巧的提升 |
4.3 第三轮复习的原则 |
4.3.1 针对性原则 |
4.3.2 自主性原则 |
4.3.3 综合性原则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和广大考生谈高考前心理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看待高考合理制订目标 |
二、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
正确面对紧张和焦虑 |
学会心理调节 |
(1) 保持冷静, 切忌急躁。 |
(2) 以优势增加信心, 切忌盲目比较。 |
(3) 接受现实, 保持平常心。 |
三、培养高级情商坦然面对高考 |
四、制订详尽计划力求惜时高效 |
1. 制订科学、详尽的复习规划 |
Step1:周日制定周单元计划 |
Step2:周一至周六计划执行 |
Step3:周日总结计划完成情况 |
2.确保高效复习 |
第一、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 |
第二、交叉安排, 高效学习 |
五、精心备战高考争创最佳成绩 |
备考做到“五准备” |
考前七天“巧”安排 |
调整好生物钟, 保证身心健康 |
(10)2011年语文高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入课改理念, 认真研究考纲考题 |
二、掌握科学方法,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1. 养成制订阶段性学习计划的习惯。 |
2.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
3. 养成勤查工具书, 建立素材库的习惯。 |
4. 养成正确和工整书写汉字的习惯。 |
5. 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 |
6. 养成虚心求教, 勇于探究的习惯。 |
三、巧安排, 讲实效, 严格落实目标任务 |
1. 突出阶段性和层次性 |
2. 突出可控性和灵活性 |
3. 突出规律性和规范性 |
四、冲刺复习,巧安排(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班额多班同上体育课“三步曲”[J]. 褚真. 小学生(中旬刊), 2017(11)
- [2]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D]. 董君武.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3]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自传叙事研究[D]. 黄云峰. 西南大学, 2015(01)
- [4]综合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医学本科教育实践[J]. 邱萌,邹毅,李云杰,钟碧波,陈钊.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03)
- [5]对一位初中年级主任管理工作的个案研究[D]. 蔡正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6]基于新课程的文综高考地理复习研究[D]. 刘昆. 重庆师范大学, 2013(06)
- [7]搞掂“高考”[J]. 本刊编辑部,张倩,何瑛,段藿娴,闫坤. 青年与社会, 2012(06)
- [8]“巧”胜高考[J]. 范存智. 高校招生, 2012(06)
- [9]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和广大考生谈高考前心理调适[J]. 冯业伟.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1(Z2)
- [10]2011年语文高考对策[J]. 游晗.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04)